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讲课讲稿

初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讲课讲稿
初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讲课讲稿

初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计20分)

1.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和。

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和。

2.《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篇(段)。

3.能用普通话、、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4.语文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和。

5.写作能力是的综合体现。

6.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和。

7.《新课标》第四学段中,对写作提出相应的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根据生活需要,写。

8.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和。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1.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和发展。

A语文能力B语文素养C语文精神

3.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评价目的和方法B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C评价的要求和方法D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4.下列语文课程资源不属于课堂教学资源的是()

A教学挂图B教科书C工具书D展览馆

5.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A以人为本B师生平等C学生和谐发展D阅读为主

三、判断正误:(对打√错打×,每小题2分,计20分)

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

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特点。()

3.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既有教师,又有学生。()

4.语文课程目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是相互完整而又独立的。()5.语文课程目标中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6.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规定,初中阶段,学生要能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7.第四学段中,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是: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350字。()

8.第四学段中,在阅读中要让学生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

9.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10.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四、简答:(每小题5分,计20分)

1.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着重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哪几个方面?

3.语文课程总目标中对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具体提出了哪些要求?

4.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哪几方面的教学建议?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1.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你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

2.从自身实际出发,谈谈自己实施综合性学习的一些设想。

初中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学习资料

一填空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新课标要求1—2年级的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 )个,会写(800-1000 )个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需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6、新课标要求1-2年级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7(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10、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

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

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判断

1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对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终结性评价。(错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课程评价更应重视定量评价。(错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对

5语文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从学习语音、语法知识和规则入手,逐渐训练阅读与写作,努力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错)

6新课程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教学任务调整到品德与生活学科中去,它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错)

7、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

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对

8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多写少认。(错)

9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

10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不是为了检验

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错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

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正确导向;四、正确处理

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2、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

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3、综合性学习中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哪几方面

一、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二、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三、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五、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4、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试述《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素养与我们传

统所说的语文能力有什么不同?语文素养包括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

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

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

能力。还有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语文能力指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

语交际能力

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__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_,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_课堂教学资源和__课外学习__资源。

3《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认识汉字_

3500__个左右,其中小

学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_3000___个,其中__2500__个左右会写。

4《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在阶段目标中作出

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_5__万字;第二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_40__万字;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_100__万字。、

5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_评价的甄别和选拔__的功能,倡导发挥评价_促进学生发展___,_教师提高教学___,_改进教学实践__的功能。

二、简答题。、《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语文素养”指的是什么?

语文素养包括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

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有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

美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从哪三个维度设计的?“阶段目标”

又是从哪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10分)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阶段目

标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

三、论述题。20%

1《语文课程标准》

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10分)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初中语文模拟考试卷

初中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大年三十的烟火,正月十五的灯”,每年的元宵节都是中国年热热闹闹的yāzhóu(▲)戏。元宵节人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qídǎo(▲)生活红红火火。 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2分) 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文章标题,考虑到当时读者对“给力”一词可能有些陌生,编辑们在主标题之上添了引题“改革攻坚迸发,政策创新激发,厚积薄发释放”,标志着“给力”从网络走向社会。 ①能力②动力③活力 A. 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3.根据语境及括号提示,填写合适的成语。(任选两个作答)(2分) 旅鼠拼命向前狂奔,A▲(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中,队伍不断壮大。遇到河流,前面的旅鼠会B▲(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绝不回头)地跳入水中……它们C▲(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地直奔巴伦支海岸,到达海边的旅鼠,恍若一辆辆刹车失灵的赛车,纷纷冲进海里,一瞬间,被汹涌的海浪吞没,D ▲(形容一点踪迹、影子也没有,无法寻找)…… 我选,成语:;我选,成语:。 4.下面是一位同学作文里的几句话,请你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我爱你祖国,爱你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我爱你祖国,爱你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A我爱你祖国,爱你广袤的平原,爱你见证了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的沧桑的土地。要问我爱你有多深?B让我深情地借用艾青的诗吐露我的心迹: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①画线A句与前文不协调,请你稍作修改使之变得协调流畅。(2分)▲ ②划线B句存在着词序不当的毛病,请你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1分)▲ ③划线C句,有标点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 5.古诗文填空。(①—③必做,④⑤任选一题)(6分)

