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1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1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1

浅谈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1

————————————————————————————————作者:————————————————————————————————日期:

浅谈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

姓名:

本科专业:

本科班级: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摘要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上,全球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历程,亦取得了宝贵的成绩和经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相应发展起来,例如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分别提出了信息城市、全球城市、山水城市、地方城市、步行城市、无汽车城市、健康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数字城市、空中城市、海上城市、巨型城市、仿生城市等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其中以和谐、高效健康、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城市责备普遍认为是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

从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后,我国就开始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积极探索,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总体上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采用的思路和方法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截止2007年底,全国已有超过150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已经编制或正在编制生态市建设规划。而这知识保守估计,有计划建设生态城市的城市实际上已经超过200个。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规划,我国学术界开展了一些关于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提出了诸如生态系统理论、生态位理论、生态足迹理论等一些理论,基于这些理论的评价方法可以为规划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也有针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城市建设思路研究,如哈尔滨、乌鲁木齐、烟台、兰州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对策建议;还有关于生态城市某一方面问题的专门研究,如宁波市、洛阳市、成都市、惠州市、南昌市分别针对生态城市建设中绿地系统、自然生态系统、非建设用地规划交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专题的研究。总的来说,虽然我国在生态城市的规划理念、方法和实现途径上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从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及其效果来看,仍需探讨如何将生态学原理有效、正确的应用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而且世界上也没有真正的生态城市我国必要在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法体系。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城市

绪论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可续发展观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家宝总理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十分重要,应当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目录

摘要 (Ⅰ)

绪论 (1)

1.生态城市思想的发展过程 (1)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 (1)

1.2 生态城市理论的渊源 (1)

1.3 现代生态城市理论发展状况 (1)

1.3.1国外生态城市的理论发展 (1)

1.3.2国内生态城市的理论发展 (1)

2.国外生态城市实例研究 (1)

2.1国外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 (1)

2.2 国内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 (1)

2.3 国外生态城市五大建设模式 (2)

2.3.1 规划调控型 (2)

2.3.2 环境美化型 (2)

2.3.3 污染治理型 (2)

2.3.4 资源循环型 (2)

2.3.5 功能转化型 (3)

3.国外经验:对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 (3)

3.1 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 (3)

3.2 实行城乡一体化规划,促进城乡平等协调发展 (3)

3.3 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 (3)

3.4 完善生态城市应用研究的政策、技术、资金保障体系 (4)

3.5 加强公共教育,加强文化建设,普及生态文化,引导公民广泛参与 (4)

4.总结 (4)

参考文献 (5)

1 .生态城市思想的发展过程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在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首次提出来的并马上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城市的涵义有多种解释,前苏联生态学家O.Yanitisky认为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的一种经济、社会和自然三者协调发展,物质能量和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境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美国生态学家Richard Register认为生态型城市即生态健康的城市,是低污、紧凑、节能、充满活力、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黄光宇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他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互生。但是到目前为止不仅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的生态城市,而且对生态城市的内涵还在不断深化。

1.2 生态城市理论的渊源

现代生态城市思想直接起源于霍华德( Edward Howard ) 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为我们展示了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生态魅力。英格兰莱奇沃思( Letch.. worth) 是由霍华德设计并于1903 年建成的田园城市。历经几乎一个世纪后, 该镇仍然是最宜人的人居环境之一。生态城市是1980 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 但其理念渊源却很长。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人居环境, 还是古代欧洲城市和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的村庄, 都可以看出生态城市的雏形。本世纪以来出现的城市生态学两次高潮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城市生态研究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得到重新认识和反思。

1.3 现代生态城市理论发展状况

迄今为止由于“生态城市”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和理解,世界各国在生态城镇的建设上有多种模式,目标和名称也多样化。但国际学术界有个基本的共识,即,生态城镇必须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的和一体化的发展。可以认为城市生态规划涉及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致力于将生态学思想和原理渗透于城市规划的各方面,使城市规划“生态化”。城市生态规划不仅关注城市的自然生态,而且也关注城市的社会生态;不仅重视城市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还关注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关注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经济发展及其产生的任何相应的开发建设都将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但是人们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应当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能够保证生态环境仍然具备自我恢复的能力。生态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和生态城市目标的实现,不应当超越自然界所能供给的能力。

1.3.1国外生态城市的理论发展

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萌芽最早可追溯到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的“乌托邦”。由于这种思想观念过于超前,完全脱离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没有提出完整的生态城市概念。但在一定程度上,为生态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古罗马建筑师威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总结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城市建设经验,提出应从城市的环境因素考虑城市的选址,形态和布局。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在城市用地的选择和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建城思想都加大了对环境因素的考虑。这些前人的成果对以后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起到启蒙作用。

