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记忆方法

中药鉴定学记忆方法
中药鉴定学记忆方法

中药鉴定学记忆方法

中药鉴定学记忆方法

1. 药用部分为块茎的药材:即“两天三泻胡半白”,该句可拆成: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芨)。我们可以这样联想:“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2. 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

“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即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抢)活、威灵仙、丹参。

3. 含有石细胞的药材有26 种: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子,就备受宠爱,有四个丫环(叫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照顾她。她每天要吃五味东西:豆砂包(豆蔻、砂仁);

炒肉,当时肉贵(肉桂),就杀了两猪(苍白术);

鸡血藤上长出的木瓜;

寄生在杜仲树上的槟榔;

二参麦冬汤。

这26 味中药即:吴茱萸、厚朴、巴戟天、防己、防风、

辛夷、栀子、杞子、黄芩、黄连、黄柏、黄芪、五味子、豆蔻、砂仁、肉桂、苍术、白术、鸡血藤、木瓜、槲寄生、杜仲、槟榔、党参、玄参、麦冬。

4. 伞形科的13 味药:

“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通过这句话可以把教材里伞形科的13 味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

本、川芎)全都记住。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5. 菊科13 种药材:

“木香2术冬菊红,茵陈青,北公牛紫。” (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款冬花、菊花、红花、茵陈蒿、青蒿、

北鹤虱、蒲公英、牛蒡子、紫菀)

6. 含有油室的药:

吴珠(吴茱萸)归(当归)来两箱(木香、丁香)油,只是(枳实)泻(泽泻)白苍术(白术、苍术)。即川芎、当归、木香、丁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7. 血竭的性状鉴别可归纲为:

“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火燃呛鼻腔,香像苯甲酸”。

8. 金樱子的性状鉴别可归纳为:

“倒卵似花瓶。顶端有花萼,棕色赤小点。拨开花托后,内有小瘦果。包有黄绒毛,美人把衣脱”。

9. 蕲蛇的性状鉴别为:

“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连珠佛指甲”。

10. 何首乌有云锦状花纹,我们可以联想到“乌云”。

记忆中药鉴定学的方法

11. 商陆有罗盘纹,联想到“商人用罗盘,不然没方向”。

12. 银柴胡有珍珠盘,联想到“银色的珍珠盘”。

13. 十字花科植物含有芥子苷,联想到圣经中的“十诫(芥)”。

14. 樟科植物肉桂,可联想“獐肉”。肉桂主产广西,广西的简称不就是“桂”吗?

15. 水龙骨科植物石韦,想到“水滴石穿”。

16. 山东(鲁)、河南(豫)主产金银花,不妨想想

“路遇

(鲁豫)金银,好爽啊! ”

17. 广地龙的动物来源是参环毛蚓,联想“广东——深

(参)圳”。

18. 含有分泌细胞的红花,想到“分红”。

19. 藿香含有间隙腺毛,会想到“物理学家‘ 霍金(间)’ ”。

20.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想到“白毛女”,并据此推断

赤勺也是毛茛科植物。

21. 维管束无限外韧型的是双子叶植物,想到《神雕侠侣》中的“陆无双”。

22. 呋喃香豆素:包括补骨脂内酯(呋补谐音“互

补”)

23. 芦荟苷:属于碳苷。(联想到“炉碳”)

24. 麻黄碱:能产生铜络盐反应。(麻铜即“马桶”)

25. Molish 反应的试剂:α- 萘酚、浓硫酸(莫奈为印象派大画家)

26. Pettenkoler(别等咖啡)反应的主要试剂有:蔗糖、浓硫酸(别等咖啡了,用蔗糖酸吧!)

《中药鉴定学》小常识

《中药鉴定学》小常识 一、 道地药材、进口药材、特殊产地 1.道地药材 四川:黄连、附子、川芎、白芷、川贝母、黄柏、金钱草云南:三七、云南 甘肃:当归、大黄 宁夏:枸杞子 内蒙:黄芪甘草 吉林:人参、鹿茸 辽宁:细辛、五味子 山西:党参 河南:地黄、牛膝、山药 山东:北沙参、金银花 江苏:薄荷 安徽:牡丹皮、木瓜 浙江:玄参、浙贝母、延胡索、麦冬 福建:泽泻 广东:砂仁、藿香 广西:蛤蚧 新疆:紫草 江西:枳壳 2.进口药材 乳香:索马里、埃塞俄比亚 没药:索马里、埃塞俄比亚 血竭:印尼 羚羊角:俄罗斯 沉香:印尼、马来西亚 西红花:西班牙 意大利 德国 法国 丁香:坦桑尼亚 印尼 马来西亚 番泻叶:印度 埃及 马钱子:印度 越南 泰国 白豆蔻:泰国、 印尼

