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教案

红楼梦教案
红楼梦教案

红楼梦教案

【篇一:《红楼梦阅读课》教案】

红楼梦阅读课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自测题检验本学期(暑假)以来学生对经典文学名着《红楼梦》的掌握情况;

2、通过对07年省质检卷和高考卷文学名着阅读题中对《红楼梦》

一书的考题设置的讲析,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着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

教学设想:2007年福建语文高考首次把《红楼梦》等长篇小说类文

学名着,以及《论语》等文化经典着作列入考试范围,即新增加了文化

经典着作阅读和文学名着阅读两个部分,共计20分。因为是第一次将名着的专门考查引入高考试卷,所以命卷者不敢将步伐迈得过大,从2007年福建省《考试说明》提供的题型以及省质检卷和高考卷中的

题型看,主要是简述某一名着的主要情节,如质检试题中的“简要叙述

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这两件事”和高考试题中的述书中宝玉、黛玉共

读《西厢记》的故事,这种考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刚好

也与我们的第一轮基础阅读的设想相吻合。

我们计划利用高一、二这两年将07年高考大纲所要求的这十几部名着能先过一轮,即先进行基础阅读,了解并熟悉文章的内容,待新课程高

考大纲出台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强化阅读与训练。目前,我们的学生在高一年时已阅读了《家》、《子夜》、《欧

也妮葛朗台》、《边城》、《雷雨》这五部着作,并且每次的学段考

试中我们都会加入该学段所要求的阅读书目的考试内容。本学期我

们要求学生阅读的是《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和文化经典着作《论语》。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学生课前讲话

二、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对《红楼梦》一书的掌握程度。

三、通过2007年省质检卷、高考卷中的题型,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

着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

(名着缩微及答案要点)

1、《红楼梦》第二回关于“宝玉的取名与抓周”的情节(130字)

……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

彩晶莹的玉来, 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 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政老爹便大怒了, 说:`将

来酒色之徒耳!

【答案要点: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3分)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

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

大怒,说“将来—定是个酒色之徒。”(2分) 】

2、《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关于“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的情节(946字)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 展开会真记,(《会真记》是元稹写的,结局为张生最终负情于莺莺,而《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会真记》改编的,是个大团员结局。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吧。)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 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 却是林黛玉来了,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 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 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 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 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

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宝玉听了,笑道: 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答案要点: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四、学生自主设题与解读文本(也可参考教师所提供题型)。

题型示例:

1、简述“木石前盟”由来。(07年10月月考试题,同类题还有“金玉良缘”、“风月宝鉴”、“太虚幻境”等。)

还有冷子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香菱:“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等。)

3、“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则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两个女子的命运,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同类题还有其他十二钗的判词及身世命运等。)

4、简述《红楼梦》中某位人物的的出场方式。

5、《红楼梦》一书中,有许多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情节主题的场景描写,请复述其中一个梦境,并简要述说这个梦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6、《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a) 自选或从教案所提供题型中选择一个话题完成今天的阅读作业。

b) 结合本节课内容,继续深入阅读《红楼梦》及《巴黎圣母院》,迎接两周后的学段考试。

【篇二:红楼梦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红楼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人物关系等。

(2)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3)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4)掌握名著欣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的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的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2.《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描写。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程】

导入:清朝的时候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

枉然。就算你读了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你不读《红楼梦》的话,你的知识还不够。《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

典小说的顶峰之作。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

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认为它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

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

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畅谈中国这部伟大的经典作品《红楼梦》。

一、展示课题:名著导读《红楼梦》

二、导读名著

1.《红楼梦》的背景知识

展示课件,老师还可做如下补充: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写成于清中期,《红楼梦》书内提及

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

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

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长久以来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认同是中国

清代的曹雪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使用的写作方法是“真事隐,假语存”,脂砚斋的批语是:文笔细如牛毛。伏笔千里。

在红楼梦中,贾家的原型是曹家。贾母的原型是康熙朝苏州织造李

煦的妹妹。贾代善原型是曹寅。

2.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

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

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在位时,曹家是非常

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

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

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

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

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

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3.主要内容介绍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

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

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

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

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

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宝玉始终站在封建主义精神道德之外,他视仕途为禄蠹,以应酬文

字为沽名钓誉之工具,视读圣贤为畏途,既具有浓厚的贵公子的纨

绔习气,又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他尊重女性,尊重个性,追寻自由,是一位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黛玉是一位冰清玉洁、孤高自傲、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她视爱情如同她的生命,但

她的爱情却因不容于贵族家庭而被摧毁。宝钗是一位遵奉妇道、恪

守妇规的封建淑女,她同样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红楼梦》突破

了传统的取材和构思方式,将社会高度浓缩于家庭范围内作整体展现,贾府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红楼梦》写人的技巧达到了

炉火纯青的地步,所描写的人物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多重

性格,打破了以往小说写人类型化的特征,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

要手法有: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塑造不同的

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个性化,心理描写具体而简洁;把人物放在

特定的艺术气氛里,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

《红楼梦》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营养,又提炼了大众语言,

熔铸成准确、精炼、纯净、传神、典雅的语言。

《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些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

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问世后,以其深刻的思想意蕴与精湛的艺术魅力,震撼

着一代代读者的心灵,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巨大的影响,在学术研究

领域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红学”。在经历了两百多年风风雨雨之后,“红学”不但没有衰微,反而更为兴盛,这足以说明《红楼梦》所具

