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当代通俗文学的是与非_对中国当代通俗文学的审视与思考_冯立萍

浅析中国当代通俗文学的是与非_对中国当代通俗文学的审视与思考_冯立萍
浅析中国当代通俗文学的是与非_对中国当代通俗文学的审视与思考_冯立萍

在中国,很早就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一说。就通俗文学来讲,便是一种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即“下里巴人,和者盖众”的文学。何谓“通俗”?茅盾先生解释道:“‘通俗’云者,应当是形式则‘妇孺能解’,内容则为大众的情绪和思想”[1]。通俗文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的寓言故事到如今这个网络时代,通俗文学已经形成了一个一脉相传的伟大的传统,在这个传统中,有着自己的古典,自己的过渡和自己的现代化进程。

可以这样说,通俗是文学的生命力,

是文学必然的发展方向。通俗文学的兴

起,不仅改变了文化与文学的格局,也改

变了人的精神生活。当代中国的青年一代

不是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春之

歌》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而是在金庸、琼

瑶等通俗文学的影响下长大的。当代青

年人的心理、人格和世界观很大程度上受

到通俗文学的影响。通俗文学在现代性浅析中国当代通俗文学的是与非

——对中国当代通俗文学的审视与思考冯立萍 沈阳市化工学校

进程中的意义变得十分重要而复杂。通俗文学就在我们的周围,最贴近我们的生活,最能迎合大众的口味,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最能展现人民的审美观,也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它适合于各个阶层。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读过一本文学名著,却可能看了不少通俗文学的作品。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在闲暇时沏一杯茶,捧一卷书,悠闲惬意的阅读。读的什么书呢?武侠、言情、侦探、科幻,甚至是连环画。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阅读,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中国的通俗文学的地位一直很特殊,甚至可以说是尴尬。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认为仕途是正途,古代以文章取士,应试的文章是以那些描写政治评论国家的为中心思想的,作为供大众娱乐休闲有时兼有教化为主要目的的通俗文学作品则被认为是低级思想含量的创作,被视为品位低下难登大雅之堂之作,长期以来被排斥在文学史之外,就连作家因此也备受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1.1.039

歧视。因此,像很多通俗文学大作,比如,《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都成为历史学家考证真假的项目了。我们要客观地对待通俗文学,就有必要对它进行理性的审视与分析。首先,我们必须先来了解通俗文学到底是什么题材的文学创作。所谓通俗文学,主要是指面向城市中受过初中等教育者的文学艺术。因为其内容贴近生活,如武侠、言情、骑士、侦探、警匪等,语言通俗化,常用日常的口语,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产生共鸣。也可以这样说,通俗文学是一种娱乐性、消遣作用的文学作品。它符合广大读者的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发散过剩精力、导泄郁闷情绪。在通俗文学的世界里,因果总有报应,正义能战胜邪恶,有情人也终成眷属。普通的读者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法完成的心愿或是无力达到的理想,都能在这里获得满足。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通俗文学是一种富于理想的文学,它对世界持有一种超越的态度,它宁愿牺牲“世界”本身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尽可能的满足读者的梦想,满足读者愉悦耳目的要求,而构造一个虚拟的世界来取悦读者。而且它容易读懂,所以人们更愿意去读,也就造成通俗文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比如,思想的渗透上,远远超过其他“高雅”文学的功用。所谓是“下里巴人,和者盖众”、“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说的就是这意思。当然,需要强调的是,通俗文学并非是一味的取悦读者,也有其劝谕的作用。鲁迅先生指出:“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2]。在优秀的通俗文学中,其娱乐性和思想性教育性都是统一的,并将其思想和教育意义灌注到娱乐中。是故明代通俗文学研究者冯梦龙指出当时的说书艺术能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咏《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但是,当前通俗文学创作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首先,其艺术表现明显受到生活匮乏的影响和制约,缺乏对生活有深度的艺术表现。其最直接的表征,是普遍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细致写实,很少能够看到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生活细节和活泼的人物语言。这严重影响了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许多作品虽然写了底层生活,但却停留在生活表层,缺乏生活的真切感和现场感,一些作品更存在着生硬编造故事的痕迹。这自然难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可。其次,主要表现是其创作题材日趋狭窄和单调,缺乏新的突破和开拓,出现了大量的自我重复,甚至有仿造至抄袭现象。这其中原因当然有个体差异,但我以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作家缺乏广阔、丰富的生活资源。因为没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得不到新的生活感受和刺激,作家就无力开拓新的文学世界。再次,主要表现为当前文学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商业至上、迎合市民趣味而内容低俗、品位低下的媚俗作品,这大大降低了通俗文学的文学价值与地位。范伯群先生认为:“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加工再创造的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

