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气词

浅谈网络语气词
浅谈网络语气词

浅谈网络语气词

在几千年的语言发展长河中,语气词始终在书面语和口语中担负着表达语气,抒发情感的重任。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娱乐生活的日益多彩,内心情感的日益丰盈,创造力与幽默感的不管提升,加上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传播的快捷,以及其他各国语言文化的交融,像“了、吗、吧、呢、啊、啦”等等这些传统的语气词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交流表达的需要了。于是很多人大概是因为越来越不满于这种枯燥乏味的沟通,就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创造了很多新的语气词,经过大家口口相传,它们开始在网络上风起云涌,进而逐渐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它们不仅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了新鲜和活力,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人际交往的情趣,受到了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热烈欢迎与喜爱。我认为,这些新近诞生的语气词已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了一场语言创新的风潮。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它们吧!

淘宝体“亲”,等同于“亲爱的”,这样称呼不会很腻,又显得亲切、俏皮、可爱。“额”表示短时间想不出回答的话语而正在进行思考,或者对于对方说的内容感到错愕、惊诧等发出的感叹。“我晕”一般用在当你十分无奈或受不了或不知如何作答时。

下面所讨论的是一些拟声语气词。这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便是表示笑意的语气词。仔细品味,它们之间表达的含义是有些差异和改变的。“呵呵”原本是被广泛用来表示憨憨的笑、可爱的笑,现在则有了更多的意义:它有时带有冷笑、嘲讽的味道,抑或是炫耀、放松的心情,也可以在不知道说什么,或敷衍别人时,用作应急使用。前

一段时间网上曾流传这样一句话:“谁能告诉我,当别人‘呵呵’时,我该怎么回复?”近来,我身边的同学朋友们常用又加重又拉长的“呵呵”来表示一种无奈与笑而不语的意味。而“嘿嘿”有时是表可爱的,傻傻的笑,有时也表示带有一点狡诈和滑头在里面的笑。“嘻嘻”和“哈哈”则表达的是真诚开心的笑,只是“哈哈”的程度更深一些,表示开怀大笑的意味。“嘎嘎”被解读为有一种不屑一顾的感觉,是比较嚣张的声音。此外还有很多表示其他情感的拟声词,如:“呜呜”模拟呜咽的声音;“哇塞”表达一种强烈的吃惊;“吼吼”表现情绪高亢的兴奋;“哇咔咔”用在惊讶时,表达一种强烈的感叹;“切”原意是带有贬义的,给人轻蔑、不屑一顾的感觉,但朋友们之间的使用较多的是玩笑、挑逗的意味。“么么、么么哒、木嘛”是模仿亲亲的声音,一般用在亲密的恋人和朋友中间,带有很强的撒娇色彩。

在语气词家族中,有一些是比较偏女性的,比如:“滴”带有一种调侃的意味,给人一种老练、油滑的感觉。“哈”有逗趣的意味,它的亲密和温柔色彩很浓厚。“下”用在句尾,能将整个句子的语调温柔化。“嘛”有时含有一丝丝心急,有时会有一点点乞求,有时又含有一点点亲切和熟悉。以上这些语气词几乎很少出现在男生的交流中。

还有一些被广泛使用的语气词是从方言和外语中音译过来的,它们有很强的趣味性,故在语气词中的人气还是很高的:

“撒~”是在我国一个地区的方言中用在句末的语气词,相当于“啊”的意思。

“纳尼”是日语的音译,表很惊讶,不敢相信,说起来清新响亮,随着爱情公寓的热播而传播开来。

“思密达”韩语中用作敬语的语气后缀,中文音译来表达“甜蜜、亲昵”的语气。我室友就常常给我发短信“帮我带份饭回来呗~爱你,思密达~”这种语调,让我看后非常不忍心拒绝。

“哦买噶扽”英语音译词,来源于春晚的小品台词,表达惊讶与感叹。

有一些表达发泄情绪的语气词在当下也十分流行,几乎一夜爆红。比如“我去”“我勒个去”,它们有时抒发心中的不满,有时也表达对某事物的惊讶、无奈等感情。

我想,这些文明的、形象生动的语气新词应该是值得被提倡使用的。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运用这些语气词,避免错用、误用,以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让它们始终能为我们的交流带来无限的乐趣和色彩!

