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及分析汇编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及分析汇编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及分析汇编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和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不同,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它并不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盈利,商业银行之所以承担它是因为其不可避免,对它的管理策略是在管理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操作风险可以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我们要从引起操作风险的具体因素着手,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案例:柜员办理开户案例

案例背景:

2011年9月29日下午16时32分左右,客户ⅩⅩ持4500元现金来到ⅩⅩ银行ⅩⅩ支行3号窗口办理定活两便开户,该窗口个人柜员陶珂在为客户办理完开户业务后直接把单子递给了客户,没有请客户核对单证且自己也没有审核票据,在日终盘账时发现短款40500元,在经过仔细盘查后发现在为ⅩⅩ办理定活两便开户时误将4500元存为45000元。经支行长授权后,柜员将ⅩⅩ定活账户支付,再找回客户本人将45000元的定活单子销户重新开立正确的单据。

风险成因及处理结果:

在本案例中,由于是基本的开户业务,柜员放松了警惕,未严格执行业务操作流程,未坚持唱收唱付,未请客户核对票据,造成现金短款。

该事件出现后,我支行召开全体会议,对陶珂同志的疏忽大意提出了严厉批评,并再次强调了业务操作流程的重要性,要求个人柜员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唱收唱付的业务制度,并在业务办理

完成后要仔细审核业务办理的准确性并请客户核对金额。

案例点评:

定活开户是银行业务中一项最基本的业务,因为经常办理,柜员往往最此掉以轻心,但错误往往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生的。如果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按章操作,规范流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风险。

合规建议:

1、柜员要认真仔细,严格执行与业务相关的规章制度,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切不可疏忽大意。

2、柜员在为客户办理完业务后,应及时请客户核对金额,同时自己也要审核业务办理的准确性,在确保该项业务准确无误后方可请客户离开。

3、柜员在发现差错后,应及时向支行长汇报,并向客户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未按流程办理业务逆向操作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客户持现金5万元和银行卡来到柜台,要求某柜员为其办理8万元汇款业务。柜员工作疏忽误将客户递交的5万元现金存入银行卡内,随后则按客户要求办理现金汇款8万元,最后才从银行卡上支取

所汇现金,并且,为掩盖真相要求客户多取了一万元现金带走。此笔业务因未按流程办理业务,逆向操作,被认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该笔业务按正常的处理,既可以先从银行卡上支取3万元与客户提交的5万元一并办理现金汇款业务,也可以在发现将现金先存入银行卡上以后用转账交易直接办理转账汇款业务,但柜员因业务不熟练或应变能力不强,未冷静应对、妥善处理,将一笔完全可以避免的小小的疏忽放大成了风险事件,柜员也因此受到了严厉处罚。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柜员工作责任心,使员工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差错的发生。员工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首先应该认真听取客户的要求,明了客户的真实意图;其次,应该先眼到、再手到,避免操作失误。

(二)规范柜员业务操作行为,严格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遇到问题及时采取正当的补救措施,切忌以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

(三) 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这笔风险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柜员对业务的掌握不全面,不精准,遇到问题才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方法。很多一线柜员平时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对业务学习和培训敷衍了事,导致高风险事件频频发生,这种现象值得广大柜员和管理者好好的反思,重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迫在眉睫。

未按规定办理长期不动户支取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调阅XX网点业务凭证,柜员办理长期不动户支取业务,支取凭

证上无主管审核签章,且未核对企业预留印鉴。

二、案例分析

根据《银行会计业务核算规程》中要求:“原存款人要支取已清理转入“待处理久悬未取款项”或已结转营业外收入的原转入余额时,应出示原存款账户预留印鉴,经业务主管人员审批同意后,办理支取手续。”。网点业务人员未能执行上述规定,且企业预留印鉴是核对该笔业务是否真实有效的重要依据,如不认真核实预留印鉴,易发生风险隐患。

三、案例启示

(一)网点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工作责任心、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严肃性。

(二)网点业务管理人员加强事中控制力度,对日常网点发生的特殊业务应及时掌握,并跟踪监督,确保所办业务规范、准确。

为规避反交易双倍记账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网点柜员为同一账户连续办理两笔个人转账扣款/冲正交易,一笔为补记账3元,另一笔为冲正6元。经核实,系统误收了客户账户小额账户管理费3元,柜员在使用冲正交易将小额账户管理费冲回客户账时,交易类型误选补记账,导致重复扣收客户账户管理费3元。柜员为了规避反交易,未将错账进行反交易处理,而是双倍冲回客户账。被评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工作疏忽,将冲正业务误为补记账,导致客户账户重复下账。

(二)为规避监控未按流程处理业务。柜员发现记账错误后,本应做反交易后重新记账,该柜员为规避监控,将资金双倍冲回客户账,违反“一笔一清”的记账制度。

(三)授权人员履职不到位,两笔错账冲正交易均未认真审核,为柜员违规操作开了“绿灯”。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柜员制度学习和风险防患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错账冲正、反交易业务的操作流程,尽量减少工作失误给客户带来麻烦,确保银行和客户资金安全,提高银行的信誉满意度。

(二)增加授权人员的责任心,对特殊业务要坚持先审后授的操作程序,对前台错账冲正、反交易要严格把关,防止和避免银行内部人员因此类交易操作不当而引发的风险事件。

交换退票操作失误引起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网点票据交换操作员在处理交换退票时没有通过退票系统查看退票影像,仅凭下发的退票清单抽出进账单进行账务处理。由于当天有2张相同金额的提出支票,他没有逐笔确认,随意抽出一笔,结果抽错进账单,造成该退票的记账成功,不该退票的被退票。

二、案例分析

经了解,从下发的交换退票清单中只能得知退票场次、支票号码

和金额这三项信息。而进账单上没有记载原支票号码,在同场次、相同金额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对应关系,必须通过退票系统查看支票影像,核对支票号码、收付款人等信息才能确定退票。上述网点经办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不到位,简化操作流程,导致退票失误。轻则引起客户投诉,重则造成客户损失而引起法律纠纷。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个别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办理业务不计后果。针对这些员工开展风险教育,使得他们知道风险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引导员工自觉筑起防护墙,将风险事件和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二)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某些柜员经常以业务繁琐和操作不方便为借口,简化操作流程。因此,要加强现场监督,及时纠正柜员的错误操作,以免形成习惯。梳理操作流程,及时制止简化流程的行为,将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落到实处。

成功防范冒用他人身份证件代理开户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青年男子持身份证到网点柜台办理借记卡及个人网银注册申领U盾等业务,经办柜员发现客户出示的身份证是真实的但证件的照片与持证人本人略有出入,但做“公民身份联网核查”是存在的,于是立即报告了当班大堂值班行长,大堂值班行长仔细核对相片后,询问客户是否是本人的身份证件?客户回答:我就是本人,几年前拍的和现在本人有点不像是很正常的。执此身份证到其它银行办业务都行,并大声喊了起来:“你们银行怎么搞的?明明就是我本人,你们讲不象

