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逐年增长,其中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不仅与自身经济结构有关,更与世界范围的供给和需求结构密切相关。长期的贸易顺差不仅浪费了一部分经济资源,而且会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状况

2002年起,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由于我国全面履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对外贸易出现持续增长的势头。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出口数量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只有0.8%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迅猛,取得了辉煌业绩。

从1982年至1993年,我国曾出现过几次贸易逆差,贸易顺差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持续性。但从1994 年起,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已持续多年保持经常账户盈余。

2006 年我国贸易顺差为1774.8 亿美元,2007年贸易顺差2618.3亿美元,占同期GDP 的7.5%,2008 年贸易顺差为298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贸易额大幅下滑,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了巨大影响和冲击。

2011 年中国进口和出口分别增长24.9% 和20.3% ,比2010 年的38.9% 和31.3% 有所下滑,2011 年中国贸易顺差创六年来新低。

二、中国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

我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有多方面原因,总的来说是由国际经济环境和中国的经济形势共同决定的。贸易顺差的变动与宏观经济总量和贸易结构的变动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来分析我国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

(一)基于国际视角的分析

1.国际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反映了国际分工的变化。历史上国际生产中心先后发生了从欧洲到美国再到亚洲的转移。二战后,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全球产业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将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资本主义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扩张和追求超额利润。生产要素跨国流动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方式,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其主要表现是跨国外包的发展与全球供应链的延长。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大批外商来华投资设厂,开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近些年来,外商投资继续增加,国际制造业大量向中国转移,我国成为计算机、音响设备、玩具、家具等制造品的生产中心,制造业迅速崛起,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随着出口的不断扩大,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因此,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产生巨额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产业转移导致的赤字或盈余的转移,改变了全球贸易失衡的方向和对象。2.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外部原因是美国“双赤字”政策。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股票价格的飙升和美元的走强刺激了美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支出意愿,导致进口额大幅度上升。同时,强势美元使美国进口便宜而出口昂贵,宏观上表现为经常项目的逆差。2000年以来,美国为了遏制经济衰退,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一方面导致了政府收入的锐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美国国民的可支配收入,客观上刺激了消费欲望,助长了对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财政赤字急剧攀升和“双赤字”问题的存在,也就是美国蓄意地谋求贸易逆差,从而为美国大量发行美元提供了借口,这样也稀释了美国的对外债务。美国通过行使美元霸权,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其金融和经济利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国垄断了储备货币的发行权,

美元汇率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QE政策使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导致我国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二)基于国内视角的分析

1.我国贸易顺差在构成上表现为加工贸易在贸易顺差中占主导地位。

我国加工贸易顺差与一般贸易顺差情况如图1所示。改革开放初期,一般贸易是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加工贸易迅速超过一般贸易,在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1993 年,加工贸易顺差首次超过一般贸易顺差,以后逐年增长,而一般贸易顺差逐年下降,2004 年一般贸易转为逆差。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26183亿美元,而加工贸易顺差2492.6亿美元,占当年全部顺差的95.2%。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2.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是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证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基于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实际,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以出口创汇为首要目标的粗放型贸易发展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出口。受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国出口持续增长,而进口受到限制,进出口差额的不断扩大形成了大量贸易顺差。

三、全球经济失衡态势下中国贸易顺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是拥有巨额贸易顺差的迅速崛起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贸易顺差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容乐观,持续的贸易顺差造成中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贸依存度提高,增加了经济运行风险。

加入WTO 的前五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2003 年超过50%,2006 年高达67% ,此后平稳回落。这种平稳回落反映了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目前,我国出口产品60% 以上集中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次贷危机以后,外需持续萎靡导致中国出口大幅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也大幅下降。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来拉动,增加了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当贸易对象调整贸易政策或国际经济环境出现变化时,都会对我国的进出口造成影响,增加了其风险性。

