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际关系

东南亚国际关系
东南亚国际关系

东南亚国际关系的调整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东南亚国家的相继独立使原殖民地宗主国与东南亚殖民地的这一主要矛盾基本解决。东南亚国家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国际关系,主要矛盾转化为东南亚国家相互之间及东南亚国家与其他世界主权国家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主体---主权国家的确立,使东南亚也如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使独立国家间有关主权、领土的争执突出,矛盾上升。

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新中国建立时,外交政策采取了“一边倒”,坚决站在苏联一边。具体到东南亚地区,中国对东南亚各国共产党的斗争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援助,在印度支那直接派出军事人员参与了越南战争。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首先予以承认。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坚持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消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担心,中泰、中菲关系出现了和解和松动。同印尼关系有所改善,1958年,中柬建交。

文革期间,中国的外交工作受到了极“左”思潮的冲击,开始全面提升与东南亚国家共产党的关系。严重损害了中国同泰、马、菲等许多国家的双边关系。

东南亚国际关系的调整与重新组合

独立的东南亚国家都有一个为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并选择发展道路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可供选择的道路就其大方向来说有两条:一条是成熟的资本主义道路,一条是新兴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4年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成立以及冷战的升级,使东南亚地区战略形势进一步明朗化:以泰国、菲律宾、南越、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一方靠拢西方阵营;以北越为一方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而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缅甸则决意在东西方阵营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奉行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

法国为什么要干涉印支国家的独立?

美国的东南亚政策:支持法国重返印支——1、战后初期对东南亚去殖民化的态度

2、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理论”

3、支持法国重返印支

军事同盟和军事援助——1、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

2、军事及非军事援助

越南战争——越南战争的阶段

美国卷入越战的原因

越战的结束

冷战后,东南亚地区国际政治格局和东南亚国家相关关系的调整及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格局日趋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地区的主旋律。

2、随着冷战的结束和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印支半岛的战火基本停息,已不再是世界级的热点地区。从而,原有的东盟与印支3国两个集团的对抗已失去基础,印支3国集团随柬埔寨问题的解决自行瓦解,对抗停止,紧张局势消失。于是,整个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场面。

2、地区合作加强,共谋发展

1992年越南、老挝被东盟吸收为观察员国并分别在1995、1997年正式加入东盟。1994年5月东南亚十国的高级官员在马尼拉讨论提出了“东南亚共同体”的设想。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地位平等的主权国家组成的多元一体化的东南亚共同体。

3、在保持政治合作的同时突出经济和安全合作

在地区政治形势趋于稳定的东南亚,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形势的急剧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优先考虑的问题。东盟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积极推动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决定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倡导“东亚经济核心论坛”。

冷战后东南亚区域的内部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原为两大集团争夺而被掩盖了的矛盾在冷战后突出了起来,如领土纠纷、宗教问题、环境问题、投资与贸易问题、扩充军备问题。这些问题及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使东南亚各国开始重新估价东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其基本看法是:强调综合安全,认为一国的安全与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避免经济危机,政治动乱及环境恶化是保证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其次强调各国应加强安全合作,以促进地区安全,各国不仅应加强国防建设,还应相互合作。对军备和防务进行重新定位,加强军备,增强国防能力,更新武器系统,强调应让自身力量在维护地区安全中,在多元力量平衡中起主要作用。

4、成立“东盟地区论坛”,努力确立东盟在东南亚地区安全中的主导地位

冷战结束,美苏在东南亚军事、政治对峙局面随着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苏联将大部分武装撤出金兰湾、美军相继放弃菲律宾苏比克和克拉克海空军基地而基本消除。前苏联在该地区的影响已降到保持东南亚国家一般外交经济贸易关系,已不再是东南亚国家对外关系中的关键性因素。美国虽然仍承诺对该地区的安全负有“责任”,但也做了战略收缩。在东南亚,特别是东盟感到,失去美国的保护伞之后,东南亚将面临邻近几个大国的“威胁”,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安全机制。

从1990年开始,经过4年的酝酿和设计,东盟终于成功地推出了“东盟地区论坛”,致力于建立以东盟为主导的地区安全框架。

冷战结束后, 东南亚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它导致东南亚国家在冷战期间形成的利益格局出现重组。旧的利益格局瓦解了, 一种新的共生利益的格局出现。正是这种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共生利益, 最终促成了奉行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越南与东盟结合为一个国家集团。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利益上相互需要——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亚太地区日益形成美、日、中、俄等大国主导亚太事务的发展趋势。东盟自感实力有限, 难以与大国抗衡, 在未来的亚太格局中将处于不利地位。在这种形势下, 为了改变昔日弱小的受制于人的角色, 东盟认为除了加强内部团结, 增强整体凝聚力之外, 还必须不失时机地扩大东盟组织, 通过将越南等印支国家吸收进来, 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整体实力, 增加与大国相抗衡的砝码。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掌握地区事务的主导权, 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与此同时, 苏联的解体使越南也失去了最后的靠山, 政治上面临的严峻局面和外交上陷入空前危机,使困境之中的越南在权衡利弊后不得不调整对外战略。一方面通过改善与中、美等国的关系, 企图在大国之间搞平衡外交; 另一方面又通过谋求加入东盟,希望借助东盟的群体支撑来增强自身实力, 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摆脱在政治和外交上的不利处境。而这在客观上正好与东盟的扩充战略不谋而合。因此, 政治上的共同利益和相互需要使双方都认识到, 只有互相联合才能增强整体实力, 而双方都将在扩大的地区政治利益中获得好处。

经济利益上互有所求——从内部情况看, 越南等印支国家虽然经济较为落后, 但这一地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在经济结构上, 双方也存在很大的优势互补性。如果越南等国加入进来, 不但可以扩展东盟的市场容量, 增加整体经济实力, 而且还有助于其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向这些国家进行梯度转移。其次, 从外部情况看, 由于西欧、北美的贸易集团实力超群,而临近的中国经济也正在迅速崛起, 这给东盟以极大的压力。东盟认识到, 要提高自身抗衡力, 成为亚太地区名副其实的一极, 唯一的途径便是东南亚各国团结和联合起来, 加快地区经济合作和一体化步伐,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整体政治经济实力。

反观越南, 由于二战后连绵不断的战火, 再加上外交战略和经济政策的失误, 其经济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仍然十分落后。面对世界范围内发展经济的历史潮流和邻近各国的经济成就, 越南十分希望与东盟加强经济、贸易和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其资金、技术与经济管理经验实现经济腾飞。总之, 冷战的结束使东南亚地区戏剧性地从战场转变为商场, 越南和东盟在经济结构上的互补和经济利益上的互求, 最终促成了双方的和解与联合, 而双方也都将从地区经济合作中获取各自的利益。

安全利益上彼此借重——从安全角度讲, 东盟把越南这样的区域性军事强国束缚在安全保障的层次性体制中, 既可监视其行动, 利用联盟的力量确保其未来的发展不致“出轨”,又可利用它作为东盟国家一个不可多得的保护层。此外, 通过吸收越南加入, 建立一个政治和安全的缓冲区, 可防止中越两国再次接近, 加强越南在经济上对东盟的依赖, 防御和削弱中国威胁。对越南而言, 加入东盟则是希望把其作为自己的安全屏障, 增加自身在安全上的主动性和归属感。由此可见, 在安全利益上的彼此借重, 这是促使越南和东盟关系走向和解的重要因素。