(完整版)语文小学升初中语文试卷、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S版小学语文毕业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liáo liàng pá i huái zhōng míng d?ng shí ()()() 2.下列汉字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膝盖xī gài B.纤维qiān wéi C.亲爱qīnài D.人名rén mín E.暖和nuǎn he F.勇敢 yónggǎn 3.在下列诗句、成语中,“日”字的意义相同的是()。(2分) 4.①锄禾日当午②日久见人心③千里江陵一日还④夜以继日⑤王师北定中原日 ⑥日出江花红胜火 A、①⑥ B、②⑤ C、①④ D、③⑤ 4.划掉每组词语中的一个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后。(3分) (1)恍然大悟百衣百顺玲珑剔透前赴后 继() (2)千里迢迢赞叹不已极尽权力绝口不 提() (3)雪中送炭流光益彩自作自受阡陌纵 横() 5.下面四个词语的排列顺序,唯一正确的是()组。(2分) A.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微波荡漾→水平如镜 B.水平如镜→微波荡漾→汹涌澎湃→波涛起伏 C.波涛起伏→汹涌澎湃→水平如镜→微波荡漾 D.汹涌澎湃→波涛起伏→微波荡漾→水平如镜 6.下列句子中,意思不同的一句是()。(2分) A.他今天一定不会来。 B.今天他一定不会来。 C.他一定今天不会来。 D.今天一定他不会来。 E.他今天不一定会来。 F.他今天一定会不来。 7.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正确的是()。(2分)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宽容是一种镇静剂,()宽容是一束阳光,()宽容是一座桥梁,()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A、①④②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④①③ 8.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请在括号里选择出一种。(2分) (1)“斑马!斑马!”阿里指着右前方喊起来。应该读出()语气 A、惊喜 B、赞叹 C、兴奋 D、欢快 (2)向警予说:“我的处境确实有困难,可是,越有困难,我越不能离开。”应该读出()语气 A、自豪、 B、坚定、 C、沉着、 D、果断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苏初中语文《乡愁》一等奖说课稿

苏初中语文《乡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余光中自称《乡愁》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又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本诗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决定花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重在文本解读,在听说读品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第二课时是拓展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完整版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25分,每空1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3、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评价的能力。 6、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 ()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7、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精神,注意培养学生()、()、()和实施的能力。 8、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9、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10、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四阶段要求课外阅读不少于()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 二、判断。(10分,每小题1,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4、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5、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活动中的自主态度和参与程度。() 6、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语文课程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0、写作要求:作文一学年一般不少于18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三、选择。(5分,每题1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完整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一种经验,一个微不足道的观察,一次彻底的调查,欢乐和忧伤,失败和胜利,以及梦想、臆测(主观的推断)、幻想,无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益处。(勃兰兑斯《人生》) B、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它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 C、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清晨时鸣叫),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冰心《谈生命》) D、一丈青大娘早就腻歪(厌恶、厌烦)了老秀才,先断了每天一壶酒,又撤了一天三顿净水净面。(刘绍棠《蒲柳人家》) 3、下面这段话里有一个病句,请用横线划出,然后改过来。(3分) 极度恐怖的人们从大街小巷向北涌去,渴望着渡江避难。惊惶失措的市民,裤腰带上捆着金条的店老板,衣衫褴褛的苦力,还有被丈夫抛弃的不停地诅咒着的国民党军官太太们,女人们的脸上擦着乌黑乌黑的锅底灰,打扮得越丑陋越不被人注意越好。 改正: 4、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3分)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6、默写填空。(4分) ①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②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代落花立言,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③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也有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 ,”。 ④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的“ ,”两句来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7、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这是作者在巴蜀时寄给妻子的诗,诗的语言十分简明、精炼,但蕴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深厚,语意十分含蓄。 B、“共剪西窗烛”,是诗人想象中的与亲人团聚时的情景。 C、诗中两次出现“巴山夜雨”,意在强调诗人期盼在巴山夜雨之时与亲人相会。 D、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的。 二、阅读理解(65分)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着,畏我也;客之美我着,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