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

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被他们视为

精神消费品的,也必然会反映他们的社会

价值观的商品性文学。”[3]这便指出,在当

代通俗文学的创作中,应在注重通俗文学

的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同时,更注

重通俗文学的寓教于乐,不可为了迎合市

民的低级趣味而降低通俗文学的品位,应

努力以高品位的通俗文学创作不断引导提

高市民的欣赏水平。

提高通俗文学品味,首先需要丰富广

阔的生活为底蕴。作家要深入生活。文学

作为生活产物,必然有其社会意义,也就

是说它必须承担一定的现实责任,有表现

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义务。这要求作家走进

生活,努力关注更广泛的生活。

其次要增强文化底蕴,作品有容量、

有分量、有质量,顺应时代而不媚俗,符

合大众需求而不低俗。武侠大家金庸的小

说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饱含着儒、道、

佛等中国传统文化。《射雕英雄传》中的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的郭靖,《笑傲江

湖》中的不为虚名、不为权势、不拘俗礼、

放荡不羁的令狐冲,《天龙八部》中的对苦难人生的怜悯之心,一一与之对应。 另外,金庸还将许多的传统文化引入武侠小说中。如琴、棋、书、画、医、相、卜、巫等,金庸将它们融入到作品中,构成一个和谐的诗剑江湖,从而达到提高武侠小说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层次。金

庸的小说,不但有奇特的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富于娱乐性,更是以感人的艺术笔触以及渊博的知识塑造了一个个活生生的英雄人物,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

再次应加强当代通俗文学创作的批评与研究。如范博群先生所说,俗文学“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生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因势利导,产生良性循环的效应,在今后的‘流行色调’中有更多的‘健康美’与‘艺术美’,并有效地治理若干意识形态中的污染源,才能使文学的生态得以平衡,山青水秀,空气清新”。

总之,通俗文学是一种需要发展的文学流派,它有产生它的土壤,有它的文化

氛围。希望中国当代通俗文学能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百花园中竞相怒放,大放异彩!

