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

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课堂

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还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理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一、备课。教师在备课环节,就从网络资源中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反复修改我们的PPT课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媒体不仅仅作为教师演示和讲解用的辅助工具,而且也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图、文、声、像、等丰富直观的形式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学生记忆,使得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二、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上课,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供了便利。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改善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更为高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并且使得教学内容的表现更加直观、丰富,形式更为灵活多样是,让某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表现的内容也能够得以直观表现。

三、微课。课本中的知识点、或某些典型例题可以做成微课来保存。学生如果课堂上掌握不够的话,下课后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在学习一遍,直至掌握为止。教学中利用微课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直观、形象、多样化、灵活、生动。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发展变化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发展变化 汪胜 (湖北大学教育技术学系湖北武汉430062) 内容摘要:从传统的纸质教学到现在的多媒体运用,从单一的板书授课到开放的探究式互动学习,这些授课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机会。是顺应这一变化,并成功地融入其中,还是墨守陈规,直到被信息化浪潮所掩埋;能否把握这一机遇和挑战,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型,是对学生与教师很大的考验。 关键词:教师学生角色新型教学媒体信息素养信息化时代 一、前言 2000多年前的华夏神州大地,出现了一个大教育家,他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达七十二,他便是孔子。从那时候起,教育之事便开始蓬勃兴起。再到后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更是让教育事业又攀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21世纪来了,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量。在这信息化浪潮之中,教育活动中的两大主体—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从传统的纸质教学到现在的多媒体运用,从单一的板书授课到开放的探究式互动学习,这些授课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机会。是顺应这一变化,并成功地融入其中,还是墨守陈规,直到被信息化浪潮所掩埋;能否把握这一机遇和挑战,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型,是对教师和学生很大的考验。 二、教师课堂角色的变化转型 传统的教学课堂,毫无疑问,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近代的大部分中小学校用的也都是这种传统教学。传统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大,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技术兴起以后,这种情况便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首先体现的便是教学媒体的变化。从最初的幻灯片、投影仪,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等。这些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而且这些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堂角色已经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了。这些新型教学媒体和手段的出现,在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通过板书授课,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宰,学生则是出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而这种变化,也相应的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自我学习和扩充,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那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呢?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一些教师不敢鼓励学生利用现代化信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阅读材料1.7: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如图所示,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模式主要集中在I区,强调个别化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教为中心(因为教师的直接教学任务被机器所替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际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兴趣转移到II区,强调以学为中心。90年代以后,由于网上教育的兴起,出现了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多种虚拟学习环境(IV区)。位于III区的教学模式是从传统的发展而来的,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而虚拟教室的出现则大大扩展了其概念。位于中心的是综合了许多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集成化教育系统。 图1.4.1 信息化教学模式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考察信息化教学模式,看看它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在下表中按教育形式对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了分类,并概括了各类模式的关键特征: 表1-3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 二、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简介(一)个别授导 个别授导(tutorial)是经典的CAI模式之一,此模式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其基本教学过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一学生应答一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多媒体方式下,个别授导型CAI的教学内容呈示可变得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并可使交互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二)操练与练习 操练与练习是发展历史最长而且应用最广的CAI模式,此类CAI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运用多媒体,可将许多可视化动态情景作为提问的背景。应当注意,从严格意义上说,操练(drill)与练习(practice)之间是有一定概念区别的:操练基本上涉及记忆和联想问题,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黑泉镇永丰小学 一、实施背景 黑泉镇永丰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名,教职工10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是比较好的,现有交互式一体机4台,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

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黑泉镇永丰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2015年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试题及答案

