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基础施工专项方案

塔吊基础施工专项方案
塔吊基础施工专项方案

闵行区梅陇镇111号B块商品住宅房工程

舜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塔吊基础形式 (2)

四、基础施工工况 (14)

五、基础施工方案 (14)

六、应急预案 (24)

七、对周边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29)

八、附件 (29)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闵行区梅陇镇111号B块商品住宅房工程

项目地点:上海市闵行区虹梅南路以西,金都路路以南,东侧为已建成金丰佳园一期住宅,北侧为马西浜。

建设单位:上海陇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思费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沪防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岩土勘察:上海协力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基坑围护设计:核工业衡阳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

总包施工单位:舜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规模:整个工程分5栋6-8层宅,一个地下车库,一个垃圾房组成,总建筑面积21179.52㎡,地下车库面积为3913.36㎡。本工程采用2台80型塔吊,臂长50m。塔吊首次安装高度为34m,最终安装高度为59.2m,地上设置一道附墙,高度为34m。

本工程基坑内土层分布情况及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表所示:

与值表

注:表中各土层的与值除以安全系数2即为相应的特征值、。

二、编制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187-2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94-200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0007-2011

5、《钢结构设计规范》50017-2003

6、《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196-2010

7、《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13752-1992

8、《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5144-2006

9、《起重机械安全规范》6067-2010

10、《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范》100-1999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46-2005

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33-2012

1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80-2011

14、《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5972-2006

15、《地质勘察报告》

16、《塔吊使用说明书》

17、本项目建筑、结构、围护工程《设计施工图纸》

18、《工程测量规范》50026-2007

1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59-2011

2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范》08-2077-2010

21、《现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规范》08-903-2010

2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08-11-2010

23、《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08-202-2007

三、塔吊基础形式

1、塔吊基础形式:

垂直运输的2台80(6015)塔吊位于地下室范围中,起重臂长度采用50m。基础采取四根Φ800×23000的钻孔灌注桩,内插钢格构柱,格构柱顶部制作砼承台,砼承台

C40混凝土,详见后附图。在承台砼浇筑前,埋设塔吊基础预埋节。

1.塔吊基础设计

(1)塔吊基础为四根Φ800×23000的钻孔灌注桩,C40混凝土,内插钢格构柱,

四根钻孔灌注桩桩位见平面图。柱与柱间距2.8m。

(2)钻孔灌注桩由专业单位定位施工,要求定位误差在20以内,定位采用坐标法,

用全站仪定位,具体坐标见附图。

(3)桩顶标高-11.1m,钢格构柱锚入灌注桩3.3m,施工时混凝土泛浆高度按规范

为2.500m,此段疏松混凝土在支架焊制横撑、斜撑时逐段凿除。

(4)单根格构钢柱设计:

a.单根格构钢柱由4∠160×16加-10×380×260缀板组成,柱截面尺寸480

×480,长12m,锚入钻孔灌注桩3.3m,钻孔灌注桩有效总长23.0m。钻孔

灌注桩内安放钢筋笼为12Φ16,详见附图。

b.缀板采用材料为-10×380×260,格构钢柱缀板中心间距750,详见附图。

(5)格构支架的缀条设计:

a.组成支架的四根格构柱方向必须一致,在插入灌注桩时校正准确。平面位

置要求顺直方正,垂直偏差要求<1/250,且不大于30。

b.在焊接格构支架的斜撑和横撑时,为了增加焊缝长度保证焊缝质量,设计

在钢柱和撑条之间垫设钢板,垫板厚8。

c.每根钢格构柱的顶部埋入塔吊承台内700。

(6)塔吊基础配筋制作见后附图,待砼强度达到80%方可安装塔吊标准节,待砼强

度达到100%时,塔吊方可使用(做好砼试块工作)。

(7)格构钢支架的制作采用逆做的施工方法,即开挖时,每开挖到一横撑节点标

高,立即进行该撑段的横撑和斜撑制作,必须确保电焊质量,严禁拖延时

间,造成结构失稳。横撑和斜撑焊接施工时,塔吊应停止使用。

(8)承台设计:承台做加强格构柱顶整体性、传递塔吊垂直荷载及塔吊基础埋设

桩锚固用,不承担塔吊的扭力及弯矩,考虑格构柱整体性,采用钢筋砼承

台,长*宽*高为4200*4200*1300,配筋详见附图。

2、质量保证措施

1、本工程采用钢板均为Q235B钢,焊条采用E43型,除注明外,焊缝均为统长满

焊,焊缝厚度≥8。所用钢板、钢材材质必须符合按国家规范及相关行业要求,先取样试验,在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上。

