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

B.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C. 牛耕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蓬蒿藜藿”“南鄙之田”“隙地”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结合所学,奴隶社会实行集体耕作的井田制,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从而推动了奴隶开垦公田之外的私田,故选C。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走向瓦解,故A错误。此时土地制度仍然是井田制,并没有瓦解,故B错误;私田的大量开垦,是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之一,故D错误。

2.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 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D.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

【答案】A

【解析】

材料“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表达的意思是百姓康乐,人口增加,土地开辟了很多,说明当时的土地兼并政策在一定时期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故A正确;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土地政策发挥的积极作用,C选项表达的是消极影响,故C错误;题目材料没有直接涉及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故D错误。

3.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C

【解析】

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

4.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出银九钱,免赴京……不愿者,仍旧当班。”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

A. 有利于明代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 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C. 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

D.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明政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比较灵活,有利于提高工匠的劳动积极性,为私营手工业补充优质劳动力,从而推动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选A;出银免役使部分工匠获得了人身自由,排除C;材料没有揭示纳银代役的政策与劳动人民负担及政府财政收入的关系,排除BD。

5.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A. 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B. 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

C. 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D. 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战国以来形成的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种种可能在汉代遭到了遏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自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经济集权加强,严重压制民间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故排除A,选C;汉代经文景之治,社会经济曾一度高度繁荣,故B错误;汉代虽有过社会动荡,但整体上是稳定的,故D错误。

6.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清明上河图》(局部)场景的是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答案】D

【解析】

【详解】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墙、坊墙均被拆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市的启闭

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

功能大大加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宋朝以前实行严格的市坊制,而图中是北宋的场景,故A错

误。B项描述的是草市的场景,草市分布于城郊和乡村,而画面是城市中的场景,故B错误。C项描述的是

夜市的场景,而画面中画的是白天,故C错误。D项描述的是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了街市。图示为

《清明上河图》局部,可知时期为北宋,坊市界线被打破。该项描述与史实相符,且与画面的内容相符,

故D正确。

7.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

A. 经济作物的种植扩大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苏州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经济上的“近代的前夜”指的应该是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

方,如苏州等地,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一种新的资本主

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故选C。A反映农业的发展,不能体现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排除A;B反映传统手工业

的技术进步,不能体现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排除B;D反映上商品经济的繁荣,不能体现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排除D。

8.16世纪西欧物价平均上涨了两倍到两倍半,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分化。这一现象被称为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工业革命

D. 圈地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主要的变化是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世界市场的形成。结合材料中“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分化,西欧物价平均上涨了两倍到两倍半”可知,商业革命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根据材料“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土地的转让现象,农业资产者获得了贵族手中的土地。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分化,西欧物价平均上涨了两倍到两倍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16世纪30年代始于西班牙,后来延及英、法、德等国,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圈地运动发生在14、15世纪的英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

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结合相关史实解读这番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亚非拉地区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 进一步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 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已经取代了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的商业联系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扩大了市场,使世界各大洲的商业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项正确。A项是殖民主义扩张之后带来的影响,但材料强调的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排除。C项是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但材料强调的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排除。经济交流并不能取代战争,

10.1498年5月,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这也正是七十年前郑和下西洋时,展示天国德威的地方。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基督徒,香料”。导致东西方航海目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航海家与支持者的关系不同

B. 支撑航海的经济形态不同

C. 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D. 对于经济效益的重视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郑和下西洋时,展示天国德威的地方”“达?伽马……基督徒,香料”中可以看出东西方航海的目的是不同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支撑郑和下西洋是小农经济,而支撑新航路开辟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故B项正确;东西方航海都是王室(皇室)支持的,故A项排除;CD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11.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A. 商业资本的强大

B. 资本输出

的兴起C. 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D. 殖民霸权的角逐【答案】D 【解析】【详解】材料没有涉及到纽约商业资本强大,故A排除;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资本主义制度,故C排除。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由此可知,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了殖民权的更替,故D正确

12.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A. 工业革命的完成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的完成于19世纪上半期,时间不符,故A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7世纪爆发,之后才建立资本主义政权,故B错误。打败西班牙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并不是因为打败西班牙才开始对外贸易,故C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促使英国积极组建垄断公司,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故D正确。