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关键时期,这些需求都为中国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期望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迫切期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然而近几年来,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爆出各种令人发指的噩耗,不同渠道都揭露了各种黑心实践。从“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黑心棉”、“毒大米”等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到“天价药费”、“假医假药”等医疗事件;到“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车祸现场无人敢帮等道德问题;到网络上各种自我炒作“多重门”、“潜规则”、“凤姐们”等拜金主义的炒作;再到最近贪污腐败程度令人对国家深感失望,各地高官落马,情妇举报,“枪打黑老虎”等各种政治腐败事件。一件又一件,当前一事件的余温还未来得及散去,更大更令人惊悚的事件又曝光。 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一不表明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道德滑坡的态势。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政策的决定上将文化强国重点提出,可是为什么这些道德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呢? 今早看网易新闻,新闻上又曝光了某一工厂简单过滤地下水,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瓶瓶名牌矿泉水,虽然这个窝点被端了,可是这肯定只是很多非法窝点中的一个,只是再次从侧面反映出了道德的沦丧。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全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近几个月来,网络上女大学生失踪、被强奸遭奸杀,亦或是被关起来当性奴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当某一女大学生失踪一月还未音讯时,又一女大学生遭奸杀,事件此起彼伏,为何这些行凶者残忍的将矛头对准了还是校园里的花朵?为何这样的事件此起彼伏?为何人性已经沦丧至此? 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件的发生让我们越来越渴望回到毛泽东时代,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渴望回到过去那个人性美好,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的时代。可是这些也只是渴望和幻想,社会是发展着的,不可能越过越回去,历史的选择是让我们直面现实的道德滑坡,找到原因。 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愈来愈趋商业化,为了各种名声利益,人民不择手段,似乎除了利益,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停留在利益层面上,很难诚心诚意地相待。科技、经济迅猛发展,使道德教育相对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出现价值矛盾。而社会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又使得人们心里的不平衡被放大,虽然人们生活普遍有所改善,但对社会的不满足情绪还是存在的,一些人难以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很容易就做出了一些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同时,虚拟网络高科技的应用减少了人们亲密接触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淡漠,对人性的理解以及个人思想品德的健全发展都有不良影响。 除了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匹配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外,国民素质普遍不高也是一个原因。对于道德觉悟不高的群众来说,社会舆论是一个道德风向标,他们很容易跟随舆论的方向走。社会舆论可以领导主旋律文化,但是一些消极舆论氛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一些对社会良知好人好事的无端质疑,经过一些媒体的聚焦放大后,客观上对社会舆论起着不利于道德善良普及消极作用。那些盲目跟随舆论的民众就容易走向错误的方向。 多元文化的冲击也是其中一原因之一。开放的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外来文化与已有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义性、多变性和多元性。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容易就使得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迷失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找不到道德边界。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论文 读《明朝那些事儿》的一些感悟 我是在高三时找到这本书的,当时的历史老师向我们强烈的推荐。说这是当代除了黄仁宇以外写历史方面的一本最通俗易懂的历史书。所以我打开了她,但是从一开头我就被她吸引了。因为她有一个很好的开头。她从一份档案开始的而且是明帝国的开国者朱元璋的档案,以幽默风趣的笔法向我们展现了朱元璋的一份人事档案。同时也让我了解了明代的许多的历史知识,让我对明代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看法。这个看法也彻底的改变了我对明代的许多认识。作为一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不用多说这是一本可以流传下去的书,也是一本好书。 当下网上的文学也很多,有写得好的当然也有写得不是很好的,可谓是良莠不齐。在这当中这一本书无疑是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当然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她可以让我学到许多的历史知识。这也是她不同于其它的小说,首先她是一本历史书其次她才是一本小说。当然你要说她是一本历史小说这也和她的内容并不矛盾。作者写她的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们可以把她当成小说

看,这与作者的最初目是一至的。 由于小时候受香港的电影的影响,在我心中明代一直是一个比清代还黑暗还软弱的朝代。特别是当时的《新龙门客栈》让我对明代的黑暗有了更为形象的认识。再后来看了李连杰的《东方不败》更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明代的一些负面的认识。在我心中明代的人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正常的或者说正直的人,他们不是贪官就是和那些宦官同流合污的人。所以在我心目中明代的灭亡是罪有应得的,可以这么说在我心中明代的人从皇帝到小吏都是坏得透胆了的人。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这一帮人中没有一个的好人。在我心中明代的人民是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过得比解放前的人还不如。这种思想一直伴随着我进如到了高中,而这一切我们公共的历史书也没有对明代有一个好的看法。因此在我心中明代除了宦官还是宦官。 但是当年明月对我这种看法来了一个彻底的颠覆,他让我重新的认识了明代。同时也让我更加进一步的了解了明代。他让我认识到了这个朝代的伟大也让我认识到了这个朝代的许多的不足。他让我了解了一个比我想像中更为精彩的明代,也让我知道了明代的强大。近三百年的历史也让我了解了作为一个人在历史中是多么的渺小,也是多么的无力。大明这三百年可以说是有血有肉精彩不断,从朱元璋的白手起家到南明朱由榔逃亡缅甸。这当中有开国初期的意气风发,也有日落西山的末路逃亡。许多的人物在这当中成就了历史也成就了他自己,但是这一切都被当作了历

