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描写角度

诗歌的描写角度
诗歌的描写角度

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是古诗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语文考试中各种鉴赏题型里对描写手段的考查频率比较高。当我们面对试题中“怎样描写(描绘、描摹、刻画等)”这类问题时,我们将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呢?除了比较容易想到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意象组合(名词组合或者列锦的修辞手法)之外,“多角度描写”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思考方向。

“多角度描写”主要有下面几类:

一、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理感觉,描写景物的色彩光线、味道、声音、状态、冷暖等,多方面表现景物人物、事物的特征,使之生动形象地呈现于读者眼前。例如:

例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例2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例3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

例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例5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二、变换视角,或远观、近看,或仰视、俯视、平视、环视,或由外到内,或描写景物的晨、午、昏、夜不同时刻的特征,或移步换景,或定景换点,或定点换景,多角度、多方位表现事物、景物、人物,使之更加真切、丰满。例如:

例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例7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例8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欧阳修《梦中作》

例9社坛烟淡散林鸦……壤歌亭外山如画。——王恽《平湖乐尧庙秋社》

三、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声音描写一般是动景)人物、景物、事物的状态无非动静两种,描写的目的要么是以表现宁静为主——动景成了反衬,要么是表现动静——静景成了蓄势、反衬,要么是二者兼顾、相互衬托,从而展示描写对象的全貌。例如:

例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例1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例12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例13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王维《青溪》

四、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分析描写句时,注意描写对象和其他人物、事物、景物之间的衬托和被衬托关系。如果是着力描写描写对象,则为正面描写;如果是着力描写衬托物,则为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能使形象更加客观真实、生动丰满。例如:

例14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例15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例16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例17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例18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陈与义《雨》

五、从对面写来(从对方着笔),修辞里又叫示现,即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情景说得如闻如见。这种写法借助想象和联想,延长了表现时间,拓展了表现空间,丰富了诗歌内涵,深化了诗歌主旨,强化了诗歌情感。例如:

例19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例20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例2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例22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六、虚实结合。诗人描绘的景物和人物,如果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则为实;如果是想象、回忆、梦境、幻觉,则为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能扩大诗歌的表现范围,丰富诗歌的内涵,深化主旨,强化情感。例如:

例23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

例2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例2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例2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例27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例28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黄庭坚《望江东》

以上所列尚不全面,只是多角度描写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几种,其他还有点面结合、具体抽象相结合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另外有些描写类语句所用手法不止一种,在答题时不妨综合考虑,一一列举。例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既用了视觉描写(江山丽)、嗅觉描写(香)相结合的手法,又用了动(飞燕子)静(睡鸳鸯)相结合的手法,还用了点(燕子鸳鸯)面(江山)相结合的手法,还用了远景描写(江山)、近景描写(燕子、鸳鸯)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还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运用上述术语对描写语段进行分析时还要注意步骤:先点明手法,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并指明运用此手法的效果(一般须和语句内容、主旨联系起来)。

有关音乐的诗歌鉴赏

有关音乐的诗歌鉴赏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二中袁永明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于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触摸,但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对音乐进行描写,今天我们在回顾学过的古典诗词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是怎样借助音乐来表情达意的。 首先,我们看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语段: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请同学们思考:《琵琶行》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诗人是运用比喻,以声喻声来写音乐的。诗中用一连串的比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从而达到声中有形,声中有情的艺术效果,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 运用比喻来描写音乐,不仅能调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还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运用比喻直接描写音乐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写实主义写法。 其次,我们来回顾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又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这首诗描写音乐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在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这种借助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描写音乐的写法,我们称之为浪漫主义写法。 第三、诗词中对涉及到的音乐,只是点到为止。 同学们!你接触过的有关音乐的诗,除了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对无形的音乐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外,又是怎样借音乐表达情感的呢?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描写心情压抑的诗句

