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视角下的住区外部公共空间——借鉴香港公屋外部公共空间设计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住区外部公共空间——借鉴香港公屋外部公共空间设计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住区外部公共空间——借鉴香港公屋外部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居住区邻里交往的分析

城市居住区邻里交往的分析 摘要:“邻里交往”是近年来建筑领域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如何增进居住社区之间的邻里交往,建筑界已经提出了很多的观点与方法,但事实上根据这些观点设计的居住社区并未能明显的增加居住区的亲和感。一些休闲设施、景观小品相对完善的高档小区,居住在其中的人们其户外公共空间交往、活动的参与度,还不如环境条件相去甚远的普通住区。由此可以看出,居住区的邻里交往活跃度,并不仅仅是由居住区的空间环境决定的。居住区的人际互动更是牵扯到社会、经济、文化、及人们的心理因素。 关键字:空间环境绿化率社区人车分流 传统中国建筑中,邻里交往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传统的家族式的四合院、单位大院、以至于混杂的街巷。在这些空间里,它们的人际交往活跃度是现在的市场化的商品房无法比拟的。这些居住模式曾经都是我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居住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由房地产商集中开发面向市场出售的商品化住宅成为我国城市居住组织的主要模式。这种住宅模式是在开发商更关注经济效益、指标的达标以及空间的充分利用下生成的,其中必然滋生了邻里交往问题。他们关注的是一些可以表现出来的物质层面上的东西,比如小区绿化绿,配套设施的完善度等等,而忽略了住在其中人民在心理上的诉求。 下面我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下影响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衰落的主要原因:第一,经济技术的发展,促使社会联系的方式增加,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年轻人中产生了一大批宅男、宅女。 第二,交通工具日益发达,出行都以汽车代步,大大减少了与社区居民的见面交流的机会。 第三,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生活圈子过于狭小,工作压力徒增,极少人拥有多余的时间用于邻里交往。 第四,商品住宅的出现其实更像是人类的第二个工厂,不能很好的提供人类合适的交流空间,邻里之间缺乏一个开放、便捷的交流平台。 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看出,邻里交往的问题,不单单是我们建筑师所能解决的,但是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去为解决邻里交往提供一个良好的建筑空间环境,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生活载体,只有在这种物

上海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征求意见稿)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二零零七年五月

编制说明 近年来,随着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规划建设的新领域、新热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日益庞大、功能日趋复杂,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和谐城市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空间规划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作为一项全新的规划领域,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不利于城市规划的衔接和统一管理。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主要是针对我国大中城市的中心城区以及重点规划建设地区编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借鉴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与最新科技,分析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建设的成功积累与经验教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法规,并充分考虑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层次、内容、方法、深度、成果文件、以及编制与审批的程序等提出要求,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工作,并为正在研究制定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2007-05-18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联合编制研究单位: 一.主编单位与负责人 同济大学束昱 二.参编单位与负责人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迅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 3.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国强 4.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陈志龙 5.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瑶玲 6.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顾新 7.清华大学童林旭、祝文君 2007-05-18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

一、基地情况概述: 小区位于长安区环山路北侧,沣河东岸,批准用地3.6hm2,南北长250m,东西宽159m,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基本平坦(见示意图1)。计划住户2026户。此地位于南郊郊区,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周围旅游景点众多,居住环境优雅安静,是人们休息度假的好地方。 二、设计理念、构思原则: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基于此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观优势,将“自然”这一话题充分考虑到本次设计中,认真的思考了“人--建筑--健康--自然”这个四元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些人工环境,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使建筑空间更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强化院落空间,在追求合适开发强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物业管理与分期开发,并增强小区的安全性、趣味性、识别性。 、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把科技先行、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设计全过程中。 三、空间布局 空间布置可概括为:多点、一中心。 多点--即以住宅为主体围合的四个院落组群。 一中心--即由小区中心内的集中绿地、水面、广场、雕塑及造型别致的社区公共建筑,构成了小区文化娱乐交往中心和纵横轴线交汇的空间构图中心。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

