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两晋南北朝

淝水之战

383年东晋击败前秦的重大战役。因战役主要发生在淮水支流肥水一带,故名。前秦苻坚统一北方以后,不顾大臣的反对,亲率大军南下攻晋。383年八月,苻坚依仗其优势兵力,西起鄂北,东到寿春,兵分三路,全面进攻。东晋宰相谢安沉着镇静,以荆州刺史桓冲控制长江中游,以防御为主。兵力处于劣势的晋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水陆并进。被迫当兵的各族人民拼凑的秦军,在洛涧失败后,谢玄等引兵乘机抢渡肥水猛烈进攻,秦军溃败,晋军乘胜追击至寿春城西的青冈才收军,秦军死者十之七八。苻坚身中流矢,单骑而逃,至长安后不久,于385年,为羌族将领姚苌所杀,前秦瓦解。

宗主督护制

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西晋末年以后,北方长期战乱,十六国时期,诸少数族政权频繁更迭,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实际已不复存在,各地豪强地主聚族而居,纷纷以宗族乡党的形式,割据一方,武装自卫,从事生产,维持生存。在宗主督护制下,各地宗主实际分割了国家大量的劳动力,构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孝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三长制,取代了宗主督护制。

三长制

魏孝文帝元宏改革时,为加强中央政府对人民的实际控制,于太和十年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实行后,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民大量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相应增加,农民赋税负担也有所减轻。北魏后期社会经济明显地恢复和发展,与此有密切关系。北魏的三长制后来成为北齐、隋、唐时期乡里组织的基础。

均田制

西晋末年,中国北方在长期战乱之后,户口迁徒,土地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颁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均田制的基本内容主要有,规定每户应占有的土地数量,井严禁买卖,这种政策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国家可以进行公开的授田,将本来依附于豪强大族的农民和一些流民招来,开垦荒地,发展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和徭役的征发。

六镇起义

六镇:北魏前期在都城乎城以北边境设置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主要是为了防御来自北方柔然的侵扰,拱卫首都平城。孝文帝迁洛后,六镇失去了军事上的重要性,加上受门阀制度的影响,军人地位一落千丈,军镇的主将、僚属及豪强因仕途受阻而不满,一般镇民则因受到沉重的奴役和压迫,反抗情绪更为强烈。523年,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率众杀镇将,六镇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北魏的腐朽统治。

八王之乱

291-306年,晋武帝为了维护和巩固司马氏集团的统治,大封宗室为王,允许王国置军,取消州、郡武备。随着诸王势力发展和西晋中央政治制度的腐朽,发生了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八王之乱”,长达十六年的战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大量死亡,加速西晋王朝的灭亡。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其办法是:选择“贤有鉴识”的中央官吏兼任本州、本郡、本县的大中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散处在各地的士人,作出“品”、“状”,供吏部选官参考。共分九品,分别高下,故名。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后来,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此制到北魏河阴之变后,完全流于形式。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

坞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也称坞堡或壁垒。多择既有山林险阻,又可进行农耕的宜守宜农之地设置。坞壁主要盛行于北方地区。十六国和北魏的统治者,往往按坞主的实力大小,分别给予官职,大小坞壁又成为各级地方政权机构的治所。北魏前期,推行宗主督护制,更全面地承认了宗主们及其控制下的大小坞壁的合法地住。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三长代替了宗主;邻、里、党等地方基层组织也取代了大、小坞壁组织。

玄学

魏晋玄学是在东汉经学衰微、名教之动摇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潮。玄学以老庄思想为估计,同时是糅合了儒家学说。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自己查看)。随着佛教的传播,出现了玄佛合流的去世,此后讨论非有非无的复学逐渐取代本末有无的玄学,中国哲学的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

月旦评

月旦评,东汉末年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元嘉北伐

元嘉北伐,又称瓜步之战,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伐北魏之战,公元430年宋文帝率军北伐,结果大败,损失惨重。南朝军民被魏军屠杀掳掠,损失不计其数。而魏军虽然也大伤元气大伤但是损失却比刘宋要小很多。至此,北强南弱的态势更加明显。

河阴之变

是公元528年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一起针对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杀事件,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而得名。尔朱荣借助此次军事政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

简答题

1.南朝门阀士族衰落的原因。

门阀经济实力的削弱。由于南朝时期家族关系的变化,门阀大土地所有制也由宗族所有向家族所有转化,财富的分散和封建依附关系的削弱,使门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动摇。魏晋以来,门阀长期拥有政治特权。到了南朝,士族虽然夸耀门第,自视清高,但实际上已经腐化堕落,成为社会的寄生虫,逐渐丧失了统治能力。于是庶族出身的人便以武职为升官的阶梯,在立了军功、掌握军权之后,进而取得政权。刘裕出身寒门,掌权后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军政实权,重用寒门。宋、刘、梁、陈四朝,军政实权,均由寒人掌握,门阀士族独揽朝政的局面被打破。侯景之乱中,京都大族被消灭殆尽。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1)经济方面。第一,推行均田制。太和九年(485年),遣使“均给天下之田”:即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每人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良人。丁牛一头,受田30亩,限4牛。土地宽余之处露田可加倍或加两倍授与。受田者年老或身死,则要给国家交还露田。受露田的男子又给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妇人5亩,奴婢依良人。桑麻田皆为永业,可世代相传,并可买其不足,卖其所余。 地方官于任所授给公田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县令、郡丞各有差。罢官者还田,新任者继受,严禁买卖。由于均田制并未触动大土地私有制的封建性质,故拓跋贵族和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大肆兼并并未止息,农民受田不足相当普遍。但由于均田制的实行,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兼并有所限制,增加了北魏的财政收入,改变了拓跋族内农、牧业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其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

第二,变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北魏初年,为了拉拢和争取拥有大量荫庇户的豪强地主和世家大族,便把他们封为宗主,用以督护所属民众,是为宗主督护制。孝文帝于太和十年下令: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分别设立邻、里、党长。不但增加了财政收入,也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三,变九品混通制为新的租调制度。九品混通制是北魏初年在宗主督护制推行时的一项赋税制度。即按每个宗主的财产多寡,分为九等,按等征税。实行三长制后,孝文帝即颁布了新的租调制度:即一夫一妇调帛一匹,纳粟二石,另外,十五岁以上未婚者4人,奴婢8口,耕牛20头,并纳一夫一妇租调。由于曾被荫庇的大量民户从宗主督护制下分离出来,纳税户比前大大增加,故国家的财政收入亦有增长。〖JP〗

(2)政治方面。第一,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由于北魏初年的首都平城,地处偏北,土地瘠薄,交通不便,又是拓跋贵族聚居之地,保守势力很大,对推行改革不利。于是,孝文帝遂于太和十七年(493)借口南征南齐,遂率军迁至洛阳,并下令定都于此,并先后平定了保守势力的多次叛乱,有利于改革的大力推行。

第二,改革官制。北魏初年的官名“皆拟远古云鸟之义”,不仅质朴,且带有图腾余味。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遂模仿两晋南朝,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新的官僚机构。

第三,改革律令。孝文帝曾于太和十六年颁定新律。新律不但律文简省,而且删去了旧律中的一些残酷而又落后的刑法,在我国法制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社会风俗方面。第一,禁胡服胡语,倡导着汉服,说汉话,用以消除鲜卑族和汉族在服饰和语言方面的隔阂,为进一步推行汉化改革创造条件。

第二,改革丧葬风俗。孝文帝迁洛后曾下令:“迁洛之人,死葬河南,不得北还。”,改变了鲜卑族原来身死要归葬祖茔的旧习。

第三,改姓氏。太和十二年(496年),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的复姓一律改为汉字单姓。如拓跋氏改为元氏,达奚氏改为奚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等。

