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分析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分析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分析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分析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堂教学部分环节实录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作者描写桂林山、漓江水的写法,现在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一下你对桂林山、漓江水的印象吗?

生:桂林的山真是千奇百态,有的像馒头、有的像树叶、有的像鸡蛋。我非常喜欢那里。

生:漓江的水太美了,绿绿的,微风吹过,水面上泛起了鱼鳞似的波纹,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美极了。

生:漓江的水真诱人,远远望去,一片碧绿,仿佛那是一幅风景画,不忍去破坏它的宁静;又如一位休憩的少女,那样的安逸。

生:桂林的山太可爱了,这是山的世界,山的海洋,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各不相让。

师:是呀,神姿仙态桂林的山,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秀水奇峰相互映衬,美景尽收眼底。下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这天下第一美景。(桂林山水风光片)

师:想说说此时你的感受吗?

生:我真想马上去桂林,亲自领略那里的风光。

生:桂林山水真是天下第一。

生;桂林是祖国风景库中的瑰宝。

生:我爱你桂林,山奇、水美,世界闻名。

师:是呀,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远有桂林,近在咫尺的钢都鞍山同样在人民的建造下,与日增辉。看一位“归国华侨”回到家乡鞍山,感慨家乡的日新月异。同学们,你们愿意说说自己的家乡吗?(学生热情极高,纷纷举手,十分兴奋)生(齐):愿意。

生:介绍千山的传说及美景——千山大佛。

生:介绍汤岗子温泉。

生:介绍鞍山几大广场的变化。

生:介绍鞍山新开发的旅行线路。

生:歌曲表演《鞍山美》。

师:家乡美、桂林美,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秀美。老师相信,在你们勤奋灵巧双手的打扮下,我们的祖国会更美。

二、教学内容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第一课。课文以舟行碧波上的所见,描述了一幅山水相映的桂林风光图。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清新明丽的语言表现了桂林山水独特之美。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分析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新课改更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乐学,才能真

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课堂在中,我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播放桂林山水的课件,使学生有身林其境的感觉,以便使学生极欲表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快乐。同时,本片段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东源县第一小学黄丽青 一、导游式的入题 上课伊始,我便问学生:“谁知道广西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们纷纷回答:“桂林。”我问:“你们去过桂林吗?”学生摇头。我紧接着问:“想去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我笑着说:“老师也没有去过,也很想去。听说那儿的山水格外美呢!”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从课文中去游览桂林的山水,好吗?”我随即板书课题。这种际导游式的入题,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 二、多方诱导,引入情境 1.出示图画,初入情境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全面了解时,我出示了秀丽的桂林出水画。在学生一阵阵“啧啧”赞叹声中,我不失时机鼓励学生:“谁能用一句话把画面的内容说出来?”学生兴致勃勃,纷纷说出一串串妙语佳句:“桂林山水美如画”;“美啊,漓江水;秀啊,桂林山”;“桂林是人间的仙境”……此时,学生的心海已掀起了微波。。 2.启发鉴赏,渐入意境 这篇课文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语言文字也十分优美。教学时,我特别注意抓住文中蕴藉深含、情感浓郁的精言妙句,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潜心品味。如教“漓江的水真静啊,静

