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课题: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时:1 授课时间:2.24

学习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2、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

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预习第4课,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划出重点,找出难点。

【课内探究】

一、科举制的诞生

【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1、科举制诞生经过: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诞生的作用:。【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和背景。

二、科举制的完善

【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3、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科目很多,以、两科最为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4、完善过程:⑴唐太宗: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第一名称

;⑵武则天:创设,开设。

⑶唐玄宗:成为进士主要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5、科举制的积极影响,改善了,促进了,促进了。

6、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年,直到被废除。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

2、讨论隋唐科举制的影响。

【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方法)

【当堂达标】

1.用科举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

A.秦朝B.隋朝C.唐朝D.明朝

2.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始于( )。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3.殿试开创于( )。

A.隋炀帝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

4.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 )。

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

5.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C.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6.科举制被废除是在( )。

A.唐朝末年B.明朝C.清初D.清朝末年

7.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的皇帝是( )。

A.唐太宗B.唐玄宗C武则天D.隋文帝

8.创立武举的皇帝是( )。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材料一中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3*3分=9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除唐太宗外,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还有哪两位?这种制度何时被废除?(3*3分=9分)

(3)依据材料二,说明这种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

【课后提升】

课本20--21页活动与探究1、2。

(完整word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材分析】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本课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教学过程】 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 那么科举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 人物贡献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①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61671

当前位置:首页>>初中历史>>教师中心>>同步教学资源>>教师用书>>七年级下册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本册教材特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对本课教学重点的处理,教师可以做两种选择:一种是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为教学重点。教材在前两个子目中分别叙述“创立”与“完善”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隋朝的历史任务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度──废止过时的选官旧制(九品中正制),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回中央;开始突破门第的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但是隋朝不经常举行考试,录取的人不多,各科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尚未形成固定制度。唐朝的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充国学规模,扩大考生来源,增加考试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完成这些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另一种是充分利用课文中提供的材料、“阅读分析”,把教学重心放在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影响上,并对科举制度进行具体、客观的评价。例如,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使处于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

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学案

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总第4课时)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 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三、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 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 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科举制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5、一位贫穷的读书人想要通过考试凭才华入官场,他的理想最早只能在哪个朝代实现 A、东晋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6、明经考试中的“帖经”试题类型,类似于我们今天哪种题型?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材料分析题 7、假如你武艺高超,要参加武举考试,最有可能是哪个帝王在位时 A唐高祖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 8、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第4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本的难点: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时]1时 [型]新授 [教具]地图册、科举制度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 教师可以从简介隋唐以前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高官,引出文引言中李昂拒绝说情的小故事,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 三、讲授新: 、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生阅读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或分组讨论隋文帝废除旧制的原因。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政权的不利之处。 2、在学习隋朝创立科举制时,教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3、“科举制度的完善”一目,可以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顺序各有侧重地展开学习活动。例如: 探讨国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认识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观察《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考点:隋唐的科举制度 1、(2010·聊城学业考试)“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的分析理解能力。“金榜”“寒窗”“名字香”“一举成名”与科举制度相符合。 2、(2010·重庆中考)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朝B.康朝C.明朝D.清朝 【答案】选A。 3、(2010·南京学业考试)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答案】选A。 4、(2010·淮安中考)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选A。 5、(2010·山西中考)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 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 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选A。 6、(2009·湘西中考)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你知道中国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从何时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课程标准: 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互相促进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本课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培养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 科举制创立和完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用。 教学难点: 科举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和其对中外的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述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温故知新: 1、“开元之治”是何时出现的治世局面?其措施有哪些?(唐玄宗前期;重视人才、注重吏治、提倡节俭) 2、列举唐朝农业中出现的新农具、新技术?(曲辕犁和筒车、水稻育秧移植栽培)手工业中的制瓷中心及艺术珍品?(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商业中的大都市、长安城的布局特点?(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市坊分开) 3、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史之乱)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善于用人)那么,你们是否知道,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请看视频《谁料皇榜中状元》选段——(引出科举制度)新课讲解: (一)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环节一: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阅读课文第1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 1、魏晋以来,官员的选拔标准是什么?(门第高低) 2、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有什么弊端?(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当官,不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3、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选官?(考试、开科取士) 环节二:自学展示(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实施评价) 环节三:点拨深化(师生互助,利用多媒体课件深化讲解内容) 1、补充背景材料: 魏晋以来,设立中正官考察人品,把人按人品分为九个等级,得到上品评价的人就可以推荐做高品的官,这叫做“九品中正制”。 后来,高官大户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 于是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是世族就得到好评,祖宗没做过高官就一定得差评,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2、梳理自学问题: 魏晋以来,官员的选拔标准是门第高低,这使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当官,不利于国家对人才的选拔。建议统治者可以通过考试、开科取士来选拔人才。 (二)科举制创立的过程 环节一: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精品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⑵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法:指导预习,问题设置指导课前预习工作: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做好预习工作。第一组:了解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第二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样考。一个普通读书人怎样才会成为进士。第三组:找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哪些历史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如岳飞、司马光等。第四组:排练一个短剧小品(1分钟以内)“看榜文”。学法:阅读、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材简析 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 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用 2、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 远影响。 三、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科举制的历史知识及这一时期从科举制而入仕的名人 2、图片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很好,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善于用人)正确。那么,你们是否知道,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科举制度)不错。也许你们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等等。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今天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二)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新人教版

