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548—94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DL 548—9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1994-1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548-94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

1总则

1.1 电力系统通信站(设施)的雷电过电压及电磁干扰防护,是保

护通信线路、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确保通信线路、设备运行率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是电力通信网建设及运行管理工

作的重点组成部分。

1.2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阐述电力系统通信站的防雷技术标准

及措施(见附录A)、运行及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采用有效

技术措施,不断提高通信站的防雷运行水平。

1.3 本规程适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管

理。

1.4 本规程是电力工业规程的一部分,各单位均须遵照执行。

2管理原则和职责

2.1 管理原则

2.1.1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工作应在部、网局、省局、地区局、县

局(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各级通信主管部门为所辖范围通

信站防雷主管部门。

2.1.2 各级通信主管部门应设防雷负责人,一般应有主管通信的领

导担任。

2.1.3 各级通信主管部门应设防雷专责(专职或兼职)工程师(技

术员)。

2.1.4 个通信站均应设防雷专责人,做好本站的防雷工作。

2.1.5 防雷专责工程师(或技术员)和防雷专责人应有经过防雷技

术培训的,具有一定防雷知识的通信专业人员担任。

2.2 各级防雷主管部门职责

2.2.1 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通信防雷规程、规范及有关技术措施,

结合所辖范围实际制定相应的通信防雷规定及措施。

2.2.2 负责编制通信防雷工作计划,经相应的主管部门审批后,组

织实施。

2.2.3 负责所辖范围新建、改建、扩建和合建通信站的防雷设计审

查,防雷工程施工检查及竣工验收审查。

2.2.4 指导和协调所辖通信站的防雷工作,下达工作任务,监督检

查各站防雷工作情况。

2.2.5 负责所辖通信站的防雷运行统计,雷害调查分析,逐级上报统计报表。

2.2.6 组织防雷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及技术攻关,积极采用和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

3运行维护

3.1 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主要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是否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异常,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地下隐蔽部分的锈蚀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2 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每年进行一次测量,测量方法见附录B,测量仪表宜采用数字式接地电阻测量仪。

3.3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运行中的防雷元器件进行一次检测,雷雨季节中要加强外观巡视,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竣工验收

4.1 防雷工程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精心施工,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监督,对于隐蔽工程应进行随工验收,重要部位应进行拍照和专项记录。

4.2 设计资料和施工记录应由相应的防雷主管部门妥善存档备查,通信站应备有本站防雷设计资料。

4.3工程竣工时,应有通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通信运行部门和防雷专责工程师参加。

4.4 对于通信站防雷系统未达到设计要求或防雷系统资料、记录不齐全的,不予验收。

5雷害分析与统计

5.1 雷害分析

5.1.1 设备遭受雷击后应对损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内容主要包括:

a.各种电气绝缘部分有无击穿闪烙的痕迹,有无烧焦气味,设备元件损坏部位,设备的电气参数变化情况;

b.各种防雷元件损坏情况,参数变化情况;

c.安装了雷电测量装置的,应记录测量数据,计算出雷电流幅值;d.了解雷害事故地点附近的情况,分析附近地质、地形和周围环境特点及当时的气象情况;

e.保留雷击损坏部件,必要时对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做好各种记录。

5.1.2 根据上述调查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分析,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及改进措施。

5.2 雷害统计

5.2.1 为了做好通信站防雷工作,应了解雷电活动规律、强度、雷击概率,掌握设备损坏情况及雷电入侵途径等,积累必要的资料。

5.2.2 各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本地区的雷电活动档案,对雷害进行统计。统计表格可自行确定。

5.2.3 通信站发生雷害后应及时将初步情况逐级上报通信防雷主管部门,网局、直属省局通信防雷主管部门应在每年11月底前,将电力系统通信站雷害统计表(见表1)汇总上报国电通信中心。表1 电力系统通信站雷害统计表

填报单位防雷负责人防雷工程师

电路名称站址地形设备启用时间

雷害站名海拔高度m设备制式模/数

雷害时间雷害次数天馈线距地高度m

雷害损伤情况雷害主要原因及改进措施

附录A

防雷技术标准及措施

(补 充 件)

A1 接地与均压

A1.1 接地电阻越小过电压值越低,因此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降低接地电阻,其要求如表A1所示。

表A1 接地电阻要求

序号接地网名称接地电阻

一般高土壤电阻率

1调度通信综合楼<1<5

2通信站(塔)<3<10

3独立避雷针<10<30

A1.2 调度通信综合楼内的通信站应与同一楼内的动力装置,建筑物避雷装置共用一个接地网,大楼及通信机房楼地引下线可利用建筑物主体钢筋,钢筋自身上、下连接点应采用搭焊接,且其上端应与房顶避雷装置、下端应与接地网、中间应与各层均压网或环形接地母线焊接成电气上连接通的笼式接地系统,如图A1所示。

A1.3 位于发电厂、变电(开关)站的通信站的接地网应至少用两根规格不小于40mm×4mm的镀锌扁钢与厂、站的接地网均压相连。A1.4 接地体

A1.4.1接地体一般应采用镀锌钢材其规格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来确定,一般应不小于如下数值。

角钢:50mm×50mm×5mm;

扁钢:40mm×4mm;

圆钢直径:8 mm;

钢管壁厚:3.5 mm

A1.4.2接地体深埋(指接地体上端)一般不小于0.7m.在寒冷地区,接地体应埋在冻土层以下,在水位较高的地区接地体最好穿透到已知的水位上,以利用饱和区的水源,接地体之间所有的连接点均应进行搭焊接,焊接点(浇铸在混泥土中的除外)应进行防腐处理.

A1.4.3 对于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当一般做法的接地电阻值难于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向外延伸接地体,改善土壤的传导性能,深埋电极,以及外引等方式.

A1.5 通信机房建筑应有防直击雷的接地保护措施,在房顶上应敷设闭合均压网(带)并与接地网连接房顶平面任何一点到均压带的距离均不应大于5m.