西洋参:美国、加拿大 3.特殊产地 石膏:湖北应城 儿茶:云南版纳 槟榔:海南 二、药材性状“习称” 1.“云锦花纹”何首乌 2.“罗盘纹”商陆 3.“珍珠盘”银柴胡 4.“车轮纹”防己 5.“菊花心”甘草、黄芪 6.“疙瘩丁”白芷 7.“朱砂点”羌活、苍术 8.“蚯蚓头”防风 9.“狮子盘头”党参 10.“金包头”知母 11.“鹦哥嘴”“红小辫”天麻 12.“过桥”黄连 gM 13.“起霜”茅苍术 14.“火炬头”,“连三朵”款冬花 15.“钉头”赭石 16.“怀中抱月”松贝 17.“通天眼”羚羊角 18.“铁线纹”“珍珠疙瘩”山参 19.“马牙柱”合成朱砂 20.“乌金衣” “挂甲”牛黄 21.“虎牙”砍茸 22.“莲花”马鹿茸 23.“血片”“蛋黄片”鹿茸饮片 24.“当门子”麝香 三、药材性状特征 , 1.叶柄残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绵马贯众) 2.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大黄) 3.断面可见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列成2-4轮同心环 (牛膝,川牛膝) 4.断面可见大理石样花纹(槟榔) 5.药材表面常见发亮得结晶 牡丹皮 厚朴 6.断面有银白色胶丝 杜仲 7.形似毛笔头辛夷 四、药材显微特征 1.草酸钙簇晶 大黄、何首乌、太子参、白芍、地榆、人参、西洋参、三七、川芎、山楂、牡丹皮、槲寄生、吴茱萸、小茴香、栀子、蓼大青叶、丁香、金银花 2.草酸钙砂晶 牛膝、麻黄、细辛、枸杞子、钩藤、秦皮洋金花 3.草酸钙针晶(束) 麦冬商陆(及方晶、簇晶)、巴戟天、苍术、半夏、麦冬、龙胆、山药、天麻、儿茶、广藿香、肉桂 4.草酸钙方晶 麻黄、细辛、甘草、苦参、石菖蒲、枳壳、栀子、鸡血藤、厚朴、黄柏、红花 5.草酸钙柱晶 补骨脂、沉香、肉桂 6.草酸钙棱晶 五倍子 7.草酸钙结晶 防己(细小杆状) 猪苓(双锥八面体形)、西红花、豆蔻浙贝母

中药鉴定学口诀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趣味记忆、分类复习及分章要点自测 一、中药鉴定学趣味记忆 1、含有石细胞的药材有26种 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子,就备受宠爱,有四个丫环(叫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照顾她。她每天要吃五味东西:1.豆砂包(豆蔻、砂仁);2.炒肉,当时肉贵(肉桂),就杀了两猪(苍白术);3.鸡血藤上长出的木瓜;4.寄生在杜仲树上的槟榔;5.二参麦冬汤。 这26味中药即:吴茱萸、厚朴、巴戟天、防己、防风、辛夷、栀子、杞子、黄芩、黄连、黄柏、黄芪、五味子、豆蔻、砂仁、肉桂、苍术、白术、鸡血藤、木瓜、槲寄生、杜仲、槟榔、党参、玄参、麦冬。 2、伞形科的13味药 “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 通过这句话可以把教材里伞形科的13味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全都记住。 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3、菊科13种药材 “木香2术冬菊红,茵陈青,北公牛紫。” (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款冬花、菊花、红花、茵陈蒿、青蒿、北鹤虱、蒲公英、牛蒡子、紫菀) 4、药用部位为块茎的药材 即“两天三泻胡半白”。该句可这样拆: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芨)。我们可以这样联想:“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5、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 “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即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抢)活、威灵仙、丹参。 6、含有油室的药 “芎归木丁香油室,吴萸二术泽泻枳”。即川芎、当归、木香、丁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7、血竭的性状鉴别可归纲为:“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火燃呛鼻腔,香像苯甲酸”。 8、金樱子的性状鉴别可归纳为:“倒卵似花瓶。顶端有花萼,棕色赤小点。拨开花托后,内有小瘦果。包有黄绒毛,美人把衣脱”。 9、蕲蛇的性状鉴别为:“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连珠佛指甲”。 10、何首乌有云锦状花纹,我们可以联想到“乌云”。 11、商陆有罗盘纹,联想到“商人用罗盘,不然没方向”。 12、银柴胡有珍珠盘,联想到“银色的珍珠盘”。 13、十字花科植物含有芥子苷,联想到圣经中的“十诫(芥)”。 14樟科植物肉桂,可联想“獐肉”。 肉桂主产广西,广西的简称不就是“桂”吗? 15、水龙骨科植物石韦,想到“水滴石穿”。 16、山东(鲁)、河南(豫)主产金银花,不妨想想“路遇(鲁豫)金银,好爽啊!” 17、广地龙的动物来源是参环毛蚓,联想“广东——深(参)圳”。 18、含有分泌细胞的红花,想到“分红”。 19、藿香含有间隙腺毛,会想到“物理学家…霍金(间)?”。 20、白芍为毛茛科植物,想到“白毛女”,并据此推断赤勺也是毛茛科植物 21、维管束无限外韧型的是双子叶植物,想到《神雕侠侣》中的“陆无双”。 22、呋喃香豆素:包括补骨脂内酯(呋补谐音“互补”)

