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活动的认知特点及指导策略

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活动的认知特点及指导策略
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活动的认知特点及指导策略

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活动的认知特点及指导策略

摘要: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中包含了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成分。要在操作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认知成分,发挥操作活动对发展幼儿认知的价值,材料的提供就应考虑到其对幼儿认知成分的有效渗透,教师的指导也应做到适时适度并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认知特点;指导策略

一、数学操作性学习活动中幼儿的认知特点

1.操作中的观察

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知活动,贯穿于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幼儿进行数学操作活动的前提条件。操作中的观察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幼儿在前期的活动中观察到的生活经验、他人的操作方式、教师的示范等,这些都为幼儿新的操作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从而保证了操作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幼儿的操作活动必须要有观察的介入,操作活动中的观察包含了对操作材料的观察以及对同伴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的观察。这种观察的深入与否还会影响到幼儿的操作。例如,在分类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瓶盖,让幼儿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分类。幼儿接受这样的任务后,首先要对瓶盖进行观察,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并思索“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然后边观察边操作,完成分类的要求。如果幼儿对材料的观察不够仔细,他就不能做到多角度的分类。同时,幼儿在完成自己的操作后,还会观察周围幼儿的操作,看看其他幼儿的操作与自己有何不同,再引发自己新的分类方法。

观察为幼儿的操作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而操作又需要幼儿不断地观察,操作活动对幼儿的观察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操作中的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根据幼儿活动的有无目的性,可以把记忆分成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两个方面,记忆的有意性是幼儿记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儿童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1)数学操作活动需要记忆的介入。数学操作活动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操作活动,所有的数学操作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和操作要求。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将幼儿所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规则、操作要求和操作目标,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通过对操作规则的遵守和操作目标的实现,达到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幼儿对操作规则和操作要求的识记是在有意无意中进行的。教师在宣布操作规则时,幼儿为使操作活动能顺利开展,会积极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并在整个操作活动中有意识地回忆这些规则,进而指导自己的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