A1.6 通信机房内,应围绕机房敷设环形接地母线(简称环母线)。环形接地母线一般不应采用截面不小于90mm2 的铜排或120 mm2镀锌扁钢,在机房外,应围绕机房建筑敷设闭合环形接地网,机房环形接地母线及接地网和房顶闭合均压带间,至少应有4条对称布置的连接线(或主钢筋)相连,相邻连接线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8m. A1.7 机房内各种电缆的金属外皮,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框架、进风道、水管等不带电金属部分、门窗等建筑物金属结构以及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等,应以最短距离与环形接地母线相连,采用螺栓连接的部位可用含银环氧树脂导电胶粘合

A1.8 各类设备保护地线宜用多股铜导线,其截面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来确定,一般应为25~95mm2 导线屏蔽层的接地线截面面积,应大于屏蔽层截面面积的2倍,接地线的连接应保证电气接触良好,连接点应进行防腐处理。

A1.9 金属管道引入室内前应平直地埋10m以上,地埋深应大于0. 6m,并在入口处接入接地网,如不能埋入地中,至少应在金属管道室外部分沿长度均匀分布在两处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每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 ?;,但应适当增加接地处数。

A1.10 微波塔上同轴线金属外皮的上端及下端应分别就近与铁塔相连接,在机房入口处与接地体再连一次;馈线较长时宜在中间加一个与塔身的连接点,室外馈线桥始末两端均应和接地网相连,上述连接如图A2所示。

A1.11 微波塔上的航标灯电源线应选用金属外皮电缆或将导线穿入金属管,各段金属管之间应保证电气连接良好(屏蔽连续),金属外皮或金属管至少应在上下两端与塔身金属结构连接,进机房前应水平直埋10m以上,埋地深度应大于0.6m,如图A2所示。

A1.12 引入机房地电缆空线对,应在配线架上接地,以防引入的雷电在开路导线末端产生反击。

A1.13 微波塔接地网应围绕塔基作成闭合环形接地网,铁塔接地网与微波机房接地网间至少要用2根规格不小于40mm×4mm的镀锌扁钢连接,如图A2所示。

A1.14 电缆沟道,竖井内的金属支架至少应两点接地,接地点间距不应大于30m。

A 2 屏蔽

A2.1 为减少外界雷电的电磁干扰,通信机房及调度通信综合楼的建筑钢筋、金属地板构架等均应相互焊接,形成等电位法拉第笼,如设备队屏蔽有较高要求时,机房6面应敷设金属屏蔽网,屏蔽网

应与机房内环形接地母线均匀多点相连。

A2.2 架空电力线由站内终端杆引下后更换为屏蔽电缆,进入室内前应平直埋10m以上,埋地深度应大于0.6m。屏蔽层两端接地;非屏蔽电缆应穿镀锌铁管并水平直埋10mm以上,铁管两端应接地,如图A2所示。

A2.3 室外通信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对于既有铠带又有屏蔽层的电缆,在机房内应将铠带和屏蔽层同时接地。而在另一端只将屏蔽层接地,电缆进入室内前应水平直埋10m以上。埋地深度应大于0.6m。非屏蔽电缆应穿镀锌铁管并水平直埋10mm 以上,铁管两端应接地。

A2.4 机房内的电力电缆(线)、通信电缆(线)宜采用屏蔽电缆,或敷设在屏蔽管内,屏蔽层或金属管两端必须就近接地。

A3 限幅

A3.1 通信电缆进入机房要首先接入保安配线架(箱)。配线架应装有抑制电缆线对横向、纵向过电压的限幅装置。

A3.2 配线架限幅装置主要包括压敏电阻器、气体放电管、熔丝、热线圈等。对于微电子设备应优先采用压敏电阻器。

A3.3 高压架空配电线路终端杆杆体金属部分应接地。如距主接地网较远可独立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 ?;。杆上三湘对地要分别装避雷器。

A3.4 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应在靠近变压器处装设避雷器,变压器在室内时,高压侧避雷器一般应装于户外,且离本体不得超过1 0m,机房配电屏或整流器入端三相对地亦应装氧化锌避雷器(箱)。A3.5 直流电源的“正极”在电源设备侧和通信设备侧均应接地,“负极”在电源机房侧和通信机房侧应3接压敏电阻。

A3.6 各种避雷器件均应尽可能的缩短引线,直接装于被保护的电“线”路点上,各种避雷器件必须符合标准要求,并经专用仪器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A4 隔离

A4.1 不同接地网之间的通信线宜采取防高、低电位反击的隔离措施,如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等。

A4.2 在电力调度通信综合楼内,需要另设接地网的特殊设备,其接地网与大楼主接地网之间可通过击穿保险器或放电器连接,以保证正常时的隔离。雷击时均衡电位。

A4.3 微波塔和天线到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避免多建筑物发生闪络的要求,其距离应大于5m。

A4.4 微波塔上除架设本站必须的通信装置外,不得架设或搭挂构会构成雷击威胁的其他装置,如电缆、电线、电视天馈线等。

A5 其他

通信站防雷技术标准及措施的其他条款应符合SDJ—79《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SD—79《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部分。

提高租用2M电路的运行可靠率

QC成果 发布材料 提高租用2M电路的运行可靠率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供电公司通信维护班QC小组 2015年02月

一、小组简介

二、背景简介 随着电网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供电所的信息建设和管理也不断提升,由于大部分供电所及营业厅地处乡镇,电力通信建设尚未普及,为确保供电所的业务正常开展,暂采用租用运营商专线通道传输供电所业务信息的方式来保障正常运营。由于业务信息途经运营商的网络,无法对专线带宽进行监管,技术上运营商多采用捆绑2M颗粒时隙的方式,如果通道个别时隙中断,运营商又没有及时处理,将造成通道拥塞,严重时影响各电力业务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安全方面,存在由于通道共享导致的业务信息泄密的可能,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若不及时监管,有可能导致重要电力业务如缴费、客户信息、电力决策系统等业务的系统安全。 三、确定课题 通过实现对运营商租用电路的有效监管的手段,一旦发现带宽降低或中断,及时通知运营商运维人员立刻处理,排除故障,缩短通道中断和拥塞时间,从而提高租用2M电路运行可靠率,故成立通信维护班QC小组,选择“提高租用2M电路的运行可靠率”这个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通过外连转换设备,协调开放互联互通协议,配置2M颗粒穿通时隙的方法,从物理接口上严格规范,对每一个2M时隙实时监控,解决租用运营商专线带宽的实时监控及流量控制,保证了业务应用的完整性、连续性,提升了工作效率,对运