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与美国的关系: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全球实施战略收缩政策。但美国为维护其世界地位和全球战略,仍然视东南亚为美国的安全基石,对东南亚的政策是冷战后美国亚太政策最重要的环节。美国在继续保持和巩固与东盟五国传统友谊的同时,也更加注意发展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作为东盟的正式对话国,美国保持与东盟的经常性对话,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支持东盟各国之间的对话,希望在东南亚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新安全体系”。

在政治上,美国一方面放弃冷战中以领导者自居的作法,尊重东盟的现实,修缮双边关系,加强合作,换取东盟信任。对印支国家,美国实现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正常化。另一方面,美国常挥舞人权和民主大棒,粗暴地干涉东南亚国家的内政。美国曾多次指责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缺乏人权和民主。

在经济上,东盟经济的腾飞,离不开美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雄厚的资金;美国亦需要东南亚国家的初级工农业产品和市场,故双方有很强的互补性。美国是东盟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东盟是美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和美国出口商品的第六大海外市场。

在安全方面,东南亚一些国家仍愿意接受美国的亚洲安全保障战略:让美国在这一区域内保持一定的军事力量,并与美国军队进行联合的陆、海、空军事演习,允许美军租借和使用该国的港口和军事基地,准许美国的船只、飞机在上述地区停泊,保证向美军提供后勤保障和军舰、飞机的维修服务。

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与日本的关系:

美国撤走了在东南亚国家的驻军和两个军事基地后,东盟国家就拉日本来作战略平衡,参与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和安全事务,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政治与安全合作对话。东盟此举正中日本下怀,日本积极鼓励东盟加强多边安全合作对话;东盟地区论坛的建立,与日本的积极支持分不开。1993年2月,日本与东盟在东京举行首次安全对话并达成共识。1994年7月,日本在出席首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表示了日本对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重视。与此同时,日

本还注意与印支国家发展双方的安全合作事务。1998年1月,日本防卫厅长官对越南访问,两国达成军事交流与合作的协议:邀请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访越;帮助越方培训军事人员;互派武官;同意日本的国际安全方案。

在经济上,90年代初,日本加大了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至1994年,日本对东南亚各国的投资、技术转让和经济援助已超过美国,位居第一。日本所需的工农业初级产品60%左右来自东南亚国家。日本的电器、运输设备、高科技产品弥补了东南亚国家的短项。

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一步改善了关系。在政治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领导人之间,保持着密切的接触和多渠道对话。自1991年开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正式对话,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并每年出席东盟外长会议。1994年中国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的讨论会,就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合作问题同东南亚国家进行对话与磋商。1995年,双方又建立了副外长级官员政治磋商制度,就双边关系、地区形势以及周边环境等问题交换看法。1996年,第29届东盟外长会议把中国升格为全面对话伙伴国。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在国际事务中,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识,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日益加强。中国支持东南亚各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支持东盟倡导成立的地区论坛,参与由东盟初创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东盟倡导召开的首次亚欧会议。东南亚各国支持、赞赏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在经济贸易关系上,10年来,中国同东南亚国家贸易发展迅速,年增长率均在20%左右。与此同时,双方的投资也有长足进展。

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与欧盟的关系:欧盟在欧洲格局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90年代,把投资的重点转向了发生巨变的东欧国家,从而减少了对东南亚,特别是东盟国家的投资。

欧洲大国对印支国家和缅甸却又态度不同。特别是法国,它对自己的前殖民地怀有特殊感情,极想找回原有的市场,因此,很注意发展与印支国家的关系。双方官员互访频繁,并向印支国家提供各种援助及投资。瑞士、荷兰也重视与印支国家发展关系,增加对印支国家援助和投资。

缅甸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与英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60-80年代期间,缅甸一直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资源丰富的缅甸落后于其他东南亚国家。80年代末,缅甸走上了改革开放道路,重视发展与欧洲大国的关系。90年代缅甸与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建立了密切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缅甸与英国有较相似看法。在经济上英国给予缅甸极大的支持。

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与俄罗斯的关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地位发生巨大变化,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舞台上已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尽管如此,俄罗斯对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新格局的形成仍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俄罗斯努力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和平友好关系,支持东盟关于把东南亚建成和平、中立、无核威胁区的建议。由于俄罗斯对东南亚政策的改变,东盟国家也把俄罗斯看做是能影响东南亚地区安全的重要大国,并愿与俄罗斯发展关系。同时,还能从俄罗斯寻求所需的技术设备和物美价廉的武器装备。从1992年起,俄罗斯成为东盟外长会议的邀请国。1994年,俄罗斯又成为东盟地区论坛18个成员国之一,与东南亚国家共同商议亚太地区的政治与安全问题。俄罗斯在参与东南亚地区的组织活动中,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随着俄罗斯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修好,经济交往也走上正轨。在双方贸易中,数额最大的是俄罗斯与东盟国家的军火贸易。俄罗斯把武器出口作为赚取外汇和改善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一种手段。

东盟崛起对东南亚及世界国际关系的影响:东盟的建立和发展,表明东盟作为一支地区政治力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悄然崛起。它以自己的方式,特别是依靠内部的团结,对东南亚及世界国际关系产生影响,确立了新型的地区政治和国际政治格局。

(一)东盟的崛起保证了东南亚地区内各国的独立自主和主权完整,维护了东盟地区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稳定。以平等伙伴关系为宗旨而建立起来的东盟,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反对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这一原则首先调和或淡化了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增强了凝聚力,维持了东盟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存在。其次,这一原则对东南亚地区的非东盟国家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因为东盟从来不认为平等伙伴关系原则只适用于东盟成员国,它还适用于其他非东盟国家。尽管70年代末越南出兵柬埔寨对东盟的政治合作原则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但东盟仍然没有放弃这一原则适用于非东盟国家的观念,并坚持用这一原则来处理柬埔寨问题,并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二)东盟的崛起,促进了东南亚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东南亚共同体”的最终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76年签署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不仅重申了1971年签署的《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宣言》所确定的“东南亚共同体”目标,而且对“东南亚共同体”蓝图作了具体的规划。东盟自成立以来,一直通过吸纳新的成员国来实施“大东盟”战略,推进东南亚一体化进程。东盟通过自身组织的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使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唯一的一极。

(三)东盟的崛起,导致了东盟政治力量的平衡,成为有效对抗两个超级大国借冷战机会在东盟地区扩张的一股强大力量。从单个方面看,东盟所有成员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发展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足以对东南亚地区事务发挥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都不足以抵御外部大国对东南亚地区事务的干预。但是,作为一个组织,东盟的综合实力不可低估。通过政治、经济合作,东盟对东南亚地区事务的处置能力大大提高,特别是通过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东盟的实力已足以令每一个外部大国刮目相看。同时,东盟通过推行地区中立化政策,在世界各主要大国中间巧妙周旋,寻求大国势力的平衡,从而避免了大国势力在东南亚地区的争夺激化到不可控制的地步。不可否认,东盟在成立初期,有着较明显的亲西方色彩,但东盟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一状况,而没有在亲西方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从而使东盟作为一支地区政治力量的存在赢得了世界所有大国的认可。

