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书房名及由来

古人的书房名及由来
古人的书房名及由来

古人的书房名及由来

无止境斋

着名文学家、《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博学多才,为了达到学无止境的目的,读更多的书,识更多的理,便把书房命名为“无止境斋”。

惜字庵

清代史家黄宗羲一生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数学等,作文时惜字如金,力求简洁,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斋名取名为“惜字庵”。

绿林书屋

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评为“学匪”。“学匪”住的房子,当然是强盗所在。因此,鲁迅先生把其寓所居住处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书房,起名为“绿林书屋”,以此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

学老庵

南宋着名诗人陆游,晚年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把书斋命名为“学老庵”,寓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瓶水斋

清代诗人舒位,一生涉猎极广,知识渊博,写起诗来挥洒自如,得心应手。他“积三十年,成二千首”。可他自谦不足,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汪洋大海中吸出的一瓶水,故把书房取名为“瓶水斋”。

七录斋

明代着名文学家张溥,他小时候并不聪颖,看到别人看书过目成诵,常常气得捶自己的脑袋,骂自己愚笨。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每读一遍文章,就整整齐齐地抄录一遍,边抄边诵边记,然后投于炉火之中,重抄一遍,这样反复六七次,

烂熟于心。天长日久,他握笔的右手长出了老茧。为了勉励自己,他就把自己读书的屋子取名为“七录斋”。

诚斋

南宋着名诗人杨万里任永州零凌丞时,非常尊敬力主抗金而遭贬的张浚,曾三次前往拜见。可是,张浚闭门谢客,三次不见。杨万里只得写信求见。张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接见了他,并勉励他凡事要正心诚意。杨万里深为钦佩,便把书房命名为“诚斋”。

二月庐

我国近代着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青年时求学于外,暑假返故里,依然苦读不辍。每年暑假约两个月,他都在家里读书。他风趣地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二月庐”。

龙虫并雕斋

我国着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着作甚丰,有浩瀚的专着,有精美的小品,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专门所着,雕虫指一般的小文章、小意思,龙虫并雕,两样都干。”故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龙虫并雕斋”。

师牛堂

我国着名画家李可染把自己的画室命名为“师牛堂”。他解释说:“牛给予人类的多,取之人类的少。人人学此精神,多给少取,社会主义事业何患不日进千里。”李可染先生以“师牛”自勉,毕生耕耘画坛,成为画坛大师,作品名扬海内外。

此外,还有许多名人的书房名也很有趣,如着名漫画家丰子恺的“缘缘堂”,语言学家杨树达先生的“积微居”等。(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范水镇中心小学:“小露珠诗社”

夏集镇中心小学:“善雅诗社”

柳堡镇中心小学:“艳阳天诗社”

鲁垛镇中心小学:“齐鲁诗社”

广洋湖镇中心小学:“小芦花诗社”小官庄镇中心小学:“跬步诗社”

望直港镇中心小学:“红蜻蜓诗社”射阳湖镇中心小学:“小荷诗社”

西安丰镇中心小学:“青青紫薇诗社”曹甸镇中心小学:“绿园诗社”

泾河镇中心小学:“金禾诗社”

黄塍镇中心小学:“春晓诗社”

山阳镇中心小学:“阳光诗社”

开发区国际学校:“博雅诗社”

桃园小学:“桃园雅韵

城中小学:“晨韵诗社”

泰山小学:“晨曦诗社”

城南小学:“晨露诗社”

叶挺桥小学:“叶之韵诗社”

白田小学:“白田诗社”

下舍小学:“夏晓诗社”

宝应县中学:“晨风诗社”

实验初中:“翦淞诗社”

实验小学:“银杏诗社”

宝应中专学校:“初阳诗社”

安宜高中:“芙蓉诗社”

范水高中:“槐杏诗社”

曹甸高中:“荷风诗社”

画川高中:“沁芳社”

城北初中:“北斗诗社”

安宜初中:“南苑诗社”

画川初中:“杏芽诗社”

泰山初中:“望庐诗社”

范水镇中心初中:“银帆诗社”

夏集镇中心初中:“新荷诗社”

柳堡镇中心初中:“柳风荷韵诗社”鲁垛镇中心初中:“荷语诗社”

广洋湖镇中心初中:“思贤诗社”小官庄镇中心初中:“香樟诗社”望直港镇中心初中:“黑眼睛诗社”

射阳湖镇中心初中:“竹林风诗社”西安丰镇中心初中:“春晖诗社”曹甸镇中心初中:“新心诗社”

泾河镇中心初中:“绿原诗社”

黄塍镇中心初中:“五月风诗社”山阳镇中心初中:“幽草诗社”