中药鉴定学总结

中药鉴定学总结 1、含有石细胞的药材有26种 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子,就备受宠爱,有四个丫环(叫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照顾她。她每天要吃五味东西:1.豆砂包(豆蔻、砂仁);2.炒肉,当时肉贵(肉桂),就杀了两猪(苍白术);3.鸡血藤上长出的木瓜;4.寄生在杜仲树上的槟榔;5.二参麦冬汤。 这26味中药即:吴茱萸、厚朴、巴戟天、防己、防风、辛夷、栀子、杞子、黄芩、黄连、黄柏、黄芪、五味子、豆蔻、砂仁、肉桂、苍术、白术、鸡血藤、木瓜、槲寄生、杜仲、槟榔、党参、玄参、麦冬。 2、伞形科的13味药 “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 通过这句话可以把教材里伞形科的13味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全都记住。 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3、菊科13种药材 “木香2术冬菊红,茵陈青,北公牛紫。” (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款冬花、菊花、红花、茵陈蒿、青蒿、北鹤虱、蒲公英、牛蒡子、紫菀) 药用部位为块茎的药材,即“两天三泻胡半白”。该句可这样拆: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芨)。我们可以这样联想:“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即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抢)活、威灵仙、丹参。 含有油室的药:“芎归木丁香油室,吴萸二术泽泻枳”。即川芎、当归、木香、丁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血竭的性状鉴别可归纲为:“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火燃呛鼻腔,香像苯甲酸”。 金樱子的性状鉴别可归纳为:“倒卵似花瓶。顶端有花萼,棕色赤小点。拨开花托后,内有小瘦果。包有黄绒毛,美人把衣脱”。 蕲蛇的性状鉴别为:“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连珠佛指甲”。 何首乌有云锦状花纹,我们可以联想到“乌云”。 商陆有罗盘纹,联想到“商人用罗盘,不然没方向”。 银柴胡有珍珠盘,联想到“银色的珍珠盘”。 十字花科植物含有芥子苷,联想到圣经中的“十诫(芥)”。 樟科植物肉桂,可联想“獐肉”。 肉桂主产广西,广西的简称不就是“桂”吗? 水龙骨科植物石韦,想到“水滴石穿”。 山东(鲁)、河南(豫)主产金银花,不妨想想“路遇(鲁豫)金银,好爽啊!” 广地龙的动物来源是参环毛蚓,联想“广东——深(参)圳”。 含有分泌细胞的红花,想到“分红”。 藿香含有间隙腺毛,会想到“物理学家…霍金(间)?”。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想到“白毛女”,并据此推断赤勺也是毛茛科植物 维管束无限外韧型的是双子叶植物,想到《神雕侠侣》中的“陆无双”。 小檗碱:遇漂白粉产生樱红色。(联想到蜡笔小新的狗小白) 呋喃香豆素:包括补骨脂内酯(呋补谐音“互补”)

中药鉴定学 第2章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 一、最佳选择题 1、明代对药学发展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是 A.《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拾遗》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草纲目》是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2、以下哪部是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 A.《植物名实图考》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嘉佑本草》 E.《图经本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清代吴其濬溶编撰的,是植物学方面科学价值较高的名著,也是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植物名实图考》收载植物1714种,对每种植物的形态、产地、性味、用途叙述颇详,并附有较精确的插图,其中很多植物均经著者亲自采访、观察,并重视其药用价值;《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一书摘录了大量古代文献资料,载有植物838种,给近代药用植物的考证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3、以下本草中收集藏药最多的是 A.《海药本草》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蒙筌》 E.《晶珠本草》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晶珠本草》为清代德玛尔?旦增彭措编撰,共载西藏东部、青海、四川西部的药材2294种。叙述了每种药的来源、生长环境、性味和功效等,是历代收集藏药最多的典籍。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4、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A.《诗经》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纲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A.《诗经》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纲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6、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新修本草》 D.《本草经集注》

