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细节(教材旁栏)复习资料

高三生物细节(教材旁栏)复习资料
高三生物细节(教材旁栏)复习资料

高三生物细节(教材旁栏)复习资料

教材旁栏知识点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

3、细胞骨架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网架结构,其功能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4、模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模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变量是指___ __________,因变量是指 _______。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设计对照实验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接近中性(6.2-7.4),胃蛋白酶_______,小肠内的胰蛋白酶___________。唾液淀粉酶进入胃______(有或无)活性,胃蛋白酶进入小肠______(有或无)活性。

7、ATP的A代表______,由______和______组成。P代表______,ATP水解得到______,再水解得到______,是的基本单位。

8、对比试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光合作用过程与呼吸作用过程产生的[H]______(是、不是)同一物质。

10、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390-760nm,波长小于390nm的光是______,大于760nm的光是______。

11、同位素标记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运用的是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有____________。萨顿假说运用的是____________。

13、果蝇有____条染色体,性别决定是______型,雄性染色体组成表示方法

______,雌性______。

14、手和脚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______,生理盐水的浓度是___________,输液使用生理盐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产生的基础是____________,离子跨膜运输方式是

____________。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是____________,离子跨膜运输方式是

____________。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是离子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16、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都是乙酰胆碱________(正确、错误)。

17、胰岛素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能使靶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__。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_______(是、否)涉及到反馈调节。

18、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可以先进行____________。在此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前者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统计方法是____________。酵母菌数量变化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种群的空间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数学模型建构的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____________,现代腐乳的生产是在严格的_______条

件下,将优良_________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产品的质量。腐乳制作中香辛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装罐时加入的________不同,可以制成近百种不同风味的腐乳。例如:红方加入____________、糟方加入___________,青方不加辅料。

23、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常见的乳酸菌有_______和________,生产酸奶用的是____________。

24、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又叫_________培养基,培养基除了满足几种主要营养物质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培养乳酸杆菌需添加________,霉菌的PH需调节至_______性,细菌调节至____________________。

25、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技术操作方法各不相同,其核心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观察菌落时需观察菌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菌落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还可以用_________法来测定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此法选用的培养基是____________,在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呈现_____色。

27、愈伤组织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分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分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有________、选用________培养基、植物激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常用的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按照不同的顺序使用这两类激素,得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不同的浓度配比使用这两类激素,得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外植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其进行消毒时,既要考虑__________又要考虑__________。

30、橘皮精油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第一次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胡萝卜素的提取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常见生物:

1.细菌: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①细菌:三册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菌的种类:

乳酸菌、硝化细菌(代谢类型);

肺炎双球菌S型、R型(遗传的物质基础);

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

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固氮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为基因工程提供运载体,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

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

产甲烷杆菌(严格厌氧型)等

②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它们产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多氧霉素、环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种类繁多的抗生素(85%)。繁殖方式为分生孢子繁殖。

③衣原体:砂眼衣原体。

2.病毒:无结构,主要由和组成,包括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① 动物病毒:RNA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

DNA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3.真核类: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成形的细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等)等真核微生物。

①霉菌:可用于发酵工业,广泛的用于生产酒精、柠檬酸、甘油、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固醇、维生素等。在农业上可用于饲料发酵、生产植物生长素(如赤酶霉素)、杀虫农药(如白僵菌剂)、除草剂等。危害如可使食物霉变、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镰孢菌毒素可能与克山病有关)。常见霉菌主要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脉胞菌、木霉等。

4.微生物代谢类型:

①光能自养:光合细菌、蓝细菌

②化能自养: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

③好氧细菌:硝化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

④厌氧细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等

⑤中间类型:酵母菌(需氧、厌氧[兼性厌氧型])

⑥固氮细菌: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等)、自生固氮微生物(圆褐固氮菌)

三、教材实验材料和用具的总结

1.用到质量分数为15%盐酸的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2.用到质量分数为8%盐酸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用到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洗去浮色)