新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9902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1999年 第31卷 第2期 Vol.31 No.2 1999 新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董玉香 王富臣 摘 要 在对我国城镇批发市场建筑的兴起、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 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认为这一新型商业设施必将在我国得到发展,在建设中解决好区位、总体布局、平面设计等问题方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批发市场;可持续发展;总体布局 中图分类号 TP 247.2 Design of external surrounding the new-style commercial buidings Dong Yuxiang Wang Fuchen (Dept.of Civil Arch.Eng.,Northwest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710072)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the rising city wholesale market in our country,we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solving problems.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larg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in our country. In building, the problems of position、general layout and site plan was solved well bringing about the good economic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Key words terminal marke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eneral layout 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与整个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它正不断演化为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中心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出现新型商业购物场所——城市批发市场建筑.其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城市商业建筑发展的一个方向,形成商业环境新格局. 新型商业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目前国内各地大规模兴建批发市场,市场越建越大,越建越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市场的发达,然而缺乏理论指导的市场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批发市场在城市中区位不合理,大规模的市场建设处在初级阶段,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没有进行专门的规划与设计,环境品质较低,并对周围的城市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有些规划设计的市场入口广场空间设计不合理,形成人流、货流、车流相互交叉干扰等等.如何引导新型商业建筑向正确file:///E|/qk/xajzkjdx/xajz99/xajz9902/990222.htm(第 1/5 页)2010-3-23 10:41:25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一、地下空间开发深度可分为 浅层区域(0~10m); 次浅层区域(10~30m); 次深层(30~100m); 深层区域(≥100m)。 二、地下空间分类:按使用功能: 1、地下民用建筑:覆土建筑单建、附建式,窑洞等; 2、地下工业建筑:地下厂房 3、地下交通建筑:地铁和地下公路 4、地下防灾防护空间:人防工程 5、地下公共设施空间工程:管线廊道、电站、油气站等 6、其他特殊地下空间建筑:墓葬、特殊出库等 7、地下综合体:地下街群 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特点: 1、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受到原有城市规划的限制,这些限制主要有地面建筑基础的限制。 2、地下空间规划应结合地面建筑的地下室开发利用进行; 3、次浅层以内的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常结合地面道路进行; 4、次浅层以内的地下公共空间建筑常结合城市的广场、绿地、公园、庭院进行规划。 5、地下空间开发成本高,居住和使用条件及舒适性较地面状况差; 6、地下空间规划受地质条件影响大,技术条件要求地下空间建筑必须认真对待土层等地质条件影响; 7、地下空间工程范围较广泛,类型多,技术条件复杂,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8、地下空间建筑规划可以减少城市建设占用的耕地,降低对地下水、大气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9、地下空间规划反映不出城市的景观艺术。 四、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关键问题 1)城市中地下空间规划应为点、线、面的结合; 2)规划中以地下交通工程为依托,连接各个中心的地下综合体; 3)地下空间规划中应尽可能考虑市政管线廊道建设的可能性; 4)城市繁华区地下空间规划主要单体建筑内容为地下商业街、停车场、下沉式休闲广场等等。 5)在城市非繁华区建设,如条件允许可考虑规划地下居住建筑(地下室),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应考虑采光、通风和绿化。 6)地下空间建筑规划要考虑到室内外环境以及特殊时期的功能。 五、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定义):基于城市性质和规模,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方针、策略、相对地面建设的功能形态规模等要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各组成部分统一安排、合理布局、有机联系,是地下空间开发的总体发展方向,为下阶段的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六、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由平面形态和竖向形态构成,在水平方向是指城市地下各个要素的空间分布模式,竖向形态是平面形态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 七、地下空间布局形态:点状,线状,辐射状,鱼刺状(脊状),网格状(面状),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探析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探析 发表时间:2017-03-29T10:29:37.287Z 来源:《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5期作者:杜家佳曾超 [导读] 公共建筑的安全性指的是公共建筑的布置要符合小区设计的安全标准。 江苏南京 21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公共建筑已经成为居住小区中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本文就如何在居住小区环境内合理的设计公共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形成有机体,提高小区的归属感,从而能够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1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原则 1.1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公共建筑的安全性指的是公共建筑的布置要符合小区设计的安全标准,要明确划分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对居民小区内的街道进行监控,保证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阻碍小区交通,不会占用消防通道,保证公共建筑安全性的同时保证小区的安全。 1.2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便利性原则 公共建筑的便利性指的是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方面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便利性原则,公共建筑的设计要具备多样性与可达性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设计缩小公共建筑的服务半径,保证到达路线畅通。 1.3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商业性原则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步入了商品经济时代,小区公共建筑要具备商业服务的功能,商业服务设施要尽可能的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受市场引导。商业性原则的基本特征就是赢利性,所以在进行居民小区商业建筑规划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其规模、布点和聚集效应。 1.4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归属性原则 归属性原则属于居民高级需求的范畴,体现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内涵。体现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归属感的原则就要进行特定场所的营造,场所内的主体是一些特定的人,凭借这些人的活动将这个空间转化为具有归属感的场所。 1.5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原则 (1)居民小区的公共建筑的分级要具有灵活性。按照小区所处的位置和所服务的人群数量来设计小区内公共建筑的配置级别,适当的减少小区周围的公共服务设施。 (2)公共建筑的服务半径要根据居民的生活规律、活动路线、公共建筑的自身效益来确定。 (3)公共建筑的设置也要具备灵活性。对于现代生活不适用的公共建筑要拆除,对于服务于老年人的公共建筑要增加,公共建筑的设计和布置要符合本居民小区的实际情况。 1.6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规划结构的整体性,指的是居民小区的公共建筑的配置要和小区的整体规划结构保持一致,形成居住空间的层次感。 (2)居住环境的整体性。指的是小区服务设施要和居住环境的其他要素(包括住宅、道路绿地)在空间布局、建设进度和启用时间上相互协调。 2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总体设计 (1)公共建筑的设计要保证卫生条件良好,其中包括要保证小区中各个垃圾站的对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公共建筑设施的本身在设计要具有良好的采光、日照、通风条件,要避免噪音以及空气的污染的发生,不要影响到小区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2)公共建设的设计要保证安全,在公共建筑设计时,要满足小区的安全要求,包括满足交通的安全,此外,还要明显的区分好公共活动区域和居住区域的界限,从而保证居住小区内的秩序。 (3)公共建设的设计要保证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完善的服务是公建建筑的主要目的,因此,公共建筑的便利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是公共建筑的存在意义。在设计公共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到与小区之间的距离,在保证公共建筑的多样性的同时确保居住小区各居民到达公共建筑的距离尽可能缩短短,要合理的设计好公共建筑的位置,尽量缩短路径并且保证线路畅通。 (4)公共建设的设计要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是居民小区公共建筑的重要作用之一,在设计上要即具有识别性又具有归属感,通常,公共建筑的识别性可以通过公建功能上的多样性实现其形式上的多样性而获得。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在白天老人和小孩是小区内的主要人群,公共建设要为这些人群提供在闲暇时间交流和休憩的地方,比如,可以将集结一些功能是小区中心形成特有环境,在小区的街道、绿化带和广场构建起生活气息浓厚的公共场所,这样能使居民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 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属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 (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 (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 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

