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法学复习资料1到3章

婚姻家庭法学复习资料1到3章
婚姻家庭法学复习资料1到3章

婚姻家庭法学

第一章婚姻家庭制度概述

第一节婚姻家庭的概念

一婚姻

(一)婚姻的概念

史称“昏因”或者“昏姻”。

1.婚姻在古代的含义

(1)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

婚姻者何谓?昏时行礼,故曰婚,妇人因夫而行,故曰姻。

(2)男曰婚,女曰姻。

(3)妇党称婚,婿党称姻。

(4)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

2、婚姻的法律概念: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依法自愿缔结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两性结合关系。其含义

(1)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这是婚姻自然层面的要求。

(2)男女结合须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这是婚姻的社会层面的要求。

(3)婚姻是男女双方以终身共同生活为目的的两性结合,这是婚姻的内在要求。(4)婚姻是双方具有夫妻身份的结合,这是婚姻法律层面的要求。

(5)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法定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结合。

(二)婚姻的性质

有以下的观点:

1)契约说。康德认为婚姻关系是“性的共同体”,是基于人性法则必要的契约。

2)婚姻伦理说。黑格尔认为,婚姻是“精神的统一”,实质是伦理关系,这种

自我意识与对方的统一就是爱,而这种爱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3)制度说。婚姻当事人仅有制度上的权能,故婚姻当事人结婚后,制度的效力

立即发生,而与当事人意思无任何关系。

4)身份关系说。婚姻本质上是一种身份关系。婚姻双方在财产上的权利义务关

系是附随于人身上的权利义务的。

二、家庭

1.家庭的概念。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共同生活的、其成员间互享法定权利、互负法定义务的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其特征如下:

1) 家庭是一个生活单位,具有同财共居的特点。

2) 家庭是由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所构成的共同生活单位。

3) 家庭成员之间互享法定权利、互负法定义务。

2.家庭结构。家庭指家庭的总体构成,包括以下种类

1) 单身家庭,即终身不婚,或者丧偶、离异后独居生活者的家庭;

2) 单亲家庭,即丧偶、未婚或离异后单独与子女组成的家庭;

3) 丁克家庭,即仅有一对夫妻而无子女者组成的家庭;

4) 核心家庭,即由一对夫妻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5) 直系家庭,即有一对夫妻或夫妻中的一方与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6) 联合家庭,即由一对夫妻或夫妻中的一方与已婚子女及其第三代、第四代

组成的家庭;

3.家庭的职能。婚姻家庭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其产生之日起就负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

① 生育职能。

② 经济的职能。

③ 教育职能。

④ 扶养职能。

第二节婚姻家庭的主要内容

一、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关系

1、婚姻家庭主体之间具有特定的亲属身份。

2、婚姻家庭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并不直接体现经济内容。

二、婚姻家庭方面的财产关系

特点:财产关系从属和依附于人身关系。

第三节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一、自然属性

这是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自然因素。这些因素是婚姻家庭与生俱来、客观存在、难以改变的,因而自然因素是婚姻家庭内在的、固有的因素。是婚姻家庭关系形成的必要条件,体现了生物学与生理学规律在人类婚姻家庭方面的作用。

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

1.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性的本能,是男女结合的生理基础。2.通过生育而实现种的繁衍是家庭生物学上的自然功能。

3.家庭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以及由此联系而产生的亲属团体是客观自然形成的生物联系。

随婚姻家庭制度的确立,婚姻家庭制度的自然属性由自发的作用逐步上升为自觉的把握,成为婚姻家庭立法的必要因素。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立法者在从事婚姻家庭立法时都必须考虑其自然属性。

二、社会属性

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制度赋予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是决定婚姻家庭的社会力量以及婚姻家庭所包含的社会内容,主要包括:

1.社会性是人类的根本属性。人的本性决定了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婚姻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

荀子曰:“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性是人类婚姻家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动因。

3.婚姻家庭是一定社会物质社会关系和思想社会关系的统一。

三、两种属性的关系

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的特定与形成的前提条件,舍此便无婚姻家庭。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它决定着婚姻家庭演进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婚姻家庭制度必须适度反映两性、血缘关系的自然属性,遵循其固有的自然规律,这是该制度得到人们普遍认同的接受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婚姻家庭制度又必须对婚姻家庭固有的自然本能和个体利益倾向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约束,使自然属性向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方向运行,以保证婚姻家庭所代表的

社会利益或统治阶级利益得到最大的实现,社会属性因此而成为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婚姻家庭制度的概念

婚姻家庭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婚姻家庭形态在上层建筑领域中的集中反映。它是将婚姻家庭关系用法律形态根据社会习惯加以固定化,使之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

婚姻家庭关系与婚姻家庭制度不同,婚姻家庭关系是就该社会的具体的婚姻家庭形态而言,具有多样性。在一个社会中,除了占统治地位的婚姻家庭形态以外,还存在着多种婚姻家庭形态。而婚姻家庭制度是由各种行为规范所构成的,在特定的社会制度下具有统一性,凡被统治阶级所认可的法律、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都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中的概括:“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

二、分类:

(一)前婚姻时期

在两性关系方面没有任何限制,处于“杂婚”、“乱婚”(promiscuity)时期,所谓的杂乱,是因为那时在两性关系上的任何排他性,都必然会削弱联合力量和影响集体行动。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

这种没有任何禁例的杂乱性交状态是一一切男子属于一切女子,一切女子属于一切男子为特征的。

(二)群婚制。又称集团婚,分为两个阶段:

1、血缘婚制。

又称血婚制或血缘家庭,是群婚制的低级阶段,与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血缘婚制是同辈份的男女之间的集团婚,即辈分相同的男女可以互为夫妻,发生两性关系,排除了不同辈分之间的两性关系。是人类婚姻史上的第一个禁忌。与血缘婚制相对应的血缘大家庭,就是一个由低级的有纵向两性关系禁忌的群婚原始群体。因此,当时奉行的是族内婚(endogamy)。

据考证,我国考古中发现的长阳人、丁村人、马坝人等,已经进入到了血缘群婚制阶段。

2、亚血缘群婚制。

又称伙婚制或普那路亚家庭,是群婚制的高级阶段。是排除了兄弟姐妹之间通婚的集团婚。尽管它仍然是一种同行辈的集团婚,但在两性关系上排除了兄弟姐妹。排除了同辈旁系血亲的通婚,是人类两性关系史上的第二大进步。

这一时期,亚血缘群婚制逐渐取代了血缘群婚制,氏族代替了原始群体。婚姻由氏族内部的族内婚发展为族外婚。婚姻当事人分属于不同的氏族,世系只能按女系来计算,所以最早的氏族是母系氏族。它是一个由出于共同的女祖先的、按照母系确定其血缘关系的后裔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三)对偶婚制

又称对偶家庭,指一男一女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偶居关系的婚姻

形式。即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主夫与主妻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两性同居关系,同时,又可以与其他异性发生两性关系。

对偶婚制作为原始社会晚期的主要婚姻形态,是集团婚向个体婚的过度形态或者中间环节。

(四)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又称为个体婚制,是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根据一定社会规范的要求,一男一女结为夫妻,任何人在同一时间里不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偶的婚姻制度。

它是在原始社会崩溃、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建立在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剥削制度之上的一夫一妻制,从萌芽到最后形成的过程,就是人类从无阶级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过程。因而,它的最后胜利,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三种因素推动了一夫一妻制的确立:

1.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财产的私有化,为个体家庭脱离氏族成为独立的经济单位奠定了物质基础。

2.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转变,摧毁了母系氏族,确立了男权统治,个体婚姻家庭形式与父系氏族同时产生。

3.父权制下的私有财产继承制度构成了导致一夫一妻制产生的直接诱因。

阶级社会一夫一妻制的特点

阶级社会一夫一妻制是私有制的产物,是男女两性冲突的结果,具有如下特征:1.片面性。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片面性。只是对妻子单方面的要求。2.婚姻不自由。结婚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父母包办,婚姻关系一经建立就不能由双方自由解除。

3.男女不平等。个体婚制决不是男女相爱的结果,而是两性冲突、女性被男性奴役的标志。

婚姻法的名称

第二章婚姻家庭法概述

第一节婚姻家庭法的概念

一、婚姻家庭法的名称和形式

1、婚姻家庭法的名称

有四种:婚姻法:我国

家庭法:罗马尼亚

婚姻家庭法:我国的学界

亲属法:大陆法系国家

英美法系国家采用单行法的形式

英国的《婚姻诉讼法》、《家庭改革法》

关于婚姻法名称的问题的争论

主要观点:

其一,回归民法。即把婚姻法列为民法的一编,更名为亲属编。亲属法。

其二,保持独立地位。婚姻法不作为民法典的组成部分而独立存在,名称可以改为婚姻家庭法。

其三,基本维持现状。婚姻法仍保留独立地位,名称不变,主要框架结构不变,可做一些补充和修改。

最后立法机关采纳了第三种意见。

2、婚姻家庭法的形式

(一)根据调整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

广义上,婚姻家庭法指既调整婚姻关系,又调整基于婚姻关系而产生的家庭关系的法律。

狭义上,婚姻法专指规定婚姻的成立、终止以及婚姻的效力即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其内容不涉及婚姻关系以外的其他家庭关系事项。

(二)根据编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

形式意义上,婚姻法专指以婚姻法、家庭法、亲属法等命名的法律或者民法典中的婚姻家庭部分。

实质意义上,婚姻法专指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这些规范集中而系统地规定在形式意义上的婚姻法中,同时又散见于其他规范性文件中。

二、我国婚姻家庭法的概念

三、婚姻家庭法的特征

1、调整对象的广泛性;

2、调整对象的身份的多重性;

3、强烈的伦理性;

4、鲜明的强制性。

第二节婚姻家庭法的渊源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章

四、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的有关规定

五、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司法解释以及援用、认可的有关判例。

六、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

第三节婚姻家庭法的地位

一、婚姻家庭法在立法体例上的发展

注意婚姻法向民法典的回归问题

二、婚姻法与其它法律的关系

(一)与宪法

(二)与民法

婚姻家庭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法是一切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我国民法通则所确立的民事活动的共性原则,对所有的民事法律具有统管性。但是,鉴于婚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原则,婚姻家庭法既遵循民法通则中的一部分共性原则、有有起自己的基本原则。

婚姻家庭法与民法的关系

首先,在调整对象上存在差别:

婚姻家庭法调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是在特定主体之间

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地位不同;

二者对人身关系的调整不同;

二者对财产关系的调整不同。

其次,在法律调整的价值目的上,民法的主要价值趋向在于充分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婚姻家庭法的主要价值趋向则在于维系家族,实现家庭的社会职能。

再次,在调整方法上,婚姻家庭法与民法也有许多区别:

狭义的民法基本上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法律。婚姻家庭法是一种身份法,它以亲属身份作为权利、义务发生的主要根据,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遵循着从身份到权利,再以权利定行为的法律逻辑;

婚姻家庭法具有较强的伦理性。

民法意思自治为基本的调控手段,这种法律规则不完全适用于婚姻家庭领域。 婚姻家庭法与国家的社会政策密切相关,社会需要直接影响着婚姻家庭法的内容。

(三)婚姻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首先,公民的结婚登记、离婚登记、复婚登记、收养登记和办理有关出生、死亡、婚姻状况和亲属关系的公证等均属于行政管理的范围。其次,公民因出生、死亡、结婚、离婚和收养等身份变化引起家庭成员的户籍、住所的变更,必须进行户籍登记,按照户籍法归办理。