未央诗社(无止尽)

尔雅诗社

古人的名与字

古人的名与字 [根据网上资料整理,仅供参考] 古代的人,好多有姓有名还有字。 1)何时取名,何时取字 古人是先取名,后取字。所以合成词为“名字”,不说“字名”。通常是由家中长辈取名,由当地最有学问的大宾取字。 《周礼·檀弓》上说,古人“幼名,冠字”。 “幼”指的是小孩子三个月的时候,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百日”,也就是说,古人在“百日”时由父亲取名。 “冠”是指年轻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举行成人仪式,取字是这个仪式的一个重大议程,由大宾负责取字。男到20岁,女到15岁,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家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家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成人举行一定的仪式,男青年加冠,女青年绾髻插簪,男子叫“冠礼”,女子叫“笄礼”。 不过,也有例外的。比如孔子的名和字是父亲在他出生前就取好了的。 2)取名原则 《左传·桓公六年》载,鲁桓公要给儿子起名,向大夫申繻询问起名的问题,申繻回答:“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人的名字分为信、义、象、假、类五种情况。用出生时的特征起名是信,用表示德行的词起名是义,用类似的物体起名是象,借用事物的名称起名是假,用和父亲有关的字起名是类。起名不要用本国的国名,不要用本国官名,不要用本国山河名称,不要用有关的疾病名称,不要用牲畜的名称,不要用器物礼品的名称。周朝人用避讳来奉祀神灵,人的名字在生前不需避讳,死后就需避讳。因此,用国名起名就要废除国名;用官职起名就要更换官职名称;用山河起名就要改变山河的名称;用牲畜起名就不能用作祭祀,等于废除了祭祀;用礼器起名,就不能用作祭祀,等于废除了礼仪。) 3)取字一般要与名有关 同义和近义关系: 公西赤,字子华。赤,红色;华,有光彩。 屈原,名平,字原。 颜回,字子渊。渊,回水。 宰予,字子我。予,我。 樊须,字子迟。须、迟,等待。 孔鲤,字伯鱼。伯,排行老大。鲤,鱼之一种。 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代指车。

千古名联诗词赏析

千古名联诗词赏析 佳联共赏 林则徐自题(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自题(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自题(三) 应视国事为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 曾国藩自题(一) 老老实实作人,知恩报恩;明明白白处事,敬德怀德。 曾国藩自题(二)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忧患亦畅天怀。 刘宗周自题 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 梁章钜自题 闲看秋水心无事;静听天和兴自浓。 孙星衍自题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包世臣自题 尽交天下贤豪长者;常作江山烟月主人。 翁同□自题 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

周恩来自题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佚名述志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佚名自题 非关因果方为善;不计科名始读书。 题蒋心馀宅内堂 彭元瑞 欣戚相同,为人莫想欢娱,欢娱即是烦恼;福命不大,处世休辞劳苦,劳苦乃得安康。 题居室 张应昌 扫地焚香,清福已具;粗衣淡饭,乐天不忧。 题居室 王氏 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火话平生。 题居室 陆秀和 近市声喧,清风明月不用买;家贫客少,鸟语花香自可人。 题厅堂 处世无奇,唯忠唯恕;治家有道,克俭克勤。 题厅堂 不悲镜里容颜瘦;且喜心头疆域宽。 题书斋 邓子龙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 题书斋 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题书斋 奇书手不释;旧友心相知。 题书斋 陈白崖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题书斋 曾国藩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题宣南小园 乌尔衮木 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一亩种菜,一亩栽花。 题厨房 寻常无异味;鲜洁即家珍。 题湖南抚署 但愿民安若堵(du);何妨署冷若水。 题河南法院 李石冰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已;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势,做这官不清不勤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赠林则徐 程恩泽 理事若作真书,绵密无间;爱民如保赤子,体会入微。 赠瞿秋白 何溱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心同怀视之。 赠林可达 姚琮 身安茅屋稳;心定菜根香。 赠沈宗瀚 蒋梦麟 学道,信道,乐道;识人,用人,容人。

