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思考——兼谈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思考——兼谈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思考——兼谈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论文关键词:人的价值集体主义个人主义论文摘要:价值不是一种实体概念,而是一种关系概念。人的价值就是人对人的意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劳动创造.衡量人的价值的主要尺度是对社会的贡献。价值不是一种实体概念,而是一种关系概念。人的价值就是人对人的意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必然要同客体发生各种联系,这些联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践,一种是认识。而无论是实践还是认识,都包含着客体属性、功能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的价值关系。换言之,价值就是发生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表示客体对主体的意义、用处。物对人的意义、用处,就是物的价值;人对人的意义、用处,就是人的价值。由此可见,所谓人的价值,就是作为价值客体的人满足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的需要。在价值关系中,价值客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而价值主体只能是人。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都是满足主体的需要,所不同的是,物是以自身的存在,直接满足人的需要,而人则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向社会提供物质或精神产品来满足个人或社会的需要。从这种意义上讲,人的价值在于创造。离开了劳动创造,人既无法满足个人的需要,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人之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客体而存在,是因为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正因为如此,人才能够创造价值,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成为价值客体。这就是说,人的价值是由人自己创造的,人是人的价值的创造者。这是由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的特性决定的,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要舞台。从这种意义上讲,人的价值就是能够创造价值的价值。根据满足需要的主体的不同,可以把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部分。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积极作用的总和。在个人的全部积极作用中,减去用以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积极作用,以及回报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的积极作用,剩余的积极作用才是对社会的真正贡献,才是人的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就是个人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作用的总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个人只有通过劳动创造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个人对自己需要的满足就是人的自我价值。人的自我价值的实质是自食其力,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完善自己。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人的价值=社会价值+自我价值:一生的贡献+一生的享受。人的社会价值离不开自我价值,一个人连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都满足不了,谈社会价值也就失去了前提。同时,人的自我价值也离不开社会价值。如果把人的一生简化分为三个时期,即少年、壮年、老年,那么,人只有在壮年才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满足自己的需要,其余两个时期的生存和发展则主要依赖于他人所提供的劳动和创造。人的价值的内容包括贡献和满足两个方面,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在这两个方面中,贡献决定满足,因为要满足需要,首先要生产出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产品。因此,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对人的贡献的评价。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实践表明:一个民族不倡导奉献,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一个政党不倡导奉献,这个政党就会失去民心;一个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这个人就不可能赢得人们的尊重。[!--empirenews.page--]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总是与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联系的。集体利益是指满足集体需要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总称。集体利益是组成集体的每个个人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的机械相加。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所必需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总称。个人利益是基于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工作条件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客观存在的、必不可少的、合理合法的,是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获得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既对立又统一。没有个人利益就没有集体利益,因为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中的共同利益汇集而成的;没有集体利益也不可能有个人利益,因为不包含共同利益的个人利益是根本不存在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除了统一性之外,还存在着矛盾性,它们之间的地位是不同的。由于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中的共同利益,因此,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统帅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和集

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自觉服从集体利益。[1][2]下一页集体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价值取向,其基本特征是:一切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自觉服从集体利益。集体主义要求人们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时,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在此前提下,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协调发展。个人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价值取向,其基本特征是: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集体利益之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不惜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以满足一己私利。个人主义的实质是把个人的价值和利益绝对化、神圣化,而把国家和集体仅仅看作是服务于个人的工具。.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的利益关系经历了三个演进阶段:整体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强调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用整体利益抹煞个人利益的观点叫做整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高于整体利益,以个人利益取代整体利益的观点叫做个人主义;强调在维护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叫做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既克服了封建主义只重整体,不重个体的整体主义倾向,又克服了资本主义只讲个体,不讲集体的个人主义弊端,它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实现了有机的结合。整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个体没有独立性,后者的个体具有独立性。在整体主义中,整体是个体的代表,个体只是整体中的一个细胞;整体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个体是卑贱的,微不足道的;整体的利益是天然合理的,不证自明的,个体的义务是命里注定的,不容推御的。个体与整体发生冲突的唯一选择就是消融自我,复归整体。在集体主义中情形便完全不同。由于个体已经具有了独立的价值、独立的利益,因而集体不再具有与个体根本对立的价值和利益,集体的价值和利益就体现在一切个人的价值和利益之中,一切个人的价值和利益的实现,也就是集体的价值和利益的实现。由此可见,对个人价值和利益的尊重并不是个人主义的专利,集体主义本身就包含着对个人价值和利益的尊重。[!--empirenews.page--] 一些人把个人利益等同于个人主义,实际上是建立在双重误解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对集体主义的误解。实际上集体主义不仅不反对个人利益,而且十分重视个人利益。其次是对个人主义的误解。个人主义并不是一般地讲个人利益,而是认为个人利益至上。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立关系中所反映出来的政治对立和思想对立,本质上是经济基础的对立。因此,在中国,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大力弘扬集体主义,坚决反对个人主义。西方倡导的个人主义与我们反对的个人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西方倡导的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就是把个人看作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和社会的基本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任何目的的手段。其基本观点是:个人应当是自己人生目标、道德行为、价值体系的最终裁判者;个人对自己的行为选择负责;个人应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智,获得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个人主义在西方像一枚硬币,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在正面意义上,个人主义意味着对个人自尊、自爱、自由、自主的强调,意味着对个性的弘扬和对个人权利的维护。这种个人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反面意义上,个人主义也意味着自私自利、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孤芳自赏。这种个人主义就是自我中心主义。其消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首先,个人主义无助于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个人主义对个人自私本性的强调,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使集体成为一盘散沙,使社会成为乌合之众争名夺利的场所。其次,个人主义无助于解决个人安身立命与终极关怀问题。个人主义在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把个人从各种社会关系中解脱出来的同时,又把个人抛进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相疏远、相异化的深渊。个人主义对个人的过分强调,往往使人们只看到自己的个体性而忽视自己的社会性。这样,个人就被从集体和社会中连根拔起,无所寄托,无所依靠。这种个人的归属感逐步丧失的过程,也是个人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的过程。

