人教版化学九上水的组成

人教版化学九上水的组成
人教版化学九上水的组成

课题1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

3、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元素。

教学过程

一、水的概况: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有一共同特点:体内水的质量与生物体总质量的比(亦称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

二、水的组成

1.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拉瓦锡)

2.电解水实验

装置:

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出现都__气泡__,正极产生气泡速度慢,负极快;

②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___V

正:V

=1:2_;

③正极产生的气体____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____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带黄色)___ __ 。

实验结论:

①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②水发生化学变化,其文字表达式:

④水由氢元素、氧元素元素组成。

三、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故点燃时要验纯)

验纯:(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

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四、物质分类

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O

2)和臭氧(O

)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化合物,如:CO和CO

练习:

1、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

B、能够燃烧

C、难溶于水

D、密度很小

2、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2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

A、2 L

B、 1L

C、4 L

D、无法确定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电解

B、水结冰

C、水沸腾

D、水挥发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

B、氧气

C、冰

D、铁粉

5、水是()

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6、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水元素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新人教版

水的组成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 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 ,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 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 水的组成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你准备好了吗?) 1.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氧气? 2.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氢气的知识并完成下表。 (1)物理性质 3、法国化学家首先确定了水的组成,得出了的结论。 4、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 2、完成下表

3、物质的简单分类 种物质) 物 质纯净物(种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由种元素组成) 二、精讲点拨(解疑答惑) (一).水的电解实验: (1)水的导电性,为了,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1内的无色气体,木条,证明是; 点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2内的无色气体,火焰呈,证明是。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思考与讨论: (1).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到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理解对吗?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为什么?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 (1)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色,放出大量的热。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作燃料的优点:①; ②燃烧产物;③是理想的能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教学目标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学重难点 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确定水的元素组成,引出氢气。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水是由氢元索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整体感知 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教材。通过电解水实验的事实,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且通过实验和推导要给学生一个启示,物质的化学式是实验事实再通过严格的计算得出的,不是凭空捏造的,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含义,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引出氢气,为下一节内容打基础。所以本节的关键是做好实验,一定要保证实验成功,否则必须重做。以使学生对实验事实有正确的表象。使他们可以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到正确结论。 讲解本节内容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水污染的形成,

危害以及防治办法。知道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水、爱惜水,节约用水。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强调]:水是一种纯净物,而江水、河水以及我们日常所用的自来水都或多或少带有杂质,是混合物。通常我们化学中所说的水或蒸馏水都是指纯净的水。在前面我们学化学式时,我们就已经知道水的化学式是h2o。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https://www.360docs.net/doc/6e1256846.html, [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讲解]:那么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水的元素组成。 [板书]:二.水的组成 [实验]:演示实验3 1:电解水实验,注意提示学生观察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总结板书]:(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1.正负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2.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讲解]:那么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实验]:演示实验3 2:用燃着的木棒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 用带火星的木棒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总结板书]:(二)验证实验 现象:1.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包火焰; 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火柴樟复燃。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练习题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达标自查 1.下列变化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碳酸钙氧化钙+ 二氧化碳 B.碳酸氢铵氨气+ 水+ 二氧化碳 C.氧化钠+ 水氢氧化钠 D.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A.高锰酸钾、氮气 B.洁净的空气、氧气 C.铝、二氧化碳 D.硫粉、氧化镁 3.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水电解可产生两种气体 B.水在结冰后体积变大 C.水不能燃烧 D.水在100℃时,可能不会沸腾 4.现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氢气③河水④镁⑤氧化镁⑥空气⑦水。其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 是。(填序号) 5.根据右图所示电解水装置中的现象,判断所接电源