(二)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加重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21 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经济开始崛起,外汇储备数目迅速增加,经济实力日渐提升。我国的贸易顺差加上外资的大量流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2006 年2 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8537 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居于全球外汇储备首位。高额外汇储备增加了机会成本和汇率风险。由于缺乏良好的投资渠道,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收益率低的美国长期国债。从汇率风险来看,美元作为信用货币,美国通常采取美元贬值的办法来转嫁经济危机,这就意味着我国外汇储备中以美国国债形式存在的资产将贬值。高额外汇储备反映到我国国内经济,就是储蓄远远大于投资。我国的投资不能完全吸收和运用国内储蓄,为了弥补国内投资缺口,必须增加出口。持续增加的外汇储备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对中国的汇率政策施加压力,其目的是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加速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加剧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加大了国内通胀压力,货币政策难以发挥作用,影响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

(三)增加了我国同主要贸易对象之间的贸易摩擦。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完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出现一些贸易摩擦在所难免。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支撑,但也加剧了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中国主要的贸易对象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加入WTO 后,出口数量的增长使得发达国家企业在一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中国出口的廉价商品对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从而引起这些国家失业率的上升。发达国家为了维护国内企业的利益,对中国的产品设立了多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中美贸易摩擦一直不断。美国出于国内政治和经济因素的考虑,推行弱势美元政策,同时为了维持美元的强势国际货币地位以巩固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断制造贸易摩擦,遏制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上升。

(四)粗放型的出口增长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其中大部分的能源和原材料依靠进口,对进口的过度依赖,增加了中国经济的脆弱性。中国出口的扩大建立在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国内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在“中心—外围”的国际分工格局中,美国等发达国家重点发展附加值高、能源消耗低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而把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制造业向中国等国家转移,加剧了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国是一个资源和能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五)招致反倾销制裁,使相关产业发展受到严重打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这些年来,所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式有如下趋势:

1)摩擦从个案转向体制层面;

2)摩擦领域逐步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领域扩展,从传统的农业、纺织业向电子信息、通信、飞机制造等高科技产业领域升级。

3)从反倾销向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扩展,并且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不断攀升的贸易顺差招致更严重的反倾销制裁,而国际市场的反倾销措施增加了成本,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六) 抑制了国内消费的增长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国内消费应该占经济发展促进因素的主导地位,应该达到70%左右才属正常。比如美国国内消费对经济贡献达78%,日本更高,占85%,而我国却恰恰相反,我们在为“世界离不开中国”而沾沾自喜的同时,是否也要为“中国离不开世界”而忧心呢?首先,消费需求是最终的需求,对投资需求的持续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能否保持投资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最终取决于消费需求的增长。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保持较高投资率是实现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只依赖高投资增长率拉动经济增长,虽然可以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作用,但由于投资形成生产能力不能与未来的消费相匹配,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就会导致供求失衡,产能过剩,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其次,国内消费不足,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明经济总量用于消费的部分相对较少,这也违背了生产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四、中国调节贸易顺差应采取的对策

(一)实施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提高外汇储备利用率。

外汇储备是保持汇率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基本条件。充裕的国际储备可以适度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对本国经济的冲击,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提高国内外对本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也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国内外金融危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国作为全球外

汇储备第一大国,要运用本国丰富的外汇储备维护经济权利,改变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受控制、被剥削的地位,增加在国际经济机构中的发言权,更充分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决策过程。充足的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增强了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证了经济的平稳运行。我国要充分利用自身外汇储备方面的优势,表达本国利益诉求,提高人民币的信誉和地位,增强国际清偿力,提高向外借款的信用保证,提高本国的金融实力和国际地位,获取国际竞争优势,争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和主动权。我国要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分析美元汇率的走势,及时调整我国外汇储备的资产构成,减少美元汇率波动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的损失,同时,扩大出口,鼓励外商投资,调整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加强风险管理,减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在国际生产格局中仍处于产业链的底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成为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中国总体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我国经济长期以来面临着国内消费不足、资源和能源短缺、劳动力过剩、投资和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在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因此,中国应适时进行经济转型,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减少资源性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走科学和谐的发展道路。将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向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方式转变,将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发挥劳动密集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在国际油价和主要资源价格看涨的情况下,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

(三)加快国内市场建设,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扩大政府消费支出,完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运作机制尚不健全,证券市场容量小,因此,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金融市场的改革步伐,逐步开放国内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积极参与东亚地区的区域金融合作,谋求人民币区域的国际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增强国内对人民币的信心,稳定国内经济。

