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

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

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工具。如果在ISO9000论证中,只注重制订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而忽视了统计技术的具体应用,可以说将无法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

四、如何广泛应用统计技术于企业质量管理中

改革开放进行了二十多年,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比较完善,国内市场也已进入了有序化的竞争,很多企业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中尝到了甜头,正在向更高级的质量管理行列迈进,但随着我国进入WTO的日期逐渐逼近,很多行业将会失去国家关税的保护,全面地被推向国际市场,到那时与世界大企业、集团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与残酷,所以我们应该提早作好准备,迎接这场不可避免的没有硝烟的关系着国家利益的战斗。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全国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地宣传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论证的重要性,不仅使各级政府的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认识到其重要性,不能仅停留在发红头文件,开一次会议等形式上,而应该拿出实际行动,积极地督促与扶助下层单位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论证工作,还要帮助企业的领导也能认

识到其重要性,做到人人了解ISO9000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繁荣。

2、针对统计技术的理论性比较强的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宣传统计技术的理论。(1)在大学、中学中开设有关课程:对未来的建设者灌输有关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觉地把这种思想应用到实际中去。(2)电视讲座:利用电视进入千家万户的优势,进行系统的讲座,传授统计技术的理论。(3)集中培训:利用培训班的形式,对各级领导干部包括企业的基层干部集中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ISO9000及统计技术,以及如何去应用。(4)高校与企业相联合:鼓励高校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专家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一方面把ISO9000及统计技术的思想与方法带给企业并给工人讲解,另一方面,发现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改正,提高其产品质量管理的水平。(5)培养质量管理的骨干:企业也应积极主动,把企业质量管理中可造之材送到高校去深造,培养一批企业质量管理的骨干分子,为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打下基础。(6)建立交流讲台:在各县、市、省中建立各种层次的质量管理先进经验交流讲台,推广好的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详细]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控制图:用来对过程状态进行监控,并可度量、诊断和改进过程状态. 直方图:是以一组无间隔的直条图表现频数分布特征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数据的分布情况. 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它是将各个项目产生的影响从最主要到最次要的顺序进行排列的一种工具.可用其区分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次要、一般问题,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散布图: 以点的分布反映变量之间相关情况,是用来发现和显示两组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类型和程度,或确认其预期关系的一种示图工具. 工序能力指数(CPK):分析工序能力满足质量标准、工艺规范的程度. 频数分析:形成观测量中变量不同水平的分布情况表. 描述统计量分析: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范围、方差等,了解过程的一些总体特征. 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且假设变量都是随机变动的,不分主次,处于同等地位. 回归分析: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H0: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为0; H1: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不为0;检验水准为0.05. 子组频数与子组大小 关于子组频数或子组大小,无法制定通用的规则.子组频数可能决定于取样和分析样本的费用,而子组大小则可能决定于一些实际的考虑. 例如,低频率长间隔抽取的大子组,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过程平均中的小偏移,而高频率短间隔地抽取的小子组,则能更迅速地检测出大偏移.通常,子组大小取为4或5,而抽样频数,一般在初期时高,一旦达到统计控制状态后就低. 通常认为,对于初步估计而言,抽取大小为4或5的20~25个子组就足够了.值得注意的是,抽样频数、统计控制和过程能力需要统一加以考虑.理由如下:平均极差R常常用于估计s .随着在一个子组中抽样的时间间隔加长,变差来源的数目也会增加.因此,在一个子组内若抽样时间延长,将使R也即s的估计值增大、加宽控制限范围,从而降低过程能力指数.反之,连续的逐个抽样将给出较小的R . Xbar R 控制图应用实例 在一个企业内,统计技术和应用类型很多,而程序文件只能从总的方面规定应用程序,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具体实施时,还必须遵照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操作.一个企业应用统计方法的作业指导书有很多,现仅以某电子元件厂电阻器刻槽工序应用的《-x—R控制图作业指导书》为例. -x—R控制图作业指导书(电阻器刻槽工序) 1目的 通过控制图的应用,对电阻器刻槽工序的主要质量特性——电阻值,实施控制,消除异常因素的作用,保证刻槽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类薄膜型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刻槽工序的电阻值控制. 3职责 3.1车间技术组质量控制工程师负责控制图的设计、控制图打点结果的分析及提出应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2刻槽工序操作者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抽样、测量、计算统计量并在控制图上打点. 3.3质管处质量控制工程师负责控制图应用的指导、协助车间技术组进行分析,监督控制图的实施及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 4 工作流程 4.1 预备数据的取得 当确认刻槽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时,车间技术组质量控制工程师在生产过程中,每隔30分钟抽取容量为n = 5的样本,共抽取25个样本,分别填入数据表(表1—3)(表省略). 4.2 计算各组的样本平均值-x和极差R 控制下界限LCL==X-0.58-R 4.5 计算R图的控制界限: 控制中心线CL=-R