意义:第一,使北魏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3.九品官人法推行的背景、内容及效果。

4.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

1)战乱相继,政权更替频繁。

2)门阀士族把持政权。

3)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4)民族融合大大增强。

5)文化成就辉煌。

5.玄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及代表人物。

正始玄学(约240-249年)以王弼、何晏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由汉末才性问题的讨论演进到玄学本体论的范围。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用道家思想解释《周易》。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是魏晋玄学家最喜谈论的著作。 竹林玄学(约255-262年)以嵇康、阮籍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在哲学上嵇、阮与向秀利用了王弼体系的内在矛盾分别发展了王弼“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的思想,使正始时期的玄学向两个方面发展。嵇、阮崇尚自然,认为“自然”乃是宇宙本来的状态,是一个有规律的和谐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矛盾冲突。而人类社会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应是一个无利害冲突的和谐整体。他们认为名教破坏了这种和谐状态,因此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

西晋玄学(约263-316年)以裴頠、郭象为代表,构成玄学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玄学仍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嵇、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由贵无派发展到极端,使当时一些名士如阮瞻、王澄、谢鲲等人,继承嵇、阮思想中颓废的一面,嗜酒极欲,追求表面形迹上的放达。这种放浪形骸的拙劣模仿完全窒息了玄学贵无派在思想上的创造力,使它走向没落。二是沿着向秀的思想发展为裴頠和郭象的崇有论哲学。裴頠(267-300),裴秀之子,作《崇有论》,指斥时弊,批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风气,重新肯定名教的作用。

东晋玄学(约317-420年)以张湛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这时司马氏政权南迁,社会矛盾尖锐复杂,进一步导致思想上的空虚。因此超生死、得解脱的问题便成为玄学的中心内容。东晋以后,玄佛合流,般若学各宗大都以玄学语言解释佛经。因此,讨论非有非无的佛学取代了讨论本末有无的玄学,中国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隋唐五代

隋代三省六部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六官制,建立三省六部的中央官制。朝廷的主要职掌在三省六部。三省即尚书、门下、内史;六部则指尚书省下设的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后改刑部)、度支(后改户部)、工部共六个朝政机构。三省的长官相当于宰相,彼此各有所职,分掌国家大政。内史长官为内史令,副长官为内史侍郎;门下省长官为纳言,副长官为门下侍郎。内史、门下二省设在宫内,主管皇帝生活起居和宫廷保卫,其亦有谏诤及匡正皇帝过失之责。尚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仆射,是朝政的总管。尚书省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分别掌管国家曰常行政,并参议朝政。除此以外,中央官制内另有较次要的秘书省、内侍省分掌政务,另又有御史台作为朝廷的监察机构。此外还有十一寺作为朝廷事务的执行机构。隋唐以后各朝官制名称虽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仍沿隋制。

甘露之变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谋诛宦官而失败的一次事变。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训等本想以观看甘露为名,将宦官诱至金吾仗院,一举而歼灭之,但计划失败。宦官退到含元殿,迫使文宗乘软舆入内宫。朝臣中很多被牵连而死。经过这次宦官的大屠杀,朝列几乎为之一空。从此宦官更加专横,凌逼皇帝,蔑视朝官,文宗因此郁郁而死。

隋朝大运河

为了巩固政权,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东都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从已经成为富庶地区的江南运转物资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以及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隋开通贯通南北水路的大运河。隋朝开运河始于文帝时期,当时引渭水从大兴城到达潼关,长三百里,名广通渠,转运关中物资。隋炀帝即位后,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其工程共分四段:通济渠、山阳渎、永济渠、江南河。大运河开通后,贯穿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5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联系,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对加强我国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两税法

中国唐代中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唐玄宗开元年(713-756年)后,经过安史之乱等剧烈的社会动荡,天下户籍久不更迭,土地买卖兼并之风日盛,贫富两极日益分化,农民失地逃亡严重,均田制名存实亡,租庸调失去存在基础,旧的税制流弊日甚。德宗继位(780)后,采纳宰相杨炎建议,改行两税法。

两税法的内容:

(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役、杂税,将各种捐税合并。

(2)课税主体不分主(当地土著户)、客(外来户),“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行商由所在州县征收,负担同固定居民均等。

(3)实行按财产多少征税,改变了唐代以前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根据资产定出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其田亩之税,以大历十四年(779)垦田应纳钱谷总额分摊到各州县,按各户贫富等级缴纳。课税物品,原则上户税征钱,地税征米粟,实际缴纳时,以钱计税,折钱纳物。收入体制对所征两税按“上供”、“送使”、“留州”三部分分配,成为以后赋税史中“起运”、“留存”制度的雏形。

(4)纳税期限分夏、秋两期缴纳,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5)课税原则为量出为入。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的需要先做预算,定出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全国没有统一的税率。按资产定户等,地主豪商勾结官府降低户等,转嫁税负;以大历十四年垦田数为准进行分摊,但旧额多已失准,难于保证负担合理;户等三年一定,不能适时调整;以货币计税,人民于纳税以外,还要承受以物折钱的损失。

意义:

(1)此法把租庸调和各种杂谣、杂税合并,建立了统一的税制,在一定时期内,既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人,也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

(2)此法规定官僚、贵族、客户、不定居的商人都要纳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又此法规定按土地资产的多少征税,比租庸调不管居民有多少土地资产,一律按丁征税合理。这样的一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状况。

(3)此法关于定税计钱、折钱纳物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两税法的创建,标志着一种新的税制的开始,它奠定了明、清税制的基础。

“二王八司马”事件:称永贞革新

是唐顺宗时发生的反对宦官集团的革新运动。永贞元年(805)正月,顺宗即位后,叔文、王任以及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哗、陈谏、凌准、程异等十人,着手进行改此削弱宦官的势力。同年八月,以权阉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与韦皋、裴均(荆南节度使)、严绶苜度使)等内外呼应,迫使顺宗禅位于太子李纯。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宦官得势后,“二王”即,王任病死于贬所,王叔文被贬后又被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州司马,时称“八司主个事件被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府兵制

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作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以农民授田为前提,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唐高中至玄宗时,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废弛,大批农民破产或逃跑。破产农民无法备甲杖,府兵制也无法施行。随着内外战争频繁,对兵力的需求日增。于是旧有的三年轮换制遭到破坏,士兵参战时间长,于是就影响到农业生产。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善,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停废,历时约两百年。

羁糜制

针对异域归化或者内附民族所实行的一种特殊管理方式。中央以一种相对松散的宗藩关系为基础设计制度,来维系王朝的政治统一。这种制度一方面把内地的行政体系推广到边疆,建立不同于边疆民族原来的行政机构,但又照顾了当地风俗民情,职官世袭,保持原来的部落组织和生产、生活方式不变。它是唐王朝对于边疆地区采取的一种高度自治的开明统治方法,曾切实有效地理顺了中原与边疆的名族关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从历史高度看,唐代羁縻州府是秦汉以来“以夷制夷”政策的发展,并且形成一套完全的制度,也为以后宋、明王朝的边疆地区行政设置所仿效。

《士族志》

唐太宗执政不久,下令修《士族志》,将当今皇族和外戚列于最高地位,而后才是关东传统大姓。他这样强调皇家的尊贵,扩大了唐政权的社会基础,旧门阀势力的影响虽在,但毕竟又受到了一次沉重打击。此外,唐太宗对少数族采取友好的政策,开创了邻近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新局面,加上唐朝自身文化建设文化的很多建树,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极有影响的强大的帝国。

