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预应力墩盖梁施工方案

盖梁首件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施工前,先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施工现场的情况。根据设计要求本合同段K26+093.022开发区高架桥有台帽及盖梁178个,其中台帽4个,盖梁174个、通港路互通K24+333.228主线上跨扬子江中路桥有台帽及盖梁34个,其中台帽4个,盖梁30个。

2)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向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书面的一级技术、安全、环保交底。

3)开工前,对设计单位图纸认真复核,使用机具仔细检查,以确保施工安全。

4)开工前,对设计单位移交的导线点、永久的水准点进行复测;按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加密导线点和水准点,并与相邻标段联测。

2、材料准备

1)钢筋:中天钢铁、沙钢、莱钢

2)水泥:镇江鹤林

3)碎石:南京六合

4)砂:江西赣江

5)减水剂:江苏中凯

所进材料均由材料员和试验人员按规定的频次检验,确定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

3、首件工程

结合我标段的施工现场情况,首件盖梁工程确定在通港路互通

K24+333.228主线上跨扬子江中路桥1#右幅盖梁,砼方量为16.47m3。

二、施工人员和设备

1、施工现场设工区主任1名,主要负责全面工作,协调各工序并指挥调查;技术员2名,负责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质检员1名,负责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和检查工作。

2、HZS75型拌和站一套,罐车2台, 25T汽车吊2台。

3、钢筋班:负责钢筋加工与安装,配备电焊机2台。

4、模板班:负责模板安装,模板和钢筋骨架之间保护层垫块安放工作。

三、施工技术方案

1、测量放样

依据设计资料,由测量队用全站仪精确放样,通过钢尺进行相互间距校核无误后,放样数据和记录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然后现场复测,最终定位,并设置定位点,以便检查台帽及盖梁位置、模板是否错位、钢筋骨架的定位。

1)施工时严格控制台帽、盖梁主要特征点的标高、坐标,所采用控制点宜采用相邻路基施工控制点,或路基施工用控制点,进行放样工作。

2)放样完成后,及时安装固定模板。在模板安装完成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复核,以确保墩、台帽中心、支座垫石等位置、方向和高程不出现偏差。

2、钢筋加工、安装

施工前明确施工图纸各单根钢筋的形状及各种细部尺寸,确定各类结构的绑扎程序,在熟悉图纸过程中,核对钢筋成品的钢号、直径、形状规格尺寸的数量,做好钢材的有关试验。

1)钢筋进场应分批验收,应有出厂合格证并按分批进场,分批进行试验,必须经过试验合格获得通知单方可下料制作。

2)钢筋必须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要求:

a、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

b、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制作好后的钢筋到现场绑扎焊接成型,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双面焊焊缝长不小于5d,单面焊焊缝长不小于10d,骨架焊缝在两根钢筋相重叠段应增加,其焊缝间距为100cm,焊缝长度为2.5d。

3)钢筋须现场绑扎成型,直筋,弯筋,接头均符合设计要求。

4)在浇筑砼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时行检查,填写检查记录,如有差误应即纠正。在灌注砼时,应保证已安装好的钢筋不移位,在砼施工中不容许在钢筋上行走。

3、盖梁保护层控制

1)下料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尺寸下料,不得任意加大或者缩小各型号规格钢筋的尺寸;

2)钢筋安装时,应准确定位各型号类型钢筋的位置,不得偏位或偏移;

3)钢筋安装时,绑扎或焊接应牢固,不得松动,不得随意更改其位置,若有影响保护层厚度情况,可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调整其尺寸及位置,以确保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采用与保护层尺寸相同的同等强度混凝土垫块,不得使用低强度的砂浆垫块。

5)盖梁垫块间距适当减小加密垫块(1平方米保证有4个砼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垫块布置图

盖梁底模保护层垫块安放示意图

3、模板

本合同盖梁施工采用剪力销做为盖梁模板支撑点。考虑模板支护稳定性,每一立柱顶面高程下返86cm水平设置两根直径6cm剪力销,其上为两片20cm槽钢抱叠并焊接,抱叠槽钢内部用砂浆灌实。每根槽钢

上面对应剪力销位置放置高20cm砂筒采以便拆模,砂筒顶部为一根25cm工字钢跨于两立柱并设置横向拉杆,其顶部再设置10cm*10cm支撑底模。具体见下图:

侧模用整体式钢模,这样可以减少接缝痕迹,使盖梁平整光洁,底模则采用大面积钢板作底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将有专人密切注意模板、支撑等,如有变形应立即设法校正并予以加固,确保墩台尺寸和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本首件工程考虑立柱高度较低,仅为2.04m,支护模板采用搭建钢管架,顶部水平放置25cm工字钢,其顶部再设置10cm*10cm支撑底模。具体支护方案见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