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楚辞》的含义与体例特点

14《楚辞》的含义与体例特点
14《楚辞》的含义与体例特点

《xx》

(xx)

《xx》的含义与体例特点

《xx》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诗歌的文学体制,即指战国后期以楚国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吸取楚地方言声韵和民歌形式而制作的一种富有楚国地方特色的新体诗。一是指书,即指将战国时期楚人诗作和汉代人用楚辞体写的辞赋整理而成的总集。文学史上所称的“楚辞”,主要是指屈原、宋玉的作品,后人的摹拟之作,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楚辞,但可称为楚辞体作品。《楚辞》的定名较晚,班固《汉书·艺文志》称其为“赋”,其实辞和赋不能混为一谈。“楚辞”是一种真正的诗,主要起抒情作用。“汉赋”是一种“半文半诗”的作品,采用叙事形式进行咏物说理,严格地说应当是一种“有韵的散文”,无论是文法形式,组织结构,还是押韵规律,两者都是不相同的。将这种新体诗称为“楚辞”者是两汉末文学家刘向。楚辞体新诗是由屈造的,但这与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地的民间文化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这些文化的影响启迪,屈原也不可能创造出如此成熟的楚辞体新诗来的。

富有地方色彩是“楚辞”的一个最大特点。宋代黄伯思对这一特点作了很好的注解,他说: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

辞。”(《东观余论·翼骚序》)

古代楚地范围较广,也是一个动态概念。楚人自称是高阳帝颛顼之后代,火神祝融之子孙。

从传说中的住地看,祝融之前的祖先都住在我国的南部,其后裔则住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一带。祝融后裔有六族八姓,在商代后期,只剩芊楚一族流动于南方。至周代,楚曾为周之属国,在周衰败时,楚始壮大,并不断扩张而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楚庄王时曾为各国霸主。

其版图最大之时,东起于海,西起四川,北起河南,南至湖南。为战国时其它六国版图之总和。

屈原的生平与时代

屈原,名平,字原。祖籍湖北省秭归县,战国时属楚地。约生于公元前340~前278年,享年62岁。

屈原与楚怀王同一宗室,至鬻熊以后便以熊为氏。楚武王熊通之子瑕受封于屈,遂以屈为氏。

屈氏为楚王族三大公族之一,其余二大公族为昭氏和景氏,战国时屈氏在楚王族中的政治势力渐渐衰落。

屈原生活在战国中晚期,其时七国争雄,斗争异常激烈。当时各诸侯国普遍存在三种矛盾,即侯国之间的矛盾、侯国内贵族间的矛盾和农奴与农奴制间的矛盾,且这三种矛盾错综复杂。

当时北方齐、秦与南方楚国三者较强,都有统一中国的希望与可能,问题在于谁能处理好这三种矛盾。为寻找出路,各诸侯国对外展开外交攻势,或拉拢或打击;对内试图变法图强。

秦国在孝公时因商鞅变法成功而国力大增,这是最终由秦统一中国的根本。而楚国未能取得变法成功,加之楚怀王昏庸无能,变法派屡遭排斥打击,导致政治愈益腐败黑暗,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终于暴发了以庄NB051为首的农民起义,并使楚国形成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楚国的力量。对外又屡败于秦国,真可谓内外交困。这就是屈原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屈原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24岁即登上政治舞台,并颇受楚怀王赏识,曾担任过左徒之职,其地位仅次于令尹(相国)。其时集内政外交于一身,表现出了惊人的政治外交才能。

但由于对内坚持采取“任人唯贤”和“以法治国”的政治主张,对外坚持联齐抗秦的外交政策,终于在国内保守势力和强秦离间的双重攻击之下,昏庸无能的

楚怀王开始疏远屈原,并罢去其左徒之职。怀王24年,被流放汉地。襄王即位后,屈原所受打击更烈,并再次被流放,先后在洞庭湖、沅水、湘水一带过流放生活,历时十多年。最后,屈原自知自己不可能被复用,加之楚国的覆亡在即,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实现,在前途无望的情况下,自投汨罗江而死,以他的自杀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xx》体的整体演化情况

1屈原作品介绍

据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记载,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共25篇。其中《远游》、《卜居》、《渔父》三篇后世学者多认为非其所作,但被《楚辞章句》列为宋玉所作的《招魂》一篇,后世多认为是屈原所作。后世研究《楚辞》者极多,其中有争议的地方颇多,由于篇幅所限,介绍内容只以近代多数人认可的说法为准。(1)《离骚》

《离骚》是屈原代表作,也是《楚辞》的代表作,故后世常以“骚体”代称“楚辞体”。它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规模最宏大的长篇自叙性抒情诗,共373句,2477字。因其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文人常以“骚人”指代诗人。