将《氏族志》改为《姓氏志》

为了提高武氏的社会地位,拉拢中下层官僚,武则天主持修撰了《姓氏录》。《姓氏录》规定以现有官员的品秩为准,凡五品以上者,不论士庶一律收入;凡为品级的士族,则一概排斥在外。《姓氏录》修成以后,不仅后族武家列为一等,而且凡当朝五品以上者都升为士流,继续了贞观修《氏族志》“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的精神,扩大了政权的基础,使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进一步受到打击。昭武九姓

所谓“昭武九姓”就是粟特人,原址生活在中亚核心地带的众多小邦,主要有康、石、安、曹、史、米、戊地和火寻等国,因早起出自中国西北的昭武城而得名,皆属祁连山下的月氏人。他们本为草原游牧民族,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数百年来经营东西贸易,养成了善于经商的习性。从南北朝开始,生来经商的粟特人就大量来华贸易。到7世纪上半叶,大食即阿拉伯帝国势力扩张到中亚,逐步吞噬河中地区。于是失去家园的粟特人大规模动迁,成为大唐帝国的臣民。

“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恶叛、不道、大不敬、不孝、不义、不睦、内乱,所谓“十恶”都是直接危及君主政权,统治秩序和严重破坏伦常关系的重大犯罪行为。唐律规定:犯十恶者,“为常赦所不原”。

“八议”

对八种特权人物犯罪可优待,即所谓“八议”。“八议”: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且明确规定:“诸八议者,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但“其犯十恶,不用此律”。

实录

即皇帝在为时的大事记,主要依据以上三种文献,以编年为体,如实记录其时的军政大事,经济措施,自然灾祥,社会风俗等,最早是南朝的《梁皇帝实录》,由唐开始每位嗣君即位,必赦史臣撰修前朝实录,沿为定例,至清末光绪朝止。一实录和日历等史撰为基础,由史馆编撰纪传体的当代国史。

起居注

由门下省的起居郎在皇帝身边,“录天子言动法度,以修记事之史”。由中书省起居舍人,“掌修记言之史,录天子之制诰德音”。其体例是“以系日,以日系月,以时系年”,按时间顺序,广泛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和皇帝有关的军国大事。

禅宗

其始祖是天竺僧人达摩,但真正的创世人是禅宗六祖,南派开宗慧能提倡“顿悟”始盛于唐中期,因其教法不用果世修行,也不用繁琐的哲学思辨,颇受中国文人学士的欢迎,同时由于朝廷的扶持和慧能弟子在各地的大力宣扬,南宗成为禅宗的正统,流传极其广泛,禅宗是中国佛教本土化最成功的一个范例,后来成为中国佛教中的主流宗派。

“三夷教”

摩尼教、袄教、景教都发源于波斯,它们东渐中国,在隋唐时期影响巨大,被并称为“三夷教”。

刘知几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20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成系统的史学批评和史学理论著作,完成于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书多有精要之义:

1.提出史家三长论,认为写史之人应该具备才、学、识三长。

2.深入剖析史著源流,下叙各体史书的衍化流变,深刻揭示其产生背景及长短得失。

3.科学划分史书体例,在区分正史和杂史的基础上,将正史以记言、记事等特点分为六家,又以纪传、编年的写法分为二体,再将杂史分为偏记、小录、家史等10种体裁。

4.叙述历代史官的建置沿革及其选拔途径,尖锐指出官修史书的五大弊端。

5.准确评价纪传和编年的得失,指出撰写史书的四大“必须”:题材必须严谨,断限必须清楚,叙述必须明晰,取材必须详略得当。

6.重视史料的搜集和抉择,强调广泛搜集和严格鉴别史料是撰史的基础。

7.在撰史的方法和技巧上,主张文约事丰,语言通俗,反对过度雕饰。

8.对历史人物的取舍和评价,认为必须兼重正反两方面史料。

9.修史态度上,强调善恶必书,直笔写史,反对阿世取容,曲笔掩过饰非。

关陇贵族集团

所谓关陇大族,指的是自北魏以来在北方特别是在关陇地区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一个军事贵族集团。关陇大族凭借其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影响西魏、北周、隋、唐四个王朝。建立隋朝的弘农杨氏即属于这一集团,隋建立以后,虽然为了加强重要集权,在政治上注意打击门阀士族势力,但还是极力维护关陇集团的原有地位。隋文帝为了维系关陇大族的政治利益,保持核心力量的稳定,基本上保留了北魏原来的上层官僚队伍。显然武川系军事贵族构成了隋朝的政治核心。唐初,关陇集团在政权中的主导地位仍然没有受到大的触动。

三武一宗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他们都进行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简答题

1.隋唐两代均田制的差别。

①是从北魏到隋文帝,妇人都受田,而唐代除了寡妻妾为户主外,妇人不受田。

②唐代不再给奴婢和耕牛受田,不仅说明唐代奴婢数量大大减少,而且官员由于永业田、职分田和公田的增加,不必再通过奴婢和耕牛的途径来扩大受田数量。

③钱袋没有而唐代有僧道受田,说明由于佛道发展,寺观占田的现象比较普遍,寺观经济获得很大的发展,政府只得从法律上对既成事实加以承认。

2.两税法的主要精神、历史作用及弊病。

主要精神作用见名词解释

弊病:①两税法以“量出为入”作为征收赋税的标准,实际使税额不断增加。

②由于政府不能按照地亩和家资一定收够所需要的税额,于是两税之外又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使当初的“租用杂徭悉省”成为一纸空文。

③两税法规定户税钱要折合成布帛交纳,结果出现了“钱重物轻”的现象。

3.唐代宦官专权的发展过程及宦官专权的基础。

过程:①唐初,宦官人数不多,且受限只管宫内事物,不得参与国家政治。

②武则天集权于内廷,以牵制外朝的功臣宰相,内观用事开始增多。

③中宗复位后,韦后当政,极力扩大内朝权力,发展阉人势力,还开唐代宦官监军之先河。

④唐玄宗为消灭韦后势力,曾利用宦官高力士,后来对之极为宠信。

基础:①掌管禁军

②执掌机要

4.唐代几个重要的使职系统。

①宰相制度的使职化,中唐以后分割中书省拟诏出令权的翰林学士,实际也是使职。

②以节度、观察使为中心的地方军政制度的使职化。

③以盐铁转运、度支、户部三司使为中心的财政制度的使职化。

④以神策军中尉为首的监军使,以枢密使为首的内诸司使等由宦官充任的特别使职系统。

5.唐中后期藩镇势力集中的几个地区。

①河北的安史旧部②西北西南的边缘藩镇③中原一带的新设节度使④东南地区的藩镇

6.隋唐五代的历史特点。

①结束长期分裂局面,海内重归统一。

②由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施,稳定和激发了小农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社会经济繁荣。

③忧郁隋唐实行开放和包容政策,使得中国文化在此时达到一个光耀古今的辉煌期,成就斐然。

④隋唐帝国有充分的自信心,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⑤按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期”理论,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转型期,当时社会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宋辽夏金

澶渊之盟

“高梁河之役”和“雍熙北伐”的失败,使北宋统治者失去了收复幽云诸州的信心,从此对辽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辽兵则不断南侵。1004年九月,辽圣宗、萧太后率20万军队大举南下,遭到沿途北宋军民的抵抗,只攻下少数城池。但因为北宋政府没有统一的部署和指挥,各城孤军作战,于是契丹乘虚深人,一直打到黄河北岸的澶州(又名澶渊,在河南濮阳西南)附近。消息传到开封,朝廷惊慌失措,宰相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并力劝宋真宗亲征。当宋真宗和寇准一行同往澶州途中时,契丹大将萧挞览在前线被宋军埋伏的床子驽射死,契丹士气大挫,加上孤军深人,开始有议和之意。

