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

儿童文学的产生是与儿童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儿童文学是因为儿童教育的需要才从大文学的母体里分离出来,并独立起来的。所以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文学顾名思义是为了儿童所写的文学作品,它本身是起源于儿童教育,教育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作用之一。所以儿童文学可定义为“关注儿童成长,表现儿童成长,有助儿童成长的文学”。

虽然儿童文学是基于儿童教育的目的而产生的,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儿童文学逐渐挣脱了教育的枷锁,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学作品体系,它存在的意义不再只有单纯地教育孩子。

孩子们之所以愿意阅读文学作品是为了从中得到乐趣,若是那些只为了说教而存在的作品让孩子们阅读,他们只会觉得索然无味,既然没有兴趣阅读,又怎么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呢?当然,这不是说如今的儿童文学书只追求是否有趣味而不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了,而是说对如今的儿童文学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难的考验。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把教育蕴含在阅读的乐趣中,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养育着

他们自由自在的童年。

上笠一郎说过:“儿童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在身体、精神、社会方面均未成熟的儿童培养引导为健全的社会人。”所以儿童文学对儿童精神构建是十分重要的。儿童文学传达的大多是人类的美德,比如诚信、勇敢、团结、宽容等。当儿童被作品中的形象所吸引,就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他们能在文学作品中体验各种道德情感,并在作品的诱导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儿童文学也是从整体上反映社会生活的,它也包含了不少社会、历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儿童文学能用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把儿童引进一个全新未知的世界,从而激发起儿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儿童积极地去探索新事物,开阔他们的眼界。

儿童文学是关注儿童精神发展的文字表达形式,可以说儿童的精神世界和三观的建立是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合力促成的。但是儿童文学有自身的特性,它绝不是教育的工具和手段。

如今的儿童文学不是专属于儿童的阅读作品,有许多成人也会因为各种原因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所以

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教育作用不仅是直接作用于儿童身上,还会通过成人这个媒介,比如《窗边的小豆豆》这个作品,即使是在我看来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读物,不仅孩子们可以从中得到阅读的趣味和成长的认同,成人也可以学习到巴学园里神奇的教育理念。成人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从而可以更好地将文学作品中的理想教育在现实中实施。

总的来说,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两者既不是对立的,也不是相互包含的,两者只是有相交的部分。从某种方面来说,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儿童教育对儿童文学的重视和回馈会促进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最终儿童文学也会对儿童教育带来良好的影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