阮元对联欣赏

阮元对联欣赏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1 ——阮元对联欣赏 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江苏仪征人,是位“身经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的大学者。阮元为乾隆进士,历兵部、礼部、户部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至体仁阁大学士,谥文达。阮元博学多才,通经史、小学、天算、舆地、金石、校勘等,能书法,擅联语,他的许多妙对佳联为后世传诵。 阮元自幼聪慧过人,“五岁教识字,六岁就外傅。”他八岁即能作诗,常常大发诗兴,朗诵己作.令同伴羡慕不已。他的老师起先对此有点怀疑,就命他即席赋诗。阮元诗成后,其中有一联令先生惊叹。句云: 雾重疑山远; 潮平觉岸低。 阮元幼时酷爱读书.常到当时仪征城内的名屋书店“买书”。因家境贫寒.他往往读而不买。据传,有一天书店主人问他:“你看了许多书,难道一本都不中意吗?”阮元答:“看过的书我都已记住,不用买了。”原来阮元能过目不忘。店主有点不信阮元的话,顺手拿出阮元看过的《易经》,让他背诵开头几句,哪知阮元一口气背了五页。店主大为惊讶,又让他以买书为题作副对子,阮元稍作思索,道: 难付千金,诸子百家仍躺架; 纵观万卷,一目十行已藏胸。 店主听后连连称赞,知其前途无量,便将那部《易经》送给了阮元。 乾隆五十年,阮元参加科试,为一等第一名;乾隆五十四年,阮元参加会试。钦取二甲第三名,赐进士出身;第二年散馆考试,列一等第一名。乾隆五十六年大考翰詹,又取得一等第一,升少詹事。依照惯例此时应该设宴庆贺。于是阮元邀同衙坊局诸君在“一枝轩”把酒赏菊。席间文远皋庶子出一上联云: 墙上竹枝书个个; 请座中各位对之,阮元应声对道: 盒中棗子叱来来。 有人初不以为工,后查《汉书》才知下联为东方朔故实,乃极口称赞。

2020高考语文 古人的名、字、号与称谓作文素材 精品

语文:2020高考作文素材:古人的名、字、号与称谓 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古人的名、字、号与称谓。下面,笔者把课本中出现的这方面的文化常识进行一些归纳说明。 一、名、字、号 (一)名、字、号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差别,古人有除了名之外,另取字号的习惯。 1.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2.字,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和字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词义相反,如韩愈名愈,字退之。 3.号,名和字以外的称呼,一般表尊敬。古人一般都有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 (二)谥号、庙号、年号、改元 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褒贬善恶的称号。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按感情色彩可分为:表扬性的,如文、武、景、明、惠、穆等;批判性的,如炀、厉、灵等;表同情的,如哀、怀、憨等。 2.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就是唐太宗的年号。 4.改元,新皇帝继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就改了十一次年号。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年号是乾隆,他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二、称谓 (一)人称姓名 1.直称姓名 ①用于自称。 如: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季氏将伐颛臾》) 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③用于长辈称晚辈、平辈互称。 如:老臣贱息舒祺。(《触龙说赵太后》) ④用作介绍、为人作传、客观叙述等。 如: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赵、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称字、号、斋名、谥号。这种情况是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 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④称斋名: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职名、爵名。 如: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 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退秦师》)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 4.称籍贯。

十副经典对联赏析

十副经典对联赏析 做对联不难,做出佳联妙对不易。要识别对联的优劣,首先要提高鉴赏能力。因此多 读多记古今名联是有益的。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 琅。 2、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 俗套,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3、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4、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道貌岸然。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 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 5、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这是梁章钜为江苏常熟草圣祠写的对联。唐张旭曾为常熟县尉,善草书,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世称“草圣”。此联将张旭的书酒风格写活了。如见其人,如观其字。 6、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因缘成一梦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这是小凤仙挽蔡锷联。情词并茂,款款道来,儿女情长而不减英雄本色。论者以为非小凤仙所作,究竟出自何人手笔尚待考证。燕支即燕脂,与鹏翼相对。因缘 比姻缘意义更广。 7、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这是伊秉绶所作扬州平山堂集句联。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句,下联集王禹翶《黄冈竹楼记》中句,天然浑成。读一副好的名胜集句联,不仅卧游胜地,而且重温名著, 一举两得,其乐无穷。 8、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 壁

关于休闲书屋的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市民消费已从物质为主的消费框架中跳出,转向了更我的精神文化消费。其次,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现代人越来越需要“充电”,因此,我们对经营休闲书屋的可行性做了调查。 现在有很多人经营书店,但是我们要明确休闲书屋的特色,通过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休闲书屋的需求度。 最后,通过此次调查为经营休闲书屋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字休闲书屋消费者分析书屋营销策略

第一章调查概况 1.1调查目的 1)了解休闲书屋在长春市场的需求度,为经营者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 2)为以后进一步扩大市场做铺垫。 1.2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市民消费已从以物质为主的消费框架中跳出,转向了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消费。人们开始关注消费产品的品质、知名度、文化含量、个性化等要素。而这些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来讲,就意味着它要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的产品,并不断地增加产品的“文化(或精神)含量”。 伴随着经济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休闲使都市居民对生活质量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而整个社会群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更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致力于提高自身生活素质与修养,追求更加丰富、更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其次,知识经济时代是个竞争空

