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万吨池窑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报告

年产万吨池窑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报告
年产万吨池窑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工程名称:

项目名称:年产80000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

项目工程代号:

项目性质:技改

1.1.2 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

法定代表人:

项目负责人:

1.1.3 项目拟建地点

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工程设计证书等级:甲级

编号:

项目背景

1.1.1项目承办单位简介

××××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专业从事玻璃纤维生产与制品加工,是集科、工、贸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集团。

企业目前玻璃纤维产品有二大类、30多个品种,主要有中碱玻璃球、玻璃纤维纱、耐碱墙体网布等产品。现年产中碱玻璃球2万顿、玻璃纤维纱3000吨,玻璃纤维涂层墙体网布7000万平方米。主导产品销到华中地区并出口韩国、土耳其、印度、、波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5200万元,利税2000万元,出口创汇1400万美元。

1.2.2 项目的提出

目前,全球玻璃纤维工业正面临着一个重新划分市场的状况,玻纤工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欧美的玻纤企业侧重于向深加工与高档次应用领域转移。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玻纤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近3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2005年总产量达到了95万吨,已成为世界玻纤第二大生产国,行业产业结构也趋于国际化并具有自己特色。预计在3~5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玻纤生产国。

××××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是我国中小型玻纤企业中发展较快的企业,通过不断开发,企业已形成了以玻璃纤维球、外墙保温用玻璃纤维墙体网布织物为主导的产品系列,玻璃球畅销华中各省、网布外销率达到90%以上,且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企业陆续引进了多种先进的制品加工设备,整体技术与装备水平在国内同类制品加工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技术改造后,企业各种产品的规模与档次均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各种外墙保温用玻璃纤维墙体网布织物制品的加工能力达到了7千万米以上,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标准并得到了国外用户的认可。

随着玻纤制品加工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所需的各种规格的玻璃纤维纱的用量也大幅度增加,玻璃纤维纱的供应矛盾日益特出,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⑴企业的玻璃纤维纱的生产能力仅3000吨/年,且为坩埚法生产,目前外购纱5000吨/年。在产量和质量等方面已不能适应高质量工业织物、网布的生产要求,只能依赖于国内部分池窑拉丝企业。

⑵目前国内池窑拉丝企业尚未形成工业织物用纱系列,定货周期较长、费用高,在玻纤纱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些批量少的特殊产品基本定不到货。墙体网布用纱的品种规格很多,且根据定单要求,往往要频繁地调整。目前,在玻璃纤维纱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下,对于交货周期短的定单只能放弃。

⑶华中、华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加工、生产地区。2005年全国玻璃钢产量140万吨。超过50%产品是在这个区域生产的。玻璃纤维的消耗量超过25万吨。主要是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短切毡、无捻粗纱布等高质量的玻璃纤维池窑法生产的产品。其中的18万吨需从四川、山东、河北、浙江等工厂运入。路途远运费高。而且有时因出口任务还不能满足需要国内要求。目前××××玻璃纤维企业本

身也外购纱5000吨/年。许多使用玻纤和网布下游企业和出口商多次联系企业供货,由于企业的生产能力有限只能放弃市场。

基于以上原因,企业提出了“年产80000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技改项目,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现有制品加工生产线的玻纤纱供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产品档次。抓住临近下游市场的优势和出口渠道众多,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丰富产品的种类。由于企业的玻璃纤维制品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池窑拉丝生产线的产品部分是为企业现有制品加工生产线配套,另一部分是解决周边市场的需要和出口。因此市场风险较小。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形成工业织物用纱、无捻粗纱、短切毡系列玻纤产品的规模化、系列化生产。项目符合国家发展玻璃纤维工业生产的产业政策。

××××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本项目提供了宽松的投资环境,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不仅降低了本项目的一次性投资,而且在长期运行成本上也具有竞争优势。按照项目的性质可以享受下列主要政策。

属设立的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前2

年免缴企业所得税,第3年至第5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

属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的3年内,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是先进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在规定的减免税期满后,可延长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综上所述,项目的提出是适时的,且具备了有利的条件。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原则

1.3.1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⑴××××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年产80000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编制可行性报告合同委托书

⑵××××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提供的项目基础资料。

⑶××××经济开发区提供的项目基础资料

1.3.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原则

⑴充分利用开发区××××玻纤有限公司拟建厂区已有条件,合理规划、降低投资。

⑵项目的产品规划考虑与××××玻纤有限公司相应的制品加工生产线配套发展。

⑶生产线工艺技术力求稳妥、可靠、先进,结合国内成功的经验和实际运行数据,充分借鉴、采用国内外已实际运行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指标,重视技术参数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项目的总体技术达到当前国内先进水平。

⑷一次规划建设两条池窑拉丝生产线。一条3万吨、一条五万吨。

国内目前尚无法解决的一些关键设备、材料拟引进解决。其他设备、材料,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国产先进设备,降低项目投资。

