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我院受上海一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的委托,对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朱枫公路、泖甸路口,普洛斯青浦练塘仓储项目拟建工程进行岩土工程初步勘察工作。

初步设想拟建物为二栋长234.40米、宽90.40米的一层仓库(局部二层办公楼),和一栋长81.40米、宽72.40米的二层仓库,拟采用轻钢结构,地面堆载约3T/m2。

根据本工程拟建物性质,场地和地基复杂程度按上海市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4.2.2~4.2.4,建(构)筑物等级为三级;建筑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为中等复杂场地;综合上述因素本工程的勘察等级为:丙级。

(二)勘察依据及原则

1、勘察依据

(1) 业主提供的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及技术要求。

(2) 业主提供的1:2000平面布置图(电子文档)。

2、执行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2008版

●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 (2003.6)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行业标准《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

●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建设部《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

●上海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上海市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GJ08-72-98)

●上海市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

●上海市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

●上海市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

●上海市标准《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40-2010)

●上海市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操作规程》(DG/TJ08-1001-2004)

(三)勘察目的及主要技术要求

1、勘察目的

根据设计和上述规范的要求,本次初步勘察的目的为“新建仓储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场地工程地质资料。

2、主要技术要求

(1)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

(2)初步查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分布规律及其岩土工程特征,提供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基承载力。

(3)初步查明拟建场内有无明暗浜(塘),厚填土等不良地质现象。

(4)初步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并判定地下水和地基土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

(5)初步判定拟建场地类别,初步查明浅层20.0米以上范围饱和砂质粉土、砂土分布情况,并判定其液化可能性。

(6)结合建(构)筑物性质,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分析与评价,初步推荐适宜的天然地基、桩基持力层,提供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fs和桩端处土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fp,估算单桩承载力,提供桩基沉降估算参数压缩模量。

(7)初步分析沉(成)桩的可能性,沉(成)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范措施,对地基与基础设计方案及施工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四)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工作量

1、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

根据设计要求及场地周边地质资料,结合本工程特点,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规定采用钻探、静探、小螺钻相结合方法进行勘察。

由于拟建建筑物平面较为规则,本次勘察采用“网格”状方式对场地进行初步控制,勘探点尽量布置在建筑物角点及边线上,技术孔与静力触探孔相间布置。勘察孔距105.0~120.0米,小螺纹孔主要布置在明沟部位,控制明沟边界孔距3.0米。

2、工作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次勘察采用钻探取土、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勘测手段,采用小螺纹孔以探明场地内明沟等不良地质现象。

(1)钻探:采用SH-30型钻机,泥浆护壁循环钻进,分回次钻进、在预定深度进行取样和标准贯入试验。

(2)取样:根据试验要求,针对不同土性特性采用静压法和锤击法取土,原状土试样等级粘性土为Ⅰ~Ⅱ级,砂土为Ⅱ级。

(3)标贯试验采用自由落锤,锤重63.5 Kg,落距76cm、试验时先预打15cm,再打30cm,并记录每10cm的锤击数,以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实测击数 N,并留取标贯器中的土样作颗粒分析。

(4)静力触探试验:由MJ-Ⅱ型静探机完成,以1.2m/min的速度进行贯入,采用单桥探头,探头面积15cm2,探头编号1048,标定系数3.9923KPa,液压贯入,由专用微机采集自动记录并形成Ps值随深度变化的连续曲线,试验归零误差不超过1%,深度记录误差不超过±1%。

(5)小螺纹钻孔采用人工手摇螺纹钻具完成。

3、完成工作量

我院于2010年10月2日进场勘察施工,2010年10月4日出场,室内土工试验10月7日结束,2010年10月9日完成勘察报告的编写及审核工作,本次共完成勘察工作量见表1:

表 1

4、工程测量

(1)基准点

本次勘察孔口标高基准点由建设方提供,位于场地南侧泖甸路中心,该点编号为G2,其高程为+3.830米(吴淞高程系统),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测量精度和方法

勘探孔放样及孔口标高测量由我院测量队施测,根据CAD图解坐标及场地红线控制点采用GPS定位放样,孔口标高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量测,回路闭合差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二.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1、拟建场地地貌属长江三角洲入海口湖沼平原地貌类型,场地内现为大片农田空地、地势较为平坦,孔口一般标高在+3.36~+5.02米之间。

(二)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经勘察拟建场地自然地面下30.0米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主要由粘性土组成,根据地基土的特征、成因及物理力学性质,属上海湖沼平原土层分布区,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自上而下可分为六大层,各土层分布情况叙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上段(Q 3

4

):本场地钻及①、②层

a、第①1层素填土为人类活动(耕作种植,挖掘、搬运堆填)形成,松散、不均、主要由粘性土夹少量碎砖石含植物根茎等组成,一般层厚0.80~2.40米。

b、第①2层浜土,松软、不均、主要由粘性土夹少量灰黑色淤泥、含有机质腐植物等组成,一般层厚0.10~0.30米。

C、第②层灰黄色粉质粘土,很湿,可~软塑,高偏中压缩性,含氧化铁斑点,

土性自上而下逐渐变软,无摇振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层厚0.60~1.40米,层底埋深1.70~3.10米,层底标高+2.02~+1.34米,该层在明浜部位变薄或缺失。

(2)第四系全新统中段(Q 2

4

):本场地钻及第③、④层

a、第③层灰色粉质粘土,饱和,流塑,高压缩性,夹薄层粉砂,土质不均,,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无摇振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层厚0.90~1.60米,层底埋深3.10~3.70米,层底标高+0.47~-0.12米,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

b、第④1层草黄~灰黄色粉质粘土,湿,可塑,中压缩性,含氧化铁斑点,土质较均匀,无摇振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层厚7.90~11.70米,层底埋深11.60~15.00米,层底标高-8.02~-11.39米,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

(3)第四系全新统下段(Q41):本场地钻及第⑤层

a、第⑤层灰色粉质粘土,饱和,可~软塑,中偏高压缩性,夹薄层粉砂,含有机质腐植物,无摇振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层厚5.50~8.90米,层底埋深20.10~20.80米,层底标高-16.53~-17.26米,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

(4)第四系上更新统上段(Q32):本场地钻及第⑥层

a、第⑥层河口~湖沼相沉积,暗绿~灰黄色粉质粘土,湿,可塑,中压缩性,含氧化铁斑纹,土质较均匀,无摇振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钻至30.0米未钻穿、揭露最大层厚9.90米(J8孔)。

2、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均进行了分层统计(一般采用算术平均值),个别离散性较大的指数进行了取舍,详见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附后)。并说明如下:

(1)表中列出的各项指标均为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变异系数等统计参数,设计时可根据安全使用情况结合统计参数酌情选用。

(2)表中固结快剪试验提供的土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C是抗剪强度峰值指标。由各级荷载下的平均孔隙比绘制而成的土层e~p曲线详见土层压缩曲线图表(附后)。