(四)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建立全球性的多边竞争贸易政策协调机制。

进行国际贸易合作是一种“多赢”之策,“竞争下的合作”是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各国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加强与贸易伙伴的合作,减少贸易摩擦和冲突,实现贸易共赢。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改变不合理的生产、分配和贸易格局,引导世界经济向均衡方向发展。

总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在调整全球经济失衡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失衡主要一方,应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主动承担主要的调整责任,扭转全球贸易失衡继续扩大的趋势。中国通过调整自身经济来缓解全球经济失衡的同时,更要考虑自身利益。中国要把握好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最终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目标。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我国贫富差距大的主要原因,谈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

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目录 1.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分析 (2) 1.1中国贸易顺差贸易方式构成特点 (3) 1.2中国贸易顺差商品结构构成特点 (3) 1.3中国贸易顺差的国别构成特点 (4) 1.4中国贸易顺差的企业构成特点 (5) 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5) 2.1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5) 2.1.1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6) 2.1.2增加了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 (6) 2.1.3消化了国内的过剩产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6) 2.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7) 2.2.1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7) 2.2.2外贸依存度过高,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和稳定 (7) 2.2.3加剧了贸易摩擦,激化了国际经贸矛盾 (8) 2.2.4形成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8) 2.2.5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隐忧 (8) 3.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原因分析 (9) 3.1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 (9) 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 (9) 3.3当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10) 3.4中国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国内要素优势的综合释放 (10) 3.5中国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 (11) 3.6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11) 4.中国的对策建议 (11) 4.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中国外贸出口增长方式 (12) 4.2调整关税税率及优惠补贴政策和对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 (12) 4.3完善国内价格要素体系,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环境成本 (12) 4.4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发展内需型经济 (13) 4.5大力鼓励对外投资 (13) 4.6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金融监管 (13) 参考文献 (15)

浅析我国贸易顺差问题(一)

浅析我国贸易顺差问题(一) 论文关键词]贸易顺差经济增长出口论文摘要]本文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现实,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诸多影响,并在此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贸易顺差的阶段性特点 1981年以来,我国的贸易平衡可分为3个阶段: 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1989)。这一阶段虽然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别出现了30.36亿和8.36亿美元的顺差,但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累计逆差达到424.04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47.12亿美元。 2.较小贸易顺差阶段(1990~1996年)。这一阶段虽然在1993年出现了122.15亿美元的逆差,但总体上是以顺差为主,累计顺差达到433.08亿美元。 3.较大贸易顺差阶段(1997~2006年)。这一阶段各年均为贸易顺差,且每年顺差均在200亿美元以上,1997~2004年累计顺差达到2477.74亿美元,平均每年顺差为309.72亿美元。2006年我国出口额969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进口额79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9%,全年贸易顺差达到1774.7亿美元,为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 (二)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性特点 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性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集中”: 1.从地区来看,贸易顺差集中在欧盟、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地。2006年中国对上述三地的贸易顺差超过1400亿美元,对欧盟顺差超过900亿美元。日本、韩国、东盟等地成为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 2.从领域来看,贸易顺差集中在加工贸易领域。2006年中国加工贸易领域实行顺差接近190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了400亿美元。这与我国多年来实行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分不开,长期以来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欧美发达国家的跨过公司将其国内原有的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并将成品采购回国,这种国际产业转移扩大了中国的贸易顺差。3.从贸易主体来看,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民营和外资企业。2006年民营企业实现贸易顺差超过1200亿美元,外资企业达到900多亿美元,国有企业实现贸易逆差330多亿美元。且到2006年底,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70%集中在制造业。这些外商投资企业不仅大量出口,而且取代了部分进口。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贸易额912.2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贸易顺差的51.45%。 二、贸易顺差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促进经济增长。从理论上看,罗卜特逊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原理,认为如果一国存在着闲置的资源,则出口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我国现在的贸易顺差就是出口贸易发展的结果,所以说贸易顺差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增长。从实践方面看,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力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1.3%增加到2006年的37%,且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也逐年升高,从1985年的23.05到2005年的67.03,可见进出口对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2.缓解就业。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且我国目前劳动力供给持续增长,供大于求矛盾十分突出。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的增加,而我国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说贸易顺差越大就业人数越多。因此出口有利于缓解劳动供求矛盾,增加就业。 (二)负面影响 1.加剧了我国与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或地区间的贸易摩擦。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陈家园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摘要:本综述分析了2000-2012年关于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的学术文献,对现阶段中国贫富差距的状况、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贫富差距的影响以及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归纳,强调了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关键词: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共同富裕 一、导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由计划经济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我国的基尼系数早在1993 年就已经达到0.4 的国际警戒线,在2004 年上升到0.47,2007 年达到0.48,甚至有些香港学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2008 年就已经达到0.53(查俊峰张超 2012)。刘景臣也在《贫富差距问题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不良影响及对策》中表示,中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贫富差距比较严重的国家。中国贫富差

