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清洁生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清洁生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清洁生产评价

第一节清洁生产概述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1、清洁生产的含义

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概念剖析

2个特性:源头削减,持续改进

3个内涵:清洁的能源与原材料、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技术、清洁的产品

4个效果: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资源化)

清洁生产的益处

(1)提高效益

①改善环境形象

②降低末端处理费用

③提高利用效率

(2)减少风险

①对环境的风险

②对人类的风险

③对自身的风险

二、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是污染控制的最佳模式,与末端治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①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方针;

三、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小规模工业污染源的失控和末端治理的失控。

其原因在于:

(1)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针对大中型综合建设项目,而忽略了小型工业企业生产污染的管理;

(2)其主要评价污染物产生以后对环境的影响,污染控制措施一旦未能有效执行,则环境影响评价就失去其有效性。

二、环评中进行清洁生产评价

将清洁生产引入环评中的益处:

(1)减轻建设项目的末端处理负担

(2)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

(3)提高建设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4)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

三、清洁生产分析思路

在环评中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是对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因此应判明废物产生的部位,分析废物产生的原因,提出和实施减少或消除废物的方案。

4、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1)通过现场调查和物料平衡找出废弃物的产生部位并确定产生量;

(2)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找出产生废弃物的原因;

(3)针对每一种废弃物产生原因,设计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通过实验这些清洁生产方案来消除这些废弃物产生原因,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产生的目的。

四、环评和清洁生产存在着很好的结合界面

由于环评和清洁生产均追求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有很好的结合

面:

(1)环评中的工程分析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进行清洁生产分析。

(2)环评中对环保措施的分析可按清洁生产要求进一步延伸。

第三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一、生产指标的选择原则

1. 生产指标的选择应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

2. 生产指标的选择要体现污染预防思想;

3. 生产指标应尽量选择容易量化的指标项;

4. 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和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依据生命周期分析的原则,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应能覆盖原材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各个主要环节,因而环评中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分为六大类: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1. 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

应对工艺技术来源和技术特点进行分析,说明其在同类技术中所占地位以及选用设备的先进性,从装置规模、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分析其在节能、减污、降耗等方面达到的清洁生产水平。

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生产单位产品对资源的消耗程度可以部分地反映一个企业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同时资源指标的高低也反映企业的生产过程在宏观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其可有下列方式表达:

(1)单位产品新鲜水耗量:在正常操作下,生产单位产品整个工艺使用的新鲜水量。

(2)单位产品的能耗:在正常操作下,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电力、油耗和煤耗等。

(3)单位产品的物耗:在正常的操作下,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构成产品的主要原料和对产品起决定性作用的辅料的量。

(4)原辅材料的选取:反映了在材料选取过程中和构成其产品的材料报废后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可从下列五个方面建立指标:

①毒性:原材料所含毒性成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

②生态影响:原料取得过程中的生态影响程度。

③可再生性原材料可再生或可能再生的程度。

④能源强度:原材料在采掘和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的程度。

⑤可回收利用性原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程度。

3. 产品指标

(1)产品应是我国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产品;

(2)产品的过分包装和包装材料的选择;

(3)运输过程和销售环节;

(4)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5)报废产品报废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4. 污染物产生指标

(1)废水产生指标

(2)废气产生指标

(3)固体废物产生指标

5.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企业应尽可能的回收和利用废物。

6. 环境管理要求

(1)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2)环境审核

(3)废物处理处置

(4)生产过程环境管理

(5)相关方环境管理

第四节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一、评价等级

清洁生产评价可分成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对于原材料指标和产品指标在目前的数据条件下难以量化,进行定性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对于资源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易于量化,做定量评价,分为五个等级。

1.定性评价等级

(1)高:表示所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比较小。

(2)中:表示所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对环境的有害影响中等。

(3)低:表示所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比较大。

2.定量评价等级

(1)清洁:有关指标达到本行业国际先进水平。

(2)较清洁:有关指标达到本行业国内先进水平。

(3)一般:有关指标达到本行业国内平均水平。

(4)较差:有关指标达到本行业国内中下水平。

(5)很差:有关指标达到本行业国内较差水平。

表4-1 原材料指标和产品指标(定性指标)的等级评分标准

表4-2资源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定量指标)的等级评分标准

二、评价方法

清洁生产指标的评价方法采用百分制,首先对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按等级评分标准分别进行打分,若有分指标则按分指标打分,然后分别乘以各自的权重值,最后累加起来得到总分。通过总分值的比较可以基本判定建设项目整体所达到的清洁生产程度;另外,各项分指标的数值也能反映出该建设项目所改进的地方。

