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总部基地及总部经济研究.docx

北京总部基地及总部经济研究.docx
北京总部基地及总部经济研究.docx

北京总部基地及总部经济研究

总部经济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空间分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既是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战略选择,也是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带动周边及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发展总部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总部经济理论提出后,许多中心城市纷纷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具有科教、人才、信息等发展总部经济的诸多优势条件,发展总部经济走在了全国前列,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一、总部经济是对“首都经济”的深化和拓展

199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首都经济”的发展思路,首次明确了首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首都经济”提出以后,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北京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力地推动了首都区域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北京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4:37.6:6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在“十五”时期下降了18.2%,达到11.19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98立方米。

但是“首都经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总部经济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首都经济”的内涵,为首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发

展总部经济,跳出了过去从产业发展条件角度进行产业选择的思路和模式,从“产业链高端”、“功能链高端”来选择产业发展,通过企业研发、营销、结算、管理等总部功能环节的集中,即通过企业总部的聚集,带动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形成总部经济,带动城市的发展。

在《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和营运中心,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在京设立分支机构和总部,进一步提高北京的国际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总部经济作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已经被确定下来。总部经济对首都经济发展具有四个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总部经济是北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总部经济能够释放首都高端资源的效能,在实现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带动环渤海以及更大范围的其他区域共同发展。

第二、发展总部经济是实现首都城市功能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的现实途径。发展总部经济符合首都资源特点,能够有效地发挥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端资源的优势,规避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短缺的劣势,在实现首都城市功能定位要求的前提下,推进北京经济发展。

第三、发展总部经济是北京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发展总部经济,

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在城区范围内制造业外迁后产业替代和产业接续问题,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通过总部的聚集,形成强大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带动金融、法律、会计、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水平,促进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四、发展总部经济是提升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重要举措。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北京市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改善城市居住与生态环境,构建和谐首都,塑造国际化城市的新形象。

二、北京发展总部经济具有突出的优势条件

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发展总部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是北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北京具有丰富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北京地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8个、重大科学工程9项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41个,61所高等院校和包括中科院等在内的一批科研院所;北京地区两院院士673人,占全国的近一半。近年来,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带动下,北京市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人才队伍不断扩大、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环境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核心、产学研互动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在全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走在了前列,这将极大地促进北京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是北京专业化服务水平较高。企业总部的各种商务活动、研发活动需要各类知识型服务业的配套支撑,如金融、保险、法律、咨询、培训、会展等。知识型服务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较快,2004年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首位。尤其是以金融、保险为代表的专业服务业发展迅速,2004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31%,这将为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专业服务支撑。

三是北京市场条件优势明显。企业总部迁移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企业市场规模的扩张。首先,北京市场需求总量大,交易活动非常丰富。200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191亿元,房地产交易额达1498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达425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31.85%。其次,北京市场信息密集程度非常高,汇集了大量的、种类丰富的产业信息,企业可以便捷地、及时地找到各类产品的生产制造和技术信息。此外,北京市场位置在内陆居中部,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北京可以作为企业向华北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扩张市场的重要基地或中转中心。

四是北京拥有较雄厚的产业基础。总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周边生产制造的支撑。在“首都经济”战略的实施下,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软件等五大支柱产业。2004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77.66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9.27%。200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振兴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汽车制造、电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探索和启示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践行科学发展观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探索和启示 长信联经济发展研究院李霞潘方勇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中心城市战略资源优势,规避常规资源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等压力,促进并带动服务业发展,实现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转型,成为推动中心城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成都凭借科教、人才、信息等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吸引了包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等聚集蓉城,据北京社科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2008—2009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位居全国第八,在中西部地区中排名第一。回顾这些年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的实践可以发现,总部经济在成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范式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从资源型向效益型转变,成为成都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最佳注解。 发展模式多样化 总结近些年成都总部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成都企业总部发展模式主要有外地企业迁入总部、本土企业扩张形成总部、跨国公司拓展设立总部和国家战略布局促成总部四大类,不论哪一种模式,其着眼点均在于推进资源的跨区域配置,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一是跨国公司拓展设立总部。成都作为国务院确立的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总部经济发展条件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为跨国公司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拓展业务或更好地整合资源,进而在成都设立全国性总

