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一章 导论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 导论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

?使用教材: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参考用书:

1.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2. [美]D·波普诺著:《社会学》(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3.童星主编:《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4.宋林飞著:《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5.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6.北京大学社会学编写组编,《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出版。7.孙立平主编:《社会学导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8.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社会学》(第四版,中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9.风笑天编著,《社会学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本章内容:

一、什么是社会学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

三、社会学与常识

四、社会学的功能

一、什么是社会学

1、学术界对社会学的定义:

《美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是对人的社会行为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或对人群的研究。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社会学是人类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探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及人与人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和结果。

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社会学是研究人的共同社会生活的科学。

《苏联大百科全书》: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这一完整体系以及论述与整个社会有关的各种社会法规、过程和人群的科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

2、台湾学者龙冠海比较归纳: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团体或团体生活的;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或社会制度的;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关系火山灰关系的;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过程或社会互动的;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

3、我们的定义: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的科学。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至少有数十种不同的说法,比如:

社会学研究

社会组织;社会文化;社会群体;

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社会进步;

社会制度;人类共同生活;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特别是互动的社会形式;

……

国内外学术界有代表性的三种看法:

第一种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等人,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第二种侧重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人文主义社会学传统。

第三种是不属于上述两种说法的,其中有些观点影响较大,但最终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其中主要有“剩余说”、“学科说”、“调查说”、“问题说”、“未定说”等。

综合学术界的主要看法,我国社会学界两种主导性的观点是:

(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即社会运行论。(2)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行为进行系统、客观研究,揭示社会存在和发展基本原理和过程的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整体性,综合性,科学性和现实性

三、社会学与常识

下面是人们对社会和社会行为普遍持有的常识性看法,请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其正误:

A.要准确地了解民意,最好的方法是对尽可能多的人进行民意测验。(对/错)

B.家里打架时,丈夫杀妻子的情况比妻子杀丈夫的情况多。(对/错)

以上说法似乎都符合常识,但是社会学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下面是一些社会学解释。

A.参加民意测验的人数多少基本上无关紧要。要紧的是所选择的样本应该能够充分代表那些需要被征求意见的人。(社会学研究过程和方法)。

B.夫妻中任何一方杀死另一方的可能性都一样大。不过丈夫通常力气较大,而妻子更可能凭借能致对方于死地的武器。

当然,常识的看法并不总是这样与社会学研究结果格格不入。

实际上直觉和常识是社会学获得正确见解的丰富源泉。但是,直觉和常识只能提供预感,而预感是否正确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

四、社会学的功能

1、进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参与社会发展的计划与规划,为政府宏观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开展社会问题研究,帮助政府科学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3、为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提供必需的社会学知识。

4、普及社会知识,促进公民社会参与,指导人们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

方式。

思考:

实证主义社会学与人文主义社会学的区别?

王威海社会学导论历考题集锦

答案总汇 (2006年秋期-2015年秋期) 注:后标数字是考题历年出现次数(大于一次的才有标记),题目排序是时间由近及远的顺序。 书本参照《社会学》第十一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事实(5) 是发生在社会集体层次上的现象,是“个人每时每刻都遵守的,存在于个人之外的集体行为和思维方式之现实”。 2. 形式理性 是关于不同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主要可归结为手段和程序的可计算性,是一种客观的理性——目的理性。 3. 镜中我(4) 美国的查尔斯·库利将通过观察别人对我们自己的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认识,称为“镜中我”。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自我”认识,实际上都是以他人为“镜子”而影射出来的。 “自我”的意义、自我出现的三个阶段: 1. 意识到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感觉阶段) 2. 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定义或解释的阶段) 3. 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自我反映的阶段) 4. 三阶段理论 孔德认为,人类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是“神学”阶段,人们把一切事件都归因于生命体和人类相似的力量; 第二是“形而上学”阶段,人类乞灵于抽象的实体如大自然; 第三是“实证”阶段,人类认识各种现象,并找出现象之间的联系和支配现象的规律。与此相应,人类社会也经历了军事阶段、过渡阶段与工业阶段。