《建筑设计空间构思方法》读书笔记

《建筑设计空间构思方法》 ——读书笔记 广义的设计,通常是指通过分析,综合与创造满足某种特定功能系统的一种构思活动。 事实上,建筑在创造人们所需要的生产,生活,娱乐和文化的空间时,是在进行着一种城市组织结构的延续工作。以往较多的注重解决建筑的内系统(内部空间),现已被同等重视内系统与外系统(外部空间)所代替,即环境系统设计,包括环境艺术设计。 第一篇序列设计方法论 序列系统有如下意义:序列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的构架,可以不断的更新和补充设计内容;它能提供后一个脉络,通过识别建筑物的各元素,然后再使其组合起来;有利于把复杂的设计问题简单化。 建筑设计的本质就是编序的过程。 有元素,性质,准则组成的序列可分成机能,空间,几何学,环境系统,外壳等五种序列系统。五个系统在设计时同时使用。 一机能 机能系列中最重要的是使用建筑物的活动方式。这些活动在图纸上将变成面积分配,空间及材料的运用,表面及出入口的安排,以及编入关系序列。活动不单是在建筑内部,还有杂建筑物附近及四周的活动。从内外活动中确定其重要活动和次要活动。 机能准则包含各种相同性质聚集而成的活动集群以及因为行动顺序而产生的有序活动。把活动分群分区,从而可能出现在垂直剖面和水平面上。 二空间 设计建筑时,空间编序前,建筑师必须决定于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分离聚散,并应恰好地将活动包含其中并与活动和谐。然后依据平面面积的要求和剖面所需的空间尺度来研究空间的实际尺寸。这些空间必须容纳除人以外的附加面积。空间的高度既是对平面面积比例的反映,也应反映出人类心理层次的舒适程度。 空间形状取决于活动模式,得出一个可能是不规则的理想空间形状,再由其它序列系统修正它。 尺度是空间最重要的性质,包括一般尺度,纪念性尺度,震撼性尺度等。 建筑入口是体现建筑序列的关键部位。(后面将专门谈到入口设计) 三几何学 几何学研究几何序列与建筑物表面,边缘,高度等之间的关系。 建立几何序列的目标是使建筑物各元素之间尽可能达到有机的几何关联。 空间一几何关系组成的系统是线和点。 空间可以沿一条线或沿线的两侧安排,也可以沿着几条线安排。空间与线型之间的相对距离形成的体系,可以用来作为空间与线型发生序列关系的基础。 点可以是一个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区域。 几何组合可以造成强烈的次序感,在所有的建筑元素之间形成高度的几何关联性。因活动分析所形成的空间性质要与几何序列空间的排序完全一致。 空间的一般形态有立方体,圆拱,半拱,圆柱体,半圆柱体,拱廊,金字塔形和晶体。这些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班级序号: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1.总体说明 (1) 1.1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 (1) 1.2地下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 (2) 1.3地下空间规划的总体构思 (2) 1.4地下空间开发模式 (3) 2. 地下交通规划 (3) 2.1地下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3) 2.2地下铁路规划 (4) 2.3地下公路交通 (10) 2.4地下停车系统 (12) 2.5地下步行系统 (13) 3.主要节点规划 (14) 3.1市民广场地下空间规划 (14) 3.2地下商业街规划 (24) 4.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29) 4.1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原则 (29) 4.2共同沟规划 (29) 4.3共同沟的布置 (31) 4. 4雨水收集系统规划 (36) 4.5地下变电站和煤气站规划 (37) 5.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 (37) 5.1防空体系规划 (37) 5.2城市灾害预防 (39) 6.环境规划 (40) 6.1人文环境规划 (40)

6.2生态环境规划 (41) 7.参考文献 (43) 8.图 (44)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1.总体说明: 1.1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 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杭州CBD)位于市城区的东南部,钱塘江北岸,距离西湖风景区约4.5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约18公里。所辖范围为:东临钱塘江,南靠复兴地区,西依秋涛路,北至钱塘江二桥、艮山西路,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它将平行于钱塘江的富春江路作为核心区商务发展轴,将是钱江新城最长、最繁华的景观道路;新城核心区以市民中心为核心,向江形成中轴线,两侧将建设杭州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新城规划具有低密度、高容积率和高绿化率的特点,将集中杭州的现代化建筑群,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杭州钱江新城的大部分地区位于老海塘——钱江路和航海路以外,曾是杭州的城郊结合过渡地带,因此现状主要以居住用地、村镇用地和村办工业、仓储用地为主;沿江地区大部分为水塘和农田,且地势低洼,平均地面标高在7米左右。