部、区域性总部和各类职能型总部提供良好条件。目前,来自美、日、德、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24家在成都设立了分公司或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加拿大宏利保险等知名金融机构在成都设立区域性总部,全球游戏联盟、法国安盟保险公司更是将中国区总部设在成都,英特尔、摩托罗拉、爱立信、联想、中芯国际、华为、新疆鑫泰投资集团等都已在成都设立研发中心。 二是外地企业迁入总部。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城市,是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在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上具有相当优势。为寻求更好的发展环境,部分外地企业尤其是川内其他地市企业将总部向成都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从实际看,成都主要承接泸州、眉山、德阳、攀枝花等地区企业及出于企业战略考虑的其他省市企业的转移。如眉山的通威集团,泸州的四川宝光药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的攀钢研发总部,上海的家乐福中西区总部,上海的五粮液系列品牌锦上添花酒营销总部,重庆的朝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等均已移师成都。 三是本土企业扩张形成总部。近年来,成都市部分重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机遇积极抢占市场,企业规模不断扩张,成长为跨区域经营的大企业大集团,构成了总部在成都,子公司或生产制造基地不断向市外、省外乃至国外延伸的典型的总部经济形态。如康宏药业集团、地奥集团、新希望集团、成都万贯(集团)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仁和集团等本土企业总部已经成为成都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国家战略布局促成总部。这些总部发展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产物,尤其是三线建设时期搬迁或成立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东电集团、中国五冶集团、成飞集团等;二是当前一些国家垄断性行业(企业),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最新情况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国内大企业集团等总部聚集,总部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并在空间上初步形成了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三大总部聚集区,总部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北京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北京的总部资源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代表的国际总部资源,另一类是以国内企业集团总部为代表的国内总部资源,其中国内总部资源又包括在北京成长起来的企业总部和从外埠迁入北京的企业总部。 1.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代表的国际总部资源 目前,在北京市落户的各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到35家。其中,截至2005年底,经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有16家,经北京市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有29家,经两者同时认定的有10家。具有跨国公司部分地区总部职能的投资性公司数量达到了146家,占全国投资性公司总数得50%以上,高居全国首位。

北京以其人才、教育、科技资源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根据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北京外资研发中心有189家。据统计局最新统计,到2005年底,北京的外资研发中心已达239家。 在京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公司名单 序号公司名称(所在国家)备注 1、ABB(中国)有限公司(瑞士)★▲ 2、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瑞典)★▲ 3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日本)★▲ 4 、摩托罗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美国)★▲ 5、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日本)★▲ 6 、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韩国)★▲

第一季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2011年第一季度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9日 “十二五”开局首季本市深入调结构转方式初见成效 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内外部因素相互交织情况下,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结构、促创新、稳运行、惠民生,“十二五”开局首季,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重点领域调控初见成效,部分领域好于预期,“十二五”重大任务开局良好,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社会运行平稳有序,调结构、转方式迈出坚实步伐。 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4%、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38.9%,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5%的低位。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 本市始终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牢牢把握首都功能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意见,加快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使产业结构与首都功能定位相一致,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批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项目加快落地。一季度,本市下决心完成首钢主流程停产,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工业增加值仍增长8.6%,与前两年平均速度持平。与此同时,加快引进和落地一批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项目,为本市产业升级和调整积蓄了力量。 文化创意产业引领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创意项目纷纷落户本市。中国动漫游戏城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启动。国家时尚创意中心项目落户通州。星光影视园新媒体信息管理与服务公共平台投入运营。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艺术品拍卖持续火爆,北京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艺术品市场。 新兴业态成为推动结构调整的新生力量。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发展迅速,骨干企业超过30家,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优势,与数字出版、视频搜索、云计算、数字内容、新媒体等融合互促发展。电子商务持续升温,网上消费已逐渐成为新兴消费时尚。 二、坚持有保有压调控方向,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2020年(发展战略)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发展战略)首均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首均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壹、北京和首均经济圈地区合作的主要途径 以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大背景,形成北京和首均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应当是合作的基本原则。具体的合作途径,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产业合作 产业合作的主要领域有: (1)周边地区为北京市场提供农副产品生产的合作 目前北京的绿化美化工程,对林木、花草、草皮等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北京庞大的消费人口,对鲜活农副产品的需求也很大。首均圈地区利用地理位置接近的优势于这方面将有比较大的作为:大力发展花木种植业,发展无公害蔬菜、瓜果的种植,发展现代养殖业,为北京提供优质的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 (2)首均圈地域间旅游业的合作 北京是国内旅游热点城市之壹,去年仅接待国际游客就达310万人次。延伸旅游、构筑首均圈旅游的大市场,是首均圈区域合作的当务之急。天津、承德、秦皇岛和迁安、涿州、易县等地,原来就是旅游胜地,抓住这壹历史性机遇,本着“开放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把发展“奥运”旅游作为未来5年的大目标,使首均圈能够扩大旅游经济的受惠面。 (3)首均圈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合作 利用北京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企业外迁的机遇,促进首均圈内落后地区的工业化

