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专题四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专题四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专题四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一、选择题

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气、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A、接种环、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环

C、培养基、手、接种环

D、接种环、手、培养基

2、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酵工程的产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

B、可通过人工诱变选育新品种

C、培养基、发酵设备和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D、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体代谢产物的形

3、下列措施中能把微生物生长的调整期缩短的是

()

A、接种多种细菌

B、增加培养基的量

C、加大接种的量

D、选用孢子接种

4、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有些含氮的无机盐可以是生长因子

D、有些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5、科学家通过对黄色短杆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了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

从而达到了让黄色短杆菌大量积累赖氨酸的目的,这种人工控制的方法实质上利用了以下哪种调节方式?

()

A、酶合成的调节

B、酶活性的调节

C、二者都有

D、二者都无

6、关于微生物代谢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乳糖诱导大肠杆菌合成分解乳糖的酶属于酶活性的调节

B、酶活性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

C、酶合成调节与酶活性调节不是同时存在的

D、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酶结合不会改变酶的结构

7、在培养酵母菌时,培养基中加入什么样的特殊物质,以保证抑制其他杂菌的繁殖()

A、生长因子

B、食盐

C、高浓度蔗糖溶液

D、青霉素

8、分离提纯是制取发酵产品不可缺少的阶段,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不同,对

产品的代谢产物常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

①蒸馏②萃取③过滤④离子交换⑤沉淀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9、下列有关发酵罐中谷氨酸发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酵中不断通入纯氧气

B、搅拌的目的只是使空气形成细小气泡,增加培养基中的溶氧量

C、冷却水可使酶的活性下降

D、若培养条件不当就不能得到所需产品

10、发酵工程中培育优良品种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能定向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是()

①人工诱变②基因移植③细胞杂交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1、人们常用大肠杆菌作为判断自来水是否被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我国规定1000mL

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

()

A、1个

B、3个

C、5个

D、10个

12、下面的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S、C、M为简单培养基,U、V、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问细菌不能合成哪一种物质?(“+”表示生长良好,“-”表示生长不好)

A、U

B、V

C、Y

D、Z

13、某一种细菌菌株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

够生长,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想筛选出表中列出的细菌菌株类型。根据实验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是

()

注:L—亮氨酸S—链霉素“+”示加入“-”示不加入

例如:L—:不加入亮氨酸;S+:加入链霉素

14、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

①溶化②调pH ③加棉塞④包扎⑤培养基的分装⑥称量

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⑤④⑥③

15、下列微生物的产物中没有菌种特异性的一组是

()

A、氨基酸、核苷酸、多糖、毒素、激素

B、核苷酸、维生素、多糖、脂类、氨基酸

C、多糖、脂类、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

D、氨基酸、多糖、维生素、色素、抗生素

16、细菌数目增长最快时期和活菌数目的高峰期分别为

()

A、对数期、稳定期

B、稳定期、稳定期

C、对数期、对数期

D、稳定期、对数期

17、单细胞蛋白是

()

A、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

B、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

C、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D、通过发酵获得的微生物菌体

18、酵母菌培养基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

A、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碳源太丰富

C、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19、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菌种试管和待接种的斜试管,管口并齐,使

斜面向上成水平状态。②右手拧松棉塞,但不取下。③在火焰边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两个棉塞,将它们取下,同时左腕转动,烧灼管口一周。④将接种环伸入管内,让环先接触培养基上未长菌的部位,使环冷却,然后轻轻挑取少量菌体,立即将接种环抽出。⑤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⑥在火焰旁迅速将沾有菌体的接种环伸到斜面培养基的底部,由里向外轻轻画蛇形细线。⑦抽出接种环,再用火焰烧灼管口,并在火焰上方将棉塞塞上。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⑤③④⑥⑦

C、①③②④⑤⑥⑦

D、②③①④⑤⑦⑥

20、自然界存在着许多微生物,它们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生物,下列有关自然界的

各种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都无成形的细胞核

B、只有附着在豆科植植根部的微生物才能进行生物固氮

C、所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分解者

D、维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生长因子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的衣壳决定其抗原的特异性

B、含RNA的病毒较含DNA的病毒更易发生变异

C、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D、灭活的病毒不具有抗原性

22、下列对连续培养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及时补充所需的营养,提高产量

B、有利于微生物尽快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

C、能消除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子

D、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2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压蒸汽灭菌时,锅内气压为98kPa

B、培养基分装时,培养基高度约为试管高度的1/3

C、实验结束后带菌培养基应加热后倒掉

D、在培养基接种菌种时,应将菌种接入培养基内部有利于其生长

24、下列属于选择培养基的是

()

A、培养金黄色葡萄菌所用的加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B、分离自生固氮菌所用的无氮培养基

C、加入伊红——美蓝用于检测大肠杆菌的培养基

D、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用的能抑制骨髓瘤细胞和B细胞增殖而不抑制杂交瘤细胞增殖的培养基

三、非选择题

25、利用灭菌技术,将某种细菌接种到培养皿内,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培养皿并加盖(表内阴影部分表示有细菌,白色清晰区表示无细菌)。

⑴描述表中1和2结果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3、4的结果判断,抗生素P和Q同时用于治疗由这种细菌引起的疾病,疗效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说明滥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疾病的危险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人造蛋白食品是现代微生物工程的杰作之一,食用真菌蛋白是人造蛋白的一种。

真菌蛋白的制造过程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往发酵罐内注入少量氨水的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制造真菌蛋白时,要向发酵罐内注

入空气,由此可以推知发酵罐中真菌

的异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⑶往发酵罐内添加的一切物品都要经过消毒,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添加的糖被真菌利用,转化形成真菌蛋白,必须经过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从自然界分离出的真菌菌种,用于制造真菌蛋白时,真菌蛋白的产量较低。要获

得较多的真菌蛋白,培育优质的真菌菌种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27、下图为细菌生长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AB段为________________期,BC

段为________________期,CD段为

________________期,DE段为_________期。

⑵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和A TP的时期在________________期,若扩大再生产

选取

菌种最好在_______________期,该期细菌的增长呈________________型增长。

⑶从BC段进入CD段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酵工业为了获得较多的代谢产品,需延长________________期,此时除了要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外,还应严格控制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