DIKW视野下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学 期

朱彩兰 “数据统计与分析”属于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加工与表达”部分的教学内容,在初中、高中均有涉及。经过多年的教学积淀,信息技术教师已然拥有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但在普遍范围内还存在一些理解不到位的现象,从课堂扫描中可管窥一斑。 问题:课堂中的各种理解不到位的现象 场景1:有教师在课堂上出示用左耳或右耳接听电话的人数统计,要求学生计算相应的比例。这种数据于学生而言缺乏实际意义,统计的结果也不涉及相关处理问题,反映出教师对数据的理解不到位。 场景2:教学中,教师给出一些商品的单价,要求学生统计单价超过5元的商品。统计的缘由没有给出,不过是单纯的筛选技能训练,没有体现统计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反映出教师对统计概念的理解不到位。 场景3:教师提供多种饮料,如绿茶、红茶、奶茶、可乐等,要求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喝的三种,再根据全班的选择情况整理数据,列出最受班级欢迎的三种饮料。最后,教师给出专家建议“健康的饮品包括水、纯果汁、奶”,要求学生结合课堂统计的数据结果,在调查报告中表达自己对中学生选择饮料问题的看法和观点。由于此三种饮品没有完全出现在此前供学生选择的范围内,自然没有一个学生的选择与专家建议的健康饮品吻合,于是,学生回答,“不管喝什么,只要健康就好”。数据统计的目的就是为分析、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而该场景中数据分析部分与前面的统计结果相互脱节、没有关联,或者联系不够紧密,反映出教师对分析的理解不到位。 上述场景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教师对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内涵或者核心指向理解不足。“数据统计与分析”属于“信息加工与表达”中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部分的教学内容,与数据管理部分的内容具有相似的核心指向,即关注“关系”的挖掘与表达,而关系是隐藏在数据之中的,需要通过相关的操作,如借助公式与函数的计算、排序、筛选等,将数据间的关系挖掘出来,可以借助图表的形式进行直观表达,即通过可视化方式清晰展示。 关于数据统计与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纲要或者课程标准中都有针对性的要求,譬如,2012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研制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中,初中学段在“模块二:信息加工与表达”中对表格部分的要求如下。 1.能列举1~2种常见表格编辑软件,尝试简单编辑操作,理解二维表格的共同特征。 2.根据需求能在文档中绘制或套用表格,并对其属性能按要求进行调整和设置。 3.能应用电子表格进行简单数据的统计、处理,科学地借助折线图、直方图、饼图等直观表达数据。 4.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通过对相同数据做不同的加工,表达不同的观点,或对相同数据做不同的解读,感悟信息加工和利用的选择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特征。 上述4条描述涉及表格中数据的统计、表达、分析,关注到数据间的关系挖掘。 “数据统计与分析”涉及对数据的加工、处理,从中获取信息并加以解读。因此,可以从DIKW金字塔模型获得直接的借鉴。 解决之策:DIKW金字塔的启示 DIKW金字塔是关于数据、信息、知识及智慧的体系,如图1所示。 数据(Data):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符号等,属于事实的记录,表达的是没有指定背景和意义的描述。 信息(Information):是经过相关处理的数据,强调的是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智慧(Wisdom):是富有洞察力的知识,是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简单归纳为正确判断和决定的能力。