13.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中提到“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这主要缘于英国

A. 已成为“日不落”帝国

B.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增强

C. 先后打败了荷兰和法国

D. 最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

【答案】B

【解析】

材料“到186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从而促使英国贸易政策发生变动,故B项正确;AC项是18世纪下半叶,排除;D项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

点睛:解题时注意关键的时间点“到1860年”。

1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彻底分离了……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对农民的剥夺。这种剥夺只是在英国才彻底完成了。”材料中“在英国才彻底完成”的助推力是

A. 宗教改革

B. 启蒙运动

C. 圈地运动

D. 光荣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之前圈地运动是暴力剥夺劳动力的

方式,把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彻底分离,故C 正确;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属于近代思想改革运动,故AB 错误;光荣革命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前提条件,故D 错误。

15.1901年3月,摩根以4.8亿美元购买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此后,摩根于1901年正

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摩根现象”的实质是 A. 殖民扩张和掠夺 B. 工厂制度的形成 C. 经济结构的变动 D. 生产关系的调整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中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出现了垄断组织,因此“摩

根现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殖民扩张和掠夺,故A 项排除;B 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结构的变动,故C 项排除。

点睛:“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是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垄断。

16.1876年,爱迪生在门洛帕克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也就是“爱迪生发明工厂”。招聘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他的实验室所产生的发明是世界上最多的。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 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B. 电力技术改变了人类 C. 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 D.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工业研究实验室……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他的实验室所产生的发明是世界上最多的”反映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故选A ;材料没有反映电力技术改变人类的信息,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垄断组

织的信息,排除C ;以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但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D 。

17.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 英国和中国

B.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 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D. 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开始对亚非拉国家进行瓜分活动,导致了广大亚非拉国家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故材料中“城市”是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农村”是指广大亚非拉国家,故C项正确;英国和中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对比,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比喻方法,不是具体城市和农村,故B项错误;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并不单独是欧洲国家,故D项错误。

18.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该表反映了

A.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

C. 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

D. 农村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中国越来越多的丝茶出口到国外,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这反映出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故排除C,选A;丝茶大量出口体现了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它刺激了中国茶叶、蚕桑种植区的扩大和商品化经济的发展,故B项逻辑错误,排除;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

渐解体而非完全解体,排除D。

19.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造之器”的工厂;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办得最成功的“与洋人争利”的官督商办企业。他们的共同点是

A. 使用机器生产

B. 与洋商争利

C. 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 官督商办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造之器’的工厂”“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办得最成功的‘与洋人争利’的官督商办企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建的军事企业,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建的民用企业,两者都是用机器生产,属于近代企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A正确。根据材料中“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办得最成功的‘与洋人争利’的官督商办企业”可知,轮船招商局符合与洋商争利的特点,但江南制造总局不符合,故B错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属于封建性企业,民用工业带有官僚资本主义性质。因此,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都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C错误。轮船招商局是官督商办企业,但是江南制造总局不是官督商办企业,故D错误。

20.19世纪,华商以个人名义附股于外商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者十分普遍,资本累计在4000万两以上;19世纪末开始,华商附股外人和官督商办企业的情况明显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 逐渐卷人资本主义市场

B. 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民间实业救国思潮促进

D.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答案】D

【解析】

“华商以个人名义附股于外商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者”主要躲避政府对于商业的压制,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放纵对民间办厂限制,导致“华商附股外人和官督商办企业的情况明显减少”,故D项正确;卷人资本主义市场是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也是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民间实业救国思潮促进是导致19世纪末办厂增加的原因,故C项错误。

21.“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

年份全国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前三项合计私营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 1.5 0.7 21.3 6.9 71.8 1956年32.2 53.4 7.3 92.9 0.1 7.0

据图表信息可知我国

A. 私有经济已不存在

B. 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

C.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D. 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D

【解析】

表格显示经过三大改造后,全国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占据所有制结构比例上升到92.9%,而私营和个体经济几乎为零,说明此时我国私有制经济逐渐转变为公有制经济,故D项正确;表格显示私有经济为0.1%,并不是不存在,故A项错误;表格显示的不是工业化建设,是三大改造,故B项错误;表格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

