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复习学案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复习学案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复习学案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复习学案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由于碳链骨架不同的异构现象称为 ;碳链相同,官能团位置不同的异构现象称为 ;有机物分子式相同,官能团不同的异构现象称为 。 常见的官能团异构

一、甲烷 烷烃

甲烷空间构型为 ,键角 ,碳原子间以σ键结合。电子式 ,结构式 CH 4与Cl 2发生一氯取代的一系列反应方程式:

; ; ; ; 烷烃通式 ;环烷烃通式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烷烃的状态、熔沸点和相对密度呈现规律性变化;状态由 到 到 ;熔沸点由 到 ;相对密度由 到 ,但都小于 。

通常状况下,烷烃很稳定,不与 、 或 起反应。烷烃在空气中都可以燃烧,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和 :烷烃的燃烧通式

在相同情况下,随着烷烃分子里碳原子数的增加,燃烧越来越不充分,燃烧火焰明亮,甚至伴有黑烟。所以,烃分子中的碳原子数越多,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或氧气的量越大。

在 下与Cl 2、Br 2等卤素单质发生 反应,生成种数更多的 和 气体:C n H 2n+2 + X 2

C n H 2n+1X + HX ,但随着氢原子数目的增加,产物越来越复杂,实际利用方面的意义越来越小。 分子里 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它烷烃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或固体。 注意:新戊烷在常温常压下也是气体。

烷烃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液态烷烃本身就是有机溶剂。

写出:—CH 3、—OH 、OH -的电子式: 二、乙烯 烯烃

组成通式 可能的类别 典型实例 C n H 2n+2 烷烃 CH 4与CH 3CH 3 C n H 2n 烯烃、环烷烃 CH 2=CHCH 3与

C n H 2n-2 炔烃、二烯烃、环烯烃

CH ≡CCH 2CH 3、CH 2=CHCH=CH 2与

C n H 2n-6 苯及其同系物 与

C n H 2n+2O 醇、醚 C 2H 5OH 与CH 3OCH 3

C n H 2n O

醛、酮、烯醇、环醚、环醇 CH 3CH 2CHO 、CH 3COCH 3、CH 2=CHCH 2OH 与、 C n H 2n O 2

羧酸、酯、羟基醛、羟基酮

CH 3COOH 、HCOOCH 3与HOCH 2CHO

C n H 2n-6O

酚、芳香醇、芳香醚

C n H 2n+1NO 2 硝基烷、氨基酸 CH 3CH 2—NO 2与H 2NCH 2—COOH

C n (H 2O)m 单糖、二糖

葡萄糖与果糖(C 6H 12O 6)、蔗糖与麦芽糖(C 12H 22O 11)

乙烯结构简式,官能团,结构特点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方程式:

化学性质:

1. 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现象:

2. 使溴水褪色。方程式:

与水反应;与HX反应

3. 加聚反应

烯烃通式;二烯烃通式;给CH3CH=C(CH3)CH3命名

烯烃的燃烧通式

1,3-丁二烯的1,2加成

1,3-丁二烯的1,4加成

1,3-丁二烯的加聚反应

由于所产生的异构现象,成为顺反异构。

三、乙炔炔烃

乙炔结构简式,键角,官能团,结构特点

化学性质:

1. 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现象:

2. 使溴水褪色。方程式:

与HX反应

乙炔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在适当条件下,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取乙炔的方程式:

注意:1. 连接好装置后,首先要。

2. 电石和水的感应很剧烈,为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常用代替水,并使用来

控制液体流下的速度。

3. 制取乙炔时,为防止产生的泡沫进入导管,应。

4. 实验室中不可使用启普发生器或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实验装置制取乙炔。其主要原因是:

a.

b.

c.

5. 在隔绝空气的前提条件下,用生石灰和焦炭在高压电弧的作用下制备电石,反应方程式为:

。这样制得的电石中常含有CaS、Ca3P2等杂质,故所得的乙炔中常含有H2S、PH3等气体杂质。

6. 一般用溶液除去乙炔中的H2S、PH3等气体杂质。

7. 制取乙炔的原理是用金属碳化物的水解来实现的,金属碳化物的水解的实质是“等价代换”。炔烃通式;炔烃的燃烧通式

四、苯芳香烃

苯是结构,键角,碳原子间以大π键结合。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通常情况下,苯是色,带有气味的体,有毒,水,密度比水。熔点5.5℃,沸点80.1℃。若用冰冷却,苯凝结成无色晶体。

键长关系:σ键大π键C=C C≡C,大π键是之间的独特键。

苯不能被氧化,一般也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但可以溴水中的溴。

苯的溴代反应,参加反应的溴是,不能用。

溴苯是色液体,密度比水,溴苯中含有溴可用除去。

苯的硝化反应,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苯的同系物通式;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注:苯环侧链上的烷基不论长短,被氧化后都生成羧基(—COOH),两个侧链被氧化后生成两个羧基,从这里可以看出苯环的稳定性。

Cl2,上的氢被取代

?Fe

?