中国的集体主义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的比较

中国的集体主义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的比较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文化,其起源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是后来受到经济发展、政治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其他各个不同因素的影响,最后形成的民族文化都各具特色。就中西方文化的基本形态而言,中国的文化是一元的,体现为集体主义,而西方文化则是多元的,强调个性发展,体现为个人主义。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坚持着“大一统”或者“大同”的理念。纵观历史,从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到加强中央集权再到董仲舒“焚书坑儒”,处处都表明了统治者想通过一种统一的思想和制度来巩固封建统治。在封建社会如此,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思想文化已经演变成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体主义”。以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为例。构建和谐社会仍然体现着“和”这一文化理念,着眼点仍然在于整个集体和社会。 与中国的集体主义相反,西方的文化是多元的。西方人大多都比较重视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多样性,他们强调的是多元论。在对待人的方面,这一点主要表现为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往往是自己为自己负责,得靠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们个人的能力,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们的独特个性的发展,从而构成了西方文化多元化的要素。 在统治国家方面,中国传统所重视的是礼和伦理。在我国,尤其是古代,那些先贤们对礼数都非常重视,倡导人人都要谨守礼数。因此,在人际关系方面,他们制定了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用来倡导人们维持善良的人格和营造融洽的社会氛围;在社会阶层管理方面,还用三达德——智、仁和勇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以此来倡导对“天地君亲师”的尊崇;在治国方面,他们主张运用四维——礼、仪、廉和耻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四维不张,那么国家就有可能会面临灭亡。就这样,当这些传统的礼俗弥漫于整个社会上空的时候,这个社会自然而然就会被笼罩在一种无形的道德约束力之下。 而在西方,国家统治的手段就大不相同了。由于西方的个人主义盛行,人人都想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并希望可以充分地享受到他们所享有的自由与权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及自由主义

浅析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及自由主义 近日在课堂上看了三部视频,不禁让人引发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思考。遂将个人浅薄理解陈述如下。 一、关于个人主义,顾名思义,是以个人私利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指的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强调个人利益、个人需要、个人尊严和个人权利是至高无上的,强调了极端的个人特征,否认客观真理,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的其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根本原则。而对于我们大学生,个人主义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一,个人主义使我们大学生的挫折感增强,压抑感、郁闷感也随之出现,这就使我们的个人中心人生取向变得沉甸甸与僵化;第二,是我们的道德变成虚无主义;第三,个人主义很容易使我们变成一个只懂得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人;第四,个人主义使我们大学生远离群众与同学,交际关系恶劣,不利于团队合作,对个人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害处。 所以,个人主义的危害是巨大的,为了国家的繁荣发展与日益强大,为了我们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我们必须批判个人主义、摒弃个人主义。面对个人主义,在现在的大学生活中,大学生变得冷漠,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极端的自私自利,对待同学反应淡漠,个别学生好逸恶劳、见利忘义,甚至违法乱纪,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人主义的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用高尚的思想理念来指导人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了解到个人主义的危害,及时从个人主义的迷雾中走出来,正确地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誉,才能在社会中发挥出我们大学生的最高人生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 二、关于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在价值取向上,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相互关系的互动目标取向方面,认为集体高于个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集体主义基本原则普遍得到认同。但是,奉献意识不强,集体责任感淡化。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奉献意识不强,或者其行为规范倾向介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其实际行为中的集体主义观念可能要根据当时的情境、环境等因素决定,我们倡导的集体主义

简述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是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存在差异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差异,由此导致了双方在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哲学、宗教、科学等等各个方面的差异。用“两类文明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两种主义形成的合理性:正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西方产生个人主义,中国产生集体主义。 西方文明中的“个人主义”,其根本原则是:把个人从集体中分离出来,认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同等重要。个人主义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伟大的,强调个人的独立、奋斗、尊严。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上。 这种思维模式不正是微观思维模式么? 在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希腊的城邦政治,犬儒学派和斯多葛派的学术思想,都可以视为个人主义的思维源头。这种个人主义思想持续影响着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到了近代,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人权向神权发起全面的挑战,重新树立“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们在反抗宗教、反抗君主和贵族的抗争中,逐步树立起“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理论,并且最终形成“个人主义”这一西方文明的基础理论体系,并最终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进行全面完整的表达。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思想体系,成熟于近代西方,但其思维萌芽则早已在古希腊时期就存在。近代西方出现的系统化的个人主义思想,导致的追求个人解放运动,其意义是深远的!对于推动近代西方产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科学技术革命,建立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等等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西方文明在最近500年以来取得的所有成就,其根源都在于这种追求个人解放的“个人主义思想”!事情的另一面就是:西方社会后来出现所有社会问题,不断分裂和对抗的社会形态,以及今天所面对的各种政治经济危机,其根源也都出在这种个人主义思想! 中华文明崇尚集体主义。人从一降生就开始就归属于一个个的集体之中,这些集体的利益要优先于个人的利益。这种先集体后个人的思想也是早在文明发源之初就已经形成。 中华文明的集体主义从“孝道”开始,尊重祖先,敬重血亲关系,尊敬老人。随后,辐射到“宗族”、“同乡”等概念,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族和国家认同,人们自觉的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上述不同的“集体”利益之下。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一个集体中的一员,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为了集体和他人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行为会受到高度的赞扬。这就是中华文明的集体主义。这种集体主义思想在中华文明定型之时就已经形成,并且已经固化延续了2000多年,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