点睛: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创举:和平“赎买”。

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建设与改造并举。

三项成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单一公有制确立。

四项准备: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建交。

22.宣传画是一个时代特有的印记。下图是新中国某时期的一幅宣传画:“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该图反映出

A. 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完全建立

B. 新中国

的发展速度超越了英国C. 英国在二战之后经济一蹶不振D. “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夸大宣传【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的比喻,可以得出材料对中国夸大的宣传与对英国的过度的贬低,这都与中英两国的实际不相符,

故可以判定这一宣传画是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推断出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还未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A。B项不符合史实。二战后英国经济实力遭到削弱,但不能说明一蹶不振,故排除C项。

点睛: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所以,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以区别于真正的左倾。“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

23.1961年,党的农村政策做了重大调整,如恢复了农民的自留地,允许农民从事家庭副业,解散了公共食堂,取消了平均主义的供给制,缩小了社队规模,将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小队一级。这些政策

A. 保护了农民个体经济

B.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

D. 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通过农业生产合作化将农民个体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故A错误。由材料中“恢复了农民的自留地,允许农民从事家庭副业,解散了公共食堂将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小队一级”可知,农村政策调整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正确。政策调整没有彻底纠正“左”倾错误,1966年“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爆发,故C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开始,时间不符,故D错误。

24.1986年《理论月刊》第10期载文《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党委书记工作的三个转变》。实行“厂长负责制”的直接目的是

A. 实行市场经济

B. 增强企业活力

C. 建立现代企业

D. 加快中外接轨

【答案】B

【解析】

根据“1986年”“《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党委书记工作的三个转变》”,结合所学,1984年我国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企业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故B正确;“厂长负责制”的直接目的是增强企业活力,A实行“厂长负责制”的直接目的,排除;1993年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C;材料反映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中外接轨”属于对外开放问题,D不符合题意,排除。

25.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长篇通讯《春到上塘》中写到:“上塘镇,街面上熙熙攘攘,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出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跑了五个生产队的二十多户人家,除了一户外,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上塘经济发展是由于

A. 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B. 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

C. 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 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

【答案】D

【解析】

材料“1981年3月4日”“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上塘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社是三大改造时期出现的,故B项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故C 项错误。

二、材料阅读(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农具、耕作技术较之前代发展相对有限,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大量投入。与此同时农业也出现了新的情况,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力。而在江南等地区,经济作物如棉花、茶叶等品种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总体而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体,严重限制了社会财富积累和商品生产的扩大。

材料二 15世纪前半期的英国,不满足于固定地租收入的贵族地主、乡绅们,纷纷用强制手段圈占公

有土地,进而把农民从传统的份地上驱赶出去,把农田变成牧羊场。地主占大片土地后,或自己雇工经营农场,或者租给租地农场主经营,资本主义农场大量出现,表示在农业中也大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受圈地运动影响,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农业技术开始工业化种植,集约式耕作促使规模化经营的大农场出现,农业产量增长50%。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8世纪英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哪些进步?

(3)结合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中英两国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

【答案】(1)特点:劳动力投入多;仍为传统耕作方式;农业生产效率没有显著提升;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农作物品种增加(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2)进步:出现资本主义农业;农业技术工业化;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3)影响:英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推动农耕文明的繁荣,但无法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提供充分条件。

【解析】

【详解】(1)由材料“劳动力大量投入”可见劳动力投入多;由材料“耕作技术较之前代发展相对有限”可见仍为传统耕作方式,农业生产效率没有显著提升;由材料“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力”可见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由材料“经济作物如棉花、茶叶等品种的种植日益广泛”可见农作物品种增加(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由材料“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可见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2)由材料“资本主义农场大量出现”,可见出现资本主义农业;由材料“地主占大片土地后,或自己雇工经营农场,或者租给租地农场主经营……农业技术开始工业化种植”,可见农业技术工业化,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由材料“农业产量增长50%”,可见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3)通过材料对比分析,英国农业采用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模式,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市场条件和劳动力条件;中国农业技术没有质的飞跃,虽然推动农耕文明的繁荣,但无法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提供市场条件和劳动力条件。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为19世纪前半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外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示例一: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天平”的逐渐失衡。