5. 文化模式 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文化模式的主要内容: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包含着许多文化集丛,社会交往,衣食住行,工作休息,文化娱乐等都包含一些文化集丛。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文化模式。 6. 文化堕距(5) 也称为文化滞后,由社会学家威廉·奥尔本创造这一术语。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结果造成文化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从而导致各种社会问题。一般说来,总是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迁,而就非物质文化的变迁而言,一般又总是制度首先变迁或变迁速度较快,其次是风俗、民德的变迁,最后才是价值观念的变迁。 7. 相对剥夺(3)P649 (网上解释)“相对剥夺”(Relative deprivation) 最早由美国学者S.A.斯托弗(S.A.Stouffer)提出,其后经R.K.默顿(R.K.Merton)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关于群体行为的理论。它是指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某种参照物相比较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怨恨或不满。简单而言,相对剥夺是一种感觉,这感觉是我们有权享有但并不拥有。 (书本解释P649)相对剥夺是引发内乱和其他形式集合行为的另一个普遍因素。相对剥夺指的是一种人们没有获得他们认为应得之物的情形。无论人们追求的是经济保障、政治权利、自我实现,还是社会归属感,社会总是教导人们,只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努力,就能达到这些目标。而当人们感到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并不能取得足够的进展时,就产生了相对剥夺感。在他们看来,这个制度没能给他们应得的东西。 分类: 期望型相对剥夺:在期望型相对剥夺中,人们的期望在不断增加,然而他们并没有看到情况有显著的改善。 J状曲线型相对剥夺:人们的期望正伴着他们所认为的真实进步而增加,而当局突然倒转方向并且开始剥夺人们的近期所得。 8. 生命历程理论 个体生命历程视为由多个生命事件组成的序列,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深受社会结构的影响,前者会对个体的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社会学概论-第一章 社会学的学科概述【圣才出品】

第一篇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 社会学的学科概述 一、名词解释 社会运行(河北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①纵向运行,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②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无论是纵向运行还是横向运行,社会诸要素与诸系统都表现出了相互联系、交互影响、交互作用的特点。 二、简答题 1.试述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答:19世纪30年代,孔德连续出版了多卷本哲学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他在该书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关于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后来的社会学家们大多将此作为社会学诞生的标志。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社会学的大体设想,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科学发展的进程决定的。 (1)从社会历史条件看,孔德生活在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在这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中,人们急切地要求搞清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之间关系的影响。这是催生社会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2)从学术发展的背景上看,在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下,自然科学曾长期被压制,之后,文艺复兴带来了自然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到了孔德的时代,许多自然科学的学科都

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社会学学科的诞生,既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深受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启发。 2.社会学这门学科有哪些特征? 答:社会学学科的特征主要包括: (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从社会学视角看来,只有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全面地、科学地认识社会的各种组成成分和各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社会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根本之处。 (2)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由于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序列的完整网络,那么,作为把社会当做一个整体研究的学科的社会学,必然具有一种综合性学科的性质。 ①这种综合性突出表现在它研究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过程或社会问题时,总是联系多种有关的社会因素以及自然因素来加以考察。 ②这种综合性还表现在:社会学的研究经常结合和利用其他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成果来做综合性的考察。如果不利用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社会学是不能实现它对社会的多面向研究的。 (3)社会学的科学性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社会学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取得对人类社会的科学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表面的,而是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不是片面的,而是系统、全面的。现在,

最简考古学概论—曹兵武

最简考古学概论 曹兵武著 (2014年版) 简介 在两万字篇幅内,本文试图让读者基本上能够了解考古学的发生和发展,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程序,当代最新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以及考古学所描绘的早期中国的大致图景。 目录 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与简史 (2) 延伸阅读:考古学文化、北京猿人、殷墟发掘 (4) 第二节、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6) 1.地层学与类型学 (6) 1.1地层学 (6) 1.2类型学 (7) 2.环境考古学与聚落考古学 (8) 2.1环境考古学 (8) 2.2聚落考古学 (8) 延伸阅读:考古发掘流程、公共考古学 (9) 第三节、现代科技与考古学 (10) 1.碳十四测年 (10) 2.热释光测年 (11) 3.古地磁测年法 (12) 4.孢粉分析研究古代植被 (12) 5.残存脂肪酸分析 (13) 6.其他 (15) 延伸阅读:水下考古学 (15) 第四节、考古学勾画的早期中国历史文化图景 (16) 延伸阅读:中国文明的起源 (19)