就不给我开户了吗?太不讲道理了吧?”,见到客户情绪开始激动起来,当班大堂值班行长把客户请到一边,告诉客户如果是代理开户,可持代理人和本人身份证即可办理,冒用他人身份证均属违法行为,个人网上银行需存款人本人办理,客户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居民身份证法》,在当班大堂值班行长的耐心解释下,客户一声不吭,匆匆离开。

二、案例分析

在此次风险事件中,该行大堂经理以诚恳的服务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开户受理关有效的避免了一起违规业务的发生。此次冒充开户事件未形成任何的风险事故,与该行不断规范和加强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防范业务操作风险是分不开的。

一是客户身份识别也称“了解你的客户”,指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各级机构对其客户的真实身份进行了解,包括三层含义:了解客户本人的真实身份,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二是开户应当识别客户身份,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和影印件。三是凡是本办法规定须核对客户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如客户提供的证件类型为居民身份证,应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进行核查并留存核查记录,确保联网核查的可跟踪稽核。

三、案例启示

(一)尽职尽责,注重细节。认真履行识别客户身份的义务。柜员作为银行一线第一个接触客户员工,要保持高度警惕,严格按照业务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办理代理开户业务时要先换人进行核实后再办理。

(二)未雨绸缪,重抓预防。网点要坚持做好柜员的培训工作。每月对柜员进行业务操作指南的培训,了解各项业务的风险点,和风险防控措施,并利用晨训和月例会时间学习各种业务案例,以提高一线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真正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将制度养成习惯。

(三)认真履职,严防风险。加强的现场管理人员履职能力。网点负责人是内控的第一负责人,在做好服务和各项产品营销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现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履职水平,和事中风险控制能力,督促其认真履职,严防事故和风险严防事故和风隐患,杜绝违反操作规程行为的发生,保护客户资金的安全,维护我行良好的声誉。

柜员工作疏忽形成反交易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某网点柜员为一个人客户办理定期储蓄存款部提业务时,由于工作疏忽,应支取金额20000元,误输为2000元,反交易后重新办理,形成了一笔个金专业类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可以看出,工作疏忽仍是反交易形成的主要原因。就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定期存款部提业务中金额的输入是柜面日常业务操作中占比率最高的环节之一,几乎每笔业务都涉及金额的输入,如果柜员因疏忽将金额输入错误,会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不可估量的业务风险隐和资金损失。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每一笔业务的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并安全、准确地办理好每笔业务是每一个临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该柜员就是因为严重缺乏风险操作意识,存在侥幸心理的操作

态度,最终导致了因金额输错形成一笔个金类反交易的风险事件。

三、案例启示

营业网点负责人要不继强化一线临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操作意识,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个人金融业务操作规程》,自觉抵制侥幸心理、思想不集中、工作不认真的操作行为,养成规范操作的工作习惯,坚决杜绝因工作疏忽而引发各类反交易事件的发生。

一线临柜人员要利用班后时间加强学习,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增强自觉防范风险事件的责任意识和合理的自我保护意识,彻底消除业务操作中麻痹大意的思想,避免反交易事件的再次发生。

有效防控信用卡潜在风险的案件

一、案例经过

网点通过对大额卡的用卡监控,发现某高端客户白金卡持卡人已死亡,但其所属银行卡仍然在正常交易,迅速采取措施进入催收环节,压降大额卡的可用额度;取消名下所有信用卡使用资格;组织人员上门清收,及时杜塞了信用卡隐患,杜绝了潜在风险,维护了银行权益。

二、案例分析

客户生前为大型医院主任医生。据多方了解和家人反映,掌握到客户的配偶短时间难以接受的重重打击,有失常行为无法控制自己。突遇家庭变故精神严重受创,客户配偶拿着客户的卡挥霍使用。银行卡部通过银行卡监控,第一时间果断处置,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了风险损失的形成。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对大额授信卡的管理。重点做好对满额刷卡和大额刷卡的监测与甄别,及时处置费正常消费用卡,做好对持卡人的宣传教

育。同时,多渠道、多侧面收集和获取客户信息,特别是经济、婚姻、意外事故等突发变故的信息,及时关注客户的稳定性,适时处置可能发生裂变或经济状况恶化带来的潜在隐患,努力保全我行信用卡贷款安全。

(二)加强对特约商户培训,提高受理流程的执行力。在思想上强化风险意识教育,认真做好对收单机构的业务培训;在操作上严格受理流程,坚持落实持卡人本人交易,大额交易要求刷卡人出示身份证;更新风险防范知识,及时传达最新的风险案件,认真为广大客户提供的产品服务培训和风险警示教育,确实做到从源头上杜绝风险交易的发生。

柜员违反签单凭证使用规定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展现一笔“同一账户当日连续办理存取款”的风险事件。柜员为客户王某某办理了现金存入15万元的业务后,使用“个人同城汇款”交易将此笔款项汇至他行,监测人员在调阅“事中影像”时发现:柜员上传申请授权的“个人卡类账户存款”交易“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客户签字处被柜员用人名章遮挡,掩盖客户在未核对打印内容的情况下提前签字事实,随即下发查询进行核实。

经网点负责人调阅录像进一步核查,柜员在未收入客户现金的情况下,先行在空白“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上加盖业务核算用章、柜员名章以及复核人员名章后,要求客户在空白签单凭证上填写身份证号码并签名。而在远程授权时该柜员则用其柜员名章对空白“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客户签名处进行了遮挡,存在为规避监控或

授权,未按流程办理业务的违规操作行为。此笔业务已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个人金融业务操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对于签单凭证,柜员在审核打印输出内容无误后,将“个人业务凭证(签单)”交客户核对并签名确认;柜员审核客户签名无误后,在个人业务凭证上加盖核算专用章。而此笔业务在柜员未清点客户现金且未打印“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的情况下,即加盖了业务核算专用章、柜员名章及复核人员名章并要求客户在签单凭证上签字,这一系列违规操作,在现场的复核人员不但未加以制止,还协同柜员一起违规。

(二)柜员在明知自身操作违规的情况下,不仅未及时纠错,而且还将个人名章遮挡在“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的客户签名处向远程授权中心进行索权,暴露了柜员在业务操作中的随意性,形成了为规避监控或授权,未按流程办理业务的违规行为。

三、案例启示

(一)要加大网点业务合规性操作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柜员合规操作意识,使柜员熟悉规章制度,严格按规章、流程办理业务,杜绝随意性操作。

(二)常抓风险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及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能力,开展对各项违规行为的重点治理,特别是对员工明知故犯、有意隐瞒事实真相等违规行为,各行要有效防控从而压降各类重大违规行为,自觉抵制未按制度操作的违规行为。

(三)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对柜员出现的异常操作加以关注,对违规行为要坚决制止,最大限度地减少违规操作行为的发