1.权重值的确定

清洁生产评价的等级分值范围为0~1,为数据评价直观起见,对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采用百分制,故所有指标的总权重值应为100。为了保证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在各项指标(包括分指标)的权重确定过程中,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8年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清洁生产内容和要求”项目研究中采用了专家调查打分法。专家范围包括:清洁生产方法学专家,清洁生产行业专家,环评专家,清洁生产和环境影响评价政府管理官员。

表4-3 清洁生产指标权重值专家调查结果

2. 总体评价要求

案例1:

福耀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基地,年消耗汽车级优质浮法玻璃原片达10万吨以上,公司为扭转汽车玻璃原片依靠进口的现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填补我国浮法玻璃宽板生产技术的空白,拟建设一条日熔化600t制镜、汽车级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与现有玻璃加工生产线配套成为一个完善的汽车玻璃加工基地。

(一)工艺生产先进性

本项目采用国际最新技术,主要设备从国外进口,在加宽板宽、降低拉引速度、锡槽温度控制、熔窑保温、改进燃烧装置等方面技术先进,有利于提高玻璃质量、节能、延长窑龄,减少环境污染。

(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1.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选取

选用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指标和污染物指标四类。

(1)原材料指标:包括毒性、生态影响、能源强度和可回收利用性四个方面。

硅砂、石灰石、白云石、长石、纯碱、芒硝、其它小料

(2)产品指标:包括销售、使用、寿命优化和报废四个方面。

(3)资源指标:包括单位产品新水耗量、单位产品能耗和单位产品物耗三个方面。

(4)污染物指标:包括废水产生指标、废气产生指标和固体废物产生指标三个方面。

2. 评价指标数值的确定

(1)资源指标

单位产品新水耗量:参照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经济委员会所颁布的《工业用水量定额》。

单位产品能耗:采用建标[1992]760号《浮法玻璃厂建设标准》颁布的数据作为评价标准。

单位产品物耗:芒硝含率按《平板玻璃工厂工艺设计规范》(JCJ04-90)所规定的控制参数作为评价标准;锡耗采用国内浮法玻璃厂的统计,并参照国外浮法玻璃厂作为评价标准。

(2)污染物指标

废水产生指标:废水产生指标通过类比按新水用量指标折算。

大气污染物产生指标:二氧化硫及烟尘产生指标按《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二类区要求,结合国内外玻璃工厂的实际状况折算确定;粉尘产生指标按国内外玻璃工厂的实际状况折算确定。

固体废物产生指标:总成品率按《平板玻璃工厂工艺设计规范》(JCJ04-90)所规定的控制参数作为评价标准;熔窑冷修周期按建标[1992]760号《浮法玻璃厂建设标准》中的数据结合国外资料确定。

3. 清洁生产指标的等级划分及评分标准

(1)原材料指标和产品指标

(2)资源指标和污染物指标

4. 清洁生产指标评价得分

评价结论:浮法生产线总体评价分值为82.5,属清洁生产水平。

案例2:

盘锦辽河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5万t/丁二烯项目是以混合碳四为原料,采用吉化改良节能型乙腈法经抽提生产丁二烯。我们在此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对清洁生产也进行深入地探讨。清洁生产专题设置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能耗、物耗指标的计算

通过综合物料平衡、水平衡分析及公用工程消耗调查等数据,计算得到本项目物耗、能耗,见表1。

表1 物耗、能耗一览表

由工程分析得到原料混合碳四含丁二烯54. 68% ,消耗指标1. 866 t/ t ,丁二烯收率98. 4 % ,产品纯度99. 6 % ;新鲜水消耗指标 1. 67 t/ t。

由以上数据及类比调查分析可知:

①本项目的总能耗为23721 ×10MJ /a ,单位能耗为9488.3 MJ / t ( 226. 6 ×10cal / t) 。单位能耗与国内同类装置的平均能耗10844. 7 MJ / t ( 259 ×104cal /t)相比,约低12. 5 % ,属国内先进水平。

