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原子结构专题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原子结构专题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原子结构专题

原子结构专题

一、多选题

1.如图为波尔为解释氢原子光谱画出的氢原子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状态,当他们自发的跃到较低能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电子轨道半径减小,动能增大

B. 可发出连续不断的光谱线

C. 由n=4跃迁到n=1时发出光子的频率最高

D. 由n=4跃迁到n=1时发出光子的波长最长

【答案】AC

【解析】(1)当氢原子中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电子轨道半径变小,跃迁过程中,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仑力做正功,根据动能定理,电子动能增大,A正确;

(2)根据玻尔理论,原子能量是量子化的,故原子中电子跃迁时,能级差也是量子化的,

只能是一些特定的数值,根据,发光频率也只能是一些特定的频率,故不能产生连续谱,而是线状谱,B错误;

(3)电子由n=4跃迁到n=1时,能级差最大,根据,产生的光子频率最高,波长最

短,C正确,D错误。

故本题选A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能辐射2种频率的光子

C. α粒子的穿透本领比β射线强

D. 光照射金属时,只要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截止频率,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都能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AD

【解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正确;大量处于

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能辐射种频率的光子,选项B错误;α粒子

的穿透本领比β射线弱,选项C错误;光照射金属时,只要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截止频率,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都能发生光电效应,选项D正确;故选AD.

3.如图4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

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关于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同时间内放在A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少

B. 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

C. 相同时间内放在B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在A位置时稍少些

D. 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答案】BC

【解析】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说明大多数射线基本不偏折,可知金箔原子内部很空旷。故A错误;放在D位置时,屏上可以观察到闪光,只不过很少很少。说明很少很少射线发生大角度的偏折。故B正确;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较少。说明较少射线发生偏折,可知原子内部带正电的体积小。故C正确;放在C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说明极少数射线较大偏折,可知原子内部带正电的体积小且质量大。故D错误。故选BC。

4.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α粒子散射实验完全否定了汤姆孙关于原子的“枣糕模型”

B.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

C. 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是因为受到很强的引力作用

D. 大多数α粒子不发生偏转的原因是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

【答案】AB

【解析】A:α粒子散射实验完全否定了汤姆孙关于原子的“枣糕模型”,故A项正确。

B: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故B项正确。

C: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少数α粒子运动过程中靠近原子核时会受到很强的库仑斥力作用发生大角度偏转。故C项错误。

D: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核较远,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几乎没有改变。故D项错误。

5.氦原子被电离出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离子,其能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当分别用能量均为的电子和光子作用于处在基态的氦离子时()

A. 当用能量为光子作用于处在基态的氦离子时可能辐射能量为的光子

B. 当用能量为光子作用于处在基态的氦离子时一定不能辐射能量为的光子

C. 当用能量为电子作用于处在基态的氦离子时可能辐射能量为的光子

D. 当用能量为电子作用于处在基态的氦离子时一定不能辐射能量为的光子【答案】BC

【解析】AB、当用能量为光子作用于处在基态的氦离子时,能量为

,不能跃迁,一定不能辐射能量为的光子,故A错误,B 正确;

CD、当用能量为电子作用于处在基态的氦离子时,基态的氦离子吸收部分的电子能量,能跃迁到第二能级,可以辐射能量为的光子,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6.关于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射光谱一定是连续谱

B. 利用线状谱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

C. 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光谱也是不同的

D. 太阳光谱中的暗线,说明太阳中缺少与这些暗线相对应的元索

【答案】BC

【解析】A项:发射光谱有两种类型: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故A错误;

B、C项: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都有一定的特征,也称特征谱线,是因原子结构不同,导致原子光谱也不相同,因而可以通过原子发光谱线来确定和鉴别物质,对此称为光谱分析,故B、C正确;

D项: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其中的暗线,说明太阳中存在与这些暗线相对应的元素,故D 错误。

点晴: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也叫特征谱线,各种不同的原子的光谱各不相同,是因原子中电子结合不同.因此可通过原子发光来确定物质的组成。

7.关于原子光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稀薄气体发光的光谱只有几条分立的亮线

B. 稀薄气体发光的光谱是一条连续的彩带

C. 不同原子的光谱线不同

D. 利用光谱分析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成份

【答案】ACD

【解析】AB:稀薄气体发光的光谱只有几条分立的亮线,是明线光谱。故A项正确,B项错误。

C:同一种原子的明线谱和吸收谱谱线位置相同,不同原子的光谱线不同。故C项正确。D:不同原子的光谱线不同,利用光谱分析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成份。故D项正确。

点睛:炽热的固体、液体及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光谱一般是连续谱,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光谱多为明线光谱,白光通过某种温度较低的蒸气后将产生吸收光谱。原子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都是线状谱,同一种原子,线状谱的位置相同。