科举制的创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⑷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⑵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或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⑶ 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思路 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处理方法:通过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即隋朝的历史任务主要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突破了门第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唐朝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扩大生源,增加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科举制的创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产生的社会原因,提高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产生和完善的情况和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认识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选官制度,影响极为深远。 3.知道科举制是隋唐繁荣的重要因素,理解制度创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处理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把握故事情节,结合老师呈现的表格讨论、归纳,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并通过表格进行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唐朝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 2.教学难点:科举制的进步意义。 人教版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点拨讲解,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能够全面辩证的评价科举制。 三、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课中自主合作探究—课后拓展提升”教学法。课前下发预习提纲,以故事“祖孙三代赶考记”为主线,将教材整合为为三个教学篇章,完成本课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创设历史情境,演绎历史过程;展示资料,呈现历史现象;联系现实,培养以古鉴今的能力;学生合作参与、主动探究、交流体验,升华历史情感。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预习提纲;学唱《女驸马》选段,整合教材,设计主要环节。 2.学生: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查找“状元”“进士科”“明经”“殿试”“武举”等历史专有名词,查找与科举制有关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思路】教师才艺展示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戏剧的选取紧扣“状元”一词,通过同学们对“状元”的解释导入课题,水到渠成。 师:演唱《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引出“状元”一词,并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解释。从而引出科举制度,导入课题。 2.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1)分组展示,检查预习 【设计思路】出示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分组展示。既是对课前预习效果的检查,又能为接下来的问题探究提供知识依据。 生:分组展示预习成果。 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引出《祖孙三代赶考记》的故事,并出示故事背景。 背景:隋唐时期,在洛阳有一小门小户的刘姓家族,靠祖上留下二亩薄田过日子。到了刘进这一代他就想着能通过赶考进入仕途来改变家族的贫穷局面,于是刘进和他的儿子、孙子都为赶考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最终刘进的孙子功成名就,跨进了官府的大门。 (2)故事引领,板块学习 第一板块结合材料寻原因 【设计意图】以刘进父亲的故事设问题情境,结合材料让学生认识到魏晋时按门第选官不利于选拔人才,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有利于锻炼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为什么要创立科举制呢?出示刘进父亲的故事。 (出示:故事1──刘进父亲怀才不遇。刘进的父亲是541年生人,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学会了许多治国之道。但是他却怀才不遇,一辈子都没能为国家效力。) 师:像刘进的父亲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能为国家效力呢?请同学们看材料── (出示: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在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生结合材料回答) 师:你认为隋文帝还会继续用这种办法选官吗?为什么?(生回答) 师:如果你是隋文帝,你会用什么办法选官?(生回答) 师:隋文帝为改变这种弊端,他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这为科举制的诞生奠定了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三维同步训练 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4.“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 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3.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4.在科举考试中的“贴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 作文题 5.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 唐玄宗 6.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7.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8.“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C. 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D. 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二、填空题: 9.唐代科举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进士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其中进士科