德国著名考古学史家西拉姆说:“人类要想看清未来的100年,首先需要了解过去的5000年”①。考古学就正是这样一门让人类回头去看自己过去50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的学科,它通过发掘、记录、整理、分析和解释人类在过去生产与生活中留下的物质遗存,拼凑、复原和认识已经消失的古代社会、文化与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与简史 考古学是通过田野调查与发掘获得的古代遗物与遗迹等遗存,研究和复原人类古代生活与社会文化及其发展演变的一门科学。 同样是复原和研究过去,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不同在于,历史学家主要依据历史文献的资料进行研究,而考古学必须经过野外调查和发掘,获得古代人类遗留的物质遗存,然后通过对这些物质遗存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获得关于人类行为、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考古学的方法和理论一般被分为三个层次:处理资料的基础部分——考古学技术;从资料推测过去人类行为和复原历史的中间部分——考古学理论;推导社会和文化发展规律、得出的抽象的关于规律的考古学认识部分。 具体地说,所有的考古学工作都涉及到以下四个层次的目标: 1.发现、发掘、记录和保护过去人类的物质遗存,揭示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位和相互关系,包括它们存在的物质性背景; 2.重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的古代遗存所代表的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建立古代遗存的编年序列,进而建立一个特定地区的文化史; 4.提炼、解释由古代遗存所体现的人类行为和文化过程所所体现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兴趣由来已久,曾经尝试诸如神话传说、文献记载等多种方式记忆和认知过去。现代考古学发源于欧洲。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学者与皇帝曾经尝试比较系统地搜集古代的文物,进行带有研究和教育性质的展示。从罗马帝国灭亡到中世纪这段时间里,对人类的过去感兴趣的人大大减少了,欧洲被认为是因为蛮族的入侵而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遥远的过去甚至希腊和罗马时代的辉煌,都被认为是一种传说,只在那些神话和英雄中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圣经》是当时人类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体系的惟一来源。十五世纪中期肇始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唤起了欧洲人对古典时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又反过来诱发了人们寻找和收藏古物的兴致。16世纪,一些人开始发掘意大利的罗马废墟,以为日益膨胀起来的古物市场输送原料。在16世纪的西欧和北欧,一些古代的仪式性建筑引起了当时学者的特殊兴趣,比如对史前的巨石遗迹特别是英国的斯通亨基(Stonehenge)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些人的研究甚至得到了王室的赞助。1709年之后,对被公元79年维苏里(Vesubius)火山的喷发所淹没的庞贝(Pompeii)古城的连续发掘,成为当时人类重新认识罗马时代人类文化成就的一扇窗口,当1千多年前的历史细节和惨剧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时,那种心灵的触动和感应是无法用语言传达的。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的旅行者开始有意识地对《圣经》的发源地中东地区进行大量的考察,在满足自己宗教感情和寻根之欲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自己的历史和文明源头的了解。 ① [德] C. W. 西拉姆著,刘迺元译:《神祇·坟墓·学者——欧洲考古人的故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语言学教程[第一章语言学导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复习笔记 Ⅰ.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以口头交流的任意的符号系统。该定义揭示了语言的五个要素:系统,任意,口头,符号,人类。 Ⅱ.语言的定义特征 语言的定义特征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其他动物交流系统的特点。 1.任意性 任意性是语言的核心特征,是指符号的形式或者声音与意义之间没有逻辑或内在联系。虽然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任意的,但也不是完全任意的。一些词语,例如一些拟声词的发音与其意义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2.二重性 二重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属性,底层结构是上层结构的组成成分,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二重性只存在于这样的系统之中,既有元素又有它们组合成的单位。 3.创造性 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它能够使人造出和理解无穷的长句,其中很多句子是以前从未听过的。 4.移位性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物体、事件和观点。移位性赋予人们的概括和想象力使人类受益无穷。 5.文化传递性

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互换性 互换性是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Ⅲ.语言的起源 1.圣经的记载 语言是上帝的恩赐。 2.“汪汪”理论 语言是模仿自然的声音,例如动物的叫声,如 (鸭子)的刮刮声,嘎嘎声,布谷鸟的叫声。 3.“噗噗”理论 语言来源于人本能的情感声音,表达疼痛或喜悦。 4.“哟一嘿一吼”理论 语言起源于原始人共同劳动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哼哟声。 5.进化理论 语言起源于劳动的过程,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Ⅳ.语言的功能 1.信息功能 语言用来陈述某件事情,提供信息或用作推理。信息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一般出现在陈述句中。 2.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人们由此建立和维持他们的身份和社会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 2、探方发掘法: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这种方格就叫探方。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地层)。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主要通过地层学的层位关系、类型学的分期排队来解决。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5、民族考古学:也被称为“活的考古学”。意在使用民族志材料和对现代土著人群实物的时空位置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记录,来解释史前人工制品和考古遗址的形成,用来了解物质文化怎样从其有机系统过渡到考古学位置上去。对这样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能够使考古学家了解正常运转的文化系统中物质的废弃过程,建立一套活体社会物质保留和废弃的原因法则,正确推断考古遗存所代表的的文化系统。 6、北欧古物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