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论文 (二○一二至二○一三学年度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在学院: 年级专业:11级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内容摘要】2011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一次是:房价,物价,食品安全,医疗改革,腐败问题,住房改革,社会道德风气,教育改革,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就业问题。社会道德风气首次成为焦点,而其中的食品安全,腐败问题等连年位居关注度榜首也都有涉及到社会道德问题。如何重新确立道德理念,进而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调查分析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已引起广大人民的关注,有人说:中国是经济巨人,道德侏儒。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跻身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榜前几位,但世界对我们的道德评价总令人难以接受,全国范围内经常有一些违背道德原则的事情发生。面对种种呼声,我们不得不深思,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了,问题出在哪儿了,应该怎么解决。 一、中国社会道德现象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道德问题。当下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不断涌现,社会道德风气令人担忧。2011年春天“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开始屡见于媒体,十月份“小悦悦事件”将有关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舆论推向高潮,还有屡屡发生在食品、医疗、道路交通、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带来了安全质量方面的社会担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公民在道德方面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1.基础礼貌的认知水平提高,但礼貌意识仍然偏低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其实大部分人对基本礼貌知识了解甚多,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对应的社交礼仪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偏弱,不讲礼貌、不注意礼仪的行为随处可见。一些人谈起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时忧心忡忡,但知行脱

浅析商鞅变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商鞅变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 商鞅变法尽管过去两千多年了,但它的主要精神和原则对中国后世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传承至今。军功制和土地私有制历经相当长时间的实践,这些影响催生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形成了辽阔的疆域,繁衍了众多的人口,促成了勤劳、勇敢、节俭民族性格的形成,军功制度的熏陶使得中国屡屡从危难中奋起,时至今日仍有其积极意义。 标签:商鞅变法;中国文化;影响;当代价值 一、商鞅变法及其主要内容 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改分封制为县制。 2.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3.实行军功制,奖励耕战,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4.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5.实行严格的法治,轻罪用重刑。 6.实行思想控制,焚烧儒家经典。 商鞅变法实施后,取得了三大主要成果:一是全面推行县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二是破除了井田制,奖励家庭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有利于秦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大了奖励军功的广度和力度,禁止私斗,制定二十等爵制度,大大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军战斗力得到了加强,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公元前208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废除秦朝的严刑苛法,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至此,实行了一个半世纪的商鞅变法法令被废除。 二、商鞅变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商鞅变法法令被废除后,商鞅变法的立法精神和原则的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就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思考题

1、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全球化,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只不过是它们的陪衬而已,由于当前国际上还存在着不合理和不公平的经济旧秩序,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就是一种“经济掠夺”,而从中获得利益的则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这对于“经济全球化是所有国家的全球化”无疑是个幌子,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弱小国家是不公平的,因此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可联系当前经济危机) (2)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应该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浪潮,应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来为发展中国的经济。 (3)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后果,它在带给民族国家全球化机遇的同时,又消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面貌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控制。发达国家在享受着丰

裕生活的同时,也正牺牲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而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态势,在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削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使一些国家的极右势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等等。对于这些,我们需谨慎面对,趋利避害,修订“游戏规则”,克服其负面影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全球合作,进行“全球治理”。 3、什么是雅尔塔体制?它对战后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1)雅尔塔体制,也称雅尔塔体系,是指美、苏、英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战后世界秩序安排等问题,通过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国际会议达成的一系列协议而建立的战后国际体制。其内容包括三大类:一是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二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三是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 (2)作用:积极作用:a对于迅速结束二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消除法西斯势力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起到了重大作用,从而为战后带来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b它的建立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相互尊重,是可以实现合作与共处的; c美苏势力范围的划分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的革命成果。 消极作用:a美苏以各自的实力为基础划分势力范围,以践踏和损害一些中小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大国的利益需求,体现