8.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某外来单色光激发后跃迁到能级,然后发出光线。已知普朗克常量,则

A. 该外来单色光的能量为

B. 该氢原子发射的所有谱线中,最长的波长为

C. 该氢原子发射的所有谱线中,最短波长的光子动量为

D. 该氢原子发射的光照射逸出功为的金属锌,最大光电子动能约为

【答案】BCD

【解析】(1)根据跃迁理论,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某外来单色光激发后跃迁到能级,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0.54-(-13.6)eV=13.06eV,A错误;

(2)波长最长的谱线来自第5能级向第4能级的跃迁,根据,解得:,B正确;

(3)波长最短的谱线来自第5能级向第1能级的跃迁,根据,解得:,又根据,代入解得:,C正确;

(4)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9.72eV,D正确;

故本题选BCD

9.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如可见光的光子的能量范围为1.62~3.11eV,那么对氢原子在能级跃注的过程中辐射成吸收光子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A. 大量氢原子处于n=4能级时向低能级跃迁能发出6种领率的可见光

B. 氧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是不可见光

C. 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可见光,并发生电离

D. 用能量为12.5eV的光子照射处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使氢原子跃迁到更高的能级

【答案】BC

【解析】大量氢原子处于n=4能级时向低能级跃迁能发出种频率的光,其中4→3放

出光子的能量:(-0.85)-(-1.51)=0.66eV;其中3→2放出光子的能量:(-1.51)-(-3.4)=1.89eV;其中4→2放出光子的能量:(-0.85)-(-3.4)=2.55eV;则只有三种是可见光,选项A错误;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小于1.51 eV,则属于不可见光,选项B正确;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电离需要的最小能量为1.51 eV,则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可见光,并发生电离,选项C正确;12.5eV的光不等于任何能级差,则能量为12.5eV的光子照射处与基态的氢原子,不能被氢原子吸收,不可以使氢原子跃迁到更高的能级,选项D错误;故选B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孙首先发现了电子,并最早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B. 卢瑟福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 光谱分析可在不破坏、不接触物体的情况下获取其内部的信息

D. 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近,氢原子的能量越大

【答案】BC

【解析】A. 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发现了电子,密立根最早测定了电子的

电荷量,故A错误;

B.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故B正确;

C. 光谱分析是通过物体发出的光谱分析物体的组成的,可在不破坏、不接触物体的情况下获取其内部的信息,故C正确;

D. 根据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大,故D错误。

故选:BC.

11.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B. 富兰克林把自然界的电荷分为两种,密立根首先测定了元电荷的值

C.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 玻尔和助手们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答案】BC

【解析】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故A 错误;

B、富兰克林把自然界的电荷分为两种,密立根首先测定了元电荷的值,故B正确;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故C正确;

D、卢瑟福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D错误;

故选BC。

12.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有()

A. 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

B. 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C. 巴耳末根据对氢原子可见光区的谱线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

D. 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答案】AC

【解析】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的存在,A正确;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错误;巴尔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C正确;玻尔在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基础上,引入了量子理论,提出的原子模型,并没有完全否定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D错误.

13.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内有四条谱线Hα、Hβ、Hγ和Hδ,都是氢原子中电子从量子数n>2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发出的光,它们在真空中的波长由长到短,可以判定

A. Hα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

B. 同一介质对Hα的折射率最大

C. 同一介质中Hδ的传播速度最大

D. 同一介质对Hα的临界角比Hβ的大

【答案】AD

【解析】A、根据可知,Hα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故A正确;

B、根据可知,Hα的频率最小,同一介质对Hα的折射率最小,故B错误;

C、根据可知,同一介质对Hα的传播速度最大,同一介质中Hδ的传播速度最小,故C 错误;

D、根据知,同一介质对Hα的临界角比Hβ的大,故D正确;

故选AD。

二、单选题

14.现有15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发的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

A. 2200

B. 2500

C. 2750

D. 2400

【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处在量子数为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

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即向量子数为2、3的激发态和基态各跃迁1500×=500个,发出光子500×3=1500个;同理,处在量子数为3的激发态的500个氢原子

跃迁到量子数为2的激发态和基态的原子数都是500×=250个,发出光子250×2=500个;处

在量子数为2的激发态的500+250=750个氢原子跃迁到基态的原子数是750×1=750个,发出光子750个;所以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为n=1500+500+750=2750个,故C正确,A. B. D 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题意分别求出n=4跃迁到n=3、n=2、n=1的光子总数,以及n=3跃迁到n=2、n=1的光子总数、n=2跃迁到n=1的光子总数,从而求出所有的光子总数。

15.如图是氢原子能级图.有一群氢原子由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这群氢原子的光谱共有( )种谱线.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D

【解析】一群氢原子由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这群氢原子能辐射出种不同频率的

光子,则产生的光谱共有6种,故选D.