论周作人的个人主义思想

收稿日期:2008 08 28 作者简介:刘建朝(1984 ),男,福建大田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文艺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文论。 论周作人的个人主义思想 刘建朝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周作人的个性言行一直受人关注与评说,而贯穿其中的是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它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一般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具体表现为新文化运动和附逆行为当中的功与过。关键词:周作人;个人主义;人本主义;新文化运动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275(2008)06 0037 02 周作人一生似乎是复杂的,由新文化运动的斗士转变为街塔里的 隐士!,又蜕变为汉奸而成为民族罪人,这使他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便充满了争议,新时期以来甚至掀起 周作人热!。那么正确认识和评价周作人显得十分重要,客观地说,他对新文化运动有功不可没的贡献,但也有不可抹煞的丧失民族气节的事实,这主要应归为他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 一 高举 科学!与 民主!两大旗帜的新文化运动要把人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促成人的觉醒,周作人也积极倡导 人道主义! 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个人主义指 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和自我。![1]它可划分为一般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前者强调处处从自己出发,但存在有利社会和他人的因素,即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后者的主体 在政治上往往流变为极端民主主义者,甚至流变为极端无政府主义者,在伦理道德上往往流变为极端利己主义者。![2]人本主义(H uman ism)即人道主义,它的核心是要求把人性从神权、宗教及伦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可见二者有内在契合处,但个人主义偏重于个人和小我。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人本主义的周作人更像提倡个人主义,但在呼吁人的解放、尊重个人自由的环境,人们并未注意到人本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区别,反而对他的 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十分支持。周作人认为: 第一,人在人类中,正如森林中的一株树木。森林盛了,各树也都茂盛。但要森林盛,却仍非靠各树各自茂盛不可。第二,个人爱人类,就只为人类中有了我,与我相关的缘故。??如不先知自爱,怎能#如已?的爱别人呢?至于无我的爱,纯粹的利他,我以为是不可能的。![3]6这为后来周作人思想转为 一般个人主义!和滑向 极端个人主义!铺下基础。 周作人个人主义思想形成于多元文化背景上:(1)西方基督教文化,他认为 现代文学上的人道主义思想,差不多也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4](2)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 我最爱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文人,因为他们有一种非礼法主义显现于艺术之中。![4](3)日本新村运动思想,他赞美这 种社会协力与个性自由发展统一的精神。(4)英国性学家蔼理斯是周作人自认为最为佩服的一个思想家,吸收其排 斥宗教的禁欲主义的观念和 生活之艺术!的思想等。(5)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思想对周作人也有一定影响。正是这些文化质素与周作人精神气质相渗透融合,塑造成他的个人主义思想,这既使他对中国新文化做出独特贡献,也促成沦为民族罪人的悲剧。 二 白话文运动中周作人提出文学的实质是 人的文学!,作者需以人道主义思想对人生加以记录研究,写正面的理想生活或写侧面的平常生活或非人的生活,态度是 希望人的生活,所以对于非人的生活,怀着悲哀或愤怒。![3]7他提倡的 平民文学!认为应以普通的文体和真挚的情感记录普遍的思想与事实,但 平民文学决不是慈善主义的文学。在现在平民时代,所有的人都只应守着自立与互助两种道德,没有什么叫慈善。![3]14这种 为人生!派主张是以个人主义为内核,这一阶段周作人的思想便可称为 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 由于个人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当 五四!低潮期到来时,周作人的文学观也发生了转变。他退缩到 自已的家园!,站到了 为人生!与 为艺术!之外: #为艺术?派以个人为艺术的工匠,#为人生?派以艺术为人生的仆役,现在却以个人为主人??![3]41他以文学进化观作支撑, 古代的人类的文学,变成阶级的文学;后来阶级的范围逐渐脱去,于是归结到个人的文学,也就是现代的人类的文学了。![3]356强调文学独立性与无功利性,有利提高文学的艺术性并纠正当时文学宣传工具化的倾向,另外又肯定作品使人共鸣和充实的效果。他实质是 主观为自已,客观为他人!,即周作人 一般个人主义!思想的体现。 值得补充的是,重视个人尊严与自由的周作人在文学批评上持宽容态度。他认为文章里表现正常爱情是合理的,并为汪静之的%蕙的风&进行辩护。他还关注妇女与儿童问题,写下了%妇女问题与东方文明&、%娼女礼赞&、%童话略论&、%儿童的文学&等一系列文章。可见他曾有过的热情和 浮躁凌厉!是毋庸置疑的,但深层上应看到对人尊严的弘扬是个人主义思想应有之义,他实质是对个人主义思想 ? 37?第7卷 第6期2008年12月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 U RN A L O F H U A IBEI P ROF ESSI ON A L A N D T ECH NICA L CO L LEG E V o l.7N o.6Dec 2008

