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辅导员博客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辅导员博客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辅导员博客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辅导员博客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辅导员博客是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的媒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以及访谈等方法,对辅导员博客的认知程度、辅导员博客的利用等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推动博客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

标签:辅导员博客;建设;调查报告

在当前的网络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辅导员博客是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索与实践的媒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有志对辅导员博客进行一次详尽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广大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掘辅导员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在价值,打造精品辅导员博客,有效发挥辅导员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本次调查选取苏州大学为调查地,针对苏州大学本科生共发放问卷440份,收回有效问卷438份,2份废卷。样本中男生182人,占总数的41.4%;女生256人,占总数的58.2%。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三个年级的学生群体,其中07级112人,占总数的25.57%;08级304人,占总数的69.41%;09级的22人,占总数的5.02%,需要说明的是,09级辅导员不赞成学生拥有个人电脑,因此对于他们关于辅导员博客的了解,我们不做过多期望。调查对象的专业性质分为三类:文科、理科和其他。专业为文科的同学220人,占总数的50.2%;专业为理科的同学216人,占总数的49.3%,而专业性质为其他的2人,为医学专业,占总数的0.5%。综上所述,本次调查总体的样本分布比较合理。

调查结果表明,辅导员博客在学生中的实际效用比较明显,在联结师生关系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对促进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调查结果在促进辅导员工作以及辅导员博客的持续、良性的发展等方面,也给予了我们一定的启发。下文就有关问题加以分析。

一、学生对辅导员博客的认知情况

(一)学生对辅导员博客的初步认知

目前,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开始开设自己的博客,以期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那么同学们对辅导员博客的认知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辅导员博客缺乏了解。学生对辅导员博客很清楚的仅有10人,占总数的2.2%;较清楚的有127人,占总数的29.0%;仅仅知道辅导员博客的有103人,占总数的23.5%;不清楚和完全不知道的有198人,占总数的45.2%。经过访谈,大同学们在登录辅导员的个人网页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所谓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学院党委工作要点和学院建设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工作计划以及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所承接的任务,按照《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关于启动陕西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通知》(陕高教生【2017】9号)文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增强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目前制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院要求各系(中心)在10月底前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研究室,即辅导员工作室,形成初步的框架,并在今年内按照学院制定的辅导员工作室标准正式启动建设计划。 一、建设依据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陕高教生【2017】9号附件1)、《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办法》(教育部第43号令)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等。 二、建设目标 学院每个系(中心)一年内至少建成一个辅导员工作室,学院按照标准每年进行一次评审,符合标准者,命名为院级

辅导员工作室(挂牌)。在院级辅导员工作室中,择优推荐参加省级辅导员工作室立项申报。 三、建设要求 辅导员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1名,助理主持人1名,团队成员6人以上。主持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原则上为在编在岗专职辅导员(含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讲师以上职称,连续从事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 2.具有较高的学生工作能力或学生工作领导能力,在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理念,主持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课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学生工作论文,个人获得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表彰奖励等。 辅导员工作室在主持人的主持下,要把培育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作为根本任务,针对学生工作难题经常开展工作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研究、培养团队、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和职业能力大赛研究等。特别是能结合日常工作实际,以学生为“实验田”,积极破解各种难题,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手段、新模式、新方法,形成一套特色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产生良好的育人实效。 四、建设保障 1.经费保障