⑷若在培养中灭菌不严格混入了青霉菌,那么初期出现的生态学现象是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发现细菌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从生存斗争角度考虑,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期。

28、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乙肝病毒的结构像汤勺,较厚的蛋白质外壳,中心是双链DNA。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以后,在肝细胞内可复制出许多病毒颗粒,从而损害肝细胞的机能,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结合课本所学的知识及日常保健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⑴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输血、性接触、刮胡须

B、握手

C、呼吸

D、共同用餐

⑵侵入人体肝细胞的是乙肝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

⑶由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制成的乙肝疫苗注射入人体后,不会使人致病,但能诱

发人体产生抗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直接参与________________细胞的合成、加工、运输抗体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

种,抗体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⑸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人们很快利用这一技术来生产乙肝疫苗。基因工程生

产乙肝疫苗的研究成果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工程来实现产业化。

29、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RNA病毒。它感染人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使患者死于广泛感染。请回答:

⑴该病毒进入细胞后,能以________________为模板,在________________酶的作

用下合成________________,并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

⑵整合后它按照________________原则进行复制,又能以________________为模板

合成________________,并进而通过________________过程合成病毒蛋白。

⑶如果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不能繁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右图为谷氨酸棒状杆菌利用葡萄糖形成谷氨酸的途径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当终产物谷氨酸合成过量时,往往会导致合成途

径中断,原因是谷氨酸抑制了________________

的活性,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

⑵假设B酶只有细胞内出现某种中间产物后才能合成,

则B酶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由⑴和⑵可以说明,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和________________的

调节两种方式

⑷假设人们想利用葡萄糖、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α-酮戊二酸,请你利用现有知识,

设计一个大量积累α-酮戊二酸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

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

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

出现一些菌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

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

的细菌就按一定的方位准确“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

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

菌落取出(见图示),均匀涂抹在A2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⑴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细菌抗药性的产生首先是细菌出现______________的原因。

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中起______________作用。

⑵实验中所用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型。

⑶如果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

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右图是人们利用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的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黄色短杆菌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用黄色短杆菌生产赖氨酸,培养基按物理

性质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⑶含C、H、O、N的某相对大分子化合物可

以为黄色短杆菌提供哪些营养要素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由图可知,要增加赖氨酸产量,就必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为了培育新品种,科学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赖氨酸是黄色短杆菌的_____________产物,在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黄色短杆菌的培养,大量生产赖氨酸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在黄色短杆菌培养过程中要进行灭菌。灭菌是指杀死一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在黄色短杆菌培养过程中,如果培养基的pH发生变化,将影响黄色短杆菌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而影响黄色短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33、在做细菌培养的实验时试管加棉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过程中有两次对接种环烧灼,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结束后剩余的带菌培养基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完毕后应在标签上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项目。

专题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D

5、C

6、C

7、D

8、B

9、D 10、C

11、B 12、C 13、B 14、B 15、B 16、A 17、D 18、A 1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 22、ACD 23、ABD 24、ABD

三、非选择题

25、⑴P、Q两者都能抑制细菌生长,但抗生素Q比P杀菌能力强

⑵同时使用P和Q,疗效会降低

⑶由于药物的选择作用,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感染性增强,使原来的抗生素失去抗菌效果

26、⑴满足真菌所需的氨源

⑵需氧型

⑶防止杂菌与真菌间的竞争

⑷氨基转换作用

⑸诱变育种

27、⑴调整,对数,稳定,衰亡

⑵调整,对数,J

⑶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改变,稳定,PH,溶氧,传速

⑷竞争,死亡,青霉菌产生青霉素抑制细菌生长

⑸稳定

28、⑴A

⑵DNA

⑶乙肝疫苗含有病毒外壳白质,具有抗原性,无DNA故而具有致病性

⑷效应B,4,侵染和破坏肝细胞的能力

⑸发酵

29、⑴RNA,逆转录,DNA

⑵碱基外配对,DNA一条链,RNA,翻译

⑶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酶

30、⑴谷氨酸脱氢酶,酶活性

⑵诱导酶

⑶酶合成,活性

⑷对谷氨酸捧状杆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不能合成谷氨酸脱氨酶的菌种

31、⑴基因突变,选择

⑵异养需氧

⑶对A中的细菌进行人工诱变

32、⑴核区,质粒

⑵液体培养基

⑶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素

⑷消除高丝氨酸脱氢酶

⑸诱变育种

⑹初级代谢,发酵

⑺细胞、芽孢、孢子

⑻酶的活性、细胞膜的稳定性

33、防止杂菌污染,保证透气良好;挑取菌种前后接种后;致病菌用高压蒸气灭菌,非致病菌加热后倒掉;所接菌种,接种日期,接种者姓名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感受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感受 《微生物发酵工程》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让我完整的经历了查找文献,筛选文献,翻译文献以及从文献中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等一系列过程。在这其中带给我了很多的启发。 首先,对于大三即将结束,马上就要开始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读研的我们来说,如何有效快速的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文献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这样的训练或者是锻炼机会并不多,而《微生物发酵工程》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且及时的锻炼机会。我原来无论是做专业选修课还是一些E类课论文时,文献查找只局限用知网查找中文文献。现在宋老师的作业要求让我开始接触了英文文献的查找。我现在已初步学会了利用学校购买的英文文献数据库如nature、science等来查找英文文献资料,学会了通过一篇文献的摘要快速的判断文献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适应了英文的阅读环境。这些让我获益匪浅,相信对我以后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涯有很大帮助。 其次,在听别的小组同学汇报时,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说,我从第一个展示的同学身上学到的就是如何高效传达出一篇文献或者说是我们自己的某些想法的主要内容。原来我在做展示一篇文献时所遵循的原则是按照文章顺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通过比较,我才发现这种我一直以来遵循的原则的缺陷——展示的结构不太清晰或者说是展示缺乏一种内在的逻辑,容易让听者搞不清每个实验每个步骤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混乱。大四学姐的展示则是自己把文献划分为四部分: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了什么和实验结果。这样这个展示的结构就清晰明了,每个实验每个步骤的目的也就一清二楚,听者也很清楚。我想,学习了这一点我以后的展示效果也一定会进步一大块的。此外宋老师还建议再加上实验创新之处和我能从文章中借鉴什么。 最后,在课程展示这一环节中我还发现我的一个不足。我只能做到听懂展示同学介绍的PPT内容,却无法就实验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这说明我平时无法锻炼,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应该是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着力改善的一点。