浅谈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现象

浅谈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现象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文化也不断地得到了丰 富和升华。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的当代文化中,我们能看到时代进步的脚步,也能感受到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悲凉。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国的发展速度在当代社会的确无人能及,就连超级强国也只能望而却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由于我们过分追求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也使得我们的文化发展有些许的畸形。 首先是人们思想的物欲化!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时万万不能的。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人们秉着金钱至上的原则,不断地打破着自己的原则,违背自己的信念,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这年头,教授摇唇鼓,为了赚钱;明星卖弄风骚,一系列的“门”事件发生,为了钱;新闻捕风捉影,随意夸大,引人们关注,为了赚钱。这已经成了一个张口闭口就是钱的社会。“财产纠葛”,“拜金女”,“分手费”等专有名词不断地出现,感情成为了利用的工具。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免不了与钱扯上关系。 不仅是大人思想的物欲化,小孩子和青少年也是深受当今社会畸形文化腐蚀。由于网络的普及,缺乏辨别能力的小孩和青少年们被一股脑地灌输了不论好的,还是坏的思想,以被动的姿态过早地接受了他们不该接受的事情,青少年原本该积极向上的信念不断被荼毒,腐蚀。“非主流”“空虚”“颓废”“寂寞”等一系列的名词不断的出现,成为火爆名词。近几年来,超级女生、梦想中国等大型选秀活动造出了众多的星级人物。这在中学、大学里掀起了滔天的巨浪冲击着校园,引得不少学生试图放弃学业去参加选秀活动。“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已经渐渐被遗忘了,人们越来越渴望一夜暴富。当今的青少年亦是如此,怕吃苦,怕努力,宁愿麻木也不选奋斗,让自己沉迷于网游,网络小说、玄幻小说,韩剧中,逃避生活。 再者是思想道德的滑坡!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不讲诚信、不顾责任、不凭良心的人和事屡见不鲜,整个社会充斥着物欲横流、见利忘义等思想,人们更是缺乏荣辱感、笃信潜规则,道德底线一再失守。如近期社会上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从苏丹红到三氯氰胺,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等关系到人民最基本吃饭的问题,再到老人倒地无人敢扶,冷漠人心的小悦悦事件等关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复习思考 题答案要点 第1章 1.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市场经济理论是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以资源配置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研究资源配置和公平分配而发生的经济关系,以及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规律性。 具体来讲,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如下含义:(1)研究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即如何使资源配置趋向合理,以便发挥其更大的效用;(2)研究市场经济的一般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等;(3)研究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的体制问题,即研究影响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要素,包括市场经济的宏观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微观体制;(4)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问题,包括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规则、市场经济运行的场所和规律、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5)研究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包括市场经济的开放效应、对外开放的方式与途径以及WTO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等;(6)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等。 2.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学术界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层次的理论探讨,解决四个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问题: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要发展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怎样发展市场经济;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化’。经过多年的探索基本解决了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什么样的市场经济两大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主要是解决社会主义怎样发展市场经济;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化”。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中国梦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就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卖火柴小女孩眼里,梦想就是飘香的烤鹅,就是奶奶温暖的双臂。在儿童时代,梦想就是一个喜欢的电动玩具,就是一次游乐场的玩耍;在小学时代,梦想就就是就是一个漂亮的书包,期末考试的双百;在中学时代,梦想就是一次次满意的月

考成绩,就是考入理想高中、大学。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我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就是大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也就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步;此后,我们要用我们的能力来回报家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认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首先,大学生们应关心祖国与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 (1/10)、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展开了诗人和三类人的对话,这三类人分别是农夫、农妇和() (2分) ?A、渔妇 ?B、牧民 ?C、土地垦植者 ?D、年老的母亲 (2/10)、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思懿、曾文清是什么关系? (2分) ?A、父女 ?B、夫妻 ?C、姐弟 ?D、兄妹 (3/10)、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所呈现的形式美在于() (2分) ?A、每节四句,结构齐整。 ?B、“依洄”吟唱的风格。 ?C、梦和现实的交织。 ?D、一句话反复呈现。 (4/10)、鲁迅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一个很经典的细节刻画,是: (2分) ?A、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B、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D、她的笑,说实话,并不比哭更体面一些。 (5/10)、闻一多《发现》的情感抒发之所以获得火山爆发般的效果,主要在于() (2分) ?A、直接从感情的爆发点开始。 ?B、以“血泪”和“不对”的否定开始。 ?C、每两句一韵,节奏明快。 ?D、每一句分成两个短句,节奏急促。