语气词“吗”的用法及其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e3716202.html, 语气词“吗”的用法及其教学策略 作者:毛丽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6期 和西方语言相比,语气词是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汉语独特魅力的体现。语气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口语里使用非常普遍,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听外国人讲中文,虽然也能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意思,却总觉得洋腔怪调、不够地道,除了声调、语法等因素的干扰外,其原因之一也在于很多汉语学习者不会正确使用语气词。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留学生们对语气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准确使用语气词的渴望流露于表。这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对外汉语语气词教学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对语气词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各个阶段的学习难点和重点也不一样。因此,笔者认为,语气词教学应当分阶段、有针对性、有区分性地来进行。在教学方法方面,尝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围绕特定的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遵循在“做中学”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表达、沟通、讨论、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本文将以“吗”为例,阐释语气词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 疑问语气词“吗”的用法 “吗”是疑问句最常用的语气词,主要用于疑问句中的是非问。 什么是是非问呢?把陈述句的语调转换成疑问语调,或者再加上疑问语气词“吗”,就变成了是非问。是非问可以用表示肯定(如:好)或否定(如:不是)的词语来回答。例如: 等会儿去逛街(吗)? ; ; ;他(真的)是上海人(吗)? 这一类的句子往往可以加入“的确”、“真的”之类的副词。但在日常口语里,为加强语气,人们说话时经常会“无疑而问”,即反问,例如: 小丽不是和小芳关系很好吗? 你知道我是个排球迷,有排球比赛我能错过吗? 在这样的反问句里,“吗”常与“不是、还不、还、没、能(不)、岂、不就是、难道、莫非”等词语连用。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不是……吗”,这一反问语气非常强烈的搭配使用很普遍,几乎随处可见。 还有一类问句经常在陈述句后,附上一个是非问或正反问,张斌称之为“附加问[]”。这类问句目的在于征求对方意见,或是希望对方予以证实。例如:

英文语气词大全

~Oops.. (错了的意思) ~Wow! (惊讶) ~Eh.. (和Er 意思一样) ~O.. (OH 的意思) ~Rawr.. (生气的意思) ~Awww (觉得可爱或可惜的意思) ~Uh.. (和Er/Eh 意思差不多) ~Uh-oh. (表示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Mm.. ~Meh. (和Er/Eh/uh 意思差不多) ~Mhm. (恩/是的意思) ~Nah. (不是/不好的意思) Ho 哦 英语拟声词和惊叹词表达的感情或感觉或当时的情景Ah! 羡慕,满意 Aha! 满意,愉快,胜利 Ahem! 唤起注意 Alas! 遗憾,悲痛,不幸 Bah! 轻蔑,厌恶 Brrr! 寒冷 Darn!(Darn it!) 愤怒,失望 Eeeek! 害怕 For goodness sake! 惊奇,害怕 Gad! 惊奇,不赞同 Gee! 惊奇,赞美 God!(Good god! Great God! 惊奇,恐惧 My God! Oh, God!) Good gracious! 惊奇,恼怒 Goodness! 惊奇,害怕,恼怒 Gosh! 惊奇 Heaven forbid! 惊奇,害怕 Heaven help me! 惊奇,害怕 (Good) Heavens! 惊奇,害怕 Help! 求助 Hey! 惊奇,喜悦,疑问,或唤起注意 Hmmm! 思考 Ho(a)! 惊奇,满足,喜悦或唤起注意 I’ll be darned! 惊奇 Jesus(Christ)! 不满意,失望,痛苦,惊恐 Look out! 警告 Mmmm! 品尝满意

Mercy! 惊奇 Mercy me! 惊奇 My! 惊奇,羡慕 My,my! 惊奇 My goodness! 惊奇,害怕 My word! 惊奇 Oh! 惊奇,诧异,害怕,疼痛 Oh, boy! 激动,惊奇,惊喜(男女都可说)Oh, dear! 惊奇 Oh,my! 惊奇,羡慕 Oh, no! 害怕,惊奇,失望 Oho! 惊奇 Oh-oh! 遇到不顺心的事 Ouch 疼痛 Ow! 疼痛 Oh, well! 无可奈何 Psst! 唤起注意 Say! 唤起注意,或想起什么 Shit! 愤怒,厌恶,沮丧 Thank God! 宽慰,感谢 Thank goodness! 感谢 Tsk-tsk! 不赞同 Tut-tut! 不满,不耐烦 Ugh! 厌恶 Unbelievable! 惊讶 Watch it! 警告 Watch out! 警告 Well! 惊奇,宽慰 Well, I never! 惊奇,愤怒 Well,well! 惊奇 Whew! 如释重负 Whoopee! 高兴 Whoop! 欣喜,兴奋,或因手脚笨拙而感到尴尬Wow! 诧异,惊讶,羡慕,快乐 Yuck 厌恶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 一、两个语气词连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例如: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译句:(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赶不上人;现在我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例句中的“也已”是限止语气兼论断语气。语气重点在“已”,它同“矣”,可译为“了”。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不算常见,其中较多的是“也已”、“已也”等。 2.陈述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连用。例如: ①然则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孙丑上》)【译句:那么您已经是圣人了吗?】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译