进程。北京现有壹些和首均功能不相符、特别是和首均严格的环保要求不适应的工业企业,退出北京是历史的必然。例如,首钢XX公司将壹部分钢铁的生产转移到河北迁安,就是壹个很好的例证,而北京类似的企业仍有很多。首均圈的壹些有条件的地区,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有选择地接收退出北京的企业,建立和京津等发达地区互补的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笔者曾建议于秦皇岛建立隶属北京市的滨海特区,其中的工业区能够专门用来吸引北京的转移企业。[i] 2.市场合作 首均圈的核心区域京津唐地区,于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但经济协作水平不高,这是事实,也是首均圈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壹。加强首均圈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点,应当是进行相互之间的市场合作。 均市经济圈的形成,是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对北京而言,开放市场以吸引各类资源向城市中心的集中,是北京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同时作为壹个巨大的市场,有着极强的消费能力,而这个市场的需求又是北京自己所不能满足的。为了北京本身的发展,也为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必须更加开放市场,给予周边地区平等的竞争机会,以市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对首均圈的周边地区而言,充分利用和首均空间联系的优势,抓住市场机遇,选择合适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占领首均市场。其中,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吸引大企业来此建立以北京为市场的产品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研究-8页word资料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研究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都得到增进的经济形态。作为产业分工高端环节,总部经济是城市从提高产业竞争力转向增强功能竞争力的必然趋势,是经济中心城市一种快速高效发展的模式,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的关键举措,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对于加快向现代化核心城区迈进的江东区来说,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题中之义。本课题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区基本经验基础上,紧密结合江东经济发展实际,阐明了江东区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江东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总体目标、重点 领域及对策措施。 一、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的发展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符合城市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符合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的目标要求。 (一)发展总部经济是助推宁波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现实举措。国务院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宁波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城市,加快发展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的任务迫在眉睫。刚刚出台的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等“六个加快”的内容。服务全市是建设现代化核心城区的应有之义,

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颜福仁 【内容提要】总部经济逐渐得到各地政府重视,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战略,泉州也明确提出发展总部经济。本文从分析泉州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具有较好的基础,同时也面临着起步晚竞争压力大、中心城市弱、高层次人才缺乏、配套服务业不够发达等诸多劣势,进而提出优化制度环境,加强载体、交通网络建设,提升人才工作水平等方面对策建议。 【关键词】泉州总部经济优劣势分析对策建议 一、什么是总部经济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城市由于各种要素优势而吸引企业总部扎堆集群布局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效应,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等。同时具有总部集聚效应,可以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臵。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务人居环境,提升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总部经济如今已经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诸多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内

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发展总部经济。就省内而言,福州、厦门及泉州均明确提出要发展总部经济,区域间的要素争夺愈演愈烈。 二、泉州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及现状 泉州较早进行了发展总部经济的理论探索,但规划建设相对滞后,错失了发展时机,目前厦门已经对泉州发展总部经济形成了客观挑战。这两年来,泉州紧抓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顺应经济发展趋势,适时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构想,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集约利用城市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泉州总部经济区基本完成第一期的规划: (一)东海总部经济集聚区。主要包括两个区域,一是浔埔总部区,选址于东海组团沿海大通道北侧,总用地面积约535.6亩,规划建设商业、办公、会议、休闲娱乐、配套公寓等设施。二是滨海总部区,选址于东海组团新的市行政中心东南角,总用地面积约340亩,其中,沿泉州湾的两个地块规划为企业总部功能区,总用地面积约164.3亩;西侧邻近东海行政轴线的地块将作为城市综合体建设。已有20家泉州名企已正式被认定为滨海总部区第一批总部企业,这20家企业于7月13日对11宗地块展开争夺,进入实质阶段。 (二)城东总部经济集聚区。位于城东组团东侧,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82亩,主要以高级商务办公为主,除美国迈克森饭