描写心情压抑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3、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4、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杜甫《别房太尉墓》 5、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高启《吊岳王墓》 6、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7、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雨》 8、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李白《幽涧泉》 9、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10、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于谦《过菊江亭》 11、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项鸿祚《太常引·客中闻歌》 12、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王昌龄《送狄宗亨》 13、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纳兰性德《菩萨蛮·隔花才

歇廉纤雨》 14、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5、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16、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1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8、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0、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关山月》 21、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22、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2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24、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白居易《村居苦寒》 25、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李商隐《北青萝》 26、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27、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和凝《天仙子·柳

诗歌的描写手法

诗歌的描写手法 1、动静关系概念: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练习兰溪棹(zh co)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1)棹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鲤鱼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三天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 2、简析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2、前两句是静景,写月色清爽皎洁,山水的明丽动人;后两句是动景,写出了多日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至,逆流而上,结句尤为传神,富有动态美,使人感到美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表达诗人喜爱之情。 2、衬托与对比衬托——为了突出主体的人物或事物,用客体的人物或事物去作陪衬,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正衬与反衬) 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同时突出两个方面,美者更美,丑者更丑,给人深刻印象。 两种手法的答题衬托:用xxx衬托xxx,突出后者的xxx特点

对比:用xxx与xxx对比,突出了作者xxx与xxx的情感。 宫词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问题: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 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诗中用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身不由己,表达出他们渴望自由但不可得的悲哀。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h1 一 关于《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文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霍松林先生如是说:“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白居易〈琵琶行〉鉴赏》) 依据马志伟《十三辙新韵书》(商务印书馆2007年?北京)中的说法,“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雨”和“语”,用的是“衣期辙”中的字。根据发音的响亮程度,“衣期辙”属第三级(细微级),可见此时琵琶乐声较为低沉柔和,这就为后面乐声的跌宕起伏作好了铺垫。“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弹”和“盘”,用的是“言前辙”中的字。根据发音的响亮程度,“言前辙”属一级(洪亮级),此时琵琶乐声骤然高亢起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难”中的“滑”,用的是“麻沙辙”中的字。“麻沙辙”的韵脚字声音响亮,此时琵琶曲延续了前面高亢的乐声;而“难”依然是“言前辙”中的字,声音仍旧洪亮。“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中的“绝”和“歇”,用的是“乜斜辙”中的字。“乜斜辙”声音不太响亮,此时琵琶乐声转入沉郁。“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是解释。“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中的“迸”和“鸣”,用的是“中东辙”中的字。从音色上看,“中东辙”带有鼻音,声音响亮。“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中的“画”,用的是“麻沙辙”中的字,延承了前面响亮的声音;而“帛”用的是“梭波辙”中的字。“梭波辙”的韵脚字声音不甚高昂,此时的琵琶乐声在最强音中戛然而止。 白居易摹写琵琶乐声的文字,不只利用音韵表现乐声的高低强弱,还利用四声展示乐声的长短缓急。关于“四声”(平上去入),清代语言学家顾炎武在《音论》中说:“平音最长,上去次之,入则诎然而止,无余音矣。”清代音韵学家江永则在《音学辨微》中道:“平声长空,如击钟鼓,上去入短实,如击土木石。”另有清代古音学家张成孙在《说文韵补》中言:“平声长言,上声短言,去声重言,入声急言。”“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雨”和“语”是仄声中的上声,是为“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弹”和“盘”是平声中的阳平,是为“长”;“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中的“滑”是仄声中的入声,是为“短急”;“难”是平声中的阳平,是为“长”;“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中的“绝”和“歇”,是仄声中的入声,是为“短急”;之后陷入“无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中的“迸”是仄声中的去声,是为“短重”;“鸣”是平声中的阳平,是为“长”;“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中的“画”是仄声中的去声,是为“短重”;“帛”是仄声中的入声,是为“短急”。琵琶曲的声调从短到长,经过短急长缓的交错进行,渐至短促无声,忽又从无声、短重到长声,再到短重,终落至短急然后终止无余音。利用音韵和四声显现音乐的节奏,同时也传递出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对此当代音乐家傅雷有一个很精彩的评论:“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