1.3.2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

我国古代哲学中有“天人合一”论,这一思想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并在传统的天人关系论中居于主流的地位。这种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关注换环境,顺应自然的朴素生态理念。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我国早期的生态城市理论,为我国现代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城市生态学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1984年12月在上海举行了“首届全国城市生态学研讨会”。标志着我国城市生态理论研究的正式开始。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90年代,我国生态城市已经形成了一套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指导的建设理论与方法体系。例如1986年,江西宜春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并于1986年正式开始生态城市试点。随后,各地在生态城,生态县,生态示范区,生态村,生态小区等层次上建立了一些很有推广价值的示范点,对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 国外生态城市实例研究

2.1 国外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

从1971年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的城市生态化建设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一种是以“绿色城市”为目标,增加绿色要素和绿色空间,如英国的密尔顿·凯恩斯市。二是制定生态城市的标准,构建新型的生态城市,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丹麦、瑞典、日本等国家对生态城市建设计划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具体标准。例如巴西的库里蒂巴和桑托斯、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和阿德莱德市、印度的班加罗尔、丹麦的哥本哈根以及美国的伯克利、克里夫兰、波特兰大都市区都启动了生态城市建设计划,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和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成功经验。

2.2国内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

我国生态城市研究始于80年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

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加上我国在人口,资源问题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使得国内给予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得以蓬勃开展,但是生态城市理论具有极强的综合性,需要涉及到城市理论研究的各门学科的合作,而国内在这方面却做得不够,规划界,生态学届以及其他学科没有能够联合开展起来影响更大,更加深入的生态城市研究设计,从而使得国内已有的生态城市研究和实践没有能够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2.3 国外生态城市五大建设模式

虽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但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概念提出至今,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同时,国外在以“生态城市”为目标的城市建设尝试与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建设范例,无疑也会给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带来参考与借鉴。通过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的分析,可将其建设模式划分为规划调控型、环境美化型、污染治理型、资源循环型以及功能转化型五大类型。

2.3.1 规划调控型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从城市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模式和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宏观调控层面上,应用生态学原理,制定明确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原则和途径,并指导和落实到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上。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2.3.2 环境美化型

都市生活的便利与乡村优美环境的完美结合是E. Howard所追求的理想中的城市。其田园都市理论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体现了人们要求与大自然融合、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愿望,是城市与自然平衡的良好展示。“花园城市”新加坡,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龙泳合,2008),是环境美化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

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与人们对自然的关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分不开的,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应同自然界物种的繁衍进化协调进行,最终创造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

2.3.3 污染治理型

继工业革命使欧洲城市出现严重环境问题后,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工业化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特别是其工业的大发展,城市环境也逐渐恶化。全球范围内都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灾难性事件频发,逐渐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针对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环境和生态窘状,从治理污染、维护居民健康、改善人居环境的角度,对以世界七大公害,即大气污染、水质污浊、土壤污染、噪音、震动、地基下沉、恶臭为对象进行环境治理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德国弗莱堡即是针对城市环境污染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

2.3.4 资源循环型

循环型城市的建设将循环经济模式贯穿和渗透在城市发展的产业结构、生产过程、基础设施、居民生活以及生态保护各个方面,是建立在城市功能的合理定位、充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和高科技基础之上进行生产消费活动的城市,是新形势下实现城市新发展思路的重要探索。日本北九州即是该类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

2.3.5 功能转化型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城市,其城市发展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城市的功能转型是个世界性难题,通过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资源枯竭型城市功能转型是这些城市发展新的出路。法国洛林的城市转型即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3. 国外经验:对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

目前国际生态城市运动正在世界很多国家展开,而我国正处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完全套用国外的发展建设方式是不可取的。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可以从国外经验中获得如下启示:

3.1 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

由上文的介绍可以看出,国外的生态城市建设大都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实践,而且非常注重可持续适用技术的开发,因此中国的城市应该坚定不移地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和研究生态城市建设之路,不能再走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道路,应该寓自然环境保护、社会生态和谐于经济发展之中。因此可以设想,如果中国出现较多的生态城市,不仅生态环境会发生明显好转,而且中国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文明将显著提高,综合国力也必定会显著增强。

3.2 实行城乡一体化规划,促进城乡平等协调发展

国外很多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提醒我们,生态城市概念中的“城市”,不仅指城市化地区,还包括城市所有的乡村,“平衡的城市概念必须扩大到区域”(芒福德,1961),这就要求我们的“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反映出城市与其周围地域之间动态的统一性”。目前在我国很多城市(马丘比丘宪章, 1977)规划中片面强调城市周围地区的发展,忽视城市与区域的联系,就城市论城市,造成城乡冲突突出,三农问题严重。因此,我们的规划必须由单纯的城市规划向城乡一体化规划转变,应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小城镇,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地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平等协调发展。