营商租用电路起到了实时监管作用,不论租用哪家运营商,均可对其进行TDM 颗粒通道安全性有效管控,避免通道共享或运营商对2M 颗粒删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租用电路业务信息的泄密。同时也促使运营商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制图:高艺聪 日期:2014年3月 四、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 计划时间: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制)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降低安全风险、减少安全隐患、遏制安全事故,加强单位防雷安全工作,避免和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单位全体职工的人身安全。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苏州市正正正正有限公司所有部门所有岗位人员。 三、组织机构 本公司已成立苏州市正正正正防雷安全领导小组,任命正正正为防雷安全专职管理员。 组长:正正(董事长) 副组长:正正(总经理、企业主要负责人) 组员:正正(分管安全负责人)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安全管理员) 四、防雷安全生产责任制 1、防雷安全领导小组职责 防雷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的防雷安全组织领导工作,协调指挥各部门、各岗位履行防雷安全职责,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2、董事长职责 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法人代表,在履行法定的职责的同时,应当了解并掌握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总领和协调防雷安全工作。 3、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 3.1、本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为总经理,同时也是本公司防雷安全第一责任人,对防雷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3.2、落实防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防雷安全工作要求,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检查规划中。

3.3、每年至少参与一次防雷安全自查工作,听取其他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防雷安全汇报,组织研究并解决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 3.4、组织或参与开展防雷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报告工作,放生事故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3.5、督促其他负责人履行防雷安全“一岗双责”制度。 4、分管安全负责人职责 4.1、具体负责企业防雷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负责协调行业主管部门并落实防雷安全工作要求。 4.2、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工作年度培训教育、检查计划中,并督促实施。 4.3、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防雷安全自查自纠工作,负责在安全领导小组会议上报告防雷安全工作情况,并协调落实会议对防雷安全工作的相关安排部署,特别是“一年两检”的企业防雷安全常规检测。 4.4、落实防雷安全“一岗双责”制度。 4.5、组织或参与开展防雷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 5、安全管理员职责 5.1、具体落实企业的防雷安全工作,落实防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组织落实行业主管部门防雷安全工作要求。 5.2、协助安全负责人制定企业防雷安全工作的年度培训、检查计划。 5.3、更新防雷安全科普宣传栏内容,做好防雷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关注气象信息,及时发布重大灾害气象信息,提醒、督促有关部门和岗位做好防雷防灾害工作。 5.4、具体落实企业防雷装置日常检查和“一年两检”工作,并按期完成企业防雷安全隐患整改。 5.5、落实防雷安全“一岗双责”制度。 5.6、参与开展防雷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 6、各部门负责人职责 6.1、参与防雷安全领导小组组织策划工作,提供意见或建议。 6.2、组织本部门人员配合防雷安全工作的实际开展。 6.3、落实防雷安全“一岗双责”制度。 6.4、督促本部人员落实防雷安全“一岗双责”制度,及时汇报本部防雷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五、防雷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1、董事长 1.1、考查法人是否真正了解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 1.2、是否了解防雷工作的开展情况。 1.3、是否能组织协调防雷工作的具体开展。 2、企业主要负责人 2.1、是否了解并掌握本公司防雷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 2.2、是否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规划和工作日程中。 2.3、是否参与防雷安全自查工作,听取其他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防雷安全汇报,组织研究并解决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 2.4、是否组织或参与开展防雷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报告工作,发

简述电力系统通信设计

简述电力系统通信设计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电力通信网的特点,介绍了电力通信设计应满足的特性和电力通信设计一般采用的通道技术类型。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设计 0、引言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核心支撑系统。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电力通信网是由光纤、微波及卫星电路构成主干线,各支路充分利用电力线载波、特种光缆等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并采用明线、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手段及程控交换机、调度总机等设备组成的多用户、多功能的综合通信网。 1、目前电力通信网的特点 (1)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电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是电力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电力生产的不容间断性和运行状态变化的突然性,要求电力通信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传输信息量少、种类复杂、实时性强。电力系统通信所传输的信息有话音信号、远动信号、继电保护信号、电力负荷监测信息、计算机信息及其他数字信息、图像信息等,信息量虽少,但一般都要求很强的实时性。目前一座110kV 普通变电站,正常情况下只需要1到2路600-1200Bd的远动信号,以及1到2路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 (3)具有很大的耐“冲击”性。当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在事故发生和波及的发电厂、变电站,通信业务量会骤增。通信的网络结构、传输通道的配置应能承受这种冲击;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各种应急、备用的通信手段应能充分发挥作用。 (4)网络结构复杂。电力系统通信网中有着种类繁多的通信手段和各种不同性质的设备、机型,它们通过不同的接口方式和不同的转接方式,如用户线延伸、中继线传输、电力线载波设备与光纤、微波等设备的转接及其他同类型、不同类型设备的转接等,构成了电力系统复杂的通信网络结构。 (5)通信范围点多且面广。除发电厂、供电局等通信集中的地方外,供电区内所有的变电站、电管所也都是电力通信服务的对象。很多变电站地处偏远,通信设备的维护半径通常达上百公里。 (6)无人值守的机房居多。通信点的分散性、业务量少等特点决定了电力通信各站点不可能都设通信值班。事实上除中心枢纽通信站外,大多数站点都是无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doc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范文大全文秘知识规章制度〔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防止或减少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一、成立防雷安全领导小组包括组长和组员明确防雷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具体的联络办事人员。 二、制定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理灾情。 三、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四、有专人负责关注气象部门发出的雷暴预报并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五、为确保防雷设施安全有效各单位应加强对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如发现防雷设施损坏的应及时告知所在市(区)的防雷检测所尽快排除防雷安全隐患。 在检测报告、合格证失效前提前十五个工作日向防雷检测所提出检测申请积极配合做好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工作。 六、新建、扩建、改建的防雷装置必须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