(发展战略)关于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部经济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空间分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既是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战略选择,也是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带动周边及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发展总部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总部经济理论提出后,许多中心城市纷纷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具有科教、人才、信息等发展总部经济的诸多优势条件,发展总部经济走在了全国前列,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一、总部经济是对“首都经济”的深化和拓展 199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首都经济”的发展思路,首次明确了首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首都经济”提出以后,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北京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力地推动了首都区域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北京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4:37.6:6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在“十五”时期下降了18.2%,达到11.19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98立方米。

但是“首都经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总部经济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首都经济”的内涵,为首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发展总部经济,跳出了过去从产业发展条件角度进行产业选择的思路和模式,从“产业链高端”、“功能链高端”来选择产业发展,通过企业研发、营销、结算、管理等总部功能环节的集中,即通过企业总部的聚集,带动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形成总部经济,带动城市的发展。 在《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和营运中心,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在京设立分支机构和总部,进一步提高北京的国际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总部经济作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已经被确定下来。总部经济对首都经济发展具有四个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总部经济是北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总部经济能够释放首都高端资源的效能,在实现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带动环渤海以及更大范围的其他区域共同发展。 第二、发展总部经济是实现首都城市功能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的现实途径。发展总部经济符合首都资源特点,能够有效地发挥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端资源的优势,规避

北京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北京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摘要:北京依托其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优越及决策中心的信息优势,正在构建金融中心,目前已形成了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的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本文在梳理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协整、格兰杰检验分析了北京金融业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结论是:北京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银行业、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不一。其政策含义是:以银行业为主导渐进式地推动金融中心建设、完善北京金融市场体系和创建宽松的金融政策环境等。 关键词:金融发展金融相关比率经济增长融资结构金融业在北京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北京市金融资产总量已经达到47.4万亿元,占北京市第二、第三产业资产总额64.7万亿元的73.26%。“十一五”期间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2012年增加值为2592.5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4.6%。 据此,笔者将结合国外内理论分析及其实证研究,从金融相关比率、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和融资结构三个方面来考察北京金融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检验金融业对北京经

济增长的影响方式,继而确定北京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金融相关比率 Goldsmith(1969)创造性地提出了衡量国家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结构和金融深化程度的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Ratio,FIR)指标,它是指某一时点上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的比例,通常用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来代替。从资产流动性来看,金融资产可分为货币、债券和股票三大类。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地区货币余额等相关统计资料,因此无法按照货币、债券和股票三大类金融资产获取北京市的金融资产总额。 考虑到我国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存款和贷款是其主要金融工具,股票和企业债券等其他金融工具所占比重较小,因此,笔者把银行存款和贷款总和作为金融资产的衡量指标。这样,金融相关比率(FIR)就采用如下形式:FIR=(Dt+Lt)/GDP 其中,Dt代表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余额,Lt代表贷款余额。 据此,笔者计算出了金融相关比率,如表1所示。从金融相关比率来看,北京市的金融相关比率保持上升趋势。例如,在2000年金融相关率为5.67,2001年为5.86,在2002-2006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从2007开始,金融相关率迅速提高,2011年达到7.06。北京市金融相关比率的逐年上

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一、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发展总部经济的各项政策和《市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发〔41号),鼓励和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总部企业,是指企业核心营运机构、职能机构或省级以上分支机构设在本市,且符合第五条规定的依法经营的企业。总部企业的投资主体、经济性质不限,但须按第二章总部认定的条件认定、授证,分为新设立总部企业和本市现有总部企业。 第三条市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是市政府负责全市总部经济发展的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全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及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负责全市总部企业资格认定和奖励审核工作,负责全市总部经济发展考核、统计、评估工作,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统筹指导、协调、督促整体工作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日常工作。 第四条形成各类形态的总部企业达到200家,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总部基地。 二、总部认定 第五条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市范围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统一核算,依法诚信经营; 第 2 页共 12 页

(二)符合市产业发展政策; (三)本市外全资或控股的分支机构不少于3个,且对其负有管理和服务职能,在我市统一开票或汇总(部分)缴纳税收;或者,与本企业隶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并由本企业提供专属职能服务的关联企业不少于3个,且本企业营业收入的30%以上来自前述关联企业。 (四)到账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新设立企业正式营运后在本市年度入库税收(指企业在本地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形成的地方留成)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现有企业前两个年度在本市入库税收(口径同上)均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对一些特定的总部类型或新兴业态的企业,或虽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实际履行地区总部职能、实行统一核算、作为纳税主体的分公司,在认定条件上可以一事一议。 第六条对新设立企业可实行总部企业预认定制度。新设立企业在尚无完整的年度纳税记录前,如要求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可依据验资报告、企业设立批准文件或营业执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正式文件及投资方专项说明(阐述申请依据),预计企业正式运营后符合总部企业认定条件的,先预认定为总部企业。预认定总部企业需在两年内通过正式的总部企业认定,否则取消预认定资格,并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分为三类: (一)新设立A类总部企业:符合市产业鼓励政策,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运营总部或营销总部; 第 3 页共 12 页