发酵工程实验方案

生物发酵工程实验 实验一................................ 利用酵母富集培养基分离酵母菌 实验二... ......................... 分离纯化酵母菌 实验三... ......................... 酵母菌的保藏 实验四...............................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测定及pH对生长曲线 的影响 实验五.............................. 发酵罐的构造及操作 实验六.............................. 发酵罐实灌灭菌操作 实验七.............................. 利用7L发酵罐对地衣芽孢杆菌进行补 料分批发酵培养 实验八..............................淀粉酶生成曲线的测定

实验一、利用酵母富集培养基分离酵母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加深理解酵母富集培养基的原理和应用; 2、掌握涂布分离技术; 3、熟悉从自然样品土壤中分离酵母菌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主要分布于含糖高和酸度较高的自然环境中,在果园表土和浆果、蔬菜、花蜜和蜜饯等的表面很容易找到它们。在土壤中,由于各种微生物混杂在一起且酵母菌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故可以利用酵母菌富集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该培养基含有较高的葡萄糖(5%)和较酸(pH为4.5)的环境,以及能抑制多种杂菌(许多细菌、放线菌和快速生长霉菌)的孟加拉红(玫瑰红),故十分有利于酵母菌的增值。 三实验材料 土壤(标注采集地点) 培养基:酵母富集培养基(5%葡萄糖、0.1%尿素、0.1%硫化铵、0.25%磷酸二氢钾、0.05%磷酸氢二钠、0.1%七水合硫酸镁、0.01%七水合硫酸铁、0.05%酵母膏、0.003%孟加拉红、1.9%琼脂 pH4.5) 移液枪、培养皿、天平、涂布棒、棉绳、250ml三角瓶、75%酒精棉花、摇床等 四实验步骤 1、采集土样:采集葡萄园或其他果园、菜地等的土壤若干(要求:先铲去2~3cm 的表土,再采集土样)适当研碎。 2、称取1g土样装入准备好的30/250ml蒸馏水中震荡均匀。 3、准备平板:将酵母菌富集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左右后,倒2个平板,冷却待用。 4、用移液枪吸取200ul样品,用涂布法分离菌种。 5、恒温培养:将培养皿倒置后防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d。 五结果记录 将土壤来源,平板上得到的菌落特征和菌落数做表记录 六思考题 酵母菌富集培养基中为什么要加孟加拉红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13101002 朱梦雪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微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任何产品的发酵生产都必须通过微生物发酵或细胞扩大培养才能实现。因此,微生物与发酵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微生物发酵工程是加快发酵工程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取得最佳效益的重要手段。微生物科学工作者应不失时机地积极而科学地运用这种手段为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根据文献的调查,微生物的发酵工程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在农业生产上,巴西全国土壤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固氮菌,即固氮醋杆菌(Aeetobaeterdiazotrophyeus)。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有固氮能力的醋杆菌,生活在甘蔗根部,具有很强的抗酸性。由于它的高效固氮能力,可使甘蔗年产量提高2倍(由60吨/公顷提高到180吨/公顷)。在固氮菌的研究方面,我国作物茎瘤固氮根瘤菌的高效固氮活性,以及小麦、玉米、陆生水稻固氮根瘤菌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英国诺丁汉大学一个研究小组也获得田著根瘤菌进入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等非豆科植物侧根中形成小根瘤,且有固氮作用的类似结果。今年拟在埃及、印度、墨西哥分别进行小麦、水稻、玉米的田间试验。这些非豆科专性共生固氮菌尚处在试验研究阶段。而我国联合固氮微生物早已产业化生产,其产品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获得了增产的效果。近又发现一些新的联合固氮菌如产酸克氏杆菌、植皮克氏杆菌(Klebsiellaplantieola)等,为扩大联合固

氮菌AIJ新品种的研制做出了新贡献。 其次是在生物材料方面。有很多生物材料都是应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的。我了解到的有生物可降塑料、建筑用生物材料和壳聚糖材料。 生物可降解塑料:微生物合成塑料物质:加拿大蒙特利尔生物技 术研究所以甲醇为原料利用从土壤中选育的嗜甲基细菌生产聚件轻 基丁酸(PHB),在我国,武汉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用圆褐固氮菌发酵生产PHB;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用真养产碱杆菌生产PHB,在培养基中累积的量达细胞干重的63%(W/W);山东大学微生物研究所用该菌生产PHB的研究取得类似结果。 建筑用生物材料:某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橡胶物质、弹力纤维、高分子多糖等作为混凝土添加剂,制造富有弹性的牢固的生物混凝土材料是有可能的,提供生物建筑材料的另一种可能性是某些微生物—蓝细菌或微型藻类,它们有分泌石灰石(碳酸钙)能力。 多用途的壳聚糖材料:壳聚糖又叫脱乙酞基多糖,用途极其广泛,几乎各个行业都用得着它。从微生物发酵生产,如真菌细胞壁含几丁质成分20%一22%,毛霉细胞壁中几丁质含量高达30写一40%,利用黑曲霉或其他真菌来生产壳聚糖是完全可能的。 还有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两类重要有机酸这里着重介绍两 类重要有机酸,都有可能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索取。 衣康酸(itaconicac记)进人规模生产:衣康酸又称甲叉丁二酸,系一种不饱和的二梭酸,用途广、需求量大,它是制造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塑料、橡胶、表面活性剂、去垢剂、润滑油添加剂等的原料,

发酵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讨

发酵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工程专业李双 自然界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在生物圈物质循环中着重充当分解者的角色。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可以对物质进行降解与转化。因此,利用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原理与技术,净化和处理环境污染物,可以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整体工艺的效益,降低运行成本,同时达到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瓶颈,固态发酵作为发酵工程一个重要的部分,在资源环境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1、发酵的概念 发酵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或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发酵必须依靠微生物酶的参与,并为微生物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各种细胞结构物质。工业上的发酵是泛指一切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实现的工业生产过程。 2、发酵的特点 2.1发酵条件温和 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微生物及其酶作用下的生物化学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其反应条件也比较简单温和,因此发酵的过程要素条件一般比较容易控制。 2.2发酵原料广泛 发酵所用的原料通常以淀粉、糖蜜或其他农副产品为主,还可以用许多环境中的废弃物,因此发酵原料来源广泛。可以充分利用废水和废物中的有机物作为发酵的原料进行污染物的降解利用和资源化,达到废物资源化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2.3发酵专一性强 发酵过程是通过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方式来完成的,更确切地讲,是通过微生物的酶来调节的,由于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及其酶的专一性,因此,发酵反应的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单—的发酵代谢产物。 2.4发酵的高效性