再次,对于违反婚姻家庭法规定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依照有关行政法规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给与行政处罚。

此外,夫妻实行计划生育,行使生育权,也需要借助相应的行政措施。

(四)与刑法

(五)与民事诉讼法

第三章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就立法技术而言,在婚姻家庭法中是否规定基本原则,各国的做法不同:

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不规定原则或者总则,其立法指导思想在具体制度中体现,因而,所谓的基本原则是学者们在嗣后整理出来的。

第二类是不规定原则,但规定总则,就亲属的一般性问题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实质上是技术性与解释性的规定,没有表明立法的性质。

第三类明确规定原则,在原则中标明立法的宗旨、目的与任务,将立法者的立法理念与价值取向昭示于公民。

一、婚姻法基本原则是对婚姻家庭立法具有指导作用的根本准则,它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婚姻家庭法的依据与出发点。

二、婚姻自由

1、概念

婚姻自由是婚姻当事人有权根据法律的规定,自主自愿地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不受任何人强制和干涉。

婚姻自由的特点:

1) 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宪法》第49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婚

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第3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第4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 婚姻自由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婚姻自由权利和公民的其他权利一

样,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行使婚姻自由权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结婚的条件和程序,离婚的条件和程序,这些规定是在婚姻问题上的合法与违法的界限

2、内容

(1)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与离婚自由两个方面。

(2)结婚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有依法缔结婚姻关系的自由。当事人是否结婚,与谁结婚,是其本人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干涉。

(3)离婚自由是指夫妻有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

(4)结婚自由与离婚自由的关系

①.结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主要方面,离婚自由是对婚姻自由的重要补充。

②.结婚是一种普遍行为,离婚是特殊行为,保障结婚自由,是为了是当事人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结成共同生活的伴侣;保障离婚自由是为了使感情确已破裂,无法共同生活的夫妻能够通过法定途径解除婚姻关系。

3、对破坏婚姻自由行为的禁止性规定

(1)包办婚姻是指第三者(包括父母)违背婚姻自由的原则,无视婚姻当事人的意志,强迫他人的婚姻。

(2)买卖婚姻是指第三者(包括父母)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的婚姻。

(3)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指包办、买卖婚姻以外的违反婚姻自由原则的行为,如:父母干涉子女婚姻,子女干涉父母再婚,干涉男到女家落户等。

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1)禁止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处理:按可撤销婚处

理;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处理;按侵权行为处理。

2)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指当事人自愿结婚但以索取一定的财物作为结婚必要

条件的行为。

3)划清婚姻关系中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界限

三、一夫一妻

一夫一妻

1.一夫一妻制的含义

2.禁止性法律规定:

(1)禁止重婚:

①重婚的概念: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即已经有了一个婚姻关系,后又与他人缔结了第二个婚姻关系,前者称前婚,后者叫后婚,又叫重婚。

②重婚的形式

法律上的重婚

事实上的重婚

③关于重婚的法律后果

a.重婚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重婚是婚姻无效的首要原因;

b.重婚是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准予离婚的情形之一;

c.在离婚时,重婚是无过错方要求损害赔偿的理由之一。

d.重婚者应承担刑事责任,重婚行为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我国刑

法的规定予以制裁。

(2)禁止其他破坏一夫一妻制的行为

① 通奸。

② 姘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指男女一方或双方有配偶而又与他人同居的行为。姘居双方有共同生活,但对外不以夫妻名义。

法律后果:

a.是无过错方诉诸离婚的理由之一;

b.离婚时,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③比较

事实婚姻重婚。

四、男女平等

(一)男女平等的概念

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禁止对女性的任何形式的歧视、虐待和压迫。

(二)男女平等的主要内容

1.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

2.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

3.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

五、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一)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1.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原因

2.如何保护

(二)保护儿童合法权益

1.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原因

2.如何保护

(三)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1.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因

2.如何保护

(四)禁止家庭暴力。

1.家庭暴力的概念、特征

2.家庭暴力与虐待的关系:

经常性、持续性地以不作为形式伤害家庭成员不是家庭暴力,但却构成虐待。

3.法律后果:

1)无过错方诉请离婚的法定理由之一

2)离婚时,无过错方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依据

3)对违法者承担行政、刑事法律责任

对婚姻家庭的倡导性的规定

夫妻之间有相互忠实、相互尊重的义务;

家庭成员之间有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的责任

六、计划生育

(一)计划生育原则的含义

(二)计划生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三)计划生育原则与生育权

生育权

1.概念:所有夫妻和个人享有负责地自由决定其子女人数和生育间隔以及为达此目的而获得资料教育与方法的基本人权,夫妻和个人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应考虑他们现实的子女和将来子女的需要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责任。

2.生育权的内容

生育决定权:决定生育和不生育的权利

生育时间和方式的选择权:决定何时生育和采取何种方式生育的权利3.生育权的行使与限制

1)生育权的行使:夫妻任何一方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都不能主张自己的

不生育权利为由拒绝对方生育子女。

独身者可采取人工生殖技术行使生育权

2)生育权的限制:数量限制、质量限制

4. 生育权的民法保护

1)婚外恋生育的子女是否侵害配偶他方的生育权?