浅析个人主义在美国的体现

浅析个人主义在美国地体现 摘要: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地核心.本文从个人主义地概念、个人主义地本质、个人主义地产生和发展、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地体现、个人主义对美国社会地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了解个人主义与美国文化地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美国文化,提高我们地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个人主义;美国文化;本质;体现;影响 在美国文化中,有一种早已形成地文化现象,那就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地基本特性和主要内容.美国文化中地个人主义能真正表述美国思想.我们学习英语地同时也在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地文化.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地灵魂所在.因此对美国个人主义地正确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 一、个人主义地涵义 英语中地个人主义与汉语中地个人主义不同.从汉语地角度来看,个人主义带有浓厚地贬义色彩,即一切从个人地利益出发,是赤裸裸地个人物质利益与个人权利地追求.然而英语中个人主义地内涵却是积极地,肯定地,即认为个人价值至高无上,强调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反对权威、宗教、国家、社会及其他任何干涉和阻挠个人发展地外在因素.同时,个人主义又是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人性理论,甚至成了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地一种态度和倾向. 二、个人主义地本质 美国文化中地个人主义,能真正表述美国思想.它源自清教主义地理性原则,源自清教主义对个人自主地追求,是一种典型地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 在英语世界里首先使用“个人主义”一词地是美国哲学家爱默生,他对个人主义大加渲染和推崇,认为它有益于个性地发展和社会地进步,其“没有政治者地政府才是牢不可破地政府” []地观点,早已渗透到美国民众地思想意识之中.如今,美国成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地典型代表,这种植根于早期殖民时期及在开拓边疆时期得到发扬光大地自立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美国精神地重要组成部分.基督精神,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共同构成美国文化地三大支柱.但代表美国文化模式基本特征地个人主义却是直接、真实地涵盖了美国思想.个人主义成了美国人地最高理想及社会理想和世界观.对美国人来说,个人主义等于其生命攸关地身份认同.在美国文化地发展过程中,它成了美国思想地起点和归宿,构成美国文化地精髓. 三、个人主义地产生和发展 美国地个人主义是伴随着美利坚合众国地诞生而产生地?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它地历史上曾经有多次移民地大潮,但给现代美国带来影响最大地主要是被“五月花”号载到北美大陆地英国人,这批移民主要是在英国大陆受到宗教迫害地清教徒?清教徒主张自己拯救自己,而传统地天主教认为个人只能通过教会?教皇或其他教主才能拯救自己,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他们地利益?因此,早期清教徒受到了圣公会地迫害,被逼来到了美国?早期清教徒地主张实际上也就是美国民族精神地核心——个人主义地根源?可是当早期清教徒来到北美以后,却发现

个人主义道德与利己思想表现

个人主义道德原则与私有制条件下商品交换普遍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代表了生产资料占有者——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作为道德原则,个人主义又有着调和社会矛盾的意义。个人主义高唱自由、平等、博爱,高度评价人的自由和对他人的尊重,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不仅在反对封建禁欲主义中具有革命意义,而且在资本主义发展中,也力图将利己与利他统一起来,高唱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是最大幸福。但是,个人主义功利论将利己心看作人的永恒的本性,认为人们的一切行为原则都是以利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所以在理论上无法真正解决由利己到利他的矛盾,在实际生活中则主要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列宁指出,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才这样想: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利己主义的集中表现是金钱崇拜。马克思这样描述拜金主义: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为了攫取金钱,表现在人的行为上,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霍布斯语);唯利是图的结果,甚至像德行、爱情、信仰、知识和良心等最后也成了买卖的对象。 对声、色、货、利的极端贪欲,摧毁了一切道德规范。与此相应,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如尼采、叔本华等,鼓吹非道德主义思想,否认道德的意义。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价值规律作为异己的力量操纵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人们日益丧失自己的个性和尊严,更深地陷入对物的依赖关系之中。于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科

学技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另一方面精神危机日益加深,吸毒、犯罪、精神并性放荡到处蔓延,造成了“人性的堕落”。《焦虑的时代》提出一种理论,说人类实际经历了三种不同形式的焦虑:在古代是一种对死亡和命运的焦虑;在中世纪,是一种犯罪感的焦虑;而现代社会,则是一种失去意义和价值之后所产生的焦虑,这种焦虑的根源在于对存在的意义无法加以回答,人失去了用以指明生活意义的精神核心。这正说明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人被异己的力量所支配,成了物质和金钱的奴隶。只有消除对应的物质基础,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霍夫斯坦德(G. Hofstede)文化分析框架是迄今为止在跨文化管理研究 中较为完整、系统的文化分析模式。它说明了一个国家的管理原则与方式 是建立在其文化基础上的,只有透过文化的差异性观察不同国家的管理方 式的差异性,才能提升跨文化管理活动的目标性及有效性.霍氏认为,文化 是在一个环境中的人们共同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区域或国家 的这种程序互有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主要可分为四个维度:权力距离、不确 定性避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以及男性度与女性度. I.文化差异的四个指标 (1)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是指在一个组织当中,权力的集中程度和领导的独裁程度以 及一个社会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接受组织当中这种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在 企业当中可以理解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社会距离。一种文化究竟是大的 权力距离还是小的权力距离,必然会从该社会内权力大小不等的成员的价 值观中反映出来。因此,研究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就可以判定一个社会对权 力差距的接受程度。 例如,美国是权力距离相对较小的国家,美国员工倾向于不接受管理特权的观念,下级通常认为上级是“和我一样的人”。所以在美国,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更平等.关系也更融洽,员工也更善于学习、进步和超越自我,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2)不确定性避免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会感到面对的是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防止的方法很多,例如提供更大的职业稳定性、订立更多的正规条令、努力获得专门的知识等。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当中,人们普遍有一种安全感,倾向于放松的生活态度和鼓励冒险的倾向。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会当中,人们则普 遍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和进取心,因而易形成一种努力工作的内心冲动。 日本是不确定性避免程度较高的社会,因而在日本,“全面质量管理”这一员工广泛参与的管理形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终身雇佣制”也得到了很 好地推行。与此相反,美国是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同样的人本主义政策在美国企业中则不一定行得通,比如在日本推行良好的“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却几乎没有成效。此外,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人们较容易接受生活中固有的不确定性,能够接受更多的意见,上级对下属的授权被执行得更为彻底,员工倾向于自主管理和独立的工作。而在不确定性避免 程度高的社会,上级倾向于对下属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清晰的指示。 (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个人重视自身的价值与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集体主义”则是指一