宋真宗抵达擅州后,虽鼓舞了宋朝军队的士气,但他急于议和,于是与辽朝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和约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界,宋岁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澶渊之盟以后,辽、宋之间进人了一个很长的相对稳定时期,促进了两国经济和政治上的和平往来。

绍兴和议

建炎四年(1130)后,金军集中主力向陕西南部进攻。吴玠、吴璘兄弟率领宋军坚持抗战,取得了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关之东)和仙人关(大散关西南)大捷。

1134年,岳飞率军收复了襄阳等地。韩世忠在扬州西北的大仪镇打败金兵,驻军淮南。1136年春,刘光世、张俊进军淮上;岳飞则进驻襄阳(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多次发动反攻。

1140年,金朝发生政变,兀术掌权,对南宋发动进攻。但金军遭到各路宋军的抗击,如刘锜在顺昌(今安徽阜阳)取得大捷。六月下旬,岳飞大举北伐,逼近开封。在郾城(今河南郾城)会战中,岳飞给金军以重大打击。与此同时,北方义军纷纷响应。但宋高宗统治集团惧怕大将久握重兵,危及自己的地位,遂命令各军撤退。

宋高宗、秦桧等人为了议和,解除韩世忠、岳飞等将领的兵权。同年十一月,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其主要内容是:其一,宋向金称臣;其二,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其三,宋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和议签定不久,宋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和岳云、张宪,制造了宋代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猛安谋克制

猛安谋克制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其组织按什伍进位编制,因有伍长(击柝),什长(执旗),谋克(百夫长),猛安(千夫长)。最初是单纯的出猎组织,后来变成平时出猎,战时作战的组织.随着女真族社会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1114年改造原有的组织,突破了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三百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称为猛安谋克户),它是女真族的基本社会组织。女真族的猛安谋克制度正式创立形成是在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之时。金太祖、金太宗时代,通过扩充加强猛安、谋克制的办法,来经营新占领地,同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到世宗时代,贫富差距出现,战乱之苦、劳动力短缺等原因,致使猛安谋克制名存实亡。

斡鲁朵

(即行宫)原指由皇帝、后妃或亲王巡行时居住的毡帐,后引申为行宫,、官衙。它兼有办事衙门,安全保卫、承应日常役使以及“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口、备兵马”等功能,是由皇帝、贵族等个人掌管的政治经济军事机构。

投下军州

又称“头下军州”,是辽国诸王、公主、外戚、大臣为安置征伐所得俘虏和奴隶而建的“私城”。其中农耕者要想所居贵族纳实物地租,同时向辽朝政府交纳课税。

均输法

为了满足皇帝和中央机构消费,让总管东南南、浙、荆、淮六路财赋收入的发运使,详细了解六路物资的生产和开封的需求情况,在采办上供物货时“徒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既保证朝廷所需物质的供给,又减轻政府的财政支出和人民的转运负担。

免疫法

废除原来让百姓按户等轮流当差役的办法,改由官府雇人充役,然后按户等高下征收不等的免疫钱,岁夏秋两税交纳。交役钱时,另交二分,称“免役宽剩钱”,以备荒年不征役钱时,可雇役之用。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等,要按同年等户的半数交纳“助役钱”。这样,即可让乡户返乡务农,又令政府增加一笔收入。

方田均税法

方田就是每年九月由县令负责清丈土地,按土地肥瘠确定等级,登记注册。均税就是以方田结果为依据,均定税额,以防止豪强隐漏田税,增加政府田税收入。

庆元党禁

宁宗即位,赵汝濡定策有功,升任枢密使和宰相,执掌朝政。拥立宁宗有功的韩侂胄,只升为观察使,和赵汝濡内争激烈。

韩侂胄为了进一步打击政敌,遂声称有一个以赵汝濡、朱熹为首的道学家朋党,为“逆党”,称道学为“伪学”。庆元三年(1197)八月,宁宗下诏申严伪学之禁,凡道学中人,不许参加科举,不许担任官职,甚至焚烧道学家著作。又设“伪学逆党”党籍,包括赵汝濡,朱熹以下59人。

嘉定议和

史弥远于嘉定元年(1208)与金朝签订了嘉定和议。

和议规定:金宋由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由20万两、匹增加到30万两、匹;南宋交给金军犒劳银300万两;南宋把韩侂胄的首级献给金朝,金朝则从淮南等地撤军。

金朝在议和中,不惜以韩侂胄的首级交换淮、陕之地,一方面是因为金朝力量有限,已不像过去那样对南宋具有相当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害怕再有人起兵北伐,借此警告南宋朝臣。史弥远为了满足金人,不惜伤及国格,开馆区韩侂胄之首以奉送敌人。

天书奉祀

宋真宗听王钦若的谗言。进行了劳民伤财的“天书奉祀”。

①天书下降:宋真宗自称曾于景德四年(1007)十一月梦天神下降,于是在朝元殿建道场等候。

②泰山封禅:封禅泰山,是帝王祭祀天地的重大典礼,大中祥符元年(1008),下诏封禅

③西祀汾阴:大中祥四年(1011)宋真宗率大批人赴河中府,进行西祀行动。

南北面官职

北面官是在契丹氏族部落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保留较多部落联盟制的痕迹。北面官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北枢密院,也称契丹枢密院,长官有南院枢密使、知北院枢密使事,南院枢密副使。又设南北二宰相以总理契丹等各游牧部族的军、政和游牧事宜,长官为南、北府宰相。

南面官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南枢密院,也称汉人枢密院,长官有南院是迷失、同知南院枢密使事、南院枢密副使等。南院下设吏、户、兵、刑、厅五房,分管各部事,兼有唐代尚书省的智能。中书省是南面官中的又一机构,长官为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唐宋变革期

简答题

1.五代政治有哪两大祸患?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北宋初采取了哪些措施?

两大祸患:一是心腹之患,即禁军。二是肢体之患,即藩镇。

心腹之患:①分散兵权,把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三衙握兵,临时遣将统兵,三者均不能拥兵自重。

②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校阅,不断选拣各地精兵进入禁军。

③制定“更戌法”,士兵三年一轮替,以免将领与士兵形成私密的关系。

肢体之患:①“剥夺其权”:剥夺节度使的司法审案权,命出中央;以文臣担任知州县,他们听命中央,敢于抗衡节度使;在州府设置通判,行州府之政,含监察节度使之意;州县直属中央管理,罢节度使领州县之权。

②“制其谷钱”:设转运使掌一路之财,由通判掌一州之财,州的财政盈余全部上交中央,使节度使失去财权。

③“收精其兵”:将各地方厢军中的精锐之士,通过拣选,不断集中充实到禁军中来。厢军战斗力薄弱,待遇差,无法和中央军抗衡。

2.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①明黜陟:针对官员迁升只讲资历年限、不问政绩如何的磨勘旧制,提出对于官员严格考核,按政绩优劣分别升降。

②抑侥幸:限制官员恩荫子弟为官,防止官僚子弟滥进。

③精贡举:改革科举制度,进士除诗赋外还需考策论,以选拔真才实学之士。

④择官长: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甄别、选拔和监督。

⑤均公田:平均分配外官职田,令官吏收入足以养廉。

⑥厚农桑:发展农业经济,加强各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增加粮食产量。

⑦修武备:募强壮之士为卫兵,三季务农,一季教战,增加军力,节省军费。

⑧减徭役:合并县邑行政机构,减轻民众的徭役负担。

⑨覃恩信:朝廷免除多年积欠的赋税,地方官执行要取信于民,有违者依法惩处。

⑩重命令:国家令出必行,各级官吏务必认真遵行有关法令条文。

3.宋夏之间的几次大规模战争及天授礼法延祚和议,为何西夏获胜还要议和?