第4课科举制度教案

教学设计一 【课标精解】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著的创发”。科举制度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讲述了科举制度的诞生、完善和影响。科举制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从隋朝创立到清朝末年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材介绍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情况的基础上,推出了这一专题课,为后面课程中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对初一学生来说对科举制的影响的理解有相当难度,如果单凭教师讲述,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因此就要充分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演示科举制度的诞生、完善、影响等资料,以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层层深入去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

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预习,问题设置指导课前预习工作: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做好预习工作。第一组:了解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第二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样考。一个普通读书人怎样才会成为进士。第三组:找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哪些历史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如岳飞、司马光等。第四组:排练一个短剧小品(1分钟以内)“看榜文”。学法:阅读、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解读】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重点解读:隋朝的历史任务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度——废止过时的选官旧制(九品中正制),但是隋朝不经常举行考试,录取的人不多,各科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尚未形成固定制度。唐朝的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完成这些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处理方法:通过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即隋朝的历史任务主要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突破了门第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唐朝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扩大生源,增加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难点解读: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不能做高官,选拔官吏的实权也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科举制度使普通读书人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的范围。选拔官吏的实权,也就转移到朝廷手中。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课题: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时:1 授课时间:2.24 学习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2、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 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预习第4课,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划出重点,找出难点。 【课内探究】 一、科举制的诞生 【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1、科举制诞生经过: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诞生的作用:。【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和背景。 二、科举制的完善 【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3、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科目很多,以、两科最为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4、完善过程:⑴唐太宗: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第一名称 ;⑵武则天:创设,开设。 ⑶唐玄宗:成为进士主要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5、科举制的积极影响,改善了,促进了,促进了。 6、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年,直到被废除。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 2、讨论隋唐科举制的影响。

【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方法) 【当堂达标】 1.用科举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 A.秦朝B.隋朝C.唐朝D.明朝 2.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始于( )。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3.殿试开创于( )。 A.隋炀帝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 4.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 )。 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 5.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C.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6.科举制被废除是在( )。 A.唐朝末年B.明朝C.清初D.清朝末年 7.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的皇帝是( )。 A.唐太宗B.唐玄宗C武则天D.隋文帝 8.创立武举的皇帝是( )。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材料一中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3*3分=9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除唐太宗外,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还有哪两位?这种制度何时被废除?(3*3分=9分) (3)依据材料二,说明这种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 【课后提升】 课本20--21页活动与探究1、2。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1 新人教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⑷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⑵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或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⑶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思路 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处理方法:通过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即隋朝的历史任务主要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突破了门第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唐朝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扩大生源,增加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处理方法: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隋唐扩展到后世,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从而能够全面辨证的分析和评价科举制。 三、教学方法 1.层层设疑,分组讨论。 2.精讲精练要体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课前导学 1.查找相关资料,如明经、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等内容。2、查找一些历史知名人物如姚崇、李白、李昂、杜甫等人是否参加过科举考试?是否中过进士? 3、联系现实深入思考为今天的考试制度献计献策。 五、教学渗透点