3.3 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

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后发优势是可以充分借鉴国外生态城市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可以充分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进行跨越式发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要逐步实现由传统发展观向生态发展观的转变,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要培育发展适合本地区城市发展的特色产业、名牌产品,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在人居环境的营造方面,既要重视自然环境的优美宜人,又要注重社会环境的文明和谐,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要形成本民族本地区的城市特色。总之,把产业生态化、环境生态化作为发展生态城市的有效机制,可以带动中国城市尽快向生态城市的方向转化,逐步实现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

3.4 完善生态城市应用研究的政策、技术、资金保障体系

我国应该加强与国外先进城市的交流,了解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最新动态,在引进国外人才、资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发展生态适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健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科技队伍,依靠科技进步来保证生态城市发展和建设。向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生态建筑、太阳能利用技术、无公害实用技术、干旱地区的节灌技术、集水技术等技术的研究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其资金的运转建议建立中介服务机构组织,通过咨询机构、咨询人员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向人们提供各类信息、技术资料;其资金来源建议国家设立生态城市研究专项基金,建立有效的生态适用技术研究开发机制。技术和资金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中国的生态城市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5 加强公共教育,加强文化建设,普及生态文化,引导公民广泛参与

我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育远离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劳动者素质比较低,生活生产方式陈旧,而且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低,因此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文化建设、加快教育发展和提高全民素质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发人力资源的必然选择。教育还必须培养对待环境和国家利用资源方面积极的行为模式,通过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途径向所有年龄所有层次的人提供生态教育,普及生态文化,以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使越来越多的公民自觉自愿的加入到生态城市运动中来。

4 . 总结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九五”期间是中国环境保护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大发展的五年;至21世纪初,中国先后建起了一批“生态省”、“生态市”。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也在逐步提高。生态观念的加强,为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扫除了认识上障碍。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城市化过程中,指导思想和目标不明确,致使城市生态规划被忽视、被淡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管理,各单位在扩展地盘时忽视了生态环境建设。由于某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工业污染仍十分严重。此外,城市居民的生态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居民生活垃圾污染也给城市生态建设带来一定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逐步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更新思想观念,深入理论研究,总结

实践经验,实施明确目标,做好科学规划,完善管理体制,协调监控环境引进市场机制,吸引公众参与,营造生态风尚,加强城区合作。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使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稳健有序的进行,尽管任重道远,困难重重,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副繁荣、和谐的生态城市景象将会展现在中国和世界人民面前。

参考文献

[1] 鞠美庭.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典案例[J]. 科技潮,2007,(10):24-25.

[2] 吴唯佳.德国弗赖堡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J].国外城市规划,1999,(2):31-33.

[3] 陈蓓. 生态城市—— 21 世纪人居环境的理想模式之一[J]. 苏州城建环保学

院学报,2002,15(4):54-57.

[4] Register R. Eco-city Berkeley : Building Cities for A Healthier Future[M]. USA: North Atlantic Books,1987.13-43.

[6] 黄光宇, 陈勇. 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城市规划, 1997 ( 6) : 17- 20.

[7] 梁咏华. 浅析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由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三个例子想到的. 小城镇建设, 2004 (7), 88-89

[8] 蔺雪峰.生态城市治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3~4.

[9] 于立. 国际生态城镇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 建设科技, 2010(13): 30-35.

[10] Roseland, M. Dimensions of the Eco-city [J]. Cities, 2009, 14(4): 197-202.

[11] 于立. 中国生态城镇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初探[J]. 国际城市规划,2009(6): 107-107.

[12] Huang Guang yu .Urban& Rural Ecologicalization: A way of Development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Z] . SCOPE EC2000, Beijing.

