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下)主备人:朱玉侠审核人:孙恒杰

【教学目标】

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奉献精神.

2.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内容;品析文章美点妙处。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导语:(由美国欲用激光清理太空垃圾的真正用意导入,见参考资料: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二、知识链接: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邓稼先,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邓稼先虽然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度负责任的精神,总是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3.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三、词语积累:署名()交瘁()元勋()无垠()黯兮()挚友()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可歌可泣: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当之无愧: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截然不同: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家喻户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层出不穷: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

2.说说六部分各述的大意。

3.各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五、质疑讨论:(分组讨论)

1.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怎样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六、重点精读第五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第二课时

一、美点析读

1.快速阅读课文,用小圆圈标示出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然后发言讨论:

2.跳读课文,用波浪线标示出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闪亮登场发言。

二、精读探究

1.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记得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在一首写给邓稼先的词中说:“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是的,就是凭着这种不图名利、精忠报国的品格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为我们新生的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今天我们的国家仍然生活在别人的威胁下,我们比起欧美国家还有差距,同学们只有象邓稼先那样赤诚报国,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四、布置作业

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谈一下自己的理想

参考资料:

《吊古战场文》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