生,有效提升网点的核算质量。

成功堵截冒领虚假存款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一中年女客户持一活期存折到营业网点办理取款业务,要求说将存折上的钱全部取走。经办柜员接过存折和身份证进行核对,感觉存折信息记录有些不对劲,经仔细辨别发现该存折存款记录一行字体稍微有些异样,再通过系统进行查询,也无此笔存款记录,证实了该笔存款记录系伪造。随即柜员对客户进行了询问,客户先是说该笔存款是女儿给汇的,后又说是女儿给存的,再后来说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柜员告诉她没有这笔钱时,客户什么也没说就离开了。

二、案例分析

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现在经济发展迅速,个别不劳而获的犯罪作出了伺机等待钻银行的空隙寻求作案。网点员工随时应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和警惕性,防止不法分子的侵入进而来保护自己,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一些存有贪念的人绞尽脑汁从事诈骗行为,银行更是其重要目标。不法分子的犯罪方式不断更新,对银行前台业务人员在安全防范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案例启示

(一)高度的责任心是银行网点人员的必备条件。当时,柜员接受业务申请后,本着高度责任心去操作,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认真审查客户提交的资料,是成功堵截虚假存款的前提所在。

(二)必须增强全员防范意识。要经常开展案防案例学习,举一反三,加大对柜员责任心培养。要把防范意识渗透到每个业务操作环

节中,使我们的防范措施无懈可击。

(三)网点临柜人员要学习、巩固各类业务风险点知识,提高风险敏感度,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规避反交易引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风险监测中心下发一笔查询,查询内容为:某账户发生多笔大额异常支付,账户资金即进即出,客户电话号码不存在致无法电话核查,请核实:该柜员一笔业务客户标注的取款金额(**万元)与柜员操作金额(*万元)不一致,随即下一笔业务支取差额**万元,其间是否存有柜员规避反交易的现象。网点回复:经核实:柜员金额输入错误,经客户同意进行补支取,客户签字确认。此笔业务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未严格执行制度,未按正确的操作流程办理业务。此笔风险事件的形成完全是柜员抱有饶幸心理,操作失误后未按正确方法进行反交易,为规避反交易监测和考核,采取补支差额的做法。

(二)是现场管理人员事中控制不到位的问题,此笔业务柜员在发现录入金额与实际金额不符时,柜员采取支取差额的做法,现场审核人员没有及时制止柜员,长此以往将助长柜员恶习养成。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柜员的业务学习,既要提高柜员业务素质,又要增强柜员责任意识。网点不仅要对员工进行规章制度的培训,还要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提高员工合规意识,帮助员工熟知本岗位行为规范和禁止规定,提高员工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内化于心,养成“规范操作、按章操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制

度的执行力。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网点负责人及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引导和帮助各级管理人员不断强化“按章操作,合规经营”的理念,切实发挥事中风险防控作用,有效防范业务运营风险。

违规办理开卡业务触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一客户来网点办理银行卡开卡业务,柜员进行联网核查的结果显示此公民身份号码不存在。柜员在未要求客户提供其他身份证明的情况下,仍然为其办理了开户业务,操作流程违反相关规定,形成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对开户业务的风险程度重视不足,忽视联网核查的重要性,联网核查不符给予办理开户极易引发一系列涉案法律纠纷。

(二)《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关于切实做好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发[2007]345号)有明确的规定,如联网核查不符应采取相关措施予以佐证。该柜员有章不循,出于某种原因故意未按流程办理业务,性质较为严重。

(三)现场审核人员责任心不强,现场审核流于形式,未能有效控制经办业务的操作风险。

三、案例启示

加强现场审核员及经办柜员的风险意识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加强对《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的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树立良好的风险理念,进一步提高各级人员的制度执行力和合规意识。

克服侥幸心理,充分认识违规操作存在的风险,增强自觉抵制违规违法操作行为的能力。

协助公安成功捕获在逃嫌犯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网点在为一名男子办理业务时发现联网核查公安报警系统异常,显示该男子为在逃犯罪嫌疑人。该行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柜员通过采取向其介绍、推荐金融产品等措施拖延时间,麻痹、稳住该男子,大堂经理则悄悄疏散营业厅内等待办理业务的客户,为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赢得了时间。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协助公安机关在银行营业场所捕获社会犯罪嫌犯的案例。

该案例从发现到结束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但在很短的时间内,网点从柜员到业务经理、大堂经理等一系列的处置过程从容不迫,井然有序,最后在网点员工、客户以及财产毫发无损的情况下,一举擒获犯罪嫌疑人。案例充分说明当前柜面业务所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要求柜面经办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还要有超强的心理素质;在办理业务的时候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和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不仅要认真核实客户身份证件的真实性,同时还要勇于负起社会责任,承担银行应有的社会义务,对有可能产生危害银行利益、危害员工和客户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或犯罪嫌疑人,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客户,在确保员工和客户绝对安全和不受人身到伤害的前提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协助公安擒获犯罪嫌疑人。

三、案例启示

(一)风险防范教育到位。在当前银行防范外部欺诈风险日趋严峻的形势下,网点严格按照安全保卫工作要求,结合银行正在开展的“最安全银行”活动内容,经常组织员工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警示,不断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业务技能培训到位。为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增强员工风险掌控能力,网点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强化银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培训学习,使员工特别是临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业务操作流程、各类规章制度和各种风险的把握,增强对各类风险点的识别、控制能力,提升优质服务内涵。同时,网点还把金融诈骗协防工作列入晨会学习内容,防范客户蒙受金融诈骗,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

堵截冒领他人存款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三名男子来到营业网点,其中一人持身份证件和三本教育储蓄存折到柜台支取存款,柜员认真审核了客户提供的身份证件,并通过联网核查客户身份,发现身份证件照片与本人相符,2000年开的户,每本二万元,需要先更换新折再支取,换折时客户不知道密码,经查询机内信息,发现证件类型是户口薄,留存的是一个固定电话号码,显然是市区电话,便询问客户住址及家庭电话,他说在乡下镇上,值班主任及柜员顿时起了疑心,何况存单上名字随处可见,于是,值班主任再次向客户核实,客户一口咬定就是本人的,并表现非常气愤,出言不逊,要求投诉。事情发生后,值班主任一边耐心劝说客户不要着急,并耐心为客户解释此类业务的复杂性及利害关系。为了进一步

核实,便要求客户把户口薄带来,约定好时间过来办理。

客户走后,营业室有关人员立即开展了查证工作,网点先试打了留下的那个电话,,因时间较长,该电话已经停用,找来了开户柜员,开户柜员一看这个名字,眼睛一亮,说:这个电话是她的一个老客户的电话,当年是她亲自为客户办理的存款,是客户为自己儿子存的教育储蓄,通过对电信部门核实电话号码,证实了开户柜员说的事实。于是网点人员下班后不顾疲劳,找来原始凭证,下班后到存款人家中现场核对,开户凭条确是客户笔迹,至此,基本确定存折确属客户所存。