前激烈的时代,人们往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自我充电”、“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概念已如此地深入人心,并日益渗透到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之中——即使是休闲,人们也更加重视其“知性”、与精神文化紧密结合的一面,以便及时有效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作为蕴藏着丰富文化资源的所在,城市书店正是利用了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时代和都市的发展转变中扬起“文化休闲”的大旗,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服务项目。它们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因此,休闲书屋拥有广泛的消费人群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1.3调查的主要内容 1)了解休闲书屋的主要消费群体 2)了解休闲书屋的主要消费内容包括饮料、下载资料等辅助内容3)了解休闲书屋经营的书籍类别 4)消费者对休闲书屋的要求和建议 1.4 调查对象 消费者:长春市绿园区的居民、周边学校的学生、职场工作者1.5调查方法 1)二手资料调查法:运用网络上的休闲书屋的相关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2)街头拦截调查法:通过直接向学生、居民等人员发放问卷获取第一手信息。

上海市松江区2020年5月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上海市松江区2020年5月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千岩万转路不定,。(李白《》) (3)《琵琶行》中,“,”两句以周围景物的寂静侧面 烘托出余音绕梁的艺术感染力。 2.按要求选择。(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 口罩、消毒纸巾、中药、防疫手册……连日来,不少海外留学生收到一份来自中国驻外使领馆的 特殊礼物——“健康包”。小小包裹,传递着关爱。全球疫情加速蔓延,祖国时刻牵挂着海外同胞的 安危。 以下最合适作为上面这则短通讯标题的一项是()。(2分) A.千里同好,坚于金石。 B.同气连枝,珍重待春风。 C.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D.千里不辞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很多重大的灾祸都是在人们不以为然 ....的忽视中酿成的。 B.大家对这样恶意诽谤并且扭曲事实的一类人不赞一词 ....。 C.活动中很多商家都一言九鼎 ....地承诺了七天无理由退货。 D.不一会,只见他一挥而就 ....写出了一篇立意绝佳的文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随机选择比“理性选择”更有效 盛洪 ①当人们谈论生命起源时,总会惊叹于其实现的概率极低,于是有人就借此证明,如果没有一个 有超级智慧的有意设计,怎么会这样呢? ②然而,实际情形可能正好相反。生命形态的成功概率非常之小,比如只有一百万亿分之一。这 个超级智慧怎么发现这么小概率的知识呢?一是随机地试验,直到碰到那个对的知识。二是先构想一 个生命形态的结构,然后依此设计一种筛选程序筛选,在这一百万亿种可能性中筛选,先筛掉9999/10000,于是就剩下一百亿种,再在这里边随机选择。哪种更有效率? ③初看起来,后一种方法似乎更有效。若真知识就藏在经程序筛选过的一百亿种可能性中,即使 对选中的可能性再做随机或顺序的选择,也是对一百万亿可能性进行完全随机选择效率的一万倍。然而,如果真知识并不隐藏其中,人们就永远失去了找到真知识的机会了。而如果人们再设计一个筛选 程序,在上一次筛选过的可能性之外进行选择,这就与全面的随机选择没有区别了,而这也许会比上 一种方法幸运时要慢一万倍。

楹联欣赏集锦

楹联欣赏集锦 ·风声雨声读书声 ·重九节塞上称觞 ·今年季子不回家 ·清风明月本无价 ·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谈吐趣中皆合道 ·遗世独立与天为徒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放开眼界,看朝日才上·拼命酒与断肠诗·万卷古今消永日 ·半湖烟雨一局棋枰 ·莽乾坤能得几人闲 ·鱼读月鸟谈天 ·我辈复登临 ·云间树色千花满 ·拼命酒葬魂诗 ·何绍基题岳阳楼联 ·古今第一长联 ·九派会君山 ·卷中岁月花里神仙 · · · · · · · · ·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楹联丛话》卷六)云: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39页)云: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截然不同的思想情趣。(林金山) 重九节塞上称觞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楹联丛话》卷二)。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阳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不是文字游戏,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林金山) 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名联趣谈》284)。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这是我们上面没有提到的最佳结构。此联在用典上也非常讲究,上联用《冯諼客孟尝君》的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故事,都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林金山) 清风明月本无价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此联为梁章钜所撰苏州沧浪亭集句联梁章钜,清文学家。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纵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也能诗。有《文选旁证》、《制义丛话》、《楹联丛话》、《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藤花吟馆诗钞》等。沧浪亭,江苏苏州名园之一。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北宋庆历五年(1045)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建沧浪亭,故名。全园结构以假山为中心,建筑物环绕四周,高低起伏,树木苍翠,有山林气象。并利用借景法,将园外的水与园内的山联成一气,扩大园景。在园林设计中独具一格。 这是一副巧妙的集句联,上联见欧阳修长诗《沧浪亭》,下联见苏舜钦诗《过苏州》。虽是集句,读起来却是一副佳联,上下契合,天衣无缝。上联,清风明月是无价之宝,意境是那样雅淡、疏朗;下联,远山近水都是有情之物,情韵是那样缠绵、妩媚。使人入得园来,觉得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分外可亲,满园美景都是无价之宝,真令人留恋难舍。名园对名联,相映成趣。倘若我们略加分析,此联就更加值得玩味。中国的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受佛道的影响很深,崇尚高雅、清淡、闲适的意境。由于中国社会政体的特殊性,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具对社会政治实体的依附性。儒