人教版历史七下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产生的社会原因,提高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产生和完善的情况和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认识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选官制度,影响极为深远。 3.知道科举制是隋唐繁荣的重要因素,理解制度创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处理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把握故事情节,结合老师呈现的表格讨论、归纳,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并通过表格进行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唐朝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 2.教学难点:科举制的进步意义。 人教版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点拨讲解,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能够全面辩证的评价科举制。 三、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课中自主合作探究—课后拓展提升”教学法。课前下发预习提纲,以故事“祖孙三代赶考记”为主线,将教材整合为为三个教学篇章,完成本课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创设历史情境,演绎历史过程;展示资料,呈现历史现象;联系现实,培养以古鉴今的能力;学生合作参与、主动探究、交流体验,升华历史情感。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预习提纲;学唱《女驸马》选段,整合教材,设计主要环节。 2.学生: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查找“状元”“进士科”“明经”“殿试”“武举”等历史专有名词,查找与科举制有关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思路】教师才艺展示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戏剧的选取紧扣“状元”一词,通过同学们对“状元”的解释导入课题,水到渠成。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练习题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基础达标 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 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3.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 唐玄宗 4.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5.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能力提升 1.用科举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 A.秦朝B.隋朝C.唐朝D.明朝 2.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C.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3.下列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有关,正确的顺序是( ) ①创武举、殿试②开设进士科③采取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 4.不属于科举制的影响的是( ) A.促进教育事业发展B.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C.促进唐诗的繁荣D.促进士族制度发展 5.下面史实与唐太宗有关的是( )。 A.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 B.首创武举和殿试知识空间 千年科举史, 一张状元卷 中国科举制度自隋朝中期创立到清朝末年废除,历经唐、宋、元、明、清,有着1300年的历史。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但保留下来的状元墨迹时间却只有一张,那就是明代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对策。 状元卷于1983年收藏在青州博物馆后,该馆名声大振,国内外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但谁也没有想到,1991年8月初青州博物馆的一名保卫人员偷出了状元卷欲卖150万元人民币,在未出手之时,被我公安人员发现,奋战8天9夜,奔波万里,终于追回了状元卷,完璧归赵,盗窃者被判死刑。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课题:科举制的创立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周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⑵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⑶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⑷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项开创性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为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课前预习题 1、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都可以。许多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 2、隋文帝: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炀帝: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的看法,按选拔人才。我国正式诞生 3、A、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和,大大扩充了的规模,扩建,增 加。 B、武则天:开设;设立。 C、唐玄宗: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4、科举制改善了制度,使得有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任职。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士人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大大有利于的繁荣。唐朝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唐朝三位杰出的皇帝,他们分别是谁?(学生回答: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他们在位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善于用人)。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的呢?(学生回答:科举制度)不错,也许你们听说过科举制度,但是它具体是怎么一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为重要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共同学习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我提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学生自己讨论,自由发言)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叫做科举制度。那么在科举制产生之前实行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呢?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课程内容标准 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单方面的知识教育,而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三维一体的完整体系。基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新课标,我设计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隋唐时期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能概括出隋唐皇帝为科举制的创新与完善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并竞答的方式讨论解决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吏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是隋唐制度创新的典型体现,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我们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了解古今中外,不是为了考试上大学。而是为了借鉴,为了推陈出新,为我所用,创造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家,服务社会;让学生知道,今天世界各国的考试都起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本课的难点是科举制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联系实际,引出课题 多媒体显示:2011年公务员考试现场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 公务员的职业在就业难的今天更显出其夺目的光环。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公务的人员,其个人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行政系统的运转。因此,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各国都是非常重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制度,或者说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 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中间断裂,现在又重新实行,可谓千年大轮回。当然,是更高一级的轮回。 思考:古代是如何选拔官员的? 2、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把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代表6个时期的读书人,分别是魏晋时期、隋文帝时期、隋炀帝时期、唐太宗时期、武则天时期、唐玄宗时期,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合作学习,分别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老师点拨、引导。 (1)魏晋以来用门第出身选官有何弊端? (2)为什么科举制形成于隋炀帝时期而不是隋文帝时期? (3)隋朝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吏带来的变化? (4)分析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目的,了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简述隋唐以后政府选拔官吏的基本过程。知道三省六部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理解科举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归纳科举制从创立到完善的简单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科举制创立的历史作用,认识科举制在当时的社会进步性,理解制度的改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的弊端,学会正确地评价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科举制对社会进步及对世界的影响,让学生深刻认识隋唐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领先于世界的先进地位,培养民族自豪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文化知识学习与自身素提高的关系,培养热爱学习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难点:隋朝创建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检测 复习提问: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共同点?(注意任用贤才,选拔有才干、有道德的人当官。) 导入新课 设问过渡:隋朝之前,怎样选拔官吏呢?原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能当高官。(所谓“高门”就是“高等”的意思。)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的人当上高官之后,就要“知恩图报”,往往利用职权来维护推荐者的特权,不利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所以,隋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行有效的统治,废除了旧的选官制度,创建新的选官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叫做科举制度。 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诞生 学生阅读17页课文、插图和资料,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隋文帝开始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分科考试) 2.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正式诞生?(隋炀帝) 3.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过渡讲解:科举制建立之初的隋朝,选拔的人数不是很多。后来,经过唐初几位皇帝的完善,通过科举制度录取了很多有才学的人。 二、科举制的完善 学生阅读18页课文和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 1.唐太宗怎样发展科举事业?(扩充国学规模) 2.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是科举制度的最大获益者。) 3.武则天怎样发展科举事业?(开始实行“殿试”,在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应举者。) 4.唐玄宗怎样发展科举事业?(把诗赋列入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八次亲自“殿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