距扩大,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更不利于国计民生。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以及经济学者们不得不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要探究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就必须先认清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笔者根据检索到的100余篇文章中提炼总结出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基尼系数 1、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 1965)于1922 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差距越大。基尼系数的经济涵义(王旭 2012):

试分析对外贸易中持续贸易顺差的原因利弊及策略5.21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试分析对外贸易中持续贸易顺差的原因利弊及策略 学生姓名:刘琦 学号: 0801110224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0802 指导教师:杨太康 完成日期:2012 年 5 月 10 日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试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中持续贸易顺差的原因利弊及策略 内容摘要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国际收支长期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使得对冲外汇储备过多而引起的流动性泛滥,使人们认识到了持续顺差的利和弊。国际收支双顺差影响国内的整体经济结构,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我国特殊的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我国现有的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压力大。因此分析我国当前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和找出对策,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持续顺差的成因,分为国际和国内两方面。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顺差的好处,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它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办法来控制持续的贸易顺差。 关键词:顺差成因利弊策略 Ⅰ

Try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for the cause of the trade surplu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strategy Abstract China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imbalances now more and cause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China's international payments long-term surplus leads to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growth too fast, makes hedg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cause too much liquidity flood, make people know to continu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rplus. International payment surplus impact the overall economic structure, increasing inflationary pressures, as our country's special foreign exchange policy and monetary policy, leading to our country's existing liquidity, rising prices pressure. So analyses the international payment surplus and find out the cause of the countermeasures of our countries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continuing surplus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is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benefits of the surplu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ts drawbacks. Let us clearly understand the real conditions of China now, and find out some way to control the continued trade surplus. Keywords:surplus the causes of the pros cons of policy Ⅱ

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趋势

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趋势 摘要 近年来,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也持续扩大。2005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对贸易顺差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和我国贸易顺差的绝对量分析;然后对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巨额贸易顺差给我国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就对外贸易顺差的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

The Cause, effects and trend of trade surplus in China Abstract I n recent years,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growth, China's trade surplus scale also expands continuously. In 2005, China's trade surplus exceeded 100 billion U.S. dollars, China's trade surplus has become the domestic and global focus. In this paper, the trade surplus related concepts are introduced and China's trade surplus the absolute quantity analysis; then China's huge trade surplus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 then the huge trade surplus the influence which brings for our country are studied; finally the foreign trade surplus trend analysis. Key word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urplus; cause; effect; trend

当前中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7), 951-957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6e6578649.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e6578649.html,/10.12677/ass.2018.77144 A Study o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Wealth in China Rui Zha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Jun. 28th, 2018; accepted: Jul. 11th, 2018; published: Jul. 18th, 2018 Abstract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 is significant, especiall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oncept definition of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ome gap and property gap, and draws a significant conclusion of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urban and rural policy tilt,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mbalance and unequal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ocial security and other reasons will lead to urban and rural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To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article gives the solution that is based on the reasons as the basis, emphatically from the stress on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form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to promote education fairnes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five aspects, such as to give reasonable advi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and rural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Keywords Urban-Rural Wealth Gap, Income Gap, Wealth Gap 当前中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张蕊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收稿日期:2018年6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11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18日 摘要 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显著,尤其是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尤为突出。本文首先从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入手,