农家书屋工程自查报告

农家书屋工程自查报告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依据《20xx年xxx省农家书屋工程评价标准》,xxx区20xx 年农家书屋工程自评得分111分。自查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自评得分6分) 1、机构健全。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直 1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xxx区农家书屋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 组办公室设在区文化委。(见资料汇编)。确保各级有专人负责(见资料汇编)。20xx年制定农家书屋相关文件通知2份(见 资料汇编)。 二、实施管理(自评得分74分) 2、配套资金。全区1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落实中央、省、市、区四级财政资金共计36000元,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按照 总局和省市局要求使用,无挪用或配套不足(见资料汇编)。 3、出版物更新任务。全区1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面完成 出版物更新一体化采购,共采购图书1890册,报刊3种;按时按要求完成出版物更新工作,有完备的交接手续;按照总局和省、市局有关要求选用出版物(见资料汇编)。 4、书屋管理情况。全区书屋选址在人口集中方便群众借阅使用的位置;书屋环境整洁;书屋面积全部达到20平方米;书橱完好够用,出版物没有堆放现象;桌椅等基本阅览设施齐全

完好。 5、出版物管理。全区出版物年丢失、损坏率控制在千分之 五以下;出版物分类清晰、统一编号、摆放整齐,复本不超过 2本;20xx年起流转出版物书脊上年份标识清楚。 6、书屋制度建设。全区各书屋悬挂统一牌匾,外部有农家 书屋标识牌、开门时间告示牌;有固定的兼职农家书屋管理员;书屋管理员经过培训、开展评比活动(见资料汇编);管理制度、借阅制度、岗位职责上墙;出版物登记簿、借阅登记簿、需求 登记簿,按照要求登记清楚,并记录完整。 7、宣传引导。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体对农家书屋开展宣传 报道3次以上,各书屋借书证(卡)发到每一户;有宣传农家书屋的横幅、标语等(见资料汇编)。 8、开展活动。20xx年我区依托农家书屋开展特色活动等2次(见资料汇编)。 三、督促检查(自评得分20分) 9、开门和借阅情况。每个书屋每周开放借阅时间均5天以上;20xx年辖区内书屋共借阅9400人次,平均借阅人次522人次,按照一体化要求每季度报送借阅人次(见资料汇编);组织了明查暗访(见资料汇编);20xx年农家书屋出版物流转工作 正在积极进行中。 四、附加项目(自评得分11分) 1、在市局统一部署下,开展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目前已与

《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阅读答案(201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题)

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 顾明 ①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而且,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那么,古人的名、字、号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何谓名、字、号 ②古时候,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 ③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 ④《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⑤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⑥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古人怎样取名 ⑦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为了慎重地给人命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 ⑧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孔子名“丘”,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⑨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 ⑩从宋朝开始,取名的讲究就更多了,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家族中排“恪”字辈,他出生在寅时,因此取名“寅恪”。?古人的名字,显示着家族的血脉传承,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依托。 古人的字有什么讲究 ?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上可以取一到两个字。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说起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 ?并列,也就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是并列的关系。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再比如孟轲,字子舆。轲、舆在汉语中都是“车”的意思。?辅助,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比如陆机,字士衡。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 ?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 ?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比如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属于同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于谦,字廷益,则来自《尚书》的“谦受益”,两者互为因果。 ?引申式。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是对“白”字意义的延伸。

古人书房佳联大集合

古人书房佳联大集合

古人书房佳联大集合 古人书房佳联大集合 平时翻书见有名人书室楹联,便随手抄录,日积月累,遂成数百条。这些对联或抒发情感、或戏弄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从这些对联中可以探讨出历代学者名人的心情和嗜好,是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 一、陆游: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自题“书巢”联。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放翁嗜书,老而弥笃。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土! 二、左光斗: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题书斋联。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非光斗不能为之。 三、邓子龙: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自题书房联。此联以意境取胜,上联通过视觉描绘梦境,下联以嗅觉传达书香。充满诗