备的艺术价值。

4.贾府人物关系分析

课件展示

5.代表人物分析

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代表人物进行具体分析。

贾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的嫡派子孙,他出身

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

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小说充分描写了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

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身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

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很少接触做官

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和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

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

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

志自由活动。在他的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之分。他憎

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

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

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

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

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

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

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

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可望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种姻缘,不想

命运如此作弄,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

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在、内涵、艺术”

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

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

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

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

人处事,“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

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

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事实证明,越到后

来“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宝钗,而“以诚相待,啥也不瞒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也由此可见一斑。

薛宝钗: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表面上看似乎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但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王熙凤:

作者用了极浓的笔调写王熙凤的出场,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艳心狠。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第65回)。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她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她的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王熙凤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阶级。“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光是王熙凤的个人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两句道出了正在走向没落的一切反动阶级的共同规律。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在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制造了许多罪恶,直接死在她手里的就有好几条人命。但这一切只不过为她自己的最后垮台准备了条件。

6.活学活用,做几个关于人物特征描写的练习题,见课件。

教师还可以自己补充。

三、《红楼梦》的结构分析

1.总体特点

多线交叉,网状平展。

“注此写彼,手挥目送”,一事多义,转换自然。

小矛盾凝聚大矛盾,小事件积累大事件,波澜起伏,连环勾牵。

全书情节以甄士隐、贾雨村起结,首尾贯通;贾府兴衰以刘姥姥三

进府串联,匠心独用。

2.具体布局

序幕(1—5回)相当于全书结构的骨架和蓝图。

第一部分(6—34回)始于刘姥姥一进荣府,终于黛玉题帕定情。

这是宝黛爱情和贾府生活美好而欢乐的浓春。

第二部分(35—55回)这是宝黛爱情的发展成熟期,也是贾府安富

尊容的享受期。大观园女儿们结社吟诗、贾母等女眷们宴饮游乐、

繁华背后也矛盾重重。这是宝黛爱情和贾府生活火红而烦躁的盛夏。第三部分(56—104回)贾府势力由盛而衰,黛死钗嫁悲剧相继,

是飘零而多事的肃秋。第四部分(105—120回)宝玉出家,宝钗守寡;贾母寿终,贾府败亡。“树倒猢狲散”“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是衰败而凄冷的严冬。

四、《红楼梦》的语言特色

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古典书面语精粹,经高度提炼加工而成。

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叙述语言:是接近口语、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用词准确生动、新

鲜传神,富有立体感。人物语言:能准确显示其身份地位,能形神

兼备地表现其个性特征。同是小姐语言,黛玉机敏、尖利,宝钗圆融、平稳,湘云爽快、坦诚。同为少妇语言,秦可卿温柔和婉,李

纨平淡无味,凤姐机智诙谐。

五、对《红楼梦》的评价

1.《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2.《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3.“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包罗万象,它的故事内

容涉及到了多种知识

领域:文学艺术、诗词歌赋、园林建筑、纺织刺绣、中医药膳、烹

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无所不有。

六、《红楼梦》的诗词曲赋

1.《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但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首诗,这不单单

因为《红楼梦》的作品当中,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更主要的

在于小说的整个氛围是诗意的和诗化的。

2.《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曲赋有四个特点:第一,个性化,即茅盾

先生所说的“按头制帽”;第二,情节化,它不是游离的,而是跟情

节结合在一起;第三,借题发挥,最为典型的,如《芙蓉女儿诔》;第四,暗示未来,即具有谶语性质,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判词和曲。

3.香菱跟林黛玉学诗是小说中的典型情节。香菱在大观园里的地位

低于小姐而高于丫头,她渴望充实的精神生活。香菱不畏艰难,日

夜苦吟,并在林黛玉、薛宝钗的点拨下,终于进入了诗歌的殿堂。

香菱学诗一共三首,即《吟月三首》,这三首诗就体现了她不断成

熟的一个过程。

4.《红楼梦》的诗词曲赋还具有谶语性质,就是预示。表现得最明

显的就是判词和曲,包括后面的那些谜语,灯谜。大家都很熟悉的

一些人物的最后结局,在里面都有所暗示。

《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曲赋,还有着深厚的古典诗词的底蕴,比较

典型的,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和《秋窗风雨夕》。

七、知识拓展

1.《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及其寓意;

2.《红楼梦》中的经典名句。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4)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5)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6)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7)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8)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9)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0)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11)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12)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

(13)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看不完春柳春花满花楼。

(14)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15)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八、《红楼梦》与高考作文

2004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以“文学形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薛宝钗魂断大观园

福建考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伴着哀怨的泣声,宝钗从大观园门口缓缓走来。金钗银饰足显她的富贵,脂粉却掩盖不了她眼角的皱纹。

二十年如一日。往昔的青春容貌已不在,那微微闪现的白发便是最好的印证;往日热闹的大观园也是残败不堪,那满地的落叶便是极好的说明与诠释。

宝钗支开了丫头,独个坐在池边的一块小石上。儿子如今是朝廷重臣,家道兴盛,早已

【篇三:《红楼梦》教案】

《红楼梦》教学设计董秀梅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的一些常识性了解,增加个人文

化积累。

4.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结合运用鉴赏分析法。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枉凝眉》。