的正负极, 图中A点表示极,B点表示极。 6.下列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混合物。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3)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所以水生动植物能在水中获得呼吸所需的氧气。 6.为节约用水,避免浪费,使用自来水后要及时关紧水龙头。但有些人不注意滴漏现象,认为这微不足道。下面通过计算就可知道这不经意的浪费有多大。假若某一个水龙头每秒钟只滴2滴水,20滴为1 mL,试计算一昼液(24小时)中5个这个样的水龙头滴水多少毫升?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山区,平均每人每天饮用水不足500 mL。浪费的这些水可供这一地区每天约多少人饮用。通过这道计算题,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能力提高 8.市场上出售的纯净水有一些类似蒸馏水,长期饮用对健康有利吗?试说明理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氢气的性质 提出问题氢气球可以升上天空,还可以燃烧爆炸,为什么呢?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水。(2)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点燃 (3)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 3.验纯: 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倒立着移近火焰,如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探究点二水的组成 提出问题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推测水可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水的组成。 探究实验

1.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流、酒精灯。 2.实验药品:水、氢氧化钠(或稀硫酸)。 3.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向水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接通电源。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与负极气体体积比约为1∶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燃得更旺;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5.实验结论:文字表达式: 课堂讨论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造成数据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探究点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提出问题物质按组成元素如何分类?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 分 类 单质化合物 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区别①由同种元素组 成②不能发生分 解反应 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②在一定条件下能发 生分解反应 判断依前提是纯净物, 且只含一种元素 前提是纯净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 一、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化学性质: 不使用稀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不用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用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慢。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不能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如果集气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氢气收集满。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可燃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如果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必须对试管进行处理(用拇指在试管口堵住一会或更换试管),以免发生爆炸。

检验:点燃。能够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是纯净的氢气;在燃烧时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是不纯的氢气。 任何可燃气体或可燃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在点燃或使用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二、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mL。 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最直接的结论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推论):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组成

1 / 1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组成 课下作业 1.春天里常有春寒来临,在寒潮到来之前,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被冻坏,傍晚往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样,夜间秧田的温度不致降低太多,秧苗不会被冻坏。这主要是利用水的哪一个性质 ( ) A.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 B.水的冰点是0℃ C.水的比热容较大 D.水结冰时体积膨胀 2.以下每组由三种物质组成,分析把它们放在一组内的理由,然后从备选答案中找出与它们同一类别的物质,将它们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 A.磷 B.硫 C.盐水 D.锰酸钾 (2)氢气、氮气、铁( ) A ·碳 B.二氧化锰 C ·水 D ·高锰酸钾 (3)氧化铜、五氧化二磷、水( ) A.铜 B.氧化铝 C.磷 D.空气 3.在一些重要活动或一些商业庆典时,常悬挂一些氢气球,但有时气球破裂遇到明火时很容易发生爆炸或引起火灾,因此有人用密度稍微比氢气大的稀有气体氦气充填气球,这样既可以使气球上升,又杜绝了安全隐患。请据此简要回答: (1)从以上事实中可以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 (2)用氦气充填气球的优点是: 。 4.(2007·湖北荆州)下列四种物质中,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 ( ) A.食盐水 B.空气 C.黄铜(铜锌合金) D.液态氧 5.(2007·广西南宁)如右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 回答: ①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a 试管和b 试管中所 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②电解水的文子表达式为: 。 课下作业答案: 1.C 解析: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 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 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2.(1)D 解析:都是化合物(2)A 解析:都是单质(3)B 解析:都是氧化物 3. (1)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燃性 (2)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稳定(或没有可燃性) 解析: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其次是氦气。氢气易燃,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氦气是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不能燃烧,因此常被用来做氢气的代用品。 4.B 解析:食盐水是混合物,其中的食盐和水都是化合物;空气是由氧气等单质和二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组成黄铜的是两种金属单质;液态氧是单质。 5.2:1 水??→ ?通电氢气+氧气

初三上册化学 水的组成教案与教学反思

课题3 水的组成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性质,由氢气燃烧实验初步推测水的组成 2.水的组成了解水的电解实验,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知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够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重点) 2.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难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氢气的性质 提出问题氢气球可以升上天空,还可以燃烧爆炸,为什么呢?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水。 (2)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3)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 点燃 3.验纯:

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倒立着移近火焰,如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探究点二水的组成 提出问题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推测水可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水的组成。 探究实验 1.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流、酒精灯。 2.实验药品:水、氢氧化钠(或稀硫酸)。 3.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向水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接通电源。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与负极气体体积比约为1∶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燃得更旺;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5.实验结论:文字表达式: 课堂讨论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造成数据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探究点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提出问题物质按组成元素如何分类?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 分类单质化合物 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纯 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区别①由同种元素组成 ②不能发生分解反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②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