2)第三人侵害他人生育权

3)错误出生

第二节外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一.个人本位原则。

所有具有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享有独立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利。

二.一夫一妻制原则

三.男女平等原则

四.私法自治原则。

婚姻家庭法作为私法领域,实行不干涉主义。在私法范围内,政府的作用是承认私权并保护私权的实现。

五.社会公益的原则

主张法律应该保护社会利益,限制个人权利的决定性和意志自由。国家的干预增多。

山东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与答案

2018 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三) 一、不定向选择题(30 分)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 A、导向作用 B、教育作用 C、激励作用 D 、评价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 ) A、传道者 B、榜样 C、管理者 D、朋友 4、新课程标准从( )几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A、理想与爱好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属于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案原则有( ) A、教案相长 B、“预”“时”“孙”“摩” C、因材施教 D、“长善救失” 6、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追因法 B、临床法

C、产品分析法 D、跟踪法 7、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 ) A、教育人文化 B、教育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8、学校文化是由( )几部分构成的。 A、观念文化 B、规范文化 C、校园文化 D、物质文化 9、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和荣誉权 10、CIPP 评价模式包括的步骤有( )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11、( )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2、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 世纪70 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 )所创,风靡

于英国和北美 A、柯尔伯格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彼得?麦克费尔 13、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4、把大班教案、小班研究和个别教案三种教案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案形式叫( )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案制 D、班级授课制 1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 )等几种形式 A、铺垫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问答式 16、《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 ) A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17、班会的特点主要有( ) A、协商性 B、集体性 C、自主性

烹饪概论试卷(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Array盱眙县职教中心 烹饪概论 出卷人:张甜甜 本试卷满分120,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烹调:指厨师对于食品原料进行择选、切削、拼配、饮制、调味、装盘的全部操作过程。 2、烹饪工艺: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的对烹饪原料进行筛选、切割、组配、调味和烹制, 使之成为符合营养卫生科学,具有名族文化传统,能充分满足人们饮食需要的菜品的规范Array 方法。 3 彩蝶或花色大菜。 4、筵席: 人类的饮食文明大体分为生食、熟食和烹饪三个阶段,称为人类饮食文明的三部曲。 中国烹饪诞生的标志,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学会用火进行熟食,即火烹;二是发明陶4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向自然界作斗争中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它标志着人类发展史从此进入了新时期时代。 5中国烹饪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大的历史阶段。6我国古代的《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五谷为养,无果为 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所以不少学者认为,谷、果、畜、菜的有机结合,便是中国传统的 营养卫生理论。 7筵宴是筵席和宴会的合称,二者词义接近,也有差别。 8筵宴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吃饭,在于它具有聚餐式、规格化和 社交性的鲜明特征。 9宴会的形式有国宴、家宴、便宴、专宴四种,特征是饮宴、娱乐、社交、晤谈相结合。

10中国菜肴分为流派的四大菜系是指四川菜、山东菜、江苏菜、和广东菜(粤菜)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错)1、中国烹饪的昌盛时期是指清朝时期和中华民国时期。 (对)2、中国烹饪的8大要素是指料、刀、炉、火、器、味、水、法。 (对)3、五味调和的境界说中,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在性味上的属性,分别是咸、苦、酸、辛、甘,合称“五味”。 (错)4、宫廷菜又名公馆菜,是旧社会权归缙绅人家所制的菜馔,其掌厨者俗称“官厨”。(对)5、菜品流行潮是指某段时间内时髦、兴盛、走红,火爆并风行全国的一些菜式。(对)6、乡土菜热的基本特征是“乡”、“土”二字。 (错)7 档筵宴的山珍海味约占比例为 (对)8 (对)9 (错)10 (A) 4、下列哪种菜肴的命名方法是采用寓意法?(A) A全家福B过桥米线C洋葱猪排D番茄炒蛋 6、下面哪种菜系不属于中国菜品的构成(D) A祭祀菜B宫廷菜C商贾菜D安徽菜 7、满汉全席、全鱼宴属于下面哪种档次的筵宴?(D) A低档B中档C高档D特档 8、下面哪种不属于筵宴的环节?(D) A宴会设计环节B菜点设计原则 C接待服务原则D原料采购原则 9、我们在对筵宴的分餐制改革中,对分餐的形式进行了总结,下面哪个不属于分餐形式(D)

烹饪概论期末试卷

xxxxx学校期末试卷Array ( xx-xx学年第x学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我国境内出现最早的直立人群是。 2、人类饮食文明大体上经历了、、 三个阶段。 3、一切炊具的鼻祖是,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发展史进入新 石器时代。 4、中国三大面点流派指的是、、 。 5、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 6、我国历史悠久、参与人群最广泛、活动内容最丰富、庆贺礼仪最隆重、 铺陈场景最壮观、节令食品最精致的一个节日是。 7、适合吃甲鱼的时节是月。 8、筵宴是和的简称。 9、我国现有菜品有余种。 10、外来菜即引进的外国菜品,如泡菜就是从引进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对全国的地域嗜好规律总结有误的是() A、北咸 B、南甜 C、中和 D、西辣 2、食品雕刻最好使用下列哪种原料() A、新鲜瓜果 B、泡沫 C、冰块 D、木头 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回族 B、汉族 C、壮族 D、朝鲜族 4、大煮干丝是下列哪个省的代表菜()

