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燃烧学》学习指导

《高等燃烧学》学习指导
《高等燃烧学》学习指导

硕士研究生课程

《高等燃烧学》学习指导

1 学习的意义

1.1 燃烧学的重要性(绪论)

燃烧与能源、环境的关系。

燃烧在工程应用中的地位。

燃烧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技术上:高效燃烧、污染控制、清洁燃料利用等;方法上:计算机数值模拟及计算,定量精细测试分析仪器应用与实验研究,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

燃烧作为一门专门科学,所涉及的基础科学和相关学科较多,且应用很广。

1.2 燃烧课程的结构

*按水准可以分为三种

A.工程实践:包括工程设备的描述,运行方法及性能的研究。

B.数学模型/数值分析:用模化/数值方法研究设备或过程的设计、运行的

特性,原理等。

C.基础科学:燃烧过程中遵循一些自然规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与

传质;化学动力学。

**这些知识分别属于

A.守恒定律(质量守恒、能量守恒)

B.传输定律(动量传输、质量传输、化学组分传输、能量传输)

C.源的传输(动量、质量、化学组分、能量的源)

本燃烧课程主要学习燃烧基础理论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原理,掌握典型的燃烧过程特性和装置特征及应用。

2 基本内容及提要

2.1 化学动力学基础理论:化学反应,反应速率特性,主要影响因素;

2.2 空气动力学基础:射流特性及描述(直流、旋流);组合射流特性;

2.3 火焰传播理论:层流扩散火焰,湍流扩散火焰,火焰在可燃混合物中的传播,点火,火焰的稳定性;

2.4 气体燃料燃烧:动力燃烧,扩散燃烧,气体燃烧特征及装置;

2.5 液体燃料燃烧:液滴的燃烧,蒸发、燃烧特性及其数学模型,解的讨论;液体燃料燃烧机理及装置;

2.6 煤的燃烧:碳的燃烧特性,影响因素,数学模型的描述;煤粉燃烧基础,旋流燃烧、直流燃烧(四角切圆燃烧)的炉内空气动力学特性,燃烧机理;

2.7 循环流化床燃烧基础:流态化理论,循环流化床流动与传热特性,燃烧技术。

3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王致均等,锅炉燃烧过程,重庆大学出版社,1986

[2]岑可法等著,高等燃烧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 D.B.Spalding,燃烧与传质,常弘哲译,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

4 要求及考核

4.1要求

掌握基本理论,学习其分析方法,结合实际应用。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即反应速度与浓度、温度、压力的关系,反应级数,阿累尼乌斯定律。

燃烧空气动力学基础,直流射流及其组合射流的特性,旋转射流及其组合射流的特性,空气动力学在燃烧中的重要作用。

火焰传播理论,扩散火焰的特征,火焰传播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着火特性,火焰稳定性理论。

弄清典型燃料燃烧过程的机理:

气体燃料燃烧,燃料分类及特性,动力燃烧与扩散燃烧的区别,无焰燃烧、火炬燃烧原理及装置。

液体燃料燃烧,液滴的燃烧特性及数学描述;油燃烧机理及装置。

煤粉燃烧基础,碳粒的燃烧特征;煤粉燃烧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直流、旋流);典型煤粉燃烧器及其布置。

循环流化床燃烧,流态化理论,循环流化床流动、传热特性,燃烧机理,布风装置、分离装置,典型炉型特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