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 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段 话时,我先极富感情地朗读了一遍,然后对学生说:“这段话描 绘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如果老师把它改动一下,你觉得 怎么样?” 接着出示改动句子: ①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很清很清,漓江的水很绿很绿。 学生反复思考咀嚼,认为改后的句子不生动,没有把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程度写具体。我又出示了改动句子: ②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又很清,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这里的水也很绿,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学生在经过咀嚼品味后,认为此句虽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但它不如原句优美有气势,不如原句读赤琅琅上口。这样,在领略桂林山水美丽的同时,还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的语言文字美。 3.指导朗读,进入情境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分别采用了听读、引读、齐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反复吟咏中边读边思,既读出了内涵,又读出了外蕴;既陶冶了情感,又启迪了心智。 当学生感情即将进入高潮时,我播放了一段悠扬的钢琴曲,学生们开始三分钟“遐想旅游”,同时我作“导游”:“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广西桂林。展现在你面前的是绚丽如画的桂林风光。来吧,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xx》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桂林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优美的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它。本课教学,第一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第二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4.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xx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①教学挂图。 ②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1.xx课文。(播放xx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观赏xx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用课件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合集一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或听说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总体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总体感受,具体感受漓江水的特点。 (1)观察图画,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具体感受桂林山的特点。 (1)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概括观赏桂林山水的整体感受)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学生读文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作业内容: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桂林山水。学习第一段时,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生:桂林山水的美真的“甲天下”吗?(师在题目下板书:甲天下?)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么的……那么的……那么的…… 生:静、清、绿。(师逐一板书) 师:让我们看着美丽的漓江,深情地赞赞它!(多媒体映示漓江美景)生:(深情吟诵第二自然段) 师: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漓江,我们不由得赞叹——桂林的水 生:甲天下! 师:这时,我们心中一半的疑问已解除了。(顺势擦去半个问号)那么,桂林的山是否也同样“甲天下”呢?请大家学习第三自然段。首先回忆一下上节课中第二自然段的学法。 生:初读,找出特点; 精读,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或印象最深的那个特点,圈圈划划,写写体会;朗读表达。 二、导学第三自然段。 师:用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快速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师:开始交流。课文写了桂林山的那些特点呢? 生:奇、秀、险。(师板书) 师:你对哪个特点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谈谈体会。 生:桂林山的“险”留给我印象最深。因为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真是太险了! 师: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危峰兀立! 师:看,这就是危峰兀立!(多媒体映示独秀峰高高矗立的画面) 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 生:危峰——兀立!(读得很到位) 师:这“危”就是—— 生:险! 师:多险? 生: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生读得入情入境。 生:桂林山的“奇”给我的印象最深。它奇在拔地而起,而且各不相连;奇在它的形态千奇百怪。 师:体会得非常全面! 生:我们平时见到的山峰往往都是连绵起伏的,而这里的山峰却是一座座独立的。很少见,很独特!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案例理念】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离不开与课文情境一致的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实践活动,唯此方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正是实现这种统一的中介和载体。 【案例特色】 模拟旅游,还原生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构共建。 【案例流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有人来到南通,问我们这里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怎么介绍?(爱国主义教育可从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始。) 美丽的家乡仅是我们祖国秀丽河山的一角,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板书:名书大川) 你们去过哪些名山大川?没运过听说过的也行。 你们听说过桂林山水吗?(指地图)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你们中有人去过吗?桂林山水比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名山大川更有一番独特的美。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板书:甲)是第一位的,超过其他的。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二、描述,带入情境。 1、桂林山水这么美,你们想去浏览一番吗?那现在就让我们作一次假想旅行。我们坐上飞机,很快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看——

2、出示图画(插图或放大插图) 3、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 三、范读课文。 四、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后板书: 山水山水山水 总分总 五、讲读课文。 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观察图画。我们先看看漓江的水。漓江的水怎么美? 2、教学“观赏”。刚才我们愉快地观看,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可以用什么词?(欣赏)还有呢?(观赏)的“观赏”的“赏”就是“欣赏”。我们常常说“欣赏美景”、“欣赏音乐”,可以是“看”,也可以是不用眼睛看。而“观赏”一定要“看”,这个词中,哪个字包含了看的意思?(观)我们就不能说“观赏音乐”。 3、自学。 4、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一定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点抓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5、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一系列训练。

李吉林《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1)

《桂林山水》 ——李吉林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 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师和小朋友从课文上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朋友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生:(齐答)喜欢。 师:好。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生自学课文) 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 师:是写桂林的水吗? 生:是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板书:山和水)第二节呢? 生:写桂林的水。 师:(板书:水)第三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 师:(板书:山)第四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和水。 师:(板书:山和水) 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 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用图显示情境,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学生从情境中理解词义。〕 生:欣赏桂林山水。 师:对的。还可以用什么词?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全文脉络清晰,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也是本册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丽的河山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典范教材。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理解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 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 难点: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一个由中低段向高年级过渡时期,学生注意力增强,其思想方法开始由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向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学生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可在课标指导下要重视字词句段文等语言文字训练;强化阅读、思维和写作训练,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让孩子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尤其重要。四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这种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课堂上还应该欣赏和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在客观评价中进步。 【教法学法】 谈话法、阅读法、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认读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细读课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的桂林,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景。 (设计谈话导入,一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来;二是以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桂林山水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人教四下《桂林山水》 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师:我给写两个字,谁敢讲?别管我写什么。那位同学先举手,你起来,看我写什么。(教师板书“桂林”)请讲。 生:桂林,在中国。 师:(对另一举手的学生)你起来。 生:桂林是我国的一个城市。 师:对,在哪里? 生:.. 师:(对另一生)在哪里? 生:在广东的那边。 师:往西说。广东往西到哪里了? 生:在广西。 师: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国家整个方位来看,在我们国家的西南。知道了吗?谁再来给讲讲这两个字?(教师板书“山水”)你说。 生:山水就是有山有水的地方。 师:有山有水才叫山水吗?没山没水能叫山水不能? 生:.. 师:我画了一幅画,上面就一片平地,有小树林有两间小草房,那叫不叫山水? 生:不叫。 师:你们答对了吗? 生:答对了。 师:错了。当然光看山是山,光看水是水。但是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指风景、风光。“桂林山水”描写的是桂林的什么? 生:风光。 师:对,山水画是什么画? 生:风景画。 师:有些诗人专爱写山水诗,那么他写诗的内容是什么? 生:风景。 师:描述风景描述风光。所以我刚才说有一幅画,画了一片平地,上面有小树林两间茅草房,也许还有两个在下棋。这也叫什么画? 生:风景画。 师:也叫山水画,别看它没山没水。当然这篇课文主要还是介如桂林的什么和什么? 生:山和水 师:因为桂林所以作为名胜,它主要是山和水。知道了吧?读过课文吗? 生:读了。 师:现在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最少每人能背会一段,背你最喜欢的一段。开始(学生各自读文)师:读得差不多了吧?谁来朗诵一段,或背你背会的一段。 生:(读第一段,语气不太好) 师:我要求你朗诵。朗诵和背书的区别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朗诵要求有声有色,什么叫色?“有声”当然是指要有一种很好的声音,“有色”呢?你说。 生:有感情。 师:对了,有感情。有声有色,开始。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或听说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总体感受