②本项目丁二烯收率较高, 而且新鲜水消耗指标很低,仅为 1. 67t/ t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本项目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方面较好反映了清洁生产的原则,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清洁工艺,压缩污染源,减少“三废”排放量。本项目产生的废气只有脱轻塔尾气和溶剂回收塔尾气。产生量16.3kg/ h,其主要成分为丙炔、丁二烯等烃类。此尾气经回收装置回收后,余量排放至火炬,经火炬燃烧后转化为CO2、H2O,不会对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②合理划分供排水系统,严格执行清污分流、污污分流的原则。本项目产生的废水有生产工艺废水、设备地面冲洗水、机泵冷却水和生活污水等,其中生产工艺废水、设备地面冲洗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OD、SS和石油类等,合计产生量25. 08m3 / d。此废水经废水管

网分别进入已有污水处理厂不同的系统进行处理,达标后外排;而机泵冷却水用量140 m3 / d ,此废水为生产净下水,经蓄水池收集后循环使用。

③选用低噪声电机等设备,同时作好保温隔热对废热进行综合利用。

三、工艺先进合理性

目前国内外以C4馏分抽提生产丁二烯的工艺技术主要有:改进乙腈法(CAN) 、日本瑞翁的二甲基酰胺法(DMF) 和德国马斯夫的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 。本项目采用吉化改良节能型乙腈法,比较而言,此工艺方法是比较先进合理的,满足清洁生产的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此方法的综合能耗处于较高水平, 丁二烯收率可达98. 4 %,产品纯度可达到99. 6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②此方法的操作弹性大,装置运行稳定。

③此方法没有产生废渣,新鲜水用量小,而且产生的废水宜生化处理, 其环保水平优于NMP 法和DMF法。

四、清洁生产评价结论及改进建设

本项目从原料的选取,产品的分布和生产过程控制及设备衔接利用等方面, 均较好地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进行设计;在物耗、能耗指标,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及废物循环利用等方面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将清洁生产的原则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因此,本项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提出建议如下:

①应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工艺优化,以达到设计指标和保持生产的平稳运行。

②控制新鲜水用量,减少地面冲洗水和生活用水量。这样,在减少废水排放总量的同时,也降低了能耗和水耗。

③严格岗位责任制,加强生产管理,避免不必要的停车、失控造成的污染和损失,定期进行清洁生产方面的宣传教育。

五、评语

清洁生产对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降低原材料、能源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及提放量,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效率,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方面都有重大意义。所以,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加强清洁生产原则的分析评价,论证其清洁生产水平并提出改进建议,改变污染防治的思路,使企业生产在高效、低耗、减污的原则下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

一、编写原则

(1)应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有关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

(2)大型工业项目可在环评报告书中单列“清洁生产分析”一章,专门进行叙述;中、小型污染较轻的项目可在工程分析一章中增列“清洁生产分析”一节。

(3)清洁生产指标基准数据的选取要有充足的依据。

(4)清洁生产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要充分考虑行业特点。

(5)报告书中必须给出关于清洁生产的结论,以及所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二、编写内容

1.选取清洁生产指标

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清洁生产指标选取方法,确定所要进行的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基本包括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每一类指标所包括的各项

指标要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慎重选择。

2.收集并确定清洁生产指标数值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结果,并结合对原材料和产品的深入分析,确定出建设项目相应的各类清洁生产指标数值。

3.进行清洁生产指标评价

按照清洁生产的指标分级及权重确定原则,通过与同行业典型工艺基准数据的对比,评价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

4.提出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清洁生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律议。

5. 给出建设项目清洁生产状况的评价结论并提出建议。

案例分析

福耀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基地,年消耗汽车级优质浮法玻璃原片达10万吨以上,公司为扭转汽车玻璃原片依靠进口的现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填补我国浮法玻璃宽板生产技术的空白,拟建设一条日熔化600t制镜、汽车级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与现有玻璃加工生产线配套成为一个完善的汽车玻璃加工基地。

(一)工艺生产先进性

本项目采用国际最新技术,主要设备从国外进口,在加宽板宽、降低拉引速度、锡槽温度控制、熔窑保温、改进燃烧装置等方面技术先进,有利于提高玻璃质量、节能、延长窑龄,减少环境污染。

(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1.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选取