主管中药师-专业知识-中药鉴定学 第三单元 茎木类中药练习题及答案详解(10页)

中药鉴定学第三单元茎木类中药 一、A1 1、川木通的表面特征是 A、表面棕黄色,有多数点状皮孔 B、表面灰黄色,有横向皮孔 C、表面浅灰棕色,光滑,栓皮易鳞片状剥落 D、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多膨大 E、表面灰褐色,有地衣斑 2、鸡血藤横切面的特征之一是 A、髓部偏于一侧 B、木部有红褐色分泌物 C、皮部黄白色 D、无髓 E、髓部大位于中央 3、钩藤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结晶类型是 A、方晶 B、柱晶 C、针晶 D、砂晶 E、簇晶 4、呈不规则块片或长条状。有棕黑色树脂和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交互形成的斑纹。燃烧时气香浓,有油渗出,该药材为 A、鸡血藤 B、小通草 C、苏木 D、通草 E、沉香 5、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成偏心形半圆形的环,有此性状特征的药材是 A、苏木 B、沉香 C、川木通 D、鸡血藤 E、大血藤 6、横断面皮部呈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黄白色,有细孔(导管),射线红棕色、放射状,有此特征的药材是 A、大血藤 B、钩藤 C、沉香 D、木香 E、川木通

7、川木通的表面特征是 A、表面灰褐色,有地衣斑 B、表面棕黄色,有多数点状皮孔 C、表面灰黄色,有横向皮孔 D、表面浅灰棕色,光滑,栓皮易鳞片状剥落 E、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多膨大 8、下列哪项不属于川木通的性状鉴别特征 A、川木通呈长圆柱形,略扭曲 B、髓小,圆形或成空腔 C、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 D、有特异香气 E、无臭,味淡 9、呈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棕色,粗糙,有浅纵沟和横裂纹及疣状突起,栓皮有时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暗红棕色内皮。质硬,体轻,易折断。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及红棕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涩。该药材为 A、钩藤 B、鸡血藤 C、苏木 D、沉香 E、大血藤 10、钩枝密被褐色长柔毛,钩的末端膨大成小球的钩藤原植物是 A、毛钩藤 B、华钩藤 C、大叶钩藤 D、无柄果钩藤 E、钩藤 11、显微鉴别沉香切向面,可观察到的特征是 A、木射线条状排列,导管为具缘纹孔,多为短节导管,两端平截,具缘纹孔排列紧密 B、木射线排列成横向带状,纤维,径向壁上有单纹孔 C、木射线宽1~2列细胞,含棕色树脂状物质,导管呈圆形、多角形 D、木射线宽1~2列细胞,含棕色树脂状物质,两端平截,具缘纹孔排列紧密 E、木射线条状排列,导管为具缘纹孔,纤维,径向壁上有单纹孔 12、水浸后有黏滑感。无臭、无味的药材是 A、大血藤 B、木通 C、通草 D、青荚叶 E、旌节花 13、钩藤来源于 A、木通科 B、茜草科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非常实用)-最新范文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非常实用)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非常实用) 1、药用部分为块茎的药材 即“两天三泻胡半白”,该句可拆成: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芨)。我们可以这样联想:“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2、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 “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即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抢)活、威灵仙、丹参。 3、含有石细胞的药材有26种 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子,就备受宠爱,有四个丫环(叫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照顾她。她每天要吃五味东西: 豆砂包(豆蔻、砂仁);

炒肉,当时肉贵(肉桂),就杀了两猪(苍白术); 鸡血藤上长出的木瓜; 寄生在杜仲树上的槟榔; 二参麦冬汤。 这26味中药即:吴茱萸、厚朴、巴戟天、防己、防风、辛夷、栀子、杞子、黄芩、黄连、黄柏、黄芪、五味子、豆蔻、砂仁、肉桂、苍术、白术、鸡血藤、木瓜、槲寄生、杜仲、槟榔、党参、玄参、麦冬。 4、伞形科的13味药 “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通过这句话可以把教材里伞形科的13味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全都记住。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5、菊科13种药材 ”木香2术冬菊红,茵陈青,北公牛紫。” (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款冬花、菊花、红花、茵陈蒿、青蒿、北鹤虱、蒲公英、牛蒡子、紫菀) 6、含有油室的药 吴珠(吴茱萸)归(当归)来两箱(木香、丁香)油,只是(枳实)泻(泽泻)白苍术(白术、苍术)。即川芎、当归、木香、丁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7、血竭的性状鉴别可归纲为:“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火燃呛鼻腔,香像苯甲酸”。 8、金樱子的性状鉴别可归纳为:“倒卵似花瓶。顶端有花萼,棕色赤小点。拨开花托后,内有小瘦果。包有黄绒毛,美人把衣脱”。 9、蕲蛇的性状鉴别为:“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连珠佛指甲”。 10、何首乌有云锦状花纹,我们可以联想到“乌云”。

