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纤维及其在防静电方面的应用

导电纤维及其在防静电方面的应用
导电纤维及其在防静电方面的应用

导电纤维及其在防静电方面的应用

纺织1103班张胜华 1113021135

摘要:导电纤维作为功能性纤维的主力军已经渐渐打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以其良好的导电性、众多的种类以适应不同应用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防静电纺织品、电磁屏蔽纺织品、传感型材料以及伪装侦察材料。尤其是在日渐成熟的防静电纺织品领域里,但其可纺性、抗化学性等有待提高。

关键词:导电纤维,分类,性能特点,应用。

生活中常用防静电纺织品除去有害的静电,防静电织物主要用防静电纤维来织做。防静电纤维一般采用导电纤维和抗静电纤维,而抗静电纤维的防静电原理是依靠加抗静电剂来提高其表面的亲水吸湿性从而增加导电性。其自身虽有改善纤维及织物的抗静电性的作用,但由于其抗静电性主要是依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来实现【1】,因此抗静电效果与环境的湿度密切相关,当环境湿度很低时,其抗静电效果很弱甚至消失,而且相当一部分抗静电纤维耐洗性差,持久性差。相较之下,导电纤维以其不依靠环境且稳定出色的导电性以及优良的耐磨持久性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亲睐。

导电纤维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纤维品种,它一般指比电阻小于108Ω/㎝(20℃,65%RH条件下)。最早的导电纤维为美国公司Brunswich公司商名为Brunsmet的不锈钢纤维,这种导电纤维虽然导电性好,但其用来纺丝就有很多缺陷,如极细单丝的造价很高与普通纤维间抱合差,混纺加工困难,扭曲与手感不良,产品使用性能不好,所以60年代以来,人们不断研究探索新的合适的导电纤维。1974 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成功一种同心圆状皮芯型复合导电纤维Antron Ⅲ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1978 年日本东丽公司的海岛型导电腈纶“SA-7”( LUANA )开发成功,但由于都是采用碳黑复合纤维,外观发黑限制了其在民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80 年代开始了导电纤维的白色化研究,日本帝人公司首先研制成功T-25 白色导电涤纶。进入90 年代随着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相继问世,制备导电纤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而且导电纤维以其良好的导电性和耐久性,特别是在低湿度下人具有良好的持久抗静电性,在工业、民用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导电纤维发展至今可以分为金属纤维、碳纤维、高分子导电纤维、复合导电

纤维【3】。还有一些其他导电纤维。

1.导电纤维的分类与性能

1.1金属纤维

金属纤维是出现最早的导电纤维,其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为不锈钢,也有铜,铝,镍等。金属纤维的特点是导电性能好,其电阻率在102-104Ω/cm之间,而且耐热,导热,耐化学腐蚀性,耐磨性好,还具有防辐射,强度高,弹性模量高,具有抗老化,可染成各种颜色等优点。用它开发的织物除了有抗静电性能外,还有独特的记忆性和褶皱效果,并具有特殊的光泽感。

加工金属纤维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4】,一种是直接拉丝法,将金属纤维制成直径为4~16μm的纤维,再把金属纤维制成短纤维,用少量的金属纤维与常规纺织纤维进行混纤、混纺及交织。另一种金属喷涂法,它是将普通纤维先进行表面处理,再用真空喷涂或化学电涂法将金属沉降在纤维表面,使纤维具有金属一样的导电性。利用金属纤维泄电或电晕放电作用,有效地散逸电荷,通过金属纤维的电晕放电和泄漏作用消除服装上的静电。

由于制成高细度纤维时价格昂贵,成品色泽受到限制。金属纤维目前一般用于电脑防护服,孕妇等防辐射服装上,能有效的屏蔽辐射场。还作为加油站、鞭炮厂、燃气站等易燃易爆场所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但是金属纤维的可纺性较差,使用过程中容易折断,自重大,耐洗和耐久性较差。可在导电性良好的前提下,适量应用金属纤维。