描写心情很好的诗句

描写心情很好的诗句 抒情诗句 描写心情很好的诗句 1、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佚名《长歌行》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3、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4、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李白《箜篌谣》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6、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惟凤《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 7、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8、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9、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0、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11、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颜仁郁《农家》 12、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 1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4、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1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1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7、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18、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1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2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王勃《滕王阁序》 22、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欧阳修《秋声赋》 23、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24、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25、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26、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7、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秦观《点绛唇桃源》

诗歌描写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描写手法 诗歌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庞杂的概念,为便于大家区分、识记、判断,我把它分为五大版块: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除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外的其它表现手法、结构艺术。以下是诗歌中常见的几种描写手法。 一、细节描写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大多具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有精到的细节描写,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是文学写作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文学写作的触发点。,因细节描写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鲜明的艺术形象和它总是分不开的,长篇大论的小说是如此,短小精悍的古典诗词亦如此。活生生的细节如小小水珠折射出的太阳光芒,给古典诗词以飞动凝练、摇曳多姿的神韵。 【例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2】:“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析】此诗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嗟叹有情”(纪昀)。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

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例3】:[例1]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分析]我们看其中的第一章: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小伙子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的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一细节,极富表现力,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由此可见,艺术的特质在于它的形象性,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能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例4】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分析]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古诗中的音乐描写

《列子》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哉?”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古诗中的音乐描写 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从口头创作到书面创作的过程。最初的诗歌是在口头上传唱的,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都与音乐密不可分。“诗歌”本身就是“诗”与“歌”的结合体。好的诗歌往往以其铿锵的节奏、优美的韵律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而描写音乐的诗歌更是诗中有乐、乐中有诗,两者交融,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随手翻看几首描写音乐的古诗,发现这些作品在描写音乐时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以声喻声。这是最常见的描写手法,姑且叫“拟声法”吧。就是用我们生活中一些常听到的声音来具体形象地比喻音乐声。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其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以声喻声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声的复杂多变。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里作者妙笔描绘琴声如“急雨”般沉重舒长,如“私语”般细促轻幽,如珠落玉盘似的圆润悦耳,如“莺语”般婉转流畅,如“银瓶乍破”“刀枪鸣”似的铿锵雄壮,如“裂帛”般强烈清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丰富多彩的比喻句,诗歌怎会给我们带来如此摇曳多姿的美感。 再如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中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诗人以“一”与“万”对比,写出了蜀僧起始演奏的一刹那就带来了巨大浑厚的声响。小小一支琴,仅凭指弹,却有如万壑松鸣,涛声澎湃,不能不令人惊叹蜀僧演奏技艺的高超。 后来的欧阳修在他的《秋声赋》里也运用了不少以声喻声的句子:“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枞枞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以形喻声。人的各种感觉之间是互通的,听觉的声音可以转化为视觉的形象,甚至是嗅觉的气味等等,我们称之为“通感”。古诗中常常用视觉所见的形体去比喻听觉所闻的声音,通过由声到形的联想,使音乐声更具有质感,这样能把音乐的特点更准确更生动地表现出来。 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一诗中有“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的诗句。“浮云柳絮”本不发声,似乎与音乐无关,但它们“无根蒂”、“随风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扬,诗人取这一形态特点,比喻琴声的自由奔放。诗中还用“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的诗句来形容音乐声陡然由高到低的急剧变化。“分寸”“千丈”这些距离长度,也属于视觉范围之内,本与听觉无关。但诗人却用来比喻声音的变化,我们也似乎随着声音攀登到了高峰,突然又随着声音落下千丈深涧。这样就把抑扬顿挫的琴声有形化了,把听觉与视觉沟通,使读者浮想联翩,大有身临其境之感。中唐诗人张祜有一首写音乐的绝句《听简上人吹芦管》:“细芦僧管夜沉沉,越鸟巴猿寄恨吟。吹到耳边声尽处,一条丝断碧云心。”那隐隐哀伤的芦管声远远地传来,传到耳边,已越来越细,终于消失,仿佛是“一条丝断”了,诗人的“碧云心”也彻底地抛弃了。这里把声音由细微到消失的听觉感受,比喻为可以看见的“一条丝断”,显得新颖别致。 这种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不由得使我们想起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中写明湖居听书的情景。先写黑妞的演唱“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后写王小玉:“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对音乐描写的一段美文,摘自《老残游记》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以境显声。诗歌描写音乐还常常通过周围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曲调的优美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盛唐诗人李颀写过一首《琴歌》:在“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的夜晚弹琴的人先弹了《渌水》,又弹了《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琴声一起,万籁俱寂,乌鹊不飞,林木不响,连星星也躲了起来,似乎都陶醉在琴曲之中了。这里作者并不直接描写琴声如何动听,而通过情景的描写来烘托,你看,世间万物乃至天上的星星都听得入神了,更何况人呢? 高适在《听张立本女吟》中也有“清歌一曲月如霜”的佳句。“清歌”是什么样子人们不易想象,而“月如霜”却是人人都可以见到的。看到了洁白如霜的月光,“清歌”的明净清凉、令人神爽的韵味就感受到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也是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声音,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以感衬声。描写音乐除了正面写演奏者的技艺外,还可以写听众的反映及感受,由侧面烘托,以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先看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并没直接写笛声的哀怨婉转,而是通过听众的反映,情感的变化来写乐曲声:听着这暗暗飘来的《折杨柳》的玉笛声,谁能不触动怀念故乡之情呢? 中唐诗人王表的《成德乐》也是采用这种手法:“赵女乘春上画楼,一声歌发满城秋。无端更唱关山曲,不是征人亦泪流。”赵女是“乘春”上画楼,但听众从声音里感觉到的却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描写心情愉悦的词语、句子和经典诗句部编版