人教版化学九上水的组成

课题1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 3、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元素。 教学过程 一、水的概况: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有一共同特点:体内水的质量与生物体总质量的比(亦称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 二、水的组成 1.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拉瓦锡) 2.电解水实验 装置: 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出现都__气泡__,正极产生气泡速度慢,负极快; ②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___V 正:V 负 =1:2_; ③正极产生的气体____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____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带黄色)___ __ 。

实验结论: ①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②水发生化学变化,其文字表达式: ④水由氢元素、氧元素元素组成。 三、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故点燃时要验纯) 验纯:(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 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四、物质分类 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O 2)和臭氧(O 3 )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化合物,如:CO和CO 2 练习: 1、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 B、能够燃烧 C、难溶于水 D、密度很小 2、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2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 A、2 L B、 1L C、4 L D、无法确定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电解 B、水结冰 C、水沸腾 D、水挥发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 B、氧气 C、冰 D、铁粉 5、水是() 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6、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水元素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16

课题1 水的组成 从容说课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所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 2.确定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投影仪。 2.学生用具:与水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你知道哪些有关水的成语? 水到渠成水滴石穿水落石出水涨船高水泄不通水乳交融车水马龙水至清则无鱼……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诗句? (学生答后,过渡) 这么多有关水的成语和诗句,足以见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展示下列资料 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有一共同特点:体内水的质量与生物体总质量的比(亦称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 由以上资料可见,水与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此外,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总之,水是人类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 祁蕊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 孙震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节课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已有认识入手,创设生动直观 的情景,通过对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两个实验的分析,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问题、归纳方法,教会学生研究纯净物的方法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以及物质分类方法。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与上一版教材比较,新版教材把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放在了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后面,于是在教学目标上由原来的认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转变为通过对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两个实验的分析,教会学生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元素、氧气等知识,从纯净物的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物质分类的方法。整个过程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涵丰富,学习情境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题不仅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内容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因此,本课题的教学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已有知识和生活中经验的积累,学生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净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水的组成,学生通过第三单元学习已经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化学反应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元素种类不变,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本课题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微观过程的描述,学生依据对有微观世界的认识,归纳出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和物质分类的方法。在本课题的教学将促使学生已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微观世界的物质以及变化有一定的三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 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 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化汞→汞+氧气

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 氢气和氧气。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 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 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练习:CO2 N2 P2O5 KClO3 Fe KMnO4 H2O2 指出它们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布置任务:结合教材P47的内容,将上边练习中的化合物简单分类。 提问:你能说出氧化物的基本要素吗? 回忆所学知识和新学知识给物质简单反类 化合物 单质 纯净物 氧化物 混合物 物质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设计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设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教学工具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

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 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提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师:下面,我们就来检验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 水的组成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人教版

课题1: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水的组成 ②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③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 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②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 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 维。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 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 (2)确定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多媒体课件 (2)学生用具:与水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创设学习情境):你知道哪些有关水的成语? (学生):水到渠成、水滴石穿、水落石出、水至清则无鱼……(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诗句? (学生回答后,过渡) (教师):这么多有关水的成语和诗句,足见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教师):可以看出水是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资源,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料等知识了解多少呢?本单元将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对水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 (教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被看作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拉瓦锡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学生):看课本P48 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教法说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师):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密。 (演示实验3-1),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教师): ① 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②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和氢氧化钠。 (学生): ① 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 无色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单元设计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实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情景。因此,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从知识结构上看,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从社会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二是一些化学基本概念;三是几项化学实验操作。 本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定义。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了解原子、分子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3.知道水的净化过程及常用方法。 4.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种类不变。 课时分配:1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 霍夫曼电解水装置、电源、酒精灯、火柴、水、氢氧化钠溶液,小木条。 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探究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判断。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 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等。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引课由海水燃烧的故事引课。二、探究新知:(一)水的生成 1、学生自学课本:完成表格