《离骚》即遭遇忧愁之意。创作时间大约在流放汉北之后,怀王入秦之前。作品通过对自己大半生政治斗争生涯的历史回顾和对未来的探索追求,表达了“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振兴弱楚的政治理想,揭示了统治阶级内部的腐败黑暗及相互之间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正不压邪的无可奈何的政治现状,反映了作者刚正不阿、清正廉明、为理想与正义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抒发了作者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忧国忧民之情。可以说,屈原的伟大理想、高尚纯洁的品格、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离骚》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且篇幅之长、文采之美、想象之丰富与象征比兴手法之运用都极具创意,使其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而光辉永放。

(2)《九歌》

《九歌》本是楚地民间用的祭神的巫歌,其内容鄙俚粗俗。屈原在流放沅、湘期间,借鉴其形式及部分语言,重新构思创作了这些祭歌。

《九歌》的内容与整个屈原的作品相对而言较有特色,看不出有什么抑郁悲苦之情,故把它看作是屈原流放之前的作品是较为可信的。

《九歌》由多数乐章构成的组歌,共11篇。“九”并不代表篇数,也许代表了九位神。他们是五位天神和四位地神,其中祭天神的有五篇:

《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和《东君》,分别主天、主云、主寿命、主子嗣和主太阳。祭地神的有四篇:

《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分别主湘水、主黄河和山,《国殇》可能是后人编入的,《礼魂》是送神曲或是《九歌》乱辞。一共正好是九位,这也许是巧合。

《九歌》塑造了一系列神的形象,其中对天神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挚爱,也反映了他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向往。其中《湘君》、《湘夫人》、《山鬼》等是写神与神或人与神之间的爱情故事的,表达了人间男女青年对爱情生活的执着追求,实质上可能是作者在表达对楚王的忠贞不二和渴望被了解重用的心情。

《国殇》则较为特殊,它不是祭祀神祗,而是祭祀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的,它通过对为保卫楚国而血战疆场的将士的热烈礼赞,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激情。这是《楚辞》中既特殊又别有价值的一篇力作。

(3)《九章》

《九章》共九篇作品,分别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等。这些作品非一时一地之作,可合为两类:

《桔颂》可单独立为一类,其余八篇立为另一类。

(4)《天问》

《天问》可谓一首奇诗,它是屈原作品中的第二首长诗,共374句,1553字。全诗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古代历史提出了170多个问题。汉代王逸认为,《天问》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作。在这首诗中,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真理的

积极追求探索和怀疑批判精神,显示了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同时通过他对天道不公与天命不常的批判,表现了其在无辜被贬之后的痛苦和不甘,这是只有在流放之后才有的感情。《天问》的文学价值远不如《离骚》,但在对古代历史和神话传说的研究方面却有很高价值,其怀疑批判精神更是一笔精神财富。

(5)《招魂》

《招魂》是一篇想象新奇之作。招魂是古代楚地遗留下来的一种巫风,以为人死后可以将魂招回。至于在本诗中,究竟是招谁之魂,由谁招魂,都有不同猜测。一般认为是由屈原招被骗入秦并死于秦的楚怀王之魂。这一说法较为合理,因为忠君爱国贯穿于屈原一生,且屈原之忠君即为爱国之具体表现,又发现襄王之昏庸远胜于怀王,因而招怀王之魂归故国,就赋予了更深的政治含义了。

2xx和《九辩》

一谈《楚辞》人们总将屈宋并称。宋即宋玉,其生平事迹不详,大体知其为楚人,生年稍晚于屈原。虽然与屈原并称,但在为文方面,仅留《九辩》于后世;在为人方面,没有屈原的正直与勇敢,故两者实不可相提并论。

据王夫之《楚辞通释》认为,《九辩》是古乐曲名称,“九者,乐章之数。凡乐之数,至九而盈……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但这种解释值得怀疑,因为《九辩》共255句,且不说夏启时曲调能否留传至战国之时,要将这样长的一首诗歌,进行配乐歌唱是很困难的。故可能只是借用古乐曲之名为题作诗,并非真的能够合乐演唱。3屈、宋之后,楚辞体作品代有人作,尤以汉代更为兴盛。其中有写得较为成功的,如西汉贾谊《吊屈原赋》和《NB251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等。

屈原作品的艺术内涵

1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其《离骚》、《九歌》、《招魂》等作品,通过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以丰富的想象、狂热的感情、华丽的辞

藻,表达了他对美好理想的积极追求,唤起了人们对黑暗现实的反叛情绪,充分体现了积极健康的浪漫主义特色,为培养人们高尚纯洁的伟大人格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起了不可限量的推动作用。

2充分发展了抒情艺术

《诗经》作品大多是抒情诗,已经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奠定了抒情诗艺术的基础。但与《楚辞》相比显得较为单纯。而在以《离骚》为代表的整个《楚辞》中,作品通过作者自我形象的塑造,完整地表现了诗人的伟大人格和斗争精神,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精神。这一自我形象已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最光辉灿烂的典型形象之一,从而使抒情艺术走向高峰。3发展了比兴表现手法,并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诗经》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地方很多,但比与兴分开使用,且较为单纯质朴。在《楚辞》中,特别是《离骚》中所使用的比兴手法要广泛复杂得多,其比与兴已经融为一体,很难清楚地指出哪个是兴,哪个是比,也难以明白地说出哪物比哪物,而是已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因而使作品内容的表达既含蓄深沉而又丰富厚实。

4语言上强烈的地方色彩,亦是《楚辞》的明显而重要的特点之一

《楚辞》句式错落参差,以及“兮”字的广泛运用,充分体现了《楚辞》在音调节奏上的优美动听,这对于诗所表达的感情的起伏动荡和情绪的强烈难抑,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思考题:

1什么叫《楚辞》?其特点是什么?它的产生在文化上受过哪些影响?