(6/10)、试图呈现“河流上的人‘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的,是下面哪个作品? (2分) ?A、周作人《鬼的生长》 ?B、周作人《水里的东西》 ?C、沈从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D、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 (7/10)、周作人《水里的东西》所写的“水里的东西”是什么? (2分) ?A、金鱼 ?B、水鬼 ?C、新生物种 ?D、水下生物世界 (8/10)、“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出自哪一个作品? (2分) ?A、卞之琳《尺八》 ?B、戴望舒《寻梦者》 ?C、卞之琳《断章》 ?D、何其芳《预言》 (9/10)、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就是两个阶段的循环,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2分) ?A、任人宰割的时代 ?B、人肉筵席的时代 ?C、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D、天下太平的时代 (10/10)、曹禺《日出》里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是() (2分) ?A、黄省三 ?B、李石清 ?C、潘月亭 ?D、王福升

人口老龄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及相应对策

浅谈人口老龄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及相应对策

作者:日期:

浅谈人口老龄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及相应对策 摘要: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于2011年4月28日由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总人 口达13.397亿人,10年增加7390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 13.26%, 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老龄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必将日益严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其必将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图在总 结分析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发展;对策 Abstract: The sixth census of China in April 28, 2011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noun ced that Chin a's total populati on of 1,339,700,000 people, an in crease of 73.9 million 10. In which the population aged 60 and over 177,648,705, accounting for 13.26%, the population aged 65 and over 118,831,709, accounting for 8.87%. With the aging of our population deepening degree of aging on the impact of social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A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s also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aging populati on in the lower level of social product ion, un derdeveloped economy ushered in the con text of an aging populati on, its bound to bring econo mic and social developme nt in China profo und cha ng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have been based on studies of population aging o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o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corresp onding coun termeasures. Keywords: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jt countermeasure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雅尔塔体制:指美、苏、英3 大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3.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多级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 4.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由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 二、思考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 3 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 ,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 世纪50 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3)两极格局的演变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 年12 月25 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战后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具有哪些重大影响?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称霸世界,大搞军备竞赛和到处扩张,严重地影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结果拖垮了苏联、也削弱了美国。相反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壮大,由此推动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使世界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次格局转换的特点是: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演进过程。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但他没有足够的

当代大学生理解中国梦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中国梦

————————————————————————————————作者:————————————————————————————————日期: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卖火柴小女孩眼里,梦想是飘香的烤鹅,是奶奶温暖的双臂。在儿童时代,梦想是一个喜欢的电动玩具,是一次游乐场的玩耍;在小学时代,梦想就是是一个漂亮的书包,期末考试的双

百;在中学时代,梦想是一次次满意的月考成绩,是考入理想高中、大学。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我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大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步;此后,我们要用我们的能力来回报家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认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首先,大学生们应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赏析

2 015 /2 016 学年第1 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 赏析 课程题目《边城》赏析 课程代码32000230 姓名Anjiri Simon 学号1312030193 Nandwa 日期地点三教114 成绩教师徐晓力