[13] 黄光宇, 陈勇.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 科学出版社, 2002, 8

[14] 罗德尼·R·怀特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M] 沈清溪吴斐琼译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15] 曾满林.刍议我国生态伦理学的现实意义——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 2010(03)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27T17:21:21.6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作者:陈善婷 [导读]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环境,对于人类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对象。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同步进行。在环境保护理念日渐强烈的今天,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要求和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一、生态城市的特征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一定区别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它具有以上城市发展模式的一些特征,但是以上各种发展模式都不足以表现生态城市发展的全部特征。具体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生态城市应当使城市的发展与自然和谐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使人和自然都能够和谐发展,使人的生活能够与自然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的发展中应当有更多的自然因素,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系统中的转化二氧化碳功能、多种生物之间共生共赢、优化改善水资源环境功能、适度自动调节容量功能和生态风尚功能。在环境的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不影响经济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良性发展。使生态城市的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能使人文气息浓厚,使这两者之间互惠互利,充满活力地共同互相促进发展。 1.2生态城市的发展是可持续而又高效的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但是生态城市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城市的发展不能只注意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还应当在注意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注意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资源,加强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能力,注意保护自然界中的自我循环系统和物种生态多样性,使人类活动科学合理的使用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能够使子孙后代也能够有一个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环境,而不是只顾眼前的欲望需求而不顾后果的满足一时的繁荣而造成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的后果。 1.3生态城市系统应当达到整体协调 生态城市的发展并不能只追求环境或者是经济的单一保护或发展,应当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系统来整体考量效益,在整体协调的视角下处理经济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整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地域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支持,所以应当运用整体系统的生态理念来指导发展符合这个地区特点及本地人类特点的城市,从而使这个城市的发展能够与这里的人口、物质、资源和文化良好的联系起来,使城市能够真正的实现生态型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2.1自然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环境是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现象。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保护,避免对城市原有生态自然环境产生破坏,然后根据区域性特征,对生态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同时,也要改善和管理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借助生态学原理和设计原理,合理改造原始生态环境,更好的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并提升其生态价值,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以西北为例,牧草充足,可以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对其进行应用,既能够优化该地区生态环境,又能够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行充分绿化。 2.2人口容量规划设计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大量资源和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建设规模逐渐增加,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城市用地、能源使用以及城市用水压力越来越大,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城市人口容量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内外先验经验,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等对产业以及人口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合理规划土地分配方式、交通发展模式以及城市布局,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2.3生态建筑规划设计 生态建筑注重自然能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建筑技术也追求高效、环保、无污染的能源利用技术,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和谐的、与自然共存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不仅与环境相融合,而且主动的利用生态环境与气候效应带来的有利条件,充分使用自然环境及气候所适合的适宜技术改善生态建筑的舒适度及减少对于资源的浪费及提高对于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所以在生态建筑规划设计时,一方面为城市原有地区改造建设及城市向周边延伸建设。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发展利用生态建筑技术,将有效改善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紧张关系、城市水资源循环及城市建设及改造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在城市原有城区改造方面,根据建筑特点,探索和引进合理的绿色建筑改造技术加快现有城区建筑的节能改造,并且在城市建筑拆除过程中,推广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回收技术和设备。在新城区的建设中,以公共建筑及公益建筑为突破口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在新城市建筑中推广利用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并且在新城区建设中注意排水管道的设计建造,在城市建筑中加强节水及用水设施的普及,提高城市水资源流通及利用率。 2.4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型的公共客车、出租汽车,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提高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数量及普及率和传统燃油公共汽车的替换速度。在良好的基础上发展智能交通,利用当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系统中人、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之间的有机联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真正意义上提高公交的吸引力,促进公交的发展,并且注重自行车及人行的设施、站点及道路规划设计。在新城区的建设中,加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联系,引入TOD等绿色交通理念,合理配置土地及城市功能,以减少城市内部的长途交通,形成以交通节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本科专业 本科班级 姓名 评分 指导老师(签名) 20 年月日 湖北工业大学