?→

Cl上的氢被取代

?,光照

?

?

?→

2

苯的同系物中,由于侧链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活化,与HNO3反应时,能发生邻、对位取代,而苯主要发生一元取代。

五、溴乙烷卤代烃

溴乙烷结构简式,官能团,色体,密度比水。

溴乙烷的水解(取代)反应

应用:检验卤代烃中卤族元素的种类

步骤:1. ;2. ;3.

溴乙烷的消去反应

归纳:(1)水解反应条件:强碱的溶液;

(2)消去反应条件:①强碱的溶液;②发生在的碳原子上,这些碳原子上一个连接卤原

子,另一个至少连接一个原子。

思考:用CH3CHClCH3合成CH3CHOHCH2OH。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卤代烃是,溶于水,易溶于。

在卤代烃分子中,是官能团。由于吸引电子能力较强,使共用电子对偏移,C—X键具有较强的,因此卤代烃的反应活性。

六、乙醇醇类

乙醇是色透明的具有味的易挥发的液体,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用作萃取剂。

1. 与金属钠反应;断键位置:

2. 与氢卤酸反应;断键位置:

3. 催化氧化;断键位置:

催化氧化规律:A. CH3CH2OH―――→

B. (CH3)2CHOH―――→

C. (CH3)3COH―――→

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要有至少一个原子,无氢则不能发生催化氧化。

4. 消去反应;断键位置:

消去反应规律:(1)分子中至少有两个碳原子,仅有一个碳原子时不能消去。如CH3OH;

(2)羟基所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要有氢原子(β-H),否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饱和一元醇通式

七、苯酚

纯净的苯酚是色(露置在空气中)、有气味的体。

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易溶于

1. 氧化反应:易被空气氧化显,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2. 弱酸性(俗称)

(1)与NaOH反应

与Na2CO3反应

+ CO2 + H2O →

结论:酸性比较。苯酚酸性极弱,使指示剂变色。

(2)与Na反应。比乙醇、水与Na反应

3. 与浓溴水反应

4. 显色反应:遇Fe3+显色。

5. 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八、乙醛醛类

乙醛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叫做)。

物理性质:色、气味的体,与水。

1. 加成反应( 反应):与H2加成

乙醛与卤素发生的是反应,而不是反应。

2. 催化氧化

3. 被弱氧化剂氧化

(1)银镜反应

银氨溶液的配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滴加,直到生成的沉淀,得无色透明溶液,此溶液称为银氨溶液。

(2)Cu2O反应

4. 被强氧化剂氧化:使溴水、KMnO4酸性溶液褪色。

甲醛常温下为色,的体,溶于水。40%的甲醛溶液俗称为,具有能力。从结构上看,甲醛可视为含有醛基的特殊结构。

HCHO与银氨溶液反应

HCHO与新制Cu(OH)2反应

1mol HCHO~mol Ag;1mol HCHO~mol Cu2O,这与其它的饱和一元醛有区别。

饱和一元醛通式

九、乙酸羧酸

乙酸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物理性质:色、气味的体,挥发。

1. 弱酸性:酸性比碳酸,具有酸的通性。

乙酸与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酯化反应( 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规律:酸脱醇脱

制取乙酸乙酯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 浓H2SO4的作用是什么?

2. 盛反应液的试管为什么要向上倾斜45°?

3. 导管末端能不能插入Na2CO3溶液中? 为什么?

4. 能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溶液?

5. 实验中为什么用小火加热保持微沸?

6. 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7. 如何分离出酯?