16.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氢原子吸收这种光子后,能发出波长分别为λ1、λ2、λ3的三种光子(λ1>λ2>λ3)。则照射光光子的波长为()

A. λ1

B. λ3

C. λ1-λ2

D. λ2+λ3

【答案】A

【解析】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并不稳定,能够自发向低能级跃迁并发射光子,氢原子只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色光,知氢原子处于n=3能级。所以某种单色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氢原子处于n=3能级。氢原子吸收这种光子后,能发出波长分别为λ1、

λ2、λ3,的三种光子,(λ1>λ2>λ3)。根据光子频率得光子波长越小,频率越大。显然从n=3直接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光子的能量等于入射光子的能量,故入射光子的能量E=hv1,所以照射光光子的波长为λ1。故选A。

17.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能级状态。关于这群氢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4种频率的光

B. 由n=4能级向基态跃迁时辐射光的波长最短

C. 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12.75eV的能量

D. 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释放光子的能量大于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光子的能量

【答案】B

【解析】(1)这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种不同频率的光,A错误;

(2)根据玻尔跃迁理论,可知,能级差越大,辐射出光频率越大,则波长越短。由题可知,该氢原子中电子从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的最大,故波长最短,B正确;

(3)要想将n=4能级的电子剥离原子,即让电子电离,至少需要吸收

的能量,故C错误;

(4)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释放光子的能量,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光子的能量,则D错误;

故本题选B

18.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

A. 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

B. 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

C. 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

D. 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

【答案】B

【解析】根据玻尔跃迁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向内则轨道跃迁时,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根据动能定理,由于电子向原子核靠近,静电力做正功,所以电子的动能增加。故本题选B

【点睛】根据玻尔跃迁理论,可以知道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是会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根据静电力正功,结合动能定理,可以判断电子动能变化情况。

19.氢原子从能量为的能级跃迁到能量为的能级时,辆射出波长为的光子。已知普朗克常量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则等于()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玻尔理论得:E-E′=hγ=h.所以E′=E-h,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并要掌握能级差与光子频率的关系,即可轻松解答.

20.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时,辐射波长为的光子,若从能级B跃迁到能级C时,吸收波长时的

光子.已知,则氢原子从能级C跃迁到能级A时

A. 辐射波长为的光子

B. 辐射波长为的光子

C. 吸收波长为的光子

D. 吸收波长为的光子

【答案】B

【解析】因为λ1>λ2,根据,知γ1<γ2.A到B辐射光子的能量小于B到C吸收光子的能量,所以C能级能量比A能级能量大,从C到A跃迁时辐射光子,C、A间的能级差

△E=h-h。又知△E=h,解得λ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能级跃迁,较易题.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光子,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知道能级差与光子频率间的关系E m-E n=h.

21.某原子M层的一个电子吸收频率为的X射线后被电离,电离成为自由电子后的动能

是,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则电子处于M层时原子的能级(即能量值)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设M层电子的能级为E M,由能量守恒可知,解得,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2.氢原子第n能级的能量为E n=(n=l,2,3…),若一个处于第n1能级的氢原子跃

迁过程中发射能量为2.55eV的光子后处于比基态能量高出10.2eV的第n2能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1=5

B. n2=3

C. 用能量为l0.2eV的光子照射氢原子,就可以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D. 一个处于第n1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最多可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答案】D

【解析】由题可知,基态能级为-13.6eV,处于第n1能级的氢原子跃迁过程中发射能量为2.55eV 的光子后的能量为-13.6+10.2eV=-3.4eV,所以第n1能级为-3.4+2.55eV=-0.85eV,所以n1=4,所以一个处于第n1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最多可能辐射出n1-1=3种不同同频率的光子,故应选D。

23.在矿物勘探中,勘探人员经常会用光谱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矿物的成分.如图甲所示的a、b、c、d为四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该矿物中缺少的元素为

A. a元素

B. b元素

C. c元素

D. d元素

【答案】B

【解析】由特征谱线与线光谱对比可知,特征谱线中缺少b元素的特征谱线,可知可以确定该矿物中缺少的元素为b,故选B.