1.Internet又称为“__”,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连网络。(填空) 2.__又简称为3W服务或Web服务,是目前最受Internet用户欢迎的一种服务。(填空 ) 3.__是由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引起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填空 ) 4.网络教育资源通过__的连通,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施教、学习、管理和服务的途径,从而打破教育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大大推动教育全球化的进程。(填空 ) 5.狭义上的网络教育多是指__(通常也称为网络大学),这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填空 ) 6.__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Blog,它的全名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填空 ) 7.__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填空 ) 8.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__,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类学习的方式。(填空 ) 9.校园网学科专业网站是以__为单位,依托校园网和课程教学资源库构建的学科专业教学资源中心。(填空 ) 10.__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填空 )

11.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Computer)俗称()。(单选 ) A电脑 B电视 C多媒体 D笔记本 12.巨型机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每秒可达()以上的运算速度。(单选 ) A几十亿次 B几百亿次 C几千亿次 D几万亿次 13.没有()的计算机被称为裸机。(单选 ) A软件 B硬盘 C硬件 D软盘 14.()的奠基人维纳(Wiener)在1948年指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单选 ) A信息论 B阴谋论 C控制论 D方法论

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分为

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分为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除了黑板、模型、书本等传统媒体外,还包括大屏幕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录音机、扩音机、话筒、调音台、实物视频展台等媒体设备。多媒体网络教室。主要硬件组成由:服务器、多媒体学生机、多媒体教师机、网卡等。语音教室。语音教室由现代化教学设备装备起来,按照功能的不同,分为(AP)型、听说(AA)型、听说对比(AAC)型和视听对比(A VC)型四种。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使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室,我在使用时,都会紧扣教材重点,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我会合理使用电脑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教学《空气》这堂课时,空气知识都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通过课件的制作,计算机则能将课件直观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在制作课件时,一般都是运用多媒体,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来营造一种赏欣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有的课件和视频短片就不能尽如人意,反而影响了课堂效果。

如有一堂语文课,为了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竞跳出了一幅水粉画,色彩黯淡,模糊不清,真是大煞风景,还是不画蛇添足的好。有的课件,由于制作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上与课文本身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如忽视了课文的感情基调,只为“凑”点音响,不仅无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反会“以音害人”。所以说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网上已有的资源中我们都要进行修改完善,把最为有用的部分为教学服务,千万不可粗制滥造,不然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体现它的优越性了。但如何真正运用好媒体,发挥它的真正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我继续探索、研究,以利于更好的服务于我的教学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 题及对策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由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过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追求,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着特点。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 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多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检索等方面,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因此,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早日实现多媒体进每一间教室,实现校校通。但在调查中发现,投入与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精)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提纲 一、设计思路 二、活动目标 三、活动准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八、情景式语文活动课应用模式 九、课件结构图 十、课后反思 《赞美巾帼英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第三课为教材基础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本课学习设计三个课时而《赞美巾帼英雄》作为一堂活动课占其中的一个课时。

二、授课对象 七年级活泼可爱、感情丰富、具有一定诗词积累的学生。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善于发现,思维活跃,喜欢有趣的教学活动,对理性材料理解能力较弱,对感性材料理解能力较强。价值观上这个阶段的少年处于叛逆期,价值观正在建立,要营造积极的气氛,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法 2、影视教学法 3、课件演示法 4、作品展示法 5、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学生学习资源:1、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2、小组间成员分享的学习材料3、相关网址下载的学习材料 教师资源与工具:1、教师备课资源(信息、视听、课件、教案、练习等等)2、工具:网络和多媒体 知识与技能:本节活动课重点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多种媒体搜集学习资料,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我阐述和展示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热爱祖国的爱国热情 1、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建立自己的博客或者网站或者QQ群。这个网络媒体对学生开放,进行远程的组织教学,学习管理,对学习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在开课之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和信息的任务。在网上课堂提供一些准备资料和查询资料的网址,引导学生运用网络预习,查询信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的工具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组织丰富的多媒体材料准备课件和视听资料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能力,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为目的,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型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能力。 (一)“互联网+”要求更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互联网+”把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于一体,把优质的海量教学资源与线上线下学习活动聚合起来,不断催生新的教育形态,教学环境的革新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在此,国务院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能在新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而且要能够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学创新。 另外,以培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要求教师做好技术运用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可见,要让中小学教师肩负起运用技术创新育人的新使命,必须不断更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二)“互联网+”要求更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的标准