微生物优良菌种是进行发酵的根本因素,是发酵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通过微生物诱变和菌种筛选,可以获得高产的优良菌株并使生产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因此获得按常规方法难以生产的产品,因此发酵具有高效性。 2.5发酵的创新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现代发酵工程除了使用微生物外,还可以用动植物细胞和酶,也可以用人工构建的“工程菌”来进行反应;反应设备也不只是常规的发酵罐,而是以各种各样的生物反应器取而代之,自动化、连续化程度高,使发酵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和创新。 3、发酵工程的原理 发酵的基本原理是单一菌种在培养基中的纯培养,因此优良菌种的选育和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优良菌种的选育是发酵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菌种选育方法,获得性能优良稳定的菌种。此外,发酵过程杂菌防治是生产成败的关键,除了必须对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和空气过滤外,反应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无菌操作和无菌概念要贯穿整个发酵过程的始终。 4、发酵工程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环境保护的多方面,以下重点介绍几项经多年开发,已接近产业化的微生物发酵技术。 4.1亚硫酸盐纸浆废液乙醇发酵 亚硫酸盐纸浆废液中含有较多的木质素和相当数量的糖类,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经过预处理后,添加N、P,在发酵罐中加入絮状酵母,通入空气搅拌,进行乙醇发酵,可生产乙醇。 4.2酵母循环系统 酵母循环系统是一种利用酵母的新式食品废水处理系统,能有效地处理废水并能回收大量的酵母菌体,从而解决了活性污泥法剩余的污泥问题。与细菌活性污泥系统相比,酵母废水系统的性能大大提高。酵母废水处理系统日处理能力达到10-15BODkg/m3,是细菌法的5-7倍,酵母污泥可在常压下脱水,无需添加药剂。 4.3废纤维素的资源化

微生物发酵工程思考题

思考题 1 了解发酵工程的发展简史 2微生物代谢调节的特点和方式 3酶合成调节的特点和机制 4酶活性调节的类型 5诱导、阻遏、分解代谢物阻遏、反馈抑制的定义 6代谢控制发酵的定义 7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积累产物的特点。 8抗反馈调节突变株的定义 9谷氨酸、赖氨酸代谢控制发酵的应用举例 10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11 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富集? 12 菌种选育分子改造的目的? 13 什么叫自然选育? 14什么是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 15代谢工程的定义和方法 16常用的碳源有哪些?常用的糖类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17什么是生理性酸性物质?什么是生理性碱性物质? 18常用的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有哪些?有机氮源在发酵培养基中的作用?19无机盐的影响? 20 什么是前体?前体添加的一般方式? 21什么是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的来源? 22 什么是产物促进剂?产物促进剂举例? 23柠檬酸发酵的培养基条件 24物料粉碎的力学分析和粉碎原理 25气流输送的原理和方式? 26淀粉糖的酶法制备原理与技术? 27 高温瞬时灭菌的原理? 28 介质过滤除菌的机理是什么 29典型的空气除菌流程(两级冷却两级分离加热流程是重点)? 30 什么是菌体的生长比速?产物的形成比速?基质的消耗比速?维持消耗? 31 什么是初级代谢产物?什么是次级代谢产物? 32什么是连续培养?什么是连续培养的稀释率? 33连续发酵动力学的应用 34温度对微生物生长、产物形成的影响?发酵热的定义, 35 发酵过程的pH控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6为何氧容易成为好氧发酵的限制性因素? 37 影响微生物需氧的因素有哪些? 38 发酵液中的体积氧传递方程?其中Kl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9如何调节通气搅拌发酵罐的供氧水平? 40发酵过程中生长速度和菌体浓度的控制方法? 41 发酵中泡沫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42圆筒锥底啤酒发酵罐的主要特点?罐内传质和传热如何实现 43 通风发酵设备的设备要求?通风搅拌发酵罐的主要结构? 44构建基因工程菌中常用宿主系统是什么? 45基因不稳定性的原因? 46工程菌发酵过程中,减少乙酸积累的措施? 47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的策略? 48甲醇营养酵母的主要特点?

发酵工程实验讲解

发酵工程实验 目录 发酵罐的结构系统及使用方法实验一 实验二微生物的诱变育种乳酸菌的分离及乳酸饮料制作实验三 实验四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摇床培养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五

实验一发酵罐的结构系统及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发酵罐(气升式、搅拌式)的几大系统组成,即空气系统、 蒸汽系统、补料系统、进出料系统、温度系统、在线控制系统。 2.掌握发酵罐空消的具体方法及步骤 3.掌握发酵罐进料及实消的具体方法及步骤 4.掌握发酵罐各系统的控制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蒸汽系统: 三路进汽——空气管路、补料管路、罐体 2.温度系统: (1) 夹套升温:蒸汽通入夹套。 (2) 夹套降温:冷水通入夹套,下进水,上出水。 3.空气系统: 取气口→空压机:往复式油泵获得高脉冲的压缩空气 粗过滤器:由沙布包裹棉花压实成块状叠加制得,作用是去除部分细菌及大部分灰尘 (贮气罐):空压机压缩使气体温度升高,经贮气使气体保温杀菌;压缩空气中有油污、水滴,且压力不稳,有一定的脉冲作用,会冲翻后面的过滤介质,贮气后可使油滴重力沉降,减小脉冲。(冷却塔):有降温并稳定作用,同时经旋风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 (丝网分离器):通过附着作用,逐步累积沉降而分离5微米以上的微粒 其作用介质为铜丝网 (加温器):对压缩空气升温,除湿,使湿度达50%-60% 总过滤器:纱布包裹棉花加活性炭颗粒,逐层压紧而成。 分过滤器:平板式纤维,中间为玻璃纤维或丝棉,下面放水阀应适时打开放出油、水,再用压缩空气控干。 种子罐或发酵罐 4.补料系统:补培养基、消泡剂、酸碱等。 5.在线控制系统:热电偶(温度探关)、溶氧探头、pH探头(后二者实消时才安装,为不可再生探头,有限定使用次数,pH探头使用前要先校准)、控制柜、数据采集系统。 。)取样口(、出料口)接种口(、进出料系统:进料口6.