2屈原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哪些特别闪光的地方?为什么只在他的身上表现得如此辉煌灿烂?

3对屈原的“忠君”、“爱国”行为你怎么看?联合国为什么要将屈原评为世界古代四大爱国主义主人公之一?

4屈原的作品在艺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艺术上的成功与其思想品格、个性特点是否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推荐阅读书目:

1《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2《楚辞编年资料》,郑昌琳编,湖北社科院1980年版

3《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萧统的文学观和《文选》(一)

萧统的文学观和《文选》(一) 【内容提要】 本文梳理了中古时期“典雅”与“华丽”两大文学风尚的变化轨迹,并进一步具体分析了萧统倾向于“典雅”文学观的原因。 【关键词】典雅华丽萧统 一 历来各种文学选本的作者在选录作品时,虽不免要受到传统和当时社会思潮的制约,但归根结底总要体现他自己的观点。萧统之编《文选》,当然亦非例外。萧统对文学作品的要求表现在他的《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中,他说:“夫文典则累野,丽则伤浮,能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吾尝欲为之,但恨未逮耳。”这大约是萧统一贯的看法,所以刘孝绰在给他的文集作序时也称:“深乎文者,兼而善之,能使典而不野,远而不放,丽而不淫,约而不俭,独擅众美,斯文在斯。”尽管萧统自称“但恨未逮”而刘孝绰说他已“兼而善之”,语意似有差别,而“丽而不浮(淫)”、“典而不野”二语作为萧统评价作品艺术成就的主要标准,大约是不致有误的。值得注意的是:萧统的这种文学观其实在梁代有一定代表性。例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湘东王(元帝萧绎)在后来所作的《内典碑铭集林序》中也提到了“艳而不华,质而不野”之语,其含义与萧统之说基本一致。即使像简文帝萧纲那样提倡华美之文的人,在萧统死后作《昭明太子集序》,亦提到了“丽而不淫”四字。可见所谓“丽而不淫”、“典而不野”二语已取得了当时某些人的认同。 从萧统现存的作品看来,他虽然主张“丽”和“典”并重,但其创作似显得典雅有余,而华丽不足。关于这一点,笔者在《试论梁代学术文艺与〈文选〉》(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一文中已经论及,这里不想赘述。萧统创作方面的这种偏重,不但无需苛责,也和他提倡的文学观未必有什么冲突。因为人们的文学观和创作实践虽不容割裂,却亦不完全等同。有时人们在理论上认识到的道理,在实际创作中未能做到;有时在创作中已达到的成就而在理论上尚无明确认识。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所以陆机在《文赋序》中称“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同时谢灵运自称其“池塘生春草”之句云“此语在神助,非我语也”(《诗品·谢惠连》),均非虚语。看来萧统自谓“尝欲为之,但恨未逮”也不完全是自谦之辞,可能确有其切身体会。 从《文选序》看来,萧统对作品的华丽并无贬低之意,相反地他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这较之他的前辈如刘勰之断言自上古至刘宋的文“从质及讹,弥近弥澹”,主张“矫讹翻浅,还宗经诰”还显得开明。至于他在创作上的偏重典雅也是可以理解的。从《梁书》本传看来,他出生于齐中兴元年(501),他的文集最早编成时间大约为天监末至普通年间(约520前后至526),此时他年龄最多不会超过二十五六岁。因为他最初的文集为刘孝绰所编,而刘孝绰编成文集在任廷尉卿以前,刘任廷尉卿而被到洽所劾罢官,则在普通七年萧绎任荆州刺史以后。后来萧统当然续有所作,但他总共不过活了三十一岁,他自从十五岁行冠礼后,便协助梁武帝处理政事,始终未离宫禁,而所谓“使省万机”即处理政务也无非是批阅公文,这对了解社会生活毕竟是间接的,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文主要只能在书本中去寻求灵感。另一方面,萧统的书本知识却极丰富。《梁书》本传称他“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据萧纲《昭明太子集序》所称萧统的十四件美德,其第十二德为:“研经博学,手不释卷,含芳腴于襟抱,扬华绮于心极;韦编三绝,岂直爻象,起先五鼓,非直甲夜;而欹案无休,书幌密倦。”第十三德为:“群玉名记,洛阳素简,西周东观之遗文,刑名儒墨之旨要,莫不殚兹闻见,竭彼绨缃;总括奇异,片求遗逸,命谒者之使,置籯金之赏;惠子五车,方兹无以比,文终所收,形此不能匹。”从这些情况看来,他很博学显无疑问。这样,他吟诗作文之近似任昉等人动辄用典,就不难理解。何况任昉在当时颇享文名,这派诗风在当时也颇多影响,萧统之接近此派文风决非偶然。再加他“出宫二十余年,

