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综合测试试卷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综合测试试卷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综合测试试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综合测试试卷4

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chenzhuo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一战”,就没有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D.“一战”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2、《和平大使》一书评述说:“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地保持均势。”英国在下列哪些事件中的态度体现了上述观点

①巴黎和会对德处置问题②对德国赔款问题③洛迦诺会议④华盛顿会议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③④

3.20世纪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反映出新加坡经济发展存在的最大弱点是

A.发展“进口替代”工业B.建立“三高”企业C.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和资本D.重点发展服务行业

4.韩国和新加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实现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其共同原因是

①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②实现国民经济非军事化节省开支

③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④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发展战略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④

5.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的是

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B.“八一九”事件发生C.《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D.叶利钦及其支持者掌握政权

6.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

A.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B.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C.国际金融的发展D.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

7.二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国经济显著发展的事实说明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原因 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是重要途径

C.必须使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D.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战略是发展经济的先决条件

8.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社会状况和外交形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A.开展批判列宁和斯大林运动B.在美苏争霸中一直处于守势

C.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并中断其改革D.由经济改革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9.20世纪30年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法西斯国家的崛起与扩张D.苏联综合国力的提高

10.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是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B.用提高国家垄断程度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

国营经济成分

11.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2.共产国际“七大”最主要的影响是

A.在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侵略和威胁时召开 B.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

C.提出了反法西斯斗争的政策和策略 D.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3.“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C.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德意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真实目的是1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摆脱经济危机B.反对共产主义运动C.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D.为发动战争作准备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16.“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主要说明

A.英美对日本侵华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国取得与英美同等的国际地位

C.中英美三国在对日作战中需要相互支援 D. 英美致力于帮助中国打败日本

17.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①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③战后分割了德国的领土④在美国资本扶植下恢复经济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8.“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杠杆是

①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②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③充分利用科技成果④加强国际经济联系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国家(波、匈、捷等)先后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是A.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B.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影响

C.稳定苏联、东欧政局动荡的需要D.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20.“布拉格之春”的出现说明了

A.人民群众关心、支持改革B.东欧国家力图摆脱苏联控制

C.斯大林模式不符合捷克斯洛伐克国情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胜利

21.东欧剧变最主要的原因是

A.西方“和平演变”战略B.苏联的历史和现实的影响C.东欧各国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D.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腐败所致

22.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政治最深刻的影响是

()

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强大的军事实力B.稳定的政局 C.发达的科技和教育D.世界经济的多极化24.“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C.“二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爆发

25.“车臣危机”“波黑战争”主要说明

A.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B.民族和地区冲突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在加强D.各国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26、慕尼黑阴谋所反映出西方国家外交政策的实质是

A牺牲他国利益,确保自己利益B通过对德妥协,维系凡尔赛体系C怂恿德国进攻苏联D 保持欧洲大陆的战略平衡

27.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最明显的不同是

A.其出现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B. 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它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速度大大加快

D. 它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28.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日本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小,但同样给日本造成巨大困难,并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

封建残余严重B、国内市场狭小C、军事开支过大D、经济基础薄弱、A29. 1922年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

A.日本一战期间独霸中国B.中国政府参加一战C.德国划山东为势力范围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0. 苏联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经济本质上一致的地方是

A、都是国家政权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都是依据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生产关系的调整C.都是奉行自由的经济政策D、都是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④计划“三五”③苏联开始实施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放弃①苏联的建立下列历史事件顺次的正确排列是、3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32.二战后,南斯拉夫和匈牙利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国民经济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其共同之处不包括

①调整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重视发展商品经济③实行社会自治制度④彻底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A.①③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33.丘吉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已一切可能的援助”。他说这些话主要是因为

A.丘吉尔同情苏联B.为了欺骗国际舆论C.英俄面临共同的敌人D.威胁法西斯德国34.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B. 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C. 都接受美国大量军事订货D. 都发展高科技,提高生产率

35.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和新中国过渡时期实施的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共同之处是

A. 是两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策略

B. 恢复和扩大了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秩序

C. 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并进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D. 是两国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成熟的标志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

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刷地改变了势力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变得强大的苏联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起来了。

材料2: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修正主义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赔款、波兰走廊(穿过普鲁士的狭隘的出海口,据条约划归波兰)、对于武装部队的限制以及把讲德国语的地区从祖国划分出去等做法,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

材料3:1919年以后的德国,从潜力上来说,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大国。……经过几年的“正常”生活以后,它将再一次提出德国的强大问题。……1929年,德国工业生产再次赶上了英国和法国,钢产量达1600多万吨。(同期英法的钢产量分别为979万吨和971万吨)

(1)结合材料1、2,说明其中的“修正主义”指什么?(2分)德国成为“修正主义”的历史原因与日本、意大利是否相同?(1分)为什么?(2分)

(2)据材料2、3,说明德国为什么将不再“忍受下去”?(3分)这种状况反映了什么规律?(2分)

(3)材料1对“三足鼎立”局面的分析是否有道理? (1分)为什么? (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摘自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摘自江学时《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3129年人均产值1970个发达国家21美元297年人均产值1992美元108年人均产值1970个发展中国家3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美元1992年人均产值22185美元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3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评价材料三的观点。(3分)

(3)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根源何在?(2分)

(4)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3分)

37.在整个20世纪,从国际关系体系上看,西欧经历了一个逐渐走向衰落和开始重新崛起的过程。回答以下问题: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的国际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6(1

分)(4(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关系格局中,西欧的地位如何?分析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分)22分)分析变化的原因。(3()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欧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地位又有什么变化?(

36.①指力图打破“一战”后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限制。不完全相同。日本和意大利并非是“一战”的战败国,德国是战败国,在该体系中受到宰割和制裁,纳粹党在国内煽动复仇情绪,得到广泛支持。②“一战”后德国经济逐渐恢复,又成为超过英、法的世界强国;德国经济实力与它在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中的地位不平衡,势必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反映了资本主义国“二战”前,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法西斯控制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③有道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了本国政权并与意大利一道构成了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一股侵略势力。英、法帝国主义国家成为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势力。苏联成为实力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42.(1)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4分) (2)材料3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尽管发达国家拥有技术优势,经济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但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进步的体现。(2分) (3)问题: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产值的差距在加大,两者贫富差距扩大。(2分)要害:全球化进程中,旧的国际格局,新殖民主义依然存在;发达国家掌握了技术优势,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2分)

(4)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改善投资环境;进—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完善对本国的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监督和管理,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任答三点,即给3分)

37.(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遭受沉重打击和削弱。美国的实力得到加强。美国企图攫取世界领导权。英国和法国控制了国际联盟,西欧尚能与美国抗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表明国际关系格局已经不仅仅以欧洲为核心。(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只能听命于美国。原因:二次大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在美苏势力均势的基础之上,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3)改变了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局面,西欧成为促进国际关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原因: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许多领域上超过美国;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加强,欧洲共同体成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