2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若用能量为12.09eV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氢原子

A. 能跃迁到n=3的激发态

B. 能跃迁到n=4的激发态

C. 氢原子将被电离

D. 氢原子不能吸收光子而发生跃迁

【答案】A

【解析】因为﹣13.6 eV +12.09 eV =﹣1.51eV,可知氢原子能够跃迁到第3能级,所以A正确,BD错误。氢原子要想被电离至少得需要13.6 eV的能量,所以氢原子不会被电离。C错误。所以选择A。

【点睛】能级间跃迁吸收会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通过该规律判断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第几能级

25.右图画出了氢原子的4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处在n=4的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的光波总共有

A. 三种

B. 四种

C. 五种

D. 六种

【答案】D

【解析】处在n=4 的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的光波种类为

。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26.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 61~3.10 eV范围内。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n的低能级的谱线中有可见光,根据氢原子能级图可判断n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根据能级图可有:当n=1时,E2-E1=10.20eV是最小的光子能量,大于3.10eV,所以n=1不可能;如果n=3时,E3=-1.51eV,则从n=∞到n=3的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是最大,也小于1.61eV,所以,n=3也不可能,n=∞到n=4的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为0.85eV,不在可见光范围内;则剩下只有n=2才满足条件。故选项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7.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有( )

A. 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和质子的存在

B.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C.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出元电荷e的电荷量,即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

D. 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答案】C

【解析】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发现了质子,选项A错误;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B错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出元电荷e的电荷量,即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选项C正确;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其是建立在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之上得出的结论,故D错误。故选C.

28.下列说法正确在是()

A. 玻尔的氢原子模型完全摒弃了经典电磁理论,所以能对氢原子光谱做出合理解释

B. 一个处于能级的氢原子最多自发跃迁时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 衰变释放的粒子和粒子,前者穿透本领和电离能力都比后者强

【答案】C

【解析】A、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不足之处在于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仍然把电子的运动看作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故A错误;

B、一个处于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能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分别是;

;,故B错误;

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C正确;

D、衰变释放的粒子和粒子,前者穿透本领较弱,但电离能力较强,故D错误;

故选C

29.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他的实验依据是:在用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粒子

A. 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

B. 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

C. 绝大多数发生偏转,甚至被掸回

D. 绝大多数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极少数被弹回

【答案】D

【解析】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远则α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小,只有当α粒子与核十分接近时,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以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只有极少数大角度的偏转,而绝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为:α粒子穿过原子时,只有当α粒子与核十分接近时,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以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只有极少数大角度的偏转,而绝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

30.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的n=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电子叫做

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式,式中n=1,2,3…表示不同能级,A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n=1能级能量为:E1=-A,n=2能级能量为:E2=-,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释放的能量为:△E=E2-E1=;n=4能级能量为:E4=-,电离需要能量为:E=0-E4=;

所以从n=4能级电离后的动能为:E K=△E-E=-=,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3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 光的粒子性被光电效应和光的衍射现象所证实

B. 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 紫外线照射某金属表面时发生了光电效应,则红外线也一定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一个氡原子核

【答案】B

【解析】A、光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现象证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错误;

B、在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

C、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比该金属的极限频率大,红外线的频率比紫外线小,所以紫外线照射某金属表面时发生了光电效应,则红外线不一定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C错误;

D、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对单个原子核不适用,故D错误。

点睛:考查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以及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半衰期等相关知识,知识点多,关键要记住相关规律,需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2.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光子后,向外辐射了三种光,其波长分别为

,且,三种光子的能量分别为,若光恰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

A. 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

B.

C.

D. 光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D

【解析】根据能级间跃迁辐射或吸收的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且,及,所以,则氢原子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再根据光子能量与波长

的关系有:,即,故ABC错误。b光的光子能量大于a光的光子能

量,a光恰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b光定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D正确。故选D。

【点睛】能级间跃迁辐射或吸收的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结合光子频率和波长的关系得出辐射光子波长的关系.结合光电效应的条件判断b光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33.若用表示氢原子处于基态时能量的绝对值,处于第能级的能量为,则在下列各能量值中,可能是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辐射出来的能量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处于第二能级的能量,则向基态跃迁时辐射的能量.处于第三能级的能量,则向基态跃迁时辐射的能量;处于第4能级的能量为

,向基态跃迁时辐射的能量,B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间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即

34.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仍具有复杂结构

B. 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后来由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 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后来普朗克用光电效应实验提出了光子说

D.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答案】C

【解析】A. 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仍具有复杂结构,故A正确;

B. 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后来由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B正确;

C.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故C错误;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答案,故选:C

三、解答题

35.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级为,普朗克常量,当氢原子在的激发态时,问:

(1)要使氢原子电离,入射光子的最小能量是多少?

(2)能放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是多少?

【答案】(1)0.85eV (2)12.75eV

【解析】(1) 由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得

故要使处在n=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入射光子的最小能量为0.85eV。

(2)由可知

即处于n=4的氢原子跃迁到n=1时放出光子的能量最大为12.75eV。

故本题答案是(1)0.85eV (2)12.75eV

点睛:要使粒子电离,则能量应该大于粒子的电离能,在能级跃迁中能级差值越大,则能量越大,可以利用这两个特点来解题。

36.已知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的能级值为-13.6eV,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如果大量氢原子处在n=4的能级:

(1)会辐射出几种频率的光?