二、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及特点:

时代发展阶段种类及代表作品

先秦两汉

萌芽神话寓言史传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史记》

魏晋南北朝童年志人志怪小说

刘义庆《世说新语》

干宝《搜神记》

唐宋成熟传奇话本

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

明过渡拟话本章回体小说《玉堂春落难寻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三言” 凌蒙初“二拍”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清高峰文人独力创作的长篇小说

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

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

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特点;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

形象;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中国古典名著诗:

东西三水桃花红,

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古今,

聊斋史书西厢镜。

三、小说有关知识:

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

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超、结局

四、曹雪芹及《红楼梦》简介:《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

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

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

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

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天

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为他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

准备了良好基础。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一百一十回,前八十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三十回作者已基本

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

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补成了现行

的一百二十回本。

五、自读课文,给生字注音:

阜盛()敕造()攅珠髻()绾着()螭璎()宫绦()

裉袄()嫡亲()翠幄()厢庑()宸翰()錾银()美人觚()内帷()盥手()罥烟眉()颦颦()钗钏()

六、了解《红楼梦》人物关系:见书

七、作业布置:

第二教时

八、课文研析:

a、情节分析:

展示贾府结构平面图:见图

绘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梳理课文的主要情节。

开头:初进贾府开端

拜见贾母及众人发展

初见凤姐(重点)第一个高潮

见面:拜见舅父(未见)继续发展

陪贾母晚餐继续发展

宝黛会面(重点)最高潮

结尾:安排起居结局

b、分析本文的环境描写:

1、思考: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结合文中描写,从外观、布局、

陈设几个角度概括出贾府的环境特点)

2、找出描写贾府建筑的外观句子,概括其特点。

外观:宏伟

3、找出描写贾府建筑内部结构的句子,概括其特点。

布局:讲究

4、我们再来看看描写荣禧堂陈设的段落,说出其特点。

陈设:华贵

5、以上是对贾府的硬件的描写,我们最后一起来看看黛玉同贾母一起用饭的段落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软件:礼仪繁复等级森严

6、思考: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表现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贵族豪门的气派。

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

如“敕造荣国府”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提供人物活动场所,烘托气氛,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如荣禧堂的气派华贵,显示着贾政夫妇在贾府的地位和影响,贾赦贾政住处不同显示二人不同的兴趣。

九、课堂小结:

十、作业布置:

第三教时

十一、课文研析:

c、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

1、找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完成下表:

详写王熙凤黛玉宝玉略写迎春探春惜春

实写王熙凤黛玉宝玉贾母虚写贾赦贾政

单独介绍王熙凤黛玉宝玉群体介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

2、分析王熙凤: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放诞无礼”特殊身份特殊地位肖像:服饰:浓妆艳饰遍体锦绣贪婪俗气内心空虚容貌:三角眼吊梢眉含威不露容貌美丽刁钻狡黠

贾母的戏谑:泼皮破落户凤辣子深得宠爱,性格泼辣见黛玉:标致嫡亲哭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答王夫人:先料着了等太太过目精明能干善于机变小结: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为人刁钻狡黠,明

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惯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3、分析林黛玉:

审其思: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慎小心敏感自尊观其貌:众人眼中美貌体弱聪慧多情宝玉眼中

听其言:回邢夫人懂礼节识大体回贾母及宝玉多思多虑小心谨慎察其行:见贾政

在贾母处用饭谨慎小心有教养小结:细心、多虑、自尊、敏感的性格源于她寄人篱下的思想。

十二、作业布置:

第四教时

十三、课文研析:

4、分析宝玉形象:

出场前的侧面勾勒:王夫人:孽胎祸根混世魔王性格叛逆黛玉母亲:顽劣异常极恶读书鄙视功名

出场的肖像描写:面、色、鬂、眉、面、目眉清目秀英俊多情摔玉的行动:发起痴狂病狠命摔去性格叛逆拒绝束缚《西江月》的总结:行为偏僻性乖张(似贬实褒

古今不肖无双寓褒于贬)厌恶功名个性独立

小结: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5、思考:通过对以上几个人物的分析,请你总结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6十四、总结:

本文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通过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为我们展示了贾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富贵奢华,塑造了以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为代表的一系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我们饱享了一场文学的饕餮盛宴。

十五、作业布置:

??

??

?? ?? 4

红楼梦简单赏析

《红楼梦》赏析 摘要:《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关键字: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封建社会,爱情,衰败 正文: 《红楼梦》的线索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人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的凄凉孤苦。《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