薪酬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薪酬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方 法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薪酬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纠正整理的基础上,得出被调查的劳动力市场的薪酬分布的情况。通常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数据排列法、频率分析法、居中趋势分析法、离散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下面对这几种方法分别作详细的介绍,我们很可能在看一些咨询公司或者政府部门的薪酬调查的报告中都要用这些方法,或者其中的部分方法。 1、数据排列法 统计分析的方法常采用数据排列法。先将调查的同一类数据由高至低排列,再计算出数据排列中的中间数据,即25%点处、中点即50%点处和75%点处。工资水平高低企业应注意75%点处,甚至是90%点处的工资水平,工资水平低的企业应注意25%点处的工资水平,一般的企业应注意中点工资水平,下表是调查的部门文员岗位的工资数据。 2、频率分析法 如果被调查单位没有给出某类岗位完整的工资数据,只能采集到某类岗位的平均工资数据。在进行工资调整数据分析时,可以采取频率分析法,记录在各工资额度内各类企业岗位平均工资水平出现的频率,从而了解某类岗位人员工资的一般水平。为了更直观地进行观察,还可以根据调查数据绘制出直方图(下图二)。从下表一和下图二中很容易看出,该类岗位人员的工资主要浮动范围介于1800元和2400元之间,这也就是大部分企业为该类岗位人员支付的工资范围。 表一分析的是部门文员岗位的工资频数分布情况。 3、趋中趋势分析法 趋中趋势分析是统计数据处理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又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简单平均法 简单评价法是根据薪酬调查的数据,采用以下计算公式求出某岗位基本工资额,作为确定本企业同类岗位人员工资的基本依据。这种方法用起来比较简单,但异常值(主要是最大值与最小值)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采用简单平均法时,应当首先剔除最大值与最小值,然后再作出计算。 (2)加权平均法 采用本方法时,不同企业的工资数据将赋予不同的权重,而权重的大小则取决于每一家企业在同类岗位上工作的工作人数。也就是说,当某企业中从事某类岗位工作的人数越多,则该企业提供的工资数据,对于最终平均值的影响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规模不同的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会对最终调查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采用加权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比简单评价法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在调查结果基本上能够代表行业总体状况的情况下,起经过加权的平均数更能接近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状况。 (3)中位数法 采用本方法时,首先,将收集到的全部统计数据按照大小排列次序进行排列之后,再找出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即中位数作为确定某类岗位人员工资水平的依据.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剔除异常值即最大值和最小值对于平均工资值的影响。但准确性明显低于上述方法,它只能显示出当前劳动力市场平均薪酬水平的概况。 4、离散分析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案课程.doc

授课教案 班级: 17 计 1 班课程:office2010授课教师:黄媚课题名称 第七章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 第二节数据处理与分析 知 识 1、掌握数据的查找、替换、排序、筛选 目 2、学会使用合并计算、分类汇总和条件格式 标 教能 1、通过课件讲解,让学生了解数据处理的步骤,理解其中的力 学操作含义 目 目2、准确判断使用正确的方法,正确处理数据 标 标 素 1、在实际操作中提起每个操作的兴趣,有 欲望了解之后的操质 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 2、能自觉完成课堂练习 标 课的类型理论加实践课程 1、数据自定义排序 教学重点2、合并计算和分类汇总 3、条件格式 1、正确排序 教学难点2、正确区分合并计算和分类汇总 3、使用正确的条件格式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具及材料多媒体机房、课件、习题 课时8 课时理论课, 8 课时实践课,共720 分钟课前准备了解学情,备好教学素材,操作习题 教学反思1、授课期间应在授课过程中多注意学生的情况,对于学生露出困惑较多的地方再次加深讲解。 2、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应多鼓励会的同学多多指道不会的同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被教的学生也会比较容易接受。 3、习题要跟进,这样学生才会及时打好基础。 4、复习要及时,这样才会印象深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导入新课(3 分钟)讲授新课(20 分钟)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一个与该节相同的例子观看,教师示范操作当堂的师生互动能导入本次新课。学生认真听课并回让学生更能加深对第七章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操作步骤的印象, 7、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其中运用到的按 7.2.1 数据的查找与替换钮印象更深刻 1、数据查找 单击任意单元格 - 开始 - 【编辑】组 - 查 找和替换-查找-在 “查找和替换”的 对话框输入查找内 容 - 选择“查找全 部” 2、数据替换 单击任意单元格 - 开始 - 【编辑】组- 查找和替换-替换- 在“查找和替换”的“替换”对话框输 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 选择“全部替 换” 序 选 7.2.2数据排序 1、使用排序按钮快速排序 开始 - 【编辑】组 - 排序和筛选 表示数据按递增顺序排 列,使最小值位于列的顶端 表示数据按递减顺序排 列,使最大值位于列的顶端 2、使用“排序”对话框进行排序 选择需要排序的单元格- 数据 -【排序和 筛选】组 - 排序 - 确定 列——选择要排序的列 排序依据——选择排序类型 次序——选择排序方式