饱和一元羧酸通式

写出分子式:

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乙二酸;

(俗称酸);苯甲酸(俗称酸)

写出乙二醇与乙酸完全酯化的反应方程式:

甲酸,俗称

既有醛基,又有羧基,所以甲酸既有的性质,也有的性质。

十、酯

低级酯的密度一般比水,溶于水,有气味。

1. 水解(取代)反应:主要有两种——酸性水解、碱性水解。

通式:酸性水解(可逆):RCOOR1 + H2O

碱性水解(不可逆,趋于完全):RCOOR1 + NaOH

2. 甲酸酯的特殊性:

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

酯化反应的规律总结:

1. 一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

2. 一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

2CH3COOH +

3. 多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

4. 多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

此反应有三种情形,可得到普通酯、环酯和高聚酯。如:

+ + H2O(普通酯)

+ (环酯)

(高聚酯) 5. 羟基酸自身的酯化反应

此反应有三种情形,可得到普通酯、环状交酯和高聚酯。如:

2(普通酯)

2(交酯)

n(高聚酯)

有机合成归纳总结:

官能团的引入

1. 引入碳碳双键(C=C):

、、

2. 引入卤原子(—X):

、、

3. 引入羟基(—OH):

、、、官能团的消除

1. 通过可消除不饱和键;

2. 通过可消除羟基;

3. 通过可消除醛基;

4. 通过可消除卤原子。

反应条件或反应物可能官能团浓硫酸

稀硫酸

NaOH水溶液

NaOH醇溶液

H2、催化剂

Cu/O2、加热

Cl2/Br2、Fe

Cl2/Br2、光照

NaHCO3

Na2CO3

Na

银氨溶液/新制Cu(OH)2

溴水(褪色)

KMnO4(H+)(褪色)

溴水(白色沉淀)/Fe3+(紫色)

A(氧化)→B(氧化)→C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1) 难溶于水: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低级[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 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 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 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 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 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2) 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导学案-新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导学案 1.了解烃基的概念及简单烃基的书写。 2.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系统命名法的一般步骤及规则,能灵活地对烷、烯、炔烃进行命名。 3.培养仔细观察、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与团队合作精神。 (一)烷烃的命名 1.烃基 烃分子失去一个① 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烃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的原子团叫② 。如:甲基③ ,乙基④ 。烷基组成的通式为⑤ 。 2.习惯命名法 (1)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从一到十依次用⑥ 来表示。如C 6H 14叫⑦ 。 (2)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⑧ 表示。如C 15H 32叫⑨ 。 (3)区别同一种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时,在某烷(碳原子数)前面加⑩ 。 3.系统命名法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选主链 选定分子中○11 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12 数目称作“某烷” 。 编序号 选主链中离支链○13 的一端为起点,用○14 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中的位置。 写名称 将○15 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 它在主链上的○16 ,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17 隔开。如果主链 上有相同的支链,可以将支链合并,用○18 表示支链的个数。两个 表示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需用○19 隔开。如果主链上有几个 不同的支链,把○20 的写在前面,○21 的写在后面。

直接根据碳原子数称“某烯”“某炔”,如CH2=CH2叫○21 ,CH CCH3叫○22 2.系统命名法 1.烷烃的同分异构体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多而增多,并且烃基数目也增多。你能写出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的结构简式吗?并尝试 用习惯命名法对其命名。 2. 用系统命名法给有机物命名时,名称中的天干对应的数字与分子中的碳原子数 目一定相等吗? 3. 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中阿拉伯数字表示什么?汉字的数字表示什么? 选主链 将○23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24“”或“”。 编序号 从距离双键或三键○25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写名称用 ○26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 ○27的数字)。用○28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西南科技大学基础有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整理