(四)值得一提的是,东盟的崛起从根本上提高了东南亚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影响和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东盟通过集体的力量,提高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使东盟与世界各主要大国建立了对话伙伴关系,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东盟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盟国家加紧了它们的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明确东盟一体化进程的目标。这是1997 年后东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转折点。1997 年后东盟调整自身一体化进程可分为如下几点:

加速东盟一体化进程;扩大与东亚国家的关系;“10+1”;“10+3”;加快东盟共同体的建设

东盟一体化面临的挑战:东盟融和度的逐步提高,尽管较大提升了东盟整体在国际上的地位,但由于东盟成员国众多,内部矛盾复杂,且东盟在内部争端调解问题上缺乏统一声音,经济上也存在诸多内部竞争,从而对东盟一体化进程构成了一定挑战。

一、政治体制存在差异,新老矛盾难以解决:首先,东盟国家政治体制多样化。从社会制度来看,越南和老挝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其他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从政治体制来看,既有越南和老挝这样一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文莱这样的君主立宪国家,还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这样的总统制国家和新加坡议会共和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差异使东盟成员国之间存在隔阂,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长期对抗的历史也造成了彼此之间的互不信任,这使得各成员国在处理双边关系时很难达成共识。

其次,成员国之间矛盾难以平衡。马、新历史成见和现实矛盾层出不穷;印尼与马来西亚因边界问题与传统文化以及印尼劳工问题争端不断;缅甸和泰国海军因对方“误闯”领海而发

生流血冲突,领海纠纷事件使两国关系一度陷入低潮;泰、缅、柬共同边界线上缅、柬反政府武装分子不时在泰国边界活动,造成边界线上时有冲突。2008年开始,泰国与柬埔寨因为柏威夏寺及其周边数公里的土地主权问题,在边境上发生军队对峙,甚至兵戎相见,造成人员伤亡。自2011年4月22日起,泰国和柬埔寨在两国边境地区爆发了持续10天的武装冲突,造成18人死亡,给当地民众生活和安全带来极大影响。

2、首先,东盟各国经济结构与经济水平存在差异“既有新加坡和文莱这样的高收入国家,也有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这样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必然造成东盟内部存在贸易自由化的多轨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盟整体的区域经济合作,加上大幅度降低关税会造成其它东盟国家的商品大量涌入本国市场,贸易逆差冲击本国的民族工业,使一部分相对落后国家对区域经济合作存在不少疑虑。

其次,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仍然存在。由于东盟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大多数东盟成员国出口类似的产品,比如纺织品和自然资源,而且是面向相同的市场,使得成员国之间存在激烈的经济竞争。

再次,成员国间存在自由经济与贸易保护的交锋。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四国经济发展水平上与东盟其它成员间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希望其它成员国能给予同等的优惠政策,提供经济援助,一方面担心会成为经济较发达东盟成员国的附庸,希望在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重大区域经济合作问题上能对本国民族经济实行一定的保护。

3、各国自我意识强烈,具体事务难以协调

东盟在一体化过程中长期坚持“东盟方式”,即不干涉内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和组织机构的非正式性原则,这是东盟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正是这三大原则也造成了东盟一体化进程的内在驱动力,即共同意志的缺失。由于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差距悬殊,所追求的国家利益各异,东盟成员国对现行东盟组织框架内的合作机制与原则仍然存在着不同看法甚至较大的争议。东盟一直希望在自己的主导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对各成员国进行政治上的改造和整合,最终使东南亚成为一个政治和安全上的统一体,而部分成员国看重的则主要是东盟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及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及国际影响力,希望在自己的内政不被干涉的前提下,借助东盟的经济实力和地区及国际影响力来摆脱困境,发展自己。

4、对外部依赖过大,一体化进程易受外部因素影响。

东盟成立以来对外部世界的高度依赖和内部“紧致性”不足是其明显的组织特征,国际社会的重大变动往往给东盟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没有来自外部的切实经济援助,东盟地区的经济增长将极为缓慢,因此东盟要纯粹依靠区域合作策略实现经济增长前途不甚明朗,必须借助外部力量加以实现,必须坚持外部经济的积极参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多为“出口导向型”,国家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出口。911事件为美国的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这对高度依赖西方市场、资金、技术和高度依赖对外贸易的多数东南亚国家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不少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减速,新加坡由2000年的的增速降低到年的负增长东盟地区社会的不稳定造成了资金外流,外国直接贸易减少。

当代东南亚:1、冷战时期以东盟和印支三国对峙为基本框架的旧格局瓦解,印支三国和缅甸相继加入东盟。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解体,印支三国失去外援,经济陷于严重危机,与东盟国家经济实力的差距拉大,印支三国处于绝对劣势。力量对比的这一变化促使东南亚格局变化的必然发生,东盟在格局变化中处于全面优势和主导地位,印支三国向东盟靠近。

越南(1995年)、老挝和缅甸(1997年)以及柬埔寨(1999年)正式加入东盟,使东盟在组织上实现了“东南亚十国共同体”的目标。

2、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剧。冷战的结束使东盟作为政治组织的基础发生动摇。东盟要维持和

发展下去,就必须重新构建联合的基础,即把重点放在经济合作上。

1992年1月举行的东盟第四次首脑会议决定,从1993年1月1日起的15年内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1994年9月召开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决定,将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时间缩短为10年。

1998年12月召开的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决定将原东盟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自由贸易区建成时间再提前一年,即从2002年1月1日正式启动。

2005年12月,第11届东盟国家首脑会议上,10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修改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时间表,把原定2020年实现一体化的具体时间提前到2015年。

3、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都把发展本国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并且围绕发展经济对各自的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变化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表明东南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一是提出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规定较高的、同进又是可实现的经济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为5~8%。

二是加紧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或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在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中发展本国经济。

四是强调保持国内稳定,对政治、社会改革持谨慎态度

4、随着经济实力和影响的不断加强,东盟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东亚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其中,“10+3”、“10+1”合作机制已经发展成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

此外,东盟还与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欧盟、韩国、俄罗斯和印度1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对话伙伴关系。

2005年12月,首届东亚峰会在吉隆坡举行,东盟10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印度参加,表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空间进一步扩大。

5、在对外战略上,东盟大力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和多边外交,其取向是以东盟利益为核心的地区主义和现实主义基础上的多边主义。依靠大国的相互牵制和保证,保障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力求建成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区。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仍然是大国竞争的重要地区,谋求建立大国在东南亚的平衡,主要是美、日、中三国之间的平衡,仍然是东南亚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方面。

美国仍然是在东南亚影响最大的国家,不仅东盟国家,而且长期与美国处于敌对状态的印支三国都十分重视与美国的关系。东南亚国家与美国安全关系有突出的发展,同时它们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也十分紧密。美国是东南亚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和重要的投资者,但是,东南亚国家与美国在贸易、人权等方面的矛盾也逐渐表现出来。