4.用到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的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保存标本)、外植体消毒等

5.可以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可制备无水乙醇提取色素)、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冷酒精可以析出DNA)、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洗去卡诺氏液)

6.必须用无水乙醇的实验:绿色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色素)

7.用到生理盐水的实验: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8.可以用口腔上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9.可以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的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根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根尖)、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鳞片叶内表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鳞片叶紫色外表皮)、DNA粗提取和鉴定(白色洋葱鳞片叶)。

10.需要用活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计数等、植物的组织培养

11.在实验过程中细胞已死亡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水解);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不一定)、蛋白质(进行了研磨或匀浆);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盐酸解离);绿色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研磨破碎细胞)。

12.需要用到显微镜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可不用)、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可用可不用)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汇总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四、[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五、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二、腐乳质量的评价 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大全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大全 2011-08-24 10:55 yw2145|分类:文学|浏览3196次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分享到: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1条回答 2011-08-26 15:04 奫奫|六级最快回答 高中生物知识点 绪论 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物质基础:核酸(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生命的承担者) 结构基础: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新代: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3.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特性。需要时间短。(如:蛾、蝶类的趋光性)。 4.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6种元素师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3.原生质: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和脂质4.水: 含量: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两者可以相互转换) 作用:自由水越多,新代越旺盛。 5.糖类 元素组成:CHO 作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分类:动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单糖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二糖:植物——蔗糖和麦芽糖 动物——乳糖 多糖:植物——淀粉(植物储能的糖)和纤维素(细胞壁的成分) 动物——糖元(肝糖元、肌糖元) 6.脂质: 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类脂: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新教材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新教材 1、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要求是: 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教学提示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及研究进展,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1 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5)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7)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学业要求 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2019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备8套2018年全国高考试卷生物真题必修1部分试题汇总含答案

2018年全国8套理综生物部分真题及答案 2018全国Ⅰ卷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膜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 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30.(9分) 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 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 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 是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________________。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填“O2”或“CO2”)不足。、 【答案】1D 2B 3A 4C 30. (1)甲(2)甲甲植物在低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小于乙植物 (3)乙(4)CO2

生物学史(高中教材)

高中生物学史 江苏省黄桥中学戴波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一) 1965 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胰岛素。 1953年,英国桑格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1665 年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 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 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看到的是只剩下细胞壁的死细胞) 2、17 世纪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放大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 确的描述。(看到的是活细胞,命名的是微生物) 3、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植 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4、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细胞是先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补充: 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结构》揭示人体在器官水平结构 比夏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耐格里观察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形成,发现新细胞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 5、1895 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6、20世 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7、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 膜的 2 倍。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8、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9、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 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0、 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 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补充: 1988 年,美国阿格雷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 年,玫瑰麦金农测出钾离子的通道立体结构 (四)酶的发现史: 11、斯巴兰扎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 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 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 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4、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 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他将这些物质成为酿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习题及答案

1.新宰的畜、禽,如果立即把肉做熟了吃,肉老而口味不好。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嫩。这与肌细胞中 (填细胞器)的作用有关。请解释原因 2.判断 ●中心体广泛分布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内,在有丝分裂前期中心 体倍增并移至细胞两极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所以可以相互转化,原因是具有共同的物质 组成和相似的空间结构 ●线粒体和细胞核内的DNA 都具有转录功能,都是遗传物质 ●线粒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控制线粒体中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只位于细胞核中 3.科学家在知道了膜的化学成分后,为了探究膜成分的功能又利用小肠上皮细胞进行了研究。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生物膜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肠上皮细胞不同表面执行不同生 理功能,且具有高度的极性,从细胞膜的 成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图示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功能。 4.如图是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 B 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__,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 (3)图 C 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眩颊咭蚝粑δ芩ソ叨劳觥4送猓琒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初高中生物衔接教材