句: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③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译句: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例①是疑问语气兼报道语气,语气重点在“乎”,可译作“吗”。例②是委婉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表肯定的反问语气,语气重点在“与”,它同“欤”,可译为“吗”。例③是较舒缓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语气重点在“邪”,它同“耶”,可译为“呢”。三例语气的重心在疑问。 3.陈述或疑问语气词和感叹语气词连用,重心在感叹语气。例如: ① 子曰:“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译句:孔子说:“没有谁了解我啊!”】 ②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译句:难道不是为了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呀?】 ③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译句:(这个道理)难道只是限于伶人吗?】 ④ 呜呼,亦盛矣哉!(张溥:《五人墓碑记》)【译句:啊!也够盛大隆重了啊!】 ⑤ (齐宣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译句:(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凭借德行使人民生活安定吗?”】 例①~④均为感叹语气兼陈述语气,语气重点在“夫”或“哉”上,“夫”可译为“啊”,“哉”分别可译为“呀”、“吗”、“啊”。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句首句中语气词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 “其”“唯”三个字。(1 )夫“夫” (f u) 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 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且夫”“故 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

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今 夫颛臾,固而近於费。(论语?季氏)若夫”则等於“至於”: 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2) 其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在 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 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 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例如: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 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那么 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我还是回去吧。)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大概是说这个吧?)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大概就是说我了吧!以上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您还是向水滨追问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吧。 ) 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以上是祈使句。)其” 丿、字又可加重反问的语气。例如: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左传僖公五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 年)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其谁不知?(左 传僖公三十二年)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其 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这种加重反问语气的“其”字,

汉语拼音大全50431

一年级拼音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汉语拼音知识要点: 一、熟读、熟记《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顺序不能错,中间不能遗漏,特别是翘舌音在平舌音前的顺序要牢记。 二、易写错的字母: 1、声母:b-d, p-q, t-f 三组字母易混淆写错。 2、f的第一笔写反,t 的第一笔写反,j的第一笔写反,成了右弯,s写反。 3、韵母:a,u,u的第二笔竖写成了竖弯。 4、ai-ui, ei-ie, ui-iu, ou-iu, ie-ue, un-un 几组韵母的字形要分清。 5、整体认读音节:yu, ye, yue, yuan ,yun 中的去掉两点的u要写成u,不要写成原来的u。 三、易错的知识点: 1、整体认读音节只有16个,不要把yan, you, wo, ya, er 等误认为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易错的地方:第 二声与第三声容易混 淆,特别是在音节词中 第三声会标成第二声。 3、复韵母及音节中的声 调容易标错位置,要牢 记标调规则:有a不放 过,没a找o,e; i, u 并 列标在后。 4、j, q, x 只和u相 拼,不与u 相拼,j, q, x 和u在一起时,u上 两点要去掉,如ju, qu, xu, jue, que, xue, juan, quan, xuan中的都是去 掉两点的u,不是u 。 在这些音节中要写成u, 分开时要记住写成u。 5、同样记住,yu, yue, yun, yuan 中的u 其 实是去掉两点的u,不 要加上两点还写成u。 6、音节拼写要注意: 声调不要忘记标,有的 轻声音节不要标调。 三拼音节中的介母不要 忘记写,如jia, qia, xia, jian, qian, xian, jiang, qiang, xiang , jiong, qiong, xiong 等三拼音 节中的i 不要漏写。 两拼音不要写错:有复 韵母iu 的音节中的iu 不要写成iou, 正确的 音节是:miu, diu, tiu, niu, liu, jiu, xiu, qiu。 牢记:you 不要写成 yiu或yiou。 7、音节读音容易错的地 方: 有声母n, l 的音节要分 清鼻音和边音,很容易 把鼻音n 读成边音l。 平舌音和翘舌音容易混 淆读错。 前鼻音和后鼻音容易混 淆读错,特别是后鼻音 容易读成前鼻音,如朋 友的朋,蜻蜓的蜻,等 等。 8、音节容易错的还有: 抄写音节或选择音节填 空时容易抄错或漏掉声 调、字母等,这样的错 误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一、汉语拼音部分 1.掌握23个声母,24 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 音节。 2.能正确拼读音节。 3.能看图辨析音节的正 误。