1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1. 从教材中可以找到下列术语的答案 2. HCl 、CH 3OH 、CH 2Cl 2和CH 3OCH 3为极性分子;Cl 2和CCl 4为非极性分子。 3. 参照表1-7 ,可以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结构式 4.亲核试剂: Cl -, -CH 3;亲电试剂:AlCl 3,C 2H 4,CH 4,ZnCl 2,BF 3,CH 3CN ,Ag +, H +,Br +, Fe +, +NO 2,+CH 3;既是亲核试剂又是亲电试剂:H 2O ,CH 3OH ,HCHO 。 5.属于酸的化合物:HBr ,NH 4+;属于碱的化合物:CN -;既是酸又是碱的化合物:NH 3,HS -,H 2O ,HCO 3- 6. 按照碳骨架分类,芳香族化合物为:(1)(2)(3)(4);脂环(族)化合物为:(5)(6);开链化合物为:(7)(8)。按照官能团分类,羧酸:(2)(3)(6)(7);醇:(1)(5)(8);酚:(4)。 7.按照碳骨架分类,除了(2)和(5)之外都属于不饱和化合物。属于哪一族?(略) 2 烷烃习题参考答案 1 (1) 1° 1°1° 1°2° 2°3° 3°2-甲基-3-乙基己烷 (2)1°1°1°1°2°2°2°3°3°2°3-甲基-5-乙基庚烷 (3) 1° 1°1° 1° 1° 2°2°2°2°2° 3°4° 3,6-二甲基-3-乙基辛烷 (4) 1° 1° 1° 1°1° 1°2°2°2°2°2°3°3° 3°3° 3,5-二甲基-6-异丙基癸烷 (5) 2,3,5,5,7-五甲基辛烷 (6) 2,4,4-三甲基-5-乙基辛烷 (7) 2,7-二甲基-7-乙基壬烷 (8) 2,11,14-三甲基-7- 乙基十六烷 2 (1) (2) (3) (4) (5)CH CH 3CH 3 H 3 C (6) 3 解:烷烃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色散力,随着分子质量增加,色散力增大,使沸点升高。各异构体中,一般是直链烷烃的沸点最高,支链愈多沸点愈低。故沸点:正癸烷>正庚烷>正己烷>2-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 4解:含单电子的碳上连接的烷基越多,自由基越稳定,自由基越稳定则形成产物的机会越多。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为: ·C(CH 3)3 > ·CH(CH 3)2 > ·CH 2CH 3 > ·CH 3 5解:C n H 2n+2 = 72,所以n = 5。该烷烃的构造式为: CH 3CHCH 2CH 33 6(1)正己烷 Cl Cl Cl 2CH 2CH 2CH 2CH 2CH 3 CH 32CH 2CH 2CH 3 CH 3CH 22CH 2CH 3 ( 2 )2-甲基戊烷 (3)2,2-二甲基丁烷 CH 3CH 3CH 3CH 2CCH 2CH 3 CH 2CCHCH 3 CH 3CCH 2CH 2 Cl Cl CH 3 CH 33 7解: 8 解:四种典型构象中分子内能最低的是对位交叉式(a),因为它的两个大基团(CH 3-和Cl-)相距最远,扭转张力最小;分子内能最高的是全重叠式(d)为它的两个大基团相距最近,扭转张力最大;其他两种构象的内能处于上述两种构象之