2019年小学升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范文模板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升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篇一:201X年小学升初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X小升初语文综合模拟 【用时:70分钟】 寄语:饱读诗书,满腹文采,积淀底蕴。徜徉于经典的美文幽径,含英咀华; 穿梭在青春的唯美心间,倾吐花露。拿起激情之笔,开始你的文学之旅!提示: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泛舟语湖(43分) 一、字词长廊。(10分) 1.细心拼读句子,根据拼音把正确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4分) Wai lán()的天空下,林子里弥漫着深沉的静寂和ān xiáng( ),苍松翠柏 xiāng yìng ch?ng qù ( )。五彩斑斓的野花,遍地都是。林中鸟语,枝头蝉鸣,仿佛互相唱和,给人一种甜蜜的安泰与和平的感觉。汤姆fán zào()的心情也 安定下来了。 2.下面词语中有六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6分) 目不暇接谈笑风声鞠躬尽瘁悬梁刺骨神采奕奕 二、书虫乐园(33分) (一)文海拾贝(13分) 3.把下列名句填写完整。(7分) (1)子曰:“默而识之,_ ,__,何有于我哉?”(《论语》)(2)昔我往矣,;今我来思,。(《诗经》)(3),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 阁序》)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5)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 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你肯定阅读过名著《水浒传》和《西游记》吧?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结合这两部名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6分) A.他,禁军教头,误入节堂,平添复仇怨。 B.他,斗战胜佛,斩妖除魔,美名永流传。(1)A是____(人物),写出他的一个故事情节______ _______。(2)B是____(人物),最能体现他反抗精神的一个 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二)智慧选择(20分) 5.给带点字 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1)、顾:相顾一笑()三顾茅庐() A、前来购买东西的 B、拜访 C、看 D、注意;照管(2)、素:银装素裹()素不相识() A、颜色单纯;不艳丽 B、本色;白色 C、本来的;原有的 D、素来;向来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2分)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 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7.( ) A、一位深感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缩句:年轻人来到法门寺。 B、老人信手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缩句:老人画出水壶和茶杯。 C、老僧尤其喜欢那些造型典雅古朴的茶具。缩句:老僧喜欢茶具。 D、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流出一道茶水来。缩句:水壶流出茶水。 8.古代著 名的教育家孔子在何处设教?() A、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9.下列哪组服饰和配件,最有可能是古代女子的打扮?() A.玄端章甫 B.羽扇纶巾 C.拖鞋汗衫 D.云鬟花黄 10. )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是“门劈九霄仰 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市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市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首先,我说一说对教材的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感受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与朱元思书》作为山水小品文中的精品,学生在欣赏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之中,还能学习古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情景交融的畅达。通过此文对学生欣赏后面写景类古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对第六单元中的几篇描写山水的文言文更具有指导作用。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的确立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深入领会关键的词语。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是:1、反复朗读,欣赏文中景 2、细心品味,感悟文中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三、说学法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八个环节展 开。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语文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交际工具、信息载体 2、评价方式除了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 2、纸笔测试 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3、综合性、实践性 4、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4、立意、构思 5、“总体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的统一。具体说来,突出了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三个思想。 5、人文性与工具性、思想性与审美性 6、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工具性、人文性 7、新课程标准整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改探索的成果,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母语教育的经验,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和,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7、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 8、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 ▽▽ ▽▽ ▽▽▽▽▽ ▽▽▽▽▽▽▽▽▽▽▽▽▽▽▽ ▽▽ ▽▽ ▽▽▽▽▽▽▽▽▽▽▽▽ 名 级 号 装 订 线 8、语文实践、语文实践 9、课程目标从 、 、 三个方面设计。 9、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 、 、口语交际、 。 10、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 11、语文课程标准包括 、 、 三部分内容。 11、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 12、语文教学要注重 、 ,注重 ,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12、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1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 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3、表达和交流 14、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 的开放、 的开放、 的开放。 14、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空间 15、对于“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应注意 、 、 特点。15、前瞻性、三维设计,整体提高、操作性 16、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和 。 16、情境性、互动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1、A )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大赛语文试卷 第Ⅱ卷(选择题,共31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旁骛(wù) 襁褓(qiǎng) 红妆素裹(guǒ) 恪尽职守(gè) B.凌驾(líng) 狡黠(xiá) 弥留之际(mí) 根深蒂固(gù) C.栈桥(jiàn) 禁锢(gù) 歇斯底里(xiè》重蹈覆辙(zhé) D.抽噎(yè) 拮据(jù) 尖嘴猴腮(sāi) 面面厮觑(qù)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一尘不染鲜为人知正襟危坐锋芒毕露 B.当之无愧头晕目炫广袤无垠开卷有益 C.家谕户晓有例可援深恶痛疾简明扼要 D.随机应变悠游自在优胜劣汰十拿九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B.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13位唐山农民用淳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C.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和“嫦娥一号”研发团队,他们无一例外地成为当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入围者,“神州七号”航天员团队的当选,更是众望所归。 D.直到今天,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光芒仍灼灼其华,烛照神州,激励着新一代青年。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没有一个人不承认他们的成功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C.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班里刚才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D.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努力。 5、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B.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二、(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细菌环保塑料 两名年轻的美国企业家研制出了一种绿色材料,这种材料以农业废物和菌类为原料,并且可以生物降解为一种天然肥料。 发明者之一埃本.拜尔说,这种被称为“生态摇篮”的产品还能用于隔热,而且,它是生长而不是制造出来的。这种材料能完美地取代在包装中使用的聚苯乙烯,而且它还能够生物降解,在生长过程中几乎不消耗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 拜尔说:“与相同单位或数量的聚苯乙烯相比,我们使用的能源只有十分之一,在该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的整个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八分之一。” 他说:“事实上,我们的长期设想是,取代所有塑料和泡沫,减轻这些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发现或者说发明的这种天然材料将使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部编版初中语文《春》优质说课稿