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企业研究Business research 总第394期 第04期2012年2月 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可操作性,二是宽广的代表性。社区正是具备这些功能,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往往通过对一定的社区来实施,比如,企业要对社会实行慈善捐赠活动,就可以选取一些社区来进行,所以,企业社区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 3.企业社区责任的层次性 一般而言,在同一社区的居民其生活习惯、生活水平、生活需求具有一定的类似性,企业在履行对社区的责任时,必须充分考虑作为责任对象的社区的这些特点,这样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否则企业履行社区责任就有可能变成做秀或现象工程,无法取得实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种层次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有高低层次之分的。 马斯洛进一步指出,人在不同的阶段总会有一种需要是主导需要,是最强烈希望得到满足的。社区是由人群组成的,其需要也同样具有马斯洛所说的层次特点,在社区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可以借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社区的需要进行分析,然后针对社区的实际需求,有侧重地履行企业对社区的责任,从而表现出企业社区责任的层次性。 4.企业社区责任的辐射性 随着企业的成长壮大,企业对社区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企业规模扩大后,其经营活动就会超出原来所在的社区。例如,企业发展到一定地步后到其他地方甚至到国外开设新工厂或设立新的销 售门店,其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范围就会相应地扩大到新的社区,因此需要对更多的社区承担责任。 由于企业总体目标的一致性,加上要塑造与维护企业整体的良好形象,企业在对某一个社区实施社会责任活动时,必然会考虑这些活动对其他相关社区带来的影响,进而在这些不同的社区之间,根据具体社区的不同特点,取得履行社区责任方面的平衡,既要体现企业积极履行社区责任的整体效果,又要顾及不同社区的某些特殊诉求。可见,企业社区责任具有明显的辐射性。 参考文献: [1]朱方明,姚树荣等.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2]张衔,肖斌.企业社会责任的依据与维度[J].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3]王茂林.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J].求实,2005(23). [4]夏恩君.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做人的导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建设好辅导员队伍,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现状 (一)工作成效:踏实履行职责,确保安定稳定 高校辅导员整体工作表现良好,绝大多数都能做到坚守岗位,踏实履行职责,不敢说有“大功”,但也基本“无过”,为学校的安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进入新世纪,我国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问题新情况,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辅导员成为联接学校学院与学生的关键角色。学校的各种行政任务、 教学改革、后勤服务、校园稳定等工作,只要涉及到学生切身利益的大小事,都无一例外地落在辅导员肩上,需要通过他们完成上传下达。这些工作成为他们沉重的负担,不仅是精力上的负担更是心理上的负担,他们的工作曾被形象描绘成“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工作劳累,身心疲惫”。 (二)工作能力:工作中规中矩,创新突破不足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基本素质良好,潜力巨大,但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具体工作中循规蹈矩、 平平淡淡,更多的是经验主义、跟着感觉走。无论是老辅导员还是新辅导员,对工作的系统化、专业化探讨要么无暇顾及,要么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有: 一是欠缺工作思路,大多数辅导员没有明确的富有个人特色的三年或四年工作规划,更多是跟着学校院系下达的任务走;二是沉沦于繁琐的日常行政任务中,没能专注于“辅导学生”的核心工作,据不完全估算,就通知、会议、报表、值班 !!!!!!!!!!!!!!!!!!!!!!!!!!!!!!!!!!!!!!!!!!!!!! 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陈润华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本文通过对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试图从强化教育信仰和制定科学的职业标准两个角度探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思考 179··