1.2碳纤维

在21世纪被誉为“黑色黄金”的碳纤维是由日本人于1959首先采用聚丙烯腈(PAD)纤维经高温炭化处理制得。现在根据原丝类型可分为聚丙烯腈(PAD)基、沥青基和粘胶基,而其中以PAD为主体。碳纤维许多优异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兴防静电纤维。

(1)碳纤维的密度小,只有 1.5-2g/cm3,这与一些天然纤维密度较为接近,不会影响到服装质量和舒适度。

(2)弹性模量高,而弹性回复为100%,这使纺织材料的弹性增强并能提高其抗皱性。

(3)电阻率低,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在防静电方面,这尤为重要。

(4)碳纤维也有在极端条件下存在的良好性能,如它的热膨胀系数小,即使从几千度的高温突然降到常温也不会炸裂,耐高温和低温性能好,在3000℃非氧化气氛下不融化不软化,在液氮温度下依旧很柔软,不脆化,这对在极端条件防静电纤维也是极为重要的.

(5)碳纤维还具有抗辐射,抗放射,吸收有毒气体等特殊性能【5】。

(6)成本较低。在通过与其它导电性添加材料的成本比较中,发现用导电碳纤维制成的导(抗)静电涂料成本显著降低,导电添加材料一项,成本仅为原来的20%左右。

但是相应的碳纤维的耐冲击性较差,容易损伤,在强酸条件下易发生氧化,与金属复合时会发生金属碳化、渗碳及电化学腐蚀现象。因此,碳纤维在使用前须进行表面处理。例如提高其耐化学腐蚀性的能力将是以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3 复合导电纤维

复合导电纤维是一种将炭黑,TiO

2、SnO

2

、ZnO、CuI等导电微粒添加到聚合

物中而得到的导电纤维,其导电原理为导电填料在聚合物填充体系中的含量达到临界点时,导电粒子在基体中形成导电通道,聚合物从绝缘体转变为半导体,从而使自身电阻急剧下降,起到导电,即防静电的作用。其导电性主要取决于所用粒子的类型、聚合物的类型、导电粒子在基体的分散形式、聚合物基体的形态以及材料的成型工艺。

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主要包括4个环节:导电剂的选择;导电剂表面处理;复合纺丝;后处理【6】。

(1)导电剂的选择:拥有良好的导电性,易纺丝,有特殊功能的为上选。

(2)导电极表面处理:一般采用偶联剂与导电粒子混入一定温度的醇或醚类,经过作用,使导电粒子高浓度并稳定的分散到纺丝液中。

(3)复合纺丝:1.海岛型。将加入导电剂的聚合物作为导电组与常规的聚合物进行纺丝,得到以导电组为岛,非导电组为海的海岛型纤维。

2.连续型。将导电组与非导电组经过汇合后从同一纺丝孔中喷出,即

得到连续型复合导电纤维。

(4)后处理。根据规格要求,采用合适的后处理工艺进一步降低纤维的电阻率。

复合纤维由于其良好的导电、耐洗、耐磨、抗弯曲等性能而广泛用于工业、家纺产品,如防静电服、鞋、帽、羊毛衫,羊绒衫等等。而大量添加导电粒子降低了成纤聚合物的可纺性,使纤维的成品率下降,成本上升,同时也影响纤维的力学、纺织性能。因此,降低导电粒子加量成为复合导电纤维未来发展的方向。

1.4 高分子导电纤维

高分子导电纤维是以导电高分子为原料加工的纤维,如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纤维,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可达到10-3-102s/cm。对这类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令人鼓舞的重大进展:如在空气中稳定性极好,且加工性好的,导电性能高达107S/cm。

其加工方法是【7,8,9】:(1)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直接纺丝法。直接纺丝法一般采用湿法,如将聚苯胺配成浓溶液在一定的凝固浴中拉伸纺丝。这里聚苯胺的制备是苯胺在酸性介质下,用氧化剂氧化聚合。(2)后处理法。后处理法主要是在普通纤维表面进行化学反应,使导电性高分子吸附在纤维表面,使普通纤维具有导电性能。