3、静力触探成果

静力触探成果见《静力触探分层参数表》及《静力触探测试成果图表》(附后)。

4、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d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1)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fd,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第5.2.3条有关公式:计算假设条件:条形基础,基础宽度b为1.5米,基础埋深d为1.0米,地下水位埋深0.5米,并结合静力触探指标综合确定。(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按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5.2.3条和上海地区勘察经验综合确定。

各土层地基承载力见下表:2

表2

注:1、表中fd仅作为评价土层工程特性之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基础形状、尺寸、埋深并考虑

下卧层强度影响进行计算。第②层已考虑软弱下卧层对持力层的影响,第④层土性较软按淤泥质土计算。

2、表中提供的承载力未进行变形验算。

3、第③层土性较软计算时按淤泥质土进行计算。(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经初步勘察场地内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为;分布在B-2仓库部位的三条近南北向和二条近东西向互相连通的明浜,该浜局部被堆填,水深0.40~0.70米,浜宽2.50~11.0米,浜底埋深0.60~0.90米,浜底标高+1.50~+0.90米,浜内主要由粘性土夹少量灰黑色淤泥、含有机质腐植物等组成,松软、不均,B-2仓库部分基础分别处于该明浜中。另外由于早期开挖堆填导致明浜两岸填土较厚层厚约1.70~2.40米。

除此以外、暂未发现其它不良地质现象。

(四)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浅层地基土层中孔隙潜水。对本工程基础设计有直接影响的为浅部土层的潜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排泄方式主要为蒸发和地下渗透,水位随季节和气候变化而变化,本次勘察期间测得本场地钻孔中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0.90~1.30米,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0.40~0.60米,静止水位标高为+2.93~+3.34米。

上海潜水水位埋深,一般离地表面约0.3~1.5米,受降雨、潮汛、地表水的影响有所变化,年平均水位埋深0.5~0.7米,工程设计时可根据安全需要选择合适的水位埋深,建议按不利因素考虑,可取0.5米或1.5米。

各单孔静止水位详见下表3

表3

2、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条文说

明11.3.7条,本场地地下水环境类型属Ⅲ类。

本场地周边无污染源存在,上海市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 有关规定和邻近工程资料,PH=7.0呈中性,因此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渗透性地层中的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由于场地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土在地下水之下基本呈饱和状态,根据上海类似工程经验,地基土对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铸铁等材料亦具微腐蚀性。

3、土层的渗透性

经勘察本工程基础开挖范围内的浅层土层,均为透水性相对较弱土层,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表5.5.9和上海工程经验,第②层土的渗透系数K=3×10-6cm/s左右。第③层土的渗透系数K=3×10-6cm/s左右。

(五)场地地震效应

1、场地抗震设计基本条件

根据本次勘察土层资料,按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的有关条文判别,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

基土属软弱土,场地类别为Ⅳ类。

2、液化判别

经勘察揭露,本场地浅层20米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成层的饱和砂质粉土或粉砂,因此本场地可不考虑地基土液化影响因素。

3、抗震有利、不利地段划分

经勘察,本场地分布有明浜和局部第①1层填土较厚,地基土属软弱土,故本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

三、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一)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本场地地形较平坦,无滑坡、崩塌、陡坎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虽然局部分布有明浜和填土较厚,但经处理后一般不会影响工程建设,因此综合分析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稳定,适宜建造本工程的拟建建(构)筑物。

(二)地基均匀性评价

根据本次初步勘察结果表明;拟建场地地层分布较为稳定,地基土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层序基本较为稳定,在纵向上呈有规律地成层分布,在横向上呈连续分布,为均匀地基。

(三)天然地基分析与评价

1、第①1层素填土,松散、不均、主要由粘性土夹少量碎砖石含植物根茎等组成,结构性差,土质不均,为本工程的不良地基土,不宜选作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

2、第①2层浜填土主要由粘性土夹少量灰黑色淤泥、含有机质腐植物等组成,结构性差,土性软弱,为本工程的不良地基土,基础施工前应予以清除。

3、第②层灰黄色粉质粘土,可~软塑,属高偏中压缩性土,平均层厚1.02米,根据前述假定条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d=65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65KPa,该层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时可选作本工程一层仓库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本层土性自上而下逐渐变软,设计时请注意。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建议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或采用桩基。

3、第③层灰色粉质粘土,该层属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土层、是天然地基软弱下卧层和主要压缩层。

天然地基承载力具体使用时应根据基础设计埋深、基础尺寸等因素,并酌情考虑软弱下卧层强度影响自行计算,同时必须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

(四)桩基分析与评价

1、桩基持力层的选择

(1)本工程一层仓库(局部为二层办公楼)如采用桩基础,从本场地地基土构成可见,第⑤层以上各土层埋藏较浅,均不宜选作工程的桩基持力层。

(2)第⑤层灰色粉质粘土,层顶埋深11.60~15.00米,层顶标高-8.02~-11.39米,平均层厚8.15米,静探平均Ps值0.89MPa,该层分布较稳定,如设计对沉降要求不高时,本层可选作本工程的桩基持力层。

(3)第⑥层暗绿~灰黄色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层顶埋深20.10~20.80米,层顶标高-16.53~-17.26米,揭露最大层厚9.90米,静探平均Ps值1.89MPa,该层分布较稳定,可选作本工程的桩基持力层。

综上所叙第⑤层和第⑥层虽然均可选作本工程的桩基持力层,根据拟建物的荷载、结构类型等性质以及经济、技术等方面综合考虑,后者虽然桩长增加了5.0 米,但所获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较高。因此建议选择第⑥层作为本工程的桩基持力层。

2、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

(1)为了便于设计计算及选择桩型、桩长,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和土试资料及原位测试静探比贯入Ps值、综合考虑提出各土层的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fs和桩端土极限端承力标准值fp,供设计参考选用详见下表4

表4

注:上表各土层fs、fp除以安全系数2,即为相应的特征值。

2)估算结果

估算公式: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R k=R sk+R pk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d=

U P∑f s·L i

+

fp·Ap 估算结果见下表:5

(供参考)

Υs Υp

表:5

注:(1)如计算条件改变请按有关《规范》公式重新计算

(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等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2。 (3)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大于桩身强度值时,宜取桩身强度值。

(4)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表13.3.10-1注;对于桩身大部分位于淤泥质土中且桩端支承于第⑤层土的预制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宜通过静载荷试验确定,当采用表5中数值时建议按八折使用。

表中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d 是在假定条件下计算的,在桩基方案确定后采用的桩径或桩长与表中不一致时,设计人员可按表4中提供的桩侧摩阻力标准值fs 和桩端土极限端承力标准值fp 值自行计算。 3、沉降估算参数

根据室内土试e-p 曲线,原位测试综合确定各土层的压缩模量Es 值,详见下表:6

表:6

注: (1)表中静探Ps 值计算压缩模量Es 值公式,粘性土Es=3.3 Ps+3.2

(2)表中标贯计算压缩模量Es 值公式,Es=1.0N 。 (3)第⑥层为揭露最大层厚。

4、 沉降估算

本工程因计算条件不明确,本报告未作沉降计算,因一层仓库体形较大,如荷载分布不均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设计时应根据荷载分布、基础埋深等设计要求,并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沉降计算,合理确定基础方案。

