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新店子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历史】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新店子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历史】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新店子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新店子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4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 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 商品经济的发达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方式是男耕女织,农产品用途是自给自足。从材料中可以明显看出男耕女织的特点,故本题选A。B说法不全面;C明显错误;小农经济下的农产品以自给自足为主,显然不是商品经济,排除D。

2. 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 (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B. 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 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D. 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答案】A

3.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 西周晚期

B. 春秋战国

C. 秦朝

D. 汉朝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出现,牛耕出现标志着农用动力由原来的人力变成了畜力,所以答案选择B项。春秋战国是东周时期,不是西周时期。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用动力的变化

4.《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 两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京梦华录》属于宋代,这反映了两宋时期的夜市普遍出现,故C正确。两汉时期,没有夜市,故A排除。隋唐时期夜市不够普遍,故B 排除。明清时期不是夜市普遍出现开始的时间,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

5.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 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 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官营手工业由官府垄断生产,进行集中的作坊生产,生产规模大,排除A;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排除B;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工艺技术水平最高,排除C;官营手工业不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主要是为宫廷、官府和贵族生活服务,故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6.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享有盛名的瓷窑很多,其中生产青瓷的是

A. 越窑

B. 邢窑

C. 景德镇

D. 大邑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唐代制瓷业中生产青瓷的是越窑,A正确;邢窑生产白瓷,B错误;景德镇始于宋真宗景德年间,与唐朝不符,C错误;四川大邑,为唐代四川地区白瓷产地,D错误。

7.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

【答案】D

【解析】

据所学可知,粉彩瓷和珐琅彩是清朝时期的瓷器,D正确;A、B、C均错误。

8.电视剧《乔家大院》艺术的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 闽商

B. 徽商

C. 粤商

D. 鲁商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晋商,故B项正确;闽商、粤商和鲁商都不是与晋商齐名的商帮,A、C和D项错误。

9.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 贩卖粉彩瓷器

B. 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C. 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D. 到会馆停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

记与运用能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粉彩出现于清朝,晚于宋朝,排除A;宋朝商业活动已打破空间限制,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存在于宋之前,排除C;会馆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D。

10.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狂热的图腾崇拜

B. 农业为立国之本

C. 迷信落后的思想

D. 对商业的不重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对古代国家一次的来源进行诠释,将土地和五谷上升到神灵崇拜的高度,突出了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成为立国之本,故B项正确;神灵崇拜不是图腾崇拜,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与材料无关。

1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

A. 重工业的发展超过了轻工业

B. 卷烟业、面粉业等行业发展迅速

C. 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 内地工业发展超过了沿海地区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卷烟业、面粉业等轻工业行业发展迅速,故B选项正确;当时工业结构畸形,重工业发展缓慢,故A选项错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故C选项错误;当时沿海地区工业发展高于内地工业,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2.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材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另一障碍来自于

A. 地主阶级

B. 外国资本

C. 封建官府

D. 官僚资本

【答案】D

13.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 实业救国

B. 工商皆本

C. 重利轻义

D. 重商轻农

【答案】A

【解析】

张謇是晚清著名实业家,其兴办工业主是要爱国心的驱使,是要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14. 江南制造总局在其办公厅和各厂办公所门口都悬挂着两块虎头牌和拷打工人的刑具“水火棍”。工人常遭鞭打和“枷号示众”,受惩罚重者还要进牢房。这表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企业

A. 在管理上具有封建性

B. 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C.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D. 其工人由士兵充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枷号示众”才是本题的题眼。“枷号示众”是封建官府惩罚罪犯的一种做法,注意是“封建官府”,工人常遭鞭打和“枷号示众”只能说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企业在管理上的确具有封建性。所以本题答案选择的是:A.在管理上具有封建性。另外,洋务运动当然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所以C不能选。

15. 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A. 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 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 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 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上海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材料反映了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无力与外商企业竞争,步履艰难,在外商排挤下迅速衰落。说明了近代民族工业具有资金少,规模少,技术力量薄弱等特点,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故选D;A只是一个方面原因;B属于管理层面原因;C属于本身因素。

16.代某一烟草公司为其生产的红金龙香烟作广告。广告语: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其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惟诸君实图利之。材料不能够反映的是

①是“异味争尝”的近代饮食文化的反映

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③说明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

④民族烟草公司的开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不能够反映的是”才是本题的题眼。“不能够反映”,“红金龙香烟”是香烟,当然不是“饮食文化”,香烟既不能饮也不能食,所以①是错误的。“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其利权”说明资本家是为了“国家挽回少许其利权”并不是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所以③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答案选择的是C.①③。

17.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洋务运动的推动

C.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D. 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答案】C

【解析】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故C正确。

18.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

A. 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C.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和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均属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只有A项出现在19世纪末,故选择A项。

19.统计,近代中国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出现在1936年。此后的13年(至1949年)中,中国的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呈下降趋势,为近代百年经济史中最严重的衰退阶段。导致这一衰退现象的首要原因是