40个出自楚辞的经典好名字附带详细寓意解释

40个出自楚辞的经典好名字(附带详细寓意解释) 1、修远修,有长和高的意思,和远并列,对应下句的“求索”,表达不屈的探索精神。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芳华亦作“芳花”。香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3、芳蔼芳香而繁盛。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4、江沅沅,水名。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 5、乐康安乐。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6、若华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7、望舒含有“迎取光明”的寓意。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指的是神话传说中为月神驾车的人。 8、信芳情志高洁。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苟余情其信芳”。 9、志致志向,志趣。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齐武王演传论》“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 10、志行志向和操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易·屯》“《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11.雅醇雅正纯厚,亦作“雅淳”。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胡应麟《诗薮·古体上》:“四言典则雅淳,自是三代风 范。” 12.雅歌风雅的歌吟。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魏嵇康《游仙诗》:“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13.雅厚纯正宽厚。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新唐书·张弘靖传》:“弘靖字符理,雅厚信直,以荫为河南参军。” 14.雅亮正直诚信。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言辞雅亮,学艺优深。” 15.雅胜美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书·殷浩传》:“识理淹长,风流雅胜,声盖当时。” 16.怡然安适自在、喜悦。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17.弈鸣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成语“一鸣惊人”中“一鸣”的谐音。 18.熠然光闪烁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光熠然”。19.懿美懿,美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尔雅》“懿,美也”。 20.潆泓水回旋深广貌。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王闿运《珍珠泉铭》序:“兹泉潆泓,冲瀜清澜,百步傍流,带垣通舟。” 21.颖逸秀丽超逸。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陆云《南衡》诗:“景秀蒙泛,颖逸扶桑。” 22.余馨留存的香味。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苏轼《芙蓉城》诗:“俗缘千劫磨不尽,翠被冷落凄余馨。” 23.羽丰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成语“羽翼丰满”。

高二语文《渔夫》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渔夫》教案设计 ----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来源:网络收集后编辑修改整理,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高二语文《渔夫》教案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那飘着秦风楚雨的泽畔,歌者在踽踽独行,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孤独。雨无情地抽打着你枯瘦的身躯,心被忧虑撕裂的时刻,你接受了雨的最后洗礼----纵身一跃的姿势定格成永远的风景,你的热血化作汨罗滔滔的波浪,随着江水悠悠流淌千年,滋润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拨开历史的烟云,我寻寻觅觅,在千年的雨阵中踟蹰,穿行于龙舟粽子锣鼓之间。我听到了你的歌吟在风中作响,那里有你的宏愿与梦想,你的热情和忧患。 二、知识介绍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三、语句分享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余光中)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红山吟》)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160个出自经典的好名字

160个出自经典的好名字 .彬蔚富有文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2.彬彬文质兼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博裕广阔富饶。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敬慎》:“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 4.博闻见闻广博。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东方朔传》:“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5.博容度量大。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桥玄传》:“懿德高轨,泛爱博容。” 6.博文通晓古代文献。适用于男孩取名字。这个名字取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7.博艺博通艺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8.博雅学识渊博,品行端正。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杜林传》:“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 C 9.承德蒙受德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礼乐志》“詔抚成师,武臣承德”。 10.朝宗百川归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

11.澄泓水清而深。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 12.存志保全志向。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滍水》:“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 13.澹雅淡泊高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图画》:“夫画者澹雅之事。” 14.得韬拥有用兵的谋略。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李德裕《李文饶集》“不劳孙子法,自得太公韬”。 15.德辉仁德的光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礼记?乐记》“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 F 16.方旭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太玄?从》“方出旭旭”。 17.飞轩指廊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文选?刘琨<扶风歌>》:“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18.芳华亦作“芳花”。香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19.芳蕤盛开而下垂的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陆机《文赋》:“播芳蕤之馥馥,从青条之森森。” XXXX年未二十,仪神隽秀。” 42.俊材特别优异的人才。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说文》“俊