本工程B-1、B-2仓库 长234.4米,宽90.4米属超长建筑物,建议在中间适当位置设置伸缩缝,以消除由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等不利作用。

(五)沉(成)桩的可能性

根据本场地地基土构成条件及拟建物特性,综合分析沉(成)桩的可能性。 1、预制桩、预应力管桩(PHC 桩)

当选择第⑥作为本工程的桩基持力层时,该层以上均为粘性土,对沉桩较有利,但仍应根据静探Ps 值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

2、另外根据沉桩经验,沉桩的可能性除与机械能量有关外,还受桩群密集程度沉桩流水工艺等多种因素制约。沉桩时应根据实际工程条件,详细分析验算,综合考虑诸多因素。

3、钻孔灌注桩 本工程如考虑周边环境和挤土效应影响时,也可考虑采用钻孔灌注桩,以第⑥层

作为本工程的桩基持力层,当进入第③层时,由于该层夹薄层粉砂,成孔过程中易缩孔和造成孔壁塌坍,孔底沉渣过厚等现象,建议采用泥浆护壁措施,并加强施工质量的全过程监理及桩身质量检测,测试孔径、孔斜和孔壁稳定性,确保成桩质量。 4、桩基施工前应通过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以准确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并且建议通过试沉(成)桩测定施工参数和确定施工可行性。

(六)沉(成)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止措施

拟建场地虽然地处大片农田中、但周围有已建建筑物、道路及河流,在采用挤土

型预制桩施工时,为了减小沉桩振动和挤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宜采用静压法沉桩,施工时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并控制桩基施工流程和速率,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现有建筑物、道路及河流的影响,建议适当采取如下防护措施,同时加强对紧邻现有建筑物和道路及河流的监测工作,做到信息化施工。

建议进行试沉(成)桩,以确定沉(成)桩施工参数和沉桩可行性。

1、适当控制沉桩的速率。

2、合理安排沉桩流水线。

3、场地四周布置适量的应力释放孔或在地表开挖防挤沟。

如考虑挤土效应对周围建筑物、道路及河流的影响时,本工程可采用钻孔灌注桩,但应注意泥浆排放工作,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本场地分布有明浜和局部第①1层填土较厚,地基土属软弱土,故本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

本场地地形较平坦,无滑坡、崩塌、陡坎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虽然局部分布有明浜和填土较厚,但经处理后一般不会影响工程建设,因此综合分析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稳定,适宜建造本工程的拟建建(构)筑物。

2、经初步勘察场地内除了分布有明浜和由于早期开挖堆填导致明浜两岸填土较厚以外、暂未发现其它不良地质现象。

3、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基土属软弱土,场地类别为Ⅳ类。

经初步勘察揭露,本场地浅层20米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成层的饱和砂质粉土或粉

砂,因此本场地可不考虑地基土液化影响因素。

4、本场地地下水环境类型属Ⅲ类。

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渗透性地层中的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由于场地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土在地下水之下基本呈饱和状态,根据上海类似工程经验,地基土对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铸铁等材料亦具弱腐蚀性。

本次勘察期间测得本场地钻孔中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0.90~1.30米,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0.40~0.60米,静止水位标高为+2.93~+3.34米。

上海潜水水位埋深,一般离地表面约0.3~1.5米,受降雨、潮汛、地表水的影响有所变化,年平均水位埋深0.5~0.7米,工程设计时可根据不同的验算项目按不利组合原则选择合适的水位埋深,建议按不利因素考虑,可取0.5米或1.5米。

5、第①1层素填土,松散、不均、主要由粘性土夹少量碎砖石含植物根茎等组成,结构性差,土质不均,为本工程的不良地基土,不宜选作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

第①2层浜填土主要由粘性土夹少量灰黑色淤泥、含有机质腐植物等组成,结构性差,土性软弱,为本工程的不良地基土,基础施工前应予以清除。

(二)建议

1、第②层灰黄色粉质粘土,该层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时可选作本工程一层仓库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本层土性自上而下逐渐变软,设计时请注意。

具体基础埋深需要在详勘后进行决定。如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建议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或采用桩基。

2、第③层灰色粉质粘土,该层属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土层、是天然地基软弱下卧层和主要压缩层。

天然地基承载力具体使用时应根据基础设计埋深、基础尺寸等因素,并酌情考虑软弱下卧层强度影响自行计算,同时必须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

3、本工程如采用桩基,建议选择第⑥层作为本工程的桩基持力层。建议采用预应力管桩(PHC桩)。

4、建议通过现场单桩静载荷试验来最终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5、当选择第⑥层作为本工程的桩基持力层时,该层以上均为粘性土、对沉桩较有利,但仍应根据静探Ps值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

另外根据沉桩经验,沉桩的可能性除与机械能量有关外,还受桩群密集程度沉桩流水工艺等多种因素制约。沉桩时应根据实际工程条件,详细分析验算,综合考虑诸多因素。

6、拟建场地虽然地处大片农田中、但周围有已建建筑物、道路及河流,在采用挤土型预制桩施工时,为了减小沉桩振动和挤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采用静压法沉桩,施工时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并控制桩基施工流程和速率,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现有建筑物、道路及河流的影响,建议适当采取防护措施,同时加强对紧邻现有建筑物和道路及河流的监测工作,做到信息化施工。

7、本工程如考虑周边环境和挤土效应影响及沉桩因素时,也可选择钻孔灌注桩,但其施工周期相对较长,造价较高,另外由于桩长较长,灌注桩质量较难控制,建议加强施工质量的全过程监理及桩身质量检测,确保成桩质量,本工程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

8、本工程属超长建筑物,建议在中间适当位置设置伸缩缝,以消除由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等不利作用。

9、桩基施工前应通过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以准确确定单桩竖

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建议通过试沉(成)桩测定施工参数和确定施工可行性。

10、报告中所列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d系假设基础埋深D=1.0m,条形基础,基础宽度1.5m,按长年平均地下水位0.5m,若条件不同请调整使用。

11、本工程需要进行详勘工作,合理确定基础方案。

目录

一.前言 (1)

(一)工程概况 (1)

(二)勘察依据及原则 (1)

(三)勘察目的及主要技术要求 (1)

(四)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工作量 (2)

二.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一)地形地貌 (3)

(二)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

(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4)

(四)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4)

(五)场地地震效应 (5)

三、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5)

(一)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5)

(二)地基均匀性评价 (5)

(三)天然地基分析与评价 (5)

(四)桩基分析与评价 (6)

(五)沉(成)桩的可能性 (7)

(六)沉(成)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止措施 (7)

四. 结论与建议........................................................... 8(一)结论 . (8)

(二)建议 (8)

