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及利用现状介绍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及利用现状介绍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及利用现状介绍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及利用现状介绍

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王鸿雁张葵叶

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地热资源既属于矿产资源,也是可再生能源。目前可利用的地热资源主要包括:天然出露的温泉、通过热泵技术开采利用的浅层地温能、通过人工钻井直接开采利用的地热流体以及干热岩体中的地热资源。在全球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近年来,全球地热能开发及利用取得较快发展,也越来越引起我国政府及企业的重视。

一、全球地热资源分布及利用

(一)全球地热资源分布

全球地热储量十分巨大,理论上可供全人类使用上百亿年。据估计,即便只计算地球表层10km厚这样薄薄的一层,全球地热储量也有约1.45×1026J,相当于4.948×1015吨标准煤,是地球全部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量的几百倍。[1]世界上已知的地热资源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三个主要地带:一是环太平洋沿岸的地热带;二是从大西洋中脊向东横跨地中海、中东到我国滇、藏地热带;三是非洲大裂谷和红海大裂谷的地热带。这些地带都是地壳活动的异常区,多火山、地震,为高温地热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2]图1所示为全球地热资源集中分布带:

图1 全球地热资源集中分布带

来源:鹿清华, 张晓熙, 何祚云. 国内外地热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 石油石化节能与减

排, 2012, 2(1): 39-42

(二)全球地热资源利用

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热水型、地压地热能、干热岩地热能和岩浆热能四种类型;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又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可分为发电和非发电两个方面,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是直接利用,多用于采暖、干燥、工业、农林牧副渔业、医疗、旅游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此外,对于25℃以下的浅层地温,可利用地源热泵进行供暖、制冷。

根据2010世界地热大会的最新数据,2010年,全球有24个国家开发了地热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0715MWe,年发电利用总量为67246GWh,平均利用系数为0.72;有78个国家开展了地热直接利用活动,总设备容量为50583MWt,年利用热能121696GWh,平均利用系数0.27。

表1 地热发电排名前10的国家

国家装机容量

(MWe)运行能量

(MWe)

总生产能量

(GWh/y)

运行率

(%)

运行机组

(套)

美国3093 2024 16603 0.94 209 菲律宾1904 1774 10311 0.66 56 印尼1197 1197 9600 0.92 22 墨西哥958 958 7047 0.84 37 意大利843 843 5520 0.75 33 新西兰628 628 4055 0.74 43 冰岛575 575 4597 0.91 25 日本536 422 3064 0.83 20 萨尔瓦多204 192 1422 0.85 7 肯尼亚167 167 1131 0.78 6

表2 地热直接利用排名前10的国家国家总生产能量GWh/y 主要利用方式

中国20932 直接供热、地源热泵、洗浴

美国15710 地源热泵

瑞典12585 地源热泵

土耳其10247 直接供热

日本7139 洗浴

挪威7001 地源热泵

冰岛6768 直接供热

法国3592 直接供热

德国3546 洗浴、直接供热

荷兰2972 地源热泵

数据来源: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近年来,地热资源直接利用发展迅速,其中地源热泵是增长最快的利用方式,2010年世界地源热泵的设备容量为35236MWt(兆瓦热量),在五年间增长了2.29倍,平均年增长率为18.0%。世界地源热泵的应用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中国。美国的绝大多数机组按制冷荷载的峰值设计,可以涵盖全部供热需求(除北部的州),其平均运行2000小时供暖,利用系数0.23。欧洲的绝大部分机组按供暖基础荷载设计,并常考虑用化石燃料补充峰值荷载,这样的机组在北欧国家一年可运行6000小时,利用系数达0.68。从统计来看,冰岛和土耳其地热能的贡献最大,冰岛89%的房屋供暖来自地热能,土耳其地热供暖达到全国供暖面积的30%。[3]

2013年3月5日-8日,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在冰岛地热大会上号召世界各国的捐赠人、多边银行、政府及私营部门积极加入“全球地热开发计划GGDP”,期待可以在更好地管理并降低地热勘探钻井风险的同时,让目前处于边缘领域的地热能源发展成为主流能源,实现为数百万人供电的目标。GGDP的初步目标是筹集5亿美元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发地热能源。