社会学导论——徐珂

《社会学导论》 一、Developing a Sociological Outlook (4) 二、A Brief History of Sociology (社会学简史社会学简史)) (4) 1.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社会学早期人物)...............................................................4 1.1 奥古斯特.孔德(1798 – 1857)【法】 (4) 1.1.1 实证主义 (4) 1.1.2 研究方法 (4) 1.1.3 研究社会的对象 (4) 1.2 赫伯特.斯宾塞(1820 – 1903)【英】 (4) 1.2.1 社会有机体理论 (4) 1.2.2 社会进化论 (4) 2.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社会学经典人物) (4) 2.1 卡尔.马克思(1818 – 1883)【德】 (4) 2.2 埃米尔.涂尔干(1858 – 1917)【法】 (4) 2.1.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4) 2.1.2 涂尔干研究“社会事实”的方法 (5) 2.1.3 社会如何整合:社会团结 (5) 2.3 马克斯.韦伯(1864 – 1920)【德】 (5) 2.2.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个人的社会行动 (5) 2.2.2 理想类型 (6) 2.2.3 理解社会学 (7) 2.4 芝加哥学派 (7) 3.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7) 3.1 结构功能理论 (7) 3.2 冲突理论 (7) 3.3 交换理论 (7) 3.4 符号互动论 (7) 三、Ideas About Society (社会是什么社会是什么)【)【社会观社会观社会观】】...................................................................7 1. 西方经院哲学流派1:社会唯名论 (8) 1.1 社会唯名论的含义(社会唯名论的社会观) (8) 1.2 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 (8) 2. 西方经院哲学流派2:社会唯实论 (8) 2.1 社会唯实论的含义(社会唯实论的社会观) (8) 2.2 代表人物:涂尔干 (8) 2.3 其他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论)、帕森斯 (8) 3. 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观 (8) 4. 冲突论的社会观 (9) 5. 交换理论的社会观 (9) 6. 符号互动理论的社会观 (9) 四、Social Change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 (9) 1. 社会变迁的含义 (9) 2. 社会变迁的类型 (9) 3. 社会变迁的原因(影响和推动社会变迁的因素) (9)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社会与文化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 第五章:社会群体 第六章:社会组织 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八章:社会制度 第九章:社区 第十章:社会变迁、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第十一章: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全球社会 第十三章: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学的视野 一:社会学观察问题的新角度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 Giddens)认为,社会学的概念和发现与“现代性(modernity)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社会学随现代性而来,是为解释现代现象而兴起的知识体系,它以普遍而精微的方式对现代性进行了跟踪式观察,对现代社会类型及其结构制度、社会行动主体以及社会问题现象等等,给予了辨析、诊断和解释性理解。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社会学与其他科学显然有着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视野。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 性与自我认同》《亲密关系的变革》《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气候变化的政治》 二:社会学的现象力 美国社会学家怀特·米尔斯(W. Mills)在其经典性论文《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中认为,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品质,它思考人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需要的是什么,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以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社会学的想象力》 米尔斯认为社会学想象力能够使人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它的首要成果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人们只有了解所有和他相关的人、文化和社会,才能认识他自己所处的文化。 社会学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二者在社会中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便是社会学的使命和前景。 三.社会学知识与常识 社会学的科学性 社会生活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学家能够使用与其他科学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社会学没有大多数自然科学那样先进。不过,社会学还很年轻,它的研究方法正在不断改进。就“科学性”而言,社会学并不比自然科学有任何逊色。 难道社会学真的只是转述了常识早就告诉我们的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情吗?显然不是这样的。 科学的归纳、解释和预言,靠的是对可以验证的事实进行细心、系统的分析,而非科学的常识性解释则以人们的相信为基础,因而科学方法对现实的解释比常识所作的假象更为可靠。常识是未经系统分析而获得的对某种情况表象的粗浅的感知,而社会学知识是透过社会现象看到社会变迁的规律和真理。 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从社会学家和社会著作来看; 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的科学 2.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科学 3.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群体和群体生活的科学 4.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制度、社会过程和社会组织的科学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Chapter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nowadays coming into wide use with combination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linguis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Linguistics is of great use with very wide application. —人工智能,人机对话,机器翻译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s has already gone beyond language itself.