高分子导电纤维主要应用于抗静电工作服、无菌服、无尘服、地毯、人造草坪,静电消除刷。并可用于电磁屏蔽、微波吸收和发热元件等。但从实际来看,由于这类材料本身刚度大、难溶、难熔,成型、成纤较为困难(某些在高腐蚀介质中溶解),而且掺杂剂多数为毒性大、腐蚀性强的物质,且导电稳定性、重复性差、成本较高,因而目前用作防静电材料实用性有限。

其他

Etron—导电纤维是一种高性能、可染色的白色导电纤维,源于日本最新纳米技术。除拥有一般导电纤维具有的特点外,最大的优点就是可染色、强度大(可单独使用),性价比高【10】。应用范围广,其典型工业应用领域包括:半导体、石油化工、电子、医药,生命科学技术等行业;该导电丝在生活领域也有众多应用对象,如运动服、休闲服、高档西装里质布、婴儿用品、孕妇用品、内衣、睡衣等。该导电丝对改善工业生产品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有着很好的作用。

2.导电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导电纤维的导电性能主要是由于自身带有自由移动的电荷,这些电荷在移动过程中通过电晕等方式将静电释放掉,不依靠吸湿和离子移动,所以导电纤维不依赖于环境湿度,在相对湿度30%RH或更低湿度下仍能表现出优良的导电性能

【11】。其纺织产品主要有抗静电和防辐射功能,在电子产业、航空航天、电视广播、信息产业、电力、电信、医药及精密仪器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2.1 防静电纺织品

静电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的危害不容小觑。在工业生产中,织物或者衣物产生的静电可引起电击,虽然能量比较小,但也会产生干扰,如吸附灰尘,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在像石油化工这样易燃易爆场合,静电火花可能引起爆炸事故;在电子行业,静电导致电子元件受损,质量下降,甚至报废;而人们的健康也深受其害,据分析,静电轻则使人感觉不适、刺痛,重则可导致人们的色素沉着,引发心血管疾病。因此防静电显得尤为重要,防静电服等防静电纺织品的研究对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静电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2.1.1 防静电超净面料

防静电超洁净面料一般采用涤纶为主体,涤纶长丝与高性能永久性导电纤维通过经向嵌织或经、纬向嵌织等特殊工艺织造而成,。这类面料制成的服装本身不发尘,具有高效、永久防静电、防尘性能和轻薄、丝滑柔顺、织纹清晰的特点,并具有耐高温、耐洗涤等特性。适用范围包括医药、工厂、食品、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对静电比较敏感和对洁净度要求较高的行业。

2.1.2 防静电针织面料

一般采用导电纤维与涤纶长丝经针织加工而成。防静电针织面料不仅能消除静电而且不发尘,还兼有普通针织面料透气、保暖、手感舒适的特性,是符合人体健康要求的新兴防静电面料。常用于加工防静电手套、内衣。

2.1.3 防静非织造布

防静电非织造布也是重要的防静电面料之一,主要采用针刺法制造。防静电非织造布不但可以有效防止静电,而且也可滤尘,同时具又轻柔、质软、透气的性能。主要应用于针刺地毯、过滤毡、工业用非织造布、医疗用品等。

2.2 防辐射纺织品

在织物中通过纺织技术织入导电纤维制成织物,当有电磁波辐射到织物表面时,织物中的导电纤维能将电磁波转化或传递出去,而实现屏蔽。利用导电纤维这种特性,可将其用于制作精密电子元件的电磁波屏蔽罩、太空工作服以及防辐射孕妇服等。

2.3 传感材料

利用导电纤维应用电子传感器的原理制成的传感器纺织品,具有轻便易携带、操作等优点,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碳纤维开发了检测最大应变的传感器,可用于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工厂、飞机等结构的安全诊断。