A、广东 B、四川 C、江苏 D、山东 5、下列不属于筵宴环节的是() A、宴会设计环节 B、菜点设计环节 C、接待服务环节 D、原料采购环节 6、打边炉属于() A、生猛海鲜 B、火锅 C、小吃 D、土菜 7、周代八珍是指() A、八种菜肴 B、八种原料 C、八种烹调方法 D、八种调味料 8、豆腐制品起源于() A、秦代 B、春秋时代 C、宋代 D、汉代 9、下列哪种菜肴命名方法为寓意命名法() A、全家福 B、宋五嫂鱼羹 C、洋葱猪排 D、番茄炒蛋 10、下面哪种食物不是属于“五畜”里的?() A、牛 B、羊 C、猪 D、鸟 11、八大菜系不包括() A、川菜 B、鄂菜 C、苏菜 D、鲁菜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四川小吃的是() A、龙抄手 B、三丁包子 C、阳春面 D、艾窝窝 13、下列菜肴中属于湖北菜的是() A、扒三白 B、黄焖鱼翅 C、清蒸武昌鱼 D、虾籽大乌参 14、啤酒鸭这道菜的命名手法为() A、主料+辅料 B、主料+调味料 C、主料+技法 D、主料+配菜 15、八大菜系之首为() A、川菜 B、淮扬菜 C、粤菜 D、鲁菜 16、我国第一部饮食营养学专著是() A、《千金食治》 B、《饮膳正要》 C、《随园食单》 D、《食珍录》 17、八仙桌出现在什么时期() A、唐 B、宋 C、元 D、明

2019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千后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20分) 1._______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2.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_______的提出。() A.教育价值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3.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_______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4.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_______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6.评价学校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于() A.目标模式 B.需求满足模式

C.环境适应模式 D.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7.下列哪一方法不属于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 () A.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 B.互访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8.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_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相一致的特点是()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10.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1.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2.在1988年改革之前,_______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罗斯 1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烹饪原理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 蔬菜原料经过初步处理后的保鲜措施是 B 。 A、用塑料带包装并密封 B 、分散低温放置 C 、堆紧低温放置 D、高温下放置 2.在15%的蔗糖液中加入0.0017%的食盐使糖盐混合液的甜味比15%的醇蔗糖更甜,因此在制作豆沙馅或糖醋汁时加入适量的精盐使味道更好,吃西瓜时涂抹少量的食盐使其更甜是利用了味相互影响中的下列 C 现象。 A、消杀(拮抗)现象 B、变味现象 C、对比现象 D、增强现象 3.焦糖化反应和羰氨反应属于下列哪种调色法 C 。 A、保色法 B、兑色法 C、变色法 D、润色法 4.在对蔬菜原料进行洗涤时,若蔬菜中含有的幼虫和虫卵较多,最好采用下列 C 清洗方法。 A、清水直接洗涤 B 、盐水-清水洗涤 C 、洗涤剂-清水洗涤 D、KMnO4溶液-清水洗涤 5.下列哪种致嫩工艺对原料的营养成分破坏最小 D 。 A、碱致嫩 B、盐致嫩 C、机械电激致嫩 D、嫩肉粉(剂)致嫩 6.下列所列的动物性原料中,异味最轻的是 B 。 A、羊肉 B、猪肉 C、鸭肉 D、鱼 7.蔬菜原料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比较容易发生色泽的变化使烹饪原料质量下降,所以对易褐变的原料摘剔、洗涤后应立即置于 B 浸泡,对绿叶蔬菜在烹调前应进行杀青处理。 A、稀酸或盐水中 B、稀碱或盐水中浸泡 C、在清水或稀碱中浸泡 D、稀酸或稀碱中 8. 水产品(鱼)在分档时一般分为鱼头、躯干和鱼尾三部分,鱼头和鱼尾一般用于制作 C 菜肴。 A、成块用于爆或熘 B 、成条用于炒或爆 C 、成块红烧或制汤 D、成茸用于炸或爆 9.勾芡与调色、调味间的关系是 C 。 A、先勾芡再调色、调味 B、先调色,再勾芡,最后再调味 C、先调色、调味再勾芡 D、调色、调味与勾芡同时进行

人教版高二英语必修五Unit1单词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英语必修五Unit1单词练习题 及答案 Unit 1 bk 5 Great sientists(一) Step 1 wrds and phrases 特征,特性_________________ 镭 _________________ 照顾,护理________________ 科学的_________________ 结束,推断出_____________内科医生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 传染的_________________ 揭露,暴露_________________ 打败,战胜_________________ 熟练的,专家_________________挑战_________________ 受害者_________________ 吸收,使专心_________________ 怀疑_________________ 询问_________________ 严重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 线索_________________ 预见,预知________________ 调查n.________________责备,谴责________________ 连接,联系________________ 命令,教导________________建筑物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和……联系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之外,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2 lead in Step 3 fast reading : true r false questins. 1.As a dtr, being able t attend Queen Vitria was an hnurable thing at that tie. 2.Althugh hlera uldn’t be ured, its ause was knwn t peple in the days f hn Snw. 3.hn Snw dubted the tw theries explaining hw hlera killed peple, s he did investigatin t test the. 4.The results wuldn’t have been s lear withut the ap hn Snw had drawn. 5.The plluted dirty water fr the river was t blae fr the disease. Step 4 detailed reading: read again and fill in the hart. Sientifi Reprt by hn SnThe prble Nbdy knew the _________ f the serius disease f __________. The ause Idea 1:

中级中式烹调师考试试题库及答案.doc

中式中级烹调师试题库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1、关于扒法的说法,准确的是(A )。 A、料扒法的芡色随面菜原料的色泽而 B、定, C、有深有浅 B、汁扒的芡宜紧 C、汁扒法的芡色随面菜原料的色泽而定,有深有浅 D、扒法的底菜都是植物性原料 2、具有“主料处理方法是滚煨”,“没有固定配料,但一般配姜件、葱条”,“汤味清爽鲜美”的烹调法是(D)。 A、滚 B、烩 C、氽 D、清 3、不同的维生素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理功能,如果严重缺乏(C)会引起坏血病。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4、在烹调加热中,维生素会不同程度受到损害,受失程度大小的顺序是(D )。 A、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B1>其他B族维生素>维生素E> 维生素A>维生素D B、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1>其他B族维生素>维生素A> 维生素E>维生素D C、维生素B2>其他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A> 维生素D>维生素E D、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其他B族维生素>维生素A> 维生素D>维生素E 5、《饮膳正要》主要是(C )方面的权威著作。 A、烹饪原料 B、食单菜谱 C、食疗方剂 D、饮食市场 6、( D )不是烹调热源必须满足的条件。 A、提供足够的热量;污染少 B、便于调节;方便使用 C、能耗低;安全性好 D、价格低;美观耐用 7、关于火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无烟、无响声、油面较平静的油温大致为70~100℃ B、火力的强弱取决于炉火 C、在密封良好的情况下蒸气量越大,蒸锅里的温度越高 D、在实际操作中,把火力的大小分为猛火、中火、慢火三个等级 8、按调味的工艺划分,大致可划分出12种调味方法,但是(D )不属于其中之一。 A、干撒味料 B、随芡调味 C、烹制加味 D、多次性调味

烹饪概论试卷 (1)

同安职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烹饪概论) 班级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烹调 2烹饪工艺 3 工艺菜 4 ________中。 2、70多万年前________人学会用火。 3、烹起源于__________的利用,调起源于________的利用。 4、________是一切炊具的鼻祖。 5、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发展史进入新石器时代。 6.中华民国时期的一些时代特点为:一是引进新食料与西餐;二是沪菜兴盛和萌芽;三是,走出天府之国;四是走红和星期美点问世;五是随着华侨的足迹走向世界。 7 .在古代,中国烹饪的主要创造者是,主要享受者是,两者都是推动中国烹饪前进的动力。 8人类的饮食文明,大体上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9 ________即使养助益充营养卫生理论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中国餐饮与西方餐饮 的一个重大区别。 10 初加工通常被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目的是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做好准备。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味精是什么时候引入中国的 ( ) A 中华民国时期 B 中国人民共和国时期 C 明清时期 D 唐朝时期 3下列那一项是错的( ) A 菜品具有食品的共性 B 菜品具有商品的特性 C 菜品具有特殊的个性 D 菜品不具有艺术的品性 3、 ___所着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发现的最早的一部烹饪学着作。( ) A 袁枚 B 李煜 C 李时珍 D 贾思勰 4下列那一项不是宴席改革的方向() A 用料广博,荤素调剂,营养配伍全面,菜点组合科学 B 讲究卫生,注重礼仪,废除不文明的席规、酒令 C 谨严选料,细心调配,认真操作,强调食礼和食趣 D 追求奇珍异宝,讲究排场 5 厨师的四大基本功是刀工、_________、技法、调味( ) A 选料 B 火候 C 初加工 D 盘边装饰

历年真题之(中学教育学)问答题总结

1: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 3: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是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具有科学技术研究功能. 5: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 6:学校文化的特性(1)是一种组织文化(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7:学生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影响学生文化形成的因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学生文化的特征:渡性、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9: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10: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人” 该教育目的反映出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2: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说素质教育的本质)(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3:教师职业的特点是什么?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6 种: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1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 学科专业素:(1)精通所教学科的技术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该学科相关知识;(3)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育专业素:(1)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5:师生关系包括哪些方面:(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

烹饪营养与卫生复习题及答案

营养卫生复习题 一. 单选题 1.衡量膳食质量的标准应是为前提、是目的、感官是条件烹饪是保障。 A.口味、吃饱 B.卫生、营养 C.感官、口味 2.目前公认的人体必需脂肪酸是 A.亚油酸 B.亚麻酸 C.花生四烯酸 3.大豆中钙的含量虽然很高,它的吸收率却很低,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A.大豆中磷 B.大豆中维生素 C.大豆中植酸和膳食纤维 4.下列维生素中,哪一种维生素在食物中的含量不高,但人体自身可以合成,被称为“阳光维生素”。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C 5.长期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疾病是 A.坏血病 B.口角炎 C.脚气病 6.下列三项中,不属于水的生理功能的是 A.构成组织和参与代谢 B.调节体温和润滑作用 C.提供能量 7.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应吃 A. 300克和50克 B. 100克和100克 C.100克和50克 8.铁的良好食物来源是以下食物。 A.米、面 B.水果、豆类 C.动物肝脏、血液、红色瘦肉、肾脏等 9. 以下哪项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 A.维生素C B.浓茶C.草酸 10.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第二层是 A.谷类食物 B.蔬菜和水果 C.奶类和豆类 11.某些蔬菜如菠菜、茭白、竹笋等,要经沸水烫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去它们所含的,从而有利于钙、铁等无机盐的吸收利用。 A.纤维素 B.草酸、植酸 C.寄生虫 12. 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微生物对人体有益的是 A.乳酸菌 B.黄曲霉菌 C.肉毒杆菌 13.以下哪种疾病具有传染性 A.蛔虫病 B.阑尾炎 C.乙肝 14.孕妇在孕期缺乏什么会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 险。

烹饪概论试卷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烹饪概论》考查试卷 A 开卷【适用于09烹饪(1)班】 一、填空(20分) 1、_________的利用,是人类最终与动物划清界限的重要标志。 2、_______是中国后世最为常用的一种菜肴烹调方法,几乎是用于一切菜肴原料。 3、_________的发明,使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利用植物蛋白对人类养生作用。 4、人工合成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烹饪中常用的膨松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颜色对菜肴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7、鱼的清脏加工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干货原料涨发方法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菜单按经营特点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化可划分为两大体系,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粤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分支构成。 12、在古代,婴儿诞生的第三天举行的庆贺宴是__________。 13、味可分为两大类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4、菜肴名称可分为两大类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5、筵席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狭义的清真菜就单指__________族菜肴。 二、选择题(20分) 1、“菜系”一词能见到的最早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中叶以后。( ) 世纪50年代世纪60年代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 Unit 1单词练习题及答案

