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伤口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造口伤口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造口伤口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造口伤口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安全管理目标及措施

目标一:防范与减少压疮发生

(一)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1、压疮风险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痴呆、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48-72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2、压疮风险上报告制度和程序:建立上报制度,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一上报。轻、中度度风险向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护理部上报。(二)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1、制定明确的压疮预防措施:针对不同程度的压疮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体位转换、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压力减缓用具的使用、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健康宣教等。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

2、压疮预防措施的落实:病区或科内组织护理查房,必要时请医师到床边指导,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认真落实执行预防措施,压疮预防效果的跟踪。(三)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1、压疮监控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的压疮上报、会诊、处理制度;压疮预防与治疗效果的跟踪。

2、压疮会诊制度的建立与落实。

3、伤口疑难病例会诊:对压疮上报患者必要时护理部成员到床边指导,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同时对疑难病例护理部组织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

4、不可避免压疮(又称难免压疮)定性会诊: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应组织会诊,对其压疮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确定为难免压疮或可避免压疮。

5、按照伤口处理原则处理压疮,并规范记录。Ⅰ、Ⅱ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上级会诊护师的指导下处理,Ⅲ期以上的压疮由会诊成员跟踪处理。

目标二: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

1、在进行换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2、进行有创操作时,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3、使用合格的消毒用品及伤口敷料。

4、根据伤口评估情况,正确应用伤口敷料。

5、根据伤口渗液情况掌握伤口敷料更换的频率。

目标三:提高清创的效果与安全性

1、全面评估病人全身及局部情况选用正确清创方法,掌握清创时机。

2、注意保护肌腱、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

3、掌握清创的适应症。

4、清创过程如出现出血应及时给予处理,必要时请医生协诊。

目标四: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1、掌握胶带的粘贴与移除技巧。

2、正确使用热水袋。

3、加强输液病人的管理,预防渗漏;出现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应及时请伤口小组成员会诊处理。并做好上报。

4、安全使用电极,电极潮湿后及时更换。

5、正确使用各种消毒溶液,预防高浓度溶液的化学性皮肤损伤。

6、正确使用便盆,避免因使用不当造成病人皮肤损伤。

7、备皮过程中注意保护皮肤,以免手术野皮肤的损伤。

目标五:提高伤口敷料应用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1、熟悉伤口湿性愈合的原理。

2、正确的伤口评估。

3、掌握敷料的特性,根据伤口情况选用合适的敷料。

4、感染伤口不能使用密闭性敷料。如透明敷料、水胶体片状敷料等。

目标六:避免或减少失禁病人皮肤损伤

(一)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洗液清洁皮肤,保护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以保持皮肤的保护功能。

(二)根据病人失禁和皮肤的具体情况选用恰当的皮肤保护方法

1、对于持续大便失禁病人,可使用肛管接床边尿袋等方法收集粪便。

2、肛周皮肤喷或涂上1-2层伤口保护膜或粘贴透明敷料,防止或减少大小便失禁对周围皮肤的浸渍。

3、当局部皮肤已发生皮炎或溃疡时,使用水胶体敷料。

4、非留置尿管的失禁患者可使用吸湿性用品如纸尿裤、尿片等或者男性尿失禁者使用尿套来收集尿液;但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尿片。

(三)避免因反复擦拭引起机械性皮肤损伤。

目标七:预防造口或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

1、制定造口护理操作流程。

2、加强培训:造口袋的换袋技巧;造口用品的特性及使用方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3、正确评估造口情况及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指导。

4、根据造口及其周围情况选用恰当的造口用品,预防或减少粪水性皮炎的发生。

5、撕除造口底盘时,注意皮肤的保护,避免引起周围皮肤的机械性损伤。

6、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造口护理方法。

7、做好造口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

目标八:提高造口清洁灌肠的安全性

1、制定造口清洁灌肠的操作流程。

2、培训护士掌握清洁灌肠的操作技能及注意事项。

3、操作者必须明确患者灌肠的目的。

4、使用肛管或尿管进行灌肠,注意肠穿孔的发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