由于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内容具有不断更新的动态性特点,许多国家政府和专业机构,不仅研制和颁布了有关标准指导和规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标准》、韩国的《教师ICT应用能力标准》等,并且还根据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变革,不断修改完善甚至颁布新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例如美国政府不仅发布了《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更新版(2008),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还颁布了《AECT标准(2012版)》,对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政府一直很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中央政府多次要求“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教育部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十年后,为了应对“互联网+”对教师能力的新挑战,又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制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要求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以及学习与发展等五个方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互联网+”要求革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方式 面对我国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水平不均衡的现状,要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对身处不同地域、专业背景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千差万别的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有效开展全员培训,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难以满足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不同需要,必须寻求新的能力发展方式。 “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人们学习提供了云端一体化的智能学习环境、互联互通的优质教育资源云服务,丰富多元的网络学习空间和即时便捷的泛在学习环境。“互联网+”对教育的变革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带来的新手段,不仅使中小学教师将云教育资源的应用与专业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二者的互促互动中创新学习方式,而且为每位教师获得适切的个性化培训和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然而,如同“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的信息化教育现状下,不仅许多身处智慧教室的教师,依然使用陈旧的方法和手段教学,许多培训机构也仍在用过时的手段培训教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作为从事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走出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套用其它学科的教法的境地,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

(完整版)浅谈信息化下的教与学

浅谈信息化下的学与教 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小学 张磊回到童年时代,想想在我的课堂上,老师们都是这样的形象: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靠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演练,抽象性很大,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约束。 现在从事这个教师的行业的我深深的明白,信息化带来了教育变革。它是科技进步、人类进步的体现。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科技的广泛使用,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科技日渐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改变了我们工作模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化时代的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变了。当然也改善了我们的工作、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信息时代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好高科技手段,使我们教育、教学、学习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如何将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与教学融合来促进教育手段的改进和促进学习模式的变革呢? 结合教学,我觉得运用自主发现.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它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利用教师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和总结,得出一定结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探索能力,符合新课标的思想。

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指导和评价,根据反馈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说白了老师要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一种思想,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套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而对于学生是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在网络搜索中获取,这一过程学生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收集和整理大量资料中或者是通过运行交互性教学平台的学习,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一定有意义的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干涉很少,学生的主动学习是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所在。 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恩施市都在推广,当我第一次接触这种模式的时候,特别高兴。因为在课堂上,以前都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朝气。可现在我的孩子们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非常的活跃,相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效果。举个例子,以前在数学课上要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很直观的要用到三角板和粉笔,老师在上面画,学生们都低着头在下面不知道干什么,无精打采的。而现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完全不同,不仅让老师不在使用三角板和粉笔了,同时也大大的提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 教学资源则包括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等组成部分。教学资料为蕴含了大量的教 育信息,以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料指的是以数字形态存在 的教学材料,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的素材、教学软件、 补充材料等等。支持系统主要指支持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包括学习能量的支持、设备的支持、信息的支持、人员的支持等等。支持系统作为资源的内容对象与学习者沟通的 途径,实现了媒介的功能,它与资源组成的构成相关联,是我们认识学习资源概念的结构性视角。教学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交 流效果。教学环境是学习者运用资源开展学习的具体情境,体现了资源组成诸要素之间的各类相互作用,是我们认识学习资源概念的关系性视角。通常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是从狭义理解上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使之有序 化的,适合学习者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本书所讨论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主要指蕴 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 信息资源。学习资源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 这些教学资源的要素可以单独地使用,也可以由学习者将它合起来使用。信息化资源的分类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我国目前可建设的信息化资源主要包括 9类,分别是:媒体素材(又包括文本、图形/ 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另外,还可 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如:电子图书、工具软件和影片等。( 1 )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2)试题库: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