选用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指标和污染物指标四类。

(1)原材料指标:包括毒性、生态影响、能源强度和可回收利用性四个方面。

硅砂、石灰石、白云石、长石、纯碱、芒硝、其它小料

(2)产品指标:包括销售、使用、寿命优化和报废四个方面。

(3)资源指标:包括单位产品新水耗量、单位产品能耗和单位产品物耗三个方面。

(4)污染物指标:包括废水产生指标、废气产生指标和固体废物产生指标三个方面。

2. 评价指标数值的确定

(1)资源指标

单位产品新水耗量:参照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经济委员会所颁布的《工业用水量定额》。

单位产品能耗:采用建标[1992]760号《浮法玻璃厂建设标准》颁布的数据作为评价标准。

单位产品物耗:芒硝含率按《平板玻璃工厂工艺设计规范》(JCJ04-90)所规定的控制参数

作为评价标准;锡耗采用国内浮法玻璃厂的统计,并参照国外浮法玻璃厂作为评价标准。

(2)污染物指标

废水产生指标:废水产生指标通过类比按新水用量指标折算。

大气污染物产生指标:二氧化硫及烟尘产生指标按《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二类区要求,结合国内外玻璃工厂的实际状况折算确定;粉尘产生指标按国内外玻璃工厂的实际状况折算确定。

固体废物产生指标:总成品率按《平板玻璃工厂工艺设计规范》(JCJ04-90)所规定的控制参数作为评价标准;熔窑冷修周期按建标[1992]760号《浮法玻璃厂建设标准》中的数据结合国外资料确定。

3. 清洁生产指标的等级划分及评分标准

(1)原材料指标和产品指标

(2)资源指标和污染物指标

4. 清洁生产指标评价得分

评价结论:浮法生产线总体评价分值为82.5,属清洁生产水平。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一、了解项目背景 1、了解该项目用地是否经过土地局、发改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批; 2、了解该项目的工艺、设备、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3、了解当地的产业和发展总规划 二、项目开展 1、实地调研 厂址(四周边界情况、用地情况、居民点分布) (1)场地建设情况(已建设的房屋不考虑施工影响) (2)该地生态状况(植被、河流等) (3)保护区 敏感点确定(要有照片) (1)居民点(距离、方位、影响人数、居民点名称) (2)河流(方位、距离、水文特征) (3)地下水(有无水井、温泉等) 2、进行公共参与(环评报告书有要求) (1)贴公示(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需对公示进行拍照) (2)对相关政府部门(村镇居委会等)及公众(附近居民点)进行问卷调查 3、安排监测(联系监测公司,了解监测因子) (1)声(场界噪声、居民点噪声) (2)气(居民点空气污染) (3)水(河流、地下水) 三、编写环评报告 1、分配章节(看导则、了解评价内容和重点)

2、书写 (1)总论(体现标准要准确、评价等级) (2)工程分析(用总结性的语言分析污染源及要采取的措施) A、工况(现有状况、遇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B、污染源分析(污染物种类、量、浓度) C、概述污染防治措施 (3)环境概况 A、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B、当地规划概况 C、环境现状(通过监测,包括背景值的调查和现状叠加) (4)施工期环境影响 A、生态(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占地情况) B、噪声(施工机械噪声) C、水(施工期生活污水、设备废水) D、气(扬尘、施工机械排放废气) E、固废(生活垃圾、土渣、建筑垃圾) (5)运营期环境影响 A、噪声(产生噪声设备、位置、原强)预测并作出等声线图 B、水(排放的污染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排放) C、气(气象参数,包括:风速、方向、预测敏感点增量) D、固废 E、生态(主要针对生物量方面) (6)环保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其核心因子为公共参与) A、通过公示反映出来 B、问卷调查情况(调查人员信息、调查结果) C、意见反馈(对于反对者的意见回访)

城市轨道交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先进的现代都市象征,一方面改善交通拥堵,另外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但是伴随着轨道交通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电磁辐射,人们开始担心过量的电磁辐射造成电磁污染。那么城市轨道交通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本文以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为背景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建建议。 关键词:地铁;电磁辐射;高频 哈尔滨地铁始建于2008年,总体规划有5条线和2条支线,总里程143公里,计划用二十年的时间建成。目前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已经投入使用,二号线也已经进入建设阶段。哈尔滨市的轨道连接了哈尔滨主要的客流集散点、交通枢纽、文化商贸中心、工业区、居民小区和行政中心,将来势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伴随着地铁工程的大面积建设和使用,人们也产生了较多的担心。不久前在广州,由于地铁线路变电站的电磁辐射,就引起了当地民众的抵制,同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很多人担心地铁附近的居民会受到地铁电力设施的电磁辐射,影响正常生活,于是向环保部门投诉,2006年3月,国务院批准沪杭磁悬浮新型交通建设项目建议书。但是,由于部分上海市民出于对磁悬浮铁路或存辐射污