贸易顺差为什么会导致外汇储备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的一系列问题啊

贸易顺差为什么会导致外汇储备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的一系列问题啊? 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出超”.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长年的贸易顺差使中国企业不断地向商业银行(比如中国银行)卖出在贸易活动中收到的美元(我国外贸基本都以美元交易),于是商业银行长年收到大量美元,同时向企业支付大量人民币。商业银行又要把这些美元转卖给中央银行(在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收进美元,向商业银行支付人民币。 关键的一点就是美元太多了,央行觉得以原来的价格放出人民币不合算了,于是美元就贬值了。 我国存在长期贸易顺差具有双重意义 李健在《国际贸易》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我国的长期贸易顺差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顺差扩大,消极意义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大。首先,顺差的扩大和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意味着我国出口竞争力大大增强,外汇不再是稀缺资源。但是我国出口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要素价格过于低廉为代价的。因为在国际分工和资源配置中,我国处在较为被动的位置,并且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土地、资源、能源和人力等要素的定价也比较低,在环境保护、劳工待遇、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企业的要求也远没有达到国际标准,投入偏低。其次,顺差的扩大意味着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增大。但同时也加剧了经济失衡和对外需的依赖,给宏观调控带来一定问题。再次,持续的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改善了我国的国际收支和信用状况,维护了金融稳定。但是这也使得较多公民财富输出给别人使用,并且增大了因汇率动荡使我国外汇资产缩水的风险。最后,持续的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还表明了我国国力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上升,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但是这也导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摩擦愈演愈烈,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受到更大的掣肘。 什么是贸易顺差和他的利弊 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一般就贸易双方的利益来讲,其中得到贸易顺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吃亏的一方。可以这麽看,贸易是为了赚钱。而贸易顺差的一方,就是净赚进了钱;而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净付出了钱。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 顺差虽然没有逆差那样明显的弊端,但持续的顺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一些问题。

国际贸易的顺差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贸易的顺差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贸易顺差。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经济的增长对外依存度过高。 优势:1.贸易顺差促进经济增长。 2.贸易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3.贸易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4.贸易顺差加强了中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5.贸易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劣势:1.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2.贸易顺差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3.贸易顺差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

4.贸易顺差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 5.贸易顺差影响了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 贸易逆差,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等)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即贸易逆差。又称“入超”、“贸易赤字”。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利弊分析:必须转变追求贸易顺差的传统观念,应该努力追求外贸平衡。传统贸易观念认为出口为了创汇,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这一观念长期主导着我国的贸易政策和实践。据统计,截至2010年2月底,自1993年以后,我国再没出现过年度贸易逆差,自2004年4月份以后,我国没出现过月度贸易逆差。其实,一国的对外贸易应追求长期的进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长期的贸易顺差。 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纵观世界各国政府的外贸政策实践,这种现象并不多。一般来说,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应设法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结余,此举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Xf 杨懂梅 Xf 韩芸 Xf 王鑫 Xf 指导老师:唐灵魁 摘要:本文以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中国贫富差距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贫富差距改善的措施。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状;措施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经历的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从中央到老百姓、理论界,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民生活总体上普遍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相信,在我国的先富起来的人中,相当多数是由于劳动收入或者由正当的财富收入造成的。他们的收入应该说是合理合法的。然而,也不能排除,在他们中间有一些是由于非市场因素、甚至是非法因素造成的。大多数社会都得容忍因为地理条件不一样形成的收入差距,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获得机会率越来越不均等,尤其是通过权力市场化而形成的收入差距是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根源之一。 调查: 您所在的城市不同人群间的收入差距是否明显? 您家庭目前的月总收入是: 您认为人群间的贫富差距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方面的差距? 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程度。 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表示全部财产集中于一人; 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在 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自2000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开始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并连续几年直线上升,(见下表1:1977年至2010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贫富差距不断恶化。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的主力军——城乡居民,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很典型。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当年农村人均纯收人为2090元,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 2.47倍。此后,这一指标一路上涨,到了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已经达到了 3.23倍。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1.5:l ,而我国长期以来超过2甚至3。这说明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2.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思想指导下,国家对于东部及沿海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使东部地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从上实际八十年代到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西 票数 百分比 一、您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大吗?到了什么程度? 很大 80 80% 大 17 17% 中 2 2% 小 1 1% 总投票者 100 二、造成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原因(可多选) 市场分配 40 40% 财政分配 44 44% 腐败问题 82 82% 农地征用 31 31% 城市房屋拆迁 21 21% 国企改制 54 54% 股市违规操作 27 27% 其他 20 20% 总投票者 100