情画意的书房,乃主人的理想世界。 四、袁枚(四则) <一>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自署“随园”联。集晚唐诗句为联以署其园。随园主人好客,骚人墨客,窈窕淑女,云集于此,放酒豪歌,及时享乐。此联清空潇洒,且有“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之概。 <二> 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自题“随园”联。据传曾有友人想寻他开心,故意向他借阅这坟、典、索、丘四部书,他只好收起这幅对联,因为这是失传了的书,他只是自吹而已。 <三>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题“所好轩”联。有魏晋遗风,“懒“是愤世嫉俗的缘故,意为淡薄官场生活。这是明清时代退隐政台、独善其身的文人士大夫人生态度的生动写照。此公平生好味、好色、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古玩字画,尤好书籍。其书斋故名为“所好轩”。 <四> 朱藤花压读书堂 分得桐阴半亩凉 自题书斋逃避现实,与世无争,企图营造一个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半耕半读,自娱自乐,是“性灵派”诗人理想生浩的真实反映。 五、郑板桥(四则) <一> 富于笔墨穷于命

对联与语文课堂(人教版高一必修)

对联与语文课堂(人教版高一必修) 【导读】对联是我国灿烂文化史上的一株奇葩,有“诗中之诗”的美称。对联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应引人对联教学。 一、中学语文教学应增设对联内容 对联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仍然能发挥其积极和良好的教育作用。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一文中说:“对联与现代的造句法相近,大约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不但名词要对名词,静词要对静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组词里面,又要叙其品性相近的。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词,就要用“海”字或“水”字对它,因为都是地理的名词。这一种功课不但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基础。”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编写的《老少通千字课》第三、四册中,就有三课为对联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从继承传统的角度,还是从教育要面向社会的角度,甚至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说,都有必要学习对联。

首先,从继承传统的角度来说,对联是我国文艺领域里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为汉民族文化所仅有。作为一门文学艺术,它有着十分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从古到今,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中,有许多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联语,这是我国文学领域内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有义务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其次,从教育要“面向社会”的角度来看,对联是一种雅俗共享、运用极广的文学形式。内容上,它可以言志、咏物、喻理、讽喻、记史、叙事、庆贺等;运用范围上,无论是婚丧嫁娶,节日庆贺,还是开业迁居,从繁华的城镇到偏远的山村,对联都无处不在。 第三,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说,对联(对课、对对子)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是启蒙教育的必修课。对联的构制涉及遣词造句、修辞、逻辑、立意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开启智力、训练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作用。许多文学家,大多在少年时期得益于对联启蒙教育,有许多人还成了对联大师,如纪晓岚、阮元、钟耘舫等。近代也不乏其人,如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就曾学过对联,另外如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莫不在少年时期受到过良好的对联启蒙教育。 二、对联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农家书屋年度工作计划_模板

农家书屋年度工作计划_模板 龙洞镇楠香村农家书屋2012年度工作计划 2012年,中组部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年。我们农家书屋将在上级文化部门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好每次活动,进一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引导广大村民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改善村民学习条件为目的,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引导村民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开启村民智慧,激发村民的创造活力,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营造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建设成果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农家书屋这一阵地,着力描绘我们的优势所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主动送书进户,使农民朋友真正体会到用书来指导农业生产生活、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重要性。 二是邀请村民身边的致富人,为他们讲述自己致富的故事,积极引导村民们要用科学技术知识来武装头脑。三是利用村里的宣传栏,做好宣传工作。 2、做好新读者的发展工作,吸收更多的人参与到我村农家书屋来。我们打算在以后办理借阅证时,不仅仅只对本村的村民开放,我们对于那些爱读书的人,都会接纳。今年打算,我村农家书屋的读者比例争取达到50%以上。 3、努力提高图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随着信息渠道的广泛拓展,农民朋友对图书阅览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如果不能具有知识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农民会逐渐失去对图书的信任和依赖,而图书不能真正走进农民心里,农家书屋建设就会形同虚设 4、在”人人有技能”上做文章,积极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将与有关单位紧密合作,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传授科技知识,倡导科学精神,掌握致富本领,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5、除了做好本村的日常活动外,针对建党91周年之际,我村农家书屋也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一是举办”我自豪,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二是开展一次参观

