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8 时间的脚印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介绍岩石的风化和形成、岩石形成后的变化、从岩石上如何看出地壳的活动、化石显示的地球发展过程,告诉我们时间也会留下脚印,我们要学会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结构图示

重难解读

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播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示例:“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大约”是“大概”的意思,表示不确定,说明要形成1米厚的岩石需要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是推测出来的,并不确定。所以,“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拓展链接

关于“时间”的名言

1.时间乃是最大的革命家。——培根

2.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3.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杰弗逊

4.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

5.时间是真理的挚友。——科尔顿

6.任何事物都无法抗拒吞食一切的时间。——泰戈尔

7.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但丁

1.请把下面的词语工整、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悬 崖 龟 裂 踪 迹 烘 烤

腐 蚀 山 麓 沟 壑 帷 幕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掸去(tǎn) 刨刮(páo) 铜壶滴漏(lòu)

B.腐蚀(sí) 浑浊(zhuó) 悬崖绝壁(xuán)

C. 粗糙(zāo)龟裂(guī)沟壑纵横(hè)

D. 楔形(xiē)帷幕(wéi) 海枯石烂(kū)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低洼 裂缝 奇形怪状

B.地壳宝臧雨打沙滩

C.欣起吹拂温暖潮湿

D.砂轮山涯海枯石烂

4.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________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________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________使我们增加了知识,________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A. 或者 尽管 因为 所以

B. 和尽管不仅而且

C. 或者不管不仅而且

D. 和不管因为所以

5.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无误的一项是( )

A.“浑浊”“山麓”“粗糙”“龟裂”都是形容词。

B.“悬崖绝壁”“海枯石烂”“兰新铁路”分别是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C. “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的主干是“海水冲击着石壁”。

D.“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作状语。

◆整体感知

6.本文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岩石____________________、岩石________________、岩石

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清楚明白。

7.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作者是怎样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的?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2018·衡阳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 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 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霉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8.这篇文章采用了____________顺序,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和放线菌的作用。(2分)

9.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12.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体会这一系列新闻的主题,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超过15字)

①《扎实推进改革创新,破解脱离青年问题》(2016年2月3日“和讯网”)

②《创新发展,逐步改变青年成才观》(2016年3月9日“中青在线”)

③《融合信息技术 创新育人方式》(2016年3月14日“腾讯网”)

④《创新引领未来,让青年和人才“近悦远来”》(2016年9月16日“新华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标志,请说明它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详解详析

1.略。

2.[解析] D A项,“掸”应读“dǎn”;B项,“蚀”应读“shí”;C项,“糙”应读“cāo”,“龟”应读“jūn”。

3.[解析] A B项,“宝臧”应为“宝藏”;C项,“欣起”应为“掀起”;D项,“山涯”应为“山崖”。

4.C

5.[解析] C A项,“山麓”是名词;B项,“海枯石烂”是并列短语;D项;加点的词语作定语。

6.为什么能记录时间 怎样记录时间 记录时间的意义

7.作者在文中大量使用了拟人化的语言,使语言生动形象,说理深入浅出。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

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地去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8.逻辑 雨后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9. 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10.①散发清香;②生产抗生素;③制造味精;④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1. C

12.(1)国家重视创新,创新改变青年成长(或:创新受瞩目,影响青年成长)(意思对即可)

(2)标志由打开的书本、重叠的儿童头像、抽象化的幼苗组成。寓意是青少年从书本中汲取知识,不断探索,

头脑中的智慧将蓬勃成长(或:头脑中将萌发出新的思维)。(意思对即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综合检测

时间的脚印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踪.迹( ) 腐蚀.( ) 粗糙.( ) 龟.裂( ) 砂lì( ) 山lù( ) wéi( )幕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装置滴漏搬运磨损 B.裂缝堆积烘考陆序 C.扫帚浑浊湖泊沟壑 D.低洼颗粒歪斜包裹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 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 (2)根据计算,大约3 000至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 (3)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 最下面。( )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 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B.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 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说得有声有色。 C.本文从形式上看,拟人化的题目,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内容生动具 体的正文,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D.课文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 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能体现作者构思的巧妙。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笑,不苦口的良药 梁姗姗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 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 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 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8个小 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①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

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 教案

8 时间的脚印 教学目标 1.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 2.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3. 通过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教学难点 1.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方法学案先行,自主互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是用什么记录时间的吗?对,是年轮。那你们知道人类有哪些记录时间的方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一起来看一看时间是怎么在自然界留下它的脚印的。(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 二、检查预习 完成学案中的题目: 1.给加点字注音。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2.解释下列词语。 (1)腐蚀:是指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失去它原有的性质的变化。可引申指腐烂、消失、侵蚀。 (2)山麓:山脚下。 (3)沟壑:溪谷,山涧。 (4)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5)海枯石烂: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3分钟自主完成,小组长组织检查批改,组内完成不了的,全班解决。 三、默读课文,发现问题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你能说说这样写有何好处吗? 2.文章围绕“时间的脚印”写了很多内容,你能试着概括一下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吗?