《春》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板书:课题及作者朱自清),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 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五、教学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联系现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重视互动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六、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

2019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六套)

2019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课标(30分) 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6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3、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方面充分体现了发展性教学要求和内容,其核心是()。 二、选择题(1为单项选择,2分;2、3 为多项选择,各3分。共8分) 1、阅读教学过程是() A. 教师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 学生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C. 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D. 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 2、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 A.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B.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C.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D. 关注指导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A. 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面向全体学生。 B.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C.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D.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E.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F. 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取不同的方式 三、判断正误题(正、误分别在句后括号内划√、×即可)(4分)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中提出,累计 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500万以上。() 3、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知识的创新,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一种人 格的全面形成的对话。对话的本质是师生共同寻求、发现真理。() 4、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 者转变,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 的研究者、开发者转变,由唯师独尊向师生平等学习的合作者转变。这种角色新 的定位,要求每位教师需要学习、更新、适应。()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为什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湖南省长沙市初中语文毕业学业模拟考试试题2 新人教版

(总分:120 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8题,28分) 1. (2分)【系统题型:单选题】【阅卷方式:自动】 【关键字】: 【知识点】:语文积累与运用|识字与写字|形声字、多音字、难读字等的读音; 下面是一个同学整理常用字读音的作业,请指出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 A.嗜好.(hào)破绽.(dìng)迸.流(bèng)随声附和.(hé) B.惬.意(xiá)澎湃.(bài)赫.然(hè)泰然处.之(chǔ) C.绮.丽(qǐ)贮.藏(zhù)枢.纽(qū)迥.然不同(jiǒng) D.肇.事(zhào)歹.徒(dǎi)荡涤.(dí)鲜.为人知(xiǎn) 【试题答案】 D 【试题提示】 【试题详解】 2. (2分)【系统题型:单选题】【阅卷方式:自动】 【关键字】: 【知识点】:语文积累与运用|语言和句子|同义词的辨析与使用;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报纸开设嘉宾在线,邀请政府部门负责人或热点新闻人物网站,开拓 办报思路,增强可读性,切实为读者办实事。 ②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守法小公民,很多学校开展了“从小树 立观念,争当知法、守法”小公民的主题活动。 ③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科学, 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A.作客法治误解 B. 作客法制曲解 C. 做客法治曲解 D. 做客法制误解 【试题答案】 D 【试题提示】 【试题详解】 3. (2分)【系统题型:单选题】【阅卷方式:自动】 【关键字】: 【知识点】:语文积累与运用|语言锤炼与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连贯、最通顺的一项是()

2020年小升初(重点中学)语文招生试题及答案

2020年小升初(摸底考试)语文摸底试题及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基础部分 1、看拼音写汉字(5)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cōnghuì(),演算使人jīngmì(),哲理使人思想shēnk è(),论理使人有xiūyǎng(),逻辑修辞使人sànbiàn()。 2、给下面的加点的字注音(5) ()()()() 璀.璨.咀嚼.粜.米趔趄. ()()()() 解剖.恐吓.倔.强.埋.怨 3、根据拼音填入空白处的恰当的汉字(4) màn 不经心条斯理山遍野轻歌舞 火势延天真烂临窗布嘲笑骂 4、改正下列词语和句子中的错别字(10) A 不屑置辩无遐顾及相形见拙自出新裁() B 见义思迁纷至踏来怨天忧人人才汇萃() C 他虽然年近古稀,却仍然笔耕不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材富。() 5、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一个正确的释义(3) ①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A 书本 B 信 C 写() 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A满足 B 讨厌 C 厌倦() ③每日通宵达旦.地看书。A 天亮 B 第二天 C 元旦() 6、选词填空(4) 健康健壮震动震撼缓缓慢慢徐徐惊叹赞叹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假如《千手观音》由一群()健全的女孩来跳,肯定也会跳出这样的效果,但给人的()却要大打折扣。当21个聋哑女孩如精灵似的在舞台上()舒臂的时候,我们()的是,她们怎么可以舞得这么的完美呢?——我们感动的原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生命执著的爱。 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A 民主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 B 这部电影,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