为什么时间这么长,存折丢失没被发现呢?原来,客户做生意多年,家景富裕,存折放置较乱,经过回忆,想起了存折丢失原委:原来客户家存了钱以后,就把存折塞进了自家的沙发夹层里,后来家人觉得沙发陈旧过时,就把沙发送给了亲戚,被送的亲戚又送给了另一个亲戚,造成了存折丢失。原来,冒领存款人在发现三个存折后,又找来了相同姓名的同乡王某,一起到营业网点支取存款,没想到被警惕性高的网点人员识破,在营业网点取款被堵截后,思虑再三,最后把存折送还给了客户。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持侥幸心理冒领他人存款的典型案例。可以说,如果按客户提供的有关手续,银行支付该笔存款完全符合,但该笔存款支取在受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疑点:一是取款人神态表现不自然,特别是在问到存款来源时回答不清晰;二是该取卡人不知道存款密码;三是客户预留信息验证不正确;四是存款时间较长,且未实行实名制等。临柜人员凭对客户高度负责精神,面对这些疑点,不怕麻烦,及

时还原存款时真相,避免了一起申领他人存款案件的发生,维护了客户利益,给银行带来良好的社会信誉。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在工作中要准确识别客户证件,认真核对机内信息是控制风险的关键,特别是未实行实名制之前,营业网点人员更要严格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加强机内信息不为实名制业务的密码重置的风险控制,增强风险意识,从管理人员到柜员,每个环节都严格审核,层层把关,避免风险发生。

(二)坚持真实客观处理业务原则。对时间较长,制度不完善的业务,受理和经办人员一定要认真审核业务要素,除运用一般核对手段以外,必要时要还原业务办理时的真实情况,不要怕麻烦,图省事,要切实从维护客户利益和工商银行信誉的高度来处理业务。

成功平息假币收缴风波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一客户至网点缴纳城市管理人员开具的行政处罚罚没款。在办理过程中,当事柜员断定该客户递交的现金中有一张面值100元的假币,遂请营业经理进行双人查验、核实,确认无误后,第一时间告知客户,并欲按照规定予以收缴。其间,客户多次通过询问、质疑等方式试图延缓收缴进程,当事柜员均给出了合理的解释、答复。然而,收缴工作完成后,客户突然拒绝离去,执意滞留于窗口。大堂经理、营业经理当机立断,连同当事柜员一起对客户加以劝导,阐述了假币收缴的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了假币持有者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并热情指导该客户假币的辨识方法。

二、案例分析

假币收缴有别于商业银行的一般性业务,属于银行负有法律义务所开展的业务,极易发生纠纷,必须慎重对待。

由客户角度而言,他们的职业环境、特征均决定了他们极易接触到假币,但同时对假币相关的知识、法规不甚了解,识假技能相对欠缺。通过沟通,我们即发现案例中的客户由于欠缺假币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对银行人员收缴假币的资质存在质疑,并试图通过引发冲突的方式加以阻挠。并且该客户没有有效掌握识别假币的技巧,执拗地认为有人像水印的即为真钞,拒绝认同银行人员的判断。

由银行角度而言,案例中的当事柜员熟练掌握与假币相关的各项知识,收缴假币的流程准确无误,同时在客户的情绪激动之下,不卑不亢,耐心进行解释说明工作,保持了银行一贯的服务质量。而大堂值班经理在网点有突发状况时,随机应变,及时、冷静地上前处置,通过不断的沟通与倾听,打破与该客户的隔阂,并巧妙地挖掘出客户的潜在需求,指导客户掌握了假币的识别技巧,成功安抚了客户情绪,化解了风波,维护了网点的营业秩序。

三、案例启示

(一)作为银行工作人员,理应以遵守国家、人行乃至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底线,切不可屈从于客户施加的压力而罔顾自身职责。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及时取得反假资质,熟练掌握与假币有关的各种事项,如法律法规、程序制度、辨别技能等,这样才能应付客户的询问,经受客户的质疑,令客户信服。

(二)在假币收缴过程中,要注意与客户的沟通,多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并做到察颜观色,及时体察客户情绪的波动,避免与客户发生抵触。指导客户掌握辨别假币的要点等等。倘若发生纠纷,要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案例

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案例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成功上市后,不良贷款处置主要通过动用自身拨备核销、批量打包转让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依法保全、现金清收等途径来实现。 2012年末,某国有银行天津市分行(以下简称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了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不良贷款债权。这是天津市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首次尝试。 一、A银行不良贷款债权转让案例 B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主营房地产开发及商品房销售。注册资金1500万元。截至2004年6月末。B公司在A银行贷款余额1900万元,抵押物为天津市某区80套房产。2004年6月,B公司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同年9月,B公司总经理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强行羁押,公司资产被人民法院查封;2005年6月,停止经营;2008年12月29日,B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2006年3月,A银行以B公司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为由,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A银行胜诉。在该案执行过程中,由于被执行人曾擅自出售抵押房产,造成多名案外人提出异议,法院拍卖处置抵押物困难重重,致使该案始终未能完成执行程序。截至2012年3月8日,B公司拖欠A银行贷款本金1900万元,利息1172.79万元。鉴于该案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未能完成法律执行程序,A银行尝试通过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方式实现不良贷款的处置。 一是寻求新途径,制定债权转让方案。鉴于该笔不良贷款处置的难度、特点以及抵押物房产的各类瑕疵等情况。A银行开拓思路,探讨运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贷款债权的新途径。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法律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9]24号)、A总行《做好2012年度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2年初,A银行依法拟定了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某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的方案。 二是探索新模式,严格执行总行批复。2012年4月28日,A银行就该笔不良贷款债权转让价格、受让方资格条件、交易保证金、交易价款支付方式、转让交易价款处置等事宜向A总行报送请示。2012年5月11日,A总行批准同意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对外公开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并规定了该笔债权挂牌交易价格及下浮幅度。 三是尝试新方式;公开透明债权转让程序。根据A总行批复要求。2012年6月7日,A 银行将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处置。在挂牌过程中,A银行按照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交易规则确定的审批程序和公示时间,对不良贷款债权信息、买受人受让条件以及相关重大事项等情况进行公开披露。按照A总行批复文件要求,以2012年6月8日该笔不良贷款本金、利息及产生的全部费用合计数为依据,第一次挂牌转让价格确定为3200万元,在无人竞买的情况下,先后依次20%、10%两次降价,挂牌价调整为2350万元,最终只有一家意向受让方进行受让登记。并交纳了挂牌价格30%的保证金。2012年7月26日,A银行与受让方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2012年10月31日,A银行向受让人交割与该案债权有关的贷款合同、抵押合同、抵押他项权证书及相关法律文书,并将债权转让事宜通知B公司。至此,A银行完成全部债权转让程序,B公司不良贷款本息合计3200万元,该行垫付的诉讼费、拍卖费、评估费、债权转让交易佣金、交易手续费、交易鉴证手续费共计46.48万元、律师费47万元。本息及可计量费用成本共计3293.48万元,债权最终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在归还全部贷款本金1900万元后,实际应收未收利息损失943.48万元。 四是反映新成果,及时报备债权转让事项。按照《天津银监局转发<关于商业银行向社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1、在行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全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性风 险的管理丄作。2、拟定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经批准后公布实施。根据实施情况定期检讨和修订,并组织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各业务单位制定的具体业务流程和指引进行检查,对其中不符合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规定的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有关单位修订。 3、制定、跟踪并完善全行性的信贷政策、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及信贷决 策规则和流程,拟订信贷业务审批权限。 4、负责全行信贷产品管理的调研、审批和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5>负责对分支行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考核与业务指导,负责对分(支)行信 贷业务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负责对分(支)行放款审核中心的管理丄作,负责全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核查和管理匸作。6、负责对总行公司业务部授信管理处及风险经理在整体职责履行方面进行评价、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参与授信管理处负责人及风险经理的选聘工作。 7、负责对信贷审批工作的后评价。 8、编制、汇总各类风险管理报告,按照规定及时向行长办公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负责提供监管机构、评级机构及其他单位所要求的银行风险管理信息。负责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预警委员会安排的日常工作。 9、负责全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包括测量组合的风险;对行业、目标客户、现有客户等进行研究,编制研究报告,拟定我行信贷组合战略方案;分析信贷组合绩效。