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的经验与启示_张治国

第7卷第1期 2015年2月 高校辅导员学刊?新媒体应用研究DOI:10.13585/j.cnki.gxfdyxk.2015.01.006 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张治国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北京100029) 摘 要:本文从教育部门、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等层面论述了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必要性,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需要具备的管理意识、团队意识、专业意识、互动意识、精品意识等建议,对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博客;必要性;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15)01-0028-04 高校辅导员博客是高校辅导员以真实姓名、身份在网络媒体上采用博客的形式,通过公开或半公开的方式分享知识、表达观点、展示自我,与读者(主要是大学生和辅导员)进行沟通交流的网络工作平台。 高校辅导员博客和一般博客相比,有其鲜明特点,主要是辅导员博客建设主体、客体和主要内容有所区别。辅导员博客建设主体是辅导员,而且以真实姓名、身份呈现;客体主要是大学生和辅导员自身;内容建设主要围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无论从建设主体、客体还是主要内容来看,辅导员博客均与社会博客有很大的不同。 一、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历程 教育部高度重视全国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在《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中提到,“推动优秀网站建设,普及辅导员博客,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当年,教育部开展首次辅导员博客评选,评出“全国高校十佳辅导员博客”等。2011年10月,在《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重点工作》中,再次明确“开展全国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2012年11月,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同志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中明确提出,“要丰富教育途径,总结推广辅导员博客等网络思想政治有效途径”。2013年12月,在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成立大会上,杜部长强调,推进辅导员博客、校务微博等建设,掌握高校网络教育宣传话语权。2014年4月,在教育系统“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座谈会上,他再次强调,推进辅导员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共帐号建设,扩大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传播正能量。 思政司把辅导员博客建设作为创新网络思政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06年以来,思政司通过试点推动、组织培训等方式,推进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已经连续三年指导或者主办了“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活动。经过6年的积累、沉淀,已经打造出一大批思想内容先进、形式设计新颖、学生互动活跃的优秀辅导员博客,涌现出一批学生喜爱的“明星”博主,带动了全国数以万计的辅导员开展辅导员博客建设。该奖项已经成为评选“辅导员年度人物”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辅导员博客建设重要性的提升,全国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把辅导员博客建设作为竞赛的一个重要项目。 有关各省在教育部推动下,也积极开展本省的辅导员博客建设,把辅导员博客建设列入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评选、座谈、培训等各种形式促进辅导员博客建设。2013年,黑龙江、海南、天津、广西、江西等省与中国大学生在线合作,共同开展了省级辅导员博客 8 2 *作者简介:张治国(1977-),男,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教师;南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党和国家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对辅导员进行了系统规定,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亟须摆脱经验型、政治型的旧模式,确立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要深刻理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时代意涵和理念,探索出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标签: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适应当代职业的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对辅导员的专业职能、选聘条件、培养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亟须摆脱经验型、政治型的旧模式,确立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需要专业化,从价值角度来讲,“德育为先”的教育任务和使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同时由于日益复杂的教育形势以及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需要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其学科特点和规律,专业性很强。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需要把德育工作有效开展起来。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1]。只有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广博的相关知识,专门系统的职业训练,才能肩负起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上教育和管理工作,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教育形式的不标配、课堂与日常生活的分离,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专业化具体包含的内容,从内容的角度来讲,需要辅导员有专业性的思维、广博的相关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眼光和头脑去思考事物,用专业的思维去谋划及开展工作。专业性思维,指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对工作对象的准确把握、对工作目标的明确判断以及对工作效果的良好预见[2]。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相当宽泛,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不光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懂得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处理好日常学生工作。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大学生主体也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有特点,因此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包括组织、宣传、管理班级的能力、心理咨询与疏导的能力、就业指导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能力等。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现实矛盾 辅导员这一职业群体随着教育的改革,队伍规模在不断扩大,各高校在改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地位、待遇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以辅导员专业发展为核心,提升工作质量、优化队伍结构,界定辅导员工作的范畴,构建辅导员更深层次的职业发展前景,使辅导员从工作的不断

学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2017

学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2017 **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为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院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根据《**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鲁高工委通字[2013]4号)和省委高校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管理的通知》(鲁高工委通字[2016]92号),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特色鲜明、机制健全、资源共享,管理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效果好的辅导员工作室,作为辅导员工作交流的重要载体、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学生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平台,鼓励和支持辅导员聚焦学生工作某个具体领域深入研究,努力成为“一专多长”型辅导员。在全校建设8个校级辅导员工作室,培养专家型骨干辅导员,实现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考核挂牌。 (二)具体目标学院提供优质培训和服务,帮助辅导员工作室成员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拓展其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使其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实践能

力得到加强。 1.知识结构方面。工作室成员在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确定某一专业方向,结合工作将其深化,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相当的水平,成为该领域的名师。 2.能力结构方面。工作室成员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调控,积极相处于各种环境,掌握丰富的工作技巧,扎实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指导学生成长与发展,高效管理学生日常事务。 3.从业资格方面。鼓励工作室成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鼓励考取其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资格证书。 4.工作研究方面。工作室成员要养成“在工作中加强研究,在研究中促进工作”的良好习惯,主持人具备独立主持省级及以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能力。 5.作用发挥方面。工作室成员能够带动学院辅导员(班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少先队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逐步走上以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和促使其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轨道。这就向广大少先队员成长的引路人——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先队工作对辅导员素质的要求体现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上,要求辅导员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敏锐的洞察力;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健康的心理,博大的胸怀;精通少先队工作业务,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上仍存有许多不足。广大辅导员往往具有敬业奉献精神,但创新意识不够;业务能力差异悬殊,缺少综合型人才;活动经验型较多,科研理论型人才匮乏;业务信息来源渠道少,理论资料缺乏等等。这使少先队工作起点低,起步晚,步伐慢。因此,学校根据这些情况更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落实相关措施和方案。 一、抓辅导员的思想建设,提倡奉献和创新精神。 辅导员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首先要培养敬业爱岗精神。“捧这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要在辅导员中倡导这种奉献精神,要使少先队辅导员把自己的爱完全注入少先队事业,热爱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在广阔的