语气词“啊”的音变.doc

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出现在句末或句中时,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其读音会发生变化。“啊”的音变规律如下: 1、前面的音素是a、o(不包括ao、iao)e、i、ü、ê时,“啊”读作ya,同“呀”。 2、前面的音素是u(包括ao、iao)时,“啊”读作wa,同“哇”。 3、前面的音素是-n时,“啊”读作na,同“哪”。 4、前面的音素是-ng时,“啊”读作nga。 5、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后元音)和er时,是儿化韵时,“啊”读作ra; 6、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前元音)时,“啊”读作[ZA]。“啊”的音变例说: 1、ya—(在a、o、e、i、ü、ê音素后面时,不包括ao、iao):快打啊!就等你回家啊!夸啊!大家快来吃菠萝啊!都是记者啊!好新潮的大衣啊!日子过的真快啊!快帮我解围啊!你怎么不吃鱼啊?这孩子多活跃啊! 2、wa—(在u音素后面时,包括ao、iao):您在哪儿住啊?他普通话说得真好啊!还这么小啊!屋顶还漏不漏啊?看你一身油啊! 3、na—:(在-n音素后面时)这件事儿可不简单啊!笑得真欢啊!买这么些冷饮啊!发音真准啊! 4、nga—(在-ng音素的后面时)小心水烫啊!小点儿声啊!行不行啊?不管用啊! 5、ra—(在舌尖后元音-i、卷舌元音er的后面时,在儿化韵后面时)没法治啊!随便吃啊!什么了不起的事啊!他是王小二啊!这儿多好玩儿啊! 6、[ZA]—(在舌尖前元音-i的后面时)烧茄子啊!这是第几次

啊?他就是老四啊!“啊”附着在句子的末尾是语气助词。由于跟前一个音节连读而受其末尾音素的合音影响,常常发生音变现象。“啊”是音变是一种增音现象(包括同化增音和异化增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啊”的读音有不同的变化形式。另外“啊”的不同读音,可用相应的汉字来表示。 1、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e、i、ü、ê的,读作“呀”(ya)。快去找他啊(tāya)!你去说啊(shuōyq)!今天好热啊(rèya)!你可要拿定主意啊(yìya)!我来买些鱼啊(yúya)!赶紧向他道谢啊(xièya)! 2、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包括ao、iao)的,读作“哇”(wa)。你在哪里住啊(zhùwa)?他人挺好啊(hǎowa)!口气可真不小啊(xiǎowa)! 3、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的,读作“哪”(na)。早晨的空气多清新啊(xīnna)!多好的人啊(rénna)!你猜得真准啊(zhǔnna)! 4、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g的,读作“啊”(nga)。这幅图真漂亮啊(liàngnga)!注意听啊(tīngnga)!最近太忙啊(mángnga)! 5、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i(前)的,读作“啊”(za);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后)的,读作“啊”(ra)。今天来回几次啊(cìza)!你有什么事啊(shìra)!你怎么撕了一地纸啊(zhǐra)!掌握“啊”的变读规律,并不需要一一硬记,只要将前一个音节顺势连读“a”(像念声母与韵母拼音一样,其间不要停顿)自然就会念出“a”的变音来。用汉语拼音拼写音节时,“啊”仍写作a,不必写出音变情况。 语气词“啊”出现在句末或句中时,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其读音会发生变化。“啊”的音变规律如下: 1、前

古汉语中的语气词资料

古漢語通論(十四) 句首句中語氣詞;詞頭,詞尾 (一)句首句中語氣詞 語氣詞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虛詞,它們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樣地能起表示語氣的作用。關於句尾語氣詞,我們講判斷句、敘述句和疑問句的時候,已經大略地談過了。現在再談句首句中語氣詞。在這里我們著重討論“夫”“其”“唯”三個字。 (1)夫 “夫”(fú)字用於句首,表示要發議論。它是從指示代詞“夫”字發展來的,已經變成了純粹的語氣詞,不能再解作“這個”或“那個”。現代漢語裏沒有適當的虛詞可以和它對譯。下面是用句首語氣詞“夫”字的例子: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呂氏春秋·察傳) 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莊子·列禦寇)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且夫”“故夫”“今夫”略等於說“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發議論。例如: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逍遙遊)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莊子·逍遙遊) 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論語·季氏) “若夫”則等於“至於”: 此雖免於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莊子·逍遙遊) (2)其 語氣詞“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語氣。在陳述句或疑問句裏,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裏,它就簡單地表示委婉的語氣,略等於現代漢語句末語氣詞“吧”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語氣。例如: 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 (我們恐怕已經變為夷狄了吧!)

语气词在语言中的运用

题目:语气词在语言中的运用 姓名:刘亚豪 学号: 200801010017 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班级: 2008级汉本1班 指导教师:李琦 2012年5月12日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语气词在语言中运用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作者签名: 2012年5月12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前言 (1) 一、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 (2) (一)语气词的功能 (3) (二)语气词的意义 (3) 二、与方言语气词的比较 (4) (一)句法关系 (5) (二)音变 (5) 三、与古代汉语语气词的比较 (6) (一)句尾语气词 (7) (二)句首和句中语气词 (7) 结语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9)