论个人主义思想-作文

论个人主义思想 外国人和中国人有很多的不同,中国人重视群体的分配和思想及群体主义,外国人则重视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对个人人道主义化,十分重视个人的思想和物质。 群体主义恰恰相反,这里我将讲述几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不同:在外国私闯民宅是可能会被枪毙的,中国则不一样,要温和多了。 在外国送礼物的时候,外国人会马上拆掉,中国人会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拆开,这说明了人与人的信任度不够以及对重视礼物还是人的感情不相同的原因,还有中国人乱扔垃圾的现象,这说明中国人认为清洁工会打扫,所以重视群体并依赖群体,但又或许是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本来就脏,再脏也无妨,这就说明的城市的综合素质或者国家的综合素质。 外国人则不一样他们如果乱扔垃圾的话他们知道这是自己的自己应该负责任。 还有很多外国人和中国人的习惯不同,大家就自己收集了。 这不单单是习惯,而是传统思想所留下的东西,我们应该重视的是长久的习俗所留下的思想,重要的记录,不重要的放弃、外国人非常重视人与人的思想自由,而少数中国人也是如此他们则是学习了外国文化所学习的习俗,外国人重视个人权利就像在超市不能被搜身一样,那次,我听我哥说:他们的外教做了一件让人不懂的事情,外教

上课的时候,有几个老师则在教室后面听课,外教当时就赶他们走了。 我看一个电影它叫(肖生克的救赎)里面的主人公渴望自由以及思想上的自由,他由于被诬赖被做牢,但预警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本(圣经)让他们自己领悟什么才是真正该做的。 这是靠思想来感化,用思想和行动来感化人是最高级的,武力只不过是祖先用来防御外来物种所留下的产物罢了。 这是种低级行为,而外国则就不一样的了,这里我将说一句话:群众思想是缓慢的,真正重要的是个人以及人格。 我哥曾对我说过:提前对别人设想未来并强制或建议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敬。 比尔盖茨对自己的儿子是不同的,他想他儿子喜欢什么就做什么,而不是跟随父亲的旧脚步,一个有很多想法的人会被别人视为怪人,这种想法逆向思维思考只能说明那个人缺少见识。 我看了一本书它叫(犹太人智慧全书)觉醒极大,我想中国人的思想是应该开放点了。 而学生则应该有个人主见而不是盲目从众就像那个毛毛虫实验的下场,并且敢挑战权威。 每个人的有极大的潜力,不管是什么人,这才是真正的思想。 思想是察觉出来,不是逼出来的,思想自由也是重要的。 独立是种自由。 这让我知道他们注重个人权利,个人空间自由。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 [编辑本段]个人主义的定义 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就是指人们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更好。爱国主义其实就是人们不满足本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个人主义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我的事物更好的信仰或理念。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名称】个人主义, 【拼音】gè rén zhǔ yì 【解释】有双层含义,一是个体主义,指的是从个人追求利益、自由、权利等方面正当要求。二是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或者以自我为中心的。 【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英文】individualism 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根本原则。其特征是:把个人价值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为达到个人目的,甚至不惜损害和牺牲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作为私有制的产物、它是一切剥削阶级共同的道德原则。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发挥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又有鲜明的损人利己的弊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发展到了顶点,成为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者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甚至要求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服从于个人利益。个人主义是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根本对立的。个人主义也是小生产者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他们身上主要表现为自由散漫和狭隘自私。 在革命队伍内部,个人主义也表现为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这是