描写心情愉悦的词语、句子和经典诗句 【四字词语】: 喜出望外、心花怒放、欣喜若狂、欢天喜地、笑逐颜开、喜气洋洋、喜上眉梢、心旷神怡、手舞足蹈、皆大欢喜、大喜过望、眉飞色舞、欢呼雀跃、怡然自得、心满意足、满面春风、笑容可掬、乐以忘忧、乐乐陶陶、扬眉吐气、怡情悦性、喜从天降、神采飞扬、抚掌大笑、春风得意、陶情适性、赏心悦目、眉欢眼笑、兴致勃勃、神采奕奕 【经典诗句】 1.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2.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3.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白居易 4.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卜算子 5. 夜久寂无人,露浓花气清,悠然心独喜。——张孝祥 6. 甘寸及时贵似油。今朝欢乐便无愁。——刘处玄 7、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苏轼 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唐代)《钱塘湖春行》 10、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 11、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3、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14、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15、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6、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 7、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18、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19、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20、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2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2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6、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2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8、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2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0、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 31、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3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4、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3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优美段落】 1、鸟儿在空中鸣叫,好像在为我祝贺;花儿在阳光下盛开,好像在为我祝福。啊,爸爸要带我去北京玩了,我欣喜若狂,走路都是连蹦带跳。 2、离开赛场,迎面而来的是同学们喜出望外的笑容,是手舞足蹈的欢呼。我心里也乐开了花。树叶儿在风中摇摆,好像在为我快乐舞蹈;鸟儿在空中欢叫,好像在为我歌唱…… 3、天边的晚霞露出了笑脸,好像在分享我们的喜悦;空中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仿佛是在为我们唱赞歌;路边的小草在微风中舞蹈,好像在为我们庆祝。我们的心情啊,是那么的高兴,那么的欢畅。 4、她微微一笑,白嫩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红晕,更加娇羞可爱。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开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侧面描写———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突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比照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衬托分映托和反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托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2)各种修辞手法 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