语气词在语言中的运用 摘要:语气词,是语言体系中的一个小单位,但是在语言中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不可缺少,更是无法替代。无论在现代汉语、方言还是古代汉语中,语气词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先从现代汉语出发,分析语气词的分类、功能和意义;然后从方言和古代汉语两个角度来论证、对比和分析语气词在语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此作为标靶来更好地认识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作用,为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提供基本研究素材,为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关键字:语气词;现代汉语;方言;古代汉语 Mood words in language Abstract:Modal words, is the language system in a small unit, but in the language of function is big, not lack, also can not be replaced. Either in spoken or written language, Chinese is the language, its role is crucial.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modern Chinese modal words,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then from the dialect and ancient Chinese two angle manifold demonstr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ood words in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the target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ood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modern Chinese tone word study provides basic research material,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research and make a modest contribution. Key word:Modal words;modern Chinese words;dialect;ancient Chinese 前言 “万事皆流,万物皆变,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语言也是这样,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只是变化的速度缓慢,不被人们感觉到罢了。”[10]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语言现象,分析语气词的演变进程,在研究语气词的发展轨迹中辩证地把握现在,从中探索现代汉语语气词的规律和发展方向。 汉语的发展演变进程,从古代历经先秦、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发

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

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语气词 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物表现态度、情绪。有提顿、直陈、疑问等语气。就印欧语来讲,语气是通过谓语动词的屈折变化和句子的语调来表达的。就汉语而言,因为没有词形变化,语气是通过词汇形式、句子类型、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的。(一)句尾语气词 古代汉语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这些语气词放在全句的最后,分别表达全句各种不同的语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语气词的数目是有限的,句子所能表达的语气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语气词除了它的基本用法之外,在不同类型的句子中所表达的语气也往往有所不同。 1、也 “也”字位于句尾时,主要出现在判断句中,帮助谓语进行判断,这是“也”字的基本用法。在复句中,“也”字常常用于最后一个分句的句尾,表示对前面论断的肯定和确认,加强全句的语气。例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2、矣 “矣”字也是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个语气词,它和“也”的区别是:“也”字表静态,“矣”字表动态。“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告诉别人,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作用大致和它相当。 “矣”有时候还可以表示将然,即预料将要发生某些情况,把它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例如: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国语·句践减吴》 吾属今为之虜矣。《史记·鸿门宴》 “矣”字用于描写句时,往往使全句语气略带感叹意味。有时把这种带“矣”的谓语提前,这种感叹语气就更为明显。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远矣,全德之君子。《庄子·田子方》 祈使句也可以用“矣”字。例如: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矣”字还可以用于疑问句,这种疑问句中必然还另有专门表示疑问的词。例如: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年几何矣?《战国策·触龙说趙太后》 3、乎,与(欤)、邪(耶) “乎”、“与”、“邪”都经常用于疑问句的句尾表示疑问语气。其中“乎”的疑问语气最强,用得也最普遍。 在是非问句里,发问者把一件有疑问的事情全部说出来,要求对方作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往往用语气词“乎”。这种“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例如: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趙太后》 “乎”字还可以表示反问语气,但前面必须有疑问代词、否定词或“岂”字、“宁”字、“况”字等相呼应。例如: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墨子·兼爱上》

虚词语气词

古代汉语虚词语气词 定义: 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物表现态度、情绪。有提顿、直陈、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印欧语语气是通过谓语动词的曲折变化和句子的语调来表示的。汉语语气是通过词汇形式、句子类型、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的。用来表示语气的词语就是语气词。 分类: 1 ﹑按照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可分为:(1 )句首语气词有:“夫、盖、维、惟、唯”。( 2 )句中语气词有:“盖、也、与”( 3 )句尾语气词有:“也、乎、哉、矣、已、耳、焉、与(欤)、邪、夫、兮”等。 2 ﹑按照语气作用,可分为(1 )用来表示陈述、判断、因果假设复句句末,表示肯定、否定、解释的语气词:“也、矣、已、耳、焉”(2 )用在是非问、选择问、揣测问、反诘问等疑问语气句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有“乎、与(欤)、邪、哉”( 3 )用在感叹句、祈使句中,表示感叹、商量、命令、请求等的语气词有“也、哉、夫、兮”。 二、句尾语气词: 1 、“也”:表静态,通常用在判断句尾表确认肯定的判断语气。用在陈述、祈使、疑问句尾时,都表论断、确认语气。并不是在判断语气之外,又表示陈述、祈使、疑问语气。用在复句中后一分句的末尾,是表示对这一分句的确认语气。 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2、矣:“矣”字也是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个语气词,它和“也”的区别是:“也”字表静态,“矣”字表动态。“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告诉别人,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作用大致和它相当。 “矣”有时候还可以表示将然,即预料将要发生某些情况,把它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例如: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国语·句践减吴》 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 “矣”字用于描写句时,往往使全句语气略带感叹意味。有时把这种带“矣”的谓语提前,这种感叹语气就更为明显。例如:

语气词啊的研究

语气词“啊”的研究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汉字“啊”的使用频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不同的语境中,“啊”的词性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当它单独使用可以帮助人们表达附加意义,使表达内容感情色彩更加丰富明显。因此,“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一笔。 【关键词】辨析、语音学、规范 一、语气词“啊”与感叹词“啊”的辨析 啊,叹词,表示赞叹或惊异。在不同读音中,“啊”具有不同理解。大多数留学生由于语言知识有限,不能依据不同的的背景来选择“啊“的读音,因此通常会造成使用上的偏误。同时,除了读音问题之外,在“啊”使用过程中也仍须注意语境问题,使之可以在表达感叹的基础之上,结合后面出现的句子,通过丰富的语音变化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啊”在词类中既属于拟声词中的叹词,即表示感叹和呼应的声音又属于语气助词,即附在句子末尾表示某种语气。通过分析发现,“啊”字在很多句子中充当了很特殊的又很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当“啊”以“āáǎà”四个声调使用时,其词性多是以叹词为主,而当“啊”以“a”使用时,则更偏重于作为语气助词出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啊”字在句中的作用以及对语义的影响,可以说他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我们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1)二者读音不同。“啊”作为语气助词一般读轻声,如“千万小心啊!”而叹词“啊”一般不读轻声,读本音。如“啊!真漂亮”。(2)语法特点不同。语气助词“啊”一般附在句末或句中的停顿处,不作句子成分;而叹词“啊”经常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不跟任何词语发生基本的句法结构关系,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如“你来啊!”“啊,上课了”。前者的“啊”附在句末,不作句子成分,是语气助词;后者的“啊”独立于句子的结构之外,充当独立成分,是叹词。 二、语气词“啊”的音变的语音学原理 关于语气词“啊”的音变,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均早有定论,且说法基本一致。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此,想从音变的原理出发重新深入探讨一下这

汉语拼音大全

一年级拼音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汉语拼音知识要点: 一、熟读、熟记《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顺序不能错,中间不能遗漏,特别是翘舌音在平舌音前的顺序要牢记。 二、易写错的字母: 1、声母:b-d, p-q, t-f 三组字母易混淆写错。 2、f 的第一笔写反,t 的第一笔写反,j 的第一笔写反,成了右弯,s 写反。 3、韵母:a,u,u的第二笔竖写成了竖弯。 4、ai-ui, ei-ie, ui-iu, ou-iu, ie-ue, un-un 几组韵母的字形要分清。 5、整体认读音节:yu, ye, yue, yuan ,yun 中的去掉两点的 u要写成u,不要写成原来的u。 三、易错的知识点: 1、整体认读音节只有16个,不要把yan, you, wo, ya, er 等误认为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易错的地方:第二声与第三声容易混淆,特别是在音节词中第三声会标成第二声。 3、复韵母及音节中的声调容易标错位置,要牢记标调规则:有a 不放 过,没a 找o,e; i, u 并列标在后。 4、j, q, x 只和 u 相拼,不与 u 相拼,j, q, x 和 u 在一起时,u 上两点要去掉,如ju, qu, xu, jue, que, xue, juan, quan, xuan 中的都是去掉两点的 u,不是 u 。在这些音节中要写成u ,分开时要记住写成u。 5、同样记住, yu, yue, yun, yuan 中的u 其实是去掉两点的u,不要加上两点还写成u。 6、音节拼写要注意: 声调不要忘记标,有的轻声音节不要标调。 三拼音节中的介母不要忘记写,如jia, qia, xia, jian, qian, xian, jiang, qiang, xiang , jiong, qiong, xiong 等三拼音节中的i 不要漏写。 两拼音不要写错:有复韵母iu 的音节中的iu 不要写成iou, 正确的

普通话语流音变--语气词“啊”的音变教案

普通话的音变 ——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 14学前教育五年专叶素英 教学目的: 1、掌握语气词“啊”在句末时,受前面音素影响下,会发生音变现象。 2、熟练掌握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并能准确地呼读出变化后读音。 3、能熟练地在口语或朗读时读出“啊”字的音变。 教学重点: 掌握语气词“啊”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地呼读语气词“啊”的音变。并能在会话或朗读中正确呼读其音变现象。 教具准备:PPT课件,网络资源 教学程序: 一、课前口语练习 1.请几个同学说一句带有“啊”的句子。 2.读带有“啊”的词语 3.听音乐《洪湖水,浪打浪》,感受音乐的魅力。注意歌词中“啊”的变化。 二、引入新课 通过注意上面歌词中“啊”字有音变现象引入新课,并揭示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揭示思考问题,探讨“啊”的音变规律。 (1)、语气词“啊”在什么情况下产生音变现象? (2)、“啊”字的音变规律主要取决于什么? (3)、“啊”字的音变规律有哪些,读什么,怎样用汉字表示? 2、师生共同探讨上述问题。 3、老师利用课件讲述“啊”字的音变规律,并带学生读出啊字的音变: A.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ɑo(ɑo iɑo除外) e ê I ü的,啊读yɑ,写作“呀”。例如 (1). 原来是天上的呀(啊)?(朗读作品3号)