(2)其中波长最长的光是在哪两个能级之间跃迁时发出的?

(3)金属钠的截止频率为5.53×1014Hz,请通过计算判断,让这些氢原子辐射的光照射金属钠板,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光共有几种?

【答案】(1)6种(2)从第四能级向第三能级跃迁时:光子的能量最小,波长最长(3) 4种

【解析】(1) 大量处在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的不同频率的光子数为种;

(2)从第四能级向第三能级跃迁时:光子的能量最小,波长最长。

(3)由可得:

故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共有四种

37.已知氢原子基态的电子轨道半径r1=0.53×10-10 m,基态的能级值为E1=-13.6 eV. (1)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画出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哪几条光谱线.

(2)计算这几条光谱线中最长的波长.

【答案】(1)(2)6.58×10-7m

【解析】(1)当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可以得到3条光谱线.如图所示:

(3)从n=3向n=2跃迁,发出的光子频率最小,波长最长,故:

解得:

四、填空题

38.在波尔原子理论中,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__________,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__________________。跃迁公式:___________ 。

【答案】辐射光子;吸收光子;;

【解析】在波尔原子理论中,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辐射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反之,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要吸收光子的能量,辐射或放出光子的能量满足:。39.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用光子能量为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的不同波长的光有______种;其中最长波长为______m(已知普朗克常量)

【答案】10 4.144×10-6m

【解析】设氢原子吸收该光子后能跃迁到第n能级,根据能级之间能量差可有:13.06eV=E n-E1其中E1=-13.61eV,所以E n=-0.54eV,故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n=5的激发态.所以放出不同频率光子种数为:=10种.波长最长的光子,频率最小,光子能量最小,根据E m-E n=hv 得:从n=5跃迁到n=4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所以△E=E5-E4=0.30eV=0.30×1.6×10-19J=4.8×10-20J;即4.8×10-20J=hc/λ

解得:λ=4.144×10-6m.

点睛:原子的能级跃迁是原子物理中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同时明确能级和产生光子种类之间关系.知道能级间跃迁所满足的规律,即E m-E n=hv.

40.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为量子数,为基态能级且大小已知),一个氢原子从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发射一个光子的频率是___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为)

【答案】

【解析】基态的能量为E1,n=3激发态对应的能量为:E3=E1/9,

氢原子发射的光子能量为:△E=E3?E1==hν,所以ν=。

2019年高考物理真题同步分类解析专题11 光学(解析版)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1 光学 1.2019全国1卷34.(2)(10分)如图,一般帆船静止在湖面上,帆船的竖直桅杆顶端高出水面3 m 。距水面4 m 的湖底P 点发出的激光束,从水面出射后恰好照射到桅杆顶端,该出射光束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取sin53°=0.8)。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 3 (i )求桅杆到P 点的水平距离; (ii )船向左行驶一段距离后停止,调整由P 点发出的激光束方向,当其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时,从水面射出后仍然照射在桅杆顶端,求船行驶的距离。 【答案】[物理——选修3–4] (2)(i )设光束从水面射出的点到桅杆的水平距离为x 1,到P 点的水平距离为x 1;桅杆高度为h 1,P 点处水深为h 2:微光束在水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几何关系有 1 1 tan 53x h =? ① 2 3 tan x h θ= ② 由折射定律有sin53° =n sin θ ③ 设桅杆到P 点的水平距离为x ,则x =x 1+x 2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x =7 m ⑤ (ii )设激光束在水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时,从水面出射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i ',由折射定律有 sin i '=n sin45° ⑥ 设船向左行驶的距离为x',此时光束从水面射出的点到桅杆的水平距离为x'1,到P 点的水平距离为x'2,则 1 2x x x x '''+=+ ⑦ 1 1 tan x i h ''= ⑧

2 2 tan 45x h '=? ⑨ 联立⑤⑥⑦⑧⑨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x'= 623m=5.5m -() ⑩ 2.34.(2)(10分)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 (i )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__________; A .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 .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 .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 .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ii )若双缝的间距为d ,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 ,测得第1条暗条纹到第n 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Δx ,则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_; (iii )某次测量时,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300 mm ,测得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1.20 m ,第1条暗条纹到第4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 mm 。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____nm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2)(i )B (ii ) 1x d n l ??-() (iii )630

2019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9全国Ⅰ卷物理 2019全国Ⅱ卷物理 2019全国Ⅲ卷物理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试题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eV~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eV B.eV C.eV D.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108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 102 kg B .×103 kg C .×105 kg D .×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 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 C .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 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 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3卷)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3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楞次定律是下列哪个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A .电阻定律 B .库仑定律 C .欧姆定律 D .能量守恒定律 15.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金 、a 地、a 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 金、v 地、v 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 金a 地>a 火 B .a 火>a 地>a 金 C .v 地>v 火>v 金 D .v 火>v 地>v 金 16.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 图所示。两斜面I 、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 、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A .12F F , B .12F F , C .121=2F mg F , D .121 =2 F F mg , 17.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 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距地面高度h 在3 m 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 随h 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该物体的质量为

