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片段教学教案教案

10分钟片段教学教案教案
10分钟片段教学教案教案

10分钟片段教学教案

——初二物理许琳(2018.10.18)一.讲解题目

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0.2 m2,高0.2 m的质量均匀的长方体物体A,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6×103 Pa;一质量为80 kg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把A运到高处,工人用大小为F1的竖直拉力拉绳使A以10 cm/s的速度匀速上升,这时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1,工人匀速拉绳的功率为P,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若工人以相同的功率,用大小为F2的竖直拉力拉绳使另一物体B以12.5 cm/s的速度匀速上升,这时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已知N1∶N2=3∶4,η1∶η2=16∶15。(g取10 N/kg)求:

(1)物体A的密度;

(2)工人拉绳的功率P;

(3)用滑轮组提升B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

二.题目分析

本题是一个压轴题,难度中上,知识主要有密度、压强、功和机械能的结合;物理模型主要是滑轮组和人两个部分。难点在于模型的建立,受力分析,题目总体的把握,如何分析出人与绳的相互作用将两个模型很好的联系在一起是关键,同时若能够找出引起物理量变化的原因,并能够利用变量分析即可轻松解题。学生对于这种题目往往分析少,或直接做,看问题找答案,容易走入误区,难以了解问题间的关联,若能突破这一点,使得学生学会整体把握题目,分析出物理模型,即达到大部分目的。

二次分析:通过试课分析,要想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式,举一反三,就要快速帮助学生建立模型。在学生自主做了一遍的基础上,找到学生的突破问题的难点,即如何将两个模型连接起来,从而突破思维的固有模式,从束手无策中解脱出来。

三次分析:结构固定,但要缩短将近一半的时间,语句要简洁,推进要快,灵活应变,总

结部分灵活处理。

三.讲题详案

问题导入:天下英雄会,会天下英雄,今天老师来会一会我们这些未来英雄。同学们临阵受命拿到一道压轴题,并试着解答了,现在请把你的结果或者思路告诉我。(点名)(1min)预设回答:解答篇:A的密度根据条件中的压强,求出压力,进而求出A的重力,得到质量,再通过密度公式算出;功率根据公式P=FS求出,机械效率根据有用功占总功之比(可能在这个位置卡住),如果顺利答出,继续追问,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的量(例如工人拉绳的力),你是怎样求出的?(可引导第一问的另一种解答方式,并追问思路,若不是很清晰,则赞扬,并拓展如何将我们的思路清晰表达,成为解决这一类题目的一个方法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思路篇:只回答出第一问,对第二问束手无策,则引导:面对压轴题,如何在短时间内突破,不至于束手无策呢?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这一类题目可以怎样思考。(若是能够给出第二第三问的思路,但是并不清晰,则引导,如何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能够联系题目快速解决问题呢?我们一同来探讨方法。)(2min)

小评:对于第一问,大家轻松做出,二三问短时束手无策(或者:虽有思路但是短时间内并不很清晰,而考试时间又比较紧),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下面根据问题思考,领悟方法。(1min)

思维领悟: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并回答。

Part 1:图中我们可以研究哪几个部分?

Part 2:这几个部分的受力情况如何?

Part 3:如何根据受力建立物理关系式?

根据学生回答推进,受力分析,列出关系式,引导关键的一步,两个物理关系摆出来,如果没有联系的话,这道题如何解呢?回到问题,它所求为功率,而重物A和绳子段数并没有太大关系,是不是需要换一下?现在这道题明朗了,跟我一起旅顺一下。引出还需要一组数据,即可求出功率,进而求出机械效率。(4min)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1min)

师生互辩:某生参加2016中考遇到最后一道选择题时,纠结了,题目跟压轴题一样长,时间又不能浪费在这里,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用我们的宝典试试看?)(3min)总结:恭喜大家,这本独门绝技我已经传授给你,现在用的上,高中,大学甚至继续研究都用的上,最基础的步骤掌握了,无论什么题目都不会束手无策了。预祝明年中考考入自己理想的学府(30s).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