再论刘勰《楚辞》观

第29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11月 Vol. 29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7 ────────── 收稿日期:2007-05-30 作者简介:王承斌(1972-),男,安徽郎溪人,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 6 - 再论刘勰《楚辞》观 王承斌 (南京大学 中文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学界多认为刘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对《辨骚》一篇的认识有较大分歧,有人认为是完全肯定,有人认为是否定更多。实际上刘勰对《楚辞》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他理想的文学创作模式是兼具《诗》《骚》二者之长。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诗经》;《楚辞》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6-0006-04 刘勰的《文心雕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学界一般认为刘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宗经”,对其中《辨骚》一篇有种种不同看法。张少康先生等人认为刘勰对《楚辞》是完全肯定的[1],王运熙先生等认为是否定多于肯定[2],王元化先生认为在这一点上刘勰存在矛盾之处[3]。不管怎么说,《文心雕龙》对《楚辞》作出了高度评价,说它是“奇文郁起”①,是“辞赋之英杰”,此乃不争之事实。 (一) 刘勰重视“经”,重视“风力”与“雅正”是事实,此不赘言,但“风力”与“雅正”不是他评诗的唯一标准,他同时也很重视《楚辞》表现出的特点:抒发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语言华美等。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骚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言志抒情”,而且多是抒悲怨之情。刘勰看到了这一点,《辨骚》篇中说“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忠怨之辞也”;“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后来朱熹也说屈辞“尤愤懑而极悲哀,读之使人太息流涕而不能已”[4],吴讷《文章辨体》引祝氏语说“二十五篇之骚,无非发于情者”[5],王世贞曰“骚览之,须令人裴回循咀,且感且疑;再反之,沉吟歔欷;又再三复之,涕泪俱下,情事欲绝”[6]。都说明楚骚文学抒发怨情的特点。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坎坷经历,受冤自沉汩罗的命运反映于诗中,不能不使《楚辞》文学带有极浓的悲剧色彩。 班固曾说“原死之后,秦果灭楚,其辞为众贤所悼悲,故传于后”[7]。屈辞抒发的悲愤之情引起了后人情感上的共鸣,后世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是抒哀怨、忧愤之情的作品,大多向楚骚学习。西晋时陆云模仿《楚辞》而作《九愍》,自称“以其情而玩其辞”,竭力渲染屈原的悲苦之情;左棻 作《离思赋》,抒发思亲之痛,有“惟屈原之哀感兮,嗟悲伤于离别”等,均可为例。钟嵘之所以把《楚辞》作为五言诗源头之一,强调《楚辞》系作家抒发的“怨”情,当亦是感受到这一点。 抒发哀怨之情虽是楚骚系列作品一大特点,但《诗经》系作品也有许多是抒发怨情的,两者之间有哪些异同呢?总体上说,《楚辞》之“怨”重在强调个人不幸的身世遭遇导致的“怨”,感情比较激烈,这与屈原强烈、坚定的个性有关,他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国风》之“怨”,有的情感也颇激烈,但较少屈作中那种强烈的主观色彩,缺少屈作中的那个大写的“我”,许多篇章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怨而不怒”的格调。其实从本质上说,两种怨情没什么根本不同,均是由遭遇不顺,个人的理想愿望、人生价值等无法实现引起的,只是在表现方式及强烈程度上有些不同而已。 刘勰论诗文创作时重“情”,强调抒发内心真实的感情,这已为共识。具体来说,刘勰重视怎样的情感类型呢?《文心雕龙》对此没有明言,但我们仍可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刘勰认为《楚辞》和经典相比有“四同”和“四异”,就刘勰积极肯定的“四同”来说,其中就有“两同”与“怨情”的抒发有关——“讥桀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规讽之旨也;……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忠怨之辞也”,他对这种感情的抒发是完全肯定的。《辨骚》篇中还说《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文中的“郁伊而易感”、“怆怏而难怀”、“哀志”、“伤情”等,说的都是悲伤之情,从其赞语能看出他对此很重视。另外,《情采》篇中写道:“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认为诗人是因“蓄愤”才产生创作的激情,这很自然地让我们想起司

诗经和楚辞取名

诗经和楚辞取名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1.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 都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 (xiàn)。 4.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12.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16.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17.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18.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19.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20.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21.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22.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23.月桐——苏轼《十算子》“缺月桂疏桐”。 24.鸿飞——苏轼《十算子》“鸿飞何复计东西”。 25.悠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6.琼羽——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开琼莲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名人取名 1.徐竹心——“竹心”出自郑板桥诗句。“徐”与“虚”谐音,徐竹心即虚竹心。 2.刘青山——“青山”出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3.谢冰心——现代着名作家,“冰心”出自唐王昌龄诗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4.莫砺锋——“砺锋”出自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何满子,引用宋词同名词 牌。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重点难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3.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4.欣赏诗中的比兴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习内容】 课前预习: 关于《离骚》 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年)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此间创作了《离骚》,《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

