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酸碱盐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酸碱盐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酸碱盐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本节课先从盐酸入手,介绍了的特性,引入酸的共性。再从硫酸入,再一次讲述了共性。副习到位。再从氢氧化钠讲到碱的共性,由浅入深,从简到难。盐也是如此。

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完酸,碱,盐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但对这部分内容不能完全理解。

本节课加深了理解。

总结评价: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回顾,弄明白学了什么?本节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符合学生认知,通过展示板书设计进行反思回顾,整理归纳,并通过精选的练习拓展延伸综合复习,达到预期效果。只是要加强时间控制。效果会更好。总之本节课很成功。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了有关酸碱盐的知识后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酸碱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难点就在于相互间的化学变化,这一难点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是个突出点。学生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内容和复分解反应后很容易形而上学,胡乱自编化合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酸碱盐这部分的内容很多,一节课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本堂课只针对学生学习时遇到的重点及难点化学性质复习。

评测练习:

练习针对于酸碱盐,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内容多、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对时间加

以控制,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课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通过物质的分类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3.进一步了解溶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规律

初中化学酸碱盐溶解性表 ()

阳离子 阴离子 OH - NO 3 Cl - SO 4 S SO 3 CO 3 SiO 3 PO 4 H +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溶、挥 溶、挥 不 溶 NH 4 溶、挥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K +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Na +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Ba 2+ 溶 溶 溶 不 溶 不 不 不 不 Ca 2+ 微 溶 溶 微 微 不 不 不 不 Mg 2+ 不 溶 溶 溶 溶 微 微 不 不 Al 3+ 不 溶 溶 溶 - - - 不 不 Mn 2+ 不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不 不 Zn 2+ 不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不 不 Cr 3+ 不 溶 溶 溶 - - - 不 不 Fe 2+ 不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不 不 Fe 3+ 不 溶 溶 溶 - - - 不 不 Sn 2+ 不 溶 溶 溶 不 - - - 不 Pb 2+ 不 溶 微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Bi 3+ 不 溶 - 溶 不 不 不 - 不 Cu 2+ 不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不 不 Hg + - 溶 不 微 不 不 不 - 不 Hg 2+ -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 不 Ag + - 溶 不 微 不 不 不 不 不 + 酸、碱、盐溶解性表(20℃) - 2- 2- 2- 2- 2- 3-

注释: 1、此为20℃时的情况。“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2、记住初中阶段可能常用到的不溶性物质(已重点框出),知道几个微溶性物质(有底色处)。其余不溶物一般不常考,除此之外就都是可溶性物质了。 3、微溶性物质:在反应物可视为可溶,在生成物可视为不溶,适用于除杂、鉴别题型。 4、白色沉淀:氯化银、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氢氧化铝、氢氧化镁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 有色离子:溶液中若有 铜离子(Cu 2+):呈蓝色 亚铁离子(Fe 2+):呈浅绿色 铁离子(Fe 3+):呈黄色 适用于物质推断题型。 5、特殊不溶解:氯化银、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盐类的溶解性简记: 钾钠铵盐全部溶, 硝酸盐遇水无隐踪,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练习题(一)和答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与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酸碱盐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 1.某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十分重要,它可维持血液 中适当的酸碱度,并通过人体复杂的作用产生消化液,帮助消化.该盐是() A.氯化钙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碳酸钠 2.下列一些化学常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叙 述错误的是() A.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要摄入食盐5g左右 B.医用生理盐水是0.5%的氯化钠溶液 C.当空气中的二气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 D.通常的食醋中约有3%-5%的醋酸 3.(2009,佛山)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 无色透明的是()A.NaOH、NaNO3、K2SO4 B.CuSO4、MgSO4、KCl C.Ba(OH)2、H2SO4、NaCl D.NaCl、AgNO3、HNO3 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一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 技术,其产品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这种生产技术用于()A、生产烧碱 B、生产纯碱C、精制精盐D、生产尿素 5.(2007,烟台)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 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 象的就是燃烧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溶液 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6.(2009,四川)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 量共存的是() A.SO42-、NO3-、K+、H+ B.Na+、Cl-、OH-、Al3+ C.Cl-、NO3-、K+、Na+ D.Ag+、Cl-、CO32-、K+7.(2008,山东)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A B C D X NaOH Ca(OH)2Fe2O3Cu Y NaNO3CaCl2Fe CuO Z Na2SO4CaCO3FeCl2Cu(OH)2 8.(2008,乐山)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 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甲乙丙丁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9.(2010,桂林)下列化肥能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的是()A.碳铵 B.硝铵 C.硫铵 D.硫酸钾 10.(2008,咸宁)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l、Ba(NO3)2、 CuSO4、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滤液,取滤液并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含CuSO4和Na2CO3 X Y Z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创造水平,提升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3个月的“国培”学习,在教学中我有了很多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一、对化学新教材的理解 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