少先队大舞台上不断推陈出新,为少先队活动增添活力。 其次,我们要在工作中积极鼓励辅导员创新,为“新”的做法,“新”的内容创设良好的环境。让辅导员发挥创新精神,在少先队工作中走出传统,创出特色,使队组织管理,队干部培养,队活动的内容、形式及队的工作方法更适应时代的要求,更符合跨世纪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更有助于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 学校辅导员们的做法是:在中队队务管理上,采取激发队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队活动的质量。同时,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激发队员的兴趣,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抓辅导员的学习和培训,做到全方位、多元化。 学习是为了给精神补氧,给思想充电,是为了自身素质的提高。辅导员要在繁忙的工作中自觉地挤出时间学习,可以向书本杂志学,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可以向实践学,在工作中积累教学经验;也可以向他人学。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交流学习体会,展评学习剪报等,从而在辅导员队伍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星期一下午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培训工作。 1、建立个人培训档案。 把辅导员的培训次数、培训内容及培训作业、成果等记入档案,既能促使辅导员学习、进步,又便于了解辅导员的学习情况,完善培训体系,使辅导员培训达到全面化、合

辅导员的博客定位与日常管理

收稿日期:2012-05-04 作者简介:赵越(1973-),女,辽宁抚顺人,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2012年第3期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32012 (总81期)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General No.81 谈辅导员的博客定位与日常管理 赵 越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抚顺113006)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利用博客进行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利用网络优势,搭建学校、教师、学生信息平台的现代学生管理方法。主张从学生专业管理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博客实现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科学管理架桥铺路。 关键词: 博客;交流;信息平台;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12)03—0110—02 博客(Blog )是电子邮件(E -mail )、电子公告板(BHS )、 即时通讯(IM 中QQ 和MSN )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为博客的主人提供个人释放和交流思想的平台。当今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在《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95亿人,其中大学生网民比例占到10.8%,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当时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近几年来,大学生中手机拥有率高达99.8%,且几乎全部可以上网。这为教师与学生背对背沟通,方便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可能。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自己的博客和班级博客,是一种有效、便捷的方式,也为开展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同时,因专业学习的需要,学校机房向学生免费开放的也很多,学生上网时间充裕,可以充分发挥博客的积极作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网络、手机载体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紧密结合。 一、辅导员的博客定位 (一)辅导员博客是辅导员交流信息的平台,在博客不仅可以发布。一些通知、公告等,还可以把自己人生的观点、班级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发表出去。因此,在博客中发布校、系各种通知、就业信息、相关教育有关政策等,为学生发展提供参考。辅导员的博客同时也是引导舆论的方向标,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特定时期营造出特定的舆论氛围,如在考试前在博客中发表一些诚信文章,写上感想。 (二)博客还可以进行教师与学生一对一交流,同时也可以通过博客与各校的辅导员之间进行很好地交流,把学生的共性问题汇总在博客上,辅导员之间相互浏览,彼此借鉴。有时交流的对象中还会有一些家长和教育专家。 二、发挥博客独特优势,增强教育管理实效 (一)以学生手机用户群为依托,建立手机博客发布平台,促进师生、生生点对点的信息互动交流,为广大学生,特别是部分没有电脑、上网不便的学生开辟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送渠道。以学生QQ 群为依托,建立微博邮件群发平台,促 进学校、系、班级、学生之间的多层次、平等性交流。以结合 现实学生群体为依托,建立博客分类平台。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学生党员、团学会干部、学生社团成员、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有困难学生、心理咨询需求生等多个学生群体,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建立和运行相应的微博平台。 (二)将博客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辅导员博客要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博文内容要积极健康,富有教育引导、启发励志的作用。既要有工作日志、日常事务、服务指导等工作性质的内容,又要有思想启迪、人生感悟、情感沟通等方面的内容,注重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要不断提高博文内容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使辅导员博客成为与学生交流思想的有效平台。利用博客便捷、快速、辐射面广的优势,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 辅导员可创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信息交流专题。由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编发博客信息,设立专业课程互动活动、就业创业信息、校社团动态等实用栏目,面向广大学生及时传递校园最新动态,加强思想引导。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学校还可编发专题博客,加强思想引导、组织主题讨论、倡导主题活动,帮助广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 氛围,自觉维护校园稳定。例如,新疆“7.5”事件发生后,老师及时发表与国家的政治思想相统一的观点,宣传民族团结 重要性。在第一时间把信息通过博客发送至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少数民族学生中,引导广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及时地了解并正确认识事件真相,稳定思想情绪。通过学生的点评很好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 (三)将博客与学生管理相结合。辅导员要主动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动态,结合舆论热点、社会焦点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要密切关注学生需求,结合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科学合理地满足学生需求,全面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将班级博客及时、开放的优势应用于学生日常管理,通过博客平台加强国家助学贷款、评奖评优等政策宣传,发布重要 · 011·