【精品】浅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地 发展并深刻地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在不断地融入到这一时代背景之中,进而造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 方法、教学模式等课堂教学各个因素的适应性转变。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在面临教育领域内的这一重大变化时,应该做出怎样的准备来迎接挑战 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做一简要探 讨: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应然;教师应对角色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地发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信息化时代给教育领域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使教师不得不审时度势,一方面要继续肩负教书育人的传统使命;另一方面,应及时把握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应对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各个环节的冲击,从而在信息化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使教育更好地发挥出其 育人的价值。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信息时代的网络世界里,教师与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上课、做作业、上辅导班也不再是学生巩固学业、提升自己的唯一方式。学生可以 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如计算机、手机、远程视频等获取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近年来慕课的大规模来袭,使得学生仅用一台电脑就能修习自己感兴趣的课 程。这些颠覆传统教育观念的学习方式更加提高了学生对自身知识增长、智力发展的自主性,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在信息化时代尤其如此,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课下通过信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阅读材料1.7 :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 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 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 问题。如图所示,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模式主要集中在I区,强调个别化教学, 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教为中心(因为教师的直接教学任务被机器所替代)。到了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际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兴趣转移到II区,强调以学为中心。90年代以后,由于网上教 育的兴起,出现了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多种虚拟学习环境(IV区)。位于III区的教学模 式是从传统的发展而来的,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而虚拟教室的出现则大大扩展了其概念。位 于中心的是综合了许多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集成化教育系统。 01个体主文CI 何罢艰解情量学习I 案砂习I电孑绩效吏博柔统 智驰辱怖象统戟学殍询Array 图1.4.1 信息化教学模式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考察信息化教学模式,看看它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在下表中按教育形式对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了分类,并概括了各类模式的关键特征: 二、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简介 (一)个别授导 个别授导(tutorial )是经典的CAI模式之一,此模式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计算机来 实现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其基本教学过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一学生应答一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多媒体方式下,个别授导型CAI的教学内容 呈示可变得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并可使交互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二)操练与练习 操练与练习是发展历史最长而且应用最广的CAI模式,此类CAI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 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运 用多媒体,可将许多可视化动态情景作为提问的背景。应当注意,从严格意义上说,操练

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硝口小学顾均凤 [摘要]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热点、难点问题之一,尤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针对教育信息化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进行自我更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群体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实现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性人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起着顶梁柱的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时期教育发展赋予教师的特殊使命,也是教师自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一、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姓名:李元英学号:2013115351 [摘要]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得教学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开始由简单的传统教学环境到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也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更加新颖的教学理念应对变革。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定义、特征进行概述。结合地理学科的特性,对面向地理学科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定义、特征进行概述,并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方法的优化提出一些策略。最后再结合自身在日常教学中的经验积累,提出几点应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环境高中地理策略建议 一、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开始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知识成为课程内容只是确立了学校课程的教学内容,各种技术工具和科学方法不断进入教育领域则改变了教育教学的形式、手段和模式[1]。 国家颁布实施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采用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以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改也对课堂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增强课堂的互动功能,成为新的课堂取向。在这种背景下,具有交互性、多样性、实时性的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而信息技术与课程如何实现整合,已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主流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黑板、粉笔,到后期的电脑、投影仪,再到近期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环境逐渐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道路[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形成,要求教师积极的改革教学方法,以更加有效的迎合并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目前在国内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组成要素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方面,而对于具体的教学方法设计的研究涉及较少,主要有徐英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情景教学研究》、李倩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课堂行为研究》、齐媛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 高中地理学科作为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的密切。但由于具有一定的理科特性,其中含有很多的地理规律与地理过程,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在已具备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前提性,需要设计与之相迎合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高效整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概述 (一)定义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提出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高度整合的结果,是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现代化的交互环境。这个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