桂林山水的特点。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总体感受,具体感受漓江水的特点。 (1)观察图画,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具体感受桂林山的特点。 (1)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概括观赏桂林山水的整体感受)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学生读文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

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实录_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师:昨天晚上,陆老师进行了第二次备课,看着课件,读着课文,感觉桂林山水确实风光旖旎。越读越有味。不知你们看后、听后会有什么感受? (放课文录音,同步演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片) 师:能不能用一个字来说说你对漓江水的感受? 生:静生:清生:绿生:秀 师:用一个词说。 生:水平如镜 生:清澈见底 生:绿如翡翠 生:波平浪静 生:晶莹透亮

师:用一句话说。 生:漓江的水,天下独一无二。 生:漓江的水秀丽无比。 生: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很清,也很绿。 生:漓江的水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 师:那漓江的水怎么样呢?句子不完整,老师给你一个关联词“虽然~~~但是”,把句子补充完整。 生:漓江的水虽然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但是给人梦幻般的柔和。 师:了不起!下面我们能不能同样也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呢? 生:奇生:秀生:险生:怪 生:形态各异 生:连绵不断 生:怪石嶙峋 生:危峰兀立

最新《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经典老课文,篇幅不长,抓住了桂林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展示“桂林闪烁甲天下”的风采。文章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教学中应该怎样体现呢? 1、图片展示意境美。 课前了解了一下,有2个学生去过桂林,让他们说说桂林风光,可是他俩谁都说不出来。看来,看风景只是看热闹了。但美丽的桂林,网上却不乏她秀丽的倩影。我精心挑选了几张图片,配着音乐播放给学生,让他们在头脑中产生桂林的优美意境,带着美好的情感去品读,去感悟。 2、品读感悟语言美。 优美的散文总是适合朗读的。教学中,我抓住“静、清、绿”“奇、秀、险”六个字以一个游览者轻松、欣赏的气慢慢朗读,文中几个感叹句,突出强调重音,反复品读。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3、配乐读出音乐美。 美丽的语言就是一首悠扬的乐曲。配上舒缓的音乐去朗读,更容易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丽,在品读中享受音乐般的美景。 4、动手绘制图画美。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是古人对美丽风景最高的赞誉。课文最后一节从整体上描写了桂林的山水之美,教学中引导学生简要画画桂林风光,让学生慢慢沉浸于文本意境之中。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我用图片和影像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画面,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我用图片和影像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画面,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再品读、评读、诵读…… 让学生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感悟美、体验美。但在课堂中,除了品析、朗读外,如果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如画画、吟诗、颂美文…… 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大自然的美。学生在初步感知的

桂林山水优质课教案

2.桂林山水 兴隆中心校温相容 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达标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云雾迷蒙,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 二、探究释疑。 I.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课件出示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1)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把漓江的水的特点写具体的?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2)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把桂林山的特点写具体的?作者写桂林山的特点,为什么还要写泰山、香山?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是什么? 三、汇报展示。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 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汇报交流问题(1)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把漓江的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1号:我们小组学习的问题是: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把漓江的水的特点写具体的?(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并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学生汇报:漓江水的特点是:水:静清绿 (3)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是: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结合书中的插图,熟悉了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把已经记下的课文内容试着背下来,如果记得不太熟我们可以看一下书。(放录象师生共同背诵,师生结合录像内容的顺序,进行背诵。) 师:看来,许多同学已经记下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有的同学背诵得很有感情,不过我们所有人要想把课文内容融在自己的心里,有感情地读背下来,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还得下一番功夫。课前,我们同学都去搜集了关于桂林山水的资料,看看哪位同学收集了,说给大家听一听,你从哪搜集到了什么资料? 生:我从“桂林观光网”上找到了“桂林山水的由来”和一些关于景点的神话传说故事。 生:我从《伟大的祖国》一书中找到了一篇名为《桂林山水》的文章,不过比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介绍得要详细。生:我是从“桂林旅游”这一网站上下载了一些材料,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象鼻山的介绍。 生:“桂林旅游网”上还有关于桂林历史、人文方面的介绍。生:我的爸爸去过桂林,我听他给讲了许多桂林的事,有些内容我都记下来了。 生:我从《中国当代朗诵诗选》一书中找到了贺敬之写的《桂