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二章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3580082.html,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二章讲义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 ◆历代重要本草著作的书名、作者、收载药物总数和学术价值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记载有葛、苓、芍药、蒿、芩等50多种药用植物的产地、采集、性状等知识。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著者不详,成书年代约在汉朝时期,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本草经集注》是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基础编撰而成,载药730种。全书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苏敬、李(责力)等22人集体编撰,由官府颁行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载药850种,新增药物114种,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著作打下了基础。 《海药本草》收载外国输入的药物。 《嘉祐本草》和《图经本草》《图经本草》,共21卷,对药物的产地、形态、用途等均有说明,成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该书首创版印墨线药图,绝大多数药图为实地写生图,图名大多冠以州县名,说明当时对药材质量的评价已十分重视药材的道地性。 《证类本草》是宋代最值得重视的本草。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为研究古代药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本草纲目》是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李时珍编写成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的巨著《本草纲目》。本书以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本草纲目》的出版,对中外医药学和生物学科都有巨大影响。17世纪初传到国外,曾译成多国文字,畅销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药学文献之一。 《本草纲目拾遗》是清代赵学敏编撰的,此书是为了拾遗补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作,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如冬虫夏草、西洋参、浙贝母、鸦胆子、银柴胡等均系初次记载,大大丰富了药学内容。 《晶珠本草》为清代德玛尔·旦增彭措编撰,是历代收集藏药最多的典籍。 《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清代吴其(氵睿)编撰的,是植物学方面科学价值较高的名著,也是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 表2-1 我国历代重要本草介绍

中药学:植物基础知识--花

中药学:植物基础知识--花 编者按:植物的基础知识,属于《药用植物学》的内容,是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础。因此,我们为大家总结了一系列的植物学基本概念,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知识。 花是种子植物进行有性繁殖的主要器官,是种子植物固有特征之一。从演化的观点来看,花是由枝变态而来的,花亦有花茎与花叶之分。在被子植物的花,花的花梗、花托相当于花茎;花的花被(包括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相当于花叶。花的各部常随植物种属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异,其与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比较,这些差异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故花的特征又是植物分类鉴定的主要根据。许多植物的花,如洋金花、金银花、红花等都是重要的中药人在藏族等民族药中,以花供药用的更是特别多。 (一)花的组成部分:花一般由花梗、花托、花被(包括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几个部分组成。 1. 花梗:又称为花柄,为花的支持部分,自茎或花轴长出,上端与花托相连。其上着生的叶片,称为苞叶、小苞叶或小苞片。 2.花托:为花梗上端着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膨大部分。其下面着生的叶片称为付萼。花托常有凸起、扁平、凹陷等形状。 3.花被:包括花萼与花冠。 (1)花萼:为花朵最外层着生的片状物,通常绿色,每个片状物称为萼片,分离或联合。 (2)花冠:为紧靠花萼内侧着生的片状物,每个片状物称为花瓣。花冠有离瓣花冠与台瓣花冠之分。 离瓣花冠:即花瓣彼此分离的花冠。花瓣上部宽阔部分,称为瓣片,下面狭窄部分,称为瓣爪。属于此种类型的花冠,从基数性划分有:三数性的花冠(如葱)、四数性的花冠(如菘兰)及五数性的花冠(如梅)。从形状上划分有:蝶形花冠(如槐)、距形花冠(如延胡索)及兰形花冠(如白及)。 合瓣花冠:即花瓣彼此联合的花冠。花瓣联合的下方狭窄部分称为花冠管部,上方宽阔部分称为花冠舷部,花冠管部与花冠舷部交会处称为花冠喉部,而花冠舷部外侧未联合部分则称为花冠裂片。属于此种类型的花冠,除亦可从基数性进行划分外,主要是从外形上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 一、药用部位为块茎的药材即“两天三泻胡半白”。该句可拆成: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芨)。我们可以这样联想:“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二、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即“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即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抢)活、威灵仙、丹参。 三、含有石细胞的药材有26 种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子,就备受宠爱,有四个丫环(叫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照顾她。她每天要吃五味东西:1. 豆砂包(豆蔻、砂仁);2. 炒肉,当时肉贵(肉桂), 就杀了两猪(苍白术);3. 鸡血藤上长出的木瓜;4. 寄生在杜仲树上的槟榔;5. 二参麦冬汤。 这26 味中药即:吴茱萸、厚朴、巴戟天、防己、防风、辛夷、栀子、杞子、黄芩、黄连、黄柏、黄芪、五味子、豆蔻、砂仁、肉桂、苍术、白术、鸡血藤、木瓜、槲寄生、杜