[佳联赏析] 一副对联学十点知识

[佳联赏析] 一副对联学十点知识 [佳联赏析] 一副对联学十点知识 著名教师章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曾自编一副包含十个知识点的对联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或上网查找对联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存,拓宽了学习视野,还使学生养成勤于查阅、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其对联是: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 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 此联一气呵成,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妙在涵盖了或是文学、或是历史、或是古代汉语,共十个知识点。虽然不深奥难懂,但必须知道这十点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蕴。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亦称“老苏”)与其子苏轼(亦称“大苏”)、苏辙(亦称“小苏”)三人。其中苏轼的成就最高,在诗、词、文各方面都有重要地位。苏洵、苏辙长于书策散文。三人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他们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在当时的文坛上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为“三曹”。 三袁:明代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的并称。他们都是“公安派”代表作家。《明史·袁宏道传》:“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世称三袁。”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三书的合称。《颜氏家训·勉学》说:“《庄》《老》《周易》,总为三玄。”魏晋玄学以老、庄糅合儒家经义,把此三书作为玄学的经典。 三乐:三种乐事。《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史书的合称。阅此四部书列在二十四史的前四部,也称“前四史”。 四库:《四库全书》的简称。此书由清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昀主持编修,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共称为“四库”。 四孟:夏历四季第一个月的总称。即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例如:《汉书·刘向传》:“日月薄蚀,山陵沦亡,辰星出于四孟。” 四美:四种美好的事物。此处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并。” 四君:指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四人,也称为“战国四公子”。 一副对联,涉及到文学、文化常识等十个知识点,如果很好地记诵、理解,实在有一石多鸟的功效。

古人的字

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对人称字不称名,这要依对话双方的相互地位而定。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也可以称名而不称字,这样显得更亲切。如果说起名是为了分彼此,那么取字就是为了明尊卑。这是名与字功能的基本区别。 表字和名在意义上有何联系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归纳、揭示了当时的人名与字之间的五类关联,全面而准确。现补充实例,列举如下: 同义互训。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孔子的学生樊须,字子迟。须与迟,都有等待的意思。 闵损,字子骞。损与骞,都有亏折的意思。颜回,字子渊。据《说文解字》解释 “渊,回水也。回,渊水也。” 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张衡,字平子。衡、平义同。 陆游,字务观。游、观义同。 曾巩,字子固。巩、固义同。 班固,字孟坚。坚、固义同。 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 反义相对。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 卫人端木赐,字子贡。上赏给下叫“赐”,下献给上叫“贡”,意义恰好相对。 楚将唐昧,字子明。昧,昏暗的意思,与光明正相反。 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刘过,字改之。改了就不为过错。 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连类推论。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 孔子的弟子南宫括,字子容。“括”,包括;推论到“容”,受容。 楚臣仲归,字子家。由归而家,顺理成章。 徐干,字伟长。《孔丛子》曰:“非不伟其体干也。”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对名作了补充解释。 曹操,字孟德。《荀子·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

古今佳联欣赏

古今佳联欣赏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五代吴越]契盈题杭州碧波亭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五代后蜀]孟昶 木稼曾闻达官怕 山颓今见哲人萎 [宋]王安石挽韩琦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宋]苏轼题武昌黄鹤楼 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同观未见书 [宋]楼钥 天边将满一轮月 世上还钟百岁人 [宋]吴叔经贺友寿 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宋]李清照 佩苇遵考训 晦水谨师传 [宋]朱嘉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宋]朱熹赠友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元]赵孟頫题扬州迎月楼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元]杨瑀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元双 [明]朱元璋赠徐达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明]王守仁题于谦庙 未必串关别名教 须知书户孕江山 [明]徐渭题青藤书室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明]左光斗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心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明]杨慎题昆明华庭寺 是何意态雄且杰 不露文章世已惊 [明]杨继盛 岂有文章惊海内 漫劳车马驻江干 [明]王百穀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明]祝枝山 天为补贫偏与健 人因见懒误称高 [明]陈继儒 塔顶葫芦,尖捏拳头捶白日 城头箭垛,倒生牙齿咬青天 [明]冯梦龙 德从宽处积 福向俭中求 [明]王时敏 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 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 [明]普荷禅师题昆明筇竹寺

鱼有化机参活泼 人无俗虑悟清凉 [明]董其昌题杭州灵隐寺小方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少作书生,未见长堂入室 老为庙祝,粗知扫地焚香 [明]李贽 斗酒纵观廿四史 炉香静对十三经 [明]史可法 涧雪压多松偃蹇 岩泉滴久石玲珑 [明]史可法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明]黄石斋回绝洪承畴劝降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明]王夫之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何处更着点尘茶烟乍起,鹤梦未醒,此中得少佳趣[清]朱彝尊题桂园 老拳搏古道 儿口嚼新书 [清]金圣叹 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 结再世孤忠之局,过墓兴悲 [清]蒋士铨题史可法祠 前辈典型,秀才风味 华嵩品格,江海文章 [清]王梦楼赠蒋士铨 清潭三尺竹如意 宴坐一枝松养如