学生自学后,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教师小结: 上面表格中主要体现的是氢气的物理性质,那么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学生回答:氢气具有可燃性。 教师强调: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不纯的氢气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2、演示实验:氢气的验纯方法及氢气的燃烧实验。教师总结:氢气的验纯方法。 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 氢气燃烧实验: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描述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氢气燃烧的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有水滴产生 思考:a.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b.上述实验中有什么物质生成?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点燃 C写出文字表达式: 教师:我们知道氢气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水之后,就会思考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不会分解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试一试。(二)、水的分解。 演示实验,教师接通直流电源,演示水的分解实验。同时观看水电解的录像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 水的组成2

初 三 年级 化学 科 探究新知 学案 主备 原世同 时间: 2012 年 10 月 24日 学习内容: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学过程(收获) 二、你能用大括号的形式给物质分类吗? 【课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食盐水 B .水蒸气 C .氢气 D .氧气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质的是( ) A .氧气 B .氖气 C .水蒸气 D .汞蒸气 3.下列概念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 ) A .化合物、纯净物 B .化合物、氧化物 C .化合物、单质 D .化合物、混合物 4、给下列物质分类:①氢气;②牛奶;③澄清的石灰水;④冰水混合物;⑤五氧化二磷;⑥二氧化碳;⑦空气;⑧过氧化氢;⑨铝片。 纯净物 有: 混合物 有: 化合物 有: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会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会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重点: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并会区分。 小组交流,找出两组物质的不同 点: 。 总结化合物、单质的概念: (1)单质是由 的纯净物,如 、 ; (2)化合物是由 的纯净物如 、 ; 将第一类物质又分为两小类,阐述分类理由。总结氧化物的概念: (3)氧化物由 的化合物,如 、 。 【拓展延伸】 1、你能说出以下物质分别含有几种元素吗?写出它们的符号表达式 ①铁( ) ②铜( ) ③过氧化氢( ) ④高锰酸钾( ) ⑤四氧化三铁( )⑥红磷( )⑦氯酸钾( ) 上面给出的七种物质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 2、单质、化合物均属于 ;氧化物属于纯净物中的 ; 3、说出“含氧化合物”和“氧化物”两者的关系? 单质 单质 单 质 物 物 混合物 物质 物 酸 碱 盐

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习题(含答案)

水的组成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列各图表示,微观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③②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A. 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 B. 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约为2:1 C. 在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且与负极、正极相连的两个玻璃管内收集的气体 体积之比约为2:1 D.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如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 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氮气、蒸馏水 B. 高锰酸钾、食盐水 C. 氢气、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洁净的空气 5.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 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 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 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B. ①单质、③氧化 物 C. ④单质、③化合物 D. 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6.如图是表示某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〇”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 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7.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浆裂,主要原因是() A. 铁管热胀冷缩 B. 铁管热缩冷胀 C. 水比冰密度大 D. 冰比水密度大 8.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B. a管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 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水中含氢分子和氧分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掌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确定水的元素组成,引出氢气。 2.难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元素组成。水的化学式的确定。 3.疑点:水的化学式为什么是H2O。 4.解决办法:由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水是由氢元索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一)整体感知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教材。通过电解水实验的事实,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本节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引出氢气,为下一节内容打基础。所以本节的关键是做好实验,一定要保证实验成功,否则必须重做。以使学生对实验事实有正确的表象。使他们可以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到正确结论。讲解本节内容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二)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水污染的形成,危害以及防治办法。知道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水、爱惜水,节约用水。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强调]:水是一种纯净物,而江水、河水以及我们日常所用的自来水都或多或少带有杂质,是混合物。通常我们化学中所说的水或蒸馏水都是指纯净的水。在前面我们学化学式时,我们就已经知道水的化学式是H2O。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 [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讲解]:那么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水的元素组成。[板书]:二.水的组成[实验]:演示实验4—1:电解水实验,注意提示学生观察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总结板书]:(一)电解水实验现象:1.正负极都产生无色气体。2.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讲解]:那么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实验]:演示实验4—2:用燃着的木棒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棒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总结板书]:(二)验证实验现象:1.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包火焰; 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正极产生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负极产生氢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