2.4 军用伪装反侦察材料

利用导电纤维优良的导电热敏性能可制成防止热成像织物,进而制成热成像防护服,同时也可与热变色物质合用制作变色军服。而利用其对电磁波的屏蔽性又可制造反雷达的织物,达到“隐身”的目的【12】。

3.结语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对于生活品和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日益增长。相应在防静电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减少静电带来的生产危害和对人们身体的伤害,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而导电纤维的优良特点决定了以后发展防静电纺织品的一个基本方向:制造性能更好、更多的导电纤维。采用抗静电纤维、导电纤维与普通合成纤维混纺、交织或嵌入式纺织的方法提高纤维的导电能力,达到良好的防静电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少军,张崇宗。防静电织物的开发和应用[J]. 中田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2005,447-450

【2】李建新,金立国。导电纤维的发展和应用[J].针织工业,2004,(4):72-73 【3】赵菊梅,周彬。防静电纤维及其应用现状[J].纺织科技进展,2009,(5):38-39

【4】张世国,王进美。导电纤维的加工方法及其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09,(1):32-34

【5】周传雷,艾辉,闫永君碳纤维产业为现状及发展前景[J].2010,(8) 【6】郭俊敏。导电纤维的性能和制备[J].金山油化纤,2003,22(2):34-37 【7】王雪亮.导电纤维的合成[J].合成纤维,1998,27(2)

【8】潘玮,黄素萍,龚静华.聚苯胺憋纶导电纤维的制各[J].合成纤维工业,2001,24(3)

【9】颜士钦,凤仪,许少凡.功能材料[J].1996,27(6):522-525

【10】纺织新品:Etron导电纤维实现革命性突破。中国纺织网

【11】李瑶,陈婷婷,杨旭东。纺织用导电纤维及其应用[J].产业用纺织品,2010,(4):32-35

【12】李享成,龚荣洲,冯则坤,等.具有雷达吸收功能的纤维类吸波材料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4,24(8)232-236.

活性炭纤维

活性炭纤维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吸附材料,产品为黑色、毡状织物,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窄,在液相、气相中对有机物和阴、阳离子吸附效率高,吸、脱附速度快,可再生循环使用,同时耐酸、碱,耐高温,适应性强,且可加工成任何形状,该产品在防止环境污染、食品加工、医疗卫生、劳动保护及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饮用水净化、工业污水处理、空气净化、脱臭、防毒、液体脱色、溶剂回收等。 二.活性炭纤维毡(布)系列主要指标: 比表面积(m2/g):700-1500 碘吸附(mg/g):700-1500 苯吸附(%):25-50 亚甲蓝脱色(mg/g):100-200 其它数据 原料:聚丙稀晴基,粘胶基,复合型 规格: 长度:0.5-30m 宽度:0.6-1.2m 厚度:1-5mm 包装:10KG/纸箱 体积:1200mm 活性炭纤维毡(ACF FELT) 活性炭纤维毡采用天然纤维或人造纤维无纺毡经炭化、活化等系列工艺制成。性能:极大的比表面积:900-220m2/g,吸附容量大。微孔直径:5-100A。,吸附速度快,是颗粒活性碳的10-100倍。脱附方便,且脱附以后活性炭纤维吸附能力基本不变。良好的导电性,耐酸、碱,成型性好。用途:溶剂回收,空气净化,水净化防毒、防化,医用,除味,除臭,耐高温及保温电极材料。 粘胶基活性炭纤维毡是以粘胶纤维毡为原料制得的活性炭纤维,用途①溶剂回收:对苯类、酮类、酯类、石油类均能吸附回收; ②空气净化:能吸附过滤空气中的恶臭、体臭、烟气、毒气、O3、SO2等。 ③水净化:能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致癌物质、臭味、霉味、细菌及脱色等;可用于自来水、食品工业用水及工业用纯水等处理;