4.宋朝中央权力运转机制的变化。

①第一阶段:即元丰改制前的北宋前期,实行分散事权的管理机制和彼此限制的约束机制。

②第二阶段:即元丰改制后的北宋后期,撤销了中书门下的三司,将其职权分归中书、门下二省极其尚书省有关部、寺、监,仅保留了枢密院。

③第三阶段:即南宋时期,继续进行中央行政管理新、旧机制的转换工作。

5.为了为何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分割考官权限。考官为临时差遣,朝廷委派权知贡举一两名。为分割事权,又委派权同知贡举二至三名,使之相互监督制约。

②“锁闱”(锁院),即主考官在考选期与外界隔离,杜绝请托,为一个月。

③试卷“封弥”、“誉录”。

6.宋代监察制度。

《蒙古秘史》

原书用畏兀儿字母书写蒙古语,是一种记蒙古族起源,成吉思汗家庭,蒙古早期社会,蒙古向外扩张等内容的蒙古人自己的著作。原作已佚,现仅存明初四夷馆的《元朝秘史》,共分282节。除汉文译文之外,还有蒙古原文的文字标音本,可以据此正确地了解恢复原文,它与《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并称蒙古民族三大历史著作。

南坡之变

至治三年(1323)英宗下令追查铁木迭儿生前贪赃巨案,并处死一批与之有牵连的同党,追夺其官爵封赐,籍没其实。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权臣惊恐万状,遂密谋刺杀英宗,八月五日,英宗、拜住自上都南返30里的南坡驿驻被杀。英宗是元朝中期难得的以为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新政也因此而夭折。

廷祐科举

由朝廷派官任投下达鲁花赤,降诸王投下所任命者,为副达鲁花赤,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史称“廷祐科举”。

怯薛军

初建于成吉思汗即大汗位后,元朝建立后依然保留,用以充任列值禁庭的保卫侍从。他们备受优待,成为元朝高级军政官员的主要来源。

回回

蒙元时期大批回回人到中原聚合,元代的回回人,主要来自阿拉伯、波斯和信封伊斯兰教的突厥系各族。来华回回多为军人、工匠,也有达官贵族。回回人对伊斯兰教笃信不移,回回聚居区有政府专门设置的回回哈的司,由哈的司大师领之,管宗教及回回人的诉讼事务,伊斯兰教是维系回回人的纽带,它使回族文化共同体在元代进入形成阶段。

《农桑辑要》

由元政府司农司编写,反应了从6世纪到13世纪末中国植物栽培技术的进展,总结了13世纪以前农业生产经验,保存了大量古农书资料。此书被“刊行四方,灼有明效”,是向各地劝课农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性读物,影响基至于朝鲜。

蒙元史

蒙元史包括大蒙古国史和和元朝史。

大蒙古国史从1206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于漠北,历时54年。元朝史从至元八年(1271)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到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退出大都(今北京),共计97年。

红巾军

简答题

1.蒙元时期的历史特点。

①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

②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帝国。

③推行行省制度。

④兼容并蓄,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汇。

2.元英宗新政。

①任用大批汉族人士,改善朝政。

②颁布《振举台纲制》,提倡“举善荐贤”,选拔人才。

③罢冗官,使一批有劣迹的蒙古、色目官僚去职。

④推行助役法。民田百亩抽三,以岁入助役,减轻农民徭役负担。

⑤颁行《大元通治》,使政令统一,各级官员都要遵循政法制法程。

3.脱脱更化政策。

①恢复科举取士,大兴国子监,置宣文阁,开经筵,为皇帝遴选儒臣选讲经典。

②恢复太庙四时祭,强调和重视传统礼仪。

③被害被贬的诸王昭雪或复位,以调整蒙古贵族集团的内部关系。

④开马禁、减盐额、蠲负逋,减轻人民的负担。

4.元初的重农政策。

①在中央建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劝农司,负责指导、督促各地农业生产,并以“户口增,田野肥”作为考课史官政绩的主要标准。

②严禁乱占民田为牧地,清理豪贵侵占的农田,按籍归于民。

③保护劳动力,不得变良民为奴婢。同时召集逃亡,鼓励开垦荒田。

④大力开展军民屯田。对农民减免税租,设置粮仓、常平仓,以赈济灾民,储备种子。

⑤兴修水利;编辑大型农书《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

5.元代汉化迟滞的原因

①蒙古族在进入中原以前从事比较单纯的游牧、狩猎经济,对汉族地区农业文明几乎全无接触和了解,认识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接受相关的一套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对他们来说相对比较困难。

②蒙古建国后除汉文化外,还收到吐蕃喇嘛教文化、中亚伊斯兰文化乃至欧洲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对本土文化比较贫乏的蒙古统治者来说,汉文化并不是独一无二的药房。

③尽管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已经分裂为元王朝和四大汉国,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元朝在名义上还是蒙古世界帝国的一部分,漠北草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存在着一个强大而保守的草原游牧贵族集团,这就是元朝统治集团仍不能摆脱草原本位政策的影响,长期难以做到完全从汉族地区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

朝贡贸易

一种形式上的宗藩关系,各国依旧保留自己完整的国家机构,在内政上也一般不会收到中国的干预,仅仅要求各国

向中国君主称臣纳贡。朝贡体系成为中国古代理想的国际体系,既包含政治外交也有经济贸易。

明太祖要求海外诸国一如既往往朝贡臣服,以维护天子的至尊地位。设立市舶司于同上口岸,是负责检查出入传播、

收取关税、管理进出口贸易等对外事务的专门机构。明朝向周边国家和已知地区派出使团,宣扬国威,建立友好邦

交,取得了周边环境的安全保证。

票拟

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

票拟权力的获得是明代内阁制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票拟制的实行,使内阁制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参与朝政的权力。从决策程序上看,内阁制通过拟旨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皇帝的抉择。

八股文

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

矿监税使

明神宗时,皇宫内的奢靡之费日渐膨胀,政府财政濒临绝境,神宗听信奸人的怂恿,万历(1596)派大批宦官当税使、矿监,四处课敛诛求。

矿监掠夺多以督民开采、坐地分成或包矿的方式,税使则采用重征迭税、增加征税对象名目、包税等方式,为皇室敛曲大量财富。

矿监税使造成大小商贾、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侵害大众特别是市民阶层的经济利益与人身权力,妨碍了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严重损害了正常的国库收入,必然遭到包括上层官僚地主在内的广大民众的激烈反抗。

东林党

东林党源于无锡人顾宪成在东林学院的讲学。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使东林书院逐渐成为在朝官员声誉、行动有重大影响的政治舆论中心。随着东林名声大振,以东林学院讲学者为代表的朝廷内外正直的士大夫官僚,便被政敌称为“东林党”(与其相对立的是宣、昆、齐、楚、浙五党)

三司六道

指的是明代付出行省中书省后,所设的省级行政组织及其派出机构。

“三司”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分掌一省的行政、监察司法及军事权力。三司是明代开创的一种新的省级体制,三权分立,分别向中央负责。彼此制衡,难以形成合力,使地方力量不致坐大。