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寄生腐朽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 一、贾宝玉 贾宝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家庭。其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情趣相投而出身、地位寒微的人物。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族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及家族的利益。他和林黛玉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和深厚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推动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叛逆的思想性格。但他的思想并未达到否定君权、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略) 二、比较阅读 (一)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 这次贾政打宝玉显得极不寻常:一是打得格外狠毒,打得宝玉已经不能动弹了还要打,甚至想用绳子勒死宝玉;二是打的时候,不听人劝,直到王夫人来了说“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这样的话才住手。贾政这样毒打宝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开始,贾政问宝玉“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原本无气,及至宝玉“惶悚”之态,“应对不似往日”,这才“生了三分气”,但并无打的意思。接着,宝玉结交名伶事发,贾政“气的目瞪口歪”,但也只是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大概也没有打的意思。待到听了贾环的诬告,得悉宝玉有“淫辱母婢”之行为,“气的面如金纸”,终于大发雷霆,大喝一声:“快拿宝玉来!”一场毒打开始了。 在贾府,世家子弟放荡成习。贾政对于稍有“越轨”迹象的宝玉,为什么连事情的真相如何也不过问,便是一顿毒打?看看贾政是怎样说的:“你们问问他于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责政对宝玉的叛逆思想早有察觉,他担心宝玉终有一天会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才下了毒打的决心的。 (二)《抄检大观园》的写法特点 1.《抄检大观园》不像《宝玉挨打》那样使矛盾突然爆发,而是“引而不发”。 “抄检大观园”的大波澜是由一个小小的绣春囊引起的。绣春囊到了邢夫人手里后成了她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张王牌。因为王夫人和王熙凤掌管着贾府的权力,出了绣春囊的丑事,自然是管家太太奶奶的罪过。王夫人拿着绣春囊到凤姐这里来的时候,“气色更变”“泪如雨下”,是因为这里包藏着她和邢夫人的矛盾斗争,这也是王夫人完全采纳邢夫人心腹王善保家的建议、决定抄检大观园的原因。 2.《抄检大观园》采取“分镜头”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一处处被抄的情景逐次突现出来,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 王熙凤怀着复杂的目的,带领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一群打手,深更半夜在大观园中抄检了七个地方。整个抄检过程,形成了两组对立的双方:一个是抄检与被抄检的对立双方,另一个是在抄检的一方中又有对立的双方。由于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再加上被抄检的七个地方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因此整个抄检过程就形成了复杂纷坛、生动感人的情节。 对抄检这一重大事件,作者抓住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行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样写使“抄检”这个很可能是雷同的事件,出现了变化莫测、惊心动魄的不同场面,按检的七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个既有联系又独具特色的“分镜头”,强烈地突出了七处抄检的特色,

红楼梦人物简介及判词解释

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金陵十二钗”也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金陵”是“南京”的法定同义词,所以《金陵十二钗》又可以称为《南京十二钗》。这部巨著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为引子,作者曹雪芹以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为主线,描写当时的社会生活、婚丧祭祀制度、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舟车行轿、等等层面。全书中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描写与戏谑。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玉良缘》、《警幻仙记》、《大观锁录》),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也指书中与主人公贾宝玉(沙中土)有密切关系的十二名女子,号称太虚幻境薄命司厨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子鼠大林木)薛宝钗(丑牛钗钏金) 贾元春(寅虎正月)贾迎春(卯兔二月) 贾探春(辰龙三月)贾惜春(巳蛇四月) 王熙凤(午马五月霹雳火)贾巧姐(未羊六月) 史湘云(申猴七月)妙玉(酉鸡八月) 李纨(戌狗九月)秦可卿(亥猪十月)。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作者以十二个女子这样的拟人手法阐释了周易理论中的十二地支的轮回关系,是《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所在。 【金陵十二钗副册及又副册】 除了正册外,金陵十二钗还有副册及又副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小红、龄官、娇杏;(书中只点香菱一人,其余根据香菱的特征猜想)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袭人、平儿、鸳鸯、紫鹃、莺儿、玉钏、金钏、彩云、司棋、芳官、麝月;(书中只点名袭人、晴雯二人,其余根据她们的特征猜想) 其中副册之中的香菱、尤二姐、秋桐、娇杏是妾;其余之宝琴、三姐、岫烟、李纹、李绮、金桂是亲戚,而小红因为贾芸,龄官因为贾蔷之故,也都可归入亲戚之行列;又副册之十二人皆为比较重要之大丫鬟。 人物介绍 林黛玉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今世林如海与贾敏的独生女,贾母心爱的外孙女。少时因其母贾敏患重病身故,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后又因其父林如海思虑过重也因病身亡,黛玉便一直居住在荣国府。林黛玉之于曹雪芹,意味着女性的最高价值。绝丽脱俗,雅若天仙,丝毫不沾染人间烟火。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更是群芳之冠。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心思敏感,才华横溢,个性纯真灵净,说话率直有时却也刻薄。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因懂得宝玉的精神内核,深得宝玉之心。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

红楼梦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作者和《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2《红楼梦》教学素材 红楼梦判词解析 1.正册判词之钗黛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 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 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2.正册判词之元春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 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 逢大梦归。

解析: 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 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 皇亲国戚。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 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 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但是,这一切还不是后来情节发展的铺垫。省亲之后,元春回宫似乎是生 离,其实已是死别;她丧失的不只是自由,还有她的生命。因而,写元春显贵所 带来的贾府盛况,也是为了预示后来她的死是庇护着贾府大树的摧倒,为贾府事败、抄没后的凄惨景况作了反衬。脂批点出元妃之死也与贾家之败、黛玉之死一样,“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不过,在现存的后四十回续书中,这种成 为“大过节,大关键”的转折作用,并没有加以表现。相反的,续书倒通过元春之死称功颂德一番,说什么因为“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才“多痰”致疾,仿佛她的死也足以显示皇恩浩荡似的。 《红楼梦》人物中,短命的都有令人信服的原因,唯独元春青春早卒的原因不明不白。这本身就足以引人深思。作者究竟怎样写的,从“虎兔相逢”四个字是无法推断的。《恨无常》中有些话也很蹊跷,如说元春“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倘元春后来死于宫中,对筑于“帝城西”的贾府并不算远,“路远山高”、“相寻告”云云,都是很难解通的。这现在也只能成为悬案。不过,有一点,曲子中写得比较明确,即写元春以托梦的形式向爹娘哭诉说“儿 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岂不是明明白白地要亲人以她自己 的含恨而死作为前车之鉴,赶快从官场脱身,避开即将临头的灾祸吗?由此可知,元春之死,不仅标志着四大家族所代表的那一派在政治上的失势,敲响了贾家败亡的丧钟,而且她自己也完全是封建统治阶级宫闱内部互相倾轧的牺牲品。这样,