中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360docs.net/doc/6e6578649.html, 2012年6月 221 浅谈中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佟伟伟 战颂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中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中美贸易顺差也因此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然而,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众多不利的影响,为此,本文从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入手,提出解决中美贸易顺差及其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的对策。关键词:中美 贸易顺差 影响 对策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221-022008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也高达50%以上,这充分说明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近些年来,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贸易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也进一步加剧,中美贸易顺差问题日益凸显。 1 中美贸易顺差的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自两国建交而形成, 40多年来一直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而中美贸易摩擦最突出地体现在中美贸易顺差上。据中国的统计,1993年中美贸易开始出现顺差达62亿美元,至此之后,顺差额以稳定的速度增长。迄今为止,美国为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和首要进口来源地。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5032.1亿美元,同比上升10.2%。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为1038.8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观,同比上升13.1%;自中国进口3993.4亿美元,同比增长9.4%。美方贸易逆差2954.6亿美元,增长8.2%。 2 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2.1 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2.1.1 美国政府的国内刺激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多年来美国不断降低基准利率和扩大财政赤字,导致美国成为低储蓄、高消费、拥有巨额财政赤字的国家。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美国该种经济结构需要吸引大量的国外资本流入,同时保持庞大的经常项目和贸易赤字才能保持平衡,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顺差便由此产生。 2.1.2 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基于国家安全、防止技术外泄的考虑,美国对某些产品实施了歧视性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最为严格的是核技术、武器、军民两用的高级技术产品。这种限制性的措施,使得美国许多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难以出口到中国,减少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造成了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加剧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失衡。2.2 中国承担美国大部分的加工贸易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一方面,基于自身利益和中国低廉劳动力成本的考虑,美国在中国选择大量企业,为其进行产品零部件或产品的三来加工(如富士通为苹果公司在华最大的代加工点),即代加工企业从美国进口原材料、设备等从事加工生产,再将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这样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也增加了中国向美国的出口。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华建立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将原来在美国生产并出口到中国的方式转化为在中国生产,且直接在中国销售,这样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同时也减少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顺差。有研究表明,美国在华某一行业直接投资增长10%,美国对华出口量将下降2.1%,美国从华进口量将增长7.3%。 据有关数据表明,若扣除中国加工贸易顺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91%;扣除外商投资企业的顺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73%。可见,中国对美国的加工贸易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是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2.3 贸易转移的效果 我国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20世纪90年代,正值中国大力开发加工贸易之际,由于贸易转移效果的存在,导致中美贸易出现了顺差。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劳动力要素丰裕且成本相对低廉,因此,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竞相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组装工序向中国进行转移,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生产,而后出口到美国,使其原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化为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加剧中美贸易的失衡。诚然,中国正在替代日本等东亚国家对美国的出口。而在实施加工贸易的整个过程中,我国高价从上述 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 加工成制成品后,再低价出口到美国,这种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下,中国获利微薄,仅有5%左右的利润率,且是以极低的劳动力成本为代价换回的。2.4 统计方法的不一致,造成统计结果误差首先,两者进行贸易数据统计时,采用的贸易术语不同。出口方面,中国采用FOB,而美国采用FAS,FAS不包括从码头到船上的装卸费以及转船费,两者差距较大。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向上调整1%;进口方面,中国采用CIF,而美国采用的是类似于FOB的价格,FOB不包括主要的运费和保险费。因此,按照两个术语之间的差距调整,中国的进口额应向下调整10%。 其次,香港的转口贸易扩大了中美贸易顺差。香港地区是较大的自由港,转口贸易是其贸易的主要方式,其产品很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内地。然而,美国商务部对贸易进行统计时,尊重原产地规则,认为商品只要是中国原产的,无论从何地运进美国,一律列为从中 的为了就业和GDP两个指标而盲目引入FDI。 参考文献 [1] Lyuba Zarsky. Havens,Halos and Spaghetti:Untangling  The Evidence Abou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The  Environment .The Hague,Netherlands. January 1999.[2] 罗长远.FDI是否能够缓解中国企业的融资约束[J].2011(4).