对联

一帘风雨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一室图书勤阅览,两行对句费琢磨一枝秃笔心常泰,半卷奇书梦亦香一窗月影兼花影,满室书香并墨香一室图书皆典雅,百家文墨足风流几上江湖书一卷,窗前灯火月三更人品无瑕玉界地,文章有骨绣屏风人书俱老天真趣,岁月更新烂漫春入妙文章频改得,出神书画偶濡来三面绿云新世界,半间书室小沧桑三春景象辉天地,一室图书鉴古今三尺书斋容世界,一枝秃笔写春秋三间斋室藏书古,万里江山入画新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春风中千古风流今胜昔,一池翰墨笔传神千卷诗书争色彩,万家笔墨竞风流

万里云烟笔下起,千寻瀑布案头生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风物月华中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万卷诗书常在眼,一天春色自临门工部文章建安骨,米家图画邺侯书小院月明书韵雅,纱窗风静墨花香小院花香春雨后,一声书韵午晴初小苑诗风笼翠墨,怡亭笔兴拜青藤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山川雨露图书室,风月琴尊水竹村门前莫得频来客,床上同观未见书口吟古韵七言绝,笔吐奇葩一室香与贤者游信足乐,集古人文亦大观五更月色来书榻,一片冰心在玉壶五际诗听匡鼎说,八分碑看蔡邕书

天趣偶从言外得,古香常在静中生天地风光由我写,古今历史任君评友如作画须求淡,文似看山不喜平斗斋大雅诗书画,心地长明日月星文姿笔态云山里,画意诗情烟树中文如秋水尘埃净,诗似春云态度妍文笔如春江出峡,心灵似皓月当空文章醉我非关酒,风雅宜人不在山文章得体诗如画,桃李飘香景胜春文能换骨无余法,学到寻源自不疑文经百读初明意,字历千书始见功心清自得诗书味,室雅时间翰墨香心无俗虑精神爽,室有清香智慧开心中常贮千重志,笔底能开顷刻花风送书声来小院,月移花影上珠帘风飏柳烟浮笔架,月移梅影上书窗

古人书房佳联赏析

古人书房佳联赏析平时翻书见有名人书室楹联,便随手抄录,日积月累,遂成数百条。这些对 联或抒发情感、或戏弄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从这些对联中可以探讨出历代学者名人的心情和嗜好,是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 一、陆游: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自题“书巢”联。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放翁嗜书,老而弥笃。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土! 二、左光斗: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题书斋联。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非光斗不能为之。 三、邓子龙: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自题书房联。此联以意境取胜,上联通过视觉描绘梦境,下联以嗅觉传达书香。充满诗情画意的书房,乃主人的理想世界。 四、袁枚(四则) <一>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自署“随园”联。集晚唐诗句为联以署其园。随园主人好客,骚人墨客,窈窕淑女,云集于此,放酒豪歌,及时享乐。此联清空潇洒,且有“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之概。 <二> 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自题“随园”联。据传曾有友人想寻他开心,故意向他借阅这坟、典、索、丘四部书,他只好收起这幅对联,因为这是失传了的书,他只是自吹而已。 <三>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题“所好轩”联。有魏晋遗风,“懒“是愤世嫉俗的缘故,意为淡薄官场生活。这是明清时代退隐政台、独善其身的文人士大夫人生态度的生动写照。此公平生好味、好色、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古玩字画,尤好书籍。其书斋故名为“所好轩”。 <四> 朱藤花压读书堂 分得桐阴半亩凉 自题书斋逃避现实,与世无争,企图营造一个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半耕半读,自娱自乐,是“性灵派”诗人理想生浩的真实反映。 五、郑板桥(四则) <一> 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 自题书斋联。号称“三绝诗书画”,自然“富于笔墨”,老夫子到是不谦虚。官仅七品,是穷于时而非穷于命。下联扬起,老当益壮,杜甫诗云:白头虽老赤心存。使人于安贫乐道之时,仍存奋进之志。 <二>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 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自题书屋联。好一幅“月夜读书”图。此联对仗工稳,词语别致。撑、锁二字足见怪人笔下之功夫。 <三>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自题书屋联。此联是为别峰书屋所题写的木刻联。书屋位于镇江焦山别峰庵中,门头上有“郑板桥读书处”横额,门楹上存有郑氏手书此联。联语言简意深,看似一幅写景联,实则包含着一定的哲理在内,耐人寻味。 <四>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自题画室联。联意谓画三秋树宜简洁,画二月花宜奇异。虽是“扬州八怪“自言其画,实亦蕴含为诗为文之道。 六、梁同书(三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