附图、表: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总复习

软弱结构面:延伸较远、两壁较平滑、充填有一定厚度软弱物质的结构面,如泥化、软化、破碎薄夹层等的面。天然应力状态:地壳岩体内的天然应力状态,是指未经人为扰动的,主要是在重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下,有时也在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侵入等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应力状态,常称为天然应力或初始应力。隆爆:表现为近地表出现细长的隆褶或类似低角度逆断层的断隆,一般高度较小,而延伸长度较大。蓆状裂隙:在出露于地表的侵入岩体中,由于区域性卸荷剥蚀,广泛见于一种近地表平行分布的区域性裂隙发育,通常上部较密,向下逐渐变稀疏,即蓆状裂隙。岩芯饼化现象:钻进过程中岩芯裂成饼状的现象是高地应力区所特有的岩体力学现象。岩饼的厚度与岩芯的直径有一定的关系,一般约为直径的1/4到1/5;所有岩饼的表面均为新鲜破裂面,而且边缘部分粗糙,多数内部隐约见有顺槽,或沿一个方向的擦痕和与之正交的拉裂坎。蠕变:固体材料在恒定荷载作用下,变形随时间缓慢增长的现象。松弛:粘弹性固体材料在恒定应变下,应力随时间衰减的现象。差异卸荷回弹:在卸荷回弹变形过程中,会因岩体中各组成单元力学性能的差别、应力历史的不同以及岩体结构上的原因,引起差异回弹而在岩体中形成一个被约束的残余应力体系。活断层:目前还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活动过、极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蠕滑(稳滑):断层持续不断缓慢蠕动的称为蠕滑或稳滑。粘滑:断层间断地、周期性突然错断的为粘滑。地震烈度:是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振动强弱的尺度,是指该地点范围内的平均水平而言。地震

基本烈度: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一半取100年)在一定地点的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地基土的卓越周期:表层沉积能对基岩传来的地震波起选择放大作用,某些周期的地震波在表土层中多次反射叠加而增强,这样就会使表层振动中这类周期的波多而长,这就是该表层土的卓越周期,也就是它的自振周期。震源:弹性波的地下发源地。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地震波:地震时震源释放的应变能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这种弹性波就是地震波。它包括两种在介质内部传播的体波,即纵波和横波。砂土液化:饱和松砂的抗剪强度趋于零,由固体状态转化为液体状态的过程和现象。振动液化:饱和砂土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产生超孔隙水压力。随着超孔隙水压力的不断增加,砂土的抗剪强度降为零,完全不能承受外荷载而达到液化状态。涌沙:砂土液化后在薄弱部位开裂,阻力减小,上升水流流速大、水头损失小。因而在裂缝处出现喷水冒砂现象。流砂:饱和松砂中剪应力增大时,在不排水条件下的剪缩势使土内孔隙水压力大幅度提高,土强度骤然下降,导致砂土无限流动的现象。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土中细颗粒随渗流水从自由面向内部逐渐流失形成管状通道的现象。岩石质量指标RQD:用直径75mm金刚石钻头在钻孔中连续采取同一层的岩芯,其长度大雨10cm的芯段之和与该岩层钻探总进尺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它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作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 2、圈层构造:根据地球形状和物质组成所划分的圈层范围。 3、岩石圈:由上地幔固态物质和地壳组成的固体部分。 4、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外能量作用引起,促使地壳物质组成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分类: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中内动力作用又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重力作用。外动力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地层及地层时代:P(13) 6、岩层接触关系:整合、不整合。不整合又包括: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7、矿物:由各种地质作用产生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8、矿物物理性质:(1)形状:大部分是固态。(2)颜色:自色,他色,假色。(3)条 痕:矿物粉末颜色。(4)光泽:对光线的反射能力。造岩矿物一般呈非金属光泽。 (5)解理:矿物晶体或晶粒在外力打击下,能沿一定方向发生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出现的破裂面成各种凸凹不平的形状称为断口。 9、岩浆作用:地幔中岩溶状岩浆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沉积作用:在地表环境条件下,碎屑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压固、胶结等地质作用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变质作用:早先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一定深处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岩浆作用、构造运动等影响,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变化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10、岩石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1、岩浆岩结构:(1)按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2) 按晶粒大小划分: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3)按晶粒相对大小划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 沉积岩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 变质岩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 12、构造运动:由于地球内部营力引起的地壳的变形与变位。 地质构造分类: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隆起与凹陷。 13、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中的展布状态。 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岩层面水平延伸方向,用走向线,方位角表示。走向线: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倾向:岩层面向下倾斜方向,用倾斜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方向角表示。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夹角(锐角,唯一的)。 图示表示方法(略)。 14、褶皱分类:向斜、背斜。 褶皱野外识别方法:(1)以剥蚀后地面出露的岩性是否重复且对称出现,判断是否为褶皱。(2)据核部、翼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向背斜。(3)根据两翼岩层产状判断类型。 15、断裂分类:节理、断层。 断层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6、断层野外识别方法:(1)沿岩层走向追索,若发现岩层突然中断,而和另一岩层接触,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水、风化作用 1.矿物成分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石英岩的抗压强度比大理岩的要高得多,这是因为石英的强度比方解石的强度高的缘故,由此可见,尽管岩类相同,结构和构造也相同,如果矿物成分不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会有明显的差别。 对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更应该注意那些可能降低岩石强度的因素。 例如,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含量过高,石灰岩、砂岩中粘土类矿物的含量过高会直接降低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 2.结构 结晶联结是由岩浆或溶液结晶或重结晶形成的。矿物的结晶颗粒靠直接接触产生的力牢固地联结在一起,结合力强,空隙度小,比胶结联结的岩石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联结是矿物碎屑由胶结物联结在一起的,胶结联结的岩石,其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和胶结的形式,同时也受碎屑成分的影响,变化很大。 例如:粗粒花岗岩的抗压强度一般在120~140Mpa之间,而细粒花岗岩则可达200~250Mpa。 大理岩的抗压强度一般在100~120MPa之间,而坚固的石灰岩则可达250MPa 。 3.构造 构造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矿物成分在岩石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岩石结构的不连续性所决定的。 某些岩石具有的片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麻状构造以及流纹构造等,岩石的这些构造,使矿物成分在岩石中的分布极不均匀。一些强度低、易风化的矿物,多沿一定方向富集,或成条带状分布,或形成局部聚集体,从而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局部发生很大变化。 4.水 实验证明,岩石饱水后强度降低。当岩石受到水的作用时,水就沿着岩石中可见和不可见的孔隙、裂隙侵入,浸湿岩石自由表面上的矿物颗粒,并继续沿着矿物颗粒间的接触面向深部侵入,削弱矿物颗粒间的联结,使岩石的强度受到影响。 如石灰岩和砂岩被水饱和后,其极限抗压强度会降低25%~45%左右。 5.风化 风化作用过程能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整体性遭到破坏,空隙度增大、容重减小,吸水性和透水性显著增高,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随着化学过程的加强,则会使岩石中的某些矿物发生次生变化,从根本上改变岩石原有的工程地质性质。

