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宫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少年宫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少年宫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与课程实施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中期报告要点: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本次我们研究的课题是《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与课程实施研究》,本课题2015年3月申报通过并开题,整个研究工作预计到2016年7月结束,我校参加此项课题实验的教师有6人。

本课题在立项前后,课题组成员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在前期的准备阶段,课题组进行充分的调研,发放各种调查问卷300份,内容包括:学生兴趣和参加活动意愿调查、辅导教师对待少年宫活动的意见,回收问卷300份,问卷合格率98%,摸清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此外,我们还组织外出交流学习3次,分别前往陕州区西张村镇第二中心校少年宫、陕州区大营小学少年宫、灵宝市阳平镇第二初级中学少年宫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将兄弟学校少年宫硬件建设、运营管理、活动开展等宝贵经验带回来,因地制宜应用到我校少年宫。

在少年宫管理与课程实施研究的同时,学校在课题组的建议下,不断对硬件设施进行投入。2015年4月,学校再次对少年宫进行扩建,整修了文体活动室、科技制作室、手工制作室、图书阅览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添置了篮球架两幅、乒乓球台5个,还有电脑、桌椅、画架、书架等器材和物品。少年宫增添了小号、萨克斯等乐器,并且将所有管乐进行了维修。今年春季,学校把图书室(占

地面积60平方米,图书数量5000册)、画室(占地60平方米)和多媒体教室(占地60平方米)进行整修,并且添置科技读物、有声教材和绘画设施等,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来满足少年儿童的教育学习活动需要。

不仅如此,课题组成员也将完善制度建设、建立保障机制作为少年宫活动开展的充要条件。课题组成员借鉴兄弟学校少年宫的管理经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张茅小学少年宫管理制度》,包括《少年宫管理人员职责》、《少年宫辅导教师职责》、《少年宫培训制度》《少年宫辅导员考勤制度》、《学员守则》、《少年宫师生安全防范制度》、和《财产管理办法》等;同时完善了《张茅小学少年宫教学实施流程》,确保了各项工作有规可循,正常运行。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少年宫课程规划为重点,尽可能开设有益于未成年人的技能培训课程,通过对比试验、反复调查、择优去劣,确定适合农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的乡土课程。然后,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造特色课程。少年宫成立之后,我们开设的课程很单一,只有管乐、书法、泥塑、美术等兴趣班,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参观考察,拿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课程开设意见,通过校委会研究,再次增加了舞蹈、葫芦丝、合唱、诵读等课程。学校利用现有设施和场地,由体育老师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使学生全方面得到发展。在课题组不断的对比试验中,我们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少年宫管乐队成为学校的号角,葫芦丝演奏和舞蹈成为学校的亮点,合唱和诵读成为学校新教育的主流,大课间《国学操》成为该校最为亮丽的风景。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通过对少年宫管理与课程实施的研究,我们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少年宫的管理运转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制度建设和运转保障水平有较大的提升。

我们通过外出陕州区西张村镇第二中心校少年宫和灵宝市阳平镇第二初级中学少年宫交流学习并结合实际的探索,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少年宫管理运行制度,从管理机构设置、辅导员的选定、工作人员职责、学生培训方式到财产管理及经费保障等全方面地建立了一系列行至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了少年宫的良好运转。

2、通过少年宫辅导教师的挑选和培训,促进少年宫课程活动的开设,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为了使少年宫活动正常开展,我校精心招聘特长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鼓励本校教师兼职少年宫辅导员,让全体教师各展其能、各尽其才、共同参与;此外我校还聘请校外民间艺人担任辅导员,在家长中吸收志愿者,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的作用,进一步充实了师资力量,丰富了授课内容。目前我校有少年宫活动专(兼)职辅导员16名。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使辅导教师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了学习培训,提升了专业水平和技术技能,例如,我们派李栋老师到市里学习绘画与写生;派郭玉红老师到张村乡学习剪纸艺术;派杨秀春老师到市里学习舞蹈等,使他们的辅导技能得到提升。同时,我们也聘请了专业教师到我校少年宫任教,比如,我们聘请退伍军人廖朝斌、薛忠玲来我校长期辅导管乐队,聘请薛慧丽、刘建玲老师辅导葫芦丝演奏队,聘请剪纸、泥塑等艺人辅导其它兴趣班,学校音乐、美术老师积极参与兴趣班培训。总之,我们采用“外聘优秀辅导员和内部挑选优秀教师”的形式,挑选了一批优秀的辅导教师,他们一个个善于钻研,爱岗敬业,已经成为少年宫师资队伍的主力军。

3、课程设置显特色,素质教育显成效。少年宫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尤其是美术、泥塑、书法、剪纸等兴趣班,在不同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开发了思维,第二课堂潜力得到充分挖掘。比如,少年宫管乐队于2015年教师