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实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动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专题复习教案

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复习 [学习目标] 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化学反应的认识。 [复习重点] (1)酸的化学性质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⑤酸+(某些)盐→新酸+新盐 酸相似的化学性质:①②③④ (2)碱的化学性质 ①碱溶液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③碱+酸→盐+水 ④碱+盐→新盐+新碱 碱相似的化学性质:①②③ (3)盐的化学性质

①盐+金属→新金属+金属②盐+酸→新酸+新盐 ③盐+碱→新碱+新盐④盐+盐→两种新盐 3、两个“表” ⑴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注明: K Ca Na 活动性太强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也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⑵酸碱盐溶解性表(概括): ①酸全溶 ②碱只溶钾、钠、铵(氨水NH3.H2O)、钡、钙(微溶看成溶) ③硝酸盐;硫酸盐只不溶钡;氯酸盐只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其余不溶 4、八大沉淀. ⑴、AgCl(白色) ⑵、BaSO4(白色)⑶、BaCO3(白色)⑷、CaCO3(白色);⑸、Mg(OH) 2 (白色) ⑹、Al(OH)3 (白色) ⑺、Fe(OH)3 (红褐色) ⑻、Cu(OH) 2(蓝色)。 注意:AgCl 、BaSO4两种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练一练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①铁和稀硫酸②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③碳酸钙和稀盐酸④硫酸锌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初中化学酸碱盐溶解性表以及口诀 (新的)

课题1之---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导学案)课型:新授课主备:邓爵华审核:化学组 一、学习目标: 1、强化酸碱盐化学式的读写。 2、加深对酸碱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实质的理解。 3、初步认识盐的分类方法。 4、重点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及其应用。 二、难点: 从酸碱盐的溶解性去理解酸碱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指出下列物质中那个是酸?那些是碱?那些是盐? 1.H2O 2. NaCl 3. KNO3 4. KMnO4 5.CaCO3 6. H2SO4 7. H2O2 8. NaHCO3 9.Cu(OH)210. NaNO2 11. Ca(OH)212. N2 13.MnO2 14. H2 15. NH4Cl 属于酸的有(填序号,下同):; 属于碱的有:; 属于盐的有:。 因为酸的构成特点是:H+ + 酸根离子 碱的构成特点是:金属离子(或NH4+) + OH- 盐的构成特点是:金属离子(或NH4+) + 酸根离子 2、根据酸碱盐的构成特点,自学课本114页的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①、强化酸碱盐化学式的读写(写出化学式): 酸:硫酸碳酸盐酸; 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盐:氯化钠硫酸铜; 碳酸钠硝酸钙。 ②、盐的种类较多,为更好的识别、掌握它们,就要给它们分门别类, 化繁为简: 盐的分类常按所含或的类型来分类; ③、归纳酸碱盐的溶解性,并熟记,以便更好应用: 酸:酸全溶碱:氢氧铵钠钾钡溶 盐:铵钠钾盐硝酸盐(全溶);氯化盐不溶 硫酸盐不溶;碳酸盐溶

3、学以致用 应用一:判断常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 考点:某碱或盐加入水中能否形成溶液 强化练习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Cu(OH)2 B、CaCO3 C、BaSO4 D、(NH4)2CO3 2、下列各组物质全部能溶于水的是: A 、H2SO4CuSO4NaOH AgNO3 B 、CuCl2Na2SO4Mg(OH)2 FeCl2 C 、KOH AgCl KNO3Na2CO3 D 、Al(OH)3ZnSO4Ca(NO3)2(NH4)2SO4 应用二: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可 否发生(即是否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①有水生成②有气体生成③有沉淀生成三者之一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体现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即 反应物的离子相互结合反应形成:水或气体或沉淀的过程。 形成水的离子对:H+ + OH-→ H2O 形成水和气体的离子对: H+ + CO32- (HCO3- ) →H2O+CO2↑ NH4++ OH-→ H2O + NH3↑ 形成沉淀的离子对(重点): 与OH-不能共存即形成不溶性碱的金属离子(常考的):Cu2+、Fe3+、Mg2+、Al3+ 与CO32-不能共存即形成不溶性碳酸盐的金属离子Ba2+、Ca2+ Cl-:Ag+ + Cl- → AgCl ↓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SO42- : SO42-+ Ba2+→ 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注意:Fe(OH)3↓ Cu(OH)2↓ ,其余的沉淀 红褐色蓝色都为白色