工程地质条件六个内容

工程地质条件六个内容:1.地形地貌2.地层岩性3.地质构造4.水文地质条件5.物理地质条件6.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地质学在水利建设中的任务:1.选择工程地质条件最优良的建筑地址2.查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工程地质作用3.选定地址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枢纽布置、建筑物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及运营作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什么是矿物和造岩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解理和断口、硬度、其他性质岩浆岩常见结构的名称:1.按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2.按岩石中颗粒的绝对大小划分: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3.按岩石中颗粒相对大小来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及似斑状结构 岩浆岩常见构造名称: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4.杏仁状构造 岩浆岩的简易分类:1.根据化学成分: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2.根据形成条件:喷出岩、浅成岩、深成岩 沉积岩的常见结构名称:1.碎屑结构2.泥质结构3.化学结构4.生物结构 沉积岩的胶结物种类及胶结类型:1.硅质2.铁质3.钙质4.泥质5.其他(石膏)基地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 沉积岩的构造名称:1.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单斜层理、交错层理2.层面构造:波痕、泥裂3.结核4.生物成因构造 主要的沉积岩有:1.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2.黏土岩类:泥岩、页岩3.化学岩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变质岩的构造种类:1.片理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2.块状构造3.变余构造 主要的变质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大理岩、混合岩 什么是岩石的风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风化分带:分布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岩石,经受太阳辐射、大气、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侵袭,逐渐破碎。松散或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甚至生成新的矿物的现象。1.气候、地形和地下水的影响2.岩石性质的影响3.断层、裂缝的影响残积土—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未风化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及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 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 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 最小主应力σ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o、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 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 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东地区。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东部~东南部是抗震、防震重点地区,该区周边发育厚度不等的黄土状地基土(湿陷等级为I 级(轻微)),临沂地区沂沭河两岸附近发育膨胀土。 σ1 σ1 σ1 σ 1 目前中国地应力方向 以东经100~105o 为界分东西两区。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 为主,东:近E-W 。 鲁东低山丘陵工程 地质区 鲁西北平 原工程地 质区 鲁中南中 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 原工程地 质区

最新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1、1、场地总体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 1、场地总体稳定性 场地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的地区,属非设防区;场区属岩溶坡积地貌,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 2、场地地段稳定性 (1)、建筑地段位于残坡积平台上,地貌单一,地势宽阔,地形平坦,排水条件好; (2)、建筑地段无地下采空区、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上覆土层厚度较大,不均匀;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排水条件较好,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场地无不良影响。 各拟建、构筑物地段稳定性较好。 3、地基稳定性 (1)、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厚度变化大,不均匀,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土层地基稳定性较差; (2)、红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不均匀。 (3)、下伏基岩浅部岩溶现象(溶沟、溶槽及裂隙、鹰咀、悬臂)较发育,地表内无大型岩溶现象存在,岩石地基稳定。 地基稳定性较好。 4、建筑适宜性 根据场地的稳定性,水文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安全等级,岩土构成,地震基本烈度等因素,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建筑适宜性为适宜类别。 1.2、岩土工程特征及力学性质 1、素填土: 杂乱堆填,回填年限不足1年,孔隙度大,压缩性高,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2、硬塑状红粘土 该层红粘土场地分布不均匀,埋藏深度较大,大兴工业园17号地与大兴中学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借鉴大兴中学综合楼对该层的室内试验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统计见下表: 经计算:c k=36.45kPa,φk=15.56°,取 b=3m,d=0.5m, r=17.7kN/m3;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式:f a=M b rb+M d r m d+M c c k,计算得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35.90 kPa。 结合取芯情况及勘察过程中实际情况综合推荐该层红粘土(硬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200 kPa。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参考模板)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包括地形地貌、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作用及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对建筑的安全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任务】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以便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天然斜坡】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未经人为扰动。 【人工边坡】人类为某种工程、经济目的而开挖的,往往是在自然斜坡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形态。 【粘滑】活断层出现的间断地、周期性的突然错动现象称为粘滑。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称之为地震效应。 【地基效应】地基效应指的是地震使松软土体出现压密下沉、砂土液化、淤泥塑流变形等,从而导致地基失效,使上部建筑物破坏的效应。 【全迹长】裂隙的两个端点在测网上、下界测线位置以内,裂隙的可见迹长称为全迹长。 【半迹长】裂隙的一端延伸出测网的顶、底界外,而另一端在测网内出现,且与中线相交时,裂隙在中测线上的交点与裂隙在洞壁上的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裂隙的半迹长。 【截(断)半迹长】裂隙在中测线的交点至裂隙与测网顶、底界交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裂隙的截半迹长。【泥石流】泥石流又称山洪泥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碎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拱坝】是指一种在平面上向上游弯曲,呈曲线形、能把一部分水平荷载传给两岸的挡水建筑,是一个空间壳体结构。 【重力坝】重力坝是由砼或浆砌石修筑的大体积挡水建筑物,其基本剖面是直角三角形,整体是由若干坝段组成。 【地震烈度】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震动强度的尺度,是指该地点范围内的平均水平而言。 【潜蚀】当渗流力达到一定值时,土中的某些颗粒就会被渗透水流携带和搬运,这种地下水的侵蚀作用称为潜蚀。 【渗透变形】当渗透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发生移动,从而引起岩土体结构变松,强度变低的变形和破坏现象称为渗透变形。

软岩工程地质特性与研究

随着地下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城乡建设、水电、交通、矿山、港口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都涉及软岩问题,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大量的交通、能源与水利工程在西部的兴建,地下工程软弱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方法更已成为地下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天生桥、二滩、小浪底、乌江构皮滩、瀑布沟等大型水电工程中,均存在软弱岩体的流变性及围岩的稳定性问题;许多煤矿开采时间较长,由于资源开采深度的增加,使一些生产矿井软岩巷道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的工程问题更加突出;在软岩地区修建的桥隧工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同样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且常常由于围岩地质条件多变,围岩、支护结构失稳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1 软岩的概念及其物理力学特征 1.1 软岩的概念 关于软岩的定义,总括起来,大体上可分为描述性定义、指标化定义和工程定义3类。1984年12月在昆明召开的煤矿矿山压力名词讨论会,将软岩界定为“强度低、孔隙度大、胶结程度差、受构造面切割及风化影响显著或含有大量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松、散、软、弱岩层”,并从地质岩体分类的角度指出该类岩石的常见种类多为泥岩、页岩、粉砂岩和泥质矿岩,是天然形成的复杂的地质介质。这是一种典型的描述性定义方式。而到了1990年至1993年间,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逐步将软岩明确定义为单轴抗压强度( c)在0.5~25MPa之间的一类岩石。虽然此种包含具体指标的定义方式考虑了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但这种分类仍然属于从地质角度定义软岩的范畴,未考虑施工条件和使用环境的差异,将该定义用于工程实践中会出现一些矛盾。如地下硐室所处深度足够的浅,地应力水平足够的低,则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5MPa的岩石也不会产生软岩的特征,工程实践中,采用比较经济的一般支护技术即可奏效;相反,单轴抗压强度大于25MPa的岩石,当其工程部位所处的深度足够的深、地应力水平足够的高,也可以产生软岩的大变形、大地压和难支护的现象。因此,地质软岩的定义用于工程实践时往往产生歧义。 近些年,工程软岩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它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如果说目前流行的软岩定义强调了软岩的软、弱、松、散等低强度的特点,那么工程软岩的定义不仅重视软岩的强度特性,而且强调软岩所承受的工程力荷载的大小,强调从软岩的强度和工程力荷载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分析、把握软岩的相对性实质。 工程软岩要满足的条件是:

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土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表层的最新沉积物,未经胶结成岩,常称为松散土 一、土的分类 土的颗粒分组:《铁路工程岩石分类标准》 按颗粒级配,土分为碎石类土、砂类土、粉土、粘性土 按土的成因,土分为残积土、坡积土、冲积土、淤积土、风积土、崩积土等 特殊土是具有特殊的成分、状态、结构特征,而且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 特殊土分为黄土、膨胀土、软土、冻土、红粘土、盐渍土、填土。 二、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一)黄土: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第四纪的一种松散的特殊土。 黄土的特征: I. 颜色为淡黄、褐色或灰黄色; II. 粒度成分以粉土为主,约占有60%~70%,一般不含>0.25mm的颗粒; III. 含各种可溶盐,富含碳酸盐(CaCO3),可形成钙质结核(姜结石); IV. 孔隙多且大,结构疏松; V. 无层理,但有垂直节理和柱状节理。天然条件下能保持近于垂直的边坡; VI. 具有湿陷性。 具有(Ⅰ~Ⅴ)项特征的为标准黄土,只有其中部分特征的黄土叫黄土状土或黄土质土。 具有湿陷性的黄土为湿陷性黄土。 黄土的分布:黄土在世界上的分布面积达1300万km2,我国的黄土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达64万km2,比法国和瑞士的面积总和还要大。黄土最厚处约410m左右,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村。在我国,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黄河的中游——陕、甘、宁、青及山西、河南一带,其厚度各不相同。陕甘地区多厚100~200m,薄处仅几公分。 黄土的分类: 1.按生成年代分类 老黄土下更新世Q1 (午城黄土) 中更新世Q2 (离石黄土) 新黄土上更新世Q3 (马兰黄土) 全新世Q41 、 新近堆积的黄土:全新世Q42 2.按生成过程分类:风积、坡积、残积、洪积、冲积等 3.按塑性指数IP分类 黄土质粘土IP>17 黄土质砂粘土7<IP≤17 黄土质粘砂土1<IP≤7 黄土质砂土IP≤1 4.按湿陷性分类 (1)湿陷性:自重湿陷性非自重湿陷性 (2)非湿陷性 划分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建设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 修筑的渠道与渠道平行的裂缝;管道漏水后管道断裂; 路基受水后局部严重坍塌;地基土很大的裂缝或倾斜

探讨工程场地的特点与工程地质分区

探讨工程场地的特点与工程地质分区 发表时间:2016-08-23T15:27:42.693Z 来源:《低碳地产》2015年第5期作者:邱显强 [导读] 本文将对场地的成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场地的特征,进而探讨场地的分类流程、模型和工程地质分区。 【摘要】本文将对场地的成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场地的特征,进而探讨场地的分类流程、模型和工程地质分区。 【关键词】工程场地;成分;特征;地质分区 由于环境行为与工程场地具备相近的共性,所以可以在城市建设所面对的整个工程地质环境中推广应用场地属性分析。可见,整个城市宏观工程地质环境的微观单元使工程场地,环境的宏观总体由大量的微观单元组合而成。因此,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中分析方法可以将工程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特性等三大特性作为基础。城市工程质量环境分析的定量化水平可以通过从工程场地分析向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的推广而得到保证。 一、场地的成分 (一)地形地貌 决定场地利用条件的重要成分之一就是场地的地表形态。场地投资与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场地的开发费用会随着地形坡度、崎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二)岩土 场地的使用条件和场地的工程特性与组成场地岩土的性质息息相关。土地利用天条件在土地的利用目的不同时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一些不可用于农业开发的荒丘有可能非常适于建筑工程建设。而对农业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滨海平原却常常因过高的土地处理费而不适合工程建设。 (三)水 场地使用的重要条件和场地的工程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的赋存情况。很多情况下,具有充足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场地更具有利用价值,但如果水质不好或地下水位过高就会使工程投资和费用增加,并促进盐碱化、内涝、地基失效、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不良地质作用 决定地质质量等级和可利用条件的重要因素还包括有无各种不良的潜在地质灾害和地质现象。人工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污染、地面沉降、踩空塌陷等次生灾害和洪水、岩溶、滑坡、可诱发地震的活动断裂等原生灾害是灾害的主要内容。 二、场地的特征 (一)质量特征 工程地质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时质量特征。场地的构成岩土不同,其固有的质量特征就不相同。场地的质量等级和质量差异会因人类活动造成对场地环境作用反馈、地质现象的动力、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场地工程地质的分区和分类和对场地不同地质条件进行区别以质量特征为依据。 (二)数量特征 对质量特征和质量分类进行鉴定的基础是数量特征。只有借助一定的数量比对各种精确分类系统和分类级序进行监理,才能使制图对象和各分单元系统的质量特征得以揭示。对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获取的特征数值应是典型的、平均的、最大的、最小的,通过这些特征数值获取的质量等级和质量分类才能保证合理性。 (三)空间特征 制图以空间特征为基础。应当对任何场地分区单元的质量数量特征的二维或三维模型进行建立,进而保证规划工程设计的实用阶段的实现通过对地学信息的利用,使用图者能够做出对地质环境质量和土地资源的潜力和能力的科学评价。对场地的坐标系与高程系进行建立,促进空间特征具有可测量性是表达空间特征的基本方法[1]。 (四)综合特征 归纳与工程应用有关的总体性或综合性题材特征就得到了综合特征,应当减少综合种原型制图体裁的出现,进而在高一级的信息单元中并入各种重要的图同局部特征。评价、分类、合并、概括制图现象时间与质量;化简图面形状;选取制图现象是制图过程中综合的主要内容。 三、场地分类的流程和基本模型 (一)场地分类表达的AFSS程序 四个程序组成了场地的分类的过程,他们之间相互衔接但彼此独立,场地分类从反映场地的物理特征到反映场地的应用特征、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到微观等过程集中体现于四个程序当中。 第一,场地分析。从地质环境主题和场地特征及其成分的宏观分类出发,初级区划场地质量,对单元分析和场地分区分类的技术基础进行确立是场地分析的基本要求。这种预分类区划会在其后的更深层次分析中获得调整[2]。 第二,场地的特征分析(场地的一级分类)。通过分析场地的不同特征和选取多级要素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准定量、各种定量,对场地对于工程建设一般性要求的的匹配程度进行评价,实现场地成分的突出特征的有效表达。各种特征在单元或区域范围内对空间变化规律的影响和空间变化规律的影响是特征分类应当反应的主要内容。 第三,场地的适宜性分类(场地的二级分类)。具体包括两步:首先,深入分析对场地利用的适宜性有影响的各种场地成分进而对分类参数进行选择,同时对标准是否符合场地利用分析时适宜性等级分类的需要和现有的各分类参数的等级标准进行检查。接下来在综合考虑场地适应性和场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对有关的单项参数进行表达,然后划分场地适应性的等级。作为一种概念,适宜性分类的进行应当以场地的不同利用方式为基础。 第四,场地的稳定性分类(场地的二级分类)。划分场地稳定性的类别时,应当先对参数的稳定等级接线、稳定性因子进行选择。在不同的场地利用和时空条件下,不同的场地成分的稳定性等级和稳定状况都会表现不同。不同的工程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决定了共有同一