二、国内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

(一)中国地热资源分布

我国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台湾省。西藏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其中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构成中国高温热田最富集的地带;云南是全国发现温泉最多的省,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0处;川西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为藏滇高温地热带的一部分。我国主要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热储层为厚度数百米至数千米第三系砂岩、砂砾岩,温度在40~80℃左右。从温泉出露的情况来看,我国主要有四个水热活动密集带:藏南-川西-滇西水热活动密集带;台湾水热活动密集带;东南沿海地区水热活动密集带;胶东、辽东半岛

水热活动密集带。[4]

图3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概况

来源:胡圣标, 何丽娟, 汪集.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 地球物理学报,

2001,44(05): 611-626,doi:

2009年至2011年,国土资源部在系统收集中国基础地质、地热地质、水文地质、城市地质、石油地质等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地热资源潜力进行了重新评价。评价认为,中国浅层地温能资源量相当于95亿吨标准煤。每年浅层地温能可利用资源量相当于3.5亿吨标准煤。如全部有效开发利用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亿吨;全国沉积盆地地热资源储量折合标准煤8530亿吨;每年可利用的常规地热资源总量相当于6.4亿吨标准煤,每年可减少CO2排放13亿吨。中国大陆3000米至10000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是中国目前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万倍。我国现已查明287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温能、12个主要沉积盆地地热资源、2562处温泉区隆起山地地热资源。

(三)中国地热能利用现状

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资源,但真正意义上科学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是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供暖、洗浴等直接利用方式和发电为主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另外由于浅层地温能几乎不受资源限制并且技术日趋成熟,因此近几年利用地源热泵开发浅层地温能进行供暖和制冷在我国各地区

发展迅速。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据国土资源部最新的数据资料,我国目前的地热资源用于发电的有4处,西藏有3处,分别是羊八井、那曲和朗久3个热田,总装机容量为25180kW,广东丰顺地区有一处,其装机容量为300kW,其余主要用于洗浴、医疗、养殖和农业大棚。

1、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是利用地下热水和蒸汽为动力源的一种新型发电技术,有高温地热蒸汽发电和中低温地热水发电两种方式。1970年,中国科学院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邓屋村建起了发电量0.3MW的地热发电站,是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但真正意义上地热发电主要集中在西藏羊八井。

高温地热蒸汽发电

我国西藏南部经四川西部至云南西部,属于全球性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的东段,带内有温泉1000余处,其中高于当地沸点的有81处。目前开发用于发电的仅羊八井地热田1处,完成勘探评价的有羊易地热田1处,其余丰富的高温地热资源仅在青藏铁路沿线的谷露、董翁、续迈、吉达果等10余处进行过详细勘查,所有这些勘查过的地热田其地热发电潜力为13.75×104kW。西藏地热资源普查估算的资源总量为2.99×108kW。[5]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利用高温地热资源发电,先后建成了西藏羊八井、那曲、郎久等7个地热发电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到2010年,我国高温地热发电仅剩下羊八井电站。该电站维持总装机容量24.18MW,占拉萨电网总装机容量的41.5%,自1977年投产至2010年,已持续稳定运行了33年,年运行时间4500~6000小时,平均利用率为68%,累计发电量已超过24亿千瓦时,年发电量稳定在1亿千瓦时左右,约占藏中电网的10%。[3]

中低温地热水发电

中低温地热水发电主要是利用地下热水加热某种低沸点的有机工质推动汽轮机发电。我国20 世纪70 年代的中低温地热水发电已具备相当水平,创造了67℃世界最低温度发电的实例。近些年来,我国还在研究开发另一种中低温地热水发电技术,称为螺杆膨胀动力机。这一技术在国外也属于探索性的创新技术。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起开始研究,制成了5kW的试验机组。1993 年又作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开始工业试验机的技术研究。[5]2008年,国电龙源电力集团在羊八井采用双螺杆膨胀动力机技术新建了一个小型地热电项目,可以将地热水全部引入到动力机膨胀做功,地热水

在送入全流动力机前无需进行扩容和闪蒸等处理,能量的利用率有较大提高。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装机1兆瓦,于2009年8月投入运行,经一年多实际运行考验,到2010年底已累计发电量达560千瓦时。项目二期装机为1兆瓦,已于2010年5月开工。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丰富,如果螺杆膨胀动力机技术取得进一步成功,前景将非常广阔。