发展杭州总部经济研究_夏效鸿

发展杭州总部经济研究 □ 夏效鸿Ξ 摘 要:本课题立足杭州,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国际化城市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客观评价分析了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及杭州推进城市国际化的现实意义、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用E -S 模型构建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杭州城市国际化程度进行初步 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 国际化 评价 战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43(2007)03-0041-06 总部经济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各大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高举“发展总部经济”的大旗,将其作为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功能提升、实现城市经济转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作为资源较缺乏、创业成本较高、高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较少的杭州,要使经济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走发展总部经济之路。 一、杭州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杭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地尤其是中心城区纷纷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国内招商引资重要手段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借助长三角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和较为优越的投资环境,初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几个总部聚集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总部集群现象。 (一)总体概况 目前,在杭注册的集团及以集团名字投资的公司达1477家。2006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 元,累计有53家世界500强在杭投资举办了87家企业;实际利用内资325亿元。59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4年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全国500强企业在杭总部或分支机构100余家。目前,我市“总部经济”主要有存量资源激活型、重点企业扩张型和外地企业迁入型等3种类型。 (二)总部经济集聚区块分布及潜在优势分析 目前杭州的企业总部分布还较分散,比较有规模的主要集中在六个区块: 1、钱塘江两侧区域 该区域主要以江北的钱江新城和江南的高新区为主,主要集中了制造业、医药、高新等行业企业总部。 (1)钱江新城 目前正在建设之中,但已有圣奥、金基、万地等20多家企业已购置土地建造总部大楼。潜在优势: 随着行政中心的正式进驻,总部大楼群的建设将加快,大量写字楼将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的进驻。 (2)滨江区集团总部园区 1 4Ξ作者:夏效鸿(1971—),杭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社会研究处副处长 310026

北京总部基地打造经济生态圈.docx

北京总部基地打造“经济生态圈” 5 月 19 日的北京总部基地,热闹非凡。一辆辆高级轿 车穿梭在瞬间突兀的总部大楼间。 衣着光鲜地政要商贾出出进进。一年一度的中国金融高 峰会在这里有序进行。 “这里没有北京的CBD 商圈闻名遐迩,但显然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尤其,随着首都国际机场二期工程落户周围,地铁九号线即将开工建设。这里的前途是巨大的 !”总部基地 (中 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许为平 ,面对金融界的众多名流自豪地 宣示。 经济增长新一级 与繁华的 CBD 商圈以及鳞次栉比的高楼相比 ,北京丰台总部基地 ,显得地广楼稀、清静闲雅。不过通过建在这里的一座座约60 米高、咖啡色方柱形的建筑 (据说有 300 多座 ),以及隐隐约约爬上高楼的企业标志牌 ,也足可以显出现代的生机 与活力。再加上楼群周边齐整的街道和精心布局的绿化景观 , 使得这里已成为丰台区重要地标。 由于总部楼大量使用玻璃幕墙 ,与形貌相似的 SOHO 相比, 高度、体量又小很多 ,这使行人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总部

楼内部的入情况,甚至清晰地看到公桌和人活。 据北京市丰台区代区游广斌介,目前在部基地安 家落的国内外大中型企已达400 多家 ,其中年收入 元的大型企便超百家。“而从开工建到在,也不用了五年。可以已是名副其了。” 平向《中国合 商》者。 然而在十年前 ,英国道丰国集太区裁、部基地董事平的址之旅却是了一番周折。“我用了一 年半的 ,走遍了珠三角和三角地区多沿海开放城市, 最是在北京拍板。” 平每每回首段程 ,会感慨自己当初做了一个很明智的决定。 此 ,致力于研究部的多家已指出,北京有 着最适合部展的土壤。“北京市已成大型跨国公 司聚集之地 ,同也是外埠企研和售的首基地。在未来几年中 ,些快速成的企于自身展境有着巨大的需求。”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部研究中心主任弘。 而事也 ,只有短短的 5 年 ,里已会聚了400 多 家企 ,射一平方公里范内近4000 家中小型企 , 区内企当地造的年政收入超4元?? 与 CBD 商圈“媲美”