有机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必记知识点 目录 一、必记重要的物理性质 二、必记重要的反应 三、必记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 四、必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各类衍生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五、必记有机物的鉴别 六、必记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除杂) 七、必记有机物的结构 八、必记重要的有机反应及类型 九、必记重要的有机反应及类型 十、必记一些典型有机反应的比较 十一、必记常见反应的反应条件 十二、必记几个难记的化学式 十三、必记烃的来源--石油的加工 十四、必记有机物的衍生转化——转化网络图一(写方程) 十五、煤的加工 十六、必记有机实验问题 十七、必记高分子化合物知识 16必记《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一、必记重要的物理性质 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苯酚在冷水中溶解度小(浑浊),热水中溶解度大(澄清);某些淀粉、蛋白质溶于水形成胶体溶液。 1、含碳不是有机物的为: CO、CO2、 CO32-、HCO3-、H2CO3、CN-、HCN、SCN-、HSCN、SiC、C单质、金属碳化物等。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常见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一氯甲烷、氟里昂(CCl2F2)、氯乙烯、甲醛、氯乙烷、一溴甲烷、四氟乙烯、甲醚、甲乙醚、环氧乙烷。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三硝基甲苯(俗称梯恩梯TNT)为淡黄色晶体; ☆部分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变质的苯酚为粉红色; ☆2,4,6—三溴苯酚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但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苯酚溶液与Fe3+(aq)作用形成紫色[H3Fe(OC6H5)6]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乙炔:无味 ☆苯及其同系物:特殊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 ☆C4以下的一元醇:有酒味的流动液体;乙醇:特殊香味 ☆乙二醇、丙三醇(甘油):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苯酚:特殊气味;乙醛:刺激性气味;乙酸:强烈刺激性气味(酸味) ☆低级酯:芳香气味;丙酮:令人愉快的气味 6、研究有机物的方法 质谱法确定相对分子量;红外光谱确定化学键和官能团;核磁共振氢谱确定H的种类及其个数比。 二、必记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有机化学知识整理 1.甲烷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型结构。 ⒉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起反应。 ⑴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如:Cl2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及HCl的混合物。 取代反应,包括硝化、磺化、酯化及卤代烃或酯类的水解等。 ⑵氧化:烷烃可以燃烧,生成CO2及H2O ⑶高温分解、裂化裂解。 ⒊根、基:①根: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SO42-,NH+4,Cl-。 ②基:电中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一般都有未成对电子。如氨基—NH2、硝基—NO2、羟基—OH。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判断方法:所含有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相同,但碳原子数不等。 ①结构相似的理解:同一类物质,即含有相同的官能团,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②组成上相差“—CH2”原子团:组成上相差指的是分子式上是否有n个—CH2的差别,而不限于分子中是否能真正找出—CH2的结构差别来。 ⒌乙烯分子为 C2H4,结构简式为CH2=CH2,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规律:碳碳双键周围的六个原子都共平面。 ⒍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中浓H2SO4与酒精体积之比为3:1。 ②反应应迅速升温至170C,因为在140℃时发生了如下的副反应(乙醚)。 ③反应加碎瓷片,为防止反应液过热达“爆沸”。浓H2SO4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⒎烯烃的化学性质(包括二烯烃的一部分) ①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叁键发生断裂,加进(结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Ⅰ.与卤素单质反应,可使溴水褪色,CH2=CH2+Br2→CH2B—CH2Br Ⅱ.当有催化剂存在时,也可与H2O、H2、HCl、HCN等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I.燃烧 II.使KmnO4/H+褪色 Ⅲ.催化氧化:2CH2=CH2+O2 2CH3CHO 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可以看作是在有机分子上加上氧原子或减掉氢原子,还原反应可看作是在分子内加上氢原子或减掉氧原子。以上可简称为“加氧去氢为氧化;加氢去氧为还原”。 ②聚合:小分子的烯烃或烯烃的取代衍生物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成反应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⒏乙炔:HC≡CH ,键角为180°,规律:叁键周围的4个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 ⒐乙炔的化学性质:

新课标-有机化学基础-导学案

新课标?咼考式复习全方位指导 化学选修5 目录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本章小结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第2 课时炔 第二节芳香烃 第三节卤代烃 本章小结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第二节醛 第三节羧酸酯 第四节有机合成 本章小结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 第二节糖类 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 本章小结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咼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合成咼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应用广泛的咼分子材料 第三节功能咼分子材料 本章小结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在已发现或人工合成的两千多万种物质中,大部分是含碳元素的有机化合物,那么这么多的有机化合 物是如何分类的呢? 0 0 I II 2. 乙酸(CH$—C —0H )和甲酸甲酯(H —C —O^CHj )的分子式都是C2H4O2,二者的性质是否相同? 大多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O 、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归为无机物 有机物的概念: 有机物的特点 种类繁多、反应慢、副反应多、大多数能燃烧 【自学导引】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照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 机化合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轉获化合物(如疋比) 二、按官能团分类 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形成的一系列新的化合物。烃的衍生 物的定义只是针对结构而言,并非一定是烃衍变而来的。 2?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乙烯的官能团为 ___________________ ,乙醇的官能团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酸的官能团为 __________________ 氯甲烷的官能团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3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二是按照反映有 疽机化合物-: 歼狀化冷物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第二版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第二版答案【篇一: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答案】 xt>一、大赛主题 “女性工程师储才班”是由华东理工大学和普莱克斯公司共同发起并 管理的“虚拟班级”,旨在帮助理工科背景的女大学生不断提升自我 价值,发挥“女性优势”,做好职业规划,使其成为卓越女性工程师。 为了使“储才班”吸引更多优秀的女性学生报名参和,同时能够在学 生们中获得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专注于女性的职业角色和思 维模式”的理念得以重视和发扬,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储才班”班级 班训(口号)和班标(logo)征集大赛。 二、参赛要求 1、面向对象:华东理工大学全体学生 2、出现以下情况,自动免除参赛资格:违背法律和法规;内容不健康;涉嫌舞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不属实,弄虚作假;组委 会认为的其他不当行为。 三、、作品要求 1、内容要求:主题围绕华理工科女性、化工工程师、领导力精英素质、普莱克斯企业文化等元素。 【班训】主题突出,简洁易懂,积极健康,反映班级精神、班级特点、班级目标 【班标】设计新颖,图案简介,内涵丰富,体现创新及良好的艺术 修养 2、提交要求:

【班训】作品以电子版(word)上交,字数少于16字,配以200 字以内的文字说明 【班标】作品以jpg格式上交,2mb以内,请另外附上电子版设计 说明,班标的设计可使用于名片、网站、文件纸和对外宣传册,在 较小尺寸的情况下仍能轻易识别。 四、大赛安排 2月下旬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通知; 3月20日-3月23日通过网络投票和公司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最终采用的班标班训,被采用者获得金奖,金奖采用者将获得奖金1000元/作品。其余参赛者分别获银奖(500元/作品)和提名奖。 五、奖项设置 金奖2名(班训、班标比赛各一名,奖金1000元/作品),银奖4 名(各2名,奖金500元/作品),提名奖若干名。 【篇二: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专业2016年考研经验】ss=txt>研经验 有机化学今年情况:划线是51 51 100 100 330,最高分 417(一 女生被院长招走)最低分330,官方预招43个,去了55人复试, 结果有14个人复试不及格,所以就招了39,至于后面有没有调剂我 不得而知,复试后排名和初试排名还是有一些变化的,刷的最高分 是400分,所以复试很重要。 选学校: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是华东化工学院,顾名思义化工很强,这个全国 都公认的,即使世纪初的这十几年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华理还是第一大院,也是最好的院这毋庸置疑。而现在华理的校 长是搞药学的,所以近些年华理的药学院和生工学院很强势,下来 就是有机化学专业所在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院了,前几个就不说了,

(完整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全)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但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COOH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2)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 + OH- +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RCHO + 2Ag(NH3)2OH 2 A g↓+ RCOONH4 + 3NH3 + H2O 【记忆诀窍】:1—水(盐)、2—银、3—氨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 + 4Ag(NH3)2OH4Ag↓+ (NH4)2CO3 + 6NH3 + 2H2O 乙二醛:OHC-CHO + 4Ag(NH3)2OH4Ag↓+ (NH4)2C2O4 + 6NH3 + 2H2O 甲酸:HCOOH + 2 Ag(NH3)2OH 2 A g↓+ (NH4)2CO3 + 2NH3 + H2O 葡萄糖:(过量)CH2OH(CHOH)4CHO +2Ag(NH3)2OH2A g↓+CH2OH(CHOH)4COONH4+3NH3 + H2O (6)定量关系:—CHO~2Ag(NH)2OH~2 Ag HCHO~4Ag(NH)2OH~4 Ag 6.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 (1)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即斐林试剂)。 (3)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 ........ (4)实验现象: ①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②若有机物为多羟基 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有关反应方程式: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2RCOOH + Cu2O↓+ 2H2O HCHO + 4Cu(OH)2CO2 + 2Cu2O↓+ 5H2O OHC-CHO + 4Cu(OH)2HOOC-COOH + 2Cu2O↓+ 4H2O HCOOH + 2Cu(OH)2CO2 + Cu2O↓+ 3H2O CH2OH(CHOH)4CHO + 2Cu(OH)2CH2OH(CHOH)4COOH + Cu2O↓+ 2H2O (6)定量关系:—COOH~? Cu(OH)2~? Cu2+(酸使不溶性的碱溶解) —CHO~2Cu(OH)2~Cu2O HCHO~4Cu(OH)2~2Cu2O 7.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是:卤代烃、酯、糖类(单糖除外)、肽类(包括蛋白质)。 HX + NaOH == NaX + H2O (H)RCOOH + NaOH == (H)RCOONa + H2O RCOOH + NaOH == RCOONa + H2O 或 8.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是:酚类化合物。 9.能跟I2发生显色反应的是:淀粉。 10.能跟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的是:含苯环的天然蛋白质。 三、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 类别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 通式C n H2n+2(n≥1) C n H2n(n≥2) C n H2n-2(n≥2) C n H2n-6(n≥6)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有机化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 ①烃:分子中碳原子数n≤4(特例:),一般:n≤16为液态,n>16为固态。 ②烃的衍生物:甲醛、一氯甲烷。 2、烃的同系物中,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熔、沸点逐渐_ _____,密度增大。同分异构 体中,支链越多,熔、沸点____________。 3、气味。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香味—----乙醇、低级酯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苦杏仁味—硝基苯 4、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5、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6、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苯酚:常温时水溶性不大,但高于65℃时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可溶于水的物质: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等于3的低级醇、醛、酮、羧酸等 7、特殊的用途:甲苯、苯酚、甘油、纤维素能制备炸药;乙二醇可用作防冻液;甲醛的水溶 液可用来消毒、杀菌、浸制生物标本;葡萄糖或醛类物质可用于制镜业。 8、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的物质有:醇、酚、羧酸、葡萄糖、氨基酸、苯磺酸等含羟基的 化合物。 9、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0、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1、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2)羧酸;(3)卤代烃(NaOH水溶液:水解;NaOH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12、遇石蕊试液显红色或与Na2C03、NaHC03溶液反应产生CO2:羧酸类。 13、与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酚; 14、常温下能溶解Cu(OH)2:羧酸; 15、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6、羧酸酸性强弱: 17、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物质有:醛、甲酸、 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凡含醛基的物质。 18、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2有机化学基础学案