10、负责建立和维护公司客户信贷风险评级体系及定价模型,负责CECM系统和个贷系统管理。11、负责统筹对零售授信管理中心和实施正式方案分行的对公授信管理中心的管理。12、负责全行信贷风险管理培训,建立信贷人员的准入与资格认证制度。 说明: 1 1、法律合规部已不再作为我部二级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其负责全行合规性风险的管理丄作,故以上职责中合规性风险管理(第1条)不再为我部职责。 2、根据行办会相关决议,授信后管理职责山公司部调整到风险管理部,根据新分工以上第6条调整为:负责组织、监督、检查分行的授信后管理工作,负责向银行管理层及时汇报全行授信后管理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及发现的各种问题。 总行风险管理部处室职能划分 综合规划处职责: 负责协助总经理室草拟全部的工作总结及规划,监督全部工作计划(年度、季度和月度)的执行情况;全行风险管理机构的考核和人员的管理;总行风险报告的草拟和意见反馈,全行风险报告体系的管理工作;全行的拨备预算、记帐等相关管理工作;按规定向银监会定期报送存贷款、不良贷款等报告;本部门的行政事务。 风险政策处职责: 依据莆事会制定的风险管理战略,负责组织草拟及维护全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审核各部门提交的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相关文件; 根据风险核准制进行新产品的风险审核;全行操作风险的统筹组织。 风险监控处职责: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境内外有关监管指引、本行《章程》,并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本行实现既定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本办法主要关注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本行还关注外部监管部门或本行董事会要求-2-

关注的其他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收益与风险匹配 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考虑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能够满足股东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本行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 本行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部门、各级机构和各层级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实行前中后台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之间要有效沟通与协调,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风险分散 本行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行业、产品、期限和币种等维度上的适度分散,防范集中风险。严格遵循监管标准,审慎核定单一客户和关联客户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度。 本行实现市场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市场、产品、期限和 -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一、操作风险的基本内容 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名为《操作风险管理》的咨询文件,之后操作风险作为一个单独的风险范畴引起人们的重视。2004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监管范围,为其设定最低资本要求。操作风险已成为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列的银行业三大风险。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2007年6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确定了操作风险的定义。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国际案例 案例一:巴林银行。1995年2月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了一条消息: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巴林银行总损失为13亿美元;资本损失100%;从违规到灾难发生的时间为三年;违规内容是未经授权及隐匿的期权和期货交易、隐匿亏损;违规者为新加坡附属机构交易员;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在组织因素上,治理、管理、文化多元、沟通失败;在政策因素上,违反政策、不合规、职责不清;在人员因素上,雇员不当、雇主判断失误。 具体分析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操作风险防控要点及案例解析汇编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操作风险防控要点及案例解析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操作风险防控要点主要有三大方面,即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及流程管理。 (一)操作风险 1、内部欺诈 一是隐瞒客户不良信用记录。当信用记录为“查无此人信息”,且打印件上身份证号码与基本资料中显示的身份证号码不符时;当个贷档案(正本)中信用报告为复印件时;当打印件、复印件上有明显人为修改痕迹时;当借款人、财产共有人和财产所有人信用报告不全时。 二是人为调高客户信用等级评分。当评分指标证明材料与贷款申报材料不一致时;当评分指标证明材料收集不全时。 三是隐瞒重大风险。当对调查报告表述存在异议时;当调查报告所举数据、证明材料等收集不完善、不充分时。 四是假名、冒名贷款。当客户经理拒绝检查人员检查指定客户的贷款时,贷款资料中申请人前后签字明显不符时,建议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借款人的借款基本情况;对单笔金额较大的贷款,且材料瑕疵较多的借款人,建议通过联网核查系统核查申请人身份。 五是抵押物不符合担保准入规定。核对土地使用权证所登记相关记载是否合规;核对房屋所有权证所登记相关记载是否合规;核查抵押物所有权人年龄与其身份证件和户口是否相符,财产所有人是否为未成年人。 2、外部欺诈 一是收入证明虚假。应向借款人收入证明开具单位调查其职务、级别、收入等情况;借款人如有其它收入来源的,应核实相关证明材料(租赁收入、股本分

红等)。 二是购房行为不真实。实地调查了解房屋的位置、朝向、结构、销售等情况;通过面谈或电话等方式知悉借款人对房屋情况的了解程度,了解借款人购房行为的真实性;向房地产权登记部门查询销售合同的备案情况。 三是资金用途不真实。实地查看生产经营情况,向交易对手查询,核实交易合同的真实性;核查贷款发放后,借款人是否直接将信贷资金划转入个人投资参股的法人类企业账户;发放贷款时严格核查借款人账户是否为资本投资账户。 四是汽车购销行为不真实。与借款人联系了解其购车行为的真实性,详细了解借款人的家庭财务情况;密切关注汽车经销商财务状况,防止其利用按揭贷款套取资金。 3、流程管理 一是基础资料未核实。当复印件为传真件时,建议复查原件;当复印件无“与原件核对相符”章和客户经理签名时,建议复查原件;当公司章程明确规定不得为股东和其他自然人提供抵押时,当公司章程未经工商管理部门签章确认时,建议向工商部门查询登记备案原件。 二是对共有权人的调查流于形式。贷款调查面谈时,调查人员应同时约谈借款人和共有权人;贷款合同签约时,借款人和共有权人应同时到场签订合同。 三是抵押登记不落实。客户经理必须参与抵押登记过程,办理与取回抵押登记手续须由不同的银行工作人员执行,不得委托中介机构和第三方代为办理;房屋登记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分立的,必须首先核实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所有权证是否已经抵押,并按照相关要求办妥抵押手续;对存量贷款权证办理情况进行清理整改,及时跟踪楼盘产权证办理情况,落实抵押登记。 四是贷款催收不及时。按月进行当月逾期贷款警示和次月到期贷款提示;强化贷后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调研报告