剥削阶级道德原则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反映。坚持和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反对和克服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等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是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 雷峰同志曾说过:“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这句话直刺个人主义者的灵魂。 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的基础是个人主义。波普尔认为,个人主义同唯我主义或自私自利根本不同,自私自利的行为既可以是个人做出的,也可以是一个集团做出的。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对立的概念。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哈耶克指出,真正的个人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1 )它主要是一种旨在理解那些决定人类社会生活的力量的社会理论;( 2 )它是一套源于这种社会观的政治行为规范。个人主义的核心是本体论的个人主义。这种本体论的个人主义的最典型的阐释者是霍布斯,人们常用机械主义来概括这种个人主义的立场。简要地说,认为个人先于社会而存在,个人是本源,社会、国家是个人为了保障自己的某种权利或利益而组成的,除了个人的目的,社会或国家没有任何其他目的。边沁曾说,所谓“共同体”完全是虚构的概念,“共同体的利益”只是该共同体的成员的利益之总和。与本体论的个人主义紧密相连的是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其核心是强调认识的个人特征,否认客观真理。许多自由主义者关于个人自由的论证就是从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出发的。密尔曾经从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出发论证言论和讨论自由的必要性。在个人主义中至关重要的还有伦理个人主义,它的核心是否认道德的绝对性,强调道德在本质上是个人的。个人主义的根本原则在于,善和恶完全是个人的主观评价,因为不可能从对象本身的本质之中得出任何善与恶的共同准则,善和恶的用法从来就是和使用者相关的。一个行为若只关乎个人,那么,个人就是该行为道德与否的评判者,他无须诉诸于任何高尚的伦理原则,只要判定该行为是否增加自己的快乐,就可评价该行为的道德性。宗教个人主义意味着,个人对自己的宗教命运负责,个人有权以他个人的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直接与上帝建立联系,而无需要通过任何中介机构。伦理个人主义实际上使个人的意旨有了神圣性。正是在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宗教个人主义的基础上,政治与经济个人主义才有了可能。政治个人主义的原则包括:( 1 )个人权利的至高无上性;( 2 )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3 )政治个人主义的延伸必然要求政府的建立必须基于社会成员的同意,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同意,即民主原则。经济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合法性,强调个人通过竞争和市场经济实现个人利益,强调政府较少干预经济。至于方法论个人主义,许多自由主义者认为,完整的个人主义包含方法论个人主义,但方法论个人主义与个人主义诸项基本规范则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作者:F.A.哈耶克 个人主义 1 个人主义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思考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思考 今天党课的学习收获还是很大的,开始思考一些概念,并且通过思考有了一些模糊的印记。 自由,应该是个普遍的概念,不可能我自由了,别人就不自由了,就想加点什么约束一下,映入脑海的是法律、道德这一类名词,所以最后归结为,自由是在法律道德等约束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感觉大家给的答案都太实用化了,没有抽象的意思,除了论证过程给人一种说服力外,其他的都是绕口令(我的也一样)。最后给的自由的定义是,在一定的规范下,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私密的空间(不被其他人打扰)。 对这个定义,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对一定的规范,存在一些疑虑。它是怎么产生的?社会普遍的思潮真的能反映它吗?百度百科,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姑且认为这个概念是正确的。那么自由,必然是变化的,普遍的。前者是指时间上的,后者是指在人域上(一大块地的集合叫地域,一大堆人的集合姑且称为人域吧)。 民主的定义,相对于自由比较清晰,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大多数人的统治。对于这个问题,最大的感受是民主,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还是有弊端的。 相对于自由与民主,还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贴近生活。一直沉默不语的同学也开始发表意见了。在这方面,我发现我们平时都有几大误区。 1、认为集体主义就是和集体呆在一起,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个人主义就是一个人自顾 自,不参加集体活动。有人偏向于集体主义,是因为在集体中可以打酱油,不需要 自己花太多精力。再怎么听,也总觉得怪怪的。这个不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要 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种虽然人在集体中,但心却想着自己偷懒,典型的利 己主义。 2、认为集体主义是利他主义,个人主义是利己主义。仔细想想,确实不是这么回事; 可是在生活中,用个人主义批评他人自私的经常出现。一般说来,集体利益与个人 利益还是统一的,集体主义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利他主义,只有国家强大了,自己才 有发展,说的是集体利益保障了个人利益。而个人主义呢,更多的是强调自己的利 益,但并不是不顾其他人的利益,这简单的归结为利己主义,也是很不恰当的。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其科学含义在于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服从集体利益。一切行动和言论以集体为重个人为轻。 个人主义: 1、不必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 2、个人权利不可侵犯; 3、社会的价值落实于集体中的个人。 斯大林曾经指出:“个人和集体之间、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没有而且也不应当有不可调和的对立。不应当有这种对立,是因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从本质上说,个人与集体的最终目标都是一样的,追求各自的价值,很多时候并不矛盾,集体价值的体现主要靠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1.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两大原则之间的对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任何他人或集体都不得剥夺其权利,所以,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并且是为了自己而生存,而不是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生存。集体主义认为,个人没有任何权利,他的工作、身体和个性都属于集体,集体为了它自己的利益可以用任何方式任意对个人进行处置,所以,个人的存在需得到集体的允许,并且是为了集体而存在。这两种原则是两个对立的社会制度生成的根源。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就是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 2.什么是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能共同生活而遵守的法令。制定这样的法令,必须以一个基本原则作为起点,那就是要首先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社会的权力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个人主义的回答是:社会的权力是有限的,因为它受到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的限制,社会只能制定不会侵犯这些权利的法律。 集体主义的回答是:社会的权利是无限的,社会可以任意制定法律,并任意地强加给任何人。例如:在崇尚个人主义的制度下,任何人都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通过一项法律以结束某个人的生命,哪怕是有百万人之众。如果他们真的

这样做了,那么他们就侵犯了保护生存权利的法律,必将受到惩罚。在奉行集体主义的制度下,只要有利可图,任何人多势众的群体(或任何自称可以代表多数人的人)完全可以通过一项法律来结束某个人(或任何少数人群体)的生命。个人的生存权利在那里是得不到承认的。根据个人主义原则,杀人是非法的,而保护自己是完全合法的,法律站在权利一边。根据集体主义原则,人多势众的一方杀人是合法的,而自卫却是非法的,法律站在多数人的一边。在第一种情况里,法律代表的是道德原则。在第二种情况里,法律代表的是无视道德原则的观点,人们可以为所欲为,只要他们能在数量上占上风。 在崇尚个人主义的制度下,在法律面前任何时候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权利,不论他是势单力薄,还是身后有百万人撑腰。在奉行集体主义的制度下,人们需要拉帮结派,谁的帮派最壮大,谁就拥有所有的权利,而失败者(个人或少数派)却没有任何权利。根据他所在帮派势力的强弱,一个人可以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主人,也可以成为孤苦无助的奴隶。 美利坚合众国可以作为第一种制度的典型例子(请参见《独立宣言》)。苏联和纳粹德国是第二种制度的见证。 在苏联,数百万农民或“富农”被依法消灭,理由是统治集团认为这样做有益于大多数人,因为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反