节晚会登台演出,受到各级领导和家长的好评。2016年元宵节,我校少年宫管乐队被乡政府特邀参加“美丽陕县”民间文化汇演,再次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好评。葫芦丝演奏达到近百人,在该校已经形成社团。舞蹈、合唱、诵读等活动特色鲜明,无不受到家长的好评。

各具特色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塑造了他们健全的人生,使全校师生团结上进、勇于探索,实现了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双丰收。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新阵地,孩子们的快乐大本营,放飞孩子梦想的乐园。

四、主要创新点

1、将少年宫辅导教师的考核与教师日常工作相结合,用制度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2、课程开发凸显特色,德育教育效果明显。

少年宫建设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关怀,为张茅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素质教育培养环境,打造了一个培养孩子们兴趣爱好、拓展孩子们能力素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课外乐园。

五、对后续课题研究的思考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个课题作了一些可谓是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试教育影响少年宫的活动开展

乡村学校少年宫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本质上讲,源于农村应试教育氛围浓厚,素质教育“突围”难。农村学校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积极筹建乡村学校少年宫,

但项目批准下来后,学校因怕影响学生成绩而对所要开展的各项活动并未上心,常常挤压活动时间,使培训工作力不从心,效果不佳。

2、少年宫活动未向社会开放

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功能定位是为农村未成年人免费提供文化服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面向乡镇学生免费开放,包括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技能培训活动以及各类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活动。而陕州区张茅乡张茅小学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统计表”中发现,活动时间是每周二下午和周六全天,但实际活动只在周六上午举行。也就是说,该校少年宫活动只限于本校学生参与,并未辐射到乡镇其他学校的学生,这就与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最初定位不相符,也大大降低了少年宫在乡村地区所能达成的效果。

3、辅导教师素质亟待提升

陕州区张茅乡张茅小学少年宫活动尽管坚持开展各项活动,但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有部分学生是被强制要求参与的。问及不愿参加少年宫活动的原因,学生反映最多的是活动不够吸引人,自己没有太大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表示有很大收获或者有一定收获,也有一部分同学表示收获较小或者没有收获。由此可见,该校少年宫活动存在开展活动趣味性不足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陕州区张茅乡张茅小学的部分少年宫辅导员并非专业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部分教师缺少对活动项目的了解和基本技能。加之辅导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组织活动的能力有别,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及学生的参与热情。

七、后期工作重点与展望

(一)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不单是文明创建一项内容,更是惠及民生的一件好事,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全面协调

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为农村未成年人打造培养兴趣爱好、拓展能力素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课外乐园,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广纳校外学生,让“少年宫”放眼全乡,走向全市。我们共同认为陕州区张茅乡张茅小学“乡村少年宫”一定要坚持校外教育的性质和活动原则,向本乡全体孩子开放,避免因为成为某个学校的附属机构、附属设施而封门闭户,将其他学校的孩子拒之门外。

(三)引进校外专业人员,提升本校办宫特色

学校不仅应当对负责各项活动的辅导员进行前期的技能和素质培训,还应逐渐建立起定期的培训机制,不断强化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以便适应各项活动的开展对辅导员的技能要求。还应联手校外的专职人员,依靠校外相关人员的技能和经验来为少年宫活动的开展补充新鲜血液。同时,建立起对辅导员队伍的考核、奖惩、聘用及准入退出机制,从而为少年宫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乡村少年宫建设是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出建设的新路子。希望用我们的真心和行动,共同办好乡村学校少年宫,让她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新乐园。

八、阶段性成果及影响:

课题《乡村少年宫管理与课程实施研究》自立项之后,课题组成员多次召开会议,并且按照研究方案认真执行。在每一个阶段,主持人和研究成员认真做好研讨分析,总结得失。并且及时纠正不断完善,从而使本课题在研究中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以下简要说明阶段性成果及影响:

1、硬件建设再上台阶。课题组通过考察学习,就该校少年宫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报告,学校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改扩建了各

个活动室添置更加充足的活动器材,使其硬件建设达到较高水平,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管理机制更加规范。课题组借鉴兄弟学校少年宫经验,修订完善了各项制度,使使各项制度科学化,管理精细化。2015年9月以来,先后有5个学校的少年宫管理人员前来参观,双方很好的交流,相互学习,促进了少年宫的发展。

3、课程改革彰显特色。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借鉴、试验总结,发挥农村学校的自然优势,努力创造条件,使我校少年宫课程开设科学合理,乡土课程凸显特色,各项活动开展效果明显,规模逐渐壮大,切实满足农村少年儿童课外业余生活的需求,让农村少年儿童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实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研究成果收获颇丰。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李丽撰写了《让乡村少年宫成为孩子们的乐园》论文,参加了三门峡市文明办举行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论文成果展,获得二等奖。课题组成员张更峰撰写的论文《如何提高乡村学校少年宫棋类活动的兴趣》,在县级少年宫现场会交流中获得较高的评价;课题组结合少年宫特色课程自编《国学操》,成为该校大课间一项特色活动,深受社会的好评。

2016年12月10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