Unit 1 book 5 Great scientists(一) Step 1 words and phrases 特征,特性_________________ 镭_________________ 照顾,护理________________ 科学的_________________ 结束,推断出_____________内科医生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 传染的_________________ 揭露,暴露_________________ 打败,战胜_________________ 熟练的,专家_________________挑战_________________ 受害者_________________ 吸收,使专心_________________ 怀疑_________________ 询问_________________ 严重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 线索_________________ 预见,预知________________ 调查n.________________责备,谴责________________ 连接,联系________________ 命令,教导________________建筑物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和……联系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之外,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2 lead in Step 3 fast reading : true or false questions. 1. As a doctor, being able to attend Queen Victoria was an honourable thing at that time. 2. Although cholera couldn’t be cured, its cause was known to people in the days of John Snow. 3.John Snow doubted the two theories explaining how cholera killed people, so

山东教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A、导向作用 B、教育作用 C、激励作用 D、评价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 A、传道者 B、榜样 C、管理者 D、朋友 4、新课程标准从()几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A、理想与爱好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属于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 A、教学相长 B、“预”“时”“孙”“摩” C、因材施教 D、“长善救失” 6、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追因法 B、临床法 C、产品分析法 D、跟踪法 7、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 A、教育人文化 B、教育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8、学校文化是由()几部分构成的。 A、观念文化 B、规范文化 C、校园文化 D、物质文化 9、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和荣誉权 10、CIPP评价模式包括的步骤有()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11、()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2、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A、柯尔伯格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彼得?麦克费尔 13、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14、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1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等几种形式 A、铺垫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问答式 16、《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17、班会的特点主要有() A、协商性 B、集体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18、班级管理总结一般分为()几类

《烹饪营养学》复习资料

《烹饪营养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01.酸味食物可以促进唾液的分泌,引起人体食欲。 02.蛋白质消化为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03.人体牙齿表面的光泽与微量元素氟有关。 04.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主食的摄入在最底层, 05.牛奶是人体最佳的钙的来源。 06.有些老年人饮用牛奶后会产生腹痛、腹泻等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 07.人体能量消耗的量与基础代谢、各种活动以及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有关。 08.佝偻病除了与钙缺乏有关外,还与维生素D有关。 09.烹饪中上浆、挂糊是利用了淀粉的糊化作用。 10.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1.脂肪必须分解为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12.凉拌蔬菜时加醋,可以保护维生素C不被氧化。 13.将不同种类食物混合食用时,使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明显提高,其原理是蛋白质互补作用。 14.高温油炸食物时,脂肪可以产生热氧化聚合等反应。 15.煮鱼汤时加醋,鱼骨中的醋酸钙可以少量溶解到汤里。 16.在人体胃内能被消化的营养素是水和酒精。 17.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内进行的。 18.提高蔬菜中铁的消化与吸收率,应增加膳食中维生素C的供给。 19.人四大组织(上皮、结缔、肌肉、神经)中水分含量最少的组织是上皮组织,含水量最多的是肌肉组织。 20.脂肪在室温下呈固态为脂,呈液态为油。 21.单糖的分子结构简单,不再被水解,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利用;葡萄糖可以被人体的所有组织直接利用。 22.年龄越小,基础代谢率越高。 23.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常量元素。 24.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最好方法是晒太阳,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以海水鱼的肝脏含量最为丰富,鱼肝油中维生素D含量极多。 25.在畜类原料中,含氮浸出物是使肉汤具有鲜味的主要成分。 26.硒缺乏可能引起克山病。 27.脂类是脂肪(因含量不固定而被称为动脂)和类脂(因含量恒定被称为不动脂)的总称。 28.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蛋白酶分解为氨基酸而被吸收。 29.小肠是食物消化最重要的场所。 30.食物中铁摄入不足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31.谷类原料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 32.夜盲症主要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的。 33.膳食中持续缺乏碘可导致甲状腺重大。 34.口腔内参与消化的器官主要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35.脂肪是指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脂,又称中性脂肪。 36.蛋白质在体内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 37.乳糖只存在于动物的乳汁中。 38.维生素A(视黄醇)缺乏易引起夜盲症和干眼病。 39.长期以精白米面为主食可引起维生素B1的缺乏而导致脚气病。 40.母乳的蛋白质最易被消化。 41.最重要的消化腺是胰腺。