初中化学易错题酸碱盐超级经典

初中化学易错题---酸碱盐 一、选择题 1、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B、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氢氧化钠固体用于干燥二氧化碳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答案为D。 【易错点点睛】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A中稀盐酸可以与铁锈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故可以,B中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应,且碳酸氢钠不具有腐蚀性故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中干冰升华吸热是常用的制冷剂,D中氢氧化钠可作干燥剂,但是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不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所以答案为D。学生往往只记住氢氧化钠能做干燥剂,而忽略其做干燥剂的范围而造成错选。 2.实验测得下列四种溶液的pH如下图所示: 其中溶液呈碱性的是() A.稀硫酸B.碳酸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 【解析】碳酸钠溶液的P H>7故呈碱性,答案为C 【易错点点睛】熟悉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此题以数轴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的物质稀 H2SO4、H2CO3、NaCl 、Na2CO3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H2SO4、H2CO3 PH<7,因而为酸性物质,NaCl PH=7,因而呈中性,Na2CO3PH>7,因而呈碱性,故答案为C,学生往往因为记不住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而造成错选。 3、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改变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解析】熟练掌握物质之间反应后生成物的状态,抓住题目要求能发生反应,“溶液”质量不变,答案为A 【易错点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与溶液质量的变化,此题答案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物质间发生反应,二是溶液总质量不变,溶液总质量不变即要求物质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或沉淀,A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无气体或沉淀生成,故符合条件,B中碳酸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一):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一样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构成用心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取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一样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资料、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一样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带给适合于自我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带给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取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取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潜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取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一样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忙学生构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潜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资料特点,思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忙学生构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资料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透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忙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初中化学“酸碱盐”常考知识汇总

初中化学“酸碱盐”常考知识汇总 一、酸及酸的通性 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酸的通性: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金属+酸→盐+氢气 Zn+2HCl=ZnCl2+H2↑ Zn+ H2SO4=ZnSO4+H2↑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碱+酸→盐+水 NaOH+HCl=NaCl+H2O Cu(OH)2+H2SO4=CuSO4+2H2O 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2HCl 注意: (1)在‘金属+酸→盐+氢气’中,酸通常指的是稀硫酸和稀盐酸,不能是浓硫酸或硝酸。因为浓硫酸或硝酸都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了水;金属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活泼金属,排在 ‘氢’后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2)通过金属跟酸的反应情况导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所需时间越短。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用它作为干燥剂。硫酸还具有脱水性,它对皮肤或衣服有很强的腐蚀性。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水的密度较小,会浮在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向四处飞溅,容易发生事故。 二、碱及碱的通性 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初三化学酸碱盐九大知识点(最新整理)

4 4 初三化学酸、碱、盐九大知识点 一、 化学用语 1、电离:H 2SO 4=2H++SO 2- NaOH=Na ++OH - Al 2(SO4)3=2Al 3++3SO 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 3 食盐——NaCl 纯碱、口碱——Na 2CO 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 4·5H 2O 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 氨水——NH 3·H 2O (学名:一水合氨)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七个常见的沉淀物: 中考范围:(由主至次的顺序)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于酸的沉淀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不溶于酸的沉淀 3、四个微溶物: 中考范围: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 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 Ag 2SO 4(鉴别 SO 42-和 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 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 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口诀:复分解要进行,溶液中才可行;交换成分价不变;生成水、气或沉淀;不溶物溶于酸除 了氯化银和硫酸钡。 2、复分解的 t i p s :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 3、NaNO 3、AgNO 3、BaSO 4 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对该图像的分析如下: ①O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2=Na CO +CaCl aCO +2l C NaC ↓ ②E 、F 点溶液的pH 相同 ③O 点溶液和G 点溶液的离子种类一样多 ④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相等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详解】 ①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先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稀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故O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2HCl+Na CO 2NaCl+H O+CO =↑,故①不正确; ②E 点溶液中盐酸与加入的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都呈中性,F 点溶液中加入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②正确; ③O 点溶液中的离子有H +、Cl -、Ca 2+三种,G 点溶液中有Cl -、Na +和CO 32-三种离子,两点溶液中的离子种类一样多,故③正确; ④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2.2 g 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 2322Na CO +2HCl=2NaCl+H O+CO ↑,生成2.2g 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5.3 g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5.0 g 碳酸钙,根据化学方程式 2233=CaCl +Na CO CaCO +2NaCl ↓,生成5.0g 的碳酸钙,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5.3g ,