仲、槟榔、党参、玄参、麦冬 四、伞形科的13 味药 即“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通过这句 话我们可以把教材里伞形科的13 味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全都记住。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五、含有油室的药即“芎归木丁香油室,吴萸二术泽泻枳”。即川芎、当归、木香、丁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人参:顶有芦头盘节状,味苦带甘气清香; 假货商陆味淡麻,断面还有同心环。 三七:体有瘤凸质坚实,击碎面平皮木离; 皮部散生棕色点,味苦有甘尝后知。 天麻:鹦哥嘴,凹肚脐,外有环点干姜皮; 春空冬实心有别,松香断面要牢记。 巴戟天:形似鸡肠巴戟天,心细皮厚色紫蓝; 伪品肉薄木心粗,虎刺易断勿受骗。 白前:根茎细长节明显,折断中空似鹅管; 节上须根弯而细,勿与白薇相混乱。 当归:主根粗短支根长,质地柔软色棕黄; 断面油点显

中药鉴定学整理

中药鉴定学 名词解释: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发重要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即“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2、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3、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4、星点:是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较大,有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5、云锦花纹:是指何首乌的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异型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6、鸡爪黄连:是指多分枝,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的黄连,习称“鸡爪黄连”。 7、过桥:是指味连根茎中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 8、芦头:是指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或茎基,习称“芦头”。 9、芦碗:是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 10、艼:人参上的细长横伸的不定根习称“艼” 11、鲜地黄:是指地黄秋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鲜用者习称“鲜地黄”。 12、生地黄:将鲜地黄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3、朱砂点:是指药材断面散在的红棕色油点,如茅苍术。 14、起霜(吐脂):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15、怀中抱月:是指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的松贝。 16、鹦哥嘴:天麻顶端有红棕色之深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 17、冬麻:是指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的天麻。 18、春麻:是指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的天麻。 19、发汗:是指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剌激性,或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茯苓、厚朴。 20、桂通(官桂):是指剥取栽培5~6年生幼肉桂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21、企边桂:是指剥取十年生以上肉桂树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质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22、板桂:是指剥取老年肉桂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23、绢状茸毛:是指马钱子表面密被的,呈灰棕色或灰绿色,自中央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有丝样光泽的茸毛。 24、间隙腺毛:是指存在于栅栏组织或薄壁细胞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 25、铁皮枫斗:是指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茎,除去杂质,减去部分须根,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成弹簧状,烘干而成,习称“铁皮枫斗”(耳环石斛)。 26、铁皮石斛:是指将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茎切成段,干燥或低温烘干而成的药材。 27、二杠、大挺、门庄:花鹿茸的锯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 28、条痕色:是指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画过后所留下的粉末痕迹的颜色,称为条痕色。 选择题:

中药发展史概览(1)