核心区块即中央商务区占地面积3.29平方公里, 可建建筑面积约为650万平方米,包括八个功能区,即行政办公区、金融办公区、商务办公区、商贸会展区、文化休闲区、商业娱乐综合区、办公园区和滨江休闲游游憩区。 规划区域四周围合道路除庆春东路延伸段未形成外,其余已基本按照规划红线要求建设,现状道路主要有快速路秋涛路,主干道庆春东路(西段)、清江路、钱江路、之江路和灵江路,新安江路和富春江路也在建设之中,钱江新城核心区的道路骨架已基本形成。过江通道:现状西兴大桥和规划庆春东路过江大桥(或隧道)。市政基础设施主要有220KV城南变电站及其高压走廊、杭州煤气储配站用地,它们对城市景观特别是城市新中心视觉景观产生了不利影响。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总复习知识点 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首先通过国内外城市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介绍了全世界城市经过四个阶段实现了城市化,丰富和发展着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功能。 城市的发展过程实质是一个城市化过程。全世界城市化的过程中按照发展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四个阶段。城市初期吸纳劳动力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容量外延扩大,完成城市化的第一阶段。城市通过再开发市中心,内涵式扩展完成了城市化第二阶段。城市郊区化和再城市化发展了,外延式和内涵式并存过程完成了城市化第三阶段。目前的泛城市化现象,使世界进入城市化过程的第四阶段。 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都面临“城市化病”现象。但是不同的发展历史呈现不同的现状。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面临逆城市化现象,表现为城市郊区化和泛城市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是滞后城市化和超前城市化。前者表现为城市人口负增长和出现城市群;后者表现为城市工业化程度与城市化水平不协调。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展动力;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是城市化的关键;现代化的技术、信息及环境要求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城市容量又称城市空间容量或城市环境容量,是指城市空间在一定时间内,对城市人口、静态物质(建筑物和各种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的综合容纳能力。理论容量是一个城市在一定发展阶段,根据城市性质、自然条件和经济地位、发展远景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实际容量是一个城市某个阶段实际存在的城市空间容量。城市容量包括人口容量,一般以人口密度衡量;土地容量,表现为各种用地指标。城市容量的计算方法。 理论容量与实际容量间的关系:理论容量大于实际容量,城市发展不充分、有发展潜力或空间。理论容量等于实际容量,城市处于发挥其机能的最佳状态,具有良好的发展活力。理论容量小于实际容量,城市出现恶性膨胀,城市病出现。 城市规划要解决城市的四大功能布局和协调: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城市规划的期限: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10年。 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基数。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有产值推算法(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统计分析递推法,数理统计法,城市性质类比法。一般都要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辅助校核,再根据城市环境、最佳经济效益规模决定。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物质要素在某一时段的空间分布效应、外在形态和演化过程。城市空间结构层次上分为内部空间(城市各功能区)、外部空间(卫星城、郊区、飞地)、群体空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空间结构内涵用密度、布局和形态评价。 城市密度表现城市内部不同地段土地利用的强度,反映城市不同地段经济活动聚集程