报建通过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后方可进行施工投入使用前要经过防雷验收合格。 七、要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员防雷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八、对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雷击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制定参考 一、成立应急机构明确负责人、各成员以及各自的职责。 负责人负责指挥整个应急队伍协调各部门和人员处理进行雷电灾害事件。 各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做好相关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雷电的破坏作用在于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可以使建筑物、电器设备受损信息网络出现故障甚至瘫痪引起爆炸和火灾造成人员的伤亡。 所以在成立应急小组时要考虑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确定成员的组成和各自的分工。 三、如雷击建筑物致使受损严重的应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性评估。 四、导致网络故障时除了检查在线设备的损坏程度以外对不在工作状态的网络设备和电脑都应做全面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最新版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防止或减少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防雷安全管理制度。一、组织机构 组长:赵泽寿(机电矿长) 副组长:王维平(机电副总) 成员:王超德林顺序龙明盛敖金廉红夫 陈云熊益文冷章林杜光伟 二、成立防雷安全领导小组,包括组长和组员,明确防雷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具体的联络办事人员。 三、制定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理灾情。 四、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五、有专人负责关注气象部门发出的雷暴预报,并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六、为确保防雷设施安全有效,各单位应加强对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如发现防雷设施损坏的,应及时告知所在市(区)的防雷检测所,尽快排除防雷安全隐患。在检测报告、合格证失效前提前十五个工作日向防雷检测所提出检测申请,积极配合做好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工作。 七、新建、扩建、改建的防雷装置必须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建,通过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后方可进行施工,投入使用前要经过防雷验收合格。

八、要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员防雷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九、对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雷击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制度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防止或减少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防雷安全管理制度。一、组织机构 组长:赵泽寿(机电矿长) 副组长:王维平(机电副总) 成员:王超德林顺序龙明盛敖金廉红夫 陈云熊益文冷章林杜光伟 一、成立应急机构,明确负责人、各成员以及各自的职责。负责人 负责指挥整个应急队伍,协调各部门和人员处理进行雷电灾害 事件。各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做好相关的应急 处理工作。 二、雷电的破坏作用在于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 剧变的电磁场,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可以使建筑 物、电器设备受损,信息网络出现故障甚至瘫痪,引起爆炸和 火灾,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在成立应急小组时,要考虑各种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确定成员的组成和各自的分工。 三、如雷击建筑物致使受损严重的,应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性评 估。 四、导致网络故障时,除了检查在线设备的损坏程度以外,对不在 工作状态的网络设备和电脑都应做全面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 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五、发生火灾时要启动相应的消防应急预案。 六、如果发生人员伤亡,要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当雷电击倒人致使 心脏活动和呼吸停止时,应采取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的方 法进行抢救,同时尽快通知医院前来抢救。

xx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参考

xx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深入落实落实《中国安全生产法》、《中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措施(修订)》和《茂名市防御雷电灾难管理措施》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本企业雷电防御管理,有效预防雷电引发事故,减轻雷电灾难可能造成损失,保护项目财产和职员生命安全。结合本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防雷安全检验领导小组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xx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明确xx防雷安全检验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防雷安全检验领导小组)和防雷安全管理办公室关键职责,规范防雷安全检验领导小组工作制度,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防雷安全检验领导小组组员: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xx、xx、xx 防雷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部门,防雷设施日常管理员:xx 第三条防雷安全检验领导小组关键任务是在组长领导下,指导协调、检验督促本企业防雷设施检验组员做好各防雷区段设施检验统计工作,研究提出工作基础意见和方案,研究处理防雷设施出现重大问题。 第四条因工作需要变更防雷安全检验领导小组组员时,经防雷安全检验领导小组办公室报相关领导和防雷安全检验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由防雷安全检验领导小组印发通知。 第五条防雷安全检验领导小组关键职责 1.在组长领导下,负责研究布署、指导协调、检验督促防雷关键工程安全督察工作。 2.分析企业各区段防雷装置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工作基础意见、方案和关键方法。 3.研究防雷设施出现重大问题。 4.指导和组织协调雷电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抢救援工作。 5.和茂名市气象部门保持二十四小时联络,立即搜集当地雷电信息。 第六条防雷安全检验领导小组办公室关键职责 1.落实落实和宣传落实落实《中国安全生产法》、《中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措施(修订)》和《茂名市防御雷电灾难管理措施》文件精神,制订本企业防雷设施安全检验制度。 2.指导协调、检验督促本企业防雷设施检验组员做好各防雷区段设施检验统计工作,研究提出工作基础意见和方案,研究处理防雷设施出现重大问题。 第七条工作制度 1.防雷安全检验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每个月最少召开1次,防雷安全检验小组汇报企业各区段防雷设施存在问题、现场整改落实情况,会议上研究提出良好工作基础意见、方案和关键方法。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 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目的 为了加强企业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管理、防止雷、电 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要求,适用于民 爆企业危险品场所。 3、职责 3.1安全保卫部门为企业的防雷、防静电归口管理部 门。 3.2企业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对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维护 和保养,并定期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检测。 3.3企业下属单位负责本单位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日常