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课堂 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还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理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一、备课。教师在备课环节,就从网络资源中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反复修改我们的PPT课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媒体不仅仅作为教师演示和讲解用的辅助工具,而且也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图、文、声、像、等丰富直观的形式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学生记忆,使得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二、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上课,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供了便利。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改善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更为高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并且使得教学内容的表现更加直观、丰富,形式更为灵活多样是,让某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表现的内容也能够得以直观表现。 三、微课。课本中的知识点、或某些典型例题可以做成微课来保存。学生如果课堂上掌握不够的话,下课后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在学习一遍,直至掌握为止。教学中利用微课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直观、形象、多样化、灵活、生动。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 永宁实验学校曹志文 2014 年11 月我校申报了宁夏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课题得到立项批准,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县教育局和校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 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此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课题的思考当今,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关于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丰富资源,对我们的教学,学习模式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既包含基础设施又蕴含着人类的高级智慧的信息技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来临与广泛普及,网络就成为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供了非常有效地工具,并在学生自主学习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1、“怎么教”的问题。传统教育给予的是与学习对立的东西,不让学生有自己的知识构建意义,而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使得有效的教学过程成了生产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在知识构建,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改变传统

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基于师生的经验,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知识群体,体现新课标要求。 2、“怎么学”的问题。传统学习方法基本上是让学生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学习,而这种学习压抑力学生的兴趣和影响,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通过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认知学习过程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科技进步、人类进步的体现。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科技的广泛使用,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科技日渐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改变了我们工作模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化时代的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变了。当然也改善了我们的工作、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信息时代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好高科技手段,使我们教育、教学、学习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课题执行情况自课题批准立项以来,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在人员、资金和研究时间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并加大了信息技术建设力度,为课题研究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及学校教育网站,为开展课题研究及教学研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交流平台。先进 的设备和水平,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信息技术与聋校课程整合的基础结合理论学习和学校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聋校课程整合的意义至少包涵了四个要素的变革: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今天我主要就教学环境的变革这个角度展开论述。 一、教学环境的理论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是这样表述的: 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北师大何克抗教授在谈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时是这样阐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正是要通过新型教学环境的营造来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设新型教学结构,以便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是信息技术与聋校课程整合的基础。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作用: 1、使聋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来学习。 2、使聋生由记忆式的学习转向意义探究式的学习。 3、使聋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4、使聋生由按部就班的线性学习转向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式学习。 5、使聋生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超越学校围墙的学习。 三、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事实上,我们对“环境”两字还可以有更广义的认识,通过信息技术与聋校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我们觉得至少可以营造出这样几方面的环境: 1.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

最新1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1.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能力?试结合你的教学实践展开叙述。 为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符合专业发展的标准,教师必须在能力上有所突破,在专业上有所提升。这不但要加强传统的教师能力要求,更要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新的专业能力要素。 1.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又称为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通常包括:文献检索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运用外语交流信息的能力;计算机操作与使用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编码、分类的能力;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能力等。这些应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信息处理能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日新月异,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培育人才的重任,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选择与加工、处理能力,以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2.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能根据对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的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并依据教学规律及教学原则来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和资源,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与方法,编写出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学设计教案。 3.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包括课堂组织与管理、语言表达、讲解与提问、板书板图、演示操作、反馈与回应、进程调控与突发事件处理的应变能力。 4.人际交往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是一种教育关系,又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适应环境、做好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育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只有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一致、亲密无间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到保证,教育和教学才会收到应有的成效。 5.教学监控与评价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构成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要素,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具备良好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就可以面对变化的环境,自如地处理和应付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6.教学反思及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并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研究能力。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事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各种课题的研究与创造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才能永久地保持对学问的兴趣和探究,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克服对教学的倦怠感,并且通过科研不断提升自己的层次和水平。 7.课程开发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建立完整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也使教师不得不扮演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者、教材编制者、教材选择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对国家必修课程、校本及地方课程的相关资源的收集、分类、开发与应用等能力。 8.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创精神和独创能力。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仅如此,我们的培养目标也要求使学生在个性方面能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特别是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