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报告及思考

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辅导员是学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的主力军,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长期以来,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但在学院升格发展新形势下,学生结构及需求发生了变化,辅导员面临的工作环境将更为复杂和更具挑战性,学院将对辅导员赋予更大的期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建立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辅导员队伍已成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学院本科建设发展需要,学生工作处通过到兄弟高校调研、辅导员论坛、走访交流等渠道,深入了解了辅导员当前的思想现状,发现了辅导员队伍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如何改善辅导员工作环境、稳定辅导员工作团队提出了建议,现汇报如下。 一、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 1.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情况: 我校现有在岗辅导员49人(其中:男性17人,占总人数34%,女性32人,占总人数66%),全日制在校学生10793人,平均师生比约为1:220,除系团委书记(平均按每人带80人)外,其余辅导员所带学生的平均师生比约为1:248。 2.辅导员工作年限、入职情况: 根据统计情况显示,新入职辅导员或者从教学岗转岗至辅导员岗位的总人数(在岗1年内)为21人,占辅导员总人数42.8%,其中:从事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的仅19人,占辅导员总数的38.8%。从教学岗位临时抽调从事辅导员工作的27人,由此可见,我院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相对稳定性不强(见表1)。 3.辅导员学历、职称、专业情况:

辅导员整体学历层次较高,4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总人数的83.67%,但职称相对偏低,全部为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入职时所学专业属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相近管理专业的辅导员只有17人,另有5名现任系团委书记的科级干部,以专任教师岗位引进、临时担任辅导员工作的有27人。这也是影响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见表3)。 4.辅导员具有岗位资格证情况: 近年来,我院较为重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送培辅导员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考证15人,现有持该证的辅导员仅8人(其中有4人为系团委书记,科级干部);送培辅导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证10人,现持该证的辅导员仅7人。从表中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院辅导员因离职、离岗、转岗等原因,导致送培考证后人才流失,现有获一种及以上岗位资格证的辅导员只有13人,占辅导员总数的26.53%,很难完成全校性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培训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上的优势和作用。 表4:现任辅导员职业资格证表 二、辅导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摘要:本文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着重探讨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及实现途径,以期对各高校正在进行的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途径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能否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决定着教育的成效,最终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上述逻辑关系中,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因此,本文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着重探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及实现途径。编辑。 1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相协调的过程,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反映。 1.1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学生的诉求不断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程度加剧,高校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学生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学校推行学分制、后勤社会化,国际、国内高教市场逐渐融通、交流合作频繁。特别是择业竞争日益残酷,学生们上大学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获取文凭,而是转向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使大学生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与成才,重视自我的可持续发展,他们不再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经验式的教育管理,他们热衷于与自己成才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思想政治方面,除传统的教育外,他们需要辅导员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有关心理健康、就业、成才等方面的咨询与辅导,需要辅导员为他们提供有关学生事务的专门管理和服务。