摘要:每个国家有都自己的特色。我刚来中国(这美丽土地)的时候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学,法学等等非常好奇。我想通过学中文去了解中国。在中国这三年多,我学会了中文,学过中国法学概念,通过电影,电视剧和一些电视节目了解了中国历史和战争时机的故事,跟中国朋友交流过程中了解了中国基本文化,但从来没有接触中国文学。这个学期我终于有了机会选择了这一门课,通过这门课我学会了很多,了解了很多中国作家如沈从文,鲁迅,李白等作家还有他们的精彩作品。我看过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沈从文的边城,蒲钰的脑袋开花这些作品,那么今天想通过这篇作文来简单介绍沈从文的边城里面的故事情节和重要人物形象。 边城 作家介绍 沈从文(1902--1988),是湖南凤凰人,汉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他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摘要:本文对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分化加剧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措施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30年来实现了年平均8%左右的持续增长,在人类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差距加剧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是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接下来,本文就针对这四个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资源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资料和人们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日益扩大,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沉重代价。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实际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 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污染。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并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1、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巨大 2005年我国能源和矿产品产量快速上升,原煤产量达到21.9亿吨、原油1.81亿吨、铁矿石4.21亿吨、粗钢3.52亿吨、10种有色金属1635万吨、磷矿石3044万吨、原盐4454 万吨、水泥10.60亿吨。大宗短缺矿产品的进口量持续增加,2005年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进口原油12682万吨、铁矿石27523万吨、锰矿石458万吨、铬铁矿302万吨、铜矿石406万吨、钾肥917万吨。“十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从2001年13.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准煤,增长了64.4%。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6.5%,用水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5.4%,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分别高达70%、60%和90%,而国际上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应低于40%,否则将危害河流健康和流域安全。过去几年间,我国主要资源消费的增加量占世界总增加量的比例,包括能源、煤炭、石油和钢等均居世界第一位,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巨大。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不高 根据世界银行和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计算表明,2003年我国每创造一万美元的GDP 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3倍,是美国的3.68倍,英法德意等欧洲发达国家的5~7倍,韩国的3.1倍,日本的10.4倍,甚至是印度的1.45倍。目前我国的原材料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以水资源为例,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占水资源总消耗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