A. 帝国主义掠夺和长期战争的破坏

B. 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C. 国民政府的政策损害了经济发展

D. 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此后的13年(至1949年)中,中国的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呈下降趋势,为近代百年经济史中最严重的衰退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1936—1949年这十三年中,中国由内战到外战再到内战,导致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呈下降趋势,A正确;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转嫁危机后果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了内战,故B表述不全面;据上分析可知,C片面;据所学可知,1936—1949年这十三年中,中国由内战到外战再到内战,主要是战争对经济破坏最大,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对经济有破坏,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

2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 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C. 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D. 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分析根本原因要看当时的生产力,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金少,技术力量弱。故应选C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受阻碍的因素

21. 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周村人陈寿亭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到一个资产雄厚企业家的创业历程。该剧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 陈寿亭出身低贱地位低下

B. 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 尔虞我诈的商场游戏规则

D. 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民族工业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因此发展的很艰难,故D正确。

22.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小农经济的要求简单,仅仅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就可以展开生产,由此体现了小农经济生命力的顽强,故选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顽强的生命力,没有反映其脆弱性和稳定性,故排除AC项;小农经济出去劳动工具外还需要劳动力,所以D项概括不全面,故排除。

23. 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②教育制度的改革③五四运

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受到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和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民国初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故A正确。

24. 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反映的是()

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

③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因此新旧并存,故①正确;因此,中国近代文化表现出多层性,故②正确;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是指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材料未涉及这一过程,故③错误;中西并存、新旧兼容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故④正确,故①②④正确,故C正确。①②③组合错误,故A排除。②③④组合错误,故B排除。①③④组合错误,故D排除。

25.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

请回答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

A. 报纸

B. 广播节目

C. 电视节目

D. 互联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发展的速度最快”才是本题的题眼,表格内容尽管很丰富,但是比较的是发展“速度”,这一点务必要明确,不难发现D.互联网发展是最快的。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互联网

26.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 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D. 列强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列强通过先进的交通工具对华商品输出,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而不是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符合题意;据材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可知,老通宝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

这说明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A、

B、C均不符题意。

27.清代许多商人、工场主把从事工商业赚来的钱用来买田置地,发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剥削沉重

B. 重农抑商政策

C. 农民购买力低

D. 土地经营的利润率高

【答案】B

【解析】

据所学可知,清代许多商人、工场主把从事工商业赚来的钱用来买田置地,即以末致富,以本守之,这是说明对农业的重视,是抑商政策影响下从事工商业风险太大,B正确;A、C、D均不是根本原因。

28.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使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分离

②刺激城乡商品交流的发展

③完全取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

④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③是错误的,没有完全取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

29.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下列关于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说的是一战期间,而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甲午战后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因此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选A。材料中的这段时间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时期,主要的原因是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等。因此BCD都是初步发展的原因。

30.《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吏

②设置了专门的税官管理商业

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

④由商人自发担任市场监管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丞二人”说明唐代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吏,故①正确;材料未涉及税收管理的问题,故②错误;“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说明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故③正确;材料有无法体现由商人自发担任市场监管员,故④错误。故①③正确,故B选项正确;排除

②和④,故ACD都错误。故选B。

31.明代的一段花鼓词这样描写凤阳:“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1978年之后却又这样描写:“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凤阳前后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党正确决策的会议是

A. 十四大

B. 八大

C. 十六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1978年、改革鼓点先敲响”等信息可知,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使凤阳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D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A错误;1956年中共八大,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十六大是2002年与材料不符,C错误。

3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

A. 江办、山东

B. 安徽、四川

C. 安徽、福建

D. 广东、四川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安徽、四川等地首先进行农村改革的试点,故B正确。

33.上海某企业因为天气很热,为了不影响生产决定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但需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该例子反映了

A. 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B. 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C. 官僚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低

D. 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

【答案】D

【解析】

题干反映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材料信息充分体现了此时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得过死的现象,故D项正确。ABC三项是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存在的弊端,但题干没有体现。

34.我国特区与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

A. 主权归属不同

B. 经济政策不同

C. 社会制度不同

D. 外交方针不同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港澳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选项C正确;特区和港澳地区的主权归属是一致的,排除A;特区和港澳地区的经济政策不是二者之间的最大区别,排除B;特区和港澳地区在外交方针方面并无差别,排除D。

35.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判断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准应当是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据所学可知,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判断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准应当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①正确;国家的外交关系应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环境,而不是判断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准,②错误;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正确;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④正确;故选C;A、B、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答案】(1) 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2) 农工商皆本;重农抑商。

(3) 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为维护封建统治。

【解析】(1)材料一中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体现了农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是"妄议抑之"和"盖皆本也"。黄宗羲认为“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材料三中的关键词是"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只要找准了这些关键词,他们的观点就非常清楚了。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雍正帝的主张进行客观地评价。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和明代的“机房”相比,最大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材料二反映民族企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1920年后为什么又萧条下去了?

【答案】(1)机械生产,东南沿海,曲折发展

(2)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一战,反帝爱国运动运动,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解析】

(1)不同: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指的是机器大生产。分布特点:据材料“上海、南海、天津”可知,分布于东南沿海;发展特点:据材料二曲线表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2)原因:据材料三体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时间是1913----1919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运动等是短暂春天的原因。萧条的原因:据所学可知,一战后,列强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