“六道”是布政司属官左右参政、左右参议和按察司属副使、莶事,它们分掌属于布政司和按察司的派出机构分守道,分巡道。相互补充和制约。

士绅

1.明代宦官干政的几种形式。

①皇帝怠政厌之时,往往把批红之事交给太监,疏于过问,为太监窃权提供了方便。

②作为日夜随侍皇帝左右的近幸,宦官常以言行影响皇帝的态度。

③利用宦官沟通内、外廷的方便,以欺瞒手段从中作弊。

2.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①监察范围大。

②监察系统纵横设置的完备及运行时机制的严密,超过前朝。

③监察官员最为皇帝的耳目,受委寄深而权威,充分体现了以内制外、以小制大的君主驾驭之术的成熟。

④值得注意的是,明代监察严密之目的,只在于巩固和加强皇权。

⑤明代监察制度虽严密,但明中叶以后,随着政治日渐败坏,言官监察之权在事实上亦日渐消弱,言官在很大程度上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明代家族制度的特点。

4.晚明党争及其影响。

过程自己看。

影响:①它是晚明政治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此前通知阶级内部的争斗即使一时间十分激烈,但人去事移,晚明党派争则历朝四犹不止,实为明代所仅有。

②在名当中,东林虽志在重现清明之政,但由于对方实力不弱,加上政争自身的规律就是彼此攻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因此党派恶化了政治气氛。改善没有帮助。再加上邪恶势力的猖獗和得志,因此党派恶化了政治气氛。

③党派唤起了普通百姓参与政治的意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 【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2020-2021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经验复试及分数线-新祥旭考研辅导

2020-2021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经验复试及分数线-新祥旭考研辅导 北大历史系历史沿革 本系前身可溯至1899年秋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史学堂, 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史学教育科系。1900年夏京师大学堂遭八国联军毁坏。1902年末,中国政府在恢复京师大学堂的章程中,规划设立史学目,1903年改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次年夏,京师大学堂开始进行预备科和师范馆的史学教育。1910年3月,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相当于四年制本科)的中国史学门开始招生。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1912年5月改为国立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的史学教育多方吸取近代世界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知识,力求使学生获得广博的基础知识,打下厚实的学术功底,练就精深的专业能力。五四运动后,1919年8月,校评议会依新制将中国史学门改称史学系。 专业方向 硕士研究生分八个二级学科(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考古学), 学制三年。 中国古代史专业从先秦至明清分设八个断代史,世界史专业分设上古史、中世纪史、主要国别史、地区史、现代化进程、欧洲封建过渡、殖民主义史等十九个研究方向。

招生情况: 参考书目: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分数线:

庆阳电大秋开放专科《简明中国古代史》期中测试题

庆阳电大2009秋开放专科《简明中国古代史》期中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框内,否则不能得分。包括单选和双选,每题2分,共20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代。神农、黄帝之后,又传数百年。当时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领袖尧年老,选择舜为继承人,四岳十二牧同意,尧传位给舜。舜老,用同样的办法传位给禹。这种职位禅让的办法仍是氏族公社选举制的传统,史称“禅让时代”。 2. 是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的大叛乱。景帝时,采纳晁错建议削藩,引起诸侯王不满。刘濞联合其他六国诸侯其兵镇压中央政权。景帝妥协,捕杀晁错,以求退兵。但叛军继续进军,景帝只好命周亚夫等率军镇压。最后刘濞等人兵败,七国被废除。此后诸侯王国等于地方上的一个郡。平定七国之乱,和削弱诸侯王权力,在制度上基本解决了“郡国并行制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3.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政府下令州县管理大规模地检查户口,。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核对,检查是否慌报。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处,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4.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吐蕃政权。他向往中原文化,向唐求婚。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从此奠定了吐蕃和唐朝长久密切往来的关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加强唐蕃的政治联系,促进汉藏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清初在西南地区沿袭元、明以来的土司制度,即以少数民族的酋长世袭担任当地的土官。这种制度最大的弊病在于构成地方割据势力。为了加强中央的权力,消弭土司之患,自明朝以来,即开始改土归流,即把世袭的土官改为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清朝也不断实行改土归流,但集中的、较大规模地改土归流是在雍正四年至九年

2017年最新尔雅《中国古代史》考试答案

2017年最新尔雅《中国古代史》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不属于黄河中上游的文化是()。(1.0分)1.0 分 A、 马家窑文化 B、 裴李岗文化 C、 哨棚嘴文化 D、 齐家文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距今7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是()社会时期。(1.0分)1.0 分 A、 父系氏族 B、 母系氏族 C、 奴隶 D、 封建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3汉武帝从平民布衣中选取()为相,开启了中国君与相关系的先例。(1.0分)1.0 分A、 公孙策 B、 霍去病 C、 晁错 D、 公孙弘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南方古猿最早的生存年代大致距今()。(1.0分)1.0 分 A、 三百万年 B、 四百万年 C、 五百万年 D、 六百万年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对于帮其即位的地主豪强势力,()提出“生活上优厚待遇,政治上尽量少参与。”(1.0分)1.0 分 A、 刘彻 B、 刘秀 C、 刘备 D、 刘邦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6关于学者傅斯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 中国现代史学界领军人物 B、 于1948年去了台湾 C、 著有《国史大纲》 D、 将西方治学方式传播到了中国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7《资治通鉴》的“资”是指()。(1.0分)1.0 分 A、 资质 B、 资助 C、 资源 D、 资格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8西周的土地制度为()。(1.0分)1.0 分 A、 井田制 B、 私有制 C、 均田制 D、

中国古代史脉络知识

shuiyue0215 zl19860215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 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 通史坐标 通史综述 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政治上,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1)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3)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2. 经济上 (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 思想文化上 (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 (3)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二、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上:大一统政治体制在全国确立。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称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所开创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到了汉代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这一体制的核心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性、无可分割性和世袭性。 2. 经济上(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国家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思想文化上: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2)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 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经受了打击并实现复兴,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题探究]2013·(单位:座)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 元谋直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2.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A. 水稻﹑小麦 B. 水稻﹑粟 C. 水稻﹑玉米 D. 粟﹑小麦 3.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已经() A. 建造房屋 B. 使用火 C. 制造彩陶 D. 种植水稻 4.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曾写过“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达了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那么,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A. 黄帝和蚩尤 B. 黄帝和炎帝 C. 尧和舜 D. 舜和禹 5. 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位有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选举制 B. 投票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6. 炎帝和黄帝是下列哪一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淮河流域 7. 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他花了十三年的时间 ,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从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8.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夏朝建立 B.商朝建立 C.周朝建立 D.秦朝建立 9.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度10. 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 1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12.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青铜器是() A. 毛公鼎 B. 四羊方尊 C. 青铜立人象 D. 司母戊鼎 13.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 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4. 邵阳市某学校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A. 齐、楚、秦、燕、赵、魏、韩 B.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晋、楚、齐、韩、赵、燕、魏 D. 吴、魏、燕、赵、楚、秦、韩 15. 修筑于战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芍陂 D. 郑国渠 16.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 大变革 B. 大一统 C. 民族政权并立 D. 专制皇权加强 17.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吃饭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A. 孟子 B. 墨子 C. 庄子 D. 韩非 18. 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地点是() A. 辽东、临洮 B. 鸭绿江、嘉峪关 C. 山海关、嘉峪关 D. 山海关、临洮 19. 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1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1 一、单选题: 1、据考古发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C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金牛山人 2、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 D )。 A、大脑 B、头骨 C、下肢 D、手 3、据考古发现,我国境内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人是(D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4、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他们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B )。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玉米 5、氏族的特点之一是(B)。 A 按贫富结合 B 按血缘关系结合 C 按性别结合 D 非血缘关系结合 6.原始社会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是在(D )。 A 母系氏族社会后期 B 父系氏族社会前期 C 父系氏族社会中期 D 父系氏族社会后期 7、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带领百姓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D)。 A、黄帝 B、尧 C、舜 D、禹 8、传说及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就是尧、舜、禹。那时首领产生的方式是( B )。 A、部落中的全体成员投票选举 B、禅让 C、前任首领确定 D、抽签决定 9、人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按照这一说法,我国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C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 C、炎帝和黄帝时期 D、尧舜禹时期 10、夏朝是我国第一个( C )国家。 A封建领主制B封建地主制C奴隶制D农奴制 11、商朝的建立者是( B )。 A、伊尹 B、成汤 C、盘庚 D、武丁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其文字是( C )。 A、金文 B、篆书 C、甲骨文 D、隶书 13、商、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C)。 A 陶文 B 甲骨文 C 金文 D 小篆 14、武王伐纣的性质属于( C )。 A 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B 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C 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斗争 D 民族间的相互战争 1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B)。 A、为了发展经济 B、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 C、为了打败商纣的军队 D、为了得到平民的支持