陋室铭优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 ——《陋室铭》说课 襄阳市第七中学王俊华 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一)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多媒体辅助法 【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伴着悠美的古典乐曲,多媒体播放“梅”、“竹”、“松”的画面,教师吟诵经典诗句导入新课,然后教师破题,介绍铭文特点。 【设计理念】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所以,导入时诗句的点缀既营造了课堂典雅的氛围,又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感知,踏访陋室 在此我安排了四读蓄势: 1、初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找出韵脚,男、女生接读)

语文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评价方式除了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 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4、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5、“总体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的统一。具体说来,突出了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三个思想。 6、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新课程标准整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改探索的成果,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母语教育的经验,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和,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8、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9、课程目标从、、 三个方面设计。 10、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 11、语文课程标准包括、、 三部分内容。 12、语文教学要注重、,注重,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1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4、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的开放、的开放、的开放。 15、对于“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应注意、、 特点。 16、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A、平等对话 B、和谐相处 C、努力创造 D、互相合作 2、()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A、写作 B、阅读 C、识字 D、口语交际 3、()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A、综合性学习 B、阶段性学习 C、总结性学习 D、实践性学习 4、()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阶段性评价 5、()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模拟卷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模拟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31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家乡的星空,深suì①美丽,给人无尽的xiá②想。清爽的晚风徐徐吹来,夹着夜来香chún ③厚如酒的甜香,青草叶qìn ④人心脾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2.根据语境,把括号中的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 人们爬长城,是为了怀古远眺;人们去草原,是为了寻幽揽胜。天下之人,一定会喜欢呼伦贝尔的壮阔;天下之人,一定会赞美呼伦贝尔的奔马;天下之人,一定会赞美呼伦贝尔的清新……(恬淡坦诚勇敢) 3.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的两处有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 ①“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②这项活动以生 命意识教育为主题,③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④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 ⑴第①处,修改意见: ⑵第④处,修改意见: 4.古诗文填空。(7分) (1)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3)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4)“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5)古代送别诗中,有许多写友情的名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5.名著阅读。(4分) 《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的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及马国(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⑴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分别写出《格列佛游记》中与之对应的国家名称。(2分) ①我看到了它的头和一只爪子,估计这只猫有三头公牛那么大。 ______________ ②它们有理性,公正而诚实,友谊和仁慈是其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 ⑵读以下情节,概括寓意。(2分)