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国经济世界领先地位日趋下滑,伴随着“欧风美雨”的袭扰,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趋向解体,中国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由“康乾盛世”走向衰落。而欧美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和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并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日益成为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心和主导者。

总之,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是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对比的“分水岭”。

示例二: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与西方的碰撞与交锋。

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也成为西方列强企图打开中国市场的原动力。工业革命背景下,西方列强民主政治的发展并没有阻止其侵略中国的脚步。两次鸦片战争,英法美等西方列强用战争打开了仍沉睡于“天朝上国”迷梦的封建中国,这一过程,充斥着政治外交理念的碰撞,军事战争的交锋,经济的渗透与抵制,但最终结果注定了日益腐朽的封建主义中国战胜不了日益强大的资本主义西方列强,在日

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中国传统社会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蜕变。

总之,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与西方的碰撞与交锋,实质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较量,而结局是近代社会取得了完全胜利。

示例三: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与西方的殊途同归。

18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与西方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轨迹。中国专制主义统治继续强化,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中国社会已经步入封建社会的晚期;而西方国家历经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方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和独立,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全方位冲击了中国传统社会,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使中国逐渐被动融入近代世界。

总之,工业革命背景下传统中国遭遇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开始改变自身固有的发展轨迹,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近代化推动着晚清中国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和趋同。

【解析】

【详解】根据18世纪中后期中国和西方的相关史实可知中国经济领先于世界,但世界开始发生两次工业革命,根据19世纪前半期中国和西方的相关史实可知西方政治经济领先于中国;故可归纳观点为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天平”的逐渐失衡。根据观点,结合所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中国走下坡的原因经济是小农经济困局、政治上是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和西方崛起的原因经济是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步确立和发展完善等方面进行说明,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即可。

28.阅读下列枓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杨鸸《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材料二 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了“二五”计划意见书。意见书中规定“二五”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

材料三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宣讲团(1)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否正确?该论断的依据什么?

(2)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二五”计划意见书出台的历史背景,并评价该意见书。

(3)根据材枓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主要依据。

【答案】(1)正确。

依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国际形势缓和;我国经济基础仍然较为薄弱。(2)背景:1957年“一五计划”超前完成,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得以建立;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解析】

【详解】(1)由材料“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可见中共八大正确的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来的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分析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故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

(2)由材料“1958年8月”可知,当时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从而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的经济基础,但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为薄弱;当时冷战为主,世界热点问题的到缓和,国际形势缓和。

(3)由材料“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状况而言,一方面改革开放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和不充分的不足,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一段路要走。故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