12 有机化学基础 1.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2.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3.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4.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5.了解烃类物质、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6.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 7.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8.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Ⅰ.客观题 (1)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 (2)以陌生有机物为背景,考查碳原子的成键特征、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考查有机物的检验、提纯和分离。 (4)考查有机物的命名。 Ⅱ.主观题 该部分内容的命题设计常以新医药、新材料的合成为载体,以有机物合成与推断综合题呈现,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或数目判断、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3)有机物结构简式、有机方程式的书写等。 (4)依据题设要求,设计有机物的简单合成路线和流程。 一、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1.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反应 (1)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HO或苯环,其中—CHO和苯环一般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2)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必含有—CHO。 (3)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有机物必含有—COOH。 (4)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等。 (5)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酯(油脂)、糖或蛋白质等。 (6)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 (7)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或烯烃。 2.常用的同分异构体的推断方法 (1)由烃基的异构体数推断。 判断只有一种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种数时,根据烃基的异构体数判断较为快捷。如判断丁醇的同分异构体时,根据组成丁醇可写成C4H9—OH,由于丁基有4种结构,故丁醇有4种同分异构体。 (2)由等效氢原子推断。 碳链上有几种不同的氢原子,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几种同分异构体。一般判断原则:①同一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②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用替换法推断。 如一个碳碳双键可以用环替换;碳氧双键可以用碳碳双键替换并将氧原子移到他处;又如碳碳三键相当于两个碳碳双键,也相当于两个环。不同原子间也可以替换,如二氯苯C6H4Cl2有3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C6H2Cl4也有3种同分异构体。 (4)用定一移一法推断。 对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改变另一个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二、有机物的推断 有机物推断题的突破方法 1.根据反应条件推断某一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如反应条件为“NaOH的醇溶液,加热”,则反应物必是含卤原子的有机物,生成物中肯定含不饱和键。 2.根据有机反应的特殊现象推断有机物的官能团。 3.以特征产物为突破口来推断碳架结构和官能团的位置。 (1)醇的氧化产物与结构的关系。 (2)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3)由取代产物的种数或氢原子环境可确定碳架结构。有机物取代产物越少或相同环境的氢原子数越多,说明此有机物结构的对称性越高,因此可由取代产物的种数或氢原子环境联想到此有机物碳架结构的对称性而快速进行解题。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3)含醛基物质(氧化)(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2010-2-26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学案-醛