维护工作。 4、工作规定 4.1防雷措施; 4.1.1与架空电力线路连接的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应采取防雷措施。 4.1.2建筑行应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一类防雷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防止雷电波浸入的措施,接地电阻均不应大于10Ω;二类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和雷电波侵入的措施,防直接雷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且宜与防雷电电感应的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三类建筑物应防直接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且宜与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4.1.3严禁在独立避雷针(塔)的支柱上悬挂电话线、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2027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Model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防止或减少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一、成立防雷安全领导小组,包括组长和组员,明确防雷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具体的联络办事人员。 二、制定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理灾情。 三、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四、有专人负责关注气象部门发出的雷暴预报,并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五、为确保防雷设施安全有效,各单位应加强对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如发现防雷设施损坏的,应及时告知所在市(区)的防雷检测所,尽快排除防雷安全隐患。在检测报告、合格证失效前提前十五个工作日向防雷检测所提出检测申请,积极配合做好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工作。 六、新建、扩建、改建的防雷装置必须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建,通过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后方可进行施工,投入使用前要经过防雷验收合格。 七、要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员防雷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八、对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雷击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防雷安全规定及应急预案

防雷安全规定及应急预案 一、防雷安全规定 第一条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及其它建、构筑物应设置防止直接雷击的防雷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 第二条对排放有爆炸危险的气体,蒸汽或尘粉的放空管、风管等,在管顶或其附近位置装设避雷针,针尖应高出管顶不小于3米,其保护范围宜高出管顶不小于2米。 第三条为防止雷电感应有爆炸危险的厂房车间内的金属物,如设备、管道、构架、电缆外皮等较大的金属构件应作良好接地,并与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 第四条可燃、易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封闭式金属贮罐,当顶部罐壁钢板厚度大于4 毫米时,可不设接闪器,但罐体必须良好接地,接地点不小于两处,间距不大于30米,其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 第五条有爆炸危险的金属封闭油罐,可燃气体贮罐及工艺装置,若其容积较大或较重时,宜采用独立避雷针保护,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独立避雷针与放空管,呼吸阀等水平距离应不小于 3-5米,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边缘高出放空管,呼吸阀最远端应不小于2米,针尖高出放空管,呼吸阀顶端应不小于3米,考虑防静电感应和防雷电感应的要求,贮罐仍应按接地点不少于2处,间距不大于30米,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的要求进行良好接地。 第六条避雷针与5000立方米以上贮罐呼吸阀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5米,针尖高出呼吸阀也应不小于5米。 第七条输送可燃,易燃液体及可燃气体,可燃性固体的架空管道,每隔20-25米应接地一次,接地电阻不超过30欧,埋在地下金属管线,不需进行专门接地。 第八条凡贮存闪点45℃以下易燃液体贮罐应做到: 1、贮罐的呼吸阀及热工测量装置应进行重复接地,即与贮罐的接地体用金属线相连。 2、呼吸阀应是防火呼吸阀,有完好的阻火层,每年定期检查二次,及时清洗,更换被腐蚀损坏的铜网,确保其防火性能良好。 3、罐顶检测孔,只允许检测时打开,平时要确保检测孔封盖严密。 4、雷雨时严禁工人上罐顶作业,雷雨时禁止进行收、付油工作。 第九条除甲类生产厂房和甲类库房外,如为金属面的建(构)筑物,可利用其物面作为接闪器。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 总则 1.1 电力系统通信站(设施)的雷电过电压及电磁干扰防护,是保护通信线路、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确保通信线路、设备运行率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是电力通信网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 1.2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阐述电力系统通信站的防雷技术标准及措施(见附录A)、运行及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采用有效技术措施,不断提高通信站的防雷运行水平。 1.3 本规程适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 1.4 本规程是电力工业规程的一部分,各单位均须遵照执行。 2管理原则和职责 2.1 管理原则 2.1.1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工作应在部、网局、省局、地区局、县局(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各级通信主管部门为所辖范围通信站防雷主管部门。 2.1.2 各级通信主管部门应设防雷负责人,一般应有主管通信的领导担任。 2.1.3 各级通信主管部门应设防雷专责(专职或兼职)工程师(技术员)。 2.1.4 个通信站均应设防雷专责人,做好本站的防雷工作。 2.1.5 防雷专责工程师(或技术员)和防雷专责人应有经过防雷技术培训的,具有一定防雷知识的通信专业人员担任。 2.2 各级防雷主管部门职责 2.2.1 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通信防雷规程、规范及有关技术措施,结合所辖范围实际制定相应的通信防雷规定及措施。 2.2.2 负责编制通信防雷工作计划,经相应的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 2.2.3 负责所辖范围新建、改建、扩建和合建通信站的防雷设计审查,防雷工程施工检查及竣工验收审查。 2.2.4 指导和协调所辖通信站的防雷工作,下达工作任务,监督检查各站防雷工作情况。2.2.5 负责所辖通信站的防雷运行统计,雷害调查分析,逐级上报统计报表。 2.2.6 组织防雷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及技术攻关,积极采用和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 3运行维护 3.1 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主要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是否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异常,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地下隐蔽部分的锈蚀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2 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每年进行一次测量,测量方法见附录B,测量仪表宜采用数字式接地电阻测量仪。 3.3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运行中的防雷元器件进行一次检测,雷雨季节中要加强外观巡视,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竣工验收 4.1 防雷工程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精心施工,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监督,对于隐蔽工程应进行随工验收,重要部位应进行拍照和专项记录。 4.2 设计资料和施工记录应由相应的防雷主管部门妥善存档备查,通信站应备有本站防雷设计资料。 4.3工程竣工时,应有通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通信运行部门和防雷专责工程师参加。 4.4 对于通信站防雷系统未达到设计要求或防雷系统资料、记录不齐全的,不予验收。