染的担忧而极力反对,这条线路至今仍未能动工。近几年随着轨道交通发展,关于电磁辐射的投诉越来越多,那么地铁的电磁辐射给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会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呢,这需要从电磁辐射的产生和影响程度等多方面去探讨。 1 地铁电磁辐射概述 1.1 电磁辐射相关概念 电磁辐射主要是通过电场、磁场和电晕三种形式发生。我们常见的广播电视、雷达系统、电力设备、输变电设备、高压输电线路、地铁、电力机车等等只要和电有关的设备,在工作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往往会随着环境和距离的变化而衰减,生活中建筑物、金属门等等对于电磁辐射有着较好的屏蔽作用。当然一旦电磁辐射超过某一阈值(电力频段50赫兹),就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导致人体体征的变化。 1.2 地铁电磁辐射 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主要有变电设备、通信设备,辐射范围一是沿线周围环境(居民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二是变电所职工工作环境。地铁车运行时,受电摩擦产生的火花放电形成电磁辐射,理论上微弱的电磁波,对附近采用天线方式收看电视的居民,会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地铁变电所中的供电设备会产生微弱工频电、磁场理论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

1. 总论 总论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背景情况、项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工作,基本的编制依据、评价标准、环境敏感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个章节,对整个报告书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 1.1 项目由来 表明项目的由来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并说明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1)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以及由来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摘取其部分关键内容,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此段内容的编写,字数不应该太多,表述要简洁、流畅,经过提炼后用一小段文字说明问题即可。(2)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简介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其主要产品、产量、采用工艺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字数不应该超过50 字。 (3)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 对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进行极简单的说明,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化工类项目需要编写环评工作大纲)进行简单回顾,对环评大纲的批复和执行情况进行说明,并标注文件批号与时间。 (4)开展环评的目的和要求 可参考标准范本,对此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说明。 1.2 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体现,必须依据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是四个必须遵守的

法律法规,其他法律法规视项目具体内容选定。 二、技术规范工业项目的技术规范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Y/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T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Y/T 2.4-1995) 。非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海洋工程类项目海洋环评技术导则,其它有关行业的环评技术规范视项目内容决定(如公众参与导则、规划环评导则、区域环评导则、人体健康导则、石油天然气导则、化工规划环评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 三、项目技术文件指项目的建议书、可研报告或设计文本及其有关部门的立项依据等。如果是技改、扩建项目,还应包含过去项目有过的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文件等内容;含大纲的报告书应包括大纲专家评审意见及技术评估单位对大纲的评估意见,对于该项目的环评标准的确认函和总量指标函。 四、其他依据包括项目涉及的各类规划和保护条例,以及建设单位要求开展环评工作的委托书或双方签订的技术咨询协议等。需要强调的是有关规划及土地方面的预审意见。 五、建设项目的环评委托书。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当采用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确定的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大类,在明确环境功能的基础上,确定采用的标准。 评价时根据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也包括固废和危险固废,以及当地有要求的其它标准(如中水回用、绿化标准等)。 按环境功能区分别列出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浓度限值、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限值等)。确定评价标准时应掌握下列三个原则:

2015年最新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下载汇总

环评类别 项目类别 1、水库 库容1000万立方米及 以上;涉及环境敏感区的 / (一)中的全部;(二)中的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 3、引水 工程 跨流域调水;大中型河流引水;小型河流年总 引水量占 天然年径流量1/4及以上;涉及环境敏感区的/ (一)中 的全部;(二)中的资源性缺水地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三)中的全部 报告书报告表 登记表本栏目环 境敏感区 含义

A 水利 其他 4、防洪治涝工程新建大中型 其他/ 2、灌区 工程 新建5万亩及以 上;改造 30万亩及以上其他/ 其他 由上海惠果 (https://www.360docs.net/doc/6e3273770.html,/)收集 5、河湖整治工程涉及环境敏感区的 / (一)中的全部;(二)中的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富营养化水域;(三)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6、地下 水开采工