刘勰和萧统的楚辞观

《楚辞》被后世文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在不同的层面上加以接受,齐梁时期是《楚辞》研究史上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文心雕龙》、《文选》这两部重要著作评价、选录《楚辞》情况的比较,总结出刘勰、萧统共同的楚辞观:突出其文体、重视其文采、推崇其神话象征表现方式和哀怨情致,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齐梁人文学意识的觉醒刘勰,萧统,楚辞观以屈原创作为主体的《楚辞》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继两汉模拟、研习《楚辞》的热潮之后,南朝的齐梁时代,又出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选》,尽管这两部著作一为理论专著,一为作品选集,但二书在时间上较接近,《文心》成书于公元502年,《文选》编成于公元530年,对《楚辞》的认识有不少共同之处,今择加比较,以明刘勰、萧统文学思想之一端。一、文体归属在《楚辞》的文体归属这一问题上,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都专立“骚”体代指《楚辞》。《文心》共50篇,20篇为文体专论,将文体分为骚、诗、乐府等21大类,第5五篇为《辨骚》。其《序志》又云“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这说明此篇在其文论体系中属枢纽之文,处于关键、中心环节。同时它又是一篇《楚辞》专论,通过分析《楚辞》来阐明文学观念,文中论及屈原、宋玉等作家作品,以“骚”代指独具艺术特色的《楚辞》。刘勰在其他篇章中还谈及《楚辞》,其数不下40处,举凡涉及构思、文体、技巧等诸多方面,用了“骚体”、“骚文”、“诗骚”、“纬骚”、“风骚”等概念,偏重于突出《楚辞》的文体特征和情感色彩。与刘勰论文叙笔不同,萧统则别裁众著,集古今之英华,编成《文选》。萧统编集的原意在免却“览者之劳倦”,让“属辞之士”取以为则(《隋书·经籍志四》),而在其选文次篇、轻重去取中,自然要反映出自己的文学趣味和理论主张。《文选》收秦以前至梁代的作家130人,作品666篇,分为赋、诗、骚等37体,“一体之中,选文定篇,皆自昔佳制”①。其“骚”目之下选屈原《离骚》、《九歌》6篇,《九章》1篇,《卜居》、《渔父》等共计10篇;宋玉《九辩》(后略32句)、《招魂》计2篇;刘安《招隐士》1篇。较之王逸《楚辞章句》所收作品,共录屈宋28篇之12(其中两篇有节略),两汉20篇(《九思》实乃后人羼入)之一,可以看出,《文选》是顾及《楚辞》整体,而侧重屈宋作品的萧统选文,以赋、诗为主,但他能明确地将骚从赋体中划出,并能选出《离骚》、《湘君》、《湘夫人》、《九辩》、《招魂》、《招隐士》等有代表性的作品,说明他对《楚辞》的特点及众多作品在艺术上的高低都有明确的认识。文体的分类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创作不断丰富,新的文体纷呈迭出,自然要求在理论上给予总结,人们在分辨新文体的类属、探讨其源流及风格特点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文学观念更加丰富完善。文体的分类是一个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笼统到明晰的过程,秦以前文、史、哲等统而不分,汉以后个人著述除诗赋以外新文体逐渐增多,所以《汉书》在人物传后录其作品往往杂列奏、议、书论等,合言成卷,魏晋以后才开始区分文体,齐梁大盛,这是与当时文学观念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刘勰、萧统对骚体的区分是他们进步文学观的体现,后世有些批评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八“楚辞类”序云:裒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后人或谓之《骚》,故刘勰品论《楚辞》,以《辨骚》标目。考史迁称屈原放逐,乃著《离骚》,盖举其最著一篇。《九歌》以下,均袭骚名,则非事实矣。《隋志》集部以《楚辞》别为一门,历代因之。盖汉魏以下,赋体既变,无全集皆作此体者。他集不与《楚辞》类,《楚辞》亦不与他集类。体例既异,理不得分著也。纪氏探讨骚体何以确立,是有意义的,但他这一段话说得似是而非,细究起来是有些问题的。其一,对《楚辞》作整体观照应始于司马迁,“楚辞”一词最早即见于《史记·张汤列传》,《屈原列传》又全面勾勒出屈原的生平行迹,综论其创作以及后来《楚辞》创作的流变。刘向整理《楚辞》自然会受司马迁的影响和启发。纪氏云“后人或谓之《骚》”,故刘勰才“以《辨骚》标目”,所谓“后人”可能指郑玄、郭璞。《礼记·檀弓上》:“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二妃之未从也。”又郭璞注《楚辞》他篇物事亦皆称《离骚》②。他们也只是视《离骚》为经,他篇为传,并无文体上的新认识,刘勰、萧统别立骚体,才在文体观念上有所突破。

诗经和楚辞取名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1. 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 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 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 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4. 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 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 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 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 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12. 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 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 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16. 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17. 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18. 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19. 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20. 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21. 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22. 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至美:最新28个出自经典诗词的好名字

至美:最新28个出自经典诗词的好名字至善至美:2015最新28个出自经典诗词的好名字(含解释)!潮爸潮妈不要错过! 一、28个出自经典文库的好名字1 1.彬蔚富有文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2.彬彬文质兼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博裕广阔富饶。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敬慎》:“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 4.博闻见闻广博。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东方朔传》:“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5.博容度量大。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桥玄传》:“懿德高轨,泛爱博容。” 6.博文通晓古代文献。适用于男孩取名字。这个名字取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7.博艺博通艺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8.博雅学识渊博,品行端正。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杜林传》:“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 9.承德蒙受德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礼乐志》“詔抚成师,武臣承德”。 10.朝宗百川归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 二、28个出自经典文库的好名字2 11.澄泓水清而深。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 12.存志保全志向。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滍水》:“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