红楼梦教案

红楼梦教案 一、导入 《》的巨大影响 1.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清?《竹枝词》 2.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3. 《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4. 《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 5. 《红楼梦》是一部大书。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 6. :人生“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7. 毛泽东评价: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 二、介绍作者: 曹雪芹(1715~1763)?清代著名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奴才)。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姑母由康熙指婚,嫁给平郡王成为王妃。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今传《红楼梦》80回以后他已写完,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后40回由高鹗续书。 《红楼梦》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高一选修课红楼梦教案设计

高一选修课红楼梦教案设计 导读:高一选修课教案;《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教学设想;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难点;作者所处社会背景;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高一选修课教案 《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目的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 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至于教学方法有两种选择:如果课前能组织学生看《红楼梦》电影、《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或有关章节的录像,则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以教师引导、讲授为主,

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难点 作者所处社会背景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认识到我国古代小说在艺术上的共同特色是长于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用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展开情节,在矛盾

《红楼梦阅读课》教案

红楼梦阅读课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自测题检验本学期(暑假)以来学生对经典文学名着《红楼梦》的掌握情况; 2、通过对07年省质检卷和高考卷文学名着阅读题中对《红楼梦》一书的考题设置的讲析,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着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 教学设想:2007年福建语文高考首次把《红楼梦》等长篇小说类文学名着,以及《论语》等文化经典着作列入考试范围,即新增加了文化经典着作阅读和文学名着阅读两个部分,共计20分。因为是第一次将名着的专门考查引入高考试卷,所以命卷者不敢将步伐迈得过大,从2007年福建省《考试说明》提供的题型以及省质检卷和高考卷中的题型看,主要是简述某一名着的主要情节,如质检试题中的“简要叙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这两件事”和高考试题中的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这种考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刚好也与我们的第一轮基础阅读的设想相吻合。 我们计划利用高一、二这两年将07年高考大纲所要求的这十几部名着能先过一轮,即先进行基础阅读,了解并熟悉文章的内容,待新课程高考大纲出台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强化阅读与训练。目前,我们的学生在高一年时已阅读了《家》、《子夜》、《欧也妮葛朗台》、《边城》、《雷雨》这五部着作,并且每次的学段考试中我们都会加入该学段所要求的阅读书目的考试内容。本学期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的是《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和文化经典着作《论语》。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学生课前讲话 二、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对《红楼梦》一书的掌握程度。 三、通过2007年省质检卷、高考卷中的题型,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着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 (名着缩微及答案要点) 1、《红楼梦》第二回关于“宝玉的取名与抓周”的情节(130字) ……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 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 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政老爹便大怒了, 说:"`将来酒色之徒耳!' 【答案要点: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3分)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定是个酒色之徒。”(2分) 】 2、《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关于“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的情节(946字)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 展开<<会真记>>,(《会真记》是元稹写的,结局为张生最终负情于莺莺,而《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会真记》改编的,是个大团员结局。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吧。)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 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大学《红楼梦》选修课的收获和感受