八年级语文:时间的脚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时间的脚印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建议 一、新颖的标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二、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说得有声有色。 全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说明岩石“是记录时间的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

这部分先说明时间在不断流逝,现在人们用钟表、日历等许多方法来记录它,但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怎样记录时间呢?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认为在大自然中保存了许多种时间的记录,而岩石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最后,举铜壶滴漏的例子,说明时间虽然是看不见的,却能用有形的事物记录下来。这部分提出了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功能,为下文说明中心问题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5至第29自然段)分层次地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5至第14自然段)首先说明大自然的任何物质都在运动,岩石也不例外,它也有“海枯石烂”的时候,悬崖绝壁下面的碎石块,就是从山崖上面崩落下来的。然后分别举例说明空气和水、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及人对岩石的种种破坏,从而指出岩石“海枯石烂”的原因,为下文说明岩石的重新形成提供前提。 第二层(第15至21自然段)详细说明了岩石重新形成的过程及岩石的排列方式。大石块碎成小石块,小石块又碎成细微的沙砾、泥土,它们被狂风、洪水、冰河带着,开始旅行。接着用举例的方法,指出它们的旅行使得北京居民也受到蒙古高原风暴的影响,使黄河中下游的河水变得浑浊,使得低洼地方泥沙沉淀,造成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泥沙的沉淀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重新形成了岩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8*时间的脚印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屏幕显示标题) 二、教学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时间的脚印》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说明岩石“是记录时间的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 2.第二部分(第5至第29自然段)分层次地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这部分分三层。 3.第三部分(第30自然段至全文完)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

号召人们进一步去大自然找寻时间的踪影,去一步步走向地下的宝库。 【感悟精彩句子】 1.“狂风来了,洪水来了,冰河爬来了”。 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 2.“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将冰河的移动比喻成铁帚扫过地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本文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娓娓而谈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脚印的原因,记录的内容和人类读懂大自然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条理清晰,有逻辑性。 文章第二部分,首先总说自然界各种物质的运动。然后分说岩石“烂掉”的原因和过程。接下来分说岩石生成的过程和历时的漫长。最后总说岩层与岩层之间的顺序记录时间的踪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语言生动形象。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例如,作者采用了排比句式,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说明了岩石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破环。再如,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生动、形象,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刨刮着所遇到一些石头”。

八年级下册语文 8时间的脚印 教案

8时间的脚印 1.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2.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 播放导入视频。 如视频中所言,通过一撮沙子,就能得知地球的年龄。这看起来十分不可思议,岩石真的有如此强大的记录历史的力量吗?它是怎么记录那些已逝的时间的?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关注单句成段,把握文章内容 1.请同学们花三十秒迅速扫读课文,说说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有不少单句成段。 2.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这些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重点单句引导把握: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 …… 结合对上述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可将全文31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段)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段)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段)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段)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发扬科学精神 1.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一开始并未说岩石是怎么记录时间的,而是描述岩石有生灭过程,这是为什么? 明确:点明岩石的生灭过程,也是为了说明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作者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精品教案

《时间的脚印》教案 南昌市滨江学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文章丰富的内容,把握灵动的说明结构,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2.能力目标: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丰富的内容 2.学习说明的结构、语言特色。 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PPT展示时钟倒计时的动画,让学生感受时间的踪迹。) 1. (上课起立坐下后,可以用手指放嘴上,或用手放耳边,示意学生用心听钟表秒针运动动画中发出的滴答声。)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答)。感受到了时间的脚步吗? 而后谈感受,并交流自己积累的有关时间的句子。学生交流: ①.“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俗语)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朱自清《匆匆》) ④.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2.教师:同学们,时间,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能感受到时间的飞逝;我们不能让时间停止,但是我们会用各种方法记录时间。现在我们有手表、手机、日历等等先进科学的手段记录时间,那以前的人们怎么记录时间的呢,同学们,