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 How do you define linguistics? What is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or syste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 is a science in the sense that it scientifically studies the rules, systems and principles of human language. What are we going to learn about linguistics? 1.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linguistics should include at least five parameters, namely, phonological, morphological, syntactic, semantic and pragmatic. These can be called microlinguistics. 语音学(phonetics); 音系学(phonology); 形态学(morphology); 句法学(syntax) —Schools of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流派; 语义学(semantics) ; 语用学(pragmatics) (chapter2-6) 2. Macrolinguistics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Saussure, father of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之父) were intended to establish the autonomy of linguistics, giving it a well-defined subject of study and freeing it from reliance on other disciplines. However, the interactive links between linguistics and other sciences are developing fast. 尽管索绪尔的目的是给予语言学自主性,给它定义明确的研究对象,将它从对其他学科的依赖中解放出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Psycholinguistics Psycholinguistics, as implied by the name, is the study of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language. It usually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s and ment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language. 心理语言学,顾名思义,是对语言的心理方面的研究,它通常研究的是与语言使用相关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比如语言习得,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生成等等。(chapter 9/chapter11) Socio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as implied by the name, attempts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Sociolinguistics attempts to look at language structures by paying attention to language use in a social context and on the other hand tries to understand sociological things of society by examining linguistic phenomena of a speaking community. 这就是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一方面通过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语言结构的问题,另一方面又通过语言现象的分析了解社会构成的问题。 Research Focus1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re exist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is an indispensable carrier of culture. Culture finds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through language use.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文化通过语言得以凸现,其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示。 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1961), 真正的交流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倾听。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s are interested primarily in the history and structure of formerly un writte n Ian guages. They are concerned with the emerge nee of Ian guage and also with the diverge nee of Ian guages over thousa nds of years. They start with the comparis on of con temporary Ianguages in order to draw inferences about the kinds of change in Ianguage that may have occurred in the past. This is the “ diachronic ” study of Ianguage. 人类语言学家主要对历史和早期无文字语言的结构感兴趣,他们关注语言的出现和上千年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 2、探方发掘法: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这种方格就叫探方。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地层)。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主要通过地层学的层位关系、类型学的分期排队来解决。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5、民族考古学:也被称为“活的考古学”。意在使用民族志材料和对现代土著人群实物的时空位置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记录,来解释史前人工制品和考古遗址的形成,用来了解物质文化怎样从其有机系统过渡到考古学位置上去。对这样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能够使考古学家了解正常运转的文化系统中物质的废弃过程,建立一套活体社会物质保留和废弃的原因法则,正确推断考古遗存所代表的的文化系统。 6、北欧古物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一书中,阐述了“三期说”理论。北欧古物学家借用近代分类科学中另一具有鲜明进化论特征的生物学核新方法(生物学分类学方法)划分了北欧史前文化的阶段与分期。北欧古物三期说实践与组成为近代考古学类型学的直接源头,而且开创了通过实物遗存阐明人类文化的考古学宗旨。 7、新考古学:在经历了进化论考古学、历史主义考古学之后,自20世纪中期开始在美国率先兴起了用系统论方法解释文化变迁过程的新考古学派,其理论主张也被称为过程考古学。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宾福德和英国的克拉克。基于对传统考古学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满,新考古学主张考古学应解释过去的事情何以会发生,并设法研究清楚事物变化的来龙去脉,而不仅仅满足于再现过去和简单地说明以往发生的事情。还认为考古学家必须把文化看成是人们在一个文化体系里活