英语学习讲义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英语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7.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吋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 B.£9.18 C.£9.15. 答案是C。 1.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Their work. B. Plans on the weekend. C. A street dance contest 2. Why does Susie want to go to Alaska? A. To visit friends. B. To visit a gallery. C. To watch the northern lights. 好好努力梦想终会实现 1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 历史试题 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8分) 1、“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 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 2、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 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3、在朝鲜战争的初期,苏联空中秘密支援中国时,要求参战的苏联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 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飞机不准在海上作战。 这表明( ) A.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请求B.苏联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 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D.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 4、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 在他的手里。”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B.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D.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5、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 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 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日本外交侧重点由经济变为政治B.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C.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D.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 6、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 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7、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 主张。这表明截高乐时期的外交( ) A.重在突出法国在西欧的地位B.能够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 C.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D.注重加强西欧内部的团结 8、“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 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9、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力 和效能”, “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 ) 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 C.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 10、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其依据主要是( ) A.美国的冷战战略遭遇重大挫折 B.西欧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如图,中国封建时代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创造了诸多奇迹。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中央集权的保证B.人民群众的奉献 C.科学技术的先进D.工匠水平的高超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顾恺之——画圣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授时历》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制度的消亡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重文轻武的影响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 2010—2011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王利国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 3.西周时期分封的主要对象不包括()A.功臣B.亲族C.姻亲D.少数民族首领 4.我国封建社会皇帝制度的首创者是()A.夏禹B.商王盘庚C.周公D.秦王嬴政 5.秦朝时,中央政府以下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是()A.郡B.三公C.县D.封国 6.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 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7.唐朝时,为皇帝草拟政令的中央机构是()A.内史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省 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10.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日:“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 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藩镇节度使实权B.设三衙统领军队 C.派文官任地方长官D.设三司管理财政 11.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勃兴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双周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双周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孔子曾说:“舜其大孝也与”;战国时期的孟子言必称尧舜,也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荀子也称善“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这些表明: A.儒家学说源自于远古的尧舜B.儒家借助圣王宣扬伦理道德 C.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D.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2.先秦时期有学者认为:没有土地,可以设法开辟土地:没有政权,可以设法重新建立政权;如果失去人民,那就一切都谈不上了。该思想: A.包含了朴素的民主思想B.反映了统治阶层对民意的重视 C.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D.说明了民众是国家存在的根基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观点出自同一位思想家的是: 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B.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4.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墨家则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他们的主张相同之处在于: A.建立集权制度 B.实现富国强兵 C.完善人才选拔体制D.打破原有政治秩序 5.据《春秋繁露》记载,君主“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若“逆天”,自然界就会出现诸如日蚀、地震等灾异。这一主张: A.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威B.体现了道家的治国理念 C.彰显了儒家的治国思想D.消弭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江苏省南京市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找一找以下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瓷器的说明,哪一个是错误的 A. 唐代白瓷________ B. 宋代青瓷________ C. 元代珐琅瓷________ D. 清朝粉彩瓷 2. 下图是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这一发明用于 A. 冶铁________ B. 灌溉________ C. 耕作________ D. 纺织 3.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 醉.”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什么工具

A. 筒车________ B. 翻车________ C. 高转筒车________ D. 花楼机 4. 《清史稿》记载了晋商捐赠白银给清王朝,清王朝则用“赐产”“入籍”“赐职”以及特许经营等方法予以回报的史实。可此可见,当时晋商的发展 A. 加快了清朝统治的没落趋势 B. 与清政府有相互借力的一面 C. 表明清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D. 使商人与政府经济利益一致 5.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在此书中,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 上午管理“ 市” 的官吏敲响了开市的锣鼓 B. 小商贩挑着货担沿街叫卖 C.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 D. 有些店铺的营业几乎通宵达旦 6. 乾隆二十二年( 1757 ),清廷规定外国商船“ 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材料所述规定() A. 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 B. 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C. 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D. 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7. 18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 选择了海洋” ,中国却“ 选择了陆地” 。“ 选择了陆地” 是指中国() A. 重视陆地忽视海防 B. 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C. 奉行“ 闭关锁国” 政策 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8.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 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命题:高一数学组 考试时间:2021年1月31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ln(2)}A x y x ==-,集合2{|20}B x x x =-<,则A B =( ) A .{|0}x x < B .{|2}x x < C .{|02}x x << D .? 2.cos1050?= A. 12 B. 12- C.3- D.3 3.已知a >0且a ≠1,则“log 1a b >”是“b a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t (月份) 2 3 4 5 6 … y (万元) 1.40 2.56 5.31 11 21.30 … ) A .y t = B .123t y = ? C .y t = D .212 y t = 5.已知1cos 123πθ??-= ???, 则5sin 12πθ?? + ??? = A .13- B .13 C .223- D .223 6.已知1ln 2a =,sin 6 b π =,1 22c -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 << B .a c b << C .b a c << D .b c a << 7.函数1()( )21 x x f x x -=+的部分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8.已知函数2()[sin()]3)cos()f x x x x ωωω=+(0)ω>在[0,]π上有且只有四个零点,则实数ω的取值范围是( ) A. 5[,2]3 B.5(,2)3 C. 5[,2)3 D.5(,2]3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 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 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1.5ⅹ30=45分) 1.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 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 2.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3.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A. 姜寨遗址 B. 良渚遗址 C. 二里头遗址 D. 殷墟遗址 4.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注重精耕细作 C.农业地位很高D.国家正式形成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段材料最有可能选自() A. 《老子》 B. 《论语》 C. 《诗经》 D. 《韩非子》 7.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孟思想的特点在于“道中庸”,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老庄思想的特点和优势则在于“极高明”之哲学领域。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儒道两家() A.互相吸纳融合B.具有优劣之分C.展开思想争鸣D.具有不同传统 1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已经出示,现做考试质量分析如下: 一、考试成绩统计: 本次期中考试年级考试人数1114人,年级平均分为56.98;年级及格人数为474人,及格率为41.24%;优秀人数7人,优秀率为0.58%。从整体来看,及格率及优秀率不高,年级均分还在及格线以下,形势比较严峻。这也是我们后半学期奋斗的目标,争取提高平均分,拉高优秀率。 二、命题设计: 考试范围为必修一的五、六、七、八四个单元,和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总共7个单元内容。考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且多数题为各地会考的真题。本次考试目的是检测开学以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下阶段教与学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质量。 三、存在问题: 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而且课上检测,课后反馈。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对题目的解析能力有待提高。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 1、上课时理清思路,紧抓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干脆利落。 2、继续抓基础,精讲例题,反复练习,反复巩固,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4、亲其师信其道。天气愈来愈热,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劲头。 5、同一年级教师要在教学进度已经教学方法上多多沟通,同时在出题,做复习材料时也要多多合作,共同推动高一历史会考学习、复习工作圆满完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66.71,优秀率为14.01%,及格率为74.15%,期中考试优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2020-2021学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二下第一次半月考化学试卷