数据统计与分析(SPSS).

数据统计与分析(SPSS) 一、课程属性说明 适用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广告学专业 课程代码:11200913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所属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学期:第8学期 学时:讲授54学时,实验34时 学分:3 教材: 《SPSS for Windows 统计与分析》,卢纹岱主编,电子工业版社,2000年版参考书: 考核方式:考查 评分方法:试验报告20%,上机考试 80% 前导课程:计算机基础,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二、大纲制定依据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获得的方法,很多领域均需要做这方面的工作。传统的统计分析是由人工计算求解;现在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统计分析工作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现在最为流行也最容易被广大用户接受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本课程就以介绍该软件为核心,并渗透介绍一些统计分析的数学方法,从而满足各专业学生对数据统计分析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三、课程概要与目的任务 1.课程概要 本课程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1)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其中包括SPSS概述、系统运行管理方式、数据统计处理、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文件操作与文本文件编辑;(2)统计分析过程,其中包括统计分析概述、基本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均值比较与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据类分析与辨别分析、因子分析、非参数检验、生存分析;(3)统计图形生成与编辑,其中包括生成统计图形、编辑统计图形,创建交互式图形、修饰交互图形 2.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理解SPSS软件的功能和应用方法,并能开展简单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

质量管理常用统计工具考试试题及答案

质量管理常用统计工具考试试题及答案 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调查表又称检查表、统计分析表,是一种收集整理数据和粗略分析质量原因的工具,是为了调查客观事 物、产品和工作质量,或为了分层收集数据而设计的图表。 2.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主要用于调查生产现场不合格品项目频数和不合格品率,以便继而用于排列图等分析 研究。 3.缺陷位置调查表主要用于记录、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外观质量缺陷所发生的部位和密集程度,进而从中 找出规律性,为进一步调查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事实依据。 4.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 类、整理的一种方法。 5.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 6.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全称是主次因素分析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顺序排列而采用的 一种图表。其主要用途是:1)按主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影响;2)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7.因果关系的层次要分明,最高层次的原因应寻求到可以直接采取对策为止。 8.直方图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的图。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长方 形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9.理想型直方图T=8σ,Cp=1.33。 10.散布图是研究成对出现的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简单图示技术。在散布图中,成对的数据形成点子 集,研究点子集的分布状态便可推断成对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 11.散布图的相关性判断方法有对照典型图例判断法,象限判断法和相关系数判断法。 12.控制图是用于区分由异常或特殊原因所引起的波动表明需要对影响该过程的某些因素进行识别、调查并使 其处于受控状态。 13.常规控制图的种类很多,通常按照数据的性质分为两类:计量数据控制图和计数数据控制图。 14.计量值控制图根据正态分布设计,计件值控制图根据二项分布设计,计点值控制图根据泊松分布设计。 15.常用的矩阵图有X型矩阵图、Y型矩阵图、L型矩阵图、T型矩阵图等。 16.关联图是针对原因-结果、目的-方法绞缠的问题、通过箭头连线将这些关系理论的联系起来、查明原因、 找出有效方法的工具。 17.箭头图(箭形图)是制定日程计划并对进程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七上第四章的一点补充,即在学习了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带学生到网络教室利用网络和EXCEL平台对生活和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信息 教材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个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北师大版新教材每学期都要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不仅仅要让学生回顾和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还要通过动手实做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重庆外国语学校是全国首批创办的八所外国语学校之一,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全国享受20%保送名额的13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学校设备先进一流,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素质普遍较高,由于我校是国家级课题“Z+Z智能教育平台运用与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实验学校,学生有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的实际体验。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据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估计、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重点: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一些信息 难点:比较、估计、推理等方法的应用 教具:采用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和Excel展示)并让学生在网络教室动手实做。 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有老师的讲解,又有学生探索、师生共做,学生小组合作及动手实做。 教学过程: 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瞬息变化的世界,而表达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数据。如果大家看看报纸、电视,就会发现无论是新闻、经济论坛、天气预报、广告或者是体育比赛,很多地方都十分频繁地使用着数据。请大家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一两个有意义的数据,并想一想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会从自己的身边举出许多的数据,老师关键是引导学生准确合理地获得信息)为了要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人们往往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它的一般过程是: 感受生活中的数据→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从数据中获取信息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去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的实况。 (展示图片) 一、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绕开联合国,直接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斩首行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美英飞机全天侯对伊拉克各目标进行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建筑物被毁,