自考社会学概论1-4往年真题练习答案

第一章往年考题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1.孔德认为,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的是( A ) 1-37 1304 A.社会学 B.哲学 C.生物学 D.数学 2.罗伯特·默顿的代表著作是( B )1-44 1304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3.《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的作者是社会学家( D )1-45 1304 A.米德 B.霍曼斯 C.弗洛伊德 D.布劳 4.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主要著作是( C )1-47 1304 A.《实践与反思》 B.《国家精英》 C.《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D.《社会的构成》 1.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的创建者是法国社会学家( B ) 1-41 1307 A.卢卡奇 B.涂尔干 C.托马斯 D.孔德 2.塔尔科特·帕森斯的代表著作是( A ) 1-44-1307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3.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 1-45 1307 A.布劳 B.霍曼斯 C.阿多诺 D.戈夫曼 4.安东尼·吉登斯的代表著作是( C ) 1-46/47 1307 A.《实践理论大纲》 B.《合法行危机》 C.《第三条道路》 D.《词与物》 5.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学者是( D )1-48 1307 A.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1.孔德编写的社会学著作是( A )1-36 A.《实证哲学教程》B.《实证社会学教程》 C.《实证科学教程》D.《实证社会科学教程》 2.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A ) 1-37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3.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A ) 1-39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韦伯 D.孔德 4.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 ( D ) 1-42 A.马克思 B.孔德

《社会学导论》笔记

徐珂社会学导论 (只考讲过的,不考马克思) 第一章 A brief history of sociology 一.Auguste Comte(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的命名人 1. 1978~1857,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 出版《实证哲学教程》,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 2.主要贡献 A.创造新词“社会学”(sociologie) a.以秩序、进步为原则提出其社会学构想(反对一切空想的、批判的学说, 把重整法国革命后社会动荡的希望寄托在工业社会自身的秩序上,最终以建立 一种普遍人性的新宗教作为他的社会学任务) b.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于社会研究领域 c.实证主义(Positivism)——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 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影响:实证主义对哲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由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体认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 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度 娘) B. 人类理性发展三阶段论/人类进化三阶段论(A three-stage history development) a.神学阶段(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 膜拜来解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 b. 形而上学阶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质阶段,解释一切现象) c.实证科学阶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的关 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他所处的时代,神学思想已属过去,支配现代人的将是科学思想;封建君主制度正被以科学思想为指引的工业社会取而代之;人类理智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着社 会秩序的组成和社会进步的类型;与人类理性发展三阶段论相对应的社会组织 形式分别为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和共和政体。这样孔德就把人类社会历史完全 归结为人类的理智发展史,因而与理智发展最高阶段相匹配的社会组织形式— —工业社会就具有了普遍的、全人类的品格。——度娘) C. 现代社会的道德共识 人性宗教 二、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 1820~1903,英国哲学家,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 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 2. A.实证主义 B.结构-功能分析范式(功能主义开山祖师) 通过一个“结构功能”理论,把“结构”、“功能”、“分化”、“整合”等概念结合为一个有较高解释力的分析范式。 社会通过简单的体积增大、群体的结合与再结合,形成为一个整体,从同质向 异质变化,如,从各部分完全相同的简单部落社会,发展为具有结构与功能差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1 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 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 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 (1)社会转型的产物 (2)社会秩序的要求 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 (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 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 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 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和改造社会 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 3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 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

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 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 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 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 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 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 4当代西方社会学 20世纪40年代至今 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 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 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

徐珂 社会学导论题库

一、名词解释(5选4,12分)实证主义 有机团结Array超我 克里斯玛型权威 印象管理 理想类型 非正式关系 核心家庭 作为异化的宗教 政党 失范 社会事实 社会唯实论 初级群体 次级社会化 实证主义 社会闭合 失范 镜中的我 扩大家庭 先赋地位 非正式结构 社会唯名论 核心家庭 非正式组织 法理型统治 阶级意识 镜中自我 扩大家庭 先赋地位 法理型统治 自我认同 非正式群体 自致地位 失范 社会化 印象管理 自我认同 非正式组织 失范

自致地位 社会化 印象管理 超我 潜功能 有机团结 霍桑效应 核心国家 克里斯玛型 实证主义 社会角色 法理型统治 社会闭合 实证主义 社会角色 社会闭合 俄狄浦斯情节 法理性权威 失范 解释性理解 二、简答题(4选3,48分) 列举复旦早锻制度的显功能和潜功能(各三条) 简述偏差行为的亚文化理论 简述功能主义中社会分层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举例说明道德发展理论第五阶段和第六阶段的区别 孔德实证主义观 社会唯名论 Durkheim有机团结 宗教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 韦伯的三种合法统治类型 试简单比较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乱伦禁忌的功能主义解释 是比较马克思和韦伯的阶级划分理论 试述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试述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试述克尔伯格(L. Kohlberg)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试述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科层制优点和弊端,并谈谈你对现代组织的看法。 简述社会唯名论 简述涂尔干的机械团结概念 简述韦伯社会分层的阶级范畴