某地产公司地下空间设计的18个关键

万科地下空间设计的18个关键(控成本妙招) 地下空间由于结构复杂,一旦设计存在失误,返工量和更改难度均较大,所造成的无效成本数额也巨大,因此,在设计阶段做好地下空间的经济性控制就非常关键了。 一、指标设定 1.机动车停放数量 控制点:机动车车户比 分别按《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和《上海市城市规划管 理技术规定》所规定的不同方法计算:既定项目方案设计的总车位数,可得出两 个结论数据。比较这两个数据,按较低数据结论跟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从总 量上对车位加以控制。 2.非机动车停放数量 控制点:非机动车车户比数。 按《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计算既定项目所需非机动车 位数,再按1.5m2/车位核定总的非机动车停车面积。 3.人防建设面积 控制点:计算规则。 (1)谨慎对待地上面积统计,9层以下建筑控制基础埋深尽量小于3米,以此 控制应建人防的总量。 (2)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减少人防总量,如:应该将高层和多层裙房分开计算。 (3)在设计人防部分时,应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多算已建的人防面积。 二、开发决策 步骤一:在既定指标的情况下,尽可能少的设置地下空间 4.地下机动车停车数量 控制点:地面停车率、绿地率、道路。

(1)尽可能多的利用地面及架空层公共停车; (2)尽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减少除停车以外的地面占地,以扩大地面停车的面积: a.准确计算绿地率; b.减少集中硬景面积; c.避免8m宽以内的绿地; d.设计中尽量将人行道计入绿化面积内; e.按最小值设定道路宽度; f.尽可能在双车道边设置停车位; g.需增加道路宽度时,可仅在停车位区域增加,以减少道路面积。 (3)还可以在地面上采用双层机械停车架的方式,尽可能多的解决车位数量。 5.地下非机动车停车数量 控制点:地面停车率、绿地率、道路。 尽可能利用地上停放,如:不计容的架空层,可不计面积的自行车棚架等。 步骤二:考虑采用经济性最好的地下空间 在既定地下空间量的情况下,在已经得出必须要放在地下空间中总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合理利用结构专业本身已经产生的地下空间,在利用完已有的地下空间的前提下再考虑采用经济性(结构、水、电、暖专业的角度)最好的地下空间。 6.住宅地下室空间的利用 (1)地上建筑层数