2、中低温地热水直接利用

地热直接利用是指不需进行热、电能量转换的地热利用,即地热非电利用。我国中低温地热直接利用主要在地热供暖、医疗保健、洗浴和旅游度假、养殖、农业温室种植和灌溉、工业生产、矿泉水生产等方面。并逐步开发了地热资源梯级利用技术、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等。随着近年来地源热泵的兴起,地热直接利用在全球地热能开发利用中的比重大幅提高,已远远超过地热发电。

根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截至2005年底,在全国地热水利用方式中,供热采暖占18.0%,医疗洗浴与娱乐健身占65.2%,种植与养殖占9.1%,其他占7.7%。到2010年,我国地热资源直接利用量达20932GWh,居世界首位。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1.4亿平方米,地热直接供暖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洗浴和种植使用地热热量约合50万吨标准煤;各类地热能总贡献量合计500万吨标准煤。[3]

地热供暖

地热供暖是将地下热水经过一定的处理后送入换热器,加热供暖系统中水流,进而热水通过暖气片和地板对千家万户进行供暖。我国地热供暖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北京、天津、西安、郑州、鞍山等大中城市以及黑龙江大庆、河北霸州、固安、牛驼镇等油区城镇,利用热泵技术开发利用60-100℃的中低温地热水、热尾水和浅层地热能。北方地热采暖,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天津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十分丰富,多数热井可产出80~95℃的地热水,最高达103℃,最深的地热井为4000平方米。据国土资源报2011年报道,在天津有供暖小区140个,地热供暖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约占全市集中供暖总面积的10%,占全国地热供暖总面积的50%,是我国利用地热供暖规模最大的城市。

另外,陕西省的咸阳市和西安市,山东省的德州、东营、滨州、聊城等市,北京市以及河北省、辽宁、黑龙江等省的一些城市,也都有地热供暖利用。

医疗保健与温泉洗浴

地热水含有丰富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

地热能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地热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 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A2A1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地热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A2A15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30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0、传真:0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地热能是贮存于地球内部的一种巨大的能源。地球内部热源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主要方式,地热能在采暖、供热、农业、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紧缺,人们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的担忧与日俱增,地热能源也越来越得到关注,在全球范围内激发了新一轮地热能开采热,欧、美、日等国纷纷加速地热能开发。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地热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版)认为:我国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全国地热可采储量是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的倍,其中距地表2000米内储藏的地热能为2500亿吨标准煤。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 8亿立方米,所含地热量为973万亿千焦耳。在地热利用规模上,我国近些年来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并以每年近10%的速度稳步增长。 在我国的地热资源开发中,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地热发电效益显著提升。除地热发电外,直接利用地热水进行建筑供暖、发展温室农业和温泉旅游等利用途径也得到较快发展。全国已经基本形成以西藏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以天津和西安为代表

国内外新能源开发现状

背景材料 一、新能源概念与简况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亿度。但因其分布很分散,目前能利用的甚微。地热能资源指陆地下5000M深度内的岩石和水体的总含热量。其中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为140万吨规范煤,目前一些国家已着手商业开发利用。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因风力断续分散,难以经济地利用,今后输能储能技术如有重大改进,风力利用将会增加。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理论储量十分可观。限于技术水平,现尚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当前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故只占世界所需总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后有很大发展前途。

二、国内外新能源开发现状 作为传统能源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在一二百年内将面临枯竭和耗尽,面对传统能源危机,一些发达国家未雨绸缪,制定应对传统能源危机的发展战略,研究开发新能源,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燃料电池的开发利用。日本与国际燃料电池公司联合开发大规模生产燃料电池的技术已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东芝、富士、三菱等公司进行联合,计划到2010年安装容量为2000MW的燃料电池发电站。德国奔驰集团、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以及一些石油公司正在开发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宣布,已经开发出一种远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行程达500公里。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发达国家还在太阳能电池市场进行着激烈竞争,美国居领先地位,日本居第二位,欧洲居第三位。进入21世纪,太阳能更是得到广泛的开发利用。德国政府宣布将兴建10万个太阳能发电屋顶的目标。意大利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太阳能电池发电,其目标兴建一万个太阳能发电屋顶。日本政府已实现安装7000套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美国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经从备用电力系统扩大到照明、安全系统、长途通信等范围里。 ——风能的开发利用。近几年新能源经济迅速发展,风力发电年增长率22.2%,欧洲的一些国家在应用风能上走在前面,丹麦目前10%的电力来自风能,西班牙的纳瓦拉省达到22%,荷兰的风车制造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从各国风力发电的发展水平来看,德国风力发电的增长居世界首位,其次为西班牙、丹麦和美国。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地热国内外发展现状1