导电纤维_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材料

导电纤维尚无明确定义,通常把电阻率小于107Ω?cm的纤维定义为导电纤维。导电纤维的现有品种类型有:金属纤维(不锈钢纤维、铜纤维、铝纤维等)、碳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有机导电纤维又包括普通纺织纤维镀金属,普通纺织纤维镀碳,石墨、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等导电性物质与普通高聚物共混或复合纺丝制成的导电纤维,导电高分子直接纺丝制成的有机导电纤维。这些导电纤维从其结构可分为导电成分均一型、导电成分被覆型、导电成分复合型三类。 导电纤维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其纺织产品主要有抗静电功能和防辐射功能,所以导电纤维在电子业、广电、IT、电力、电信、民航、医药及精密仪器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1导电纤维纺织产品的抗静电功能 在工业生产中,织物及服装的静电放电可引起电击,虽然能量较小,但可产生许多干扰,甚至间接造成严重灾害。例如:接触易燃物质时,穿着化纤工作服可因摩擦产生静电火花,易引起爆炸事故;在电子行业,静电可造成电子元器件受损,质量下降,甚至报废。因此在易燃易爆及电子行业,穿着具有防静电功能的工作服是保证人身安全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物质蓄积静电荷的高低与静电散逸速度之快慢有关,通常电阻值愈低的物质,其静电散逸速度愈快,不易累积静电;反之,电阻值愈高的物质,其静电散逸速度愈慢,容易累积很高的静电。 抗静电的纺织品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在普通纤维织物中纺入导电纤维,使织物导电性增强,从而使织物上产生的电荷能很快放掉,可有效防止静电局部蓄积;同时导电纤维还具电晕放电功能,能起到向大气中放掉静电的效果。电晕放电是一种极其微弱的放电现象,已确认它不可能成为可燃性气体的着火源,因此导电纤维织物在不接地情况下,也可用电晕放电方式消除静电;若导电纤维接触大地,则在电晕放电的同时,静电也可通过导电方式被导入大地,使织物带电量更小,从而达到防静电效果。 纺织品静电性能检测标准有GB/T12703—1991《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和GB12014—1989《防静电工作服》。按照GB12014—1989将工作服放入滚筒摩擦机内摩擦使其带电,把带静电的工作服投入法拉第筒内,从静电计上读出电容(C)上的电压值(V),利用Q=CV计算电荷量(Q)。测量纺织品的带电电荷量,可按照GB/T12703—1991进行。 2导电纤维纺织产品的防辐射功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空调机、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卡拉OK机、电热毯、移动电话等电子产品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它虽然无色、无味、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电磁辐射能引起人体神经、生殖、心血管、免疫功能及眼睛等方面的病变,对长期处于较强电磁辐射环境下工作的人危害很大。其症状主要表现在: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皮肤老化、腰背酸痛等。所以对于长期在较强电磁辐射环境工作的人员来说,穿着防辐射服是很有必要的。 防辐射织物主要功能是屏蔽辐射。屏蔽辐射的材料有很多,其中一种是使用了导电纤维的屏蔽织物,这种屏蔽织物是通过特定的工艺在普通纤维中按一定比例纺入导电纤维而制成。导电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内部有许多自由电荷,因而当电磁波照射到纤维表面上时,织物中均匀分布的导电纤维作为导电介质能将电磁波转化或传递出去,从而实现屏蔽的作用。 防辐射纺织品的检验目前没有国家标准,大部分报告采用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D4935—1999《测量平面材料电磁屏蔽效率的试验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会更加关注电磁辐射的危害,防辐射服装的市场需求也会相应增大,制定防辐射纺织品检验的国家标准不仅对消费者有利,也将对规范防辐射服装企业,提升防辐射纺织产品的质量,提高我国该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导电纤维—— —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材料 兰繁 四川省纤维检验局 [关键词]导电纤维;特性;功能 知识窗 55 中国纤检2007年第3期