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RP)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数据一览表

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RP)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数据一览表 1997——2011 年份GRP(亿 元)增长地方公 共财政 收入 (亿 元) 增 长 城镇 登记 失业 率 城镇 居民 人均 收入 增长农村 居民 人均 纯收 入 增长市长 2011 16000 8.1 3006.3 27.7 1.39 32903 7.2 14736 7.6 郭金龙2010 13777.9 10.2 2353.9 16.1 1.37 6 8 郭金龙2009 11865.9 10.1 2026.8 10.3 1.44 26738 9.7 11986 13.4 郭金龙2008 10000 9 1837.3 23.1 1.82 24725 7 10747 6.5 郭金龙2007 9006.2 12 1492.6 30 21989 11.5 9559 9.1 郭金龙2006 7720.3 12 1117.2 21.5 1.98 19978 12.2 8620 8.7 郭金龙2005 6841.5 11.8 919.2 25.3 2.3 17650 10.4 7850 9.9 郭金龙2004 4283.3 13.2 744.5 29.7 1.3 15638 11.5 7172 9.2 郭金龙2003 3611.9 10.5 592.5 18.2 1.43 13882 11.2 6496 11.5 刘淇2002 3130 10.2 534 25.7 刘淇2001 2817.6 11 454.2 31.6 刘淇2000 2460.5 11 342.4 22.7 10349 8.9 4687 7.3 刘淇1999 2168.7 10 271 19 9170 7.6 4350 7 刘淇1998 2009.9 9.7 227.3 20 8472 5.9 4029 6.7 贾庆林1997 1807.5 11.3 209.9 21.2 7813 3850 贾庆林 参考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摘文)。 2011 郭金龙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006.3亿元,增长27.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分别实际增长7.2%和7.6%。 2010 郭金龙 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初步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5%以上和10.5%以上,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6%以上和8%以上。“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2009 郭金龙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65.9亿元,比2008年增长1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26.8亿元,增长10.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北京总部基地及总部经济研究.docx

北京总部基地及总部经济研究 总部经济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空间分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既是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战略选择,也是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带动周边及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发展总部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总部经济理论提出后,许多中心城市纷纷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具有科教、人才、信息等发展总部经济的诸多优势条件,发展总部经济走在了全国前列,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一、总部经济是对“首都经济”的深化和拓展 199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首都经济”的发展思路,首次明确了首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首都经济”提出以后,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北京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力地推动了首都区域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北京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4:37.6:6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在“十五”时期下降了18.2%,达到11.19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98立方米。 但是“首都经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总部经济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首都经济”的内涵,为首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发

展总部经济,跳出了过去从产业发展条件角度进行产业选择的思路和模式,从“产业链高端”、“功能链高端”来选择产业发展,通过企业研发、营销、结算、管理等总部功能环节的集中,即通过企业总部的聚集,带动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形成总部经济,带动城市的发展。 在《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和营运中心,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在京设立分支机构和总部,进一步提高北京的国际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总部经济作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已经被确定下来。总部经济对首都经济发展具有四个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总部经济是北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总部经济能够释放首都高端资源的效能,在实现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带动环渤海以及更大范围的其他区域共同发展。 第二、发展总部经济是实现首都城市功能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的现实途径。发展总部经济符合首都资源特点,能够有效地发挥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端资源的优势,规避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短缺的劣势,在实现首都城市功能定位要求的前提下,推进北京经济发展。 第三、发展总部经济是北京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发展总部经济,