13.澹雅淡泊高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图画》:“夫画者澹雅之事。” 14.得韬拥有用兵的谋略。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李德裕《李文饶集》“不劳孙子法,自得太公韬”。 15.德辉仁德的光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礼记·乐记》“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 16.方旭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太玄·从》“方出旭旭”。 17.飞轩指廊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文选?刘琨<扶风歌>》:“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18.芳华亦作“芳花”。香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19.芳蕤盛开而下垂的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陆机《文赋》:“播芳蕤之馥馥,从青条之森森。” 20.芳苓香草名。指莲。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枚乘<七发>》:“漃漻薵蓼,蔓草芳苓。” 21.芳蔼芳香而繁盛。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22.芳菲花草香美的样子。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3.管彤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24.和畅亦作“和昶”,温和舒畅。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代王羲之《兰亭集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三、28个出自经典文库的好名字3 25.泓涵水深广,比喻学问渊博。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 26.泓浵水深广。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吕坤《<吾庐放言>序》:“其既放也,泓浵瀇瀁,若千里悬流,四达而不可穷。”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渔父教案苏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渔父教案苏教版必修4 一、新课导入 在那飘着秦风楚雨的泽畔,歌者在踽踽独行,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孤独。雨无情地抽打着你枯瘦的身躯,心被忧虑撕裂的时刻,你接受了雨的最后洗礼——纵身一跃的姿势定格成永远的风景,你的热血化作汨罗滔滔的波浪,随着江水悠悠流淌千年,滋润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拨开历史的烟云,我寻寻觅觅,在千年的雨阵中踟蹰,穿行于龙舟粽子锣鼓之间。我听到了你的歌吟在风中作响,那里有你的宏愿与梦想,你的热情和忧患。 二、知识介绍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三、语句分享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余光中)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红山吟》)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李元度题汨罗屈子祠)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叠重招宋玉魂。 (汨罗屈子祠) 四、疏通课文,整体感知 通假字 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2)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3)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著。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 何不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 涵淡彭湃而为此也(连词,表因果,因而) 于:

试论刘勰和钟嵘的楚辞观(一)

试论刘勰和钟嵘的楚辞观(一) 【论文关键词】刘勰钟嵘楚辞观审美超越 【论文摘要】屈原及其开创的楚辞,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获得重大发展,产生了像《文心雕龙》这样“体大而虑周”和《诗品》这样“思深而意远”的不朽巨著,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独特的传统。而这两部巨著都涉及到对楚辞的评论,他们是如何评论的?本文试从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和钟嵘《诗品》中涉及楚辞作品及作家之处入手,再结合审美活动中审美体验艺术,分析刘勰的楚辞观和钟嵘的楚辞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和审美取向。 屈原及其开创的楚辞,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而楚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感情、想象的丰富、语言的华美及表现形式的自然等。钟嵘和刘勰都重视《楚辞》,并形成各自的楚辞观,表现在他们都强调诗歌抒发真情、怨情,都重视诗歌语言的华美和诗歌表现的“自然美”。此外,还表现在推论诗歌取法对象时《诗》《骚》并提,强调诗人创作时应兼取《诗》《骚》两者之长等。他们重视《楚辞》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的诗歌本质观相同,又都受儒、道两家影响,另外是受时代因素的影响,在继承传统之同时又有所突破。 一、刘勰的楚辞观。 通过刘勰生平身世的了解和对《文心雕龙·辨骚》文本的解读,我们了解到刘勰的楚辞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肯定屈原的思想人格,认同屈原作品的艺术方式。 1、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无不崇拜地说“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欲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前后,纷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他以这样诗意的笔调赞美了屈原,赞美了楚辞。在刘勰看来,屈原是完美的,他不但“固已轩翥诗人前后,纷飞辞家之前”,而且“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2、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进行具体分析,不同于汉代班固、王逸等人的评价,他指出楚辞“同于《风》、《雅》”之处:“典诰之体”、“归讽之旨”、“比兴之义”及“忠怨之辞”四个方面。又提出楚辞“异乎经典”之处:“诡异之辞”、“谲怪之谈”、“狷狭之志”及“荒淫之意”。再指出楚辞是《诗经》出现之后最伟大的“奇文”,进一步认同屈原。 3、刘勰对屈原及楚辞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作了全面肯定,指出其历史地位仅次于《诗经》,为“辞赋之英杰”,而枚、贾、马、扬等袭之。指出其艺术成就特色,“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是别人“难于并能”的。又指出其抒情状物成就独到,“故《骚经》《九章》,郎丽以哀志;《九歌》《九辨》绮靡以伤情……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这种大胆的评论在当时是少见的。 第二,强调诗歌抒发真情、怨情,重视诗歌语言的华美和诗歌表现的“自然美”。 1、刘勰注重抒发真情、怨情,对屈原忧愤深广的哀怨之情进一步地把握,“故《骚经》《九章》,郎丽以哀志;《九歌》《九辨》,绮靡以伤情”,认为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那种情感,正是屈原忧愁叹吟、内心痛苦的真切反映,深得屈辞之情旨。 2、刘勰肯定楚辞作品恰到好处的“丽”。其作品做到了“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继承传统并推陈出新;而后代只是从形式上继承屈原华丽,却丢掉了“情”、“实”片面追求“华”、“采”。 3、刘勰赞成楚辞作品中“风骨为主、辞采为铺”的诗歌艺术美,“故能气往砾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第三,提出,“酌奇”和“玩华”创作论点主张,强调诗人创作时应兼取《诗》《骚》两者之长等。 1、刘勰品楚辞时,“酌奇”和“玩华”的主张提了出来,把情与实相结合,达到“妙理”。