说说看你所知道的古代人们记录时间的方式。 (古代的日冕、圭表、沙漏、漏壶、人们也用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等记录时间。)3.教师:人们感受到的时间,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都是与人类生活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但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类的时候,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踪迹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一起去找寻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全文共2200多字,请同学们用 6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全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完成一个任务,课文标题为《时间的脚印》,这是比喻的说法,读完课文后请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拟一个副标题。 (学生可能拟题:“石头记”、“岩石的变迁”、“岩石的奇异功能”、“岩石如何记录时间”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本文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 2.教师:这篇文章共有31段,形式上这么散,你们觉得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判断文体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散文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情思。说明文是介绍读者未知的知识。可见本文是说明文。 3.教师: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说明文,“说明文”就是让我的“说”使你“明”,那么通过陶世龙的“说”你明白了什么知识呢? 生:岩石会被破坏,岩石会重新形成,岩石能保留历史的痕迹,化石能让我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等。 4.游戏活动,通过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展开知识分类和知识点连线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关于岩石被破坏的因素、岩石重生的条件、以及不同的岩石保留了怎样的历史痕迹。 第一个游戏,学生拖动选项分类放到不同的筐里。例如:冰河、阳光、风、霜雪、水流等就拖动到“岩石被破坏因素之非生物”这个筐里;地面生物、地下生物、人就拖动到“岩石被破坏因素之生物”这个筐里。 第二个游戏,学生拖动选项与对应的知识连接。例如:“‘第四纪’冰河时期来临”这个选项就拖动与对应的“长毛象的犀牛化石”连接,“气候炎热”就与“红色岩石”连接。 三、再读课文,绘制思维导图

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语言积累与应用(部编本)

《时间的脚印》语言积累与应用 1.重点字词 (1)正字音 掸去(dǎn)踪迹(zōnɡ)装置(zhì)烘烤(hōng)腐蚀(shí) 沙砾(lì) 山麓(lù) 沟壑(hè) 龟裂(jūn) 帷幕(wéi) 海枯石烂(kū) 浑浊(zhuó) 刨刮(páo) 沉淀(diàn)地壳(qiào) 粗糙(cāo)钟鼎文(dǐnɡ) 楔形(xiē) (2)释词义 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①义项)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碎。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刨刮:刮平。 沟壑:山沟。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2.精彩语句 ①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箱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简析】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 ②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简析】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冰河”比作“铁扫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河的破坏力之大。 ③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简析】此句运用排比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自然力量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是一种拟人化的描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当的威力。 3.知识链接 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在高温常压的情况下,由于温度的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空气和生活的作用等而发生的机械崩解或化学变化的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作用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是由于温度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水的冻融交替所造成的岩石的械破碎过程,其结果是使岩石大块的变成小块的,坚硬的变为疏松的。化学风化作用是岩石在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分解过程,其结果不仅使岩石破碎而且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改变,形成新的矿物。生物风化作用是生物对岩石的破坏过程,主要有生物体对岩石的机械破坏和化学破坏两种方式。

时间的脚印 (八年级下册语文)

时间的脚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速读、跳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弄清说明的层次和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和写法特点。 阅读较长文章,把握说明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把时间比作一去不复返的流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这里人们把时间比作为飞速的“箭”和“梭”……其实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二)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三)文本链接 关于岩石 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分为沙石岩和泥石岩,砾岩是沙石

岩的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鹅卵石,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雨花石,都是砾岩的一种。砾岩体积较大,内部有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质地较硬,称为“砾”;在“砾”和“砾”之间,有质地较细较软的岩石。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态有点像公园里的鹅卵石小道。当砾岩中较细较软的部分松动,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就脱离开来,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击,被不断地磨圆,最后沉积在河床的底部。 (四)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齐读): 踪迹(zōnɡ)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 帷幕(wéi) 龟裂(jūn)刨刮(bào) 楔形文字(xiē) 2.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并用笔勾画出重要环节。 3.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5.完成下列填空题,说说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 从(“死”的石头上)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石头的颜色不同)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化石)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 6.小结:了解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对现实生活也是有意义的,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探寻它们,进而为人类造福。 (五)课文精读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色? 本文标题便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读者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2.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 讨论明确:课文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课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吸引读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的脚印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踪迹( ) 腐蚀( ) 粗糙( ) 龟裂( ) 砂lì( ) 山lù( ) wéi( )幕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装置滴漏搬运磨损 B.裂缝堆积烘考陆序 C.扫帚浑浊湖泊沟壑 D.低洼颗粒歪斜包裹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 (2)根据计算,大约3 000至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 (3)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 )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B.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说得有声有色。 C.本文从形式上看,拟人化的题目,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内容生动具体的正文,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D.课文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能体现作者构思的巧妙。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笑,不苦口的良药 梁姗姗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8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①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②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