迫切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诉求。二是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工作对象的多元化、复杂化,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爱岗敬业精神、工作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高等教育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有不少教师是上不了课才去做辅导员,不少高校兼职辅导员比例偏高,专职辅导员中也有相当多的是非专业出身,有的是研究生兼职,有的是半路转行,有部分辅导员缺乏身份认同感,辅导员被称为“消防队”“救火员”“保姆”,被错误的认为从事的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这种状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队伍的身份是不相适应的,迫切需要从提高队伍的专业化素养等方面来提高队伍素质。三是辅导员个体发展与价值实现的需要。职业发展问题困扰着众多辅导员,职称上,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与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没有很好结合;职务上,科级再往上晋升时岗位职数有限,发展空间较窄。由于晋升机会少、发展前途渺茫,辅导员队伍人心思走、战斗力不强,与高等教育现代化对辅导员提出的要求格格不入,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队伍稳定、专业素养突出的辅导员队伍。 1.2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外部环境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几经反复,基本形成了由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实施统一部署指挥的格局,经过多年探索,辅导员工作专业化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及实践探索取得进展。近年来,大批专家学者和学生工作者对专业化建设的内涵、方法和制度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相适应,有许多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能已从原有的“教育、管理”丰富拓展为“教育、管理、服务”并衍生出了一系列服务机构,为辅导员工作由综合走向分工、由经验式迈向专业化实践打下了基础。相关政策的出台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明确了方向。相继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出台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后者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提出“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同时明确了辅导员八个方面的职责。以上两个文件,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在此指导下,近年来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迅速壮大,专业化建设步伐大大加快。 2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及思路我国教育理论专家叶澜教授根据国内外研究归纳了“专业”的三条标准:一是作为专业的职业实践必须有专业理论知识作依据,有专门的技能作

SFBT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

附件: “SFBT”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 一、“SFBT”工作室理念 “SFBT”采自心理学术语“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的英文缩写:Solution-Focus-Brief-Therapy,是一种以后现代主义为理论起源、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的心理治疗模式,即“当事人和咨询师一起建构当事人所欲的目标,咨询师则积极协助当事人发展出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身处情境、行为与人际模式,而能充分运用既存优势与胜任能力来发展有效的解决之道”。在台湾,SFBT的发展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在业界深获好评,特别是对青少年、社工界和学校辅导的适应性尤为凸显。因此,把SFBT的基本精神和工作理念引入到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并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去具有极为深刻和深远的意义。总的来说,“SFBT”辅导员工作室以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的理论背景“后现代主义和积极心理学”为深厚土壤,以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工作方法拓展和学生心灵成长为主要目标,以体验式、团体式、服务式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构建“心灵巴士”心理健康系列活动新平台。 二、“SFBT”工作室主要内容 (一)理论课堂-重视辅导员理论提升 1,开设“SFBT”辅导员课程 前期,开展“SFBT”(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理论课堂,邀请心理治疗专家给工作室辅导员开设相关课程,深入学习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理论,为后期活动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项目实施备注“SFBT”心理治疗课程主讲人待定正式成立后预约课程开设时间2016年4月-5月 课程开设地点待定 课程参与人员“SFBT”工作室全体辅导员 2,成立“SFBT”学习交流小组 课程设置是“SFBT”(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的集中授课阶段,主要任务是深入体悟短期焦点的基本精神和基础理念,学习掌握短期焦点的咨询技巧和沟通方式,从而激发辅导员对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内涵的创新性思路