小学升初中语文测试题1含答案

小学升初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34分) 1、读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Shūjísuōyī dàn shēng chōng jǐng 2、下列读音、字形、带点的字解释都对的一组是()(2分) A、娱乐(yílè)通讯咨询峰峦雄伟(山) B、徘徊(pái huí)悔辱辩论负荆请罪(荆条) C、模样(múyànɡ)纯粹妒忌受益匪浅(好处) D、矫健(jiǎo jiàn)走头无路迫不及待应接不暇(空闲) 3.“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2分) 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4、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安尼想观察一下,晶莹透明的雨水里有些什么,他看了一眼显微镜下的小水滴后、禁不住惊叫起来,“________”……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应是()(2分) A.别看小水滴那么清澈,原来里边有小虫子呀! B.小虫子!那么多小虫子都在动! C.小虫子那么多,而且都在动! D.我真没想到,小水滴里是有虫子的。 5、下面按要求写句子,不正确的是()2分 A.“蜜蜂在花丛中飞”改成拟人句:蜜蜂在花丛中轻歌曼舞。 B.“挑山工对我说:‘我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改成转述句:挑山工对我说,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 C.把“今天很热”改成比喻句:今天像夏天一样热。 D.把“他家的房间很小”改成夸张句:他家房间只有巴掌大。 6、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里的《西游记》中有“三打”的故事,《水浒传》中有“三打”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有“三请”和“三气”的故事。此外,还有一部名著是。(2分) 7、小名最近在读背《三字经》,今天读背的内容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可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请你告诉他吧!(2分) 8、学校的草坪里有一块牌子,上边写着“禁止摘花踏草”,可是同学老师看了很不舒服,你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牌子上的警示语换一下,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吗?试试看,请你写下来。(2分) 9、名句积累填空(16分)

《老王》优秀获奖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XX中学的语文老师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篇课文《老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单元分析:《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本课描写了老王这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本文主要是用身边“小”人“小”事来反映人间的“大”爱。“小”中见“大”,足见本课在单元教材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课标分析:课程标准强调“关注人类,关注身边人”,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小”人物、“小”事件,正符合了课标要求。 二、学情分析 1、《老王》这篇文章看起来浅显易懂,但对于初二的学生,要想真正深入文本,把握文章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有些难度。因此,教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 2、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只知道一味接受“爱”,而不懂得感恩。可通过本课帮助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学会关注弱者、关心他人。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向我们阐释,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老王》这篇文章能够入选教材,正是注重了它的人文性,同时根据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我为本文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写理解“惶恐、荒僻、滞笨、愧怍”等词语; 2、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老王“苦”与“善”的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幸”与“愧”;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弱者,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来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最佳教学途径。确定教学重点为:分析老王“苦”与“善”的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幸”与“愧”,进而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学生由于接触杨绛的作品较少,难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难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把理解主旨句中的“愧怍”一词的深刻含义、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作为本文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讲读课文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积累重点词汇,整体阅读、疏通文意,理解老王的苦,品味文中的“善”; 第二课时:回顾旧知,重点理解“我”的“愧”,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弱者,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