12醛类 基础知识 1、乙醛的物理性质 色、具有气味的液体;挥发;密度比水,能与水互溶(与苯相比较);能与乙醇、氯仿互溶。 2、乙醛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 官能团结构简式。 3、乙醛的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与氢气加成反应) 反应方程式:; (2)、氧化反应 ①燃烧(反应方程式); ②催化氧化生成乙酸(反应方程式)。 ③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 银氨溶液的配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AgNO3溶液,边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银镜反应:在制得的银氨溶液中加入3—5滴乙醛溶液,振荡后放在水浴中静置加热,观察银镜。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 实验:取约2mLNaOH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观察现象,再滴加3—5滴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醛类 (1)、定义:; (2)、醛的分类 ①醛基的数目:; ②烃基是否饱和; ③烃基是脂肪烃基还是芳香烃基:; 3、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4、醛的物理性质(与醇类相似) 5、醛的化学性质(与乙醛相似)以R—CHO为例书写下列方程式 ⑴还原反应:; ⑵氧化反应 ①催化氧化:; ②与银氨溶液反应; ③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二、几种重要的醛 1、甲醛: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俗称;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它具有良好的效果; 甲醛的用途有。 2、乙二醛: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 乙二醛与银氨溶液及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酮类 官能团名称为;官能团结构简式为;最简单的酮类物质的的结构简式 为;推断饱和的一元酮的通式;与相同碳原子的一元醛的关 系。 巩固练习 1.下列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 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浓氨水,振荡,混合均匀 B.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稀氨水,再逐滴加入2%AgNO3溶液至过量 C.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 AgNO3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至过量 D.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AgNO3溶液1~2 mL,逐滴加入2%稀NH3水,边滴边振荡, 2.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 ) A.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B.乙醛转化成乙醇 C.工业上用乙醛制乙酸 D.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3.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1mol/LCuSO4溶液2mL和0.4mol/LNaOH溶液4mL,在一个试管 中混合后加入0.5mol/L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产生,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A、NaOH不够量 B、CuSO4不够量 C、乙醛溶液太少 D、加热时间不够 4.下列物质中,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的是() A.乙醛 B.乙醇 C.苯酚 D.乙烷 5.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内壁有一层银,应该用() A.浓氨水 B.盐酸 C.稀硝酸 D.NaOH溶液 6.有机物A和B的分子中都有2个碳原子,室温时A为气体,B为液体,A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含氧的化合物C,加氢还原C生成B,则3种物质是() A.A是CH2==CH2,B是CH3CHO,C是CH3CH2OH B.A是CH3CHO,B是CH2==CH2,C是CH3CH2OH C.A是CH≡CH,B是CH3CH2OH,C是CH3CHO D.A是CH3CH2OH,B是CH3CH3,C是CH≡CH 7.橙花醛是一种香料,结构简式为:( CH3)2C==CHCH2C(CH3)==CHCH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橙花醛不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B.橙花醛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C.1mol橙花醛最多可以与2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橙花醛是乙烯的同系物 8.下列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CH3COCH3 B.CH3CH2OH C.C6H5OH D.CH2OH(CHOH)4CHO 9.用丙醛制取聚丙烯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为 ( ) ①取代;②消去;③加聚;④缩聚;⑤氧化;⑥还原 A.①④⑥ B.⑤②③ C.⑥②③ D.②④⑤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水的有机物的组成里一定含氧元素 B.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必然是醛类物质 C.醛类化合物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 D.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出乙醛有还原性 11.关于甲醛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醛是最简单的一种醛,易溶解于水 B.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甲醛的水溶液被称之为福尔马林(formalin) D.福尔马林有杀菌、防腐性能,所以市场上可用来浸泡海产品等 12.关于丙烯醛(CH2=CH-CH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使溴水和KMnO4溶液褪色 B.与足量的H2加成生成丙醛 1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小结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小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但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 ...、—COOH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 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2Al + 6H+ == 2 Al3+ + 3H2↑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 ①烃:分子中碳原子数n W 4 (特例:__________ ), 一般:n< 16为液态,n > 16为固态。 ②烃的衍生物:甲醛、一氯甲烷。 2、烃的同系物中,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熔、沸点逐渐_ ,密度增大。同分异构 体中,支链越多,熔、沸点__________________ 。 3、气味。无味一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一乙烯特殊气味一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刺激性一--甲醛、甲酸、乙酸、乙醛香味一----乙醇、低级酯 甜味一----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苦杏仁味一硝基苯 4、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5、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6、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苯酚:常温时水溶性不大,但高于65C时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可溶于水的物质: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等于3的低级醇、醛、酮、羧酸等 7、特殊的用途:甲苯、苯酚、甘油、纤维素能制备炸药;乙二醇可用作防冻液;甲醛的水溶 液可用来消毒、杀菌、浸制生物标本;葡萄糖或醛类物质可用于制镜业。 8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的物质有:醇、酚、羧酸、葡萄糖、氨基酸、苯磺酸等含羟基的化合物。 9、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0、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1、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2)羧酸;(3)卤代烃(NaOH水溶液:水解;NaOH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12、遇石蕊试液显红色或与NazCQ、NaHCO溶液反应产生CO:羧酸类。 13、与Na2CO溶液反应但无CO气体放出:酚; 14、常温下能溶解Cu(OHb:羧酸; 15、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6、羧酸酸性强弱: di ? 17、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 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物质有:醛、甲酸、 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凡含醛基的物质。 18、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