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摘要:传统的发酵工程是以非纯种微生物进行的自然发酵,或以纯种微生物进行的工业化发酵。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以下将介绍微生物发酵在新食品的配料、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等相关的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对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做了展望。 关键词:发酵工程;食品领域;应用 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广泛。如啤酒是用大麦芽和酒花经啤酒酵母发酵而成。酒类饮料生产中常以谷物或水果味原料经不同的微生物(酵母菌、曲霉等)发酵,加工制成不同的酒。酸奶是在鲜奶里加入了乳酸菌经发酵而成。醋是利用米、麦、高粱等淀粉原料或直接用酒精接入醋酸杆菌发酵加工而成。酱是利用麦、麸皮、大豆等原料经多种微生物(曲霉、酵母菌和细菌)的协同作用制成。现代发酵工程包括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培养;固定化细胞技术;生物反应器设计;发酵条件的利用及自动化控制;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技术。 1、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 传统的发酵产品是指传统食品发展中一直存在的应用发酵技术的食品,如料酒、酱油、酒精等。在传统食品的生产中,发酵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发酵技术的是否成熟,时刻关系到产品的好坏[1]。 1.1酒类酿造 酒类主要是酿造酒和蒸馏酒。原料经发酵后,不需再蒸馏而可直接饮用的酒称为酿造酒,如啤酒、葡萄酒、黄酒、日本清酒、果酒等。将发酵液或酒酿经过蒸馏得到蒸馏酒,如白酒、白兰地、威士忌、朗姆、伏特加等。传统的发酵方法在时间上较长,无法有效地满足啤酒厂家在现阶段啤酒生产的实际需求。但利用固定化酵母的连续发酵工艺,可有效地减少啤酒所需要发酵的实际时间。 1.2调味品生产 运用发酵工艺可以生产酱油、酱品、豆腐乳、豆豉、醋等调味品[2]。现阶段,发酵工艺也有很大提高,发酵工程在我国的酱油、酱类、豆腐乳等传统的制造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发酵工程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可有效地缩短发酵的周期,大大地提升原料的利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关产品的品质[3]。 2、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发酵工程在食品的发酵过程中能生产出天然色素和天然香味型剂,这些天然色素和天然香味型剂可以取代人工合成色素与味精,是未来食品添加剂发展的方向。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各种食用色素以及香料等都是通过发酵工程技术而生产的食品添加剂[4]。江苏化工学院全易等[5]自制得选择性优良且价廉的糖化酶和异淀粉酶,生产出低甜度、低热量、高粘度、不被微生物发酵的甜味麦芽糖醇。食品防腐剂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非致病型细菌,在生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抗菌肽,可抑制食品中真菌、细菌、酵母菌的生长,且无毒、无残留、抑菌效果显著、无耐药性[6]。 3、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我们不仅需要将药用的天然真菌直接作用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上,而且还需要批量的生

微生物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多项或单项) 1.发酵工程得前提条件就是指具有( A )与( E C)条件 A、具有合适得生产菌种 B、具备控制微生物生长代谢得工艺 C.菌种筛选技术D、产物分离工艺E.发酵设备 2.在好氧发酵过程中,影响供氧传递得主要阻力就是( C ) A.氧膜阻力 B.气液界面阻力 C.液膜阻力 D.液流阻力 3.微生物发酵工程发酵产物得类型主要包括: ( ABC ) A、产物就是微生物菌体本身 B、产品就是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 C、产品就是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D、产品就是微生物代谢得转化产物 E、产品就是微生物产生得色素 4.引起发酵液中pH下降得因素有:( BCDE ) A、碳源不足 B、碳、氮比例不当 C、消泡剂加得过多 D、生理酸 性物质得存在E、碳源较多 5.发酵培养基中营养基质无机盐与微量元素得主要作用包括: (ABCD ) A、构成菌体原生质得成分 B、作为酶得组分或维持酶活性 C、调节细胞渗透压 D、缓冲pH值 E、参与产物得生物合成6.在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技术中,加入5%二甲亚砜与10%甘油得作用就是(B ) A 营养物 B 保护剂 C 隔绝空气 D 干燥 7.发酵就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得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得乳酸发酵属于( A ) A、厌氧发酵B.氨基酸发酵C.液体发酵D.需氧发酵 8.通过影响微生物膜得稳定性,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得因素就是( B ) A、温度 B、pH C、氧含量D.前三者得共同作用 9.在发酵工艺控制中,主要就是控制反映发酵过程中代谢变化得工艺控制参数,其中物理参数包括:( ABCD ) A、温度 B、罐压 C、搅拌转速与搅拌功率 D、空气流量 E、菌体接种量10.发酵过程中较常测定得参数有:( AD ) A、温度 B、罐压 C、空气流量 D、pH E、溶氧 二、填空题

发酵工程试验指导

实验 1 K L a 的测定方法 氧是难溶气体,在25℃和1个大气压下,纯水中溶解度为0.25 mol/m 3左右。在好氧发酵过程中,氧气由气相传递到液相,为微生物消耗。氧的传递过程限速阻力位液膜阶段,此时K l a 是描述氧的传递性能的重要参数。 1.目的 掌握利用亚硫酸盐测定容积氧体积传递系数的方法,了解氧传递在好氧发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原理 以Cu 离子为催化剂,溶解于水中的O 2能立即将水中的SO 32-氧化为SO 42-,其氧化反应的速度几乎与SO 32-浓度无关。实际上是O 2一经溶入液相,立即就被还原掉。这种反应特性使溶氧速率成为控制氧化反应的因素。其反应式如下: 2Na 2SO 3 2 2SO 4 剩余的Na 2SO 3与过量的碘作用 Na 2SO 3 + I 2 + H 2O Na 2SO 4 + 2HI 剩余的I 2用标准Na 2S 2O 3溶液滴定。 I 2+ 2Na 2S 2O 3 Na 2S 4O 6+2NaI ?O 2 ~ ?Na 2SO 3 ~ ?I 2 ~ ?Na 2S 2O 3 1 2 2 4 可见,每溶解1mol O 2,将消耗2mol Na 2SO 3,将少消耗2mol I 2,将多消耗4mol Na 2S 2O 3。因此可根据两次取样滴定消耗Na 2S 2O 3的摩尔数之差,计算体积溶氧速率。公式如下: 090036004tV VM tV VM N V ??=???= 式中 N V :两次取样滴定消耗Na 2S 2O 3体积之差, M :Na 2S 2O 3浓度, ?t :两次取样时间间隔,h V 0:取样分析液体积。 将上述N V 值代入公式C C N a k V L -= * 即可计算出k L a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工程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工 程