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根据西方主流的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的 走向趋势,指出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美国违背国际贸易的理论,限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就中国而言,解决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不应该主要通过派政府代表团赴美进行集中采购,而应采取继续深化市场经济导向的体制改革,遵守和利用WTO规则,在充分了解美国政治、经济运作机制的基础上,采取更有效的诸如自动出口限制,对外直接投资等 关键词:中美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扩大;对策 China-US trade surplus expanded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mainstream of western classical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alyzes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trend, and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ina's large export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accords with the interests of China, also accord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trade imbalance of the reasons ar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gainst limited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 exports to China. In China's case, solve the bilateral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not be mainly through the pie government deleg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centralized purchasing should be taken to deepen market economy oriented system reform, keep and use of WTO rules, fully understand the U.S. in political, economic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on the basis of take more effective such as automatic export restriction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tc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2010年第i期 总第75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0N0MICRESEARCHGUIDE No.1,2010 SefialNo.75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王冰 f北京理T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美贸易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贸易 关系在总体发展的同时,不断一t-演变奏插曲=除了反倾销等惯用的贸易救济措施和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策略,美国开始 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和手段,以对中国造成更大的压力,实现自身的经济和政治目的.由于中国对美的对外贸易依存 度很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影响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因素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影响一国出口的因素有:进口国 GDP规模,出口商品价格,进出I:7国之间的汇率结合到中关两国的实际情况,影响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因素还有:中国

劳动力工资水平,美国内部平均失业率,通过建立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计量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中 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因素有:美国GDP规模,中国零售价格指数,中国 劳动力平均工资指数,美元对人民币;r-率.并试图据此结论找到发展中美贸易的对策. 关键词:出口;GDP;汇率;价格指数;工资指数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IX(2010)0l一0165—0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美困的出口一直保持持续增长 的态势,2006年中围对美国的口更足达到_r20344842万 美元(2034.4842亿美元).目前,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美 国,同时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实际投资方及第一大技术供应 方.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口,过分依赖美国市 场,贸易风险比较集中. 自2007美网发生金融危机从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以 来,美国对中国的进口急剧下降,这导致广东和浙江等省份 的许多中小型企业陆续破产,从而使中国的GDP增长率下降 了几个百分点!因此,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对中国 经济的冲击,如何发展中美贸易关系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 ,中国对美出口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一国长期贸易顺差对该国经济的影响

自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局面,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顺差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大关,2006年接近1800亿,2007年1-7月达到1368.2亿。贸易顺差持续大规模增长,已经成为从政府到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贸易顺差的认识,应该更加全面与客观,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其利弊,既要看到巨额贸易顺差给经济平衡带来的困扰,也应承认贸易顺差的积极作用,综合分析其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的实质性影响。 一、贸易顺差带来的主要问题 (一)贸易顺差大部分来自于低附加值产品,不利于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过去在知识技术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廉价的劳动力与资源环境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最具比较优势的要素。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较为明显的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品。纺织品、资源能源类初级产品及低端加工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一直占有重要比重。我国的大部分贸易顺差是以价格和数量为主要竞争手段换来的。而且我国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超过半数以上,大量企业存在贴牌生产,没有自主品牌,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物耗高。我国在付出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的同时,没有得到相应的出口效应。如果延续这一局面,我国将永远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不仅不利于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转变,同时国内的大量资源与能源也将继续通过外贸出口输往国外,加剧本国资源匮乏局面,制约国内经济发展。 (二)外贸依存度大,易受世界经济及国际市场波动冲击 外贸依存度可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目前世界各国平均的进出口依存度为40%左右,美国稳定在25%左右,日本一般保持在20%。我国今年上半年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84%。外贸依存度过高,使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海外市场。尤其是我国外贸出口主要建立在粗放型数量扩张基础上,顺差来源国家过于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自身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的风吹草动,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波动的风险以及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情况变化等都将通过外贸的巨大传导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使经济安全产生隐患。 (三)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顺差的持续上升,不仅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也使我国与出口产品结构相近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增加。一方面,外贸规模的急剧扩张,尤其是廉价商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使我国与发达国家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近年来,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事件越来越多,形式多种多样。以反倾销为例,1995年至2006年,我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除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外,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技术标准、检验检疫和环境、劳工保护等方面的壁垒也在不断增加;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