2020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东南亚【带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东南亚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17年12月28日,马中关丹产业园首个入园项目——年产350万吨的联合钢铁厂试产成功,标志着中国大陆在海外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现代化全流程综合性钢铁厂、马来西亚最大的钢铁厂步入产出阶段。联合钢铁厂在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工艺上投入巨大,其所有废水不外排。下图为马来西亚关丹港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联合钢铁厂布局在马中关丹产业园,是因为关丹 A. 原料能源充足 B. 科学技术先进 C. 消费市场广阔 D. 水陆交通便利 2.为发挥联合钢铁厂的优势,关丹产业园最可能引进 A. 汽车工业 B. 电子工业 C. 森林工业 D. 炼铜工业 3.联合钢铁厂的建设和投产,对马来西亚的影响不包括 A.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B.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C. 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D. 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1.D 2.A 3.B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马来西亚经济欠发达且铁矿资源匱乏,科技水平较低,消费市场较小,故ABC错误;读图关丹属于港口城市,水陆交通便利,故本题选D。 2.为发挥联合钢铁厂的优势,关丹产业园最可能引进与其存在工业联系的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森林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炼铜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这三类企业与钢铁产业关联性小,故本题选A。 3. 联合钢铁厂的建设和投产,可提高马来西亚就业率,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同时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联合钢铁厂会促进马来西亚工业化进程,进而提高马来西亚城市化水平。联合钢铁厂采用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工艺可以减少甚至基本无环境破坏,但不会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故本题选B。 【点睛】

东南亚各国文化特色

東南亞各國文化特色 嚴智宏 東南亞現在有十一個國家,整體而言這十一個國家的文化複雜多元。他們深受世界四大文化體系–中國、印度、伊斯蘭、西洋–的影響;但他們對那些外來文化並未照單全收。實際上東南亞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目前東南亞各國的文化,是外來文化與各國在地文化交織、融合而成的。本文介紹東南亞七個國家的文化特色;這七國是我國「東南亞籍配偶」的主要來源國。 壹,過去的說法 近一百年來,西方學界經常認為,東南亞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而本身卻沒有什麼文化可言: 一,在這四大文化體系中,印度最早對東南亞產生大規模影響。長期以來,西方學界盛行一種看法,即認為東南亞是「印度化」(Indianized)的區域。因為印度的宗教(尤其印度教、佛教)、藝術、語文、風俗習慣、法政等,在過去兩千年裡對東南亞產生既深且廣的影響。其中,印度教可分為濕婆派、毗濕奴派等。佛教則可分為南傳佛教(主要是上座部,Theravada Buddhism)、大乘、密宗等。 二,有人認為中國文化的影響最大。較早時,主要是影響越南。因為西元前3世紀,秦始皇攻打越南北部,實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政策。之後各個朝代也陸續對越南用兵。長期下來,越南受中國的影響頗深,尤其是法政、學術思想、社會制度、宗教及藝術、倫理、風俗習慣等。近代中國也影響東南亞許多國家;影響的方式之一是政治或武力,之二是經濟文化交流,之三是移民。 三,也有人說伊斯蘭(Islam)文化影響最大。島嶼東南亞(Island Southeast Asia)受伊斯蘭影響的範圍主要是在馬來半島、印尼群島(含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Borneo)、蘇拉威西(Sulawesi)、摩鹿加群島(Molucca,香料群島)等)、菲律賓南部等地方。伊斯蘭影響了信徒(稱為「穆斯林」,Muslim)的生活(包括食、衣、住、用等等),尤其是「五功」、1不碰豬肉、不拿香拜拜等。 四,更有人主張西洋文化的影響最大。除了泰國之外,整個東南亞自16、17世紀起漸漸淪為西洋列強的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菲律賓;葡萄牙殖民東帝汶(East Timor);荷蘭殖民印尼;法國殖民越南、柬埔寨/高棉、寮國;英國殖民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Brunei)。近代,西洋藉由政治力、跨國資本、各式傳播科技等,深入東南亞多數地區;西洋的價值觀動搖了東南亞的傳統思維。 1五功,指伊斯蘭信徒的五種功課,就是念(真主阿拉)、拜(每日於五個時段禮拜)、齋(齋戒)、課(課捐濟貧等)、朝(朝聖)。

地理东南亚知识点归纳

东南亚 一、位置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95°E —140°E 10°s —23°26’N ),跨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十字路口” 地处亚洲东南部。位于亚洲和大洋州;新几内亚岛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二、范围: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三、轮廓特征 海岸线绵长而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四、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点: (1)中南半岛 种类:山地、高原、丘陵、平原 地势:地势北高南低 分布: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海岸线岛屿:马来群岛:地势高峻,山地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 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成因 内力:地壳强烈上升 外力:河流下切(侵蚀) 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对气流、降水产生的影响:西部处于迎风坡,抬升产生降水,降水多,河谷低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西部平原降水多,河谷低地,内陆平行,降水少。 地形对降水影响 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东南亚地处于亚欧板快、印度洋板快、太平洋板快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尤其海底火山和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因素。 2、河流 (1)中南半岛:河流流程长,国际性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大。上游:落差大-开发水电。下游:水流平缓-航运、灌溉。 (2)马来群岛:流程短小,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水流急。 3、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菲律宾)和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5-10月雨季,10-4月旱季(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对流雨 五、居民、资源 1、人口: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5.1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0%。也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 一。其中,印尼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从人口组成来看,本区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来自于我国的广东和福建。 2、人种:绝大部分为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马来群岛个岛屿的沿海平原。 3、宗教:大部分信仰佛教。泰国将佛教定为国教,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为著名 西部沿海及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热带季雨林植被 河谷低地与内陆平原降水少→热带草原

2016.1《汽车营销学》案例、单选

2016年1月汽车营销案例分析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旗下用有卡车、客车和轿车3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的车辆均装备了驾驶室安全气囊、前排侧气囊,ABS防抱死系统、EBD系统充分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的同时提高舒适度。 其中本田公司的卡车有轻卡和重卡两种;客车有9坐、19坐、25坐和32坐四种车型;轿车有本田·雅阁、本田·思迪、本田·飞度、本田·思域共计四车型,将该公司的品牌形象充分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但随着各种资源的枯竭,该集团公司为了开拓市场,响应世界汽车组织节能减排的号召又研发出了纯电动轿车、混合新能源轿车,这部分车辆上市后受到了各消费阶层的喜爱,让其销售量日益增长,使之成为销售的一大亮点。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本田公司所研发的新型产品与老式产品的竞争日益激烈化,请说明什么是产品组合,并简单描述该企业的产品组合形式。(4分) 答:(1)产品组合指: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产品的结构,即不同类型的产品之间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 (2)产品组合的描述:在汽车营销中,通常采用产品组合的宽度、深度、长度和关联性四个参数来描述一个企业的产品组合; 1)产品组合的宽度指:产品组合中所包括的产品线的数目;即经营多少产品种类; 2)产品组合的深度指:一条产品线中所包括的产品项目的多少; 3)产品组合的长度指:产品组合中包括的所有产品项目的总数,即企业产品深度的总和; 4)产品组合的相关性:各条产品线在最终用途、生产条件、分销渠道或其他方面相互关联程度; 2.该企业的各产品组合参数各为多少?(4分) 答:(1)该公司的产品线数目即产品组合的宽度是3; (2)该公司的产品组合深度分别是: 1)卡车:2 2)客车:4 3)轿车:6 (3)该公司的产品组合长度是12; 该公司这三条产品线关联程度较密切。 3.请从安全、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分析该集团公司的所属产品。(4分) 答:(1)该企业所生产的所有车型均具备安全、可靠性; (2)在该企业在原有基础上重新研发出了新能源车辆,该种车辆的投放使用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的后期支出; (3)在环保方面: 1)将原有的汽油车、柴油车所排放的汽车尾气消除,使人类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舒适; 2)车企应尽量的多发开发新材料、新能源车,开发新动力,普遍采用汽车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废气再循环、三元催化净化器等降低排放污染。 3)新能源车辆的投入使用,发动机的噪声有所减少,对城市宁静生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4.本田公司具有多条生产线,面多众多产品项目,该公司如何使用的品牌,为什么要这么使用?(4分) 答:(1)品牌是用以识别生产经营者的产品或服务,使之与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 (2)本田公司对自己所生产的车辆采用了“主品牌+副品牌”的策略; (3)这种策略的使用有利于企业推出新产品;