(2).好大的雪呀(啊)?(朗读作品5号) (3). 再从家乡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呀(啊)?(朗读作品9号) (4). 应该奖励你呀(啊)?(朗读作品39号) (5). 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啊)(朗读作品39号)! (6). 会不会下雨呀(啊)! B.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u(包括ɑo iɑo)时,啊读wɑ,可写作“哇”。例如: (1).家乡的桥哇(啊),我梦中的桥?朗读作品18号) (2).狗该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哇(啊)!朗读作品27号) (3).雪花飘哇(啊)飘! C.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啊”读nɑ,可写作“哪”。例如: (1).这才这般鲜润哪(啊)!朗读作品25号) (2).小心哪(啊),别把手指割掉了! (3).你是哪里人哪(啊)? 4.走路小心哪(啊)! D.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nɡ时,“啊”读nɡɑ,仍写成“啊”。例如: (1).唱啊(nɡɑ)唱,嘤嘤有韵!(朗读作品22号) (2).人和动物都一样啊(nɡɑ)!(朗读作品22号) (3).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啊(nɡɑ)!(朗读作品25号) (4).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nɡɑ)! E.前面的音素是-i(后)、r(er或儿化韵)时,“啊”读作rɑ。仍写作“啊”。例如: (1).她真是一位好老师啊(rɑ)。! (2).随便吃啊!(chi)(rɑ)! (3).多美的花儿啊(rɑ)! (4).三四一十二啊(rɑ)! F.前面的音素是-i(前)时,“啊”读[z]ɑ,仍写作“啊”。例如: (1).要好好练字啊[z]ɑ!好孩子啊[z]ɑ! (2).你真自私啊[z]ɑ!去领工资啊[z]ɑ! 四、小结: 小结本节学习内容,并小结出语气词“啊”的音变表,指导学生找出各音素对应的韵母,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写作时,语气词可以统一写成“啊”,

语气助词用法

一,吧 1,用在表示请求、劝告、命令、商量或同意的句子里,使整个句子的语气比较缓和。 例如:○1你就给我买吧,我非常喜欢这件衣服。 ○2我们明天再去吧,今天很累。 ○3快走吧!一会就迟到了。 ○4A:买这件黑的吧。 B:好吧。 2,用在疑问句的末尾时,带有揣测的语气。 例如:○1你们是第一次见面吧? ○2刚来北京生活还不太习惯吧? 3,用于句子中间,有三种用法: (1)用于举例。 例如:就拿我来说吧,就是因为喜欢中国文化才选择中文专业的。 (2)用于交替假设,有时有“左右为难”的意味。 例如:告诉老师吧,觉得对不起朋友;不告诉吧,有觉得他做得确实不对。 (3)用于一个分句句末,有时表示满不在乎或无可奈何。 例如:马丢了就丢了吧,说不定还是好事呢。 二,啊 语气助词“啊”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肯定、赞同、催促和嘱咐等语气,读轻声。 例如:○1是啊,我们刚刚认识。 ○2行啊,现在就走吧。 ○3快走啊,别让他们等太久。 ○4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三,呢 1,省略式 ○1我在公司工作,你呢? ○2我想吃饺子,你呢? 2,用在有疑问代词人问句、正反问句以及选择问句的末尾,使全句的语气缓和。 例如: ○1我们在哪里见面呢? ○2你怎么不自己去看看呢? ○3他喜欢不喜欢看杂技呢? ○4是帮他还是不帮他呢? 3,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例如:○1他们正在操场上跑步呢。 ○2孩子们正吃饭呢。 4,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确认事实,并略带夸张的语气。 ○1别那么着急,时间还早呢。 ○2那个商场的东西才便宜呢。 5,用在句子中间,表示说话的停顿,带有转折的语气。后面用逗号。

例如:○1大家都夸他态度好,可他自己呢,总说这是应该的。 ○2好多同学提议去春游,小王呢,他还是想在家里看点儿书。 ○3这件事情看起来容易办,其实呢,并不那么简单。 四,嘛 有三种用法:表示道理显而易见,就是这么回事或理应如此,表示确认、肯定等语气;表示鼓励、期望、劝阻等语气;用在句中停顿处,唤起听话人对下文的注意。不能用在问句中。例如:○1事情很清楚嘛,还用讨论? ○2这个问题嘛,很简单。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句首句中语气词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其”“唯”三个字。(1)夫“夫”(fú)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且夫”“故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