林山水歌》 生:我从85年出版的一本名叫《祖国》的书中,找到了介绍桂林风景区的一段话。 师:看来,大家收集到了许多材料,养成这样一个习惯非常好,这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希望大家坚持下去。这些材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各自搜集的资料。同时看一下我给大家提出的“学习建议”,在你们交流的基础上试着完成一下里面的一项内容. (课件出示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 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 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大家可以从中自由选择,也可以综合组内的意见,自己拟定研究的题目,可以共享计算机中的资料或相关图片,要求小组中的每名成员,都要认真投入,主持人要精心安排,汇报员要细致整理大家的意见,努力争取人人有收获,如果需要我的加入请向我示意。 (小组结合自己选择或设计的学习题目,交流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吸收反馈意见信息。记录下相关的问题。)大约十分钟。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教学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首先对这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桂林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在学生品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二、通过品读重点句子,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结合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抓住许多典型的句子进行讲解,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让学生知道此句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以及运用对比后的表达效果。还有“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点写得形象具体,这样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习作方法的指导训练,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有所帮助。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 在学生了解了桂林水的特点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因为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和第二自然段一样。所以,在学习时,我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己读书,小组互议,把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写写体会。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也很愉快,他们很快就能够说出写山的时候,作者写出了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进行对比来写的。 四、紧扣情感,读写结合。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

小学语文特岗教师面试试讲教案(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教案 本人参加特岗教师考试面试时用的教案,面试成绩89分,仅供参考!傻瓜式试讲教案...(教学目标自己改动,现在用的都是三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 初步认识分号。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 2、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江山如画,风景秀美。山有奇山,水有秀水,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都会受到触动,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么?(板书:桂林山水)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的美丽山水

吧!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页,自由朗读一遍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词句画下来,好好体会。 师:同学们齐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生:“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哪位同学知道“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生:“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师:回答的很好,(板书:甲天下)“甲”就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下面找位同学读一下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生:“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师:好,请坐。同学们思考一下,既然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要先写大海和西湖呢? 生:写大海和西湖是和漓江水作对比,更加突出了漓江水的美。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好,作者先写大海、西湖是为了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美,那么漓江水有多美呢?(板书:水)请大家接着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 师:哪位同学找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这位同学你说。 生:静、清、绿。(板书:静、清、绿) 师:找的非常准确,你把这句话带着感情读一读,让大家体会一下漓江水的美。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3

1、桂林山水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件:播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2)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静、清、绿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是: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2.理解词语:“波澜壮阔” 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3、出示: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

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指名一人读)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谁能读出这种美? (4)、把三个特点连起来读,感受排比句的特点。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小结: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6)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二段。练习背诵。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酒房小学吴振录 【教学片段】 在品读“桂林山水的静、清、绿”这一部分时,教师是这么处理的。 师:同学们,读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感觉漓江的水真是太美了! 生2:我知道了这部分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师:说得不错。你能用感叹的语气说说吗?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学生语气平淡)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生读,较前面有了些感情。然后教师出示课件学生练习朗读这三个感叹句) 师:大家读得很好,可是漓江的水究竟静、清、绿到什么程度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生:水面很平静,微风吹来,偶尔会产生一点点波纹。 生:漓江的水特别清澈,水底下的小鱼在游来游去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甚至能看见江底的沙石。 生::漓江的水还特别绿,好像是哪位画家不小心把绿色的染料桶打翻了。 ……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想象读一读。 (生读得非常投入。)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带着想象读一读是读好书的一种方法,生1:我是边想象边读的。还应该注意语气的变化,怀着深深的赞美之情来读。下面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再练一练,相信你会读的更棒。 师:漓江水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带着你刚才的感受再把这部分美美的读一读。(这次同学们读的非常有感情。) 【课后反思】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此片段的教学,教师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朗读的情境,而且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情感一步步得到升华。在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了想象,抓住关键句让学生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让理性的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到漓江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有关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 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