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调研报告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本文摘要】工行江西新余分行依托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平台,围绕姜董事长提出的电子银行业务“跑马圈地”战略目标,实施二次创业工程,实现了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工行江西新余分行依托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平台,围绕姜董事长提出的电子银行业务“跑马圈地”战略目标,实施二次创业工程,实现了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工行新余分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个人网上银行证书客户、个人电话银行客户、手机银行客户营销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工行新余分 行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深化“两化”改革,整合营销渠道。按照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的改革要求,工行新余分行对个人金融业务产品营销渠道进行了整合,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落实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改变传统了的部门分割、多头管理、产品分散经营的局面,将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管理职能整合到个人金融业务部,直接负责各支行、各分理处的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推介和营销管理,在组织模式上实现了对接,在体制上保证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大个金”经营模式,为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今年以来,工行新余分行加大了对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扩大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在社会的影响,

提高了个人电子银行品牌产品的知名度。首先是网点宣传。通过经常性地在营业网点悬挂宣传横幅、在咨询台摆放宣传折页、张贴宣传画开展宣传。还专门制作了宣传幻灯在营业网点的电子宣传牌反复播放,加强了对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宣传。其次是上街宣传。工行新余分行经常组织人员到居民社区、购物广场、休闲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包括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在内的个人金融产品宣传。最后是上门宣传。工行新余分行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中职院校联系,上门开展个人金融产品宣传、咨询活动。 三是组织竞赛活动,扰动营销氛围。工行新余分行根据不同的季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竞赛活动,基本做到了一个季度一个竞赛活动。为认真组织开展好营销竞赛活动,工行新余分行专门成立了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由行领导亲自担任组长。每项营销竞赛活动开展之前都要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层层动员、层层发动。为确保营销竞赛活动取得实效,工行新余分行还组成了督导小组,深入网点进行督导。专业部门每天都要对营销竞赛活动的成效进行监控,及时公布营销竞赛排行榜。同时,工行新余分行还通过编发《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简报》,及时反映营销竞赛活动的动态和经验做法,指导和推动营销竞赛活动的开展。据统计,已编发了《“两化”改革简报》99期,对扰动营销竞赛活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是开展定向营销,拓展市场份额。工行新余分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定向营销、职场营销活动,有效地拓展了电子银行市场份额。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共组织人员深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职院校开展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定向营销活动41场次,活动中共散发各种宣 传资料、客户需求调查表近60000份。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合规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合规 一、巴塞尔委员会划分了八大风险种类: (一)信用风险: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在信贷经营与管理过程 中,实际收益目标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信贷损失的一种可能性。1.相似概念:信贷风险(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使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造成银行贷款本金、利益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狭义上的信用风险。 2.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其所包含的金融资产的范围,信用风险包含信贷风险,还包括其他表内、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中的风险等等。(二)操作风险: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计算机系统或外部 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四类: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 相似概念:操作性风险:仅包括由人员因素,亦即由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尽管操作性风险是操作风险中发生频率最高、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但我们不能将操作性风险等同于操作风险。 (三)市场风险: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 险。 市场风险广泛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市场风险发生时,往往涉及地区性和系统性的金融动荡或严重损失,因此,市场风险往往又被为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一般不能通过资产多样化来分散和回避,因此市场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资产流动性风险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与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负债流动性指商业银行过去的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的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 (五)法律风险: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国由于法律因素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包 括法律的内在缺陷、商业银行基于错误的法律理解或法律适用而实施的商业行为、监管机构的不当法律执行等因素导致商业银行遭受诉讼的可能性。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能力。 (六)国家风险: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 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凡是跨国境的信贷,不论其接受信贷的对象为该国政府、私人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国家风险,因而国险比主权风险或政治风险的概念更宽。国家风险包括主权风险和非主权风险。

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比及案例分析

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比及案例分析 凌峰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 330013) 摘要: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它和整体社会经济的信用环境有关,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特别是操作风险管理机制的缺乏。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解决对策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控机制;对策 一、引言 操作风险,又称运作风险,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该风险难以量化,管理难度更大,且由于操作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通常也是非常巨大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协议第644段给出了操作风险的定义:由不当或者失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人员和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此后,操作风险的重要性才受到广泛的关注。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数据分析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著名的巴林银行和我国国内某商业银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主要归结于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而国外商业银行银行的内部欺诈较少,其外部欺诈所引起的损失强度也比国内低很多。 具体对比数据见下表: 出。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表现形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较高的都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诈,主要包括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损失频率和强度都明显高于外国商业银行,其中,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欺诈这两者所致的银行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分别为78.88%和98.68%,而外国商业银行的这两个指标却明显偏低,分别只有45.55%和22.77%。

商业银行案例分析

遵)重庆师范大学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案例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案例适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案例来源:《金融时报》2004年4月10日报道整理 案例内容: 2004 年4 月8 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分部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诚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工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相关协议。至此,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完成,证券化产品的销售路演正式启动。此举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案例评析: 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项目是国内商业银行首个证券化项目。该项目设及工行宁波分行账面价值约26 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根据第三方尽职调查报告和资产管理与处置方案测算结果,确定预计可回收现金额,以此为基础,经评级,设立价值约为8 亿元的特殊目的信托。 此次资产证券化项目参与者众多。在工行总行投资银行部牵头下,总分行联动,会同众多国内外一流投行、券商和中介机构在证券化产品结构设计、尽职调查、第三方评级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对证券化相关资产进行了逐笔尽职调查,做了半年多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参与保证了工行证券化产品信托结构符合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作为国内一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信证券、中诚信积极参与产品结构设计和资产基础资料审核,最终确保产品能够符合市场需求。为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该证券化产品结构中设计了收益保证账户和部分回购条款,并由中诚信、大公两家评级机构分别出具独立评级报告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 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俗称呆坏账,包括逾期贷款(贷款到期限未还的贷款)、呆滞贷款(逾期两年以上的贷款)和呆账贷款(需要核销的收不回的贷款)三种情况。其他还包括房地产等不动产组合。 银行发放的贷款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创立初衷是为了分散抵押贷款的风险,使 流动性较差的长期债权得以流动。就其含义而言,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资产拥有者将一部分流动性较差的不良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再经过提高信用,从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证券的一项技术和过程。 二、参与主体 A、委托人(发起人):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它将其从贷款资产中收取款项等权利信托转让给受托人,设立财产信托。 B、受托人(特殊目的载体):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C、受益人:在信托设立时,委托人为唯一受益人。信托设立后,为委托人以及通过受让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信托受益权的其他人。 D受益人代表: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受益人代表,代表受益人行使权利。 三、交易结构 A、设立财产信托:工行宁波分行以其合法拥有的资产(账面面值26.19 亿元)委托给中诚信托,设立财产信托。工行宁波分行为唯一受益人,取得本信托项下全部(A级,B级,C级)信托受益权,价值8.2亿元 B、受益权转让:工行宁波分行将其享有的A级、B级受益权转让给投资者,中信证券作为受益权的承销商负责承销A级和B级受益权,C级受益权仍由工行宁波分行持有。