大学《红楼梦》选修课的收获和感受 郭平恩 上了十节《红楼梦》选修课,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红楼梦》的不同版本,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风格,有电视剧的,有电影的,有舞台剧的,有歌剧的,还有黄梅戏和越剧的,可以说每一种版本都是独具风格,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有许多成功和不足的地方,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那一个,那么我就针对自己喜欢的87版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次看87版的红楼梦是在高中的时候,看的是电视剧,我想最初吸引我的是因为黛玉进贾府时的惊艳,或者可以说我当初一眼就被陈晓旭的美貌和脱俗吸引住了,当时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林黛玉原来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完美的女子,可以说,因为陈晓旭,我才萌生了看红楼的兴趣,开始关注红楼梦,随后深深的喜欢上了87版的红楼梦,喜欢87版红楼梦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对于这个版本的红楼梦我最欣赏的是演员,这样说来或许感觉有点浅薄,但是就是这样,因为喜欢上了陈晓旭,所以开始认真的看87红楼,接着,喜欢上了欧阳奋强的宝玉,喜欢上了邓婕的王熙凤,喜欢上了张丽的薛宝钗,喜欢上了牟一的迎春,喜欢上了东方闻樱的探春,喜欢上了那个因为红楼梦而改名的姬玉的妙玉以及晴雯,还有袭人,紫鹃,高亮的贾琏,柳湘莲,蒋玉菡,平儿,刘姥姥,每一个人都各具特色,以至于,虽然西方人说中国人长的都是模糊地脸蛋儿,虽然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那么多,但是我从一开始看的时候就没有任何一个人混淆,每一个人在我看来就是那样,那样的无可取代,那样的恰到好处,黛玉就是那样的啊,美艳脱俗到让你觉得她不属于这个肮脏的尘世,她就是天上的仙子,这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我始终认为晓旭就是为黛玉而生的,每一个版本的黛玉都足够的漂亮,但是在我看来只有陈晓旭真实的表达出了黛玉身上特有的那种病病仄仄,那种孤高自许,那种弱柳扶风的美艳,美的不是惊心动魄,但是却让我们的心灵深深地震撼,还有就是欧阳的宝玉,也是我喜欢到极致的人物,圆圆的娃娃脸,并不是很高挑的身材,但这就是宝玉,不像《黛玉传》里的马天宇饰演的宝玉,因为个头比较高,所以每当看到他站在比自己低好多的袭人面前嗲嗲的说好姐姐的时候,总觉得好不配啊,这样看来我们87版的红楼梦真的是无论从各个方面,都是考虑的很到位,不仅给人视觉盛宴,更让人看着舒服,自然,而不觉得哪里不对。。。。包括刘姥姥在内,虽然长的让人觉得丑,但是却很可爱,充分的展现了乡下人的那种朴实以及无知。上课期间,看了其他版本的刘姥姥,我依然坚信87版是经典,无可超越,有时候觉得这样有点盲目和偏激,但是当你真正的喜欢上了一件东西时,你永远都会觉得那就是最好的,你甚至不容许有任何一个人对它哪怕是一点点的诟病。 二,喜欢87版红楼,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这部电视剧对《红楼梦》这部经典的独到的再现。电视剧每次一开始的那个镜头,由远到近,让你感觉你在站在一个遥远的地方,那块石头上的秘密在一步步的离你走近,等待你的解读。情节的安排和设置无一不是亮点,它不同于10版的新红楼梦那样,每一句台词都是书中的原话,无一差错,它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改编和合理的发挥运用。更加让人觉得这是生活,是真实的故事,而不是看起来就感觉是在看一本书,只是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喜欢的当初黛玉葬花那段,我认为在看

《红楼梦》阅读教案1(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教学目标】《红楼梦》阅读教案跃然纸上。她性情孤高,胸怀狭窄,才情之高,为十二金钗之冠。她和宝玉有著共 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1、了解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及其故事 2、了解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住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王熙凤的故事情节并分析其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自由阅读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是是中国 古代最伟大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百万字,共120 回,前80 回是清代曹雪芹 所写,后40 回据说是高鹗续写。 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二、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及其故事 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十二钗副册: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小红、龄官、娇杏; 十二钗又副册:晴雯、袭人、平儿、鸳鸯、紫鹃、莺儿、玉钏、金钏、彩云、司棋、芳官、麝月。 十二钗正册人物: 1.林黛玉,字颦卿,别号潇湘妃子。原藉姑苏,贾母心爱的外孙女。先伤母,其父亦不久去世。作者形容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如姣花照水;形动如弱柳扶风一幅古代病态美人图, 2.薛宝钗,别号蘅芜君,生得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下画而横翠,肌肤也丰泽而白皙。她性情温和贞静,行为豁达大度,处事随分安时,才情之高,亦只她堪与黛玉匹敌。与宝玉原系姨表姊弟。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3.王熙凤,小名凤姐儿,浑号凤辣子,贾琏之妻。生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材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威春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4.史湘云,别号枕霞旧友,原藉金陵。贾母的内侄孙女。生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面貌非常美丽。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

红楼梦判词及解析

红楼梦判词及解析 太虚幻境薄命司的大橱里有一些册子,册子上有一些图画和题词。册子分为正册、副册、又副册。正册都是贵族小姐奶奶;又副册是丫头,即家务奴隶,如晴雯、袭人等;香菱生于官宦人家,沦而为妾,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入副册。 正册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宝钗、黛玉 玉带林:反读为林黛玉。金簪雪:即薛宝钗。泛指她们二人,“可叹停机德”指薛宝钗的贤惠,“金簪雪里埋”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堪怜咏絮才”指林黛玉的才华。但却都被埋没了。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元春 三春:即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即元春。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第九十五回,元妃死。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 前两句先是写出了探春的才华和志向,可惜生不逢时,正是赶在贾府即将走向衰落的“末世”。至于后两句,则暗示了探春最终远嫁海外。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湘云 湘江水逝楚云飞:含湘云名字,同时暗表湘云的结局为一场空欢喜:丈夫早亡。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 “终陷淖泥中”以‘槛外人’自诩的妙玉,最终结局却是流落风尘,令人扼腕。前两句是写妙玉的品性,她曾把刘姥姥用过的茶杯丢弃不要,也曾在宝玉过生日的时候给他送去贺帖。而后两句则是对妙玉结局的暗示和感叹,也就是说妙玉会有一个很凄惨的结局,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迎春 子系:拆字法,指孙,迎春的丈夫孙绍祖。拆字法是曹雪芹惯用的手法。迎春嫁过去一年就死了。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看到三个姐姐的结局都不好。“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最终选择的出家。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 凡鸟:拆字“凤”,指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意思分歧很大,有很多种说法,脂砚斋只说了是拆字法,并为给出具体意思,一种解释是:一从,指贾琏开始的时候是对风姐唯命是从的,二令:即发号施令。三人木:人木为休字。暗指熙凤最终落到被休的结局。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巧姐 刘氏:刘姥姥,巧姐最终被刘姥姥收养。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隐李纨二字。同时道出在贾珠死后,李纨生了贾兰后这一辈子就算过完了。“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三个情字暗指秦可卿,同时带出秦可卿的淫乱生活。 副册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 荷花已一茎香:暗指香菱。菱:荷花。两地生孤木:拆字法,桂。暗指香菱碰到夏金桂之后就很快被迫害致死了。由于香菱是薛蟠的姨娘,因此将其列入“又副册”。