初高中衔接教材 . 生物 第一章细胞 学习目标: 1.细胞的形态、细胞的结构、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2.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学习过程: 一.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如下图所示: 二.细胞的结构 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和植物的差异很大,那么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到底一样吗?仔细观察下图,认识细胞的各种结构。 比较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总结它们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知识链】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cellmembrane)、细胞质(cytoplasm)、细胞核(nucleus),细胞质里有线粒体等。(细胞质中的这些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细胞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有细胞壁(cell wall),细胞质里面有大的液泡和叶绿体等。液泡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很多种物质。 【小辞典】 细胞壁是一层透明的薄壁,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极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细胞质是细胞膜以细胞核以外的粘稠物质。 细胞核近似球形。 线粒体呈圆柱形。(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呈椭球形(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实际用】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人类食物中的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有清理肠道的作用。 细胞液中的单宁有涩味,柿和石榴的果实中单宁,单宁在制革业中有重要作用,能使动物的皮革变成柔软的皮革。 细胞液中的植物碱各类很多,有些植物碱在医药上十分重要。如玛啡、麻黄碱等植物碱是很多药物的有效成分。 甘蔗、甜菜的细胞液里含糖量很高,因此,人们用甘蔗、甜菜来榨糖。 【想一想】 你认为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里都含有叶绿体吗?想个办法证实你的想法。 三.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2019年整理】高三生物复习资料

高三生物必修1考前阅读指导 1、高倍镜的使用方法:(1)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3)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细胞学说的内容:(重在理解)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 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1895年德国的魏尔肖修正,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4、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百分比:O>C>H>N>P>S 【O元素最多(65%)】 干重百分比:C>O>N>H>P、S 【C元素最多(48.4%)】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流程见世纪金榜P11,应用如P12例3) 糖类的检测:还原糖:试剂斐林试剂现象砖红色沉淀 淀粉:试剂碘液现象蓝色 脂肪的检测: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现象橘黄色或红色 蛋白质检测:试剂:双缩脲试剂现象紫色 6、氨基酸的通式: 结构特点: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 个碳原子上。 7、多肽链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功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催化、运输、调节、免疫功能 8、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所用的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DNA被甲级绿染成绿色,RNA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盐酸的作用:(1)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2)使染色体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3)调节染色剂pH 蒸馏水的作用:(1)配制染色剂(2)冲洗盐酸,防止盐酸影响染色 用酒精灯将载玻片烘干的目的:杀死并固定细胞,否则口腔上皮细胞在死亡时,溶酶体 的水解酶,会破坏细胞内的结构,包括DNA和RNA等。 该实验的基本步骤是: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先低后高) 9、参与遗传物质组成的糖:五碳糖(包括核糖和脱氧核糖) 植物细胞中嘴重要的二糖:蔗糖、麦芽糖 多糖:淀粉,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动物细胞中最重要的二糖:乳糖(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 多糖:糖原,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类的功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10、脂肪的作用:主要的储能物质;对于高等动物和人还有保温、减少器官的摩擦、缓冲外 界压力,以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 体内还参与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的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

(完整版)高三生物必修一一轮复习试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 第Ⅰ卷(本卷共50个小题) 一、选择题(1—40每题1分,41—45每题2分。共50分) 1、(课标Ⅰ卷)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课标Ⅱ卷)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3、(福建卷)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4、(2014重庆卷)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 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5、(2014山东卷)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6、(安徽卷)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7、(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8、(广东卷)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成的是()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9、(大纲卷)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10、(课标Ⅰ卷)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11、(北京卷)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 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 ..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12、(上海卷)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6),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docx