A.2 kg B.1.5 kg C.1 kg D.0.5 kg 18.如图,在坐标系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1 2 B和B、方向均垂直于纸 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垂直于x轴射入第二象限,随后垂直于y轴进入第一象限,最后经过x轴离开第一象限。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A.5π 6 m qB B. 7π 6 m qB C. 11π 6 m qB D. 13π 6 m qB 19.如图,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有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两相同的光滑导体棒ab、cd静止在导轨上。t=0时,棒ab以初速度v0向右滑动。运动过程中,ab、cd始终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两者速度分别用v1、v2表示,回路中的电流用I表示。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2019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考纲,是命题的参考,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动向,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考纲新变化 变化1: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2: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3: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4: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 1 / 6

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答案】BD 【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难度适中。 【换后】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C 2 / 6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精品文档.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纲要导引】 此专题作为力学实验的重要基础,高考中有时可以单独出题,16年和17年连续两年新课标1卷均考察打点计时器算速度和加速度问题;有时算出速度和加速度验证牛二或动能定理等。此专题是力学实验的核心基础,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 【点拨练习】 考点一打点计时器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时常考两种方法: (1)逐差法 纸带上存在污点导致点间距不全已知:(10年重庆) 点的间距全部已知直接用公式:,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奇数段时舍去距离最小偶然误差最大的间隔) (2)平均速度法 ,两边同时除以t,,做图,斜率二倍是加速度,纵轴截距是 开始计时点0的初速。

1. 【10年重庆】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频率f=50Hz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 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是22图1所示,A B、、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16.6=126.5=624.5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 S ②打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 /s(取2位有效数字)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用、、和f表示) 【答案】①0.1s②2.5③ 【解析】①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 . ②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v==2.5/s . ③利用逐差法:,两式相加得,由于,,所以就有了,化简即得答案。 2. 【15年江苏】(10分)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 一、力学: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①1638年,伽利略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研究了抛体运动,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②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评价: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 (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理想实验是实际实验的延伸,而不是实际的实验,是建立在实际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 奥托··格里克(德国马德堡市长)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①提出胡克定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笛卡儿(法国物理学家)①根据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①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归纳为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 ①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①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①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 ○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 2,若用a g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T s s v n n n 21++=,其中s T 1.050 15=?=,得

1.0210)01.1100.9(25??+=-v =s m /00.1,1 .0210)28.1201.11(2 6??+=-v =s m /16.1, 1 .0210)06.1028.12(2 7??+=-v =s m /14.1,因为56v v >,67v v <,所以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其中5v 是正确的,6v 、7v 是错误的。因为公式T s s v n n n 21++=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 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间的距离应该为01.1300.201.11s 5667=+=?+=s s ,但图中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加速度s m s m T s a /00.2/1 .01000.222 2=?=?=- 所以s m aT v v /20.11.000.200.156=?+=+=。 因为s m T s s v /964.01 .0210)61.866.10(22 988=??+=+=- aT v v -=87=s m /16.11.0)2(964.0=?--。 ③ 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cm s 99.161.860.101=-=?,cm s 01.260.661.82=-=?, cm s 00.260.460.63=-=?,求平均值cm s s s s 00.2)(3 1321=?+?+?=?,所以加速度222 2/.1 .01000.2s m T s a -?=?==2/00.2s m 根据ma =mg μ,得g a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ma f mg =+μ(此式中f 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m f g a +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因为a a >'所以g a =μ的测量值偏大。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卷Ⅲ高考物理试题解析 1.楞次定律是下列哪个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A.电阻定律 B.库仑定律 C.欧姆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楞次定律指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这种阻碍作用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感应电流的电能,所以楞次定律的阻碍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2.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金、 a 地、a 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 金、v 地、v 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 金a 地>a 火 B.a 火>a 地>a 金 C.v 地>v 火>v 金 D.v 火>v 地>v 金【答案】A【解析】AB.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Mm G ma R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大,故知A 项正确,B 错误; CD.由22Mm v G m R R =得v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运行速率越大,故C、D 都错误。3.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A.12F F , B.12=F F ,