红楼梦教学设计.docx

寒塘鹤影,冷月花魂 ——《红楼梦》诗词对人物悲剧命运的隐喻与暗示 李爽 一、导入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提问:这一段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到的关于谁的判词? 回答:林黛玉、薛宝钗 提问:这四句判词判定了林黛玉与薛宝钗的什么? 回答:人物性格: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人物命运:“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从这一判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就已经为两位主要人物的结局命运埋下伏笔,脂砚斋评价曹雪芹的这种写法为“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对《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和谶语分析人物形象及人物命运,借此理解《红楼梦》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一手法的运用。 二、分析人物形象 给出金陵十二衩判词,请学生判断哪首是元春、探春的判词,为什么。 (一)元春分析 元春判词: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学生回答)原因分析:判词中提到宫闱,所以应该是指入宫为妃的元春。 元春判词提问: 1、“榴花”的寓意是什么? 榴花是什么:石榴花 石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怎样的寓意呢?多子 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在说石榴多子,也代表多子,可是我们看这里只有花没结果能说明什么呢? 元春无子或流产,这是她悲剧的其中之一。 2、“三春争及初春景”怎么理解? 争及解释为:怎么比得上,三春呢?指迎春、探春和惜春三姐妹。那么这句话是说:其他三姐妹其他三个姐妹虽各有特色,但总体看来均不及元春。可以看出元春是贾府最优秀的女儿,所以她承担了贾府兴衰的重任。 3、虎兕指的是两种凶兽,刘心武根据判词推断,元春应死于宫廷斗争,而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中元春是自然死亡,你更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学生讨论) 虎兕两凶兽相逢就像贾家与政敌的宫廷斗争,元春梦归于虎兕相逢,就是魂归于宫廷斗争。 大家回顾我们在专题研究王熙凤的时候,72回凤姐的梦就隐喻了元春卷入宫斗。 元春的谜语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打一玩物(爆竹) 提问: 1.“妖魔”的象征什么? 在中国传统中,过年时的爆竹能够吓跑妖魔“夕”,这里的妖魔对贾家来讲应该是什么? 贾家的政敌。当贾家家运兴旺、势力煊赫的时候;谁不惧怕他家,特别是元春当了娘娘,贾家成了“皇亲国戚”。 2. “回首相看已化灰”怎么理解? 贾家对于妖魔(政敌)的震慑是一时的,剧烈的爆炸燃烧后,整个家族变会化成灰,预示着贾氏家族的衰败没落。 秦氏出丧、元纪省亲之类的盛大举动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之时,上自王公贵族,下迄市井小民,然而否极泰来,烈火烹油的盛举之后,接着就是烟消火灭之时,元春的谜语成了她的家族命运的极贴切的谶语。 元春的谜语成为了整个贾氏家族的谶语,可以看出元春对于贾家的意义重大,她是贾家的支柱、靠山。 元春人物形象总结: 元春,四姐妹之首,因才貌加封贤德妃,其性格可以这么概括:1,稳重精细。2,孝顺。 对于第一点,能在宫廷斗争中得以胜出,没有稳重精细是不行的;还有一点就是在她赐玩物给众姐妹弟兄的时候,独把宝钗的和宝玉的一样份例,可以说这是个委婉的表示。她为何选宝钗而非黛玉?就是因为宝钗稳重精细,这是可以看出来的。 对于第二点,她虽知道宫廷是见不得人的去处,但她还是去了,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她是贾家的一个政治资本,不得已而为之的,当然,她是可以不用去的,但是为了整个家族,她最终去了,也就是说,她选择了妥协。 看元春省亲视频,加深人物性格印象 (二)探春分析 探春判词: 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判词提问: 1.第一句表现出探春怎样的性格特征? “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2.找出原文中能够表现探春性格中这种精明能干却又偏逢末世的片段(从目录中找答案)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定稿

荒唐言,辛酸泪,惹人醉,自是千古文章美名垂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 江陵县第一中学沈献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及其它经典名著的兴趣,了解《红楼梦》的大致内容; 2.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3.了解《红楼梦》的思想,理解当下语境下阅读《红楼梦》的意义,感受《红楼梦》恒久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从《红楼梦》所写的琐细小事中了解其丰富的意蕴,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教学创意】 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住了一个“导”字。“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重要栏目,设计这一栏目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读物(主要是文学名著),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阅读能力,如此大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方法是无法完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只有“导”还不够,还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体现现代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谈一谈《红楼梦》,说高兴呢其实是有一点