中国现代个人主义文学思潮研究

中国现代个人主义文学思潮研究 个人主义思想自晚清时期通过译介的方式进入中国,到“五四”时期一时成为社会的思想热潮。个人主义作为一种异质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有着个人自由、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等个人本位的思想内涵,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顺从的伦理本位的“人”有着根本不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青年”们在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遂将矛头指向了以儒家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统文化,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压抑个人,造成了中国人的奴性意识和顺从型人格,他们主张破坏传统文化,毁灭家族,提倡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大力宣扬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大力宣扬与传播,改变了“五四”一代作家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他们视个人主义为启蒙社会、解放个人的有力思想武器,于是在文学创作中,大量个人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在“五四”时期涌现出来,从而使个人主义文学思潮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突出特征。个人主义文学从批判家族制度的罪恶、唤醒青年人的个性意识、深化创作主体的个人化生命体验、促成文体形式的变革与独创性等多个角度表现出新思想影响下创作者独特的思想意识与审美趣味,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为考察对象,对个人主义的文学思潮进行梳理、考察,深入分析个人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具体呈现。中国现代个人主义文学思潮的涌现,蕴含着“五四”新一代知识分子对个性与自由的追求,个人主义文学鼓励青年一代反抗族权父权,冲出家庭追求个人自由。然而,近代中国的特殊境遇使个人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因为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所

宣扬的个人主义中的“个人自由”概念是建立在西方社会自由民主、权利至上等思想基础之上,并以社会制度作为保障的文化观念。而近代中国却面临着战争频仍的危难局面,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民族解放 的紧迫性压过了个性解放的需求,抗日战争爆发后更是使全国陷入战乱中,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个人主义思想显得不合时宜,更不能挽救陷入战乱的中国,因此,个人主义此时成为被排挤、被批判的对象,个人主义文学与左翼文学、抗战文学的论争显示了个人主义在此时的尴尬处境。随着革命兴起的左翼文学更多地强调了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以及个人对集体的服从,个人主义文学思潮在不断地被挤压与批判中渐渐失去了它的吸引力,以致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论文以个人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发展、具体呈现以及逐渐被排挤的历程为出发点,探讨了个人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命运轨迹。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探讨了个人主义引入中国后促成了“个人”意识的觉醒,在此基础上,个人主义文学思潮具体表现为大量作品描写了青年一代反抗家族制度和旧式包办婚姻,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人幸福的觉醒行为,觉醒后的新一代青年由传统社会的伦理“人”转变为个人主义思想中的独立“个人”,论文在具体分析中尝试着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与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人”的不同。第二章通过创作主体生命体验的分析,具体地考察了个人主义与创作主体生命体验之间的关系。个人主义的启蒙思想促使了“个人”意识的觉醒,创作主体因而体验到了孤独绝望、彷徨感伤以及日常闲适的个人化生命体验,从而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了多种生命体验。第三章以个

中西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中西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可以用很多方式划分世界——富与贫、民主与专制等,但最惊人的分歧是个人主义心态社会与集体主义心态社会之间的分歧。 这种分歧比经济更加深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如果你向美国人展示鱼缸图片,美国人通常会描述缸里最大的那条鱼以及它在做什么。如果你让一个中国人描述一个鱼缸,中国人通常会描述这条鱼的周围环境(context)。 这类试验已经进行过多次,结果显示同样的潜在格局。美国人通常看到个体;中国人和其他亚洲人看到周围环境。 当心理学家尼斯贝(Richard Nisbett)向美国人展示一只鸡、一头牛和干草的图片,让他们挑出两张一起的照片,美国人通常会选出鸡和牛。它们都是动物。而大多数的亚洲人会挑出牛和干草,因为牛需要吃草。美国人更倾向于看到类别。亚洲人更倾向于看到关系。 你可以把最个人主义的社会(例如美国和英国)归为一个集合,把最集体主义的社会(如中国和日本)归为另一个集合。 个人主义国家往往把权利和隐私摆在首位。这些社会当中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技能,高估自己对任何集体工作的重要性。集体主义社会的人们往往重视和谐与责任。他们往往低估自己的技能,而且在描述他们对集体工作的贡献时往往很谦卑。 研究人员争论某种文化为何比别的文化更个人主义的原因。有人认为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来源于古希腊,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其他文化则院子部落哲学。最近,有科学家建立一种理论,认为所有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微生物。集体主义社会往往出现在地球上某些有大量致病微生物的地方,特别是在赤道周围。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就要避开外来人(他们可能带来奇怪的疾病),并在饮食礼仪和社会行为方面取得某种一致性。 无论如何,个人主义社会在经济方面往往做得更好。我们西方人的叙事往往涉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以及随后的资本主义繁荣时期的个人理性与良心的发展。根据这种叙事,社会越发展,个人主义就越盛。 但如果集体主义社会迅速走出经济停滞呢?如果集体主义社会(特别是亚洲的)在经济上崛起并与西方抗衡呢?一种新类型的全球会话逐步显现。 北京的开幕式就是那种会话的声明。中国主张发展不只可以通过西方的、自由主义的方式取得,还可以通过东方的、集体主义的方式取得。北京的开幕式就是这种主张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个开幕式提取自中国悠久的历史,但最突出的特点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像一个人一样行动——像一个人一样击鼓,像一个人一样起舞,按照精确的编队疾走而不会绊倒或者冲撞。我们以前也曾经看过集体一致性的展示,但这是目前的集体主义——和谐社会的高科技版本,背景是中国奇迹般的增长。