微生物工程 壹.名词解释 微生物工程: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壹种技术。 拮抗作用:当多种物质联合作用时,其中的壹种物质会通过壹定渠道降低另壹种物质的作用(通常是有害作用),使机体维持平衡状态。例如当人体血糖含量较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俩种激素桔抗作用使血糖的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较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结果是使血糖的含量升高。 生物测定:利用某些生物对某些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的特殊需要,或对某些物质(如激素、抗生素、药物等)的特殊反应来定性、定量测定这些物质的方法。载体:能够插入核酸片段、能携带外源核酸进入宿主细胞,且在其中进行独立和稳定的自我复制的核酸分子。 质粒: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之外,能够独立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DNA. 菌落原位杂交:是将细菌从培养平板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然后将滤膜上的菌落裂菌以释出DNA。将DNA烘干固定于膜上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过的探针杂交,放射自显影检测菌落杂交信号,且和平板上的菌落对位。 效价:抗生素的计量单位,是抗生素等生物制品有效成分含量高低的指标,能够通过仪器的方法测得。 复制起始位点:指在DNA转录时RNA聚合酶和之结合,起始转录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决定转录起始位点和转录频率。 BOD(生物需氧量):通常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壹个综合指示。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

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半连续发酵:指在发酵过程的后期周期性地放出部分含有产物的发酵液,然后再补加相同体积的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法。这种发酵能够重复多次。 半连续发酵semi-continuousfermentation:是指在补料-分批发酵的基础上,间歇地放掉部分发酵液的培养方法。 补充发酵:指在发酵过程中以壹定的速率排出成熟的发酵液,同时以相同的速率加入新鲜培养基,使整个发酵过程基本维持在稳定期的发酵方法。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壹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下游处理:特指生物工程产品生产程序中的后期加工。指的是生物产品特别是发酵液的分离、纯化、加工、剂型制备等,直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的整个处理过程。 二.简答题 1.基因工程在微生物工程的应用表当下哪些方面?每壹方面举例1-2个说明。答:①生产药物疫苗中的引用:这类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是当前基因工程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发展迅速。例如:有抗肿瘤.抗病毒功能干扰素.白细胞等;用于生理调节的胰岛素和其他生长激素等。 ②改造传统工业发酵菌种:例如生产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等,这类菌种基本上都要经过长期的诱变或重组育种,生产性能很难再大幅度的提高。要打破这壹局面,必须使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才能解决。目前在氨基酸.酶制剂等领域已有大量成功的例子。 ③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方面,利用基因工程可培育同时能分解多种有毒物质

最新微生物发酵工程测试题

微生物发酵工程测试 题

微生物发酵工程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微生物个体都非常微小,需借助显微工具才能看清 B.所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都是分解者 C.微生物包含了除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外的所有生物 D.微生物少数对人是有用的,多数对于人和动植物是有害 2.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炭疽热、人间鼠疫都是一些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引起这些传染病的致病微生物分别是 () A.病毒、细菌、病毒、细菌 B.病毒、病毒、细菌、细菌 B.病毒、病毒、病毒、病毒 D.细菌、细菌、细菌、细菌 3.据报道,一些日本人根本没有饮用任何酒精饮料,却经常呈醉酒状态。经抗生素治疗,很快恢复健康。下列是对致病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 A.由于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所致 B.由于肠道中感染的乳酸菌无氧发酵所致 C.于肠道中感染的酵母菌酒精发酵所致 D.D.由于肠道中大肠杆菌的有氧呼吸所致 4.下列关于微生物的碳源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生物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 B.自养型微生物以CO2等无机物作为唯一或主要的碳源

C.常糖类是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和能源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相差不大 5.19世纪后期,著名的德国细菌学家科赫发明了纯培养技术,分离出了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等,这种培养技术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判断在培养基上细菌哪些是同一种。他的判断依据是()A.细菌鞭毛的有无 B.细菌能否形成芽孢 C.细菌的菌落特征 D.细菌荚膜的有无 6.关于细菌培养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培养基、手、接种环的灭菌、消毒方法分别是高压蒸汽灭菌、酒精、火焰烧灼 B.培养基分装的高度为试管长度的1/5,搁置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的1/3 C.高压蒸汽灭菌结束时,当压力为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 D.接种时,不要画破培养基,也不能使接种环接触管壁或管口 7.下列关于平菇培养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也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所需压强、时间与细菌培养基灭菌时完全一样 B.培养基的pH应调至高无上8.0 C.接种过程中,要在火焰旁操作,防止杂菌感染 D.接种后应放在完全密闭的适宜温度的房间里培养 8.下列关于固氮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同的根瘤菌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B.具有根瘤的豆科植物能以氮气为氮源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

生物技术大实验 实验报告集 班级生物技术1212学号 1220212206 姓名宋扬 使用时间2015.12.14至2015.12.19 组别一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实验室学生守则 一、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 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预习,实验之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 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三、严格执行操作规定,爱护仪器设备及工具。凡不按教师的指导擅自操 作引起仪器、设备损坏者,应予赔偿。 四、爱护实验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材料和试剂。未经允许不得随便挪 动非实验需用的其他仪器,不得随便拆装仪器或将仪器、工具带至室 外。 五、持实验室的严肃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嘻闹,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和 吃东西。 六、严防事故,确保实验室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教师和管 理人员报告。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主动整理好仪器设备,归还所借器材,关闭电源、 水源,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做好实验结束工作及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经指导老师许可后,方可离开。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菌体量随着时间增加而增长,而辅酶Q10 含量也随着菌体量的增长而变大。后期因为菌体量的减少,也开始降低。下罐。 还原糖浓度(柱状图) 还原糖浓度不断下降,在24小时开始每隔一段时间补充葡萄糖,使葡萄糖含量维持在 一开始溶氧在100%,随着菌体生长发酵,开始下降,控制在30%左右,随着菌体增加,降为 粘,影响氧气传递。 前期消耗氮源,产氨,pH上升,随着菌体生长繁殖,消耗碳源,产酸, 源,使pH维持在6.8左右。当pH过低时,通过补加氨水,使pH维持稳定。