1)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况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兴起了生态城市建设热,生态产业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它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的零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起步比较晚,所以我国生态产业的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 国外的生态城市研究更注重具体的设计特征和技术特征, 强调针对西方国家城市现实问题( 如低密度、小汽车方式为主导和生活高消费) 提出实施生态城市的具体方案, 其理论与生态城市实践结合的十分紧密。如雷吉斯特提出了针对美国城市低密度现状的改造措施。但总的来说, 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的实践性相当强。 与国外研究相比, 国内的生态城市研究更多地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 注重整体性,理论更加系统, 而且国内生态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界和规划界, 此外还有环境学科和其它领域。总的来说, 虽然国内生态学界在建设生态村、生态县和生态市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虽然国内各学科也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 但国内生态城市的已有实践和理论对当前城市规划的影响还是相当有限的。生态城市理念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和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目标, 对国内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有着显而易见的意义。不论规划是广义的, 还是狭义的, 在当今科学技术相当发达、人类改造自然即干预自然的能力远远超出以往的情形下, 人类必须意识到任何人居环境( 包括城市) 的人类活动都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存在着人类活动 的生态极限, 人类必须克制自身的某些行为, 并充分地体现在规划之中,这是真正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也是建立生态城市的根本保证。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自己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更是严格,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生态城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谋求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地、主抓手。这是因为:从国内城市化进程看,未来社会必将发展为城市社会,而生态城市可以比农村更好地结合自然、社会与文化要素形成一种更容易传承和发展的文明形式。从国际趋势看,联合国发表的一系列环境报告更加明确地关注城市、生态与人类福祉间的相互关联,造成环境恶化的驱动因素——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等成为问题解决重点,生态城市将是世界潮流所趋。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关键技术; 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往往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的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本文从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入手展开论述,结合国外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生态城市的成功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获得有利于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1生态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1.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1.2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2.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1.2.2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1.2.3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1.2.4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1.2.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2中国目前的城市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2.1目前的城市状况 “九五”期间是环境保护大发展的五年,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族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措施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等方面。但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全国有36%城市河段的水质为劣5类,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大气污染十分突出,受监测的341个城市中,有66.7%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白色污染”仍然严重;全国城市垃圾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还不到总量的10%;城市噪音扰民十分普遍,2001年监测区域55.7%的城市噪音处于中度以上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市民发生多种疾病。 2.2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我国古代地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古代文明中有关城镇修建和房屋建造的论述,总结了大量生活实践的经验,其中经常以阴阳五行和堪舆学的方式出现。虽然至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中国古代书籍,但有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于《周礼》、《商君书》和《墨子》等政治、伦理和经史书中。 夏代(公元前21世纪起)对“国土”进行全面勘测,国民开始迁居到安全处定居,居民点开始集聚,向城镇方向发展。夏代留下的一些城市遗址表明,当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工程技术水平,如陶制的排水管的使用及夯打土坯筑台技术的采用等,但总体上,在居民点的布局结构方面都尚原始。夏代的天文学、水利学和居民点建筑技术为以后中国的城市建设规划思想的形成积累了物质基础。 商代开始出现了我国的城市雏形。商代早期建设的河南偃师商城,中期建设的位于今天郑州的商城和位于今天湖北的盘龙城,以及位于今天安阳的殷墟等都城,都已有发掘的大量材料。商代盛行迷信占卜,崇尚鬼神,这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城镇空间布局。 中国中原地区在周代已经结束了游牧生活,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期间兴建了丰、镐两座京城。在修复建设洛邑城时,“如武王之意”完全按照周礼的设想规划城市布局。召公和周公曾去相土勘测定址,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城市规划建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图2-1-1)。同时,《周礼》书中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

如“都”、“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图2-1-1 周王城平面想象图 战国时代,《周礼》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各方挑战,向着多种城市规划布局模式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模式。除鲁国国都曲阜完全按照周制建造外,吴国国都规划时,伍子胥提出了“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他主持建造的阖闾城,充分考虑江南水乡的特点,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排水通畅,展示了水乡城市规划的高超技巧。越国的范蠡则按照《孙子兵法》为国都规划选址。临淄城的规划锐意革新、因地制宜,根据自然地形布局,南北向取直,东西向沿河道蜿蜒曲折,防洪排涝设施精巧实用,并与防御功能完美结合。即使在鲁国,济南城也打破了严格的对称格局,与水体和谐布局,城门的分布并不对称。赵国的国都建设则充分考虑北方的特点,高台建设,壮丽的视觉效果与城市的防御功能相得益彰。而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_0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是非常快的,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中对生态问题也非常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建设能够得到提高。生态城市在规划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大不同,同时对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也要进行改善,这样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对存在的问题找到具体的解决措施。 标签:城市规划;设计;生态保护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样就使得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问题,现在,人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生态城市的建设。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时候要实施生态规划,这样能够更好的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对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探讨,能够更好的实现生态和谐,同时也能更好的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1 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 生态城市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分为不同层次,要对环境的自然属性进行很好的分析,对城市的区位和地形及气候情况要进行很好的掌握,同时对人们的活动情况也要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还要对社会功能属性进行分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城市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部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属性也要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城市的历史进行传承,同时也能更好的加强人们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掌握。在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时候,在规划意识方面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同时也能更好的确保规划计划能够顺利的按期实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对区域经济进行很好的分析,同时对资源要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生产力和功能方面的互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规模和城市的环境容量也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科学的建设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好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会带来很大问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水平低、城市建设方式不科学和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效益过分重视,这样就导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出现了破坏非常严重的情况。城市在发展的时候对周边的环境也带来了影响,水资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对城市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同时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影响。 3 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浅谈城市规划与生态建设