浅谈中国文化

浅谈中国“文化” 摘要: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已经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滋润、教化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去了解中国文化丰富的内涵及发展史,并就当代社会上的一些文化现象做出自己的分析及判断,尽自己个人所能向社会诠释什么是优秀的、有底蕴的中国文化,努力营造出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和谐主义社会。关键词:中国文化、塑造发展、文化底蕴、博大精深 从小我们就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里慢慢成长,父母亲的言传身教、学校里学到的一些关于古代儒家文化对人们思想及言论的要求,还有与人相处过程中文化的体现等等。可以说生长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文化真的是无处不在,因此适时的了解一些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于我们自身的性格塑造也有很大帮助。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宽泛,涉及的层面很广,不同的人都会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认知的观点和见地,从遥远的古文化到林林总总的现代特色文化,它的发展成长历程是漫长而悠久的,期间新生出来的文化氛围与逐渐消逝的传统文化都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我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中国文化发展的简要历程: 中国古代出现了很多大家思想流派,像我们熟知的儒家思想,道家、佛教思想等,他们都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其中的儒家礼学在中国的思想界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从先秦的孔、孟、荀、韩、汉代的董仲舒、班固、宋元明清,他们都十分重视礼学的发展,正是由于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长期的潜移默化,所以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伦理观念和精神力量,以至于到现在这种影响还是深入人心的。但是礼学思想的禁锢作用和十分严格的政治等级制度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如对于外来科学及思想文化的排他性使得中国为文化在其发展中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中国文化能绵延至今正是因为它不断的学习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善于接受和消化外来文化的优良成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国文化在经历了一次次质变以后,已基本上奠定了中国文化开放的基石,从此它便进行了跨越式的发展,先后形成了京都文化、港台文化、岭南文化、环渤海文化等不同层次的文化网络,其共同促进了中国文化整体的进步与提升,19世纪末,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文化又注入了些新的活力,终经过多次的摸索实践,在与中国文化和社会实践的相互交融中,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又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思想的出现无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后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中国各民族文化也纷纷呈现出独具一格、具有各种鲜明特色的文化形式,到现在大家去各种各样的地区游玩都会感受到异族他乡的独特文化意蕴。 二:对身边一些文化的感受与认识 中国传统节日也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记得小时候总是对过节有一种很开心的期待,春节,、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并且每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思考题参考答案 1.亨廷顿提出的“单极”、“多极”、“单极—多极”格局概念的内涵各是什么?重点思考冷战后美国难以建立“单极世界”的基本依据和理由是什么? 答:“单极”格局是指由一个超级强权和很多弱小势力构成的格局,没有显著的强大势力;超级强权可以单独解决重要的国际问题,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利用自身能力组成联盟来阻止它这么做。“多极”格局是指若干实力相当的大国既合作又竞争,大国联盟是解决一些重大国际问题所必不可少的机制,类似于两极格局出现以前的欧洲政治;“单极—多极”格局是指由一个全球性超级大国和多个地区性大国构成的世界,这个说法类似我们常说的“一超多强”。 冷战后美国难以建立“单极世界”的基本依据和理由是: 第一,科技和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在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际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综合国力竞争激烈,世界上很难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必然推动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的基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表明,世界经济的发展决定世界政治力量结构的变化。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产物出现于冷战时期,并已对两极世界政治格局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大。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政治多极化的重要基础,“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 第二,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由此带来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果,已经对超级大国以实力和强权推进单极进程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从国家利益考虑,即使是最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完全不顾国际规则、不选择时间地点地一意孤行。同时,全球化时代世界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单独处理的,必须通过各国间的广泛合作才能妥善或有效地解决。“9·11”事件后,美国不得不寻求世界主要国家的支持,建立国际反恐联盟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国际事务中国际合作趋势的加强客观上有利于更多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和展现实力地位,有利于推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第三,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的时代潮流要求建立多极格局。 超级大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目标是谋取世界霸权,而霸权主义是使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严重阻遏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称霸与反霸的斗争表明,霸权主义不得人心,是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在美国一超独霸倾向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中国、俄罗斯和法国等国倡导多极世界的建立。多极化有利于各种力量间的相互制衡,有利于遏制超级大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图谋,因而也有利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越来越多的国家明确倡导多极格局的建立,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体趋势。 第四,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大国关系进行着深刻调整,这一调整是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进行的,反过来又会加速多极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大国关系伙伴化,如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法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中日构筑“面向21世纪的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还有美俄的“和平伙伴关系”,日俄的“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欧俄的“伙伴关系”等。大国关系伙伴化是历史进步的表现,同冷战时期相比,大国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大国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多种战略力量交叉互动,强调各国在平等的条件下协调矛盾、发展合作,将有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美国谋求主导世界的外交政策产生制衡作用。 第五,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测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是汪曾褀回忆童年的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和英子姑娘朦胧的爱情故事。 2、王蒙《春之声》中所用的基本结构方式是主人公的______。 3、阿城的《棋王》描写了一个外号叫“棋呆子”的知青______的故事。 4、老舍的小说______讲述了一个满族北京市民衰败的故事。 5、“她不但自己爱赊,而且颇看不起不敢赊,不喜欢赊的亲友。虽然没有明说,她大概可是这么想:不赊东西,白作旗人!”这个“她”是《正红旗下》中______。 6、在2006年召开的中国作协大会上,____ __ 被推选为新一任的作协主席。 7、短篇小说《锻炼锻炼》是的作品。 8、当十月的风再次翻动安详的落叶,儿子忽然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出自的作品《》。9、《母亲》是翟永明组诗《》中的一首。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以《故里三陈》为例,试析汪曾祺在表现人物上的独特手法? 2、“他恍惚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都是火苗子”“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里,举着一个大萝卜望着太阳。孩子的眼睛那么大,那么亮,看着让人难受”“黑海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黑孩——黑孩”。———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由“阳光”、“通红的土地”、“孩子”以及“寻找”的动作,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3、《许三观卖血记》中,人物的对话和语言不仅是交代叙事背景、故事情境、和结构转换的主要载体,而且在形式上采取了多种重复的方式,试举例说明,并简略分析其效果。 4、怎样理解戏剧艺术的语言特征? 三、分析本学期精读篇目中的一篇作品,并写成一篇文学评论。(50分) (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自圆其说,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有文采。不得少于1000字。)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测试题(一)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受戒》 2、意识流 3、王一生 4、《正红旗下》 5、大姐的婆婆 6、铁凝 7、赵树理 8、史铁生《我与地坛》 9、女人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以《故里三陈》为例,试析汪曾祺在表现人物上的独特手法? ①小说多运用白描--烘托的艺术手法给人物状貌传神。《陈小手》中,对陈小手的“手”进行了白描式的刻画,突出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②善于抓住人物性格某一最富特征的细节加以点拨,使人物活起来。如陈小手一篇中,陈小手给团长的太太看病,对“太太”没有多少介绍,仅抓住“杀猪也似的乱叫”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