电力系统常用通信规约简介

电力系统常用通信规约简介 1.电力系统通信规约产生的背景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实现电网的升级换代,以欧美为代表的各个国家和组织提出了“智能电网”概念,各国政府部门、电网企业、装备制造商也纷纷响应。智能电网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新的制高点,也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大趋势。 2.研究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国际主要标准组织与机构 (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EC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MB)组织成立了“智能电网国际战略工作组(SG3)”,由该工作组牵头开展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 (2)美国国家标准及技术研究所(NIST),研究智能电网的标准体系和制定智能电网标准。NIST的前身是美国国家标准(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NBS),隶属美国商务部,负责美国全国计量、标准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3)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于2009年发布了“P2030指南”,标志着IEEE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 3.IEC对智能电网标准的认识 IEC认为智能电网包括电力系统从发电、输变电到用户的所有领域,要求在电网的各个建设阶段以及在系统的各个组成单元之间以及子系统间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因而标准化工作对于智能电网的成功建设非常关键。 1.应该对必要的接口和产品标准化,并避免对具体应用和商业案例进行标准化,否则将严重阻碍智能电网的创新和发展。应为智能电网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先决条件。 2.描述通用需求,避免对细节标准化 4.IEC相关标准体系工作组织 IEC组织成立了第三战略工作组—智能电网国际战略工作组(IECSG3) 1.对涉及智能电网的标准进行系统性分析,建立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框架 2.提出原有标准修订、新标准制定、设备和系统互操作的规约和模型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议,逐步提供一套更加完整、一致的支持智能电网需求的全球标准。 5.三项主要任务 1. 系统描述标准体系整体框架:描述电网及电力系统的专业概念和关联模型,相关标准全面综述,定义IEC标准整体框架,是智能电网协调的基础 2. 确定核心标准:选择在智能电网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标准,对这些标准的提升和改进是IEC为智能电网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的关键,是IEC智能电网标准化路线图中的核心部分。 3. 制定行动路线图,确定优选增补标准:填补近期急需制定的标准,中长期行动路线图,以实现智能电网的远景制定行动路线图。由于智能电网的投资是长期的,有必要为投资者提供一套标准体系,为将来可持续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6.IEC SG3确定的5个核心标准 1.IEC/TR 62357 电力系统控制和相关通信.目标模型、服务设施和协议用参考体系结构; 2.IEC 61850 - 变电站自动化; 3.IEC 61970 - 电力管理系统- 公共信息模型(CIM)和通用接口定义(GID)的定义; 4.IEC 61968 - 配电管理系统- 公共信息模型(CIM)和用户信息系统(CIS)的定义; 5.IEC 62351 - 安全性。

电力通信设备管理制度

电力通信设备管理制度1目的 为了加强电力通信设备管理,杜绝人为因素对设备运行造成影响,为通信设备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保证设 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制定本制度。 2定义 通信设备:包扌舌自动系统运行装置、电力通信传输网络设备及配套设备(如动力、空调等)以及为向发电公司 上报运行数据而配置的网络设备和通信专线。 3引用标准或参考文件 3.1YD/T1821-2008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 4职责 4.1光伏电站主要职责 4.1.1通信设备的配置需要更改完善时,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并报站长批准后执行。 4.1.2负责对通信设备进行定期巡视,保证通信设备电气运行性能良好。 5管理内容

5.1放置和变更 5.1.1通信设备必须有明确设备标识,未经光伏电站允许,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可以调整通信设备。 5.2环境要求 5.2.1通信设备柜、机房的温度、湿度应符合维护技术指标要求,保持正常通。 5.2.2通信设备柜、机房应有良好防静电措施和接地措施。 5.2.3通信设备柜、机房照明设施工作正常,机房照明与设备用电分开。机房应有照明应急备用,各类照明设备由专人负责,定期检修。 5.3维护管理 5.3.2通信设备、机房维护终端不可安装各种与维护设备无关的应用程序,不可使用外来磁盘(或硬盘等)进行数据 U盘、移动 拷贝。维护终端应该有明确的防病毒措施。 5.3.3通信设备、机房内的各种图纸在光伏电站档案室存放。

5.4安全管理 5.4」外单位人员维护、维修通信设备或进入通讯机房必须由光伏电站人员陪同。 5.4.2委托的维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光伏电站的各项规章制度。 5.4.3通信机房(包括办公场地)内禁止吸烟,严禁存放和使用易燃易爆、剧毒及腐蚀性物品,严禁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项。 5.4.4值班人员应切实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用电、防火的规定,做好防水、防火、防爆、防盗、防雷、防冻、防潮等工作,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5.4.5通信机房必须配备一定数量且合格的灭火器,各种消防器材和维护工具应按照规定地点放置,随时保持有效,机房走线孔洞必须用防火泥进行封堵,过期的灭火装置及时更换。 5.4.6通信机房应有可靠避雷装置。雷雨季节应加强对机房内部安全设备、地线及防护电路的巡视。 547在维护、测试、故障处理、日常操作以及工程施工等工作中,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造成通信事故。 6检查与考核 6.1木制度由光伏电站贯彻执行。 6.2本制度的实施由发电公司生产技术部检查与考核。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雷电灾 害防御工作,防止因雷击造成人身伤亡,防止设备、高低压配电开关站、计算机房、自动化控制等设备设施损坏,减少经济损失,确保生产安全。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结合公司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组织 2.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雷安全管理责任,开展防雷安全管理工作。 2.2 公司成立防雷安全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安全生产主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下辖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员为防雷安全管理员。 3.3 公司安全生产部为防雷安全归口管理部门。 3.工作内容 3.1 健全公司雷电灾害报告制度。 3.1.1 防雷安全管理员负责关注气象部门发出的雷暴预报,并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并制定和采取相应的雷电防范措施。 3.1.2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及时向公司上级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 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

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3.2 加强对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确保防雷设施安全、有效。 3.2.1 公司安全生产部和各部门每年春季组织防雷安全专项检查,并结合 日常的安全生产检查,定期开展防雷安全隐患自查。 3.2.1.1安装和使用的防雷产品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3.2.1.2 检测变压器等设备及接地避雷器设施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检修并做 好记录。对陈旧设备,功能降低,线路老化破损带来不安全因素的设备、设施,要及时进行更新。 3.2.1.3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间、设备、高低压配电开关站、计算机房及 网络系统、自动化控制设备、主控电气设备、电子仪表和易遭雷击的建(构)筑物和设施等应安装必要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并按规定组织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防雷装置检测数据达到技术标准。 3.2.1.4如发现防雷设施损坏的,应及时进行处置,必要时告知所在市 (区)的防雷检测所,尽快排除防雷安全隐患,积极配合做好防雷设施定 期检测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雷电灾害的发生,确保生命财产的安全。 3.3 新建、扩建、改建的防雷装置必须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建,并按《建 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强化建设项目防雷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从防雷设计、 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程序上严格按规范、规定管理,从源头上防范、消除隐患。建设项目的防雷设计施工图未经防雷机构审核同意,不得交 付施工。新、改、扩建设项目中的防雷工程,应当作为主体建设工程