烹饪概论期中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烹饪概论 班级姓名得分. (本试卷满分100,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种食物不是属于“五畜”里的?() A、牛 B、羊 C、猪 D、鸟 2、五味调和的境界说中,对全国味的地域嗜好规律有了一个总结,下面错误的是() A、北咸 B、南甜 C、东淡 D、西辣 3、食品雕刻,最好使用下列哪种原料。() A、新鲜瓜果 B、泡沫 C、冰块 D、木头 4、烹饪的意义有四个方面,分别为生存繁衍的需要、文明发展的需要、融洽感情的需要和的需要。() A、娱乐活动 B、治国安民 C、提升技能 D、社会进步 5、下列哪种菜肴的命名方法是采用寓意法?() A、全家福 B、过桥米线 C、洋葱猪排 D、番茄炒蛋 6、下面哪种菜系不属于中国菜品的构成() A、祭祀菜 B、宫廷菜 C、商贾菜 D、西餐 7、下列名酒属于酱香型的是() A、茅台 B、五粮液 C、西凤酒 D、金六福 8、我国的茶叶生产具有悠久历史,中国茶树的原生地为我国的()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9、根据我国的茶叶分类,下列茶叶品种中,属于再加工类的茶是() A、绿茶 B、红茶 C、乌龙茶 D、花茶 10、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茶叶分类中“黄茶”的是() A、君山银针 B、洞庭碧螺春 C、祁门红茶 D、云南普洱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选对得2分,选不全得1分,选错或多选不得分。) 1、根据传热介质的不同,烹饪的原理也不同。下列技法属于水传热烹调方法的有() A、蒸 B、煮 C、炸 D、煎 E、汆 2、下列采用蒸馏工艺制成的酒有() A、白兰地 B、威士忌 C、金酒 D、啤酒 E、伏特加 3、中国菜品的构成包含哪些() A、宫廷菜 B、官府菜 C、寺观菜 D、民间菜 E、民族菜 4、根据茶的分类方法,下列茶叶加工中包含发酵工序的() A、白茶 B、红茶 C、黄茶 D、绿茶 E、青茶 5、下列属于外来菜的有() A、烤火鸡 B、汉堡包 C、韩国泡菜 D、咖喱鸡 E、兰州拉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类的饮食文明大体分为生食、和三个阶段,称为人类饮食文明的三部曲。 2、中国烹饪诞生的标志,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学会用进行熟食,即火烹;二是发明作盛煮器具并用盐调味,即水烹。 3、中国烹饪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四个大的历史阶段。 4、北京传统的宫廷风味菜点中分别用豌豆和芸豆制成的,名为、。 5、中国菜肴的八大菜系是指、、、、、、 、。 6、被称为世界六大蒸馏的分别有、、、、、和白酒。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10年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学真题(中学部分)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 ) 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清代 E.元代 2.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 )三个层次。 A.僧院学校 B.宫廷学校 C.大主教学校 D.职官学校 E.教区学校 3.学校文化由( )构成。 A.观念文化 B.物质文化 C.设施文化 D.环境文化 E.规范文化 4.20世纪20年代,柏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E.特朗普制 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 A.相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6.课程评价应有哪些功能?( ) A.导向功能B.甄别功能C.诊断功能D.调节功能E.促进功能 7.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 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 B.奋斗目标明确 C.规章制度严格 D.组织纪律严明 E.集体舆论正确 8.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 )。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C.为学生指定书目 D.加强评价和辅导 E.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9.常规训练包括( )。 A.礼貌常规训练 B.学生守则训练 C.课堂常规训练 D.卫生常规训练 E.实践能力训练 10.CIPP评价模式包括( )。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效果评价 E.成果评价 11.课程评价的内涵是( )。 A.课程评价对象是多元的 B.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 D.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12.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占( )学分。 A.6 B.7 C.5 D.8 E.10 13.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的特征包括( )。

烹饪概论期末试卷

科目:《烹饪概论》 (试卷共 6 页,答题时间120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人类的饮食文明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称为人类饮食文明的三部曲。 2、中国烹饪诞生的标志,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学会进行熟食,即;二是发明陶并用盐调味,即。 3、筵宴是与的合称,二者词义接近,也有差别。 4、在古代,中国烹饪的主要创造者是,主要享受者是,两者都是推动烹饪前进的动力。 5、烹饪之难难在八大要素的变化的“度”的调适及其和谐共相存上,八大要素是指料、、炉、、器、、、法等。 6、中国烹饪的发展可分为、、和四个历史时期。 7、中国烹饪的四大民族文化特质分别是、、和畅神说情等。 8、中国又称为回民菜,伊斯兰风味,是著名的宗教菜系之一。 9、广义的烹调技术,除菜肴制作外,还包括。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辣椒是()引入中国的。A、中华民国时期 B、中国人民共和国时期 C、清朝时期 D、唐朝时期 2、下列关于菜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菜品具有食品的共性 B、菜品具有商品的特性 C、菜品具有特殊的个性 D、菜品不具有艺术的品性 3、圣诞节平安夜是()。 A、1月1日 B、12月24日 C、12月23日 D、12月25日 4、北魏贾思勰所著的()是我国烹饪理论演进史上的一座丰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部烹饪学著作。 A、《易经》 B、《黄帝内经》 C、《齐民要术》 D、《饮膳正要》 5、下列菜肴中()的命名方法是采用寓意法。 A、全家福 B、砂锅米线 C、番茄炒蛋 D、清蒸武昌鱼 6、有些美食家曾把一些国家的肴馔进行过形象的比较,说中国菜是()。 A、鼻子菜 B、眼睛菜 C、舌头菜 D、迷宗菜 7、对全国的地域嗜好规律总结有误的是()。 A、北咸 B、南甜 C、中和 D、西辣 8、结婚酒席上不宜上的水果是()。 A、苹果 B、石榴 C、板栗 D、梨 9、下列关于科学排菜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营养平衡,强调经济实惠 B、因人排菜,迎合宾主嗜好 C、应时排菜,突出乡土物产 D、以酒为纲,追求奇珍异馔 10、“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最早见于()。 A、《吕氏春秋本味》 B、《黄帝内经素问》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11、民俗的外部特征是历史性、地方性、()和变异性。 A、传承性 B、共通性 C、民族性 D、进步性 12、我国()为了避讳,一度禁食鲤鱼。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3、周代的八珍是指()。 A、八种菜肴 B、八种原料 C、八种烹调方法 D、八种调味料 14、花式冷盘起源于()。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明清时期 D、唐宋时期 1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的饮食主张。 A、庄子 B、老子 C、孔子 D、孟子 16、下列菜肴属于上海菜的是()。

2019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科目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04.29

目录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5)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0)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4)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8)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3)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7)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31)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38)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45) 2019.04.29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50)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56)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62)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70)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选错均无分。 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3.教育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5.“再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说明教学活动具有()。 A.引导性 B.简捷性 C.直接性 D.实践性 6.发达国家大多数已经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式 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数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指导性教学 B.情境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