2、桩定位偏差≤20,成孔垂直度≤1/150,沉渣厚度应≤50,抗压强度试块每50

立方混凝土1组,且每根桩不少于1组。

3、灌注桩排桩应采用间隔成桩的施工顺序,刚完成混凝土浇筑的桩与邻桩成孔

安全距离不应小于4倍的桩径,或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6h。桩施工前应严格复核施工图纸,应避开基础承台、工程桩、墙、柱、主梁等结构,避免对建筑主体结构造成隐患。

4、主筋连接采用搭接焊接,焊缝长度≥10d,在同一截面上的接头数量不得大于

主筋总数的1/2。螺旋筋箍和加强筋箍与主筋之间必须点焊。

5、施工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成孔质量,并做好成桩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施工原始记

录和测试工作。每一道工序结束时必须验收,确认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6、每个基础应随机抽取一根桩进行低应变动测,以检测桩身完整性。

3、塔吊基础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187-2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94-200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0007-2011

5、《钢结构设计规范》50017-2003

6、《地质勘察报告》

7、《塔吊使用说明书》

(一)、塔机属性

(二)、塔机荷载

1、塔机传递至基础荷载标准值

2、塔机传递至基础荷载设计值

(三)、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桩直径d() 800 桩间侧阻力折减系数ψ0.8 承台参数

承台混凝土等级C40 承台混凝土自重γC(3) 25 承台上部覆土厚度h'(m) 0 承台上部覆土的重度γ'(3) 0 承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δ()50 配置暗梁否格构式钢柱总重2() 92 承台底标高d1(m) -3.3

基础布置图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标准值:

(hγ'γ')=4.2×4.2×(1.3×25+0×19)=573.3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设计值:1.21.2×573.3=687.96

桩对角线距离:(22)0.5=(2.82+2.82)0.5=3.96m

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2)(664.26+573.3+92)/4=332.39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2)((H02))

=(664.26+573.3+92)/4+(2010+92.1×(1.3+12-2.8-1.3/2))/3.96=1069.053

(2)((H02))

=(664.26+573.3+92)/4-(2010+92.1×(1.3+12-2.8-1.3/2))/3.96404.273

2、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1.35×2)((H02))

896.751+687.96+1.35×20)/4+(2713.5+124.335×(1.3+12-2.8-1.3/2))/3.96=1397.423

(1.35×2)((H02))

96.751+687.96+1.35×20)/4-(2713.5+124.335×(1.3+12-2.8-1.3/2))/3.96591.567 (四)、格构柱计算

格构柱的截面尺寸为0.48×0.48m;

主肢选用:16号角钢b×d×160×16×16;

缀板选用(m×m):0.38×0.26

主肢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A0=49.072,Z0=4.55,0=1175.084,0=1175.084;

格构柱截面示意图

格构柱的轴截面总惯性矩:

格构柱的轴截面总惯性矩:

经过计算得到:

4×[1175.08+49.07×(48/2-4.55)2]=78949.004;

4×[1175.08+49.07×(48/2-4.55)2]=78949.004;

2. 格构柱的长细比计算:

格构柱主肢的长细比计算公式:

其中 H ──格构柱的总高度,取11.70m;

I ──格构柱的截面惯性矩,取78949.004,78948.994;

A0──一个主肢的截面面积,取49.072。

经过计算得到58.3458.34。

格构柱分肢对最小刚度轴1-1的长细比计算公式:

其中 b ──缀板厚度,取 0.38m。

h ──缀板长度,取 0.26m。

a1──格构架截面长,取 a1=0.48m。

经过计算得 i1=[(0.382+0.262)/48+5×0.482/8]0.5=0.39m。

1=11.70/0.39=30.37。

换算长细比计算公式:

经过计算得到65.7765.77。

3. 格构柱的整体稳定性计算:

格构柱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整体稳定性计算公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