构造地热学方面,近年来,在构造地质学中,应用地热理论与方法研究构造热演化、圈定地壳深部构造(闭合构造和区域性断裂)及确定断裂的活动性,都已取得重要成果(熊亮萍,1982;沈显杰,1992)。 探矿地热学,通过地热异常的研究寻找含油气有利构造并取得一定成果(刘耀光,1982,汪辑安,1985;王英民,1998;吴乾番,1990)。我国一些研究单位也开始研究油田(或古地温)分布与油气的关系、研究成油规律及寻找找油的可能性。 水文地热学,地下水的运动是影响岩石圈上部温度场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下(或对围岩起冷却作用,或起加热作用),常在隆起区相对低洼的地方或平原地区基底顶面相对隆起的地方,沿断裂构造带上涌形成局部地热异常。因此可以应用地热学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水文地质学中的某些实际问题。近年来,国内学者普遍采用根据地下水温度与围岩温度的平衡条件、地热参数及等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剖面内的变化形态等,确定地下水的流速与流向以及自流盆地或承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和泄流条件,并取得一定成果(王世贵,2002)。 在我国,3000年前,人们开始利用天然地热泉洗浴。我国是世界上地热直接利用最高的国家,年利用占世界的1/6。并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开发地热资源的增长速度将超过10%。 2012年10月24口,我国《能源开发“十二五”规划》通过,未来几年我国地热能开发的总路线出炉(计红梅、郭峰等,2012),所以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将得到迅猛的发展。 目前,关于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主要有:电法找水的应用和研究(傅良魁,1984;李金铭,1994;刘春华、王慎乾等,2003;贾敬、刘国辉等,2008;孙宝喜、吴春山等,2009);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地热资源勘探上应用(石昆法,1999;徐新学、夏训银,2004;高景宏、咚铁钢、强建科等,2010;武毅、封绍武等,2011);核磁共振在找水中应用(曹光奇、周仲华等,2006)高频大地电磁测深(EH4)在热储构造勘查中的试验研究(叶益信、邓居智、方振显等,2011;物探测井在地热开发中应用(冯来泉,2000;尉中良、邹长春等,2005;王艳梅,2009);大地电磁数据处理在地热勘探上应用研究(吴述来,2006;孟银生、姚长利等,2011)等。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地热勘探应用主要是直流电法(浅层地热)和电磁法(深层地热),地温测量、物探测井以及数据处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刚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开始对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技术进行系统研究。2009年冉伟彦和丁连靖发表了《大地面波(微动)测深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等。近年来,关于瞬变电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大功率激电仪、天然源大地电磁测深MT , EH4连续电导率测量系统、电阻率层析成像ERT、频率域和时间域激发极化SIP/TDIP、纳米瞬变电磁NanoTEM、谐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HACSAMT、三维地震、放射性勘探的文章多在地热勘探中出现。在岩石物理学中也对岩石的热学性质进

我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张、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

2.1 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新能源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张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 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内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内。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累计建成100多个风电场,分布在22个省、市、自治区,新增装机容量3304MW,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906MW,已跻身世界第五位,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风电市场之一。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及利用现状介绍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及利用现状介绍 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王鸿雁张葵叶 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地热资源既属于矿产资源,也是可再生能源。目前可利用的地热资源主要包括:天然出露的温泉、通过热泵技术开采利用的浅层地温能、通过人工钻井直接开采利用的地热流体以及干热岩体中的地热资源。在全球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近年来,全球地热能开发及利用取得较快发展,也越来越引起我国政府及企业的重视。 一、全球地热资源分布及利用 (一)全球地热资源分布 全球地热储量十分巨大,理论上可供全人类使用上百亿年。据估计,即便只计算地球表层10km厚这样薄薄的一层,全球地热储量也有约1.45×1026J,相当于4.948×1015吨标准煤,是地球全部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量的几百倍。[1]世界上已知的地热资源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三个主要地带:一是环太平洋沿岸的地热带;二是从大西洋中脊向东横跨地中海、中东到我国滇、藏地热带;三是非洲大裂谷和红海大裂谷的地热带。这些地带都是地壳活动的异常区,多火山、地震,为高温地热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2]图1所示为全球地热资源集中分布带:

图1 全球地热资源集中分布带 来源:鹿清华, 张晓熙, 何祚云. 国内外地热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 石油石化节能与减 排, 2012, 2(1): 39-42 (二)全球地热资源利用 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热水型、地压地热能、干热岩地热能和岩浆热能四种类型;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又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可分为发电和非发电两个方面,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是直接利用,多用于采暖、干燥、工业、农林牧副渔业、医疗、旅游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此外,对于25℃以下的浅层地温,可利用地源热泵进行供暖、制冷。 根据2010世界地热大会的最新数据,2010年,全球有24个国家开发了地热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0715MWe,年发电利用总量为67246GWh,平均利用系数为0.72;有78个国家开展了地热直接利用活动,总设备容量为50583MWt,年利用热能121696GWh,平均利用系数0.27。 表1 地热发电排名前10的国家 国家装机容量 (MWe)运行能量 (MWe) 总生产能量 (GWh/y) 运行率 (%) 运行机组 (套) 美国3093 2024 16603 0.94 209 菲律宾1904 1774 10311 0.66 56 印尼1197 1197 9600 0.92 22 墨西哥958 958 7047 0.84 37 意大利843 843 5520 0.75 33 新西兰628 628 4055 0.74 43 冰岛575 575 4597 0.91 25 日本536 422 3064 0.83 20 萨尔瓦多204 192 1422 0.85 7 肯尼亚167 167 1131 0.78 6 表2 地热直接利用排名前10的国家国家总生产能量GWh/y 主要利用方式 中国20932 直接供热、地源热泵、洗浴 美国15710 地源热泵 瑞典12585 地源热泵 土耳其10247 直接供热 日本7139 洗浴 挪威7001 地源热泵

地热能的利用现状和前景

地热能的利用现状和前 景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我国地热能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要 介绍了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现状,从地热发电和地热采暖等多 个方面论述了地热资源在的利用,对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资源、社会、、环境等角度指出地 热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利用存在问题 Abstract: Introduced in geothermal resources distribution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from geothermal power and geothermal heating aspects discusses the use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to our country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rom the resources, society, economy, environment etc, it points out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has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Keywords: Geotherm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atus Use Problems 1、引言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智慧树 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生活章节测试题

判断题 1、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没有历史责任,因此不需要减少碳排放。× 2、温室气体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人类能源消耗的结果。√ 3、气候变化问题是科学事实,没有不确定性。× 4、气候变化是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 5、发展低碳经济不需要额外的成本。× 6、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一个矛盾体,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是以能源的快速消耗为代价的。 × 7、低碳经济就是节能减排。× 8、随着经济发展,碳排放水平一定随之上升。× 9、碳生产力是单位GDP产出的碳排放,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效率水平。× 10、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弃风弃光现象是中国的能源真的过剩了吗?× 11、内蒙古的风力发电将北京的风给挡住了,从而导致北京出现雾霾。× 12、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 13、风能大小与空气密度成正比√ 14、在风能利用中,风速及风向是两个重要因素。√ 15、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但地形条件复杂,因此风能资源的分布并不均匀。假如您是一位投资者,那么你会选择在湖南中设厂投资。 × 选择题 1、我国是在哪一年的气候大会上发表的《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讲话? A. 2015 B. 2014 C. 2013 D. 2012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最核心的原则是 A.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B. 公平原则 C. 可持续发展原则 D. 无悔原则