C.1213==22F mg F , D.1231=22 F mg F mg ,【答案】D【解析】对圆筒进行受力分析知圆筒处于三力平衡状态,由几何关系容易找出两斜面对圆筒支持力与重力的关系,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斜面对圆筒的支持力与圆筒对斜面的压力大小相同。 4.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距地面高度h 在3m 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 随h 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该物体的质量为 A.2kg B.1.5kg C.1kg D.0.5kg 【答案】C 【解析】对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0()k k F mg h E E -+=-,得0()k k E E F mg h =-+,即F +mg =12N ;下落过程,()(6)k mg F h E --=,即8mg F k '-==N,联立两公式,得到m =1kg、F =2N。5.如图,在坐标系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12 B 和B 、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垂直于x 轴射入第二象限,随后垂直于y 轴进入第一象限,最后经过x 轴离开第一象限。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A.5π6m qB B.7π6m qB C.11π6m qB D.13π6m qB

(完整版)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1卷)lpf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1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1.6×102 kg B.1.6×103 kg C.1.6×105 kg D.1.6×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 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1.5F C .0.5F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 个 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 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 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 ,直至悬挂N 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题(新课标Ⅲ)(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楞次定律是下列哪个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A. 电阻定律 B. 库仑定律 C. 欧姆定律 D. 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楞次定律指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这种阻碍作用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感应电流的电能,所以楞次定律的阻碍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2.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金、a 地、a 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 金、v 地、v 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 金a 地>a 火 B. a 火>a 地>a 金 C. v 地>v 火>v 金 D. v 火>v 地>v 金 【答案】A 【解析】 【详解】AB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 Mm G ma R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大,故知A 项正确,B 错误;

CD .由2 2Mm v G m R R =得GM v R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运行速率越大,故C 、D 都错误. 3.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 、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 、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A. 1233 = =F mg F mg , B. 1233 ==F mg F mg , C. 1213 ==2F mg F mg , D. 1231= =2 F mg F mg ,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圆筒进行受力分析知圆筒处于三力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由几何关系可知,1cos30F mg '=?, 2sin30F mg '=? .解得13F mg '= ,212F mg '=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1231 ,2 F mg F mg ==,故D 正确 4.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距地面高度h 在3m 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 随h 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该物体的质量为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 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 5 个模块,选考内容有 2 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 2 个选考模块中选择 1 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 2 和表 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整理版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 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 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 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 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8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1.6×102 kg B.1.6×103 kg C.1.6×105 kg D.1.6×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 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 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 安培力的大小为 A.2F B.1.5F C.0.5F D.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 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 2 1 t t 满足 A .1< 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 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 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 ,直至悬挂N 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A .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 B .M 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C .M 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D .M 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 20.空间存在一方向与直面垂直、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匀强磁场,其边界如图(a )中虚线MN 所示,一硬质 细导线的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 ,将该导线做成半径为r 的圆环固定在纸面内,圆心O 在MN 上。t =0时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如图(a )所示: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b )所示,则在t =0到t =t 1的时间间隔内 A .圆环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始终不变 B .圆环中的感应电流始终沿顺时针方向 C .圆环中的感应电流大小为 004B rS t D .圆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2 00 π4B r t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含答案)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 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1某时刻开始减速。 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2为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m/s 2,若用来计算物○3a a g 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 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其中,得T s s v n n n 21++=s T 1.05015=?=

=,=, 1.0210)01.1100.9(25??+=-v s m /00.11 .0210)28.1201.11(2 6??+=-v s m /16.1=,因为,,所以可判断物1 .0210)06.1028.12(2 7??+=-v s m /14.156v v >67v v <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其中是正确的,、是错误的。因为公式 5v 6v 7v 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T s s v n n n 21++=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cm 00.2s =?间的距离应该为,但图中,01.1300.201.11s 5667=+=?+=s s 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加速度 cm 00.2s =?s m s m T s a /00.2/1 .01000.222 2=?=?=-所以。 s m aT v v /20.11.000.200.156=?+=+=因为s m T s s v /964.01 .0210)61.866.10(22 988=??+=+=-=。 aT v v -=87s m /16.11.0)2(964.0=?--③ 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 cm s 99.161.860.101=-=?cm s 01.260.661.82=-=?,求平均值,所cm s 00.260.460.63=-=?cm s s s s 00.2)(3 1321=?+?+?=?以加速度=222 2/.1 .01000.2s m T s a -?=?=2/00.2s m 根据,得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 ma =mg μg a μ=(此式中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ma f mg =+μf m f g a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因为所以的测量值偏大。a a >'g a =μ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II试卷分析及2020备考建议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题分析 尧中物理教研组:潘敏科 2019.6.20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题整体看,命题内容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突出了力、电、磁等主干知识,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迁移、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图像问题考查量明显增多,体现了以考查学生五种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试题科学、灵活、无偏题怪题。和2018年试题相比,整体难度有所降低。具体来看,今年物理学科的高考命题有以下特点: 一、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注重知识体体系的主干内容 试卷中,必考部分:力学(占49分)、电学(占46分)为主,选修3—5中对原子核中的质量亏损(占6分),选考部分:选修3—3部分主要考查气体实验定律(或:选考3—4部分主要考查机械振动图像,干涉法测波长)(占15分),总分110分。其中,选择题为:4道力学试题(24分)、3道电磁学试题(18分)、1道原子核试题(6分),和2018年的试题分布基本相同,力学试题难度有所增加。实验题为1道力学(5分)和1道电学(电路分析)试题(10分),其中电学实验考查二极管电阻随温度变化关系,通过调整滑动变阻器补尝来调