商业银行行业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行业风险管理 行业是国民经济中处于宏观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一个部分或层次,包括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大至门类、部门,小至行业。由于产业周期及国家产业政策等决定了产业内企业的生存条件与发展状况,进而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因此,加强产业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意义重大。 行业风险管理作为信贷投入的首道风险控制关,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最基础、最直接的工作,也是国际银行业界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爆发的巴西金融危机、美国房地产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促使世界银行组织更加关注信贷资产组合中的产业聚集性风险。如新巴塞尔协议把产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作为在全球同业推广的核心内容:"风险可表现为 信贷过于集中在某些产业经济领域或地区,使放贷银行经不起某一特别产业或地区的衰退所带来的打击";"对银行来说,重要的是弄清并计量其在不同产业经济领域和地区中的风险,以便管理部门了解存在的风险并能在需要时调整余额"(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件汇编,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9月)。鉴于银行授信过于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产业可能产生的风险,世界银行关于风险集中度管理指引也建议,银行在任何产业的敞口集中度超过资本的5%,都应当引起关注,并且要定期对这些产业出现的可能影响偿还能力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国际上各主要商业银行亦都很重视对产业系统性风险释缓和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将产业风险分析作为对贷款企业分析的基础。比如,第一劝业银业设立了产业调查部,对各产业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价,评估时采用产业调查部分析的结果;美国花旗银行对作为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都分别设有产业评估专家组,凡涉及某个产业的贷款,必须要得到该产业专家的确认。 根据国家产业调控的要求以及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目前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在产业分析与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有商业银行已经着手建立产业风险的评价、监测和预警系统;有的银行近年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和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的改变,率先在国内银行同业成立了产业分析中心,加大了信贷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调整力度。尽管如此,产业分析及风险管理仍旧是现阶段银行信贷评审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商业银行内控案例分析

3.5 A 市农村商业银行内控方面的案例分析 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最突出的特点就体现在银行业案件上,案件的发生除了一些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银行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近年来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涵盖了银行日常经营的各个领域,如存款、贷款、现金管理及金库、票据、银行卡、外部侵害等[45],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容易引发外界对银行业的信任危机,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因此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也就成了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下面就从A 市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四个案例进行分析。这四个案例主要发生在柜台业务、信贷业务、资金业务这几个业务环节,而且均与员工的业务操作息息相关。这几个业务正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的重点业务范围,这些风险也正是全面风险控制理论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监控活动、监督与纠正等环节出现漏洞所造成,因此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3.5.1 柜员卷款潜逃案例 2007 年4 月,原A 市农村合作信用联社某信用社主任接到其辖下某分社柜员李某报告,说一同上班的梁某突然不见了,由梁某保管的钱箱也不见了。信用社主任马上和相关人员赶到现场,经查看录像,发现梁某趁李某上厕所之际,拿着其保管的钱箱开着无牌摩托车逃走了。经清点账务,发现梁某带走的现金有人民币30 多万元。事后经多方追踪,梁某在藏匿近1 年之后终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归案,款项由其本人及家属筹款归还。 3.5.1.1 案例分析 从该案的作案手段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银行员工出现思想道德风险问题。据调查了解,梁某产生偷盗库款的最重要原因是参于赌博,因赌博输了,无力偿还欠款,故产生了直接盗取银行资金的念头。 2、网点内部控制环境出现漏洞,给梁某可乘之机。因当时梁某所处的分社虽有三名员工,但其中一名员工管理农贷,经常不在网点,实际上网点内只有两名员工,因此当其中一人上厕所时,网点内就只有梁某一人,缺少了第三者的监督,给梁某以拿钱离开的机会。 3、监督环节出现漏洞,信用社对员工的管理不到位。因梁某染上赌博已有一段时间,但一同上班的同事及其领导并未查觉其这一异常行为,导致未能及时给予教育,造成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4、对网点的现金库存管理出现漏洞。据调查了解,该网点平时的现金库存量并不大,但梁某在作案前一天向上级申领了20 万现金,这一异常情况并未引起上级管理部门的重视,以致给梁某提供了作案的机会。 3.5.1.2 案例的教训和启示 该案例的发生,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事后原A 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多种措施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什么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什么 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风险,所以要进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吧。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减少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寻求最小风险下的最大盈利。其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这四个部分,也依次是风险管理的四个阶段。风险识别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宏、微观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风险分析与评价是预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或收益的大小,进而确定银行的受险程度。风险控制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已经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保险与补偿。风险决策是在综合考虑风险和盈利的前提下,银行经营者根据其