居住区外部空间使用人群心理行为论文

居住区外部空间使用人群心理行为研究摘要:如何评价居住区外部空间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居住于此 的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对待它的态度。通过使用者的心理及行为需求,找出真正适用性、具有滞留性的居住区外部空间。并结合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找出其适用的空间特性,使居住区外部空间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 关键词:心理需求行为需求年龄段居住区外部空间 中图分类号:b845.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how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outer space more important is to see people live in this in use process treat it attitude. through the user’s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demands, find out the real applicability, have sex residential area external space stranded. and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age paragraph the group, and find out the suitable spac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area outer space really satisfy people’s needs. key words: the psychological demand behavior demand outer space age residential area 一、居住区外部空间现状分析 人居环境是永恒的话题!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证明:人类的需求 呈递增状态,永无止境。当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必然对精神

(完整版)同济大学地下空间规划知识点摘要

地下空间规划知识点摘要 一.绪论 1.1 城市空间与城市地下空间 1.2 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规划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3.1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节约化的发展模式。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经验:把一切可以转移到地下的设施转入地下,城市发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地下空间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 1.3.2 节约城市能源和水资源 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隔热性,热稳定性和封闭性,可用来贮热贮冷,贮藏水资源、电能和工厂精密生产。 1.3.3 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1)缓解城市交通矛盾:地下停车库容量大,用地少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建筑杂密,绿地减少(3)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抵御战争空袭,地震,风暴,火灾。地下救灾物资(4)有效解决“城市综合征”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二.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2.1 国内外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 2.2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需求量研究 2.2.1 国外研究成果和实践 2.2.2 国内研究成果和实践 2.3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后发优势 三.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3.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3.1.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 根本作用:作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和管理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之一。 核心任务: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地下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地下空间不同功能之间的互相管理关系。 主要任务: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布局,协调地下与地上、地下与地下的建设活动,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基本任务:保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尤其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地面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3.1.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地下空间开发不可逆,一次到位,长远考虑,留有余 地 (2)地上地下相互协调的原则:地下和地上空间形成整体 (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落到实处,切合实际 (4)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的原则:平时防灾和战时防护相结合 3.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3.2.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模,选择城市地下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地下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步骤如下: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掌握开发利用的现状,勘查地质状况和分析发展条件 (2)研究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提出发展规模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进行空间布局,综合确定平面和竖向规划 (4)提出各专业的地下空间规划原则和控制要求 (5)安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位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6)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老城区以解决城市问题为主, 新城区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为主。 3.2.2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特点 (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系统性的工作

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高层住区外环境设计特点 【摘要】:高层住区外部空间是指高层住区中除了主体建筑以外的一切开敞空间及有自然和人工要素构成的物质实体。它是室内空间的有机延续,是居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不仅能提供活动空间,还能为室内提供景观,使室内室外联系更加紧密。由于人类在城市中大半以上时间都在住区内度过,因此,良好的住区空间会对居民的生理、心理、行为等产生有益的影响。此文章立足于兰州的高层住区,对其外部空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为高层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层住区环境设计人性化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社会更加明显,公共空间日益减少。人们对于功能主义、新城区和分散发展的城市郊区的批评,都主要是针对公共空间受到忽视和破坏,以致最终消失这一状况的。而人居住在居住区内,公共空间对其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人性化的外部环境越来越被人们需要。 住区和居住环境是构成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要素。虽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制度会产生不同的居住环境,但是如果当我们将所有的居住环境都视为人的居住场所时,就会发现人的聚居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特征,同时这些特征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聚居生活。伴随着中国住房改革的全面展开,为了解决住房难的问题,住房开始向着市场化方向迈进,结束了在中国沿袭了约4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人们开始可以自由的选择购买自己的住房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性化环境设计也越来越重要。 1.概述 1.1住区建筑外部空间及环境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建筑外部空间呢?首先,它是从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二、设计主要内容 徐州是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进行徐州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总体说明 1.1 徐州基本情况 1.2建设轨道交通的基本条件 人口、经济及轨道交通线路客流规模等指标 1.3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与依据 设计考虑的年限(近期、中期、远期),编制的依据。 1.4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1.5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与实施安排 规划几条线,何时开始实施,施工顺序,具体年限。 2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必要性分析 2.1城市社会现状与发展预测 目前的经济情况、(近期、中期、远期)预测 2.2.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及规划发展目标 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 空间结构规划 2.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概况 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目标 交通发展规划 3徐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3.1线网规划范围和年限 3.2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3.3主城区轨道线网规划方案 线路基本走向、线路平面设计、线路纵断面设计 4车站及主要换乘节点