电力系统的远动通讯规约IEC 61850

电力系统的远动通讯规约IEC 61850 电气班 摘要:IEC-61850标准是IECTC一57技术委员会在新时代制定出具有开放性和互操作性的新一代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本文在介绍电力系统远动规约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电力系统的IEC-61850标准。通过介绍IEC-61850标准的结构体系,同IEC60870-5-103/104规约,进一步突出了IEC-61850标准的优点和特点。最后举了一个IEC-61850标准在变电站应用的例子来说明它的应用。 关键词:IEC-61850标准、IEC60870-5-103/104规约、变电站通信 1、电力系统远动通信规约 通信规约(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题中约定,也称为通信控制规程或传输控制规程。通信规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传送格式,它包括信息收发方式、传送速率、帧结构、帧同步字、位同步方式、干扰措施等;一个是信息传送的具体步骤,它是指将信息分类、分循环周期传送,系统对时数据收集方式和设备状态监视方式。 通行规约按传输模式可以分为循环传输规约(CDT)、问答式传输规约(Polling),按传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面向字符的通信规约和面向比特的通信规约。 (1)循环传输规约(CDT) CDT属于同步通信方式,其以厂站RTU为主动方,以固定速率循环地向调度端上传数据。数据依规定的帧格式连续循环,周而复始地传送。一个循环传送的信息字越多,其传输延时越长,传输内容出错剔除后,在下个循环可得以补传。 CDT采用可变帧长度,多种帧类别按不同循环周期传送,变位遥信优先传送重要遥测量平均循环时间较短,区分循环量、随机和插入量采用不同形式传送信

油田分公司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油田分公司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201-44 油田分公司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 定(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防雷、防静电装置的安全监测及检查维护管理,预防雷电灾害,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和;防静电装置是指:将装置、设备、设施、储罐等静电接入大地的设备设施。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包括托管单位)防雷、防静电装置的设计安装、安全监测和检查维护等。

第二章防雷、静电管理职责 第四条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防雷、防静电装置的安全监察,监督检查年度检测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五条凡具有防雷、防静电装置的单位应当做好装置的检查维护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 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日常检查维护; (二) 按照规定申请装置安全检测,并配合检测机构做好检测工作; (三) 对相关人员进行防雷、防静电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四) 对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装置及时整改,并向检测机构申请复查; (五) 建立防雷、防静电装置的安全检测和维护检查档案。 第三章防雷、防静电检测 第六条检测计划的下达及实施。 (一) 各单位每年一季度编制防雷、防静电装置的安全技术检测计划;

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组成部分

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组成部分 摘要电力系统通信是现代化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是电力生产指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电力工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和通信与计算机方面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对电力通信网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对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组成部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内部资源系统;传输部分;终端部分;电力系统通信 电力系统通信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运而生的,是电力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电网生产运行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和通信与计算机方面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对电力通信网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内部资源系统 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组成部分中首要的就是网络的根源——内部资源系统,这一部分是维持整个电力通信网络的能源。一般来说,该系统包含电源、基础设备、监控平台三个部分,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最基本的是电源。对电源的最基本要求是安全、稳定、高效,只有保证了电源的可靠性,才能保证向通信设备提供持续、不间断的能源,以维护整个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如图1所示)。 图1 1.1 电源 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目前电厂通信电源系统对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最大程度地保证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发生瞬间电压终端和其他中断故障。各种通讯设备也需要稳定电压,不能超出容许的变化范围。尤其是现在很多通信设备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采用数字电路,对瞬变电压、电压波动等都异常敏感。目前的电厂通信系统对电源提出了以下要求: 1)智能化和自动化。首先是电源应能对电池进行自动管理,自备发电机能自动开启和关闭。对于即将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故障能够实现自动诊断,并发出自动报警; 2)模块化。因为频率在不断提高,引线寄生电感、寄生电容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严重,容易对器件造成各种伤害。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相关的部分非常有必要做成模块,一是把功率器件的模块化,二是把电源单元模块化。模块化既减少了维护更新时间,又缩小了整机的体积,提高了效率;

DLT 547-94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T547—9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4-07-14批准1994-11-01实施 1总则 1.1光纤通信是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一种先进实用的通信手段。在电力系统运用光纤通信具有其它通信方式不能比拟的一些优点。鉴于电力系统光纤电路日益增多,为了加强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光纤通信的管理,更有效地为电网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直埋光缆、管道光缆(含利用缆沟、廊道敷设方式的光缆)、架空光缆(含同杆架挂、自承式光缆)、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架空地线缠绕光缆(GWWOP)、架空地线加绑光缆等敷设方式的光纤通信电路、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1.3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采用专业技术管理手段,提高光纤通信的运行管理水平,保证运行设备和电路传输性能符合技术标准,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为电力调度、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电网调度自动化及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提供稳定可靠的信息传输通道。 1.4本规程是电力工业规程的一部分,各级电业部门均须遵照执行。 2光纤通信电路管理体制及职责分工 2.1管理体制 2.1.1光纤通信电路是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组成部分,各级通信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局部服从整体、下级服从上级、区段服从全程、支线服从干线的原则,努力做好本单位所辖电路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电路畅通。 2.1.2光纤通信电路实行部、网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局、地区局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所辖范围内光纤通信电路的实际情况,可分别设置光纤通信总站、光纤通信中心站、光纤通信枢纽站和光纤通信站。 2.1.3在光纤通信电路较少的网局、省局、地区局,可暂不设光纤通信总站和中心站,但应指定有关部门,并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予以管理。 2.2职责划分 2.2.1国电通信中心负责部属光纤通信电路及部属北京地区光纤通信电路的管理指挥和运行维护。 2.2.2光纤通信总站应负责全网、全省光纤通信电路的运行维护、管理指挥。 2.2.3光纤通信中心站,除做好本站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还应指挥和协调所辖区域内光纤通信电路及光纤通信枢纽站和光纤通信站的设备运行维护工作。 2.2.4光迁通信枢纽站和光纤通信站是运行维护的重要基层单位,应负责本站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 2.3运行维护分工 2.3.1凡属本单位管辖的光纤通信电路由本单位负责运行维护;凡跨区域的光纤通信电路,由相关单位负责各自所辖区域内光纤电路的运行维护。 2.3.2运行维护界面的划分原则:以进入站内第一光纤活接头为运行维护的分界面。 连接光纤配线架(FDF)或光缆线路终端接续盒的尾缆、光端机、数字复接设备、PCM基群设备均属站内传输设备。