3. 在温度、光照都适宜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了死亡。下列对种了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A. 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冇机物 J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壽害作用 D.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 3.【答案】C 【解析】种子的萌发需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才能萌发,浸没在无菌水中的种了主要靠无氧呼吸捉供能量,产生酒精等对细胞冇害的物质,导致种子不能萌发,C 项正确;小麦种子中的胚乳可为胚芽生长提供养料,A错谋;种子萌发过程中由胚乳提供养料,不需耍光合作用提供养料,B错误;呼吸作用产生的能屋不均以热能释放,D错谋。 5.对下列牛命现象及其牛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 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B. 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冇序死亡,冇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C. 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D绷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牛理功能的效率 5.【答案】B 【解析】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A错误;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冇序死亡,以免衰老病变的细胞在生物体内积累,冇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B项正确;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进行,使细胞内外物质浓度羌进-步增人,满足了细胞对营养物质的摄取需要,C项错诧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细胞分裂只是增加了细胞的数虽,D项错误。 11.某同学欲测定卅i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作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lcm2 的叶圆片烘干后 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二(3广2z-Q /6 gcm^h-* (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牛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高中生物回归教材 细节旁栏知识详细整理

高中生物课本教材小字旁栏知识整理 必修一 1.1. (12页)1990年,科学家发现人体生殖道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仅480个基因 1.2. (14页判断题)反射活动都需要多个细胞参与,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 1.3. (18页)方法二检测脂肪的步骤: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1.4. (26页实验)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利于染色。 1.5. (32页)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2013年新课标一卷中涉及到:脂肪转化为糖类时,主要增加的元素就是氧。 1.6. (32页)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1.7. (33页)葡萄糖可以口服和注射,但蔗糖只能口服而不能注射 主要原因是葡萄糖是单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蔗糖是二糖,细胞无法直接吸收,而且血浆中没有分解蔗糖的酶,而消化道中有蔗糖的相关酶。 1.8. (35页左下角图)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 1.9. (37页小结)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为单体,相对分子量很大,称为生物大分子。 1.10. (38页知识迁移)种子晒干过程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干种子高温烘烤出的水珠的来源主要是结合水,结合水破坏后的种子不能萌发。 1.11. (41页)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小字)细胞癌变过程中,有的癌细胞膜上会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特殊蛋白质。 1.1 2. (43页拓展题)台盼蓝染色体鉴定活细胞,只有死细胞会染成蓝色,主要是丧失选择透过性。 1.13. (45页)内质网除了用于蛋白质的加工,还是脂质的合成车间 1.14. (46页相关信息)硅肺: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但细胞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的膜,使细胞死亡

最新2018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归纳优秀名师资料

2018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归纳 精品文档 2018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有一些需要同学们去记忆和背诵才能掌握。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2018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归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1.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单倍体育种过程:杂种F1 单倍体纯合子。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1 / 12 精品文档

局限: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双缩尿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高血糖症,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10.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11.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值的原理。 12.细胞板不等于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13.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这个点昨天一摸理综就考了),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2 / 12 精品文档 11.递质分兴奋行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资料(共11讲,56页,有答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资料(共11讲,56页,有答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资料(共11讲,56页,有答案) 1、生命的物质基础(1)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都具有细胞结构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生物体的生长是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D、如果没有应激性,生物就不可能适应环境 2、下列都属于蛋白质的一组物质是(B ) A、性激素、生长激素、纤维素 B、解旋酶、抗体、胰岛素 C、血红蛋白、胆固醇、维生素 D、载体、抗体、核糖体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体(C ) A、具有严谨的结构 B、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对刺激发生反应 C、通过新陈代谢进行自我更新 D、具有生长发育和产生后代的特性 4、植物的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这一现象及决定这一现象的分别

是植物的(D ) A、适应性和抗旱性 B、适应性和遗传性 C、应激性和抗旱性 D、应激性和遗传性 5、下列植物感应活动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剌激引起的是(C ) 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 B、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 C、含羞草的小叶合拢 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6、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C )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碱基、磷酸 D、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7、有关原生质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 A、组成原生质的主要生命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B、原生质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 C、被脱掉细胞壁的植物裸露细胞是一团原生质 D、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团原生质体 8、生物细胞中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是(A )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本习题及思考题参考答案 整理时间:2014-1-17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一)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三)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一)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二)腐乳质量的评价 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答: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答: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4.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二)练习 1.答: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一)泡菜腌制的质量如何