新旧七种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对比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新七大手法主要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和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 QC 旧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QC 新七大手法:关系图、系统图法、KJ 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APC 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一、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检查表是QC 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 使用检查表的目的:系统地收集资料、积累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和分析。也就是确认有与没有或者该做的是否完成(检查是否有遗漏)。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 1 、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如,可收集1 个月或3 个月或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即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为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 即频数) ;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和作图时的基本依据。 3 、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 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 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 栏。 4、作排列图。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图法因果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或鱼骨图。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 1、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环境。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 2、讨论时要充分发挥技术民主,集思广益。别人发言时,不准打断,不开展争论。各种意见都要记录下来。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七上第四章的一点补充,即在学习了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带学生到网络教室利用网络和EXCEL平台对生 活和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得出相应 的信息 教材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个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北师大版新教材每学期都要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不仅仅要让学生回顾和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还要通过动手实做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重庆外国语学校是全国首批创办的八所外国语学校之一,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全国享受20%保送名额的13 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学校设备先进一流,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素质普遍较高,由于我校是国家级课题“Z+Z智能教育平台运用与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实验学校,学生有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的实际体验。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据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估计、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重点: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一些信息 难点:比较、估计、推理等方法的应用 教具:采用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和Excel展示)并让学生在网络教室动手实做。 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有老师的讲解,又有学生探索、师生共做,学生小组合作及动手实做。 教学过程: 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瞬息变化的世界,而表

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总结与分析

数据分析处理需求分类 1 事务型处理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事务型数据处理需求非常常见,例如:淘宝网站交易系统、12306网站火车票交易系统、超市POS系统等都属于事务型数据处理系统。这类系统数据处理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事务处理型操作都是细粒度操作,每次事务处理涉及数据量都很小。 二是计算相对简单,一般只有少数几步操作组成,比如修改某行的某列; 三是事务型处理操作涉及数据的增、删、改、查,对事务完整性和数据一致性要求非常高。 四是事务性操作都是实时交互式操作,至少能在几秒内执行完成; 五是基于以上特点,索引是支撑事务型处理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 在数据量和并发交易量不大情况下,一般依托单机版关系型数据库,例如ORACLE、MYSQL、SQLSERVER,再加数据复制(DataGurad、RMAN、MySQL 数据复制等)等高可用措施即可满足业务需求。 在数据量和并发交易量增加情况下,一般可以采用ORALCE RAC集群方式或者是通过硬件升级(采用小型机、大型机等,如银行系统、运营商计费系统、证卷系统)来支撑。 事务型操作在淘宝、12306等互联网企业中,由于数据量大、访问并发量高,必然采用分布式技术来应对,这样就带来了分布式事务处理问题,而分布式事务处理很难做到高效,因此一般采用根据业务应用特点来开发专用的系统来解决本问题。