3、在-----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象会议上,科学家们将全球变暖问题提上科学研究的日程。 A. 多伦多 B. 巴厘岛 C. 日内瓦 D. 哥本哈根 4、哥本哈根会议后,国际社会日益达成共识,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是 A. 发展低碳经济 B. 发展循环经济 C. 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D. 发展第三产业 5、----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A. 《京都议定书》 B. 《蒙特利尔议定书》 C. 《马拉喀什协定》 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6、以下选项能反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是 A.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文本谈判阶段 B. 《京都议定书》谈判阶段 C. 哥本哈根谈判阶段 D. 《马拉喀什协定》谈判阶段 7、工业革命以后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 能源活动 B. 自然灾害 C. 地壳运动 D. 农业活动 8、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的官方文件是 A. 西班牙学者乌恩鲁2000年发表的《能源政策》 B. 2007年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框架战略》 C. 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D. 2006年英国发表的《斯特恩报告》 9、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是 A. 英国的《气候变化法》 B. 美国的《低碳经济法案》 C. 欧盟的《气候与能源综合法令》 D.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法》 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 A.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B. 建设资源节约型、能源创新型社会 C. 建设科技开发型、能源创新型社会 D. 建设科技开发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1、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最大的能源是 A. 天然气 B. 煤炭 C. 石油 D. 水电 12、从终端用能角度看,能源消费最大的三个部门是 A. 交通、工业和农业 B. 交通、农业和建筑 C. 工业、交通和建筑 D. 工业、农业和建筑 1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 A. 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 B. 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C.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D.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14、低碳转型的推力,包括 A. 实现可持续发展 B. 提升国际竞争力 C. 保障能源安全 D. 避免碳锁定效应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地1501 朱楷2015212504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分依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传统能源结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为促进我国经济与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和开发清洁高效的可再生新能源已是当务之急,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现状;展望。引言:本篇文献综述是为了探讨中国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的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新能源的开发问题已早早引起中国和国际上的关注,关于此类主题的文献在国内外已有较多发表,在未来仍将呈现上升的趋势。 新能源(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国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863 计划,973 计划和产业化计划等,使先进的技术和政策支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利用、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的产业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风电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不匹配,上游的生产能力和在世界上的研究和发展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下游的风电建设的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1] 主体部分 1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 1.1 新能源的发展背景 20 世纪先后爆发了三次石油危机,油价不断上涨,人们开始意识到化石能源供应的不可持续性。同时,以伦敦雾事件为代表的环境公害事件频发,也引发了对化石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的担心。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由此促成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造成的双重压力凸显了新能源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终促成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兴起。[2] 1.2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 1.2.1 日本 自身能源缺乏的日本是最早重视发展新能源的国家之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就实施“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也被称为“阳光计划” ), 其核心是大力推进太阳能的开发利用。1993年,日本政府将“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阳光计划)、“节能技术开发计划” (月光计划)和“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合并成规模庞大的“新阳光计划”,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合理平衡。 根据2008 年 3 月修订的《京都目标实现计划》,日本新能源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到2020 年, 可再生能源占比为7 %,水电之外的新能源占比为 4 .3%;到2030 年, 日本的可再 生能源占比大约为11%, 其中, 新能源为7 %, 大约为 3 200 万千升原油当量。[3] 1.2.2 欧美 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先开始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美国《2009年美国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所有电力公司的电力供应中要有15%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4] 欧盟于2007年通过“能源和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承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2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5] 到2010年,风电已经满足了欧盟 5.3%的电力消费,其中在丹麦,这一比例已经达到20%。[6] 2 国内新能源发展现状 2.1 国内新能源发展条件及方向 2.1.1 非常规油气资源 (1)油页岩资源丰富 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探明资源量315 X 10 8 t ,预测资源量4520 X 10 8 t , 其

地热能及地热发电技术概述

地热能及地热发电技术概述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地热资源及其分类,地热发电的原理,并对发展地热发电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对我国地热发电的发展前景做了一下展望。 关键词地热资源;类别;发电原理;关键问题;发展前景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采,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后将被消耗殆尽;另一方面,这些能源的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可再生新能源已成为当前社会不容忽视的必由之路。我国地处欧亚板块,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太平洋地热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经过我国版图。因此,开发地热能对解决我国能源短缺有着重大意义,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1地热资源及其分类 地热资源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和地质环境条件下,能够从地壳中科学、合理的开发出来的岩石中的热能量和地热流体中的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成。地热能是通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集热、矿、水为一体的矿产资源。地热资源按它在地下的储存形式可分为五大类:蒸汽型、热水型、地压型、干热岩型和岩浆型。 1)蒸汽型地热资源:指以温度较高的蒸汽为主的地下对流水热系统,这类地热资源由于需要特殊的地质条件才能形成,因此储量较少。一般蕴藏在1.5 km 左右的地表深度。 2)热水型地热资源:指地下以水为主的对流水热系统,是存在于地热区的水从周围储热岩体中获得能量形成的,包括喷出地面的热水和湿蒸汽。这类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当前重点研究对象。 3)地压型地热资源:蕴藏深度为2km~3 km,以高压水形式存在,溶解大量碳氢化合物,开发时可同时得到压力能,热能,化学能。 4)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在地壳深处,岩石具有很高的温度,储存大量得热能,干热岩型地热资源主要指地表下10km左右深处的干燥无水的热岩石。这类资源十分丰富,是未来开发的重点。 5)岩浆型地热资源:指蕴藏在地层深处的呈完全熔融状态或半熔融状态的岩浆中所具有的巨大能量。 2地热发电的原理及技术