东南亚音乐文化

就业指导计划书 姓名:陈砚缘专业:钢琴学号:112405030* 进入大学的目的是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就业。面对就业这个话题,很多人想到的并不是就业本身,而是就业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特别是想要找一份自己喜欢并且各方面都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从方方面面满足工作对我们的要求。我认为,做好一份工作应该具备几个方面,要具备工作所需的本领,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和素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大学期间的知识跟真正就业之后利用知识服务于工作之间是有一段距离的。要求不仅要具备知识本身,还有剧本将知识合理的组合、重新构建,就是根据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最大限度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 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另外,要排除各种外界干扰,就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自考毕业生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迎接选择未来生活的种种挑战。 对钢琴教师职业能力及其素质 能力方面:

一、追求——与美好音乐相匹配的高尚品格 俗话说“为人师表”、要树立教师的典范。教师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治学态度、专业文化水准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所以特别注意师生在人格上的相互尊重、相互平等,正确引导学生。 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及教学能力 1.与人相处的技巧。教师必须能与他人在工作中友好协作。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很好与人交往的能力,要与学生相处融洽,要有一定程度的协调和管理能力。在遇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解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2.清晰的表达。要有良好的口才,优秀的教师传递信息明确、简要、因为学生不明确他们学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学。 3.给学生成功的评价,鼓励学生有信心。 4.要灵活的策略。要有敏捷的头脑,机制的反应,和应变能力。 素质方面: 一、钢琴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 (一)充满人格魅力,对生活充满热情 优秀钢琴教师身上有一种高贵和自信,他们对待艺术就像对待生活一样真诚和充满热情,生活中透着亲切、友善和气质。作为一名钢琴教师,仪态,装扮、谈吐都要透着稳重和优雅。我们通常认为,教师的仪表只是外部形象,似乎无关紧要,但仪表是通过衣着打扮来体现,于整洁得体中体现涵养。讲台如舞台,教师角色的言行举止,受到学生的注目,教师身上具有的仪表,风度的美,是心灵美的自然表露,所以钢琴教师穿着整洁、大方、能够带给学生奋发向上的气势,这也

日本汽车工业

日本汽车工业

日本汽车工业从战争中萌芽,美国人“养虎为患”亲手培养出这个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历经磨难却屹立不倒,日系车的崛起史,告诉我们日本何以从一个战败国迅速蜕变为世界经济强国……最早进入日本人视野的是美国汽车公司Locomobile,1901年,Locomobile在东京开设了一家专卖店,日本人第一次亲眼见识当时最先进的汽车工业产品。图为1905年Locomobile生产的汽车。(来源:网易汽车视野) 1902年,一位21岁的日本青年内山三郎受Locomobile的启发,打造了两台实验性的汽车,引擎取自美国车,车身则由内山三郎自己打造,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本土汽车。图为1907年内山三郎和他打造的日本历史上第一台汽车Takuri。 在二战爆发前,日本汽车工业对欧美亦步亦趋,所产车型多为仿制。1914年,三菱重工制造了22台ModalA汽车,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款量产车型。ModelA的外观借鉴了菲亚特A3-3。 1925-1927三年间,福特、克莱斯勒、通用三大美国汽车业巨头先后在日本开设工厂,在此后10年间,这三家公司生产了近21万台车,产量是本土车企的近两倍,占据日本汽车销售市场大半江山。图为成立于1924年12月的福特横滨工厂。 1936年,日本政府通过汽车工业法明确规定保护本土汽车业,到1939年,外国汽车制造商几乎被驱逐出日本。二战爆发后,日本的汽车工业重心转向为军事服务的卡车制造。1937-1941年,日本的军用车产量猛增270%,达到了10万台级别。图为丰田ModelG1,那个年代的产物。 战争的特殊性令日本政府将汽车工业放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上,战争令日本的经济根基尽毁,却也因政府的强烈干预让日本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现象比较

从自然影响下说中国与东南亚文化 不可否认,自然是影响一个文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诚如曾经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不依附于大河,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现状并同时成就了其独特的民主政治。而在中国古,北方广阔草原与它的游牧文化,中国腹地平原与它的农耕文化,南方临海与其渔业文化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即使不很专业的去研究,也不难发现,东南亚文化很多方面都有这中国的影子。历史是其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这些都曾是中国的藩属。但从自然上看也并不难发现其共通性,东南亚与中国一样都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同时存有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有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下面将说明在这共同自然文化下对两者的影响。 首先是语言,东南亚各国的语言有很多借鉴了汉语(特别是方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的接触和民族间的关系,这恰好像考古家从陶器、装饰品和兵器的分布可以推出结论一样。东南亚各国在语言上出现的汉语借词现象,不仅真是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其人口的一部分重要的构成——中国移民。 其次华人移居东南亚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阻断了前往西域的陆上通道,对外交往智能依靠海路,从而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下南洋。而近代,清末英法联军的入侵、甲午中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再到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形成了几次大的东南亚移民的高潮。尽管称谓不同,但由于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生产模式的相同相似使其有着天然的文化同源和民族亲缘关系。跨境毛南族相互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的特点。 再者中国与东南亚都同样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生活方式,使双方人民勤劳俭朴、重视家庭,这是农业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是约定俗成的价值观。以如家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东南压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说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另外一重要的文化想通之处——信仰。佛教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古代,东南亚是中国和印度文化主要的辐射带。正式在这样的条件下,起到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彼此的宗教感情,融合了民族艺术,创造了相似的宗教生活,推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与合作。 几近相似的地理环境、历史的相通和民族同源和华人同根,使中国与东南亚有着独有的的文化共性的资源优势。我想不管是中国还是东南亚,都应该重视这种优势,不仅要注重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更要发挥民间外交的强大力量。