会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以北京为例

会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以北京为例 摘要:国际上对展览业有1:9的说法,即办展览会的场馆收入如果是1的话,那么相关的社会收入则是9。会展不但本身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创造利润,同时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辐射力。一方面,会展业的发展不仅能推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提升城市竞争力,而且在扩大经济规模、带动相关投资、平衡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为会展业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影响着会展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本文以北京为例,着重探讨会展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北京会展业区域经济相互关系 会展是第三产业,是为其他产业和社会各界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一国国民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会展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展览总量居全国前列。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会展业发展规划,首都会展业的总投入将大幅增加,总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为了进一步了解会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本文以北京为例,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北京会展业的发展概况 (一)简要概况 自“九五”规划以来,首都会展业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北京市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会展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成长势头,成为了北京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举办会议方面,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共拥有会议室5718个,会议室使用面积83. 09万平方米,可容纳500236人,全年共接待会议22. 4万个,累计接待人数1615. 3万人次,均在2008年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增长;展览场馆方面,展厅使用面积35. 4万平方米,展览场馆室外可使用展览面积21. 5万平方米,共接待展览1216个,其中展览面积1万一5万平方米的有180个,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有13个,接待展览累计面积649. 7万平方米,接待观众583. 9万人次。会议和展览所带来的直接收入也分别达到了725430. 3万元和518982. 6万元。 (二)北京会展业的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 北京地区作为我国的首都,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知名度都比其他地区要高,对商家和客户的吸引力也较大,会展业市场巨大。另外,北京地区作为京津冀区域及环渤海地区的经济龙头,其区域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更是毋庸置疑。2009年北京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452元/人,远高于天津市的62574元/人,以及河北省的24283元/人,在京津冀地区具有绝对区位优势。 2、交通通讯优势 北京地区是全国的铁路、公路及航空航线的总枢纽,交通发达,与全国各地及国外大中城市联系密切,便于大量的商家及客户的集聚;同时相对发达的通讯网络也为展会的举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2009年,北京市旅客周转量为1146. 48亿人公里,高于河北省1043. 3亿人公里,以及天津市297. 66亿人公里,在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3、基础设施优势 北京地区接待展览累计面积649. 7万平方米,排在全国第二位,同时还拥有全国展览面积最大的会展中心——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此外,

北京总部基地之争CBD一笑置之

北京“总部基地”之争:CBD一笑置之低价争夺“总部基地” 魏奕祉女士一直抿嘴在笑。一旁的许为平说,“大魏”是捧着个大馅饼,乐得不知道从哪儿下嘴。许为平是北京道丰科技商务园发展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魏是公司副总策划。 “大魏”手里的“大馅饼”,其实是一个叫做北京丰台“道丰科技商务园”的项目。这个项目的另一个名称是“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Advanced Business District,简称ABD)”。“这个名字可有北京市政府同意的啊!”许为平强调说。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最早作为明清迁京移民聚集地的丰台(城墙外),既远且偏,水质不好。而现在,许为平眼中的丰台已经完全不同。“那都是老黄历了,”许为平说,“这儿的自来水早就跟城里没什么两样,地底下还有北京最好的温泉。要说交通,早晨我一个小时就能到昌平,但出中关村至少得花半个小时吧?”旁边跟着有人附和,他从宣武门到西南四环的丰台科技园,准备了1个小时,没料想只用了不到30分钟。 为了烙好“道丰科技商务园”这张巨饼,作为“洋厨师”英国道丰国际集团的CEO,许为平说自己与“中方厨师”丰台区政府方面整整谈判了4年,“下个月终于可以正式开张了”。许介绍,从事“电子、通信、网络系统集成等高科技项目投资以及房地产、物业投资与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投资管理”业务的英国道丰国际集团,总部设在英属塞舌尔维多利亚群岛,其中国业务主要集中于北京,近两年投资逾20亿元人民币。 许为平介绍,“道丰科技商务园”位于丰台科技园二期产业基地内,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计划3—5年完成,其中一期65万平方米在2005年底以前完成。整个园区预计总投资30亿元,其中北京丰台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占40%,道丰国际集团占45%,北京道丰数码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占15%。

上海市总部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上海市总部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上海继续保持总部经济的增速稳定。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 年中国总部经济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统计数字显示,2015 年7 月,又有日立物流(中国)有限公司、铂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 公司、福伊特驱动技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美太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4 家企业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认定;科德宝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升 级为亚太区总部。新设新丰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 家投资性公司。2015 年1-7 月,上海市共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28 家(其中管理性总部24 家),投资性公司8 家、研发中心7 家。截至2015 年7 月底,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18 家,其中亚太区总部35 家;投资性公司305 家,研发中心388 家。 2015 年以来,上海总部经济的增长既保持常态,又有新亮点。从投资国别看,以美、欧、日企业为主,欧洲企业总部增速加快。美国企业设立地区总部148 家,占28.8%;欧洲企业139 家,占27%;日本企业116 家,占22.6%。2015 年上半年,欧洲企业设立地区总部10 家,占41.7%;美国、日本企业各5 家,各占20.8%;其他亚洲企业4 家,占16.7%;从行业分布看,上海的总部经济仍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制造业企业设立地区总部384 家,占74.7%,服务业企业130 家,占25.3%。2015 年1-6 月,制造业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18 家,占75%;服务业企业6 家,占25%。同时,数据显示,在沪95%以上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具有两种以上的功能,82%的地区总部具有投资决策功能、61%的地区总部具有资金管理功能、54%的地区总部具有研发功能、35%的地区总部具有采购销售功能。