工程地质读书报告

土木1003 李雪20101153 关于民用建筑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读书心得体会 一、民用建筑概述 民用建筑即非生产性建筑,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具体分类: 1、居住建筑 住宅建筑:住宅、公寓、别墅等 宿舍建筑:单身宿舍、学生宿舍、职工宿舍等 公共建筑 教育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 办公建筑:各级立法、司法、党委、政府办公楼,商务、企业、事业、团体、社区办公楼等 科研建筑:实验楼、科研楼、设计楼等 文化建筑:剧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展览馆、音乐厅、礼堂等 商业建筑: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菜市场、旅馆、饮食店、银行、邮局等体育建筑: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 医疗建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中心、急救中心、疗养院等 交通建筑:汽车客运站、港口客运站、铁路旅客站、空港航站楼、地铁站等司法建筑:法院、看守所、监狱等 纪念建筑: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塔、故居等 园林建筑: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场、旅游景点建筑、城市建筑小品等 综合建筑:多功能综合大楼、商住楼、商务中心等 2、民用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次要组成部分: 附属的构件和配件:如阳台、雨篷、台阶、散水、通风道等。 二、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可理解为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为确保土木工程活动的安全与稳定,地质环境需要满足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学习指南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学习指南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是一门分析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同学们要实质性地学好本课程,不仅要了解地质体的属性,而且要对人类工程活动的特性有所了解,只有将“地质体”和“人类建筑活动”特点有效理解和掌握,才能学好这门交叉性学科。具体如下: (1)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建议在此之前建议先修如下课程:《地质学基础》、《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石力学》。 (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熟悉各种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掌握对它们进行分析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在今后工作中能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特点,判定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并提供恰当的处理措施。实践经验证明,工程建筑物因地质原因产生问题主要是由于分析判断失误。所以,最重要的是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记忆某些条文。 (3)本课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真正融入贯通,必须通过地质工程实习,只能通过亲身实习才能对地质体和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深刻理解。 (4)本课程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较广泛,包括边坡稳定性、隧洞稳定性、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地基稳定性、区域稳定性等多方面,其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独立性很强的研究方向,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还需不断深入,建议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求面面俱到,不求一蹴而就,而要着重注意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思维的培养; (5)本课程的很多内容和理论是基于我国西部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归纳提炼而成,并随着大型建设工程的地质问题解决而逐步发展,尤其水电工程是西部显著的大型工程。因此,课程的很多内容是以水电工程为例,如地基岩体稳定性研究中,不是传统的土质地基竖向荷载,而是以斜向荷载作用下的岩质地基为例,再如水库诱发地震,蓄水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等等。 (6)本课程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力与强度的观点,理解这一点对于学好本课程非常关键。如在边坡工程中强调的是地应力和岩体强度的矛盾,若地应力超过岩体强度,则边坡失稳,否则边坡稳定;再如在地下洞室中强调的是次生应

2016电大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工程地质作业1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C ) A.岩石的工程特性 B.地质作用 C.基础形式 D.水文地质条件 2.概括的讲,工程地质所研究的两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A ) A.区域稳定和地基稳定 B.区域稳定和基础稳定 C.基础稳定和结构稳定 D.地基稳定和基础稳定 3.相比较来讲,下列各学科与工程地质学联系不大的是(D ) A.土力学 B.岩石功臣 C.水力学 D.材料力学 4.下列关于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 A.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B.如何按地质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地质环境,是工程地质学长期面临的任务 C.工程地质就是专门研究岩石工程性质的学科 D.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5.陆地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A ) A.29.2% B.40.1% C.71.8% D.59.9% 6.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A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D.不能确定 7.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B ) A.风华作用 B.变质作用 C.成岩作用 D.沉积作用 8.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B ) 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 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 9.矿物质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A ) A.硬度 B.强度 C.刚度 D.韧性 10.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是(D) A.沉积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岩浆岩 11.碎屑物质被凝胶结物胶接以后形成的结构称为(A ) A.碎屑结构 B.斑状结构 C.沉积结构 D.碎裂结构 12.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的抗剪断强度称为岩石的(C )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切强度 D.抗剪强度 13.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A ) A.吸水率 B.吸水系数 C.饱水系数 D.饱水率 14.岩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除产生纵向压缩外,还会产生横向膨胀,这种横向应变与纵向 应变的比值称为(A ) A.泊松比 B.抗拉强度 C.变性模量 D.弹性应变 15.岩石的力学性质指岩石在各种静力、动力作用下所呈现的性质,主要包括(A) A.变形和强度 B.强度和重量 C.重度和变形D重度和刚度. 二、判断题(20分) 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 2.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渗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

工程地质作业答案

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工程地质作业1 一、选择题1C 2A 3D 4C 5A 6A 7B 8B 9A 10D 11A 12C 13A 14A 15A 二、判断题1 √ 2 × 3 × 4 ×5× 6 √7×8 ×9 ×10 √ 三、简答题 1、简述工程地质学及其内容。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它把地质科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于土木工程实践,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勘探等方法,弄清建筑物的地质条件(环境),为土木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并预测和论证工程建筑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而提出防治措施。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岩石坚硬程度类型有哪些?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岩石坚硬程度类型有:坚硬岩、软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 4、什么是地质作用?内外地质作用是怎么改造地球的? 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通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改造地球;外力地质作用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改造地球。 5、什么是变质岩?变质岩有哪些主要矿物、结构和构造? 常见变质岩的鉴别特征是什么?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的矿物有两部分,一部分为岩浆岩和沉积岩所共有:石英、长石、云母等;另一部分为变质作用后所产生的特有变质矿物:红柱石、矽线石、蓝晶石等。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和碎裂结构。变质岩的构造主要包括变余构造和变成构造。常见变质岩的鉴别特征是特有的变质矿物。 四、论述题 1、影响岩石工程地质的因素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岩石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另一个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 工程地质作业 2 一、选择题1B 2D 3D 4A 5C 6D 7A 8A 9B 10 A 11B 12B 13A 14A 15D 二、判断题1 √ 2 √ 3 × 4 ×5√ 6 ×7 ×8 √ 9 × 10 × 三、简答题 1.叙述张节理的主要特征。 答:张节理的主要特征是产状不很稳定,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延展均不远;节理面粗糙不平,擦痕不发育,节理两壁裂开距离较大,且裂缝的宽度变化也较大,节理内常充填有呈脉状的方解石、石英,以及松散工已胶结的粘性土和岩屑等;张节理一般发育稀疏,节理间的距离较大,分布不均匀。 2.在野外如何测定岩石的产状? 答:岩石的产状要素用地质罗盘在岩层层面上直接测量。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质勘探