微生物发酵工程复习题-答案版

第一篇微生物工业菌种与培养基 、选择题 2. 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 3?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D )培养基 A基础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 7?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 8 ?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4.5-5 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 9. 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D) 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 10. 培养下列哪种微生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及丁二 醇等产品。(A )A枯草芽抱杆菌 B 醋酸杆菌 C 链霉素 D 假丝酵母 二、是非题 1. 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X ) 2.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性基质。(X ) 3. 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X ) 4. 液体石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石蜡的作用是提供碳源(X ). 5. 种子的扩大培养时种子罐的级数主要取决于菌种的性质、菌体的生长速度、产物品种、生产规模等(√) 6. 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 ) 7. 亚硝基胍能使细胞发生一次或多次突变,尤其适合于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超诱变剂之称.√ 9. 参与淀粉酶法水解的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等。(X) 三、填空题 1. 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是接种量的需要、菌种的纯化、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牛产水平。 2. 进行紫外线诱变时,要求菌悬液浓度:细菌约为10^6个∕mL,放线菌为, 霉菌为10^6~10^7个∕mL. 3. 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前体、促进剂 和抑制剂和水。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微生物千姿百态,人类对它的应用也涉及各个领域,我们主要讨论下它在食品方面的应用。主要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制造发酵食品,现代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另一方面是防止有害微生物污染食品,保证食品安全。在人们对食品卫生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食品的保鲜技术正悄然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食品保鲜技术将逐步被一种全新、无毒、高效的保鲜技术—微生物保鲜技术所取代。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工程食品保鲜 1、微生物发酵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即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它在食品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奶酪、面包、一些食品添加剂和各种酒类等都是微生物发酵的产品。微生物发酵的应用古已有之,酒在古代就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现代发酵工程更是把微生物发酵运用到各个方面。 1.1酵母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有着天然丰富的营养体系。酵母细胞中含有大量地有机物、矿物质和水分。有几位占细胞干重的90%-94%,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35%-60%,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35%-60%,脂类物质的含量在1%-5%。酵母细胞中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酶类,能促进其被消化吸收。此外它还含有多种鲜为人知的活性物质,如麦角固醇、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辅酶A等。酵母由于具有很高非营养成分,不仅直接被开发为营养食品,还可进一步制成各种营养活性物质,作为营养食品的载体,进一步深加工则成为更具有营养和保健价值的食品。制作面包时酵母是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软剂,面包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真菌类,学名啤酒酵母。面包酵母有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以椭圆形的用于生

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

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 酒类:包括果酒、啤酒、白酒及其他酒均是利用酿酒酵母,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生产的。白酒经过蒸馏,因此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以及一些加热后易挥发物质,如各种酯类、其他醇类和少量低碳醛酮类化合物。果酒和啤酒是非蒸馏酒,发酵时酵母将果汁中或发酵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酒精,而其他营养成分会部分被酵母利用,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氨基酸、维生素等,也会进入发酵的酒液中。因此,果酒和啤酒营养价值较高。 醋:食品店或超市出售的醋中,除了白醋是由化学合成的食品级醋酸勾兑的外,其他的则是由醋酸菌在好氧条件下发酵,将固体发酵产生的酒精转化为醋酸生产的。由于使用的微生物菌种或曲种的差异,在葡萄糖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或其他有机酸,因而使醋有不同的风味。 酱油:酱油生产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其他有麦麸、小麦、玉米等,将上述原料经粉碎制成固体培养基,在好氧条件下,利用产生蛋白酶的霉菌,如黑曲霉进行发酵。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蛋白酶,将培养基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然后淋洗、调制成酱油产品。酱油富含氨基酸和肽,具有特殊香味。 酸奶:牛奶在厌氧条件下,由乳酸菌发酵,将乳糖分解,并进一步发酵产生乳酸和其他有机酸,以及一些芳香物质和维生素等;同时蛋白质也部分水解。因此,酸奶是营养丰富、易消化,少含乳糖,是适合于有乳糖不适应症者的优良食品。 醪糟:又称酒酿,是大米经蒸煮后,接种根霉,在好氧条件下,发酵生产的含低浓度酒精和不同糖分的食品。根霉在生长时会产生大量的淀粉酶,将大米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同时利用部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由于使用的根霉菌种不同,可以生产不同酒精度、不同甜度和不同香味的醪糟。

发酵工程发酵工程实验考题

1.决定摇瓶溶氧量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摇瓶溶氧量 2.采用磷钼蓝法测定发酵液中的植酸酶活性实验中,空白对照中并未发生酶和底物的水解反应,但经过显示后,颜色却呈较深的蓝色,试解释其原因。 答:磷钼蓝作为显色液,是需要现配现用的,因为磷钼蓝比较容易被氧化,产生蓝色还原物。当对样品和空白对照进行水浴显色时,空白对照因为受热,被氧化的程度深,所以空白对照中并未发生酶和底物的水解反应,但经过显示后,颜色却呈较深的蓝色。 3.红曲米发酵实验中,为何要添加酸水无菌酸水如何制得 答:此题课堂上未讲 4.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分离实验中,为何选用植酸钙而不选用植酸钠 因为在植酸盐为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唯一磷来源,将植酸钙加入培养基中,可以使培养基变得混浊,待植酸钙被利用后会产生较明显的透明圈,以便从透明圈中分离出产植酸酶黑曲霉,而用植酸钠则不会产生透明圈 5.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分离实验中,为什么不将脱氧胆酸钠溶液和氯霉素眼药水加入到筛选培养基中一起灭菌 答:氯霉素眼药水是由特定的厂家生产的,在生产过程中就已经进行了灭菌,另外氯霉素本身就具有杀菌作用,所以在试验中不需要灭菌;脱氧胆酸钠会与培养基中的铁盐成分在高温时发生反应。 6.请详细说明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分离实验的实验原理。 答:利用透明圈法,提供唯一磷源,设计筛选培养基从样品中分离目标微生物—产植酸酶黑曲霉7.产植酸酶黑曲霉的摇瓶发酵实验中,摇瓶的作用有哪些 答:1、气体和营养分布均匀2、温度保持恒定,不会出现局部高低温3、代谢产物分散4、避免影响其他菌丝生长 8.植酸酶酶活力测定实验中,若显色后的反应体系测定吸光度值为,说明什么问题该如何调整实验方案 答:这种现象说明了待测物的浓度过大,调整方案是稀释待测物 9.植酸酶酶活力测定实验中,做标线的目的是什么 答:标线是反应吸光度与无机磷浓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我们测了样品的吸光度后即可在标线上读出无机磷浓度,进行酶活力的计算 10.简述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答使用方法:1、向灭菌锅内注水至三脚架上边缘2、打开灭菌锅进行预热3、放入内锅,再待灭菌物整齐排放在锅内 4、把排气管捋直,放入排气槽内,盖上盖子