程 日取水量1万立方 米及以 上;涉及 环境敏感区的/ (一)中的全部;(二)中的资源性缺水地区、重要湿地7、农业垦殖 5000亩及以上;涉及环境敏感区的 / (一)中的全部;(二)中的基本草原、重要湿地、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富营养化水域 其他 其他 B 农、林、牧、渔、海洋 其他 8、农田改造项目 / 其他 (一)中的全部;(二)中的基本草原、重要湿地、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富营养化水域9、农产品基地项目

/ 其他 (一)中的全部;(二)中的基本草原、重要湿地、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富营养化水域 14、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5000头(其他 畜禽种类折合猪的养殖规 模)及以上;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其他 (一)中的全部;(二)中的富营养化水域;(三)中的全部15、淡水养殖工程 / 其他 (一)中的全部;(二)中的富营养化水域 涉及环境敏感区的 涉及环境敏感区的 10、农业转基因项 目、物种引进项目全部 // / /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 /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 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海域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 (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等深线~1-2km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 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调查时期 一、二级:枯、平、丰水期 三级:枯期 5.海洋生物调查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 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 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局令 第18号)

15.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局令第18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高压送变电中产生的电磁辐射。 任何从事前款所列电磁辐射的活动,或进行伴有该电磁辐射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该类项目的竣工验收: (一)总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塔; (二)总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广播台、站; (三)跨省级行政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四)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除第六条规定所列项目以外、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的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和设备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竣工验收;参与辖区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监督检查;负责辖区内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建设;负责对辖区内因电磁辐射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实施监督管理和监督性监测。 第八条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可承担第七条所列全部或部分任务及本辖区内电磁辐射项目和设备的监督性监测和日常监督管理。

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评价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项目名称:恭城县平安乡北洞源水电站 建设单位(盖章):恭城县平安乡北洞源水电站 编制单位(盖章):恭城瑶族自治县水电站发电协会

编制日期:2016年12月 1 总论第1章 1.1 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 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1998年4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8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2013.6.29 修订;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1,2011.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 年10 月);(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8年11月); (19)《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1998年11月); (20)《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年7月); (2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1月); (2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9月); (2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2月); (2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 (26)《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2005〕13号); 1 4〕27)《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号);修订;,2010.9.292004.6.3(28)《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号1329)《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修订;,2010.12.22令,2002.2.13年办法》(2010)《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30 日实施);月1月修订,5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规定》(2006(31 [2015]17号;(32)《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33)《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1月);)《土地复垦规定》(1989年(34 ;,2006.1.24 《国务院关于事故

辐射环评登记表和辐射安全许可证

辐射环评登记表和辐射安全许可证 现场核查要点 一、Ⅳ、Ⅴ类放射源 1、放射源编码是否与放射源一一对应; 2、电离辐射防护标志是否符合规定 (各市局现场核查时,应对电离辐射辐射防护标志设置情况进行拍照,并将照片电子版随预审意见一并上报); 3、是否有防盗装置(贮存场所必须有); 4、是否配备了便携式辐射监测仪、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5、是否配置了应急处理工具,如长柄夹具等; 6、各项管理制度是否齐全、各类档案是否完善; 7、辐射工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未经过培训的,应有近期参加培训的计划); 8、是否存在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辐射环境信访。 二、Ⅲ类射线装置 1、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 1.1 是否有屏蔽、隔离防护设施; 1.2 是否设置了符合规定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志(各市局现场核查时,应对电离辐射辐射防护标志设置情况进行拍