简明中国古代史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周平王迁都雒邑后的周,史称东周 2.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3. 弭兵之盟的发起国是-宋国 4. 春秋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是邗沟 5. 我国历史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是-桂陵之战 6. 战国时期,在魏国进行改革并制定《法经》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是李悝 7. “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韩、赵、魏8.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历史是《春秋》 9. 秦朝作为规范化文字推行于全国的是小篆 10. 秦在进军岭南时,为了转运粮饷,修筑了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灵渠 11. 南朝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12. 商朝的建立者是汤 13. 在牧野一战中大败而死的是-纣14. 西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15. 我国现已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是元谋人 16. 我国属于原始群前期的人类是-----北京人 17. 我国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类是-----山顶洞人 18. 原始群后期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 血缘婚 19. 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是------. 河姆渡文化 20. 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启 21.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为推翻秦王朝统治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巨鹿之战 22. 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屯田制 23. 决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战役是-------赤壁之战 24. 三国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是--------曹丕 25. 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司马炎 26. 西晋的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7. 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桓温 28. 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使南北对峙局面长期延续的重要战役是----淝水之战 29.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均田制 30. 北魏贾思勰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 1. 隋文帝时期对中央机构进行了较大改革,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2. 开创了我国典章制度专史编撰方法的重要史书是---------------《通典》 3. 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议和,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银十万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 5. 1127年,金入东京掳宋徽宗、钦宗和后妃宗室、大臣等人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 6. 西夏的建立者是--------李元昊- 7. 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的口号是------均贫富- 8. 1141年宋金和约,宋向金称臣宋每年向金输银、绢各25万两史称---绍兴和议 9. 1271年,废弃“蒙古”国号,改国号为元的是----完颜阿骨打 10. 元代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 11. 元代官修的一部重要的农书是------《农桑辑要》 12. 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隋炀帝时期- 13. 元朝中央设立管理全国宗教事物和吐蕃政务的机构是-------宣政院, 14. 为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 15. 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开始于-----元朝- 16. 王祯编撰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是--------《农书》 17. 《通鉴纪事本末》一书的作者是-------袁枢-- 18. 明代中央设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合称--------三法司--- 19. 明代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结果兵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20. 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与明发生了决定辽东形势的重要战役是----萨尔浒之战 21. 为根除宦官对皇权的干扰,清代设立了--内务府-尽收宦官之权. 22.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是在------乾隆时期23.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北段是--------永济渠- 24. 火药发明于-----唐末25. 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河北起义军的领袖是--------窦建德- 26. 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统治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2017年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网上形考作业第一次-答案

1. 周平王迁都雒邑后的周,史称-------------- A. 东周 2.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 B. 齐桓公 3. 弭兵之盟的发起国是---------- A. 宋国 4. 春秋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是----------------- A. 邗沟 5. 我国历史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是--------------- D. 桂陵之战 6. 战国时期,在魏国进行改革并制定《法经》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是---------- A. 李悝 7. “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 C. 韩、赵、魏 8.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历史是---------- B. 《春秋》 9. 秦朝作为规范化文字推行于全国的是--------- D. 小篆 10. 秦在进军岭南时,为了转运粮饷,修筑了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 C. 灵渠 11. 南朝四个政权依次是———— C. 宋齐梁陈 12. 商朝的建立者是------ C. 汤 13. 在牧野一战中大败而死的是--------- C. 纣

14. 西周朝的建立者是------- C. 周武王 15. 我国现已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是------ D. 元谋人 16. 我国属于原始群前期的人类是----- A. 北京人 17. 我国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类是----- B. 山顶洞人 18. 原始群后期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 B. 血缘婚 19. 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是------- A. 河姆渡文化 20. 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 A. 启 21.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为推翻秦王朝统治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 D. 巨鹿之战 22. 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 D. 屯田制 23. 决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战役是--------------- B. 赤壁之战 24. 三国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是-------- C. 曹丕 25. 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C. 司马炎 26. 西晋的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 C. 八王之乱 27. 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 B. 桓温 28. 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使南北对峙局面长期延续的重要战役是------------ A. 淝水之战

中国历史知识大全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

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考博真题解析复习笔记参考书考试内容学长复习经验-育明考研考博

人大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考博真题招生人数报录比复习指导 一、人大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招生考试内容(育明课程中心)招生专业初试考试科目 复试考试科目0602Z4历史文献学(招生1-2人)1、初试考试科目:①中国通史;②历史文献学;③外语;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古代汉语;⑤历史学综合(含史学理论、中国通史);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古代汉语;⑤历史学综合(含史学理论、中国通史);⑥政治理 论。 一: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 平测试(满分50分,其中听 力测试20分,口语测试30 分) 二: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 (满分150分)育明考博陈老师解析: 1、人大历史文献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6:1(历年缺考率在20%左右) 2、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总成绩=初试总分/3*50%+复试总分/2*50%(初复试各占50%)。录取中导师比较看重初试的成绩,历年初试的排名顺序与最终排名顺序相差较小。 4、满足相应外语等级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初试外语免试,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5、人大经济学各专业初试专业课一考试内容相同,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育明教育针对人民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人大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二、人大历史学院考博部分参考书(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专业参考书 作者出版社0602Z4历史文献学专业《中国史纲要》翦伯赞 人民出版社《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张岂之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文献学》 黄爱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第1、2章) 一、填空题 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_原始群___时期和_氏族公社___时期。 2、原始社会也叫石器时代。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的阶段叫_旧石器__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阶段叫_新石器__时代。 3、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_云南(元谋)__人,距今约有_170万__年。 4、原始群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类化石是发现于山西襄汾的_丁村_人。 5、夏朝是夏族首领_夏启__建立的,时间约在_ 21世纪__。 6、禹___死后,其子_启__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_禅让__制,确立了_王位世袭__制。 7、商朝在_盘庚__位时,由奄迁到__殷_,从此定居下来。 8、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_青铜器__。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_司母戊鼎_。 二、选择题 1、北京人距今约有( D )。 A、 170万年 B 、80至60万年 C 、10万年 D 、70至20万年 2、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 B )。 A 、大脑 B 、手 C 、下肢D、头骨。 3、据专家考证,最早在( D )时,大约已经知道用火了。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河套人 4、夏朝是我国第一个( C )国家。 A 、封建领主制B、封建地主制 C 、奴隶制D、农奴制 5、商代的农业奴隶叫( A )。 A、众人 B、仆 C、奚 D、臣 三、名词解释 1、山顶洞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属晚期智人。1930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以后经过数次发掘,发现了人类化石和一些文化遗物,时代为距今约1.8 万年。人类化石共八个个体,既有婴儿,也有少年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体质特徵已接近现代人,脑量也达到1300-1500毫升,与现代人相一致。石器有砍斫器,加工方法与北京人相同。但骨角器中的骨针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缝纫工具。有的骨针直径只有3.3毫米,上面钻出细孔,技术已相当先进。此外,山顶洞人还出现了墓葬。在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周围,发现有散布的赤铁矿粉末和一些随葬品。这些装饰品和墓葬的出现,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 2、禅让时代:尧、舜、禹时期实行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作“禅让制”,这一时期史称“禅让时代”。 3、盘庚 4、甲骨文: 商朝的文字。19世纪末,在殷墟中发现了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它的内容多为占卜文辞,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情况,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四、简答题 1、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各是什么? 母系氏族公社:①世系按母亲的血缘计算。②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她们既是生活的组织者,又是氏族的管理者。③财产属公社所有,没有贵贱贫富之分,没有阶级区别。④具有共同的居住区。 父系氏族公社基本特征 (1)婚姻形态上的一夫一妻制 (2)以父亲的血统确定氏族关系 (3)父亲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4)后期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