四微生物与发酵工程能力测试题样本

四微生物与发酵工程能力测试题 考纲要求: ( 1) 微生物的类群 细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 2)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培养基的种类( 3)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 4)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 5) 发酵工程简介 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发酵工程的应用 一、选择题: (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控制细菌合成抗生素的基因、控制放线菌主要性状的基因、控制病毒抗原特异性的基因依次在( ) ①拟核大型环状DNA上②质粒上③细胞染色体上④衣壳内的核酸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①③ D.②①④2、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 其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 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3、下列哪项是禽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的共同特征( ) A.基本组成物质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B.体内仅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都能独立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D.同时具备DNA和RNA两种核酸, 变异频率高 4、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不可能既作碳源又作氮源 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仅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可提供能量 5、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某种细菌, 培养基要用 ( ) A.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B.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 6、用蔗糖、奶粉和经蛋白酶水解后的玉米胚芽液, 经过乳酸菌发酵可生产新型酸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消耗量与乳酸生成量呈正相关 B.酸奶出现明显气泡说明有杂菌污染 C.应选择处于对数期的乳酸菌接种 D.只有奶粉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氮源 7、下列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 能正常生长繁殖的是( ) A.在缺乏生长素的无氮培养基中的圆褐固氮菌 B.在人体表皮擦伤部位的破伤风杆菌 C.在新配制的植物矿质营养液中的酵母菌

微生物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多项或单项) 1.发酵工程的前提条件是指具有( A )和( E C)条件 A.具有合适的生产菌种 B.具备控制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工艺 C.菌种筛选技术D.产物分离工艺E.发酵设备 2.在好氧发酵过程中,影响供氧传递的主要阻力是( C ) A.氧膜阻力 B.气液界面阻力 C.液膜阻力 D.液流阻力 3.微生物发酵工程发酵产物的类型主要包括: ( ABC ) A.产物是微生物菌体本身 B.产品是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 C.产品是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D.产品是微生物代谢的转化产物 E.产品是微生物产生的色素 4.引起发酵液中pH下降的因素有:( BCDE ) A.碳源不足 B.碳、氮比例不当 C.消泡剂加得过多 D.生理酸性物 质的存在 E.碳源较多 5.发酵培养基中营养基质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主要作用包括: (ABCD ) A.构成菌体原生质的成分 B.作为酶的组分或维持酶活性 C.调节细胞渗透压 D.缓冲pH值 E.参与产物的生物合成 6.在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技术中,加入5%二甲亚砜和10%甘油的作用是(B ) A 营养物 B 保护剂 C 隔绝空气 D 干燥 7.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发酵属于( A )A.厌氧发酵B.氨基酸发酵C.液体发酵D.需氧发酵 8.通过影响微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是( B ) A.温度 B. pH C.氧含量D.前三者的共同作用 9.在发酵工艺控制中,主要是控制反映发酵过程中代谢变化的工艺控制参数,其中物理参数包括:( ABCD ) A.温度 B.罐压 C.搅拌转速和搅拌功率 D.空气流量 E.菌体接种量 10.发酵过程中较常测定的参数有:( AD ) A.温度 B.罐压 C.空气流量 D. pH E.溶氧 二、填空题 1、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固体培养基分离、液体培养基分离、显微操作等方法。

专题四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专题四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一、选择题 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气、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A、接种环、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环 C、培养基、手、接种环 D、接种环、手、培养基 2、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酵工程的产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 B、可通过人工诱变选育新品种 C、培养基、发酵设备和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D、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体代谢产物的形 成 3、下列措施中能把微生物生长的调整期缩短的是 () A、接种多种细菌 B、增加培养基的量 C、加大接种的量 D、选用孢子接种 4、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有些含氮的无机盐可以是生长因子 D、有些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5、科学家通过对黄色短杆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了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 从而达到了让黄色短杆菌大量积累赖氨酸的目的,这种人工控制的方法实质上利用了以下哪种调节方式? () A、酶合成的调节 B、酶活性的调节 C、二者都有 D、二者都无 6、关于微生物代谢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乳糖诱导大肠杆菌合成分解乳糖的酶属于酶活性的调节 B、酶活性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

C、酶合成调节与酶活性调节不是同时存在的 D、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酶结合不会改变酶的结构 7、在培养酵母菌时,培养基中加入什么样的特殊物质,以保证抑制其他杂菌的繁殖() A、生长因子 B、食盐 C、高浓度蔗糖溶液 D、青霉素 8、分离提纯是制取发酵产品不可缺少的阶段,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不同,对 产品的代谢产物常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 ①蒸馏②萃取③过滤④离子交换⑤沉淀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9、下列有关发酵罐中谷氨酸发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酵中不断通入纯氧气 B、搅拌的目的只是使空气形成细小气泡,增加培养基中的溶氧量 C、冷却水可使酶的活性下降 D、若培养条件不当就不能得到所需产品 10、发酵工程中培育优良品种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能定向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是() ①人工诱变②基因移植③细胞杂交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1、人们常用大肠杆菌作为判断自来水是否被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我国规定1000mL 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 () A、1个 B、3个 C、5个 D、10个 12、下面的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S、C、M为简单培养基,U、V、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问细菌不能合成哪一种物质?(“+”表示生长良好,“-”表示生长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