浅谈城市规划与生态建设 摘要:当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也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等问题。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交流的整体协调,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就城市生态规划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点和注意事项,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生态系统;环保理念 一、引言 城市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积累和传播的中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城市化一方面对社会经济、交通、生产以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高度集中,消耗水平的不断增长,城市特有的代谢功能正在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并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城市的未来,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不合理的规划设计,既浪费大量资金,又占居了大量土地面积,妨碍居民生活,给后人留下极大的缺憾。个别城市的规划、设计方面与现代化城市生态建设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低。多数城市更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表现在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公共绿地及公共配套设施用

地比例偏低,用地结构不合理。 2、城市发展目标的盲目性。改革开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机遇,增加了城市发展的期望值,但同时也出现了不顾客观条件,热衷于城市发展的泡沫现象,盲 目照搬别国的布局模式和建筑风格,结果搞得乌七八糟、不伦不类,脱离了本城市自身的实际,抹杀了本身的发展潜力。 3、城市环境不断恶化。一些地方乱占耕地、违法批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流失;过度采用地下水,水资源面临污染和枯竭。 三、对城市规划的几点认识: 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们从过 去追求温饱转向追求高素质的生活。人们当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便利的交通、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秩序、整洁优美的市容市貌,具有时代特色的、以人为本的、高品位的城市艺术,在更好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制定好切实符合有本城市特点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城市规划用地起到引导和控制作用,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是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衔接,以繁荣土地市场和土地交易,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出让制度为目标;二是在城市规划的编制上,要综合考虑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要重视市场经济下来自土地需求方面的拉力, 避免城市规划受到市场的扭曲和破坏;三是要将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一种调节控制手段,作为调节土地市场的政策杠杆,强化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导向性。 2、抓好高标准规划的制定,严格按照规划分步建设,注重质量。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权威性、长远性决定了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对建设大业、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高标准、高起点、克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要确保城市规划落到实处,严格按规划办事,以规划大局为重。

中国生态城市整体发展与典型案例

35 背景 当前,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巨大变革。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掀起了创建生态城市的浪潮,城市发展开始步入一个崭新的轨道。上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生态城市(Eco-city)的内涵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不断的得到充实与完善。在中国,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中国生态城市整体发展与典型案例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刘琰 在此背景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合作开展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项目”。本项目规划为五年(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自启动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协议,该项目将在5年期内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角度,构建中国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并依照该指标体系,在中国遴选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大力推广生态城市最佳实践,鼓励和推动城市之间相互进行经验交流、借鉴,同时结合指标体系对案例城市进行评价,完成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由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过程,从而促进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内容节选自《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项目》2010-2011年度报告的部分内容。 ■ 天津中新生态城规划效果图

36 The Special Focus 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概述 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始自江西宜春于1986年提出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此后经历了一段相对平静的蛰伏期。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的逐步升级以及气候变化问题的日渐喧嚣,生态城市成为世界各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转变旧有发展模式、谋求城市新兴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在国内外双重压力的驱使下,中国对于生态城市的关注也从专家学者的理论探索迅速升温至政府倡导的建设实践层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在2009年国际城市规划与发展论坛上首次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低碳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是对生态城市理念、内涵的深化和具体化,也为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一经提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既是顺应城市低碳化、生态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战略抉择,同时也是是转变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201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的合作框架协议,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2010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无锡太湖新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河北省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河北省生态示范城市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合作备忘录》;2011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研究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政策建议、指标体系、示范技术等工作,引导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另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与美国、瑞典、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有关部门签署了生态城市合作方面的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展生态城市方面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除此之外,地方各级政府也表现出对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等极大的热情和关注。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学术交流部所做的一项统计表明,截至2011年2月,中国287个地级以 上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230个,所占比重为80.1%(如图1所示);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133个,所占比重为46.3%(如图2所示);综合上述两种建设目标,提出低碳生态城市有关建设目标的城市已达259个,占到地级市比例的90.2%(如图3所示)。 中国生态城市典型案例的遴选 综上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建设生态城市最为积极和主动的国家之一。在众多正在开展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中,本着兼顾典型性与代表性、差异性与可比性的原则,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课题组2009-2010年度选取了13个案例城市进行跟踪分析(如表1所示)。考虑到案例城市的代表性与典型性,2010-2011年度剔除了4个案例城市:北川新县城、密云县、延庆县和长沙市。同时,根据现有的信息(包括各地已获奖项和荣誉,如联合国人居奖、各部委所颁生态有关奖项等),结合相关专家意见建议,并经项目课题组内部多次讨论,2010-2011年度新增5个案例城市(或地区):北京市门头沟区、武汉市、呈贡新城、无锡太湖新城和合肥滨湖新区,最终确定2010-2011年度生态城市典型案例14个(如表2所示)。 中国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无论是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还是正在开展的建设实践,生态城市的发展热潮已经席卷中国大地。但由于当前生态城市建设尚处探索阶段,其建设和发展中所表露出的问题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 1、生态城市建设动机不明晰、概念化问题严重 当前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普遍对生态城市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进行了不同程度和规模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活动,但