160个经典好名字大全(寓意解释)

160个经典好名字大全(寓意解释) 中国自古就有取名寻出处的传统,一个气质优雅,出自经典、拥有厚重文化积淀的好名字,会让人平添几分敬意。如果你想为宝宝取个文雅的好名字,又不想自己钻到故纸堆里费尽心机地查找,就看看这篇好名字大全。 B 1.彬蔚富有文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2.彬彬文质兼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博裕广阔富饶。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敬慎》:“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 4.博闻见闻广博。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东方朔传》:“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5.博容度量大。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桥玄传》:“懿德高轨,泛爱博容。” 6.博文通晓古代文献。适用于男孩取名字。这个名字取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7.博艺博通艺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8.博雅学识渊博,品行端正。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杜林传》:“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 C 9.承德蒙受德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礼乐志》“詔抚成师,武臣承德”。10.朝宗百川归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11.澄泓水清而深。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 12.存志保全志向。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滍水》:“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 D 13.澹雅淡泊高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图画》:“夫画者澹雅之事。” 14.得韬拥有用兵的谋略。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李德裕《李文饶集》“不劳孙子法,自得太公韬”。 15.德辉仁德的光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礼记?乐记》“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 F 16.方旭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太玄?从》“方出旭旭”。17.飞轩指廊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文选?刘琨<扶风歌>》:“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18.芳华亦作“芳花”。香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40个出自楚辞的经典好名字 带详细寓意解释教程文件

40个出自楚辞的经典好名字带详细寓意解 释

40个出自楚辞的经典好名字带详细寓意解释 中国自古就有取名寻《楚辞》出处的传统,一个气质优雅,出自经典、拥有厚重文化积淀的好名字,会让人平添几分敬意。如果你想为宝宝取个文雅的好名字,又不想自己钻到故纸堆里费尽心机地查找,就看看这篇好名字大全,让()为你参谋一下!男孩和女孩取名大全为你筛选了40个男孩和女孩的好名字,全部出自《楚辞》经典名篇,在这里你一定能够为宝宝找到一个富有中国文化气息的好名字!如果细心一点,你还能从中发现好多"大名鼎鼎"的名人的名字呢。 1、修远修,有长和高的意思,和远并列,对应下句的"求索",表达不屈的探索精神。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芳华亦作"芳花"。香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3、芳蔼芳香而繁盛。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4、江沅沅,水名。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 5、乐康安乐。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6、若华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7、望舒含有"迎取光明"的寓意。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指的是神话传说中为月神驾车的人。 8、信芳情志高洁。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苟余情其信芳"。 9、志致志向,志趣。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齐武王演传论》"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 10、志行志向和操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易·屯》"《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 11.雅醇雅正纯厚,亦作"雅淳"。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胡应麟《诗薮·古体上》:"四言典则雅淳,自是三代风 范。" 12.雅歌风雅的歌吟。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魏嵇康《游仙诗》:"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13.雅厚纯正宽厚。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新唐书·张弘靖传》:"弘靖字符理,雅厚信直,以荫为河南参军。" 14.雅亮正直诚信。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言辞雅亮,学艺优深。" 15.雅胜美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书·殷浩传》:"识理淹长,风流雅胜,声盖当时。" 16.怡然安适自在、喜悦。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17.弈鸣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成语"一鸣惊人"中"一鸣"的谐音。

离骚导学案及答案

《离骚》导学案大洼高中东校区 适用范围: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五课适用时间:2014. 寄语: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顷涛。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学习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现象、字词的积累。 【学习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3(讲授2、训练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 掌握第一段中的文言现象。 模块一:课前预习 【文体知识】: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离骚》是“楚辞”名篇,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的抒情诗,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它结构宏伟,语言优美,构思奇特,辞采绚丽,被称为诗家的绝唱。《离骚》与《诗经》的在文学史上并称,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骚体诗:亦称,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特点: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