4.1主要设计原则 4.2车站设计方案 车站组成与功能分析、车站型式与规模、换乘设计、不同类型车站设计 4.3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车辆的选型及运行指标等。 5其他 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规划和设计。 三、设计依据 1《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2《徐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4~2020年) 3《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1年) 4《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5徐州市《统计年鉴》(2009) 6其他相关资料及轨道交通有关规范。 7相关论文和资料 四、设计要求 1通过设计,熟悉所学过的知识。 2学会利用网络,获取需要的知识和资料。 3提交的成果包括规划设计说明和规划设计图,提交的成果全部使用A4打印纸打印并装订成册,基本格式参照学院课程设计相关要求。 4规划设计说明要求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规划要说明具体的依据,和选择考虑的具体因素,需要有方案的比选。 5规划设计图包括但不限于: (1)地下铁路规划图。标明线路、车站、换乘站等 (2)典型地铁车站设计图。车站平面详图,标明车站内各种设施及出入口。 (3) 地铁车站防灾系统图。标明人流疏散通道,防灾疏散点。

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与理念分析

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与理念分析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住宅小区环境中合理配置和设计配套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有机结合,提高小区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而能够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 关键词: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原则 一、住宅小区配套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配套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住宅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各式各样,但

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规模、档次、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配套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配套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4、休闲活动场所的设计。休闲场地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住宅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配套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二、住宅小区商业配套建筑设计 小区商业配套设置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快速扩张后的城郊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格式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课程设计 学号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第 1 页 1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2 2.1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f f f C ?στtan ?+= 式中 τf ——土的剪切强度,MPa ; C f ——土的粘聚力,MPa ; φf ——土的内摩擦角,(°)。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3 标题名称(一级标题) 3.1 标题名称(二级标题)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计算结果见表1。 页眉和页码,五号宋体。

简述住宅区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态和设计

简述住宅区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态和设计 目前, 人们所热衷议论的建筑主题多是居民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 它不仅是对建筑行业有所影响, 而且还会影响到人们的居住。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人们不仅局限于建筑的技术和物质需求, 而且在考虑自身切身利益的同时满足更多的需求如色彩搭配、空气质量等, 为了满足许多居民的需要, 小区公共建筑将向人文、生态发展, 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住宅建筑发展的趋势。 1 居住小区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高速、高效发展, 但同时, 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 空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 当人们过着富裕的生活时, 他们在关注居住建筑的硬件设施的同时。也对软件设施提出来相应的要求, 如花园布局、居住地点、阳光照射等,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不管经济如何发展, 人类都是大自然的一员。因此, 考虑环境是人的本性和居民公共建筑的发展方向。当代中国著名建筑师已得出结论:在20世纪, 50年代和60年代, 我国建筑节能;在70年代和80年代, 我们的建筑是经济实用, 90年代以来, 我国建筑主要看中实用性;在未来, 我们将人文与生态建筑定为发展主题。从上述中不难看出, 我国的建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不

断创新发展, 在利弊取舍之后选择更为优秀的方向发展, 而发展的最终目的地, 是人文和生态, 这就是绿色环保、让人类回归“自然”的发展理念, 也是对华夏文化的历史传承。 每一座建筑都具有当代人文需求, 它是当代历史文化特征的反映。作为一个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 传承文化、维护多元文化设计是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特别是对于建筑业来说, 建筑设计除了要达到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还需要有一定文化内涵, 这不仅是设计师的责任, 也是设计者的责任。居住建筑的生态要求应以绿色环保为重点。建筑材料的选择要注意无公害、无害化。在住宅的建设过程中, 排水系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高效的排水系统使用水的效率提高, 节约水资源。在园林进行设计时, 在关注整体设计的同时, 也要注意密度, 充分考虑植物的分布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维护环境;在建设中充分考虑如何节省不可再生资源, 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和新技术的应用来减少能源污染。 2 公共建筑形态和外部空间设计 社区公共建筑的形式和外部空间设计应以社区环境建设为中心, 以满足居民的公共生活需求。为了适应整体的规划和设计的发展应在人文、生态的设计考虑, 人类创造的文化氛围、人文精神、生态方面应注重自然、合理的绿化, 住在完全创造视觉和思维的居民创造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