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发表时间:2017-07-10T15:42:35.807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10期作者:詹贵贵[导读] 城市规划过程中有效构建生态城市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很多城市都已经注重对于该方面的有效构建。 (钦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城市规划过程中有效构建生态城市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很多城市都已经注重对于该方面的有效构建,合理落实生态城市规划也就成为了比较核心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就重点围绕着生态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合理应用,从原则以及具体措施两个角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0-0030-02 1.引言 生态城市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很多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核心目标,尤其是随着当前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这种生态角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就能够符合于这一预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作用效果。具体到这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来看,其需要注意的内容和基本原则还是比较多的,需要规划人员高度重视,尽可能避免出现有损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行为。 2.生态城市规划原则分析 2.1 维系生态平衡 对于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有效推广和落实来看,相应生态平衡的有效维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这种生态平衡方面的有效落实则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应生态规划在整个城市中进行有效推进,如此也就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生态城市得到较为理想的构建落实。具体到生态平衡的有效维系中来看,其涉及到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需要相应城市规划工作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全面性效果,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其整体推进水平,确保相应生态城市能够更为实用可靠,在可持续方面具备较强作用价值效果。 2.2 注重低碳节能 对于城市规划过程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有效落实和推进来看,还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应低碳节能工作进行有效关注,切实提升城市的低碳节能效果,最终也就能够保障其具备较佳运行水平,有助于提升其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功能性。具体到这种低碳节能方面的有效建设中,还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应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生态城市运行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和技术手段来进行相应城市发展的优化,最终也就能够有效提升其整体低碳节能效果,缓解现阶段城市发展中能源短缺问题的同时,促使相应生态城市更具实效性。 2.3 注重环保效果 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还需要重点从环保方面进行有效推进,这种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展开需要在城市规划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处理,进而才能够避免以往城市运行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缺陷,保障城市更具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效果。结合以往城市发展基本状况而言,其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必然也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导致其具体生态效果受损,生态环境受到明显破坏,进而也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保障相应生态城市的建设更为高效,规避了该方面的不利威胁。 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措施 3.1 合理规划城市景观 对于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有效推进和落实而言,重点加强城市景观的有效布置和运用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城市景观方面的合理布置需要促使其能够在生态性角度表现出较强的作用实效性。结合这种城市景观的合理规划布置,需要首先从相应区域分布角度进行处理,保障具体城市景观能够在城市相关区域内形成较为理想的生态改进优化效果,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整体效益。当然,对于这种城市景观的合理规划布置,还需要重点围绕着自身的设计内容和基本构成要素进行有效处理,结合其相应的城市景观需求以及相关绿色植物的布置进行探索,保障其能够达到最佳落实效果。在这种生态景观的合理设计规划中,还应该重点围绕着相应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进行优化,进而才能够保障生态城市规划较为合理高效,最大程度上提升其实际效益。 3.2 合理优化产业布局 在以往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其对于各类污染问题的治理优化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这种污染问题的治理除了要加强对于生活污染物的重点处理和防治之外,就需要从产业布局方面进行合理调节,促使其产业布局能够具备更加的合理性效果,充分提升产业布置合理性水平。此外,对于相应产业布局的合理应该把握好相应高污染产业的分布,降低其对于城市的不利威胁和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废气排放较为突出的行业,其分布更是需要结合常年风向进行控制,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污染防治效果,避免其干扰生态城市的建设。 3.3 建设生态社区 对于具体社区进行合理优化布置,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生态效益,同样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结合这种生态社区的有效处理优化来看,其需要把握好社区对于生态方面的基本需求,详细分析探究以往社区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合理问题和干扰因素,如此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生态化效益,同是也能够直接满足于人们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保障生态化价值更好体现。 3.4 合理运用生态技术手段 对于各类生态型技术手段进行合理运用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生态型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就是为了保障其能够有效取代传统污染或者是能耗较大的技术,最终促使其能够较好适合于相应生态城市发展需求。当然,对于这些生态技术手段的具体落实和运用而言,还需要考虑其实际效益以及适用性,比如对于地热能源的运用就需要进行详细前期探索,保障其能够具备理想的实用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相应生态城市建设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为了较好促使生态城市得到较好落实,又需要遵循相关原则进行规划,采取恰当的技术手段进行推广,最终提升其生态效益。参考文献 [1]杨子莹.浅析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6):164. [2]赵家坤.探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9):82-83.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了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然性,并对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提出了发展构想,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并阐述了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的有关观点和手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减少,工业化的大量生产,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以人口、资源、环境为重点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土地的大量开发,在山河壮丽的祖国大地上,令人痛心疾首的那些恣意开山毁林、削石、拓直路、填河塘、掘古树、破坏自然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在钢筋混凝土的从林里蜗居“鸽笼”,在被“现代文明”污染的空间里惶恐于“城市病”的人们心底的声音呼唤着返朴归真,寻求协调经济发展、资源供应、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规划人员的伟大使命。 ? 一、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须性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在当今世界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人类享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的生活权利,但在发展中应坚持环境、社会、经济三者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凭借人们手中的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经济的发展,当代人的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当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相平等,不能允许当代人一味片面的追求短期的超高速发展与消费而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机会。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就是使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资源能得有效使用,城乡发展有序推进。由此可