2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主要是被各类企业通过分析自己的销售记录等企业日常的运营数据,以辅助企业管理层来进行运营决策。典型的使用场景有:周报表、月报表等固定时间提供给领导的各类统计报表;市场营销部门,通过各种维度组合进行统计分析,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等。 数据统计分析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数据统计一般涉及大量数据的聚合运算,每次统计涉及数据量会比较大。二是数据统计分析计算相对复杂,例如会涉及大量goupby、子查询、嵌套查询、窗口函数、聚合函数、排序等;有些复杂统计可能需要编写SQL脚本才能实现。 三是数据统计分析实时性相对没有事务型操作要求高。但除固定报表外,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能做做到交互式实时统计; 传统的数据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基于MPP并行数据库的数据仓库技术。主要采用维度模型,通过预计算等方法,把数据整理成适合统计分析的结构来实现高性能的数据统计分析,以支持可以通过下钻和上卷操作,实现各种维度组合以及各种粒度的统计分析。 另外目前在数据统计分析领域,为了满足交互式统计分析需求,基于内存计算的数据库仓库系统也成为一个发展趋势,例如SAP的HANA平台。 3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主要是根据商业目标,采用数据挖掘算法自动从海量数据中发现隐含在海量数据中的规律和知识。

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有哪几种?下面天互数据将详细阐述,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 指标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分析。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如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 二、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 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对比,但组成统计总体的各单位具有多种特征,这就使得在同一总体范围内的各单位之间产生了许多差别,统计分析不仅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还要深入总体的内部进行分组分析。分组分析法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所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或者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加以整理,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 统计分组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值和划分各组界限。 三、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 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它能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动情况,通过时间数列的编制和分析,可以找出动态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动态分析法。在统计分析中,如果只有孤立的一个时期指标值,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四、指数分析法 指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根据指数所研究的范围不同可以有个体指数、类指数与总指数之分。 指数的作用:一是可以综合反映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变动的方向和程度;二是可以分析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变动受各因素变动影响的程度,这是一种因素分析法。操作方法是:通过指数体系中的数量关系,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来观察某一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 用指数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因素,把研究对象的总体看成是各因素变动共同的结果,通过对各个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对象总变动中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测定。因素分析按其所研究的对象的统计指标不同可分为对总量指标的变动的因素分析,对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五、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对等关系的一种方法。它把对立统一的双方按其构成要素一一排列起来,给人以整体的概念,以便于全局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平衡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大至全国宏观经济运行,小至个人经济收支。平衡分析的作用:一是从数量对等关系上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平衡状况,分析各种比例关系相适应状况;二是揭示不平衡的因素和发展潜力;三是利用平衡关系可以从各项已知指标中推算未知的个别指标。 六、综合评价分析 社会经济分析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运行状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是不同的。如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评价,涉及生活、分配、流通、消费各个方面;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涉及人、财、物合理利用和市场销售状况。如果只用单一指标,就难以作出恰当的评价。 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四个步骤:

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学大纲

数据统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20602206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4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系统阐述现代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内容有描述性统计、概率论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统计在社会经济应用及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 (二)使学生在掌握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容易理解其他课程中的一些数量分析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三)为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和学习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数量经济课程打好基础。 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能够结合经济管理理论加以应用。 二、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计算方法、特点及应用场合等 课程难点: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线性回归分析等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计算方法、特点及应用场合等 三、整体课时分配 章节序号章节名称 理论 学时实验学时 1 导论 2 2 2 数据的搜集 2 0 3 数据的图表展示 2 2

4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4 4 5 概率与概率分布 4 0 6 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4 0 7 参数估计 6 0 8 假设检验 6 4 9 一元线性回归 6 6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导论 主要内容: 1、统计及其应用领域 2、统计数据的类型 3、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 1、理解统计学的含义 2、理解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3、了解统计学的应用领域 4、了解数据的类型 5、理解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统计学的含义,2、了解数据的类型,3、理解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难点:理解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二)数据的搜集 主要内容: 1、数据的来源 2、调查数据 3、实验数据 4、数据的误差 教学要求: 1、数据的来源 2、搜集数据的调查方法 3、问卷设计 4、搜集数据的实验方法 5、数据的误差 6、数据的质量要求 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几种调查组织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难点:掌握抽样调查的特点及其基本的组织方式和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三)数据的图表展示 主要内容:

16种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有多少种

16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汇总 2015-11-10分类:数据分析评论(0) 经常会有朋友问到一个朋友,数据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我需要学习哪个等等之类的问题,今天数据分析精选给大家整理了十六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易9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 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 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卩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卩0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 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 分层分析。 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3、偏相关:在某一现象与多种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偏相关。 六、方差分析 使用条件:各样本须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各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总体;各总体方差相等。 分类1、单因素方差分析:一项试验只有一个影响因素,或者存在多个影响因素时, 只分析一个因素与响应变量的关系2、多因素有交互方差分析:一顼实验有多个影响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1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 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统计方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本节将要介绍的七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他的这种分类中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 日本规格协会10年一度对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情况作抽样统计调查,根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在企业制造现场应用的各种统计方法中,应用初级统计分析方法的占98%。 由此可见,掌握好这七种方法,在质量管理中非常之必要;同时,在我国企业的制造现场,如何继续广泛地推行这七种质量管理工具(即初级的统计分析方法),仍然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排列图 排列图法又叫帕累特图法,也有的称之为ABC分析图法或主项目图法。它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质量改善,从而提高质量,以达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故称排列法。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特(Pareto)用来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的,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的大量财富,而多数人却仅有少量财富,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因此这一方法称为帕累特图法。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将此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作为在改善质量活动中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通常是将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为A、B、C三类,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 类为一般因素。根据所作出的排列图进行分析得到哪些因素属于A类,哪些属于B类,哪些属于C类,因而这种方法又把它叫做ABC分析图法。由于根据排列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项目,故有的亦把它叫主项目图法。 所谓排列图,它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构成的图。其一般形式如图1所示,其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即项目),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到右排列;两个纵坐标中,左边的那个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那个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直方形表示影响因素,有直方形的高度表示该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为帕累特曲线。 二、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系统地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问题原因的简便而有效的图示方法。因其最初是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于1953年在日本川琦制铁公司提出使用的,故又称为石川图法。由于因果图形似树枝或鱼刺,故也有称之为树枝图法或鱼刺图法。另外,还有的

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设计课程

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设计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广西生产总值分析 专业班级:统计082 姓名:王世健 学号:200800903082 关键字:三大产业广西GDP 方差分析回归分析 SAS论文时间序列分析

广西生产总值分析 摘要:GDP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规模,而且能够反映这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如三大产业在整个地区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本论文将运用SAS技术,采用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第一、二、三产业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广西地区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及其对GDP的重大贡献。 一、前言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地区的发展与财富。GD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是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经济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因此,从生产者角度来说,分析了解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二、第一、二、三产业分析 2.1 均值比较 为了了解三大产业之间的差异和结构,对广西近二十年(1991-2009)的三大产业进行均值比较,以对三大产业有初步的了解。 用“分析家”计算统计量 1. 将表2-1中数据通过Excel导入到SAS数据集gdp中,4个变量名分别为:Y、X1、X2和X3,相应的标签名为广西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 启动“分析家” 选择主菜单“Solutions(解决方案)”→“Analysis(分析)”→“Analyst(分析家)”,打开“分析家”窗口。 选择主菜单“File(文件)”→“Open By SAS Name”,打开“Select A Member”对话框,选择数据集gdp。 3. 通过Summary Statistics菜单计算描述性统计量 选择主菜单“统计(S)”→“描述性统计(D)”→“汇总统计量(S)”,打开“Summary Statistics”对话框,选择变量列表中的Income,单击“Analysis”按钮,选定分析变量X1,X2,X3。单击确定。得表 如图所示,在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的均值为1106.78,远远高于第一产业的均值686.7484211,第三产业的均值1080.27与第二产业相差不大。如此,可以得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即: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位居第二。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第二产业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达到了3240.52,故我们可以预