中药发展史概览(1) 作者/田丽娟, 黄泰康☉编辑/聂道湑 编者按 中药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长期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了解中药的发展历史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天之力将按朝代顺序分三篇对我国中药的发展史作概括的叙述, 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中药、关心中药、热爱中药和研究中药。本篇将讲原始社会,夏、商、周及春秋战国和秦汉三国时期的中药发展历史,《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论》等中药巨作就诞生在该段时期。 从原始社会到三国时期中药发展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我国中医药学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多年, 历代使用过的和正在使用着的中药品种不计其数。这些中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长期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追求和经验积累而发现并认识到的。 中药在我国古代被称为“本草”。“本草”一词, 沿用已有两千多年之久。究其含义, 一指中国传统医药学中的药物, 二指中国传统药物学及药物学专著, 如《本草纲目》。 综观本草学发展历史, 我们可以看到, 它的发展轨迹基本上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发生发展, 并与社会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密切相关, 是系统的、科学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萌芽 (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 原始人类在长期的采集和植物栽培过程中, 逐渐认识、鉴别出哪种植物对人体有益、哪种植物对人体有害, 治病之药由此而得。人类最早发现的药物是植物药。至渔猎时代, 内外科病开始用动物药医治。而矿物药的使用是在原始社会末期, 随着人类采矿和冶炼时代的到来而逐渐摸索总结出来的。在原始社会中出现了“火”与“酒”这两个对医药起巨大作用的东西, 从其应用方面对人类的健康起了“药”的作用。 二、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 )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医疗实践中, 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药物知识。早期的药物学知识基本依赖于口头相传, 直到文字的出现, 人们开始把对药物采集、产地、性状及功用等方面的认识用文字记录下来。在先秦文献《周礼》、《诗经》和《山海经》中都有不少有关药物的资料。 《周礼·天官》载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这里所言“五药”, 并不是指五种具体药物, 而是对药物进行的初步归纳。《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涉及药物的书籍,仅植物药就有杞 (枸杞 )、艾 (艾叶 )、桑椹等 50多种。《山海经》是专门记载先秦各地名山大川及其物产的专著, 是先秦文献中, 收载药物最多的著作,共载药 126种, 且收录了更多的动物药, 对后代药物学的发 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中药鉴定学是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地、较全面地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 1.了解药用植物学有关基础知识; 2.熟悉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 3.掌握鉴定中药的依据和取样的方法。 4.掌握中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方法。 5.掌握中药的各类主要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 6.掌握大纲中规定要全面、重点讲授的中药,包括来源、植物(动物)形态、性状、显微、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理化鉴别特征,了解品质标志和类同品、掺杂品、伪品等情况。 7.熟悉一般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特征,了解其他有关内容。 8.熟悉有关定义、名词、术语(包括传统经验术语)和符号。 二、基本技能方面: 1.掌握中药的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定方法,了解理化鉴别方法,并能进行性状和显微特征的描述及熟悉有关绘图技能。 2.熟悉地掌握植物类中药的显微制片技术,包括徒手切片、表面制片、粉末制片、解离组织制片等技术。 3.能进行中药的显微测量,微量升华,荧光观察的操作技能。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8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90学时,实验90学时。 课程内容 总论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发掘整理祖国药学;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鉴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本草学中有关中药鉴定资料的简介;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简介国外植物药在鉴定方面的发展。 第三章中药资源 我国中药的天然资源,中药的栽培、引种及驯养、饲养。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 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 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 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 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 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 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24.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 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

中药的发展史

中药的发展史 1. 1. 中药的发展史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炎帝神农氏。由于中药,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据考证,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为《神衣本草经》。该书总结了战国时期的许多用药经验,经秦汉医家不断抄录、增补而成。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著有《名医别录》。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中药还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几个时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利于中药发展的措施,中医药的教育、科研事业也有了空前的发展。中医药学的中、外交流逐渐增加,近三十年来这种交流尤为频繁。凡此种种,无不标志着中药科学在社会主义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展示了中药事业光辉而广阔的前景。 2.影响中药发展的因素

2.1中药开发所存在的问题 n 中药原料来自自然,又多为人工分散采收、加工,受天气、地域差别及人为影响因素很大;过度开发使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大宗中药材品种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不够;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对珍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和栽培还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一些珍稀濒危药材代用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中药有效成分分析、毒理药效检测、质量检测、包装、贮存等方面尚无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方法,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标准和良好的监控方法,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性;对人工种植的中草药,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超标。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中成药的质量。并且中药现代化程度不高。虽然传统的中医药煎煮法疗效相对显著,但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大为改变。并且其有浓重点中药味的汤剂和体积过大的中药丸,而且中药汤剂的煎熬过程和火候也是西方人难以掌握的。凡此种种都影响中药的发展。 2.2中药行业所存在问题极其措施 问题主要有: 1.研究能力有限。我国药用资源丰富,以药用植物为例,有一

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1)

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 (1) 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是非常头疼的,很多考生在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来复习、做题,但是考试结束之后都不是很理想,为了帮助考生能够在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中拿到高分,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用处! 总论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初级中药师 一、含义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药源的应用学科。 简单的讲是一门对中药"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二、任务 (一)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本草记载的药物有近3000种,现今中药品种有13000种。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1、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浙江叫三角麻,青海叫千层塔。四川叫血母草。 (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白头翁记载:凡草之有白毛者,以翁名之均可,故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初级中药师 (3)地方用药习惯不同,一药多基源:如:贯众达31种,沙参36种等。 (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例如:白附子历代为毛茛科黄花乌头的块根,近代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用天南星科独角莲的块根。 (5)有意掺假 2、主要途径和措施 A、调查鉴定,(基原鉴定)明确主流产品|初级中药师