中国汽车业进军东南亚市场分析

中国汽车业进军东南亚市场分析 ——欧阳旭 本文就中国汽车业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利与弊,进行分析,将围绕经济环境、政治和自然环境这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让我们回顾下东南亚汽车行业现状。 东南亚地区,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文莱十国。东南亚人口约5亿,总面积46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50多万平方千米。该地区盛产锡、稻米、天然橡胶、油棕、香料、木材等特产。东盟各国经济差异较大:新加坡经济繁荣,马来西亚、泰国和文莱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经济相对落后,缅甸、柬埔寨、老挝则经济落后。2010年1月1日起,双方将相互开放市场,双方超过90%的产品贸易关税将降为零,这将形成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接近6万亿美元GDP总值的大市场,市场潜力巨大。 2007年东盟汽车销量约为190多万辆,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菲律宾和新加坡销量分别为63万辆、49万辆、43万辆、13万辆、12万辆和10万辆,五国占据东盟汽车市场的90%以上。此外,越南汽车市场增长迅速,2008年销量约为12万辆,柬埔寨和缅甸汽车市场也发展较快。依靠东盟汽车市场的发展,2009年1-8月,中国出口东盟十国约为29244辆整车。 接下来就就越南、缅甸、泰国三国的汽车市场进行分析。 越南汽车市场分析 1) 国家概况:人口约9000万,男性占49.1%,女性占50.9%,有54个民族,越族占总人口近90%。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左右;政治上,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共产党是唯一合法政党;首都河内,历史名城,中央直辖市,人口400万,素有“百花春城”之称。 2) 经济情况: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其中煤、铁、铝储量较大。越南是传统农业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耕地及林地占总面积的60%。2008年GDP约880亿美元,同比增长6.23%,人均GDP为1024美元。 汽车行业情况: 1) 整体市场:越南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市场规模较小,但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3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二节东南亚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节东南亚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44分) 【夯基础】 苏拉威西岛是印度尼西亚东部的一个大型岛屿。该岛河网稠密,中部地势险峻,河流航运价值较低。已知该岛目前有127种哺乳动物,其中62%为本岛特有。据此完成1~2题。 1.该岛哺乳动物特有种类多的原因不包括( ) A.长期与大陆隔离,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 B.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物种丰富 C.多高山深谷,地形复杂,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D.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 答案 D 解析苏拉威西岛长期与大陆隔离,与其他地区物种交流少,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该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山地众多,人口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故哺乳动物特有种类多;多火山、地震活动并不利于物种进化。 2.有人要在该岛大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A.破坏森林,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B.导致滑坡、火山等地质灾害多发 C.增加降水量,加剧洪涝灾害 D.破坏森林,造成土地沙漠化 答案 A 解析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对火山喷发影响不大,对当地降水量也不会有大的影响;该岛为热带雨林地区,破坏森林,不会出现土地沙漠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河流的乙~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 A.水流湍急落差大 B.高山束缚支流短 C.高原气候降水少 D.泥沙淤积河床高 4.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丁周边地区转移的是( )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电子装配 答案3.B'4.D 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海陆轮廓及流域形态可知该流域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乙~丙河段地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横断山区,因此流域范围比较狭窄。相对于中国,东南亚地区劳动力成本更低,电子装配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最适宜向丁周边地区转移。 读泰国相关地图,回答5~6题。 5.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④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东南亚文化

东南亚文化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 外国学者一般把“东南亚分成两个主要文化区域:一是法国学者所称的‘外印度’,印度的影响在这一区域占了优势;另一个区域包括东京、安南和交趾支那,随着15世纪‘印度化’的占婆王国的覆亡,中国的影响便在这区内居于支配的地位。” 然而,东南亚各方面的固有文化“并非仅是印度或中国的文化附属物,而各自具有极为显明的个性,在吴哥、蒲甘、中爪哇和占婆古国曾开放灿烂奇葩的艺术和建筑,与印度教的和佛教的印度的艺术和建筑相比,都有显著的区别。” 不可否认,“也正是在印度和中国文化的滋养下,东南亚自身的文化才开始发展并且取得伟大的成就。” 东南亚建筑文化 东南亚建筑文化圈是一个超越原有政治及地理区划的概念,它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即东南亚大陆部分,包括中国大陆长江流域以南直到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南端,东起中国南海沿岸、西至缅甸伊落瓦底江这一广阔区域;另一部分则是东南亚岛屿部分,包括中国的台湾、海南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及苏门答腊,甚至还可延伸至琉球群岛及南太平洋的部分岛屿。 之所以要作这样的划分,是因为在这样一个范围广阔的大区域内存在着许多共享的文化特质,将它们置于同一文化背景之下进行考察,更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各个局部地区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东南亚的特殊文化构成也反映在建筑上,从而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东南亚建筑文化。东南亚建筑文化在总体特征上应该归属于东方建筑文化系统,但它与该系统中其他几个区域性建筑文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同时受到中印两大古老文化的夹击,而其固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又赋予它以明显的个性。不过,在它的身上,仍然残存着一些中国早期建筑的影响痕迹。 东南亚饮食文化 东南亚菜肴多取以天然可食植物为原料,烹调出色、香、味型具佳的菜系。如越南菜则有美容保健菜肴之美称。新马泰、印尼等国菜肴则多配以当地盛产的丰富的椰子、香茅、肉桂、豆蔻、丁香等香料植物为配料,使其菜肴色味浓郁,风味独特。 东南亚菜可以说是一种受东西方影响较重的菜系。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长期受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华人的大量聚居,受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所以形成了汇合集东西方文化和当地习俗融为一体的独具魅力的东南亚饮食文化。 常言道:无鸡不成宴。各酒楼、宾馆烹制出的各种鸡肴就有百余种。其中某“东南亚风味餐厅”的“咖喱鸡”就颇有名气。现在标榜着专营咖喱风味食品的食肆,不下十数家,供应着各式南洋食品的餐馆也不在少数,以咖喱为代表的东南亚饮食对我国饮食业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据资料考证:“咖喱”一词源出泰米尔语,意为用辣香料制成的调味品。咖喱起源于印度。原来印度人视牛为神,自然不敢吃。于是印度人改吃羊肉,然而,羊肉有膻味,不好受用。据说,释迦牟尼教人用香辣植物的枝叶、果皮之类,捣成佐料,与羊肉同煮以驱除膻味。这就是咖喱的开始。