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致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大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替代该事物,如部分替代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比照的区别(比照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构造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构造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构造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穿插运用。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 琵琶行等,诗比较好,有想象的空间。 嘈嘈切切错杂弹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 序曲 唐代是诗歌的时代,音乐的时代...... 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描绘音乐之美的作品不少,天才的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向我们创造了一个金碧辉煌、光彩奇夺目的艺术境界。使这听之有声、视之无形的音乐之美,跨越时空的界限,流芳千古、泽遗后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我们不妨在这一组宏伟的交响乐中撷取几首,再领略一下这其中的韵味。 第一乐章:琵琶声中的出怨 ——白香山的江上琵琶 元和十年(815)六月,李师道派人前来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虽然身非谏官,但还是首先上书切谏,请求缉办凶手。结果遭到政敌的残害,被贬为江司马。正如他自己所说:“妨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创伤。此诗作于被贬江州的次年秋。诗人历经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后,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恰巧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相遇;听了他很有感情的弹奏,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奔涌而出,谱写了这一

曲千古绝唱。诗人触景生情、因事起意,寓自己的身之感于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中,借琵琶女以抒发幽愤。进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慨。 《琵琶行》最为突出成就,在于对音乐的描写。作者是如 何把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呢?他运用 了四种手法: 一是多方设喻。 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急语”喻大弦繁音粗节,“秋语”喻小弦的细碎绵密,珠落玉盘喻乐声的和谐悦耳清脆怡人,花下莺语喻乐声的流转和宛,冰下泉流喻乐声的幽咽若凝。把美妙重复的旋律和节奏表现的鲜明可感。 二是以声传情。 把琵琶声的变化与弹奏者和听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声情交融。诗中,那时而欢快流转,时而高昂激越,时而暂时休止,时而低沉幽咽的音调中,含蕴着琵琶女或欢乐或忧愁或沉痛或悲哀的情感。而且声声琵琶,又是演奏者与听者构成感情交流的媒介。演奏者曲中传情,听者闻曲动情。构成曲调中有情、“倾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情”、 “满座重闻皆掩泣”。却让人感到乐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象这样,声情结合,以情绘声,不仅使所描写的音乐更具艺术魅力,而且也有助于诗歌主题的深化。 三是虚中见实。

描写心情无比惆怅郁闷的诗句大全

描写心情无比惆怅郁闷的诗句大全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7.丑奴儿(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不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8.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9.大德歌(元)关汉卿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

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只见双燕斗衔泥。 10.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1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3.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 14.边愁【唐】崔湜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1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6.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17.卜算子(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8、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1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21、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22、鼎湖当曰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23、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4、多情自古伤离别。 25、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6、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9、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描写心情低落的诗句

描写心情低落的诗句 抒情诗句 描写心情低落的诗句 1、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佚名《声声慢寻寻觅觅》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5、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春恨》 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7、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8、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1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1、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12、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13、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

欲劝春光住》 14、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15、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1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7、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魏夫人《点绛唇波上清风》 18、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佚名《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19、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20、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21、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2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2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2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6、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一 关于《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文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霍松林先生如是说:“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 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白居易〈琵琶行〉鉴赏》) 依据马志伟《十三辙新韵书》(商务印书馆20XX年?北京)中的说法,“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雨”和“语”,用的是“衣期辙”中的字。根据发音的响亮程度,“衣期辙”属第三级(细微级),可见此时琵琶乐声较为低沉柔和,这就为后面乐声的跌宕起伏作好了铺垫。“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弹”和“盘”,用的是“言前辙”中的字。根据发音的响亮程度,“言前辙”属一级(洪亮级),此时琵琶乐声骤然高亢起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中的“滑”,用的是“麻沙辙”中的字。“麻沙辙”的韵脚字声音响亮,此时琵琶曲延续了前面高亢的乐声;而“难”依然是“言前辙”中 的字,声音仍旧洪亮。“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中的“绝”和“歇”,用的是“乜斜辙”中的字。“乜斜辙”声音不太响亮,此时琵琶乐声转入沉郁。“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是解释。“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中的“迸”和“鸣”,用的是“中东辙”中的字。从音色上看,“中东辙”带有鼻音,声音响亮。“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中的“画”,用的是“麻沙辙”中的字,延承了前面响亮的声音;而“帛”用的是“梭波辙”中的字。“梭波辙”的韵脚字声音不甚高昂,此时的琵琶乐声在最强音中戛然而止。 白居易摹写琵琶乐声的文字,不只利用音韵表现乐声的高低强弱, 还利用四声展示乐声的长短缓急。关于“四声”(平上去入),清代语言学家顾炎