B、本草考证,考查地方志等资料 C、规范名称,尽量做到一物一名 D、以活性成分和药效学研究为基础 E、具实正品,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的生产|初级中药师 全国的道地药材有约200种,例如:四川(黄连、附子、川芎);云南(三七);甘肃(当归、大黄);宁夏(枸杞子);内蒙古(黄芪);吉林(鹿茸、人参);辽宁(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山东(北沙参、金银花);江苏(薄荷);安徽(牡丹皮);浙江八味(玄参、浙贝母、白术、白芍、杭白菊、延胡索、麦冬、温郁金);福建(泽泻);广东(砂仁);广西(蛤蚧) (二) 鉴定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质量鉴定是指对中药真伪优劣的检验。 1、基本概念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2、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初级中药师 栽培条件;采收加工(如茵陈,过去只采幼苗(绵茵陈),后来发现利胆的三个主要成分以秋季的花前期和花果期含量为高(茵陈蒿),所以药典规定两个采收期;金银花以蒸晒法加工绿原酸含量高。产地(广州的广藿香含广藿香酮含量高于海南产的);贮藏时间(含挥发油或有效成分不稳定的药材);运输时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非药用部位超标;人为掺假;药材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如:人参,天麻等。 3、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一、中药的采收 (一)中药的采收与品质的关系:要考虑有效成分含量,药用部分的产量。 (二) 各类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初级中药师 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特例:浙贝母、延胡索、半夏等夏季采收。

代谢组学小常识

代谢组学小常识 概念: 代谢组:指一个细胞、组织或器官中所有代谢物的集合, 包含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小分子(通常分子量<1000), 比如肽、碳水化合物、脂类、核酸等。 代谢组学:通过考察生物体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受刺激或扰动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其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一门科学。 实验流程:(以液质联用为基础的代谢组学为例) 样本前处理:在保证小分子代谢物完整的前提下,处理的步骤越简单越好,以保证操作容易重复,也为大批量样本的处理节约时间。 数据采集:依据实验目的有所不同。 o非目标代谢组学:选用高分辨质谱仪(TOF,Orbitrap等),有助于检测到尽可能多的化合物,另外高分辨的质核比数据也有助于数据库检索以及化合物的鉴定。 o目标代谢组学:通常使用三重四极其杆质谱,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以及定量的准确性。 数据预处理:峰提取,排列,归一化。 o多数质谱商家都提供了配套的预处理软件,例如安捷伦公司的MassHunter,热电的Sieve,沃特世的MarkerLynx以及Progenisis QI。 o同时也有一些基于网络的可以免费获取的软件。建议使用配套的软件,因为不需要额外的数据转换,不需要上传数据,节省时间。 页脚内容1

数据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包括主成份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聚类分析(HCA)等。各个厂商也提供了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比如安捷伦的MPP,热电的Sieve,沃特世的Ezinfor。目前常用的第三方软件是Simca-p,同时也有一些网络的开源软件可以使用。 化合物鉴定:数据库检索,标准品对比,二级质谱对比。 代谢组学文章中常见的统计图(一) 主成分分析(PCA) 页脚内容2

趣味中药名佳作

趣味中药名佳作 中药种类繁多,而药名历来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好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演绎出出了新的篇章,现辑录部分佳作于下,请各位欣赏: 一、今安徽潜在县汪济老先生用六十余味中药名所作《致在台友人》的信 白术兄: 君东渡大海,独活于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不知思念否?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及祖国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花红紫草苏木青,金缨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悬紫草;西园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滕、青风滕;南池结有石连子、黄实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艺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唯思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恋寄生地,愿君早茴香(回乡)! 表弟:杜仲顿首 二、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三、一封用中药名串成的诉状 古有一才女,其父从业中医,兼营药铺,有空时喜欢吟诵《汤头歌诀》,女受此熏陶,对中药名称、性味、功能早有领悟。一日无事,她巧借药名串成一篇诉状,由于辞情恳切、构思奇巧,其父览后,不禁拍手称妙,其状书云: 具状人红娘,为告木贼拦路抢劫,殃及夫、子事。窃氏有夫黄柏,男黄连,因往硫黄( 留隍)发卖乌药,一去半夏,仍未见附子(父子)茴香(回乡)。适有邻亲杜仲告知:某日,夫君一行经过常山,遭木贼拦劫,被抢去青相(箱)子一只,陈皮鞋一双,又强*使女四人:木香、乳香、丁香、麝香,唯麝香不从,遂被捆于马前,打得红花血竭,望大人查明泽泻(贼舍)惩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 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 ⑴同名异物:贯众 ⑵同物异名:人参 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 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 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 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 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 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 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

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种质。产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生长年龄。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10、个别药材: 11、采收:槐花在花蕾期采收的芦丁含量最高28%;甘草在开花前期采收的甘草甜素最高%。 12、采收原则:质量最优化。产量最大化。含有毒成分的药材以药效成分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收。 13、植物类药采收时间及要点: ⑴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⑵皮类:春末夏初采收。杜仲、黄柏采用“环状剥皮技术”(环剥)。 ⑶叶类: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⑷花类:I、含苞待放时采收(金银花、辛夷、丁香、槐花)。 II、花初开时采收(红花、洋金花)。 III、花盛开时采收(菊花、西红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