1 2020-2021学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二下第一次半月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根据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以下有关排序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Ca 2+>Cl ->S 2- B .第一电离能:Si > C >N C .电负性:F >S >Mg D .热稳定性:SiH 4>H 2S >H 2O 2.已知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为H ﹣O ﹣Cl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依据其结构判断该含氧酸为强酸 B .O 原子与H 、Cl 都形成σ键 C .该分子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D .该分子的电子式是H :O :Cl 3.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 .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 的第一电离能比Mg 大 B .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

素最高正价都是+7 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2 CO通入NaClO 溶液中能生成HClO 4.下列无机含氧酸分子中酸性最强的是() A.HNO 2B.H 2 SO 3 C.HClO 3 D.HClO 4 5.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 4 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A.CCl4与I2分子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分子量相差较大 B.CCl4与I2都是直线型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型分子 C.CC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 D.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 6.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B.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C.H2SO4分子中三种原子均以杂化轨道成键 D.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2个π键 7.关于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形成的是s﹣pσ键,C、C之间的π键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D.C、C之间形成的是sp2﹣sp2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8.六氧化四磷的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则该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数目是() A.10B.12C.24D.28 9.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可用2 sp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2018级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19年4月22日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 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C.牛耕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2.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D.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 3.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江宁织造,根据当时的制度,其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4.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出银九钱,免赴京……不愿者,仍旧当班。”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 A.有利于明代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C.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5.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A.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B.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 C.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D.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 6.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清明上河图》(局部) 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19年11月26日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从10 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 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2.《左传》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墨子》亦载:“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下列选项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问鼎中原 B.春秋鼎盛 C.钟鸣鼎食 D.一言九鼎3.《诗经》中周颂共三十一篇,除《臣工》、《丰年》等篇章是为了春夏祈谷、秋冬谢神而作的祭歌外,其余大多为对周室祖先的礼赞,是先人崇拜。据此可知周颂 A.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B.积极宣扬礼乐文化 C.使王权披上神秘色彩 D.深受宗法观念影响 4.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 这反映了九卿 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频繁更换丞相 B.任用亲信和近臣 C.建立刺史制度 D.颁布“推恩令” 6.《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填‘奉行’而巳。”这一分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30*2=60) 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B )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长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2、《明律集解附载》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纻文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宫。工匠机户及挑花、挽花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b )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传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3、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能够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a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能够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b )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5、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 ) A、适合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6、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D )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7、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C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8、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叙述,错误的是(D ) ①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防碍与限制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防碍与促动的双重作用⑤它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⑤ B、②③ C、④⑤ D、③⑤ 9、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经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绝大部分不是来源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