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分析授课时数分配建议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 内容简介 本章分为两节:“身边的生物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回顾了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本章内容从前瞻性的角度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以及如何进行生物科学的学习等问题。本章主要的活动有:“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和“生命会自然发生吗”两个“积极思维”活动;“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诊断方法----基因诊断”的“放眼社会”活动;“观察池塘水中的生命世界”的“边做边学”活动。 内容地位 “生物科学和我们”是本教科书第一章的内容。教科书首先通过对癌症发病率和病因分析以及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些传染病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生物科学,帮助学生深刻体会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密切关系,着眼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本章第二节通过介绍科学家不断挑战“自然发生说”的生物学史实,强调了生物科学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强调了探究是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 教学特点 人类生存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发展迅猛,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列举生物科学发展中的某一方面,对其应用前景作出预测,并以辩证的思维对其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作出恰当的评价。教学的难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高学生获取、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本章第二节安排了生物科学发展的精彩片段回放、点评,可以让学生思考、领悟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科学家是如何不断地深入探究问题的过程,学习他们坚持不懈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 本章内容的本质为“绪论”,因而两节均无“关键词”,即无知识目标要求,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和人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学的进展,关注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 本节地位

高三生物总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 走进细胞 考点脉络 氨基酸的结构与脱水缩合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 核酸的结构 核酸的功能 糖类的种类 糖类的作用 脂质的种类 脂质的作用 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考点记忆:细胞的分子组成 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①氨基酸的结构与脱水缩合:生物体中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约有20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侧链R 基团的不同;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过程形成多肽或蛋白质,其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 ②蛋白质的结构:由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由于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多肽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多种多样。 ③蛋白质的功能:由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因而蛋白质具多种功能,具体有①结构物质,如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④免疫作用,如抗体;⑤运输作用,如载体。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两大类,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的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含氮碱基、一分子的五碳糖和一分子的磷酸组成的,组成DNA 和RNA 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DNA 和RNA 在成分上的区别是①DNA 中含脱氧核糖、RNA 中含核糖,②DNA 中存在T ,RNA 中存在U 。核酸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糖类的种类与作用: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可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其中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二糖有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其中淀粉是植物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它是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4)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细 胞 的 分 子 组 成

(整理)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

第一讲走进细胞 1.下列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各细胞中都有两种核酸 B.具有核膜、核仁的细胞是①、② C.生物①、②、③一定是异养生物 D.②的摄食行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下列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和蓝藻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DNA等 B.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属自养型;后者无细胞壁,属异养型。这也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C.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 D.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 3.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甲型H1N1流感病毒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4.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新细胞是通过细胞增殖产生的

B.生物膜系统是对细胞内膜结构的统称,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细胞内DNA转录和翻译过程均有特定运输工具搬运原料到指定位置 D.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 6.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生物中,与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体有明显区别的是__________。 ①大肠杆菌②发菜③蓝藻④酵母菌⑤霉菌 ⑥HIV⑦水绵⑧SARS病原体⑨细菌 (2)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左下图)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右下图)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这说明细胞的__________性。 7.俄罗斯科学院研制用于加工乳酸食品的新型酵母菌,由于用其加工出来的乳酸食品中含有双歧杆菌和乳酸菌,适合俄罗斯人的体质,俄罗斯媒体称这种新型酵母菌为“爱国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媒体称新型酵母菌为“爱国细菌”存在知识性错误,原因 是酵母菌和细菌不是一类生物,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 (2)乳酸菌和双歧杆菌都有细胞壁,请探究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否含有糖类和蛋白质。(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实验步骤: ①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②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 ③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