照,并将照片电子版随预审意见一并上报); 1.3 是否有机器工作状态显示; 1.4 是否配备了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或便携式辐射监测仪);生产单位必须配备辐射监测仪。 1.5 各项管理制度是否齐全、各类档案是否完善; 1.6 辐射工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未经过培训的,应有近期参加培训的计划); 1.7 是否存在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辐射环境信访。 2、医用Ⅲ类射线装置 2.1 是否隔室操作或有防护屏; 2.2 门、窗(包括观察窗)是否满足防护要求; 2.3 出入口处是否有符合规定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志(各市局现场核查时,应对电离辐射辐射防护标志设置情况进行拍照,并将照片电子版随预审意见一并上报); 2.4 出入口处是否有机器工作状态显示; 2.5 是否配备了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或便携式辐射监测仪)。 2.6 各项管理制度是否齐全、各类档案是否完善; 2.7 辐射工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未经过培训的,应有近期参加培训的计划); 2.8 是否存在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辐射环境信访。 二○○九年十月十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附件一: 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二OO五年五月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质量及审查工作的效率,制定本“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本规定引用HJ/T2.1~2.4-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新建、技改、扩建工业类建设项目,其它类型项目可参照执行。火电、石油化工、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臵设施、交通及港区码头等建设项目执行相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定要求外,还需执行我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已颁布的有关规定。报告表中专题评价执行本规定相应要求。 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1.1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准确描述项目拟建地所在行政区(含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省、市、县、镇村。 详细规范描述评价区所属水系,说明水系水文特征及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排污及废水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指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渔业水域、重要湿地等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规范描述当地气候特征,给出常年风玫瑰图。说明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以及生态功能区类别。

1.2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1.2.1 区域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 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保发展现状。描述经批准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说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水域与岸线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太湖一级保护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清水通道、沿岸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内容。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臵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阐述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条件及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 1.2.2 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说明本区域是否属于“两控区”或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等。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列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内无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如废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2.3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等,按表1-1填写: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标准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 1总则 1.1本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 J/T10.3一1996)制定。 1.2本规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容。 1.3本规适用于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也可参照本规应用于110k V、220k V及330k 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1.4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最终评价报告书在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议方纳人建设费用。2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容 2.1前言 2.2编制依据 2.2.1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 2.2.2评价依据 2.2.2.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名称及编号 2.2.2.2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 2.2.2.3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 2.2.2.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 2.2.2.5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文 2.2.2.6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 2.2.2.7城市规划批准文件 2.2.2.8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 2.2.2.9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 2.2.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 2.2. 3.1电磁辐射环境影响 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2.2. 3.2环境保护目标 具体列出本项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敏感点的名称、分布和特征。例如医院、学校、居民区、通信、导航和军事设施等。 2.2. 3.3对敏感点部门初步协调结果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roduced by 500kv ultra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and transfer power engineering HJ/T24-1998 1998-11-19发布 1999-02-01实施1 总则 1.1 本规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制定。 1.2 本规范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范内容。 1.3 本规范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也可参照本规范应用于110KV、220KV、及330K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1.4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最终评价报告书的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 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设方纳入建设费用。 2 500KV超高压送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内容。 2.1 前言 2.2 编制依据 2.2.1 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 2.2.2 评价凭据 2.2.2.1 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 2.2.2.2 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 2.2.2.3 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 2.2.2.4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 2.2.2.5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文 2.2.2.6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 2.2.2.7 城市规划批准文件 2.2.2.8 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 2.2.2.9 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 2.2.3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 2.2. 3.1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 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案例分析 1. 环境影响评价取得的成绩 (1)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中国对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经相对成熟,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已经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接受,在执行方面已基本没有障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效地杜绝了设备工艺落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项目的上马。例如,“十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共审批火电项目562 个,通过“以新带老”措施,削减SO:309.1万t,削减烟尘83.2万t,分别占2OO4年全国工业相应污染物排放量的13.7%和43.2%。20O6年,建设单位共报批项目820个,环境保护部对不符合条件的56个项目不予受理,对163个项目做出不予批准或缓批的决定,总投资额高达7746亿元。对于同意建设的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加强了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环境影响。 (2)规划环评取得明显进展目前,规划环评在中国还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环境保护部拟在两年内完成四批国家规划环评试点工作。内蒙古、大连、武汉等地作为全国试点单位,已经先后开展了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等的环评工作,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经过大力宣传,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先后出台了规划环评地方性法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也已经完成编写,于2006 年上报国务院进行审议,可望在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届时,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将大大提高,