2013年1月第32卷第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Jan.2013Vol.32No.1 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3.01.012 收稿日期:2012-06-06 作者简介:佟自光(1981-),男,安徽亳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团总支书记,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管理、青年文化研究。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内涵的创新性思路 佟自光 (淮南师范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摘要:专业化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它包含个体发展与制度保障两个层面。基于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涵与辅导员的工作实际,专业化建设的创新思路应以辅导员的专家化、团队化为核心,重新设定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通识教育与青年文化等内容,巩固其专长的知识门类与相关科研素质。相应地,还应加强科学、长效的制度建设,保障辅导员的团队建设与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个体发展;知识内涵中图分类号:G64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3)01-0031-04 辅导员自出现以来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力量:1965年作为一种职业得到官方的认可,在改革开放后被当作与专业课教师同等重要的教育者角色, 在21世纪被国家文件表述为大学生的 “指导者与引路人”[1] 。然而在现实中,辅导员往往被当作高校最基层管理人员使用,辅导员的工作也充斥着事务性工作,致使其本职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显著。正如有些研究指出的那样: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与日益严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间的矛盾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发展的根本问题 [2] 。专业化的呼声顺势而生,被视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向。不过,目前关于辅导员专业化的讨论仍不够深入具体,且有混淆。本文将在明晰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做创新性讨论。 一、再定义 “辅导员专业化”目前大多将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等而视之,从而造成了概念的混淆 [3] ,因此,需要首先区分职业化与专业化。它 们都是现代社会分工与学科分化的结果。职业化是对一种工作状态的常规化、规范化、标准化与规模化,使某种工作成为一类被社会认可的谋生手段。专业化则是在职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成为某种知识类别的熟练掌握者与实践者,使工作者成为一定程度上的专家。可以说,职业化具有社会整体的视角,而专业化更多是工作者个体的视角,隐含“权威”的意义 [4]21 。由此可知,专业化不仅不同于职业化,而且在技术 水平、 知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都远高于职业化。具体到辅导员,1965年国家在编制、职能以及地位等一系列问题上加以定义之后便取得了职业化,然而其专业化概念近年才出现,远没有成熟,更不要说辅导员专业化在工作中的落实了。 准确地说,辅导员专业化指辅导员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的训练与学习成为大学生成长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家;而这一过程与最终结果有相应的保障并会得到认可,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5] 。由这一定义可知,辅导员专业化虽然主要从个体视角 出发,但要以整体发展为目标。通过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每名辅导员更能集中精力从事本职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辅导员队伍也易于形成管理合力,提高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水平,提升高校的教育软实力。因此,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内涵可从个体发展与制度建设两个层面来理解,并从这两个层面着手进行,以下具体论述。 二、专家化———“个体发展”的内涵 如上所言,专业化隐含有“权威”的意义,因此其内涵首先是个体层面的。具体来说,辅导员专业化的个体发展内涵主要指辅导员在哪些方面具备超过常人的专业素质与知识技能,或者说辅导员应在哪些角色上成为 “专家”。实际上,辅导员的职能不外乎思想政治指引、人生信念指导与日常行为教育,以及事务管理等方面。它们来自于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在以事务管理配合高校正常有序运行的同时指导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个体发展”的专业化要以理论— 13—