简述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功能主义的社会视角 韦伯在这会分层中的地位的概念 什么是“麦当劳化”,什么事“反麦当劳化”~~~ 简述社会唯实论 简述实证主义 简述科层制的特征 简述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 1、简述孔德的知识发展三阶段 2、简释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中的地位范畴,并举例说明 3、列举有机团结的主要特征 4、简述社会唯名论的基本特征及思想渊源 简述孔德(理智?)发展的三个阶段(记不清了) 简释韦伯的社会分层中地位(status)的范畴 列举有机团结的基本特点 简述社会唯名论的基本观点及其理论渊源 简述社会唯实论主要观点及其思想渊源 比较马克思和韦伯关于阶级划分的观点 举例说明戈夫曼对于前台和后台的概念 举例说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的常规水平 简述乱伦禁忌的功能主义解释 简述韦伯关于宗教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社会唯实论 kolhberg道德发展理论第五、六阶段 用...分析占座 功能主义看社会分层,中国现状 简述社会唯实论 简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项理论 简述韦伯在社会分层中地位(status)的解释 举例说明科尔伯格道德意识发展水平的第五第六阶段 三、论述题(3选2,40分) 1、涂尔干一段话。大概观点是社会事实具有外在性、先在性、客观性和强制性,并且这种强制是通过内部化的方式作用的。请你举例论述一下这个观点。 2、结合帕森斯的模式变项理论,你认为帕森斯关于大学师生关系会有怎样的预言?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3、什么是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elearning讨论制度有什么利弊得失?针对于此,请你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1。阐释Durkheim在《社会学与哲学》中“精神性”和“超精神性”的基本思想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 ?使用教材: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参考用书: 1.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2. [美]D·波普诺著:《社会学》(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3.童星主编:《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4.宋林飞著:《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5.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6.北京大学社会学编写组编,《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出版。7.孙立平主编:《社会学导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8.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社会学》(第四版,中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9.风笑天编著,《社会学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本章内容: 一、什么是社会学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 三、社会学与常识 四、社会学的功能

一、什么是社会学 1、学术界对社会学的定义: 《美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是对人的社会行为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或对人群的研究。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社会学是人类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探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及人与人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和结果。 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社会学是研究人的共同社会生活的科学。 《苏联大百科全书》: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这一完整体系以及论述与整个社会有关的各种社会法规、过程和人群的科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 2、台湾学者龙冠海比较归纳: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团体或团体生活的;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或社会制度的;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关系火山灰关系的;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过程或社会互动的;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 3、我们的定义: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的科学。

彭华民《社会学概论》辅导书-第一章至第十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 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认识? 答:(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应从三个方面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应当把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选取他们共同关心的个人与社会视角并将之结合起来,选取他们共同关心的个人与社会关系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②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不能把学科中某一学派的理论观点和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当作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 ③学科的研究对象应是它的研究客体,无论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去研究,无论得出什么结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仍是同一个,这个对象是整个学科的对象,而不是某一学派的研究对象。所以,我们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社会学的基本视角有哪些? 答:社会学的基本视角主要有: (1)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一些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变化看作是受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支配的。 (2)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 当代的结构功能分析理论的代表是帕森斯和默顿。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协调的、各部分之间互相整合的行动体系。 古典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迪尔凯姆。迪尔凯姆从社会结构方面去分析个人行为,

他认为个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拥有的越多,欲望也就越大。社会不可能用满足个人欲望的办法来解决需求,只能对个人需求施加约束和控制,使每一个人都感到不可以过分追求,这样成员就有了共同目标,社会就有了秩序。假如这种秩序被打乱,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失效,就会出现“失范”现象。 (3)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建立在人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基础之上的,没有沟通和互动也就没有社会生活。而互动是通过符号(包括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象征符号)进行的。 (4)冲突论的观点 冲突论者认为所有的社会组织都是建立在权力等级制中的,是不断地进行争夺权力和权威的斗争过程和场所。 (5)女性主义视角 女性主义的研究者主要是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研究的。在思考社会学的研究是否是用男性的观点替代了女性的观点,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是不是影响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 3.社会学的知识结构是什么? 答:社会学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1)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理论包括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和中层理论(或称中间理论)三个层次理论。 (2)社会学方法和技术 归纳起来,社会学的方法论有三大种类: 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