描写心情平静的古诗词

描写心情平静的古诗词 1、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 2、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3、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4、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5、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6、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7、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方向《咏儋耳二首》 8、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9、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10、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11、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12、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陈与义《送人归京

师》 13、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陈维崧《临江仙·寒柳》 14、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纳兰性德《南乡子·秋暮村居》 15、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王维《春中田园作》 16、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17、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18、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19、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2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21、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22、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元镇《寒食书事》 23、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24、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25、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一》 26、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27、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8、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9、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30、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孔夷《南浦·旅怀》 31、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32、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白居易《村夜》 33、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

描写音乐的诗词-教学范文

[标签:标题] 篇一: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集合) 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1.歌曲名称:人面桃花相关古诗词: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演唱:邓丽君2.歌曲名称:虞美人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演唱: 邓丽君3.歌曲名称:独上西楼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相见欢》演唱:邓丽 君4.歌曲名称:胭脂泪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乌夜啼》演唱:邓丽君5.歌 曲名称:人约黄昏后相关古诗词:宋·朱淑真《生查子》演唱:邓丽君6.歌曲 名称:但愿人长久相关古诗词:宋·苏轼《水调歌头》演唱:邓丽君(王菲翻唱过)7. 歌曲名称:月满西楼相关古诗词:宋·李清照《一剪梅》演唱:安雯8.歌曲名 称:满江红相关古诗词:宋·岳飞《满江红》演唱:罗文9.歌曲名称:别亦难 相关古诗词:唐·李商隐《无题》演唱:徐小凤10.歌曲名称:相看泪眼相 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邓丽君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包美圣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娄晗11.歌曲名称:采莲曲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采莲曲》演唱:蔡幸娟 12.歌曲名称:床前明月光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梅艳芳13. 红楼梦歌曲系列歌曲名称:引子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引子》演唱:陈力歌 曲名称:枉凝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枉凝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分骨 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分骨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聪明累相关古 诗词:《红楼梦》之《聪明累》演唱:王洁实歌曲名称:秋窗风雨夕相关古诗词: 林黛玉《秋窗风雨夕》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葬花吟相关古诗词:林黛玉《葬花 吟》演唱:陈力歌曲名称:题帕三绝相关古诗词:林黛玉《题帕三绝》演唱: 陈力歌曲名称:红豆曲相关古诗词:贾宝玉《红豆曲》演唱:王洁实14.歌 曲名称:青青河边草相关古诗词: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演唱:高胜美15.歌 曲名称:涛声依旧相关古诗词:唐·张继《枫桥夜泊》演唱:毛宁16.歌曲名称: 烟花三月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演唱:吴涤清17.歌曲名称:新鸳鸯蝴蝶梦相关古诗词: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 校书云》演唱:黄安18.歌曲名称:君莫攀相关古诗词: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演唱:黄安19.歌曲名称:黄鹤楼(古典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歌曲名称:黄鹤楼(现代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其他:20.合唱歌曲名称:送别相关古诗词:近代·李叔同《送别》演 唱:青燕子演唱组21.儿歌系列歌曲名称:春晓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 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静夜思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段丽阳歌 曲名称:春晓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悯农相 关古诗词:唐·李绅《悯农》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相思相关古诗词:唐·王 维《相思》演唱:段丽阳李煜的《虞美人》岳飞的《满江红》最有名的是一张《淡 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 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 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