勉强的。因为《红楼梦》艺术精湛,思想深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自从她问世以来,几乎所有的文化名人都对这部伟大的作品作出过精彩的论述,比如说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鲁迅……有关《红楼梦》的电影、电视剧拍了一部又一部,讲座办了一期又一期,最终产生了一门学问——红学。我实在害怕自己一不小心玷辱了我国艺术宝库中这样为数不多的瑰宝。但这样说吧,如果《红楼梦》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宫殿,我愿意当一个实习导游,和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看一看,争取能领取一点旅游纪念品。{出示课件1(《红楼梦》有关图片音频)} 二、交流探究读书方法 在我们讨论如何读《红楼梦》之前,同学们先交流一下读书的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出示课件2) 当然,并不是阅读每部作品都要用到上面所有的方法,具体到《红楼梦》,我们该如何阅读呢 三、了解曹雪芹,了解《红楼梦》的书名和版本 按照上面的方法,我们先了解一下曹雪芹和《红楼梦》。学生读课本查找资料作答。(出示课件3)

统编版高中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

统编版高中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一) 【教学活动准备】 1.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10年4版);《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冯其庸纂校订定,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版);87版和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 2.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自行阅读教师推荐书籍,观看《红楼梦》电视剧。做出简单的阅读摘记和阅读报告。 【教学内容确定】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历代文人学者都对其赞誉有加。但是初读或未读《红楼梦》的青年学生会有所质疑:《红楼梦》真的如此了不起吗?他的优秀体现在哪里?你能不能用最简单、平易的语言揭示它的伟大之处?老师能不能通过几堂课的时间让没有阅读过《红楼梦》的同学也初步领略到《红楼梦》的不凡? 针对这样的质疑,《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应该确定为让学生领会作品的佳妙。

《红楼梦》的佳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事实见其一斑。一,红楼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几乎所有中国人,包括文盲老太,都会利用《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来评析、阐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二,《红楼梦》“文备众体”(诗、词、歌、曲、赋、骈文、古文等),并且每体都有传世之作。其语言表达精致、雅洁、优美程度已臻绝境。三,《红楼梦》的创作和研究(最突出的是脂砚斋的评批)几乎同步进行。现在已形成了显学“红学”。它具有独特的文艺和思想研究价值。 鉴于此,同时因应教学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我们教学的主要范畴确定为小说的“人物”、“语言”和“评价”。 【教学流程设计】 (一)人物:离恨天中,有你有我 1.从各种媒体及著作中收集利用《红楼梦》中人物评析现实社会中的人、事、物的语言资料。教师示例如下:怎样和林黛玉一样的女孩相处?(网络文题)在现代社会,做一个王熙凤一样的女人,你一定会幸福。(宣传广告)某某,就是真实版的呆霸王薛蟠。(报纸社评) 学生收集到的被符号化、当作语词在现实交流中使用的《红楼梦》人物共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贾惜春、贾迎春、李纨、妙玉、史湘云、贾母、刘姥姥、

《红楼梦》研究 教学大纲

《红楼梦》研究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红楼梦》研究 二 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二)目的: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研究现状,重新解读《红楼梦》,意识到它对于整个历史文化的审美价值和对于整个人类精神的反省意味。 (三)开课对象:中文系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方法:讲授 (二)考核方式:考查 四、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36学时  学 分:2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 《红楼梦》概说 1.1 已成为显学的当代红学 1.2 简介红学大家 1.3 一书以名学的缘由 1.4 红学的超学科特点 1.5 《红楼梦》与民族文化传统 重点难点:《红楼梦》的文化底蕴 学生掌握要点:所谓红学 第二章 红学概说 1.1 考证派红学的危机与生机 1.2 索引派红学的产生与复活 1.3 小说批评派红学的崛起与发展 1.4 红学三派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重点难点:红学三派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学生掌握要点:红学三大流派 第三章 《红楼梦》总体结构及其存在意味 1.1 《红楼梦》艺术结构 1.2 《红楼梦》对情节冲突的特殊处理--解析宝玉挨打 重点难点:特殊情节处理 学生掌握要点:刘姥姥存在意味 第四章 贾宝玉形象还原及其死亡准备 1.1 宝玉生存状态的还原考察 1.2 宝玉的文化归属 重点难点:宝玉文化归属 学生掌握要点:宝玉形象特征 第五章 大观园内外的男人世界

1.1 由石而泥 1.2 父辈与子辈公子哥儿的互补 1.3 由石而玉形象系列 1.4 伟男扛枷贾雨村 1.5 宝玉"死党"茗烟 重点难点:由石而玉 学生掌握要点:贾雨村形象 第六章 《红楼梦》中的女性世界 1.1 提供一个参照系 1.2 《红楼梦》中的女性描写 1.3 是是非非宝丫头 1.4 莫怨东风写黛玉 1.5 晴雯之死袭人冤 重点难点:晴雯之死袭人冤 学生掌握要点:《红楼梦》中女性描写 第七章 余论 1.1 红学论争 1.2 红学公案 1.3 论大观园中人物原型 1.4 《红楼梦》中的象征主义 重点难点:红学论争 学生掌握要点:《红楼梦》中象征主义 六、教材与教参 (一)教材:(无) (二)教参目录: 《周思源看红楼》 周思源著,中华书局,2005年版 《话说<红楼梦>梦中人》 韩三平 张强 刘德宏编著,崇文书局,2006年版 《红楼十二论》(张锦池) 《红楼梦论稿》(蔡和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