世界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习题

临清三中高二定式训练3世界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 1.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 B.最冷月气温大于18°C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D.夏季降水丰富 2.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图中I地气温和降水状况的是B B、II地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C、III地的气候类型的形成与西风带无关 D、乙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图中IV地气温和降水状况的是C )右图示意世界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完成3-4题。 3.该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分布最高纬度较低(低于35° 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B.纬度位置 C.地形D.洋流 4.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 均温约为16℃~21℃,导致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洋流D.地形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5~7题。 5.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6.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7.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日本海 黄 海 黄 河 甲 乙 丙 蒙古 (08广东)某跨国纸业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 读图回答8~9题。 8.对图中地区的地理特点描述可信的是(双选) A.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C.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D.旅游资源丰富,附近查亚峰海拔5 000多米,终年积雪 9.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双选) A.交通发达 B.低廉劳动力成本 C.热带雨林气候条件 D.当地市场需求大 (07上海)东南亚、南亚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 10.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 11.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亚以白色人种为主,而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 B.东南亚适宜于天然橡胶生长,而南亚有利于棉花种植 C.南亚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而东南亚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 D.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聚集之地,而东南亚华人华侨相对较少 (巢湖市泥河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世界某区域图(图3),回答12-13题。 12.对巴厘岛区域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A. 5月到9月比较凉爽,为旅游旺季 B. 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森林覆盖率高 C. 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D. 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13.图中A 海峡 ①位于马来半岛与爪哇岛之间 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③该海峡波浪滔天 ④日本把此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福建省厦门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图6示意东亚部分地区,读图完成14~15题。 14.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图3 10 0120110 A 图6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东南亚历史梗概 ?第一节古代东南亚 一、史前东南亚 ? 1891年,荷兰科学家尤金·杜波依斯在印度尼西亚中部的特里尼尔(Trinil)发现了距今约70万~50万年前的直立人头盖骨,这是东南亚最早的原始人群,被称为爪哇猿人,也称“直立猿人”。 ?继直立猿人之后出现了早期智人,距今约20万~30万年前至5万年前。 ?晚期智人距今约5万年到1万年,以梭罗人和瓦贾克人为代表。 ?东南亚的早期居民为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人,大约4万年前,他们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他们的后裔称为尼格利陀人,他们的肤色呈浅黑色,身材矮小而壮实,被有些学者称为“小黑人”或“矮黑人”。 ?距今约10000—8000年前,东南亚大陆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东南亚的发展进程明显加速,并出现了原始农业 ?公元前3000年前后,东南亚各地相继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00年以后,铁器在东南亚地区开始大量使用。 ?大约从纪元前后起,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政治势力的扩展,中国和印度对东南亚各地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逐渐增强,加快了东南亚地区的历史进程。 二、国家政权的出现及其发展 (一)中南半岛上的古代国家政权及其发 ? 1.柬埔寨的古代国家政 ? 1世纪,高棉人建立柬埔寨最早的国家——扶南王国 ? 3世纪时,扶南成为统治中南半岛南部的一个强盛国家,受婆罗门教的影响较深。 ? 7世纪后期,扶南王国被其北部的真腊国兼并。802年,真腊迁都吴哥,故又称吴哥王朝。12~13世纪,吴哥王朝达到极盛。 ? 2.越南的古代国家政权 ? 968年,丁部领统一了越南的北部地区,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大瞿越国”,这是越南建立独立自主国家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 丁朝之后,越南又先后经历了前黎朝、李朝、陈朝、胡朝、后黎朝、西山朝、阮朝等封建王朝。

第二章 20世纪60年代本田公司和美国摩托车市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战略管理》课程论文 班级:10工商管理2班姓名:李嘉裕学号:2010534220 班级:10工商管理2班姓名:冯启杰学号:2010534206 班级:10工商管理2班姓名:罗建辉学号:2010534231 班级:10工商管理2班姓名:黎柏全学号:2010534251 成绩: 案例:20世纪60年代本田公司和美国摩托车市场 本田公司是如何成功进入美国摩托车市场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摩托车市场主要被美国的Harley Davidson公司,英国的BSA、Turiuph and Norton公司和意大利的Moto-Guzzi公司占据。在1959年Harley公司是市场的领导者,它的销售总额达到了1660万美元;与此同时,英国公司的市场份额占市场份额的49%。但到了1973年,英国公司的市场份额仅为9%。这主要是日本本田公司在60年代前期,大举进攻美国摩托车市场并刮起了一股“本田旋风”。 本田公司在进入美国市场的初期,并没有把目标只限定在摩托车爱好者,而是把市场战略目标放在“从来没有想过骑摩托车的大众”无疑,这是一种创新。在本田公司声场的摩托车型号中,除了那些较大型的摩托车(125cc、250cc、305cc),本田公司还把在日本取得惊人成功的50cc带来美国,50cc虽小,却在美国市场上收到意外的收获,并成功走进了体育用品商店等零售商。无疑,这是一种差异,也是一种创新,并创造出需求,吸引到更多的人关注并购买小型摩托车。 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后,本田公司在美国市场上站稳了脚,并有了知名度。为了进一步使本田形象在美国消费者心中扎下根,进一步推进大型和小型两种摩托车的销售业务,本田公司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Grey广告公司的“骑本田,你将遇到最好的人”为本田公司大力宣传以改变以前人们对摩托车车主的偏见(一个身穿皮夹克、惹是生非的少年)。我想这应该归功于本田公司的战略经验视角。本田公司力图改变摩托车的旧形象,给摩托车以阳光、魅力。改变消费者对摩托车不好的印象,给摩托车加入了新的文化,并在本田公司内部也形成了自己的组织文化。

东南亚文化

东南亚文化: 《东南亚文化》是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古小松。 内容简介: 国家间要友好,不同文明要避免冲突,就要开展对话和交流。要对话交流,首先要相互了解,尤其要了解彼此的文化。我们的邻居东南亚是一个民族展览馆,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由于地形地貌和人文的差异,东南亚文化可以分为两大区块、四种类型。在地理和族群上,东南亚大陆以佛教文化为主,海岛以马来人文化为主。而按照信仰和文化特征划分,中南半岛中西部的缅甸、柬埔寨、泰国、老挝属于上座部佛教和泼水节文化圈;越南和新加坡主要是儒释道文化;马来群岛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主要是伊斯兰教文化,而菲律宾和东帝汶则为天主教文化。 作者简介: 古小松,博士,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广西东南亚研究会会长。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十百千人才工程”入选者。主要研究成果有:《东南亚:历史、现状、前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版);《古小松集——东南亚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线装书局2010年版);《越南的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越南国情与中越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西江区域发展的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12年版)等。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篇东南亚大观 第一章东南亚要览 一地理特点 二历史概要 三类型多样的政治体制 四发展不平衡的经济 第二章东南亚文化特点 一族群与居民 二东南亚文化特色 第二篇上座部佛教文化 第三章上座部佛教与泼水节文化圈 一族群众多 二上座部佛教文化圈与泼水节文化圈在湄公河中下游重叠三巨石与吴哥文化 第四章柬埔寨文化 一文化基础与传承 二南传上座部佛教 三辉煌的吴哥文化 四语言、文学、艺术

泰国汽车制造业

泰国汽车制造业 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前,泰国的汽车全部依靠进口。60年代初,泰国开始引进国外汽车生产线,与国外汽车厂商联营,在泰国设立汽车装配厂,从组装起步,逐渐过渡到自制国产汽车。经过40多年的发展,泰国已成为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泰国第一大支柱产业。 一、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产业保护阶段 1961-1989年,政府一直采取高关税、规定本地含量等措施,保护国内汽车产业。全散件CKD(completely knocked down)的进口关税曾高达80%,整车CBU(co mpletely built-up)的进口关税达150%,并要求50%以上的本地含量。同时通过限制车型,帮助汽车生产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然而政府对国内汽车产业的保护并未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居高不下的汽车价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需求的增长,汽车年产销量维持在10万辆左右的水平。 (二)有限开放阶段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泰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国内汽车需求猛增。1990年,泰国的GDP增长率达到了14%,汽车销量随之也增长了46%。迫于突出的供需矛盾,泰国政府部分开放了汽车的进口,进口税率下降了约50%,并放宽对车型的限制。另一方面,一系列汽车工业投资促进措施的出台吸引了几乎所有知名汽车制造商在泰国投资设厂,并纷纷扩大规模,建立起了地区生产中心。截至1997年,汽车工业新增投资累计达到150.7亿泰铢,其中65%来自日本汽车厂商。这些投资促进措施包括免8年公司所得税、抵扣机器设备进口关税和原材料进口关税退税等。 (三)危机及恢复阶段