风险偏好,选择风险承担的决策过程。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依次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 1、风险识别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宏、微观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额 外收益的风险因素。 2、风险分析与评价是预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或收益的大小,进而确定银行的受险程度。风险控制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已经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保险与补偿。 3、风险决策是在综合考虑风险和盈利的前提下,银行经营者根据其风险偏好,选择风险承担的决策过程。 4、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风险分散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第六章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一、分析案例,思考法国兴业银行案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启示? 答:1、我国银行业最大的问题也是“操作风险”控制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特别强调了银行业的三大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还有操作风险。过去我国银行业比较强调信贷风险,因为呆帐很高,收不回来就是信贷风险。但是,目前我国银行业必须要全面地控制风险,不仅要强调信贷风险,更要重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像兴业银行诈骗案就完全属于操作风险。片面强调银行的最大风险是信贷风险,不是一个全面的、也不是一个科学的看法。市场波动就会带来风险,这是正常的。目前我国银行业在经济增长很好、市场比较平稳的年份,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如果宏观经济出现波动,市场出现大规模波动的时候,可能就会面临一些风险。因此,总体上来说,我国银行的效率是在提高,整个金融部门的效率在提高,但是单个银行破产风险在增加。另外,如果以后我国银行业也深入参与国际市场交易的话,风险控制不健全,那么这个漏洞可以大到不光让一家银行倒闭,可能会引发一个经济体的金融危机,特别是在目前人民币升值风险很大,海外市场风险很大的时候,我们银行走出去一定要比较谨慎。 2、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须铁腕执行 从巴林银行悲剧到现在的法兴银行悲剧,事隔10多年的事,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是都是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翻了跟头;二是给这两家国际大行造成灭顶之灾的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两个交易员;三是这两个交易员的共同问题都是交易活动超过了自己的授权许可;四是他们的错误行为一直得不到及时的发现,最终导致一发不可收拾。金融衍生品市场确实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但从金融衍生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来看,恰恰是为了管理金融市场中的风险。交易员之所以有机会超出权限进行交易,是因为这些企业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熟视无睹,只看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高收益,而忽视了高风险,忽视了对风险的认识与管理。另外,这几个交易员以前往往有得手的违规操作经历,这些经历让这些交易员盲目自信,甚至使管理人员对这些交易员持迷信的态度。法国兴业的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埃尔,实际上自己就是监管者,他曾经在法国兴业银行的安全控制部门工作过,他利用在安全控制部门的工作经历和获得的知识来逃避监管,用编造的交易掩盖他的非法交易活动。堡垒的倒塌往往来自内部。该案件对股指期货的参与各方,特别是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的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敲响了警钟。备战股指期货,应该将完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作为一项具体而重要的工作去抓。 3、法兴案巨亏善后,值得我国金融机构借鉴 随着包括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等欧洲银行,表达对收购法国兴业银行的兴趣,后者在金融衍生品上遭受欺诈交易而巨亏一事,事实上已告一段落。后续调查尽管仍在进行,但法兴毕竟没有如巴林银行般倒下,考虑到中资银行和其他中资金融机构,对进军环球金融市场的雄心,如何借鉴法兴应对足以灭顶的衍生品交易亏损,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航油已提供了负面经验的参照,但法兴可谓是相当漂亮的脱困正面榜样。法兴在向公众和股东披露亏损时,采取了延期披露,其间花了三天时间,关闭其可能高达500亿欧元的头寸。500亿欧元是什么概念?欧洲没有一家金融机构的净资产能达到这一规模,一旦斩仓迟疑,则破产的厄运将不可避免。再次,管理层证明了其对衍生品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法兴上下对衍生品亏损表现出的高度警戒和及时处理手法,却毋庸置疑。在呈杠杆放大的衍生品交易面前,斩仓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遭遇亏损的金融机构逃出的机会。对于中资金融机构而言,虽然要建立对衍生品交易的认识,并形成自身投资风格或风险偏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起码有一点是能够考虑立即跟进的,即建立严密的亏损控制和善后程序,包括如何尽快谋求平仓,如何披露及何时披露信息。 4、要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 本次事件一方面表明在广泛依赖技术手段管理风险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防止因人的因素而使风险控制措施失效。另一方面,也表明金融企业要高度重视外界监督的积极作用。在法兴事件中,来自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的警示信息如果能够得到积极重视,相应监管人员详细核实凯维埃尔的交易部位及其宣称的对冲风险的相关交易部位,就可能会及早发现该交易员违规交易的事实,减少可能带来的损失。因此,国内金融机构在强化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和完善人员管理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外部监督带来积极作用。为更好地强化风险控制,监管部门、交易所都可以更多发挥其外部监督的职能。 5、决策层要强化在股指期货上的审慎态度 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是市场深化的产物,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有助于对冲风险。这也是我国积极筹备股指期货的初衷。但事实证明,股指期货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上述积极的一面,也蕴含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决策层目前应该做的是,本着对投资者负责、对市场负责、对金融安全负责、对国家经济稳定负责的态度,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特别是要从方方面面扎好防范风险的“篱笆墙”。 1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金融服务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发展,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变得更为复杂。在我国,由操作风险引发的大案触目惊心,对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银行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金额迅速放大、经营复杂程度不断加剧,出现了一系列震惊国际金融界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 一、操作风险管理不善引发案件的具体原因分析 案例:某分理处发生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 2004年中行湖州市分行凤凰分理处因员工严重违规操作:违规办卡、违规放贷,网点员工基于自身利益,合伙违规、隐瞒不报,引发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经查,涉及金额2599万,形成巨大风险。 案例发生原因分析: (一)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利益误导驱使少数员工为完成考核铤而走险。 一方面在业务发展的管理上,该行采取考核与完成任务挂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向钱看”的风气,造成部分风险意识薄弱的员工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惜以违规经营的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营业绩和利益。另一方面该行对考核办法缺少辅助教育的手段,还提出了一些诸如“谁完成任务好,谁贡献大,谁多拿钱”等不甚科学的提法,没有通过合理的业绩考核和合理的待遇水平来增强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来提高员工的奉献精神以及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避免员工因追逐短期利益而不惜采取违规经营的行为。 (二)缺乏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没有真正建立起防范约束机制。 该分理处从2002年初开始违规操作,代办借记卡,不签贷款协议书放贷,在此后长达2年的时间里,一次次的检查,一次次的活动都没有发现,没有排除,清楚地说明该行的内部控制苍白无力,从一线人员的制度执行到二线管理人员对一线人员的监督,再到内控部门对各环节的再监督,这三道防线都失察和疏漏。该行案防教育流于形式,各种检查没有落到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1.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风险与风险管理 1.1.2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种类 1.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1.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 1.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 1.2.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 1.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 1.2.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 1.2.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章信用风险控制 2.1信用风险识别 2.1.1信用风险识别和概述 2.1.2单一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2.1.3集团客户风险识别 2.1.4 个人客户风险识别 2.1.5组和风险识别 2.2信用风险评估与计量 2.2.1客户信用评级 2.2.2债项评级 2.2.3压力测试 2.2.4信用风险基本模型 2.3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2.3.1风险监测对象 2.3.2风险监测的主要指标 2.3.3风险预警 2.3.4风险报告 2.4信用风险控制 2.4.1控制方法 2.4.2限额管理 2.4.3信用风险组合管理 第三章市场风险管理 3.1市场风险识别 3.1.1资产分类 3.1.2市场风险分类 3.2市场风险计量 3.2.1基本概念 3.2.2()方法 3.2.3其他计量方法 3.3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 3.3.1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框架——岗位设置及职责约束3.3.2市场风险监测 3.3.3市场风险控制 第4章操作风险管理 4.1操作风险识别 4.1.1人员因素 4.1.2内部流程 4.1.3系统缺陷 4.1.4外部事件

4.2 操作风险评估和计量 4.2.1风险评估要素 4.2.2风险评估方法 4.2.3风险资本计量 4.3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 4.3.1风险监测 4.3.2风险报告程序 4.3.3风险报告内容 4.4操作风险控制 4.4.1风险控制环境 4.4.2产品线控制 4.4.3风险转移途径 第5章其他主要风险的管理 5.1流动性风险管理 5.1.1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 5.1.2流动性的度量和计算 5.1.3流动性风险的原因和预警 5.1.4传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5.1.5现代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 5.2国家风险管理 5.2.1国家风险评级 5.2.2国家风险评估 5.2.3国家风险管理办法 5.3声誉风险管理 5.3.1声誉风险管理的作用和主要特征 5.3.2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 5.4法律/合规风险管理 5.4.1作用和主要内容 5.4.2基本做法 5.5战略风险管理 5.5.1作用 5.5.2战略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 第六章银行监管和市场约束 6.1银行监管() 6.1.1银行监管的内容 6.1.2银行监管方法 6.1.3银行监管规则 6.2市场约束 6.2.1市场约束和信息披露 6.2.2外部审计 第一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础1.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风险与风险管理 1.风险、损失与收益 (1)风险的含义、特征 l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 l未来结果的损益性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境内外有关监管指引、本行《章程》,并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本行实现既定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本办法主要关注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本行还关注外部监管部门或本行董事会要求

关注的其他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收益与风险匹配 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考虑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能够满足股东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本行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 本行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部门、各级机构和各层级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实行前中后台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之间要有效沟通与协调,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风险分散 本行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行业、产品、期限和币种等维度上的适度分散,防范集中风险。严格遵循监管标准,审慎核定单一客户和关联客户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度。 本行实现市场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市场、产品、期限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