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

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

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工具。如果在ISO9000论证中,只注重制订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而忽视了统计技术的具体应用,可以说将无法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 四、如何广泛应用统计技术于企业质量管理中 改革开放进行了二十多年,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比较完善,国内市场也已进入了有序化的竞争,很多企业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中尝到了甜头,正在向更高级的质量管理行列迈进,但随着我国进入WTO的日期逐渐逼近,很多行业将会失去国家关税的保护,全面地被推向国际市场,到那时与世界大企业、集团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与残酷,所以我们应该提早作好准备,迎接这场不可避免的没有硝烟的关系着国家利益的战斗。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全国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地宣传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论证的重要性,不仅使各级政府的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认识到其重要性,不能仅停留在发红头文件,开一次会议等形式上,而应该拿出实际行动,积极地督促与扶助下层单位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论证工作,还要帮助企业的领导也能认

识到其重要性,做到人人了解ISO9000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繁荣。 2、针对统计技术的理论性比较强的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宣传统计技术的理论。(1)在大学、中学中开设有关课程:对未来的建设者灌输有关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觉地把这种思想应用到实际中去。(2)电视讲座:利用电视进入千家万户的优势,进行系统的讲座,传授统计技术的理论。(3)集中培训:利用培训班的形式,对各级领导干部包括企业的基层干部集中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ISO9000及统计技术,以及如何去应用。(4)高校与企业相联合:鼓励高校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专家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一方面把ISO9000及统计技术的思想与方法带给企业并给工人讲解,另一方面,发现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改正,提高其产品质量管理的水平。(5)培养质量管理的骨干:企业也应积极主动,把企业质量管理中可造之材送到高校去深造,培养一批企业质量管理的骨干分子,为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打下基础。(6)建立交流讲台:在各县、市、省中建立各种层次的质量管理先进经验交流讲台,推广好的

质量管理7种统计工具简介

目录

第一章质量管理统计工具概述 (3) 第二章数据与图表 (3) 第三章调查表 (7) 第四章散布图 (12) 第五章层别法 (14) 第六章直方图 (15) 第七章柏拉图 (21) 第八章特性要因分析图 (23) 第九章控制图 (25) 第一章质量管理统计工具概述 传统的统计技术是指“数理统计”。是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数学的一门分支,是“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去收集、整理和分析受到随机性影响的

数据,以对所观察的问题做出推断、预测,直至采取决策及行动提供依据。”如抽样检验、实验设计、显着性检验、可靠性等都属数理统计的范畴。 这里我们要感谢日本的质量管理者,他们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中,首先打破统计技术就是数理统计的禁区,使一些难以登上大雅之堂的,但在现场能方便使用的图表或经整理的特征数据,也纳入统计技术的范畴。 为区别起见,人们习惯将统计技术分成两大类: 推断型统计技术:主要解决从样本如何推断总体。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研究的对象大多属此类。 描述型统计技术:主要利用数据的特征值或有关图表来描述事件。质量管理七种统计工具就属此类。 第二章数据与图表 一、数据=事实 质量管理八原则中的“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强调:“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的”。数据就是质量体系现状的事实的一部分,它也是统计技术的基础。 二、数据的分类 1.依特性 计数型数据 计量型数据 2.依来源 市场数据 制程数据 检验数据 3.依时间

过去数据 日常数据 新数据 三、应用数据须注意的重点 1.搜集正确可用的数据 2.避免个人主观的判断 3.掌握事实的真相 四、整理数据的方法 1.机器整理法(计算机软件…) 2.人工整理法(卡片、笔记…) 3.实例说明 五、整理数据的原则 1.发生问题而要采取改善对策前,必须有数据作为依据。 2.对于数据使用目的应清楚了解。 3.当数据搜集完成后,应立即使用它。 4.数据的整理与运用,改善前、改善后所具备的条件应一致。 5.数据不可造假,否则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六、图表的种类 1.依使用目的: 解析用图表管理用图表 计划用图表计算用图表 统计用图表说明用图表 2.依数据性质 静态图表动态图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