活性炭纤维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活性炭纤维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活性炭纤维(ACF) 是继粉状活性炭( PAC) 和颗粒活性炭( GAC) 之后的第三代活性炭产品,是20世纪7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活性吸附材料和环保工程材料。ACF 的前驱体是炭纤维,是由有机纤维原料经炭化、活化而成。根据生产中前驱体的不同,目前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活性炭纤维产品主要分为粘胶基ACF、酚醛基ACF、聚丙烯腈基ACF、沥青基ACF等。由于前驱体的差异,不同的ACF 产品具有不同的功能。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需要选取相应的ACF。 1、ACF的特点及性能 ACF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它有多种形式的制成品, 与粉末状和颗粒状吸附材料相比,吸附和脱附速率更快,而且使用更灵活方便。另外, ACF在震动下不产生装填松动和过分密实的现象,克服了在操作过程中形成沟槽和沉降的问题。与AC相比, ACF的优势极其明显。首先, ACF的细孔结构不同于AC, ACF的微孔结构丰富且孔径分布集中(1-2nm), 微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90%左右, 没有过渡10 %左右; ACF的比表面积较大, 一般都在1000m2/g以上, 甚至可达3000m2 / g , 从而具有更大的吸附容量;ACF的微孔直接分布于纤维的表面,因而吸附质扩散的路径短、时间短,其吸附和再生的速率快,可在较温和条件下再; AC的细孔由大孔(控制扩散速率)、中孔和微孔组成,吸附质扩散要相继经过大孔、中孔和微孔,其扩散路径长、时间长,吸附和再生的速率慢, 因而ACF具有比AC大的吸附动力系数,吸附速

率较AC高2 -3个数量级, 再生容易且再生率高, 可重复使用上千次, 使用寿命达数年之久。其次, ACF的化学组成与AC有差别。不同原料或相同原料但不同方法制得的ACF, 其表面有不同的官能团,如胺基、亚胺基及磺酸基等,它们对某些吸附质具有特殊的吸附能力和氧化还原及催化特性。因为ACF具有电性能, 可利用ACF的导电性,将其作为电极,通过电杀菌作用解决细菌繁殖问题。 2、活性炭纤维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废水处理 ACF用于水的净化处理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脱附速度快、灰分少、处理量大且使用时间长的优点。将ACF用于环保工程中, 其操作安全, 由于体积密度小和吸脱层薄, 不会造成蓄热和过热现象,也不易发生事故, 且节能和经济, 可用于大型上水、净水处理,不仅净化效率高, 而且处理量大,装置紧凑, 占地面积小, 设备投资小和效益高。ACF适用于各种有机废水的处理。可对含氯废水、制药厂废水、有机染料废水、造纸黑液、苯酚废水、四苯废水、己内酰胺废水、二甲基乙酰胺和异丁醇废水进行处理。其吸附能力比粉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高得多, 尤其适用于高平衡浓度时, 每克ACF的吸附量约为粉状活性炭的3倍。其吸附能力随温度升高而提高。 用剑麻基ACF 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各种有机染料, 如亚甲基兰、结晶紫、铬兰黑R等,去除率高达100 %; 沥青基ACF可有效地吸附酸性染料, 如酸性蓝74、酸性橙10等, 也用于直接染料如直接蓝19、直