城市规划发展中生态规划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发展中生态规划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生态规划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在城市建设中发展生态规划是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要求日提高的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实施的体现,在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建设的加快,生态规划必然得到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规划,城市建设 Abstrac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has been widely attention. In city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lanning i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in the life work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embodi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refl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i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ut alo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planning will have in the long run Key words: the city planning, ecological planning, urban construction 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在城市规划中为达到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的目 的,调控人与环境的关系,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原理作为指导,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舒适、清洁、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是在上位区域生态规划指导下开展的市域生态系统发展规划,包括城市生态概念规划(自然和人类生态因子、生态关系、生态功能和生态网络的发展战略规划)、城市生态工程规划(水、能源、景观、交通和建筑等生态工程建设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管理规划(生态资产、生态服务、生态代谢、生态体制和生态文明的管理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发展生态规划不但是城市建设中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一、城市规划发展中生态规划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城市生活工作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就是满足于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环境需求,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建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环境,使城市建设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在规划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称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如何达到生态系统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成为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点课题。作为国民经济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理念浅析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理念浅析 【摘要】:城市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态城市的理念,给我们指出了一条突破这个发展瓶颈的希望之路,按照其模式去研究、去设计、去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迎来的将会是一个美好的前途。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理念 中国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220017-01 在已过去的20 世纪,城市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生存空间。进入21 世纪,城市的发展速度还在加快。据联合国1999 年的预测,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可望达到56.2%的水平,而发达国家将达到84%。 其中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问题对生态系统的变化正产生着重大影响。地球生态系统发生着有史以来最剧烈的生态退化和景观破碎,而根本原因就在于当今城市赖以生存的由汽车--城市--高速公路--能源系统组成的基础设施 复合体对人与自然的严重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可能会持续世世代代,甚至完全不可能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生态退化的速度究竟有多快,规模究竟有多大,以及何时才能停止,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方向。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城市规划更为本质的东西,就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意义,它是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环境规划,而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 瑞吉斯特曾指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特别的创造物、综合体、有机体、幽灵、复合机器--无论用什么名字,它是人类所创造的具有特征和目的的一种艺术品。城市就像一艘驶入人类未来旅程的船,其结构功能建设得越好,航行就越正常。"那么如何选择城市发展的模式,如何让它的结构功能建设得更好呢? 生态城市的理念,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希望之路。按照其模式去设计、去发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或停止生态退化和景观破碎。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了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的历程,我们看到,城市化促进了人口?p产业向城市集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这种集聚效应的背后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无情摧残。随着城市蔓延的加剧,这种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生态城市理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

浅谈如何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

浅谈如何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 浅谈如何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逐渐深入,我国的城市人口开始 呈现逐渐激增的形式,大量的自然资源锐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对城市居民的生存以及发展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在这种形势之下,人们开始对生态化城市的建设进行反思,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认识到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对城市资源进行良好地协调,进而能够能够满足民众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同时生态化城市规划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设计;环境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city gradually thorough, our country city population began to gradually increase the form, a decrease of natural resources, ecological balance is destroyed, the survival of city resid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has a great influence, under this kind of situation, people began to refle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more and more city bega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cit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ecological design;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较为新的规划理念。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为了建设生态城市,主要目的为了构建一个实现社会经济以及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生态系统,同时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充分结合了相应的生态学原理以及应用规划科学手段,在这个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相应关系进行辨识,模拟以及设计,进而得出较为合理的生态方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导读:本文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1生态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1.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1.2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2.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1.2.2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1.2.3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1.2.4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1.2.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2中国目前的城市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2.1目前的城市状况 “九五”期间是环境保护大发展的五年,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族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措施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等方面。但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