介入国家宏观决策的作用将明显增强。 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1)规划环评滞后 长期以来,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建设项目,并未涉及立法、政策和规划层次。无数经验证明,政策和规划失误带来的环境破坏要远远超过建设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首次引入了规划环评,并对开展规划环评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但至今仍受到一些部门的抵制,没有广泛开展,规划和规划审批部门不按法律要求办事的情况屡见不鲜。 即使是开展了规划环评的行业和区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困难。对于立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还很难纳入法律程序。 (2)不充分的专业机构和人员 我国没有大量经验丰富的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人士。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常是被大学和研究机构承包的。专业顾问不能被利用来帮助进行这类工作,而且外国环境顾问也只有在一个项目得到像世界银行这类的发展机构赞助时,才被咨询。 黑龙江绿网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最具影响力的环境科技服务机构,龙江绿网自2013年起开展项目立项咨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竣工环保验收、节能评估咨询、环境工程设计、污染治理、环境修复等环境科技服务业务。公司以解决客户实际问题为使命,协助客户在项目立项备案、环保审批、竣工环保验收、污染治理、环

上海科学院辐射装置环评报告书

中国科学院上海辐照中心18.5PBq钴源辐照装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辐射技术中试研究基地 二零零六年十月

目 录 1.项目概况 (1) 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 2.1辐射环境现状调查 (2) 2.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 3.评价内容 (2) 4.评价重点和评价因子 (4) 5.环境影响分析 (5) 5.1辐射影响 (5) 5.1.1辐射泄漏对环境影响 (5) 5.1.2放射性废水的影响 (5) 5.1.3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影响 (6) 5.2非辐射影响 (6) 5.2.1气态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6) 5.2.2噪声的影响 (7) 5.2.3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8) 5.3安全措施影响分析 (8) 5.3.1安全联锁和技术安全措施分析 (8) 5.3.2安全管理措施 (10) 5.3.3防氢爆措施 (14) 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 7.建议 (16) 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表 (19)

中国科学院上海辐照中心18.5PBq钴源辐照装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项目概况 上海辐照中心全称: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辐射技术中试研究基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始建于1984年,系专业从事辐射加工和相关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服务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中心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1605号(原1467号),占地面积8000m2(12亩),建筑面积5000 m2,现有职工70人,60%为科技人员,其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12名。 上海辐照中心建有18.5PBq(50万Ci)钴源连续辐照装置一座(1985年建成,1986年投入运行,其使用的Co-60源属于Ⅰ类放射源,目前该钴源的源装量为7.58×1015Bq),主要用于辐照箱装、桶装或袋装的各种产品。辐照场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3970 m2,总投资315万元。中心还建有辐照剂量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材料制备和试验实验室。辐照装置和相应实验室设备均由我国权威机构第七检查或校验。 二十余年来,本中心秉承“客户至上,服务至诚,品质至高”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技术及质量标准。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不断创新、勇于开拓,在辐射技术研究和辐射加工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获得多项市级和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报告书、表、登记表)

附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 (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第四条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是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重要依据。 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该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第七条本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同时废止。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roduced by 500kv ultra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and transfer power engineering 1 总则 1.1 本规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T10.3-1996)制定。 1.2 本规范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V超高压 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范内容。 1.3 本规范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 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也可参照本规范应用于110KV、220KV、及330K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最终评价报告书的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 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1.8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设方纳入建设费用。 2 500KV超高压送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内容。 2.1 前言

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精)

辐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 操作规范 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 1.项目名称: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涉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电磁辐射、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等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 2.性质:行政许可 二、设定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公 布,2003年10月1日施行第二十九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有关部门不得颁发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开发利用或者关闭铀(钍矿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采矿许可证或者办理退役审批手续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开发利用伴生放射性矿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采矿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6 年1月1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公布,根据2008年11月21日环境保护部2008年第2次部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九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

动的,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1、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除外; 2、使用Ⅰ类放射源的(医疗使用的除外; 3、售(含建造、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 第十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 2、销售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 3、医疗使用Ⅰ类放射源的; 4、使用Ⅱ类、Ⅲ类放射源的; 5、生产、销售、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 第十一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1、销售、使用Ⅳ类、Ⅴ类放射源的; 2、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 (三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3月25日,原国家环保局第十八号令发布施行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八章风险事故评价:包括地表水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填埋气爆炸风险评价;洪涝对填埋场的风险评价;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 第九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包括总量控制原则;海港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总量控制因子;污染物排放情况;总量控制目标与建议; 第十章公共参与:包括公共参与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第十一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社会损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环境损益分析;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包括环境管理及制度;环境监测; 第十三章选址合理性分析及总量控:包括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场区布局合理性分析;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结论;场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报告书编制的重点为工程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污染因子分析,以及事故风险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