从马丁.伊登 认识杰克伦敦的个人主义矛盾思想

从马丁〃伊登认识 杰克〃伦敦对个人主义的矛盾思想 摘要:对于杰克〃伦敦的半自传性小说《马丁〃伊登》,读者和评论界一直褒贬不一,尤其在对主人公马丁〃伊登最后自杀的结局安排上有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对伦敦创作这部作品时的创作背景、思想态度以及对马丁的详细解读与分析.指出:马丁〃伊登是伦敦塑造的一个个人主义者,而杰克〃伦敦对于个人主义是持有矛盾思想的。对于个人主义者战胜自然,伦敦是欣赏的;而对于他们反抗社会,伦敦持反对态度,但在无意识中又流露出对他们的偏爱。而这些造成了读者对其本来的创作意图进行了误读。 关键词:马丁〃伊登;杰克〃伦敦;个人主义;矛盾思想 引言 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一直深受全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杰克·伦敦的自传。它取材于作者早期生活经历及其成名过程,因此,这部作品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但是唯独让读者感到困惑的是马丁成名后投海自杀的举动。杰克·伦敦在很多场合对马丁·伊登的死都解释为其是个个人主义者,从不考虑别人的需求。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许多人反而从马丁·伊登身上看到了个人的奋斗,进而对其欣赏。所以本文想通过分析马丁·伊登的个人主义思想形成和杰克·伦敦的创作意图等方面来分析马丁是否是一个个人主义者,而杰克·伦敦说他是个个人主义者而自杀的意图又何而来。由此分析得出杰克·伦敦对待个人主义的矛盾态度。 一、个人主义的定义及由来 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一般表现为利己主义、利他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形式。个人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individuum,意为不可分的东西、个体。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是个人主义的一种重要表述方式。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如英国的T·霍布斯等,把个人主义普遍化为永恒不变的人性,并使之成为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判断善恶的重要标准。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F·W·尼采等人,进一步使个人主义的理论观点系统化,把个人作为价值的基础和评价社会的唯一标准。个人主义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一切从个人需要和个人幸福出发,反对统一的社会价值标准。 虽然个人主义精神在西方文化和社会历史中源远流长,但“个人主义”这一术语却出现在十九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而比较完善的个人主义思想则是出现在英国.代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观念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每个人,每个社会团体,每个社会阶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价值观通常指人们对于一些重要事物,一些基本行为准则的主观判断的基础,并以此来获取知识,掌握技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等等。简而言之,价值观念属于主观意识形态范畴,它涉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以及对不同事物的取舍态度和标准。比如说,在中国社会,人们提倡和推崇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价值观念,而在美国,这一价值取向却几乎没有市场,美国人信奉的“先为自我,我再帮人”;在中国人心目中,国家民族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其次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集体的利益,最后才会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可是在美国人看来,占第一位的是民主、自由和国家的利益,占第二位的是对物质财富和个人幸福的追求,第三位才是热情好客以及对他人的帮助。价值观念既属于主观意识范畴,就离不开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中美两国由于在政治、历史、地理风貌和经济形态等众多领域的差别,在对许多社会问题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实际上反映的是各自文化渊源的差别。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关于文化差异中国学习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集体主义观念和个人主义观念的冲突。本文将从这两种文化价值观所体现出的语言文化现象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根源进行剖析。 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及其语言文化反映 所谓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简而言之指的是一种强调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强调集体利益应该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文化价值观念。它认为,人是集体中的一员,离开集体,个人几乎无所作为或者作用很小,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必须重视合作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事情必须多为他人考虑,要珍视友谊和家庭。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与此相反,认为个人虽然离不开社会集体,但是正是由于个人对自我利益和幸福的不断追求才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所以在社会事务中应首先考虑个人的幸福和需要。个人主义也认为人离不开社会,它也看重人际关系,但是它强调的是一种松散的社会人际关系及结构。我们不能笼统地把集体主义看成是忽略个人作用的混合体,也不能偏执地认定西方人所推崇的个人主义就是“自私自利”。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中美文化交际中有关的一些事例。著名美国社会研究专家邓炎昌教授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曾谈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几个中国人到一位比较富裕的美国人家里去做客,主人引他们参观自己的住所,中国客人说:“你们的房子多好啊,非常漂亮。”主妇听了十分高兴,按美国习惯笑着回答说:“谢谢”。有些中国客人对她的回答感到意外,后来,在餐桌上谈话时,主人对大学毕业不久的中国女翻译说:“你的英语很好,很流利。”女翻译谦虚地说:“不! 不! 我的英语说得很不好。”主人没想到她会这样回答,感到有些迷惑不解。[ 1 ] 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迥异,使得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常会产生误会,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问候语上,中国人如果外出路上碰到朋友,会关切地问道:“上哪儿去啊!”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 ? 或者Where have you been ? 大部分美国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心里可能在说It’ s none of your business ! (你管得着吗?) [ 1 ] 通常,美国人的问候语很简单,如果是碰到第一次见面的人,用How do you do ? 如果是熟人,会说How are you ? 或者干脆是Good morning/ af ternoon/ evening。宴客会谈习俗中,如果是两个中国人,谈话很可能是从这样的问题开始的“, 你们家的汽车真漂亮啊,在哪儿买的? 花了多少钱呢?”如果在客人家里碰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