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在核生化防护服中的应用

国防技术基础 2008年5月 第5期 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在核生化防护服中的应用  摘 要:介绍了活性炭纤维的孔隙分布、特性、制备方法及活性炭纤维在核生化防护服上的应用;介绍了国内核生化防护服用活性炭纤维复合织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活性炭纤维 核生化 防护服 复合织物 刘恩文 (总装备部防化军事代表局驻宜昌地区军事代表室) 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是指炭纤维(Carbon Fiber,CF)及可炭化纤维(Carbonizable Fiber)经过物理活化、化学活化或两者兼有的活化反应所制得的具有丰富和发达孔隙结构的功能性炭纤维。基于ACF比一般活性炭(ActivatedCarbon,AC)有着更为优越的孔隙结构和形态,可用作功能材料,在国防、环境保护、化工、卫生、电子、电化学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1.活性炭纤维的孔隙结构、分布及其特性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均属多孔碳材料,活性炭纤维与粒状活性炭(GAC)的孔隙结构和细孔直径分布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ACF的孔型开口在其表面,孔形为狭缝形,其细孔直径为单峰型分布;GAC的孔型为树枝状,有大孔、中孔和微孔,分布较宽,细孔直径为多峰型分布。两者结构不同,使其在吸、脱附速度及吸附量有很大差异;与活性炭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 : (1)单丝直径细,约8~20μm,活性炭为1~3mm,表面积大,约比粒状活性炭大两位数,吸附面积大; (2)有效吸附孔分布窄,属于单分散型,活性炭属于多分散型孔分布; (3)没有或很少有大孔,且为径向开孔扩散阻力小,吸附、脱附的行程短,吸、脱附速度快 (约为活性炭的10~100倍) ; (4)外表面积(0.2~2.0m2/g),较活性炭(0.001m2/g)大得多,吸附位多,吸附容量大; (5)体密度小,漏损小,处理速度快,可实现设备小型化、高效化和自动化; (6)杂质少,纯度高,不会污染吸附的气体或液体; (7)强度高,粉尘少,不会造成二次污染;(8)形态多,后加工性好,适应性强,有纤维、布、毡、纸以及蜂窝状、波纹状和各种定型制品; (9)易再生,失活少,使用寿命长;(10)导电,导热,蓄热量小,操作、维修方便,使用安全。 图 1 活性炭纤维与粒状活性炭的细孔直径分布

织物的抗静电整理

织物的抗静电整理 纺织材料是电的不良导体,它们具有很高的比电阻。纤维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摩擦、牵伸、压缩、剥离及电场感应和热风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静电。如果这些静电荷不能通过各种途径迅速散失,就会在材料和加工机械上逐渐增加:基于静电的力学效应和放电效应,静电荷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引发各种障碍和危害。随着化学纤维特别是合成纤维在纺织上的生产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高分子聚合物所固有的高绝缘性和疏水性,使之极易产生静电的积聚,因此,织物抗静电已成为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静电的产生及危害 1、静电的产生 静电是由静电荷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也是指在一定容积或一定表面上产生的正负电荷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保持不动,带有一定电性的状态。静电的产生,现象复杂,时今尚无定论,但静电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出现电荷聚集即起电。一般认为,静电现象是由两种不同或相同的物体经过接触或摩擦后,物体间发生电子移动,打破了原来的电性平衡,因而产生静电。 一般来说,几乎任何两个物体的表面相互接触摩擦和随着的分离都会产生静电。两物体表面的电荷特性取决于电子流和摩擦电序列,常用纺织纤维的电序列如下: +羊毛锦纶蚕丝粘胶纤维棉苎麻醋酯纤维维纶绦纶腈纶丙纶-当两种纤维织物相互摩擦时,在电序列中靠左边的纤维带正电,而靠右边的纤维带等量负电。如棉与涤纶摩擦,棉一般带正电,绦纶带负电。而棉与蚕丝摩擦时,则棉带负电,蚕丝带正电。 影响纤维带电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纤维的吸湿性和空气的相对湿度及摩擦条件。纤维的亲水性越好,吸湿越多,带电量越低。因为纤维表面及纤维微毛细管中容易形成表面水膜或纤维中的水脉,有利于电子或离子的泄逸。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等吸湿性较高,电阻较低,静电现象并不严重,而合成纤维由于吸湿性较低、结晶度高等特性易产生静电。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纤维的吸湿率越低,即使是亲水性纤维,也由于回潮率低而易产生静电。因为即使是亲水性纤维,在绝对干燥的情况下也是绝缘体。纤维表面越粗糙,则摩擦系数越大,接触点越多,越容易产生静电。两物体表面的相对摩擦速度越快,则点接触的几率越大,电荷密度越大,电位差也越高。摩擦时,纤维间的压力越大,则摩擦面积越大,带电量也越大。温度对纤维材料的静电量也有影响,温度提高,电阻下降,带电量减小。 2