东南亚文化尔雅考试答案

一、在泰国,宗教的旗是(B)的。 二、下列选项中,属于西方殖民东南亚时期进行东南亚贸易的重要的港口的是(D) 三、下列选项中,未在泰国仙人洞所发现植物种子之列的是(D)。 四、下列选项中,未体现传教士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作用的是(D)。 五、菲律宾现存古老的石构建筑是(A)。 六、马来西亚姓名中,男子的姓和名之间用(C)隔开。 七、大皮影是用较好的(C)做的。 八、中国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主要在(A)。 九、英国对东南亚的研究开始是以(A)为基地的。 十、除东帝汶之外,(D)是亚洲仅有的天主教国家。 十一、藤球的规则和比赛形式最早起源于(A) 十二、在爪哇,对寺院的特定称谓为(B)。 十三、东南亚高脚屋的形状不包括(D)。 十四、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民俗的是(A)。 十五、板顿是一种手法类似中国(B)的印度尼西亚民间歌谣。 十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口头民俗的是(D)。 十七、荷兰东印度公司(B)年解散。 十八、华富里美术兴起于(C)。 十九、(A)是铜鼓中出现最早和最普遍的纹样 二十、伊斯兰教在如下哪个东南亚国家的政治性相对较弱?(D) 二十一、藤球的规则和比赛形式最早起源于(A) 二十二、广义的金三角位于缅甸、泰国和(C)的交界处。 二十三、柬埔寨的原住民主要是(A)。 二十四、(A)年,葡萄牙占领马六甲海峡,从此葡萄牙开始了东南亚的殖民活动。二十五、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铜鼓鼓腰特点的是(D)

二十六、越南人把长(D)米的漂稻称为魔鬼稻。 二十七、广义的金三角位于缅甸、泰国和(C)的交界处。 二十八、(D)被缅甸人称为“妈妈河”。 二十九、学者们一般认为最初到达东南亚的宗教是(C)。 三十、吴哥寺顶层主体塔群是如何排列的?(C) 三十一、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东南亚史书中成书最晚的书籍?(D) 三十二、(B)语系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的西南部、南亚和东南亚。 三十三、“印尼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初的文化,较多的受到中南半岛的东山文化的影响”是(B)的观点。 三十四、安雅辛文化分布于缅甸的(B)流域。 三十五、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清代航海笔记的是(D)。 三十六、高脚屋的主要缺点是(B)。 三十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对东南亚历史研究发展期的重要书籍的是(B)。三十八、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集中在(B)。 三十九、西方国家殖民东南亚之前,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教育主要是靠(A)来完成的。 四十、在东南亚诸国家中,(C)的穆斯林最多。 四十一、东南亚伊斯兰面临的问题不包括(D)。 四十二、扎本族旧石器文化位于(A)。 四十三、老挝的老族是属于(C)语系的民族。 四十四、东南亚古文化中,(D)为越南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创造了物质前提,奠定了越南古代文明的基础。 四十五、文莱杰米清真寺是由(A)修建的。 四十六、世界上最大的单体佛教建筑是(C)。 四十七、茉莉香米是(A)最着名的大米出口品种。

世界地理——东南亚试题

世界地理——东南亚试题 位置 4.一艘从中东波斯湾往我国运送石油的船只需要经过的海峡是( ) A、直布罗陀海峡B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D、莫桑比克海峡 下图中A、B两点位于晨线土,读图回答27—29题。 27.此日,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旗杆影子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方向分别为()A.正西、正北、正东 B.西南、正北、东南 C.东南、正北、西南D.西北、正北、东北 28.此日,若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00,则重庆(30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30° B.40° C.60° D.80° 29.关于图3中的两个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都是热带雨林气候②都种植橡胶③都种植水稻④都多火山、地震⑤都有丰富 的旅游资源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地形 05Ⅲ2005年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继在该岛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据此回答3—5题。 3.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C.27日12时9分 D.28日11时9分4.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A.东西向 B.东北——西南向 C.南北向D.西北——东南向 5.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读下图,回答12—15题。C A C B

12.九州一帕劳海岭() A.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13.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附近 14.马荣火山所在的国家是() A.文莱 B.越南 C.菲律宾 D.日本 15.马荣火山与九州—帕劳海岭的距离约() A.1400千米 B.1200千米 C.1000千米 D.800千米 4.(2008·全国文综Ⅱ)阅读分析资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 (2)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4.(1)平均海拔高,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地势崎岖)。 (2)飞行高度高,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天气多变,多云雨等。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58分55.2秒,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北纬3.9°,东经95.9°)发生8.7级地震。地震发生数分钟后,地震引发的大海啸迅速袭击了距离震中最近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两小时以后,海啸袭击了斯里兰卡,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

东南亚地区海运业的现状与特点

东南亚地区海运业的现状与特点 航海107阳文亮 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经济,在经历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后,从2000年开始全面复苏,虽然2001年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海运市场也出现低潮,但总体走势仍一路看好,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该地区贸易发展的有利刺激,使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海运业前景更加明朗。下面对东南亚地区海运业的现状与特点作简要分析。 一.集装箱港口发展情况 东南亚地区港口建设的最大特点是实施港口私有化,吸引大量外国技术和资本的投入。一些国际著名港口经营企业和集装箱班轮公司相继加入该地区港口的投资开发。东南亚地区港口建设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大幅度提高集装箱吞吐能力,例如马来西亚的丹戎帕拉帕斯港和林查班港的集装箱年运量,预计到2011年底将翻三番。 同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盟与中国的贸易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额达到13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1%。这种现状刺激了东南亚海运业的强劲增长,其中获益最大的当属该地区的港口,但这些港口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迫切需要一系列的改进和调整。 航道加深加宽 船舶大型化对港口冲击最大之处是进港航道水深。不少东南亚港口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以印尼东爪哇岛的泗水港为例,船舶必须通

过狭窄的马都拉海峡进入港口,而海峡航道的水深比港口还浅。 为了能接纳更大型集装箱船,泗水港已采取措施加大港口水深,政府部门认为航道水深问题需要港口和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为越来越大的船舶到港创造条件。 重新选择港址 东南亚地区许多港口目前已相当拥挤,处理能力几近饱和,急需进一步扩大,但受场地的限制,现有港区内扩建余地很小,因此出现一种新的趋势——港口向外海扩张,重新选择新址建设码头。 在靠近老港口的地方再建设一个新港口,是应对航运业巨变的一个灵活方法,一则使港口发展不受土地的限制;二则所选之处水深条件良好;三则以老港口作依托,易于迅速成为大型深水枢纽港。 配备先进机械 来港集装箱船尺度和载箱量的增大,以及船公司对港口效率的重视,促使港口必须提高装卸能力。东南亚的几个领先港口近年都添置了外伸距更大的集装箱装卸桥,以提高装卸船能力和效率。 新加坡港计划到2011年左右,新增15个集装箱泊位,使整个港口的集装箱泊位达到37个。马来西亚巴生港西港区一直凭借效率优势保持着地区性大型集装箱转运枢纽的地位,和记港口公司拥有西港区30%的股份。2006年3月,在接卸法国达飞的一艘集装箱船时,曾使用8台集装箱桥创下每小时移箱452次的好成绩,平均每台56.5次,高峰时其中两台达到每小时61次/台。目前西港区的装卸效率居世界前五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