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论语·季氏)“若夫”则等於“至於”: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2)其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在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例如: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那么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我还是回去吧。)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大概是说这个吧?)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大概就是说我了吧!)(以上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您还是向水滨追问吧。)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您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以上是祈使句。)“其”字又可加重反问的语气。例如: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其谁不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其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这种加重反问语气的“其”字,

1-粤语常用语气词

一、表示祈使语气 啦la1 请你嚟啦。(请你来啦。) 就噉样啦。(就这样吧。) 坐啦。 唔该你快啲去啦。(劳驾你快点去吧。) 啰(囉)lo1 你搞掂就冇事啰。(你搞定就没事了。) 听日叫佢早啲嚟啰。(明天叫他早点来。) 就噉啰。(就这样。) 二、表示完成语气 嘞lag8 自己人就唔使客气嘞。(自己人不用客气。) 唔该嘞。(谢谢了。) 咯lo1 真系衰咯,冇带锁匙。(真是倒霉,没带钥匙。)终归都冇用咯。(终归还是没用。) 咁夜咯,快啲返去喇。(这么晚了,快点回去吧。) 三、表示肯定和决断语气 喇la3 好喇,听你话。(好啦,听你的话。) 要你等半年喇。 嘅gé3 唔紧要嘅。(不要紧的。) 呢单嘢我系有把握嘅。(这件事我是有把握的。)

o架ga3 吴小姐好叻o架。(吴小姐很能干的。) 呢个人好抵死o架!(这个人很风趣的。/这个人很坏的。) o架喇ga3 la3 你重讲,我就嬲你o架喇!(你再说我生气啦。) 噉单嘢系噉o架喇!(那这件事是这样的嘛。) o架嘞ga3 lag8 休息吓就冇事o架嘞。(休息一下就没事了。) 四、表示疑问语气 咩mé1 疑问:陆小姐识讲广州话嘅咩?(陆小姐会讲广州话吗?)你想去睇戏咩?(你想去看戏吗?)睇戏亦可指看电影。反问:你估我唔知咩?(你以为我不知道呀?) 唔通我冇返嚟咩,琴日?(昨天难道我没有回来吗?) 吖a1 点吖,先生?(怎么样,先生?) 你揾佢有啲乜嘢事吖?(你找他有什么事吗?) 今日你觉得点吖?(今天你觉得怎么样?) o架ga4 你搞掂未o架?(你搞定了没有?) 嗰条友会唔会嚟o架?(那家伙会不会来呀?) 佢系唔系你朋友o架?(他是不是你朋友呀?) 呵ho2

语气词 标准

语气词“呢”的分类:《现代汉语虚词》何新波 一、在疑问句(是非问句除外)末尾。 1.1在特指问句末尾 1.1.1表委婉语气 如:a.去几个人呢? b.事故还没有查出来,你怎么能走呢? 1.1.2句子里如果没有表示疑问的词语,名词成分后边直接跟 “呢”,疑问点由上下文决定。 如:a.大家都来了,老周呢?(=老周怎么没有来?) b.我们明天去,你呢?(=你什么时候去?) 1.1.3如果全句只有名词成分加“呢”,全句是问:“…..在哪儿?” 如:a.你哥哥呢?(“你哥哥在哪儿?”或“你哥哥上哪儿去了?”) b.我的鞋呢?(“我的鞋在哪儿?”或“我的鞋谁拿走了?”) 哎,你的口琴呢?(女) 1.1.4??? 1.2在选择问句 1.2.1句中停顿,缓和语气 如:a.那个人是谁?是你的同学呢,还是你的朋友? B.你是喝咖啡,还是喝茶呢? 1.3正反问句末尾

a.老李,你看这个龙头是不是一定换呢? 1.4在反问句句尾 1.3.1加强反问语气 如:a.既是她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b.要是没有咋们把这些货物装运上船,你拿什么去支援亚 非拉?又怎么谈得上国际主义呢? 二、非疑问句 2.1用在叙述句句尾, 2.1.1说明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句子里有时候有表示进行状态的词语。 如:a.这老汉请来了打绳匠,在一起添补牲口用的绳套呢。 b.门开着呢,自己去拿吧。 这类句子一般都可以加“正”或“正在、在”。 2.1.2表示停顿,多用于列举或对举。 如:a.住了这些天医院,伤是治好了,身体呢,还得养一阵子。 b.刺绣,要数苏州、杭州、湖南的了;瓷器,景德镇、唐 山都很有名;牙雕呢,那就要算北京和广州了。 “身体呢、牙雕呢”可以用“至于身体、至于牙雕”替换。含有“至于”或“说明”的意思。 2.1.3主题标志,提示主题。

我国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笔记(王力版)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

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