初三上册化学教学反思

初三上册化学教学反思 初三上册化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 2、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 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 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 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 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 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 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 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4、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 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 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 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 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 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 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

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 几点入手: (2):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 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 (3):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 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以上几点教学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才可能有一定效果。 试卷讲评是九年级化学复习阶段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高效的化学试卷讲评不仅能纠正学生平时化学学习中对某些知识点 的错误认识和理解,还能规范解题、熟练技巧、查漏补缺,同时也 能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听了马老 师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受益匪浅,以下是几点体会: 一、统筹分析、充分准备 1、化学试卷讲评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准确把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的缺陷;注意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 重点关注学生在哪些知识和能力上还不到位,找准学生现状与课程 目标之间的差距,讲评时才能对症下药。 2、做好试卷的统计工作。 统计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试卷得分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得分率;知识点分布及得分率的统计;学生错 误类型的统计,包括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不清楚、基本原理不 理解、实验技能不掌握、双基识记不牢靠等)、能力因素(如:看 不懂题目或审题不清、不会分析问题或分析问题不到位、语言表达 不准确、计算能力差等)、解题技巧(如:答题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化学术语不科学等)、临场心理因素等。同时对学生答题中出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这部分知识系统性强,反应的规律突出,内容较多,历届中招考试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陕西20xx年中考试题中占22分(约占总分值的44%)。出题一般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因此很有必要对酸碱盐进行专题复习。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复习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之后,设计了一些与之有关的初步运用,针对性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使他们仿佛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②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②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学会分析题意,掌握做

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讲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要求和条件,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 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1、教法: 采用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辅助等,充分体现“教师为引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我在两年初三化学教学工作中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我第一年的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另外,我校在初三年级实行了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快、慢班两部分。但在第一年的教学中我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快、慢班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第二年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二期课改”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虚心学习、加强同事间的合作 两年初三教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与同事间的合作、特别是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新教师接受新信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可能要优于老教师,但缺乏教学经验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若在教学活动只没有一位“指路人”,我想我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要多走很多弯路。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篇一: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新鲁初中——胡秉建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分类的方法,通过物质的分类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归纳酸碱盐的的化学性质,总结反应规律。 3、进一步理 解中和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特点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 1、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进一步掌握常见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难点: 酸碱盐中离子的检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复习,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通过对酸碱盐中8大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总结反应规律 及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3、通过学案中物质间是否能反应的判断, 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4、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学 生对练习题的合作探讨,进一步掌握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思,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培养 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作风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了有关酸碱盐的知识后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酸碱 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难点就在于相互间的化学变化,这一难点在整 个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是个突出点。学生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内容,胡乱自编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 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 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 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 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教学策略分析】

1、通过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和对物质进分类增强学生对酸碱盐在组成上的认识 2、通过学生动手书写化学方程式,纠正学生的一些常见错误。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关系。 4、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判断和动手书写一些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引导学生复习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5、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的制作、编辑复习学案,并分发到学生手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展示一个装过石灰水的试剂瓶问:瓶上的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清洗?请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生)回答白膜形成的原因、回答清洗的方法,并书写化学方程式(个别学生到前台展示)。(师)对书写结果作出评价并过渡到酸 碱盐的有关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归纳。ppt展示课题《酸碱盐复习》及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生)观看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1、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 出课题。2、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应达成什么目标。) 二、复习讲解 (师)我们可以怎样给物质进行分类?(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师)ppt展示分类方法,并引出酸碱盐的概念板书其化学组成。 活动(一) (师)ppt展示:下列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它三物物质不 同类别,请写出并说出分 类标准。 ①.食醋、牛奶、海水、冰水;②.甲烷、硫酸、氢氧化钠、纯碱;③.氢氧化铜、干冰、高锰酸钾、小苏打;④.二氧化锰、氯化钾、氢气、二氧化碳; ①.;②. ;③.;④. ; (生)在学案上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师)点评、总结原因。

石家庄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练习题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B.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KNO3固体 C.向一定量FeCl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不符合题意; B、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但KNO3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即起

始值不为0,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FeCl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NaOH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符合题意; D、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说法错误的是 A.用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B.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 C.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D.向一定量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 溶液至过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完整)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超详细)

一、知识概述 在本周对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溶液的酸碱性?怎样表示和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和碱是怎样的物质?它们都有哪些性质?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常见的酸 (1)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酚酞等。 (2)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①盐酸、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盐酸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有刺激 性气味、在空气中会产生白雾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 化学性质 和酸碱 指示剂 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 色酚酞试液变色 和金属 的反应 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 和金属 氧化物 的反应Fe 2O3+6HCl=2FeCl3+3H2O CuO+H2SO4=CuSO4+H2O 用途 用于金属表面的除锈、制造氯 化物、药剂和试剂 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及冶 炼有色金属和金属除锈 ②二种常见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 a.浓盐酸: 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长时间敞口放置浓盐酸,质量会减少,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 b.浓硫酸:

吸水性: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所以浓H2SO4一定要密封保存。利用这一性质,浓H2SO4可能做干燥剂。 脱水性:浓H2SO4能将纸张、木材、棉布、皮肤(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叫做脱水作用,因而浓H2SO4能使皮肤脱水炭化造成严重的灼伤。浓H2SO4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将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净,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浓H2SO4的稀释:一定要把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若将水倒进浓H2SO4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H2SO4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液四处飞溅。 2、常见的碱 (1)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 ②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 利用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这一性质,可做干燥剂。

初三化学酸碱盐易错题集

酸碱盐得分率较低题集历次考试 20、(42%)使两份等质量的碳酸钙,一份与稀盐酸完全反应,一份高温煅烧所产生的CO 2的质量() A、一样多 B、跟稀盐酸反应的多 C、煅烧的多 D、无法判断 24、(46%)久置的盛有澄清石灰水溶液的试剂瓶,其瓶塞附近往往有一层白色粉末。取该粉末于表面皿中,滴入盐酸,有气泡出现。产生气泡的原因是这种粉末中含有(填物质名称)_______,请写出氢氧化钙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6、(15%)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之充分反应后,铁有剩余,过滤。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所得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共2分) 27、(43%)A、D是两种常见的固体,其中D为亮红色;B、E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中气体E 试推断:(1)A、E的化学式分别为:A E 。 (2)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 30、(40%)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 3溶液中加入3g KNO 3 和12g水完全溶解后,所得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分) 十一月月考 5、(42%)日常生活中,与肥皂水作用容易起泡沫的是 A、珠江水 B、矿泉水 C、煮沸的水 D、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10、(55%)27克铝箔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后的生成物的总质量是 A、约等于27克 B、一定小于27克 C、一定大于27克 D、一定等于27克 22、(61%)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粒子,试回答:(4分) (1)水是由聚集而成的;(2)氧分子是由结合而成的; (3)铁是由结合而成的;(氢原子的原子核是由构成的。 期末考试 7、(56%)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 B、空气、水、金刚石、氯酸钾 C、空气、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 D、空气、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 26、(49%)如图所示,气密性良好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往长颈漏斗中加入 稀盐酸,长颈漏斗下端的出口必须, 原因是。

初中化学单元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单元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单元教学反思一: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探析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就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来综合 考虑,既要让学科知识被学生吸收,又要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有些概念需要学生去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课堂上要准确描述概念的含义,把一些有关系的或相似的概 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讲解,如混合物和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和 单质等,明确各个概念的关键,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解 时结合实例特别是生活中的实例效果会更佳,如在讲解营养素知识时,教师可把生活中我们常吃的一些食物列举出来,让学生说出这 些食物主要含有哪些营养物质,或把一些食物随意搭配,让他们说 出这种搭配是否营养均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知识,也对化学与 生活的联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大 部分理论都来自于实验,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是丰富多彩的,能引起学生 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多利用不同且新奇有趣的实验现 象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学习的最终目 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给学生留出练 习的时间,让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化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 技能。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也影响到了学校教育机制的改革,教学 方法随之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化学的世界是多彩的,用色彩鲜明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更能培 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见识到化学的魅力。有些危险或有毒的 化学实验,也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示,完善学生的化学知识。教学有 法但无定法,在明确学生主体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是 每个教师所努力的目标。 二、关注全体学生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

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溶液的导电性。 2.电离。 3.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4.酸、碱、盐的初步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溶液导电性和电离概念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观察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抽象思维分析和逻辑推理,给予科学的解释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电离。 (2)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2.难点 教会学生根据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本质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 3.疑点 (1)酸、碱、盐溶液导电和金属导电的本质区别。 (2)NaHSO 4和Cu 2 (OH) 2 CO 3 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4.解决办法 采用的方法是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用他们已知的知识通过思维和现象,推理去理解新的知识。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试验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蒸馏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磷酸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盐酸,硝酸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钡溶液。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课本第149页[实验8—1]。 学生观察灯泡是否亮。 [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教师提问: (1)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回答,电流是怎么形成的?金属能导电的原因? (2)氯化钠是哪种类型的化合物?它的组成微粒是什么?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引起疑问进一步激发兴趣。] 3.教师将上述实验物质加入蒸馏水配制溶液,再分别做导电性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