最新总部经济研究分析——以香港为例资料

总部经济研究分析----以香港为例 正文: 一、总部经济产生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所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加快,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使得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企业总部与企业加工制造基地在空间上实现分离,即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聚集、加工制造基地则向成本较低的区域集中,并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总部聚集对中心城市产生深刻影响,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形态,即总部经济。 二、总部经济相关理论概述 (一)、总部经济形成机理 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会对土地、原材料、能源以及一般劳动力等基础资源产生大量的需求,而在研发、资本运作、营销等活动中会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技术、资金以及信息等高端资源。在欠发达地区,企业往往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上述基础资源,但若要在这些地区获得高端资源则必须付出很高的成本,甚至即便付出很高的成本也无法获得;而在中心城市的情况则刚好相反,企业获得高端资源需要付出的成本相对较低而获得如土地、能源等基础资源的成本会很

高。企业为了更经济有效地运营就会选择将不同职能的部门分布在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由此便会出现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大量聚集的现象。 (二)、总部经济特征概述 首先,企业总部的活动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的参与。总部经济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在不同区域进行空间布局优化的一种经济表现形态。为了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展成本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在空间上按照“总部一制造基地”的模式分离,将组装、加工等附加值低、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消耗大量能源的环节移出城市中心,留下管理、研发、营销等附加值高、所需处理的问题复杂多变且对企业发展影响深远的重要环节,企业总部的职能直接决定了其必然对高层次人才有很强的依赖性。 其次,总部经济具备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企业总部所承担的重要职能对于以知识、技术为核心的智力资本依赖度很高,企业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作为其总部的重要产出之一,是中心城市在将以消耗普通劳动力及能源等为主的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剥离出去以后,其生产总值不降反增的重要原因。 再次,总部经济与金融资源、金融服务关系紧密,吸金能力较强,拥有大量的资金资源。企业总部作为执行企业财务运作职能的核心部门,一方面要负责为企业的正常运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这

发展总部经济的几点建议

发展总部经济的几点建议 来源: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05-06-09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总部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 市场机制是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市场在公共服务、外部性等领域会出现失灵,这需要政府发挥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因此,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政府应该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准确定位,政府发挥的作用只能是引导而非主导,政府要做的是作好企业竞技的“裁判员”,而非“运动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需要政府为企业自由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充分的制度保证,使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中自由竞争,因此,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对于总部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2、完善GDP统计、税收上缴政策,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必要政策支持 在我国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企业总部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很容易引起区域之间的争夺。不可否认,这种争夺是市场条件下不同利益主体的正常表现,限定在一定程度内是有益的;但是,从发展总部经济的全局来看,过分的争夺容易造成稀缺经济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利益的流失。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影响,国家应进一步完善GDP统计、税收上缴等制度,避免区域对总部资源的争夺造成的不良影响,实现总部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3、以总部经济理论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实现区域产业和功能的合理分工 按照总部经济的发展思路,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将实现总部所在区域、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共赢”的局面。在总部经济模式下,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而形成产业链,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周边形成制造加工集群,进而将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把各自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实现双赢,变水平恶性竞争为垂直价值链不同区段上的友好合作。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层面来看,总部经济的思路有助于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应走出争夺完整项目和企业的误区,根据区域资源优势,主动做产业的制造配套和生产加工,“心甘情愿”地让企业将总部功能布局在东部地区,使企业取得东部与西部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然后经过较长期持续的积累和发展,逐步完善发展环境,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实现共同发展。从对总部资源的争夺看,不同城市应该根据各自的产业比较优势,吸引不同产业类型或者不同功能(管理功能、营运功能、研发功能等)的企业总部入驻,实现由过去单一的产业分工向产业分工和职能分工并重转变。 4、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环境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各国企业之间竞争规则和平台的一致性。我国发展总部经济就必须站在全球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高度,为各跨国公司总部实施其全球竞争与发展战略提供一个统一公平的法律环境,这与WTO规则对我国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时也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与国际企业的对接,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要尽可能在政策、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与国际接轨,对违背WTO规则或与国际惯例存在较大冲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例如逐步取消关税贸易壁垒、取消对外资准入领域的限制,取消对外商投资企业在本地含量、出口比例、外汇平衡和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强制性要求等。 5、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软硬环境建设 发展总部经济,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浓厚的商业文化、开放的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