整动态电路等,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能力要求有所提高;计算题为1道电学(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试题(12)和1道力学试题,其中,第25题的力学试题涉及到做物理关系图像及多过程计算,并含有变加速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计算,使刹车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分析难度增加,难度有所增加。选考题3-3把5选3改为3个填空,而且是通过P—V图分析气体的状态,并对微观状态进行分析,难度也略有增加;计算题为气体定律应用,是将两部分气体通过大小活塞联系在一起,分析的难度也有所增加;选考3-4为机械波图像和干涉法测波长,难度和2018年基本一致。试卷整体难度高于2018年的试题。 二、把握物体学科的特点,强化关键能力,体现核心素质 2019年高考物理着重考查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数理结合等关键能力,比如,第19题以滑雪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曲线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该题通过v—t图来描述滑雪运动员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考查考生对v—t图的理解,由此分析判断其运动状态。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给情境利用所学知识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考查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比如第14、18、19、21、23、25题,选修3—3的33题的第⑴小题(或选修3—4的34第⑴小题)题,共计59分都涉及到用函数图象描述物理变化规律,考查了作图和处理图像信息的的能力;第23题,通过对二极管的温阻信息分析,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推理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2019年高考物理真题同步分类解析专题06 磁场(解析版)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06 磁场 1. (2019全国1卷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 A .2F B .1.5F C .0.5F D .0 【答案】B 【解析】设导体棒MN 的电流为I ,则MLN 的电流为 2I ,根据BIL F =,所以ML 和LN 受安培力为2F ,根据力的合成,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F +F F 5.130sin 2 20 =? 2. (2019全国1卷24)(12分)如图,在直角三角形OPN 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带正电的粒子从静止开始经电压U 加速后,沿平行于x 轴的方向射入磁场;一段时间后,该粒子在OP 边上某点以垂直于x 轴的方向射出。已知O 点为坐标原点,N 点在y 轴上,OP 与x 轴的夹角为30°,粒子进入磁场的入射点与离开磁场的出射点之间的距离为d ,不计重力。求 (1)带电粒子的比荷; (2)带电粒子从射入磁场到运动至x 轴的时间。 【答案】 (1)设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加速后的速度大小为v 。由动能定理有2 12 qU mv =① 设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领第二定律有2 v qvB m r =②

由几何关系知d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224q U m B d =④ (2)由几何关系知,带电粒子射入磁场后运动到x 轴所经过的路程为 πtan302 r s r = +?⑤ 带电粒子从射入磁场到运动至x 轴的时间为 s t v = ⑥ 联立②④⑤⑥式得 2π(42Bd t U =⑦ 【解析】另外解法(2)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为t 1,则U Bd qB m T t 8241412 1ππ=? ==(将比荷代入) 设粒子在磁场外运动时间为t 2,则U Bd qU md qU m d v t 1236326y 2 22= ?=?== 带电粒子从射入磁场到运动至x 轴的时间为21t t t +=,代入t 1和t 2得2π(42Bd t U =. 3. (全国2卷17)如图,边长为l 的正方形abcd 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abcd 所在平面)向外。ab 边中点有一电子源O ,可向磁场内沿垂直于ab 边的方向发射电子。已知电子的比荷为k 。则从a 、d 两点射出的电子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14kBl B .14kBl ,5 4 kBl

最新2019年全国卷Ⅰ理综高考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 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选修3-4专题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4 1.(2018福建卷).一列简谐波沿x 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A .沿x 轴负方向,60m/s B .沿x 轴正方向,60m/s C .沿x 轴负方向,30 m/s D .沿x 轴正方向,30m/s 答案:A 2.(1)(2018福建卷)(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 .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 条亮纹间的距离a ,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 /(1)a n =-V 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右图,其示数为___mm 。 答案:①A ②1.970 3.(2018上海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 (A )频率 (B )强度 (C )照射时间 (D )光子数目 答案: A 4.(2018上海卷).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 (A )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B )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 )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 )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答案: B 5.(2018上海卷).如图,简单谐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 =3s ,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已知图中x 1与x 2相距1m ,波的周期为T ,且2T <?t <4T 。则可能的最小波速为__________m/s ,最小周期为__________s 。 (A ) (B ) ( C )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