地热开发与利用

关于中国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 一、我国地热资源概述 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最为现实的能源。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4种类型:一是热水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到的热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深处(3~6 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三是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四是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 200℃)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表一),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热储温度≥150℃)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台湾省,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我国的台

湾省,高温温泉达90处以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西藏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其中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构成中国高温热田最富集的地带;云南是全国发现温泉最多的省,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O处;川西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为藏滇高温地热带的一部分。我国主要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热储层为厚度数百米至数千米第三系砂岩、砂砾岩,温度在40~80℃左右,目前已发现全国共有地热温泉3000多个,其中高于25℃的约2200个。从温泉出露的情况来看,我国主要有四个水热活动密集带[1]:藏南-川西-滇西水热活动密集带;台湾水热活动密集带;东南沿海地区水热活动密集带;胶东、辽东半岛水热活动密集带。从地质构造上看,我国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带和大型沉积盆地中,主要类型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 二、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现状 我国地热资源的利用历史悠久,但真正大规模勘查和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70年初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需求的推动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

(完整word版)地热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地热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班级: 姓名: 学号:

地热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摘要:自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能源动力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手工劳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这使得世界上储存的能源资源不断减少,人类或将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加之人们以前对能源的认知程度较低,浪费现象较严重,导致我们现在不得不寻找新型能源来代替传统的能源,如今我们正逐渐向以天然气为主的转变,同时风能、核能、光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正得到广泛的利用,这显然会成为今后替代能源的主流。 前言:地热能开发利用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小。因此,地热能作为替代能源不论是用于发电还是直接热利用,都能大幅度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兴起干70年代初,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中地热能也被列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扩大地热直接利用和发电利用。 (一)地热能简介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为人们提供所需的能源。 (二)地热能的分布 世界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以下5个地热带: 1、环太平洋地热带。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欧亚、印度板块的碰撞边界,即从美国的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到墨西哥、智利,从新西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到中国沿海和日本。世界许多地热田都位于这个地热带,如美国的盖瑟斯地热田,墨西哥的普列托、新西兰的怀腊开、中国台湾的马槽和日本的松川、大岳等地热田。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欧亚板块与非洲、印度板块的碰撞边界,从意大利直至中国的滇藏。如意大利的拉德瑞罗地热田和中国西藏的羊八井及云南

可再生能源概论(5种能源举例)

可再生能源通常是指对环境友好、可以反复使用、不会枯竭的能源或能源利用技术,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太阳电池、生物质能、风能、小水能、潮汐能、海浪能、地热能、氢能、燃料电池等 太阳能及太阳能发电应用 太阳能(Solar Energy),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但在化石燃料减少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 目前,太阳能的利用还不是很普及,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太阳能电池在为人造卫星提供能源方面得到了应用。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或者表面的黑子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地球轨珠海太阳能热水工程 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9w/㎡。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kw/m2,地球表面某一点24h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0.20kw/㎡,相当于有102000TW 的能量,人类依赖这些能量维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资源除外),虽然太阳能资源总量相当于现在人类所利用的能源的一万多倍,但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异,因时而变,这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太阳能的这些特点会使它在整个综合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清立太阳能工程图 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每秒照射到地球的能量则为49940000000焦。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编辑本段太阳能分类 太阳能光伏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以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提供照明,并入电网供电。光伏板太阳能利用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能。近年,天台及建筑物表面均可使用光伏板组件,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1]据调研显示由于产能过剩导致全球5大制造商利润缩水,2012年光伏组件安装量将有所减少,这是10