对高校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_李春晖(1)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 Journal o f Chongq i ng U n i ve r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 ogy(Soc i a l Sc i ences Ed i tion) N o.62008 对高校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李春晖,许晓云,于文华 摘 要:对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兼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状况,从其工作特点、必要性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兼职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全面促进高校的学生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8)06-0180-02 作者简介:李春晖(1970-),男,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91)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许晓云(1971 -),女,河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政工师;于文华(1982-),女,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7-10-08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5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召开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没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很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兼职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 一、兼职辅导员设置的必要性 (一)兼职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53年,清华大学首先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分子担任年级学生的辅导员。200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队伍应是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队伍。综观辅导员发展的过程不难看出,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辅导员的角色要求经历了兼职 以兼职为主的专兼结合 以专职为主的专兼结合的演变过程。无论在哪个阶段,兼职辅导员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专职辅导员队伍逐渐萎缩,学生数量增大 以河北师范大学的为例,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配备比例远高于有关文件规定的1:200比例。按此比例,专职辅导员的需求缺口达百人之多,填补这么大缺口的办法之一就是大量配置兼职辅导员。从目前情况来看,各二级院(系)都不同程度地配备了兼职辅导员,工作效果也都不错。兼职辅导员队伍整体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实践证明,配备兼职辅导员是解决目前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面临困难的必要选择。 (三)兼职辅导员的设置是事关高校学生工作长久之策 兼职人员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使这支队伍成为学生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合理地扩大兼职辅导员队伍的比例,也有助于专职辅导员朝着 学生政工干部职业化、专家化 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吸引高学历人才加入这一行列,从而形成 高进、优出 的良性循环。工作实践表明,兼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扩大兼职辅导员比例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水平。只有最大限度地扩大兼职辅导员的比例,才能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教育效能。 二、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聘 从目前许多高校兼职辅导员的选聘来看,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来源复杂。兼职辅导员中有业务教师、教辅人员、党政干部、军队专业人员、在读研究生、高年级学生、院(系)自聘人员等。正因为如此,各高校之间和同一高校的不同院(系)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这为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带来诸多困难。 第二,业务教师担任辅导员的比例还不大。业务教师担任辅导员应该成为兼职辅导员主力,但从目前来看,这部分人应聘兼职辅导员的积极性还不高,部分人员是被动担任这项工作,工作动力不足。 第三,担任兼职辅导员的动机千差万别。有的是喜欢辅导员工作,有的是被硬性要求,有的是为了增加工作经历等。有研究表明,工作意愿直接影响着辅导员的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状况,只有发自本人主观意愿的工作动机才会取得明显的工作效果。 (二)考核 目前,对兼职辅导员的考核工作还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学校缺乏切实可行的统一的考核体系和明确的岗位职责。第二,由于部分兼职人员属于 临时入伍 ,并不是兼职人员的个人意愿,大部分兼职人员的待遇并不高,一些规定得不到兑现等原因,导致学院 不好意思 再对这部分人员提出严要求和高标准,只要学生 不出事 就算完成了任务,导致管理松懈,使考核流于形式。 (三)待遇 辅导员的待遇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不同高校之间和同一高校的不同的院(系)之间,兼职辅导员的待遇差异性比较大,主要存在随意性较大、不统一、不平衡等问题。这不利于兼职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工作持久性的保持。

关于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的探索_谢继华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关于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的探索* 谢继华 木帕里色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611731) [摘 要]当前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发展到有组织、有计划的重点推进阶段,针对辅导员博客存在的定位和理解存在偏差,内容建设、管理参差不齐亟需规范和平台建设亟需完善等问题,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要正确把握全面性、积极主动和参与性原则,提高建设优秀辅导员博客的技能、加强对博客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2)02-0110-003 一、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实践探索 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自博客引入国内以来,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高校利用博客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不断地探索。 1.高校辅导员个体探索和实践阶段。该阶段时间集中在博客引入中国后至2006年,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分散、少交流、无影响力。这一时期,博客作为新鲜事物,加之辅导员对博客建设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各高校的辅导员开博多为尝新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对博客应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辅导员较为年轻,接受新事物较快,加上其和学生的紧密接触,一部分辅导员开设了博客,但是总量较少,力量也较为分散。据学工部长论坛的问卷整理结果显示,2006年之前西部4所“211”工程建设的大学,辅导员开设博客的数量不足该校辅导员队伍的10%。这个时期,一些学者也意识到,博客等这些个性化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影响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基于“个性化沟通”的教育新模式正开始逐步受到重视。[1](P149) 2.高校辅导员自发和学校有组织相结合的阶段。该阶段时间为2006年至2008年底,该阶段的主要特征为自觉性加强、有突破亮点、影响力增强。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首开思政博客,首次将辅导员博客建设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工作。[2](P3)截至2006年底,上海交通大学155位辅导员开通了面向学生的个人博客,这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属首次。尽管当年上海交通大学有专兼职辅导员155名,以当年全校24 000名全日制学生计算,配比率为1:154。该数字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比例,但学生与辅导员交流的时间并不多。因此,上海交通大学要求每位辅导员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建立面向学生的个人博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凌惠是近200名大一学生的辅导员,个人博客建立3星期,浏览量就达5 000人次。随着这一亮点的带动,全国相继出现了一系列促进辅导员博客建设的活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已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宣传建设辅导员博客,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学校文件的形式来组织推进,更涌现出一批优秀辅导员博客建设者。2008年在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评选中,首次设立“十佳辅导员博客”。[3](P138)随着实际工作的不断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和工作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又有了新的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 *本文系2010年度教育部思政司工作委托研究项目“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探索研究”(项目批准号:A0901120JYBWT2010)和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建设健康向上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与方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