第五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节工程地质分区 根据路线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槽探揭露分析,现将本路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为二个区: 1、红砂岩岗阜地貌区 本单元区地形起伏较平缓,多呈阶梯状展开,地表多为水田及菜地,局部水塘发育,本区上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浅灰色~浅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可塑状,层厚约3~5m不等,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厚层状,全强风化层厚约1~3m 不等,岩层产状为250°~285°∠10°~13°。本区地层及岩性单一,故工程地质条件属于简单型。 第二节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路段划分 本路线区路基分为一般路基和重点路基,现分别说明: 1、一般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一般路基指填方量不大,地形起伏平缓,地质条件简单的路基,现分段说明: (1)、岗阜地貌区 该区地质结构简单,一般上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浅灰色~浅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塑状,力学特性尚好,厚约1~3m不等,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厚层状,全强风化层厚约1~3m不等;该区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大多靠地表水补给;挖方和填方均不大,路堑边坡和路堤较稳定。 (2)、岗间沟谷地形区 本区段主要为岗间沟谷地,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水塘冲沟较发育,区内主要为水田,地表季节性积水,地表覆盖层主要以黄褐色的低液限粘土为主,硬可塑状~软可塑状,厚约1~3米不等,除局部软土地段需予以清除外,均可作为路基持力层,下伏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砾岩,区内挖方量较小,填方量不一,高路堤将在重点路基里说明。 2、重点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重点路基是指地形起伏较大,路基挖填量大,工程地质条件差的路段。本工程主要是深路堑,现给以说明: 深挖方路堑 本路段区内挖方地段较少,全路段共有挖方地段3处。路线中心挖方深度一般在6米左右,其中挖方最大为6.82米。本节仅此处深挖路段进行详细评述(分别对不同岩性进行评述),而其余挖方路段可参见“路堑边坡说明表”,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评价。 a、K0+860~K1+120 路线深切山体,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峭,植被发育一般,基岩裸露,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全强风化为1~3m不等,中厚层状构造,裂隙不发育,岩体产状:250°∠13°。据现场地质调查结果分析,该路段土石方比例为:10%的土方,90%石方。由于该路段地表覆盖层厚度小,且基岩主要以中厚层状的泥质粉砂岩层为主,其产状平缓,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利,因此该路段边坡属于较稳定边坡。由此建议:①边坡坡率1:1~1:1.25;②边坡防护采用坡面框格式植草③边坡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护,切忌使边坡长期裸露。④边坡施工时避免使用强力爆破。 根据其工程地质特征,推荐粉砂岩层面的粘聚力和内摩擦力φ值为:c=50kPa, φ=30°。 第三节工程地质岩组特征及评价 本路线区工程地质岩组分为松散土类及软质岩组,现分别评述: 1、松散土类: a、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 本区主要揭露有棕黄色亚粘土,主要分布岗间沟谷地,粉质粘土多呈可塑~软可塑状,[fao]=180~200kPa,多分布于岗间沟谷地。 b、第四系下更新统冲洪积(Q2el+dl) 121 GYS-60-1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绪论 1、工程地质学:研究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保证这种关系向良性发展的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环境。 a、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 b、地质构造(区域稳定性); c、地形地貌;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现象(不变地质现象); f、天然建筑材料(土料、石料)。 3、工程地质问题:威胁和影响工程建筑物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正常运行。 a、区域稳定性问题; b、岩(土)体稳定问题; c、与渗流有关的问题; d、与河湖冲淤有关的问题。 4、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 a、自然历史分析法(定性分析); b、数学力学分析法: 地质条件—概化—>地质模型—边界条件—>数学力学模型——>数值模拟—验证—>定量评价(预测) c、模型模拟实验法:模型试验法(相同原理);模拟实验法(相似原理)。 d、工程地质类比法(比拟法):拟建区与地质条件相似的已建区进行比较,应用已建区的一些成果。 5、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以便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第一章.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工程地质分析 1、结构面: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的地质界面。 2、结构体:结构面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可将岩体切割成不同形状并包围的岩石块体。 3、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4、岩体结构分类: a、整体块状结构:整体结构(连续介质)、块状结构(不连续介质); b、层状结构:层状结构、薄层状结构(均为不连续介质); c、碎裂结构:镶嵌结构、层状碎裂结构、碎裂结构(均为不连续介质); d、散体结构(似连续介质)。 第二章.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 1、天然应力:存在于地壳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应力状态。

第4章各类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四章各类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1、下列关于冻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冻土包括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 B. 冻土不具有流变性 C. 冻土为四相体 D.冻土具有融陷性 2、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殊粘性土是( )。 A.黄土 B.红土 C.膨胀土 D.冻土 3、下列关于膨胀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天然状态下的膨胀土,多呈硬塑到坚硬状态 B. 膨胀土失水收缩 C. 膨胀土遇水膨胀 D. 膨胀土的胀缩不可逆 4、下列关于红粘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粘土是由碳酸盐类岩石经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 B. 自地表以下,红粘土逐渐由坚硬过渡到软塑状态 C. 红粘土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 D. 红粘土中的裂隙发育 5、淤泥质土是由( )地质作用形成的。 A. 河流的地质作用 B.湖泊的地质作用 C. 洪流地质作用 D.风化作用 6、黄土经冲刷、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夹有砂、砾石并具层理的黄色土状沉积物称为( )。 A. 膨胀土 B.黄土状土 C. 非湿陷性黄土 D.湿陷性黄土 7、泥炭及淤泥质土是( )形成的。 A.河流的地质作用 B.湖泊的地质作用 C. 海洋地质作用 D.风化作用

8、盐渍土不具有( )。 A. 溶陷形 B.膨胀型 C. 腐蚀性 D.崩解性 9、盐渍土在浸水后强度明显( )。 A.提高 B.降低 C.不一定 D.一般 10、黄土的( )是黄土地区浸水后产生大量沉陷的重要原因。 A. 湿陷性 B. 崩解性 C. 潜蚀性 D. 易冲刷性 11、风成黄土是一种( )。 A.原生黄土 B.次生黄土 C.残积黄土 D.由风化作用形成的黄土 12、具有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的土是( )。 A.黄土 B.软土 C.膨胀土 D.冻土 13、膨胀土遇水后膨胀,是因为膨胀土中含有较多的( )。 A.蒙脱石 B.高岭石 C.白云石 D.长石 14、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长江中下游 B.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C.云贵高原 D.湖沼地带 15、冻土的冻胀融沉性是因为冻土中含有较多的( )。 A.易溶盐 B.水 C.孔隙 D.有机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