国外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及其技术发展

国外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及其技术发展 挪威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其突出技术简述 一、挪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状况 挪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较高,占能源总消耗的近60%;其中99%为水电的电能利用占50%、生物能占6%;石油和煤等不可再生能源分别占36%和7%;天然气蕴藏量虽高,但使用量不到3%。 挪年均发电总量为119TWH,总装机容量约29,000MW,除99%为水电外,还有热电255MW和风电274MW。 1、水能 由于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挪威河流众多、雨量充沛,因此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其水电开发较早,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 挪威最大的一批水电站早于1970年到1985年间以年装机容量4.1%的增长速度开发完毕;到80年代末开始减少水电开发;90年代水电开发量较小;从1993年到2004年,通过对旧水电站的更新和扩建以及对小水电站的扩建来增加装机容量,容量增长750MW。 挪水电资源并未全部开发完毕,10个最高瀑布开发了7个,其余3个被永久保护;水电可开发总量约为186.5TWH,已开发118.3TWH,永久保存37.9TWH,剩余30.2TWH为未来开发储量。 2、风能 挪海岸线长,沿海地带拥有多处适于开发风电的场所,一些地带的年均风力达到8-10米/秒,该条件大大好于以风电著称的丹麦和北德。到2005年中期,挪已运营的风场装机容量共274MW(0.8TWH/年);已获准建设并在建的风场装机容量为845MW(2.5TWH/年);另外,还有潜在装机容量1033MW(3.1TWH/年)的风场项目正在申请建设许可。 挪政府目前正积极投入风电开发,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多元化,以减少过去多年来对水能的过分依赖。政府计划到2010年,将风电的年发电量增长到3TWH。 3、生物能源 挪威目前用于能源消耗的挪生物质消费量约16TWH,主要用于造纸和纸浆工业和木材加工等工业。挪威未来的生物能源在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允许范围内的使用潜力为30TWH。 二、挪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的突出技术、设备与服务 挪威研究理事会为从事挪威可再生能源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部分研究经费来自挪威石油能源部拨款。该理事会通过各研究院、科技大学、工业协会和公司企业等单位,对该领域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总称,包括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能、沼气等。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指雅津甜高粱等,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格来说,是人类历史时期内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发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碳循环”更是可再生能源的根本。准可再生能源,就是将现有低效率的旧燃料的能量效率明显提高、由25%、33%翻倍,趋近到100%的革命化无热发动机。可再生能源的有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 所有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都来自太阳,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被吸收。能源的来源比较众多且用途广泛。 (一)、木材柴是最早使用的能源,透过燃烧成为加热的能源。烧柴在煮食和提供热力很重要,它让人们在寒冷的环境下仍可生存。 (二)、动物牵动传统的农家动物如牛、马和骡除了会运输货物之外,亦可以拉磨、推动一些机械以产生能源。 (三)、生物质燃料此种燃料原为可再生能源,如能产出与消耗平衡则不会增加二氧化碳。但如消耗过量而毁林与耗竭可返还土壤的有机物,就会破坏产耗平衡。用生物质在沼气池中产生沼气供炊事照明用,残渣还是良好的有机肥。用生物质制造乙醇甲醇可用作汽车燃料。 (三)、水力水磨坊就是采用水力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这样满是河流的国家。此外,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也很适合用来作潮汐发电。 (四)、风能风能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发电、提水、助航、制冷和致热等。风力发电是主要的风能开发利用方式。中国的风能总储量估计为1.6×10^9千瓦,列世界第三位,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风能是一种自然能源,由于风的方向及大小都变幻不定,因此其经济性和实用性由风车的安装地点、方向、风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 (五)、太阳能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类

地热能的利用现状和前景

地热能的利用现状和前景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我国地热能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要 介绍了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现状,从地热发电和地热采暖等多 个方面论述了地热资源在的利用,对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资源、社会、、环境等角度指出地 热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利用存在问题 Abstract: Introduced in geothermal resources distribution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from geothermal power and geothermal heating aspects discusses the use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to our country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rom the resources, society, economy, environment etc, it points out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has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Keywords: Geotherm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atus Use Problems 1、引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