中国古代史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地点:云南元谋县 2、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 (3)生产生活:使用旧石器(打制);猎取动物,从事采集;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4)身体特征:具备了人类的基本特征,但保留了一些猿类的特点。 3、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约1万8千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3)生产生活:使用旧石器,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用兽皮缝制衣服;有爱美的意识;过着氏族公社生活。 考点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1、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7000年 (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工具:使用新石器(磨制),骨,木,陶质工具,(耒,耜,锄等) (4)生产:采集渔猎;原始农业(水稻);饲养家畜. (5)生活:居住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干栏式) 2、半坡遗址——黄河流域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6000多年 (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 (3)工具:广泛使用新石器 (4)生产:原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畜牧业;制陶(彩陶),用麻纺织麻布。(5)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6)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3、大汶口遗址 (1)时间:距今6000年——4000年

(2)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3)生产:种植粟,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4)经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小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反映出的问题:第一,二者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他们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从中可以看出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他们在发展原始农耕经济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考点3.远古的传说 1、炎帝.黄帝的传说 (1)时间.地域: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生活在黄河流域,蚩尤部落生活在东方。 (2)贡献:炎帝神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发明陶器;尝百草。 黄帝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铜器. 车船。 (3)黄帝在阪泉战败炎帝。黄炎联盟在涿鹿战败蚩尤,构成华夏族主干。 2、禅让的传说 (1)禅让: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办法 (2)顺序:尧舜禹 3、大禹治水的传说(疏导) 小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在古代,“传说”与“史实”本来没有严格区别,近代科学思想的兴起,人们开始把被考古资料证实了的某个朝代称为“历史”,把这个朝代的文献称为该朝代“历史资料”,把这些“历史资料”记载的该朝代的事情称为“史实”。把尚未被考古资料证实的朝代称为“传说时代”,把有关这个时代的文献称为“传说资料”,把这些传说资料记载的事迹叫做“传说”。“传说”和“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1 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2020年春季国家开放大学《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任务答案

2020年春季国家开放大学《简明中国古代史》 形考任务答案 1 题目1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刘邦在创建西汉王朝时,就大刀阔斧改革政治制度,以建立他的统治。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乾隆时组织人力修撰了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选择一项: A. 《清实录》 B. 《古今图书集成》 C. 《四库全书》 D. 《永乐大典》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四库全书》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在天竺学佛经十年的唐代高僧是() 选择一项: A. 玄奘 B. 鉴真 C. 圆空 D. 义净 反馈 正确答案是:玄奘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宰相制与三省制被废于() 选择一项: A. 清 B. 元 C. 宋 D. 明 反馈 正确答案是:明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夏朝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手工业。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淝水之战是西晋抗击前秦南侵的重要胜利,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前秦内部民族复杂,矛盾严重,而西晋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所缓和,上下同心。 选择一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 未回答 满分8.00 标记题目 题干 【匹配题】请选择符合相应称号的大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被人尊为“书圣”的是()答案1 有“画圣”之称的是唐代大画家()答案2 唐代的“诗圣”是()答案3 反馈 正确答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被人尊为“书圣”的是() → 王羲之, 有“画圣”之称的是唐代大画家()→ 吴道子, 唐代的“诗圣”是()→ 杜甫 题目9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0 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北周时,发动对佛、道二教的打击,强制三百余万僧尼还欲的是() 选择一项: A. 宇文邕 B. 宇文觉 C. 宇文泰 D. 宇文护 反馈 正确答案是:宇文邕 题目11 未回答 满分9.00 标记题目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讲解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第1、2章 一、填空题 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_原始群___时期和_氏族公社___时期。 2、原始社会也叫石器时代。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的阶段叫_旧石器__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阶段叫_新石器__时代。 3、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_云南(元谋__人,距今约有_170万__年。 4、原始群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类化石是发现于山西襄汾的_丁村_人。 5、夏朝是夏族首领_夏启__建立的,时间约在_ 21世纪__。 6、禹___死后,其子_启__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_禅让__制,确立了_王位世袭__制。 7、商朝在_盘庚__位时,由奄迁到__殷_,从此定居下来。 8、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_青铜器__。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_司母戊鼎_。 二、选择题 1、北京人距今约有( D 。 A、170万年 B 、80至60万年 C 、10万年 D 、70至20万年 2、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 B 。 A 、大脑 B 、手

C 、下肢 D、头骨。 3、据专家考证,最早在( D 时,大约已经知道用火了。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河套人 4、夏朝是我国第一个( C 国家。 A 、封建领主制 B、封建地主制 C 、奴隶制 D、农奴制 5、商代的农业奴隶叫( A 。 A、众人 B、仆 C、奚 D、臣 三、名词解释 1、山顶洞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属晚期智人。1930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以后经过数次发掘,发现了人类化石和一些文化遗物,时代为距今约1.8 万年。人类化石共八个个体,既有婴儿,也有少年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体质特徵已接近现代人,脑量也达到1300-1500毫升,与现代人相一致。石器有砍斫器,加工方法与北京人相同。但骨角器中的骨针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缝纫工具。有的骨针直径只有3.3毫米,上面钻出细孔,技术已相当先进。此外,山顶洞人还出现了墓葬。在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周围,发现有散布的赤铁矿粉末和一些随葬品。这些装饰品和墓葬的出现,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

简明中国古代史网上形考作业第二次-答案复习过程

1. 隋文帝时期对中央机构进行了较大改革,确立了-------------- A. 三公九卿制 B. 内朝 C. 内阁制 D. 三省六部制 2. 开创了我国典章制度专史编撰方法的重要史书是--------------- A. 《资治通鉴》 B. 《通典》 C. 《史通》 D. 《通志》 3. 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双方议和,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纳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史称--------------------- A. 绍兴和议 B. 海上之盟 C. 嘉定和议 D. 澶渊之盟 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 交子 B. 会子 C. 中统宝钞 D. 至元宝钞 5. 1127年,金军攻入东京后,掳宋徽宗、钦宗和后妃宗室、大臣等人北返,北宋亡。史称-------------。

B. 靖康之变 C. 土木之变 D. 夺门之变 6. 西夏的建立者是--------- A. 完颜阿骨打 B. 耶律阿保机 C. 李元昊 D. 铁木真 7. 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A. 均平 B. 均贫富 C. 均田免粮 D. 等贵贱、均贫富 8. 1141年,宋金签订和约,宋向金称臣,宋每年向金输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史称------------------- A. 绍兴和议 B. 隆兴和议 C. 嘉定和议 D. 澶渊之盟 9. 1271年,废弃“蒙古”国号,改国号为元的是-----------。 A. 完颜阿骨打 B. 耶律阿保机 C. 忽必列 D. 成吉思汗 10. 元代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