防雷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流程

防雷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煤矿建集团《关于加强2018年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施工现场雷电防御管理,有效预防雷电引发的事故,减轻雷电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保护项目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结合项目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安全培训制度 1、对于电工、金属焊接、切割等作业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准许持证上岗。 2、在采用新方法,添设新设备,调换工人工作岗位的时候必须对工人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3、建立安全活动日和班前班后安全例会制度,对职工进行经常的安全教育,并且结合文化生活,进行各种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 4、经常对职工进行用电、防雷、消防知识教育,使职工能熟练掌握所用器材的使用。 自检巡查制度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加强防雷装置的安全监察力度,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防雷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操作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电气、仪表、配电设施,通排风装置及建筑物的巡查管理,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3、操作人员负责配电室的安全装置,变压器、避雷装置及用电设备上的负荷行程限制装置等的巡查管理工作。 4、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前讲安全,班中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5、防雷操作人员,对设备安全运行负责管理,并做好记录。 6、每天深入作业施工现场检查、及时整改事故隐患,积极督促有关人员做好防雷设备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工作,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7、严格劳动纪律和工艺操作,制止违章违纪行为。消除用电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事故报告制度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雷安全设备管理的法规政策,按规定程序投入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测、维护、保养,保证安全可靠。

电力系统通信

电力系统通信复习考试两用 一、概念 1、通信系统:从信息源节点(信源)到信息终结点(信宿)之间完成信息传送全过程的机、线设备的总体,包括通信终端设备及连接设备之间的传输线所构成的有机体系。 2通信网:由各种通信节点(端节点、交换节点、转接点)及连接各节点的传输链路互相依存的有机结合体,以实现两点及多个规定点间的通信体系。 3电力系统通信网:(先答通信网概念)是国家专用通信网之一,是点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运行市场化和电网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4模拟信号:凡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或取无穷多个值的,且直接与消息相对应的信号。 5数字信号:凡信号参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并且常常不直接与信息相对应的信号。 6时域分析法:描述信号的基本方法是写出它的数学表达式(一般为时间的函数),绘出函数的图形(称为信号的波形)的方法。 7频域分析法:分析信号在频域的分布,以确定信号的带宽,用合适的信道来传输信息的方法。 8调制:按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某些参数的过程。 9抽样:按抽样定理把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一系列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过程。 10、量化:把幅度上仍连续(无穷多个取值)的抽样信号进行幅度离散,即利用预先规定的有限个电平来表示模拟信号抽样值的过程。 11、编码:把量化后的信号电平值变换成二进制码组的过程。 12、复用: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可以在同一信道上传输的复合信号的方法。 13、多址通信:多个电台或通信站的射频信号在射频信道复用,以实现各站之间各用户的多方通信。 14、光纤通信:以光为载波,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 15、数字微波通信:利用微波(射频)作载波携带数字信息,通过无线电波空间进行中继(接力)的通信方式。 16、自由空间:又称为理想介质空间,即相当于真空状态的理想空间。在此空间充满着均匀、理想的介质。 17、卫星通信:在微波中继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从而进行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的通信。 18、移动通信:指通信的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 19、帧中继:是在OSI第二层上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技术,仅完成OSI物理层和链路层核心层的功能。 20、MPLS技术:是结合二层交换和三层路由的L2/L3集成数据传输技术,不仅支持网络层的多种协议,还可以兼容第二层上的多种链路层技术。 21、接入网:是有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经由管理接口进行配置与管理。 22、PLC技术:俗称“电力线上网”是指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话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它是将载有信息的高频信号加载到电力线上,用电力线进行数据传输,通过专用的电力线调制解调器将高频信号从电力线上分离出来,传送到终端设备的一种技术。 二、简答题 1、简述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由信息发送者(信源)、信息接收者(信宿)和处理、传输信息的各种设备共同组成。主要包括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受信者。其中信源和信宿是用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设备;发送设备对信源发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变换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同时将信号功率放大,从信道发送出来;信道是信息的传输媒体;接收设备除了应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与发信设备的信号加工过程相反的变换以外,还具有强大的干扰抑能力,能有效地去除噪音、抑制干扰,准确的回复原始信号。 2、电力系统通信网的特点?按业务如何分类? 特点:(1)高度的可靠性和实时性(2)用户分散、容量小、网络复杂。 分类:按业务分为电话及传真网、数据通信网、图像通信网、可视电视电话网等。 3电力系统通信技术都包括那些技术? (1)电力线载波通信(2)光纤通信(3)微波通信(4)卫星通信(5)移动通信(6)现代交换方式(7)现代通信网(8)接入网。 4、数字通信具有哪些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数字信号可以再生从而消除噪声累积(2)便于进行各种数字信号处理(3)便于实现集成化(4)便于加密处理(5)便于综合传递各种信息,实现综合业务数字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