⑸生产线工艺流畅,两条生产线有机衔接。配套公用工程系统两条生产线一次建成。

⑹生产所需原、燃材料供应,充分利用原有的供货渠道。

⑺高度重视节省单耗、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

⑻对项目新增的污染源及污染物,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符合国家及地区相关的环保标准。

⑼注意职业安全卫生,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达到安全文明生产。

1.3.2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可行性研究着重对项目的生产工艺技术、辅助生产设施、新建生产线与产品方案、产品销售市场及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

本项目工程全部集中在××××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拟新建厂区内预留的二条池窑拉丝生产线的用地上,项目代号为20612。

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1.4.1 项目建设内容

一条3万吨及一条五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的玻璃纤维的工厂。

1.4.2 技术方案

本项目在生产规模上,三万吨以上的玻璃纤维生产线属于世界上玻璃纤维企业中产能较大的单条池窑拉丝生产线;在池窑拉丝生产技术上,也将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项目采用国际通用的E玻璃纤维成分,大部分玻璃原料采用合格粉料进厂。玻璃配合料系统采用气力混合和输送,最大配料能力480吨/日。

单元窑熔化能力分别为91吨和152吨玻璃/日,通过综合采用辅助电熔和鼓泡技术,提高热效率和玻璃液质量。成型通路采用“H”型通路,共设置64和106块纤维成型漏板。

纤维成型采用大漏板、多分拉技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制品加工方面,采用先进的络纱、短切原丝毡、捻线等生产设备,生产高质量玻璃纤维制品

1.4.3产品方案

本项目年产各种增强型玻璃纤维制品80000吨,具体产能如下:

本项目的产品都是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档无碱增强型玻纤制品,产品内销与外销比例为5:5。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综合评价与结论

⑴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属鼓励类项目。它的建设将对我国玻纤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⑵××××纤维有限公司以发展玻璃纤维制品加工为主导,在已占得市场先机的情况下,建设池窑拉丝生产线,为制品加工作配套并就近占领周遍地区的市场。产品目标明确,市场风险小,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⑶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已有条件,投资省、见效快。

⑷本项目建成后,年平均销售收入万元,利税万元,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各项投资指标均高于建材行业的规定。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建议项目尽快实施。

第二章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市场需求现状

2.1.1世界玻璃纤维行业现状

2005年全球玻纤生产总量约310万吨左右。1995年至2001年的平均增长率为%,预计2001年至2006年的平均增长率为5%。

根据最新统计资料,玻璃纤维增强基材(含屋面材料基材)和纺织用基材的地域市场分布如下:

2005年全球玻纤市场的平均增长率约6%,其中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亚洲的中国和印度,增长率在15%以上,中东地区发展也较快,增长率在6%以上;而美国和欧洲增长速度较慢,仅%和%。

世界上主要的三大玻纤公司美国欧文斯康宁(OC)、法国圣哥本集团Vertrotex

公司、美国PPG公司,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目前已不再扩大生产规模,将某些利润低的生产环节外包,而把精力和财力专注于玻璃纤维高端产品,发展后道产品和产品的深加工。

另一方面这些国际性的公司也正在向南美洲、东欧国家和亚洲国家(包括中国)转移生产力,以降低生产成本。可以说,玻璃纤维的生产重心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交通、建筑和电子电气行业是玻璃纤维的主要应用市场,占50%以上。2003年,玻璃纤维市场分布情况如下表:

按应用领域划分

按玻纤的使用工艺过程划分

玻璃纤维的纺织应用量中,电子工业用细纱约占65%,用于织造电子布,作为印刷电路板的增强基材;工业织物用纱类用途约占纺织类总用量的35%,其应用领域很广,产品品种繁多,其中建筑用的纺织玻纤纱约占工业织物用纱的44%,其它特种用途(窗纱、光缆加强芯、绷带等)约占56%。

从2001年起纺织用纱市场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由于IT行业的不景气,欧美等国玻纤纺织细纱产量持续下降,而亚洲地区2001年后电子工业用纱尽管亦受到冲击,但产量下降不大。从2003年下半年起,随着亚太IT行业的复苏,玻纤细纱需求量开始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上扬。

第二个变化是工业用和建筑用玻纤网布市场有了很大发展,这给我国中小玻纤纺织企业带来很大机遇,我国已成为建筑捻线墙体用玻纤网布的主要出口国。

2.1.2国内玻璃纤维产销现状

当前我国玻纤行业,呈现供需两旺状况。2005年全国玻纤生产总量95万吨,其中池窑玻璃纤维产量70余万吨,占总量的80%。玻纤产品的大体分类如下:

⑴增强基材:总量约万吨,其中(单位:万吨):

⑵纺织产品:总量约万吨,其中(单位:万吨):

另外在统计数据以外,我国还存在约6~8万吨左右的国家明令禁止的劣质的高碱玻璃纤维,严重干扰了玻纤、玻璃钢市场。

2005年,国内共有39座玻纤池窑生产,拟建和在建的玻纤池窑5座。生产能力11万吨,预计2005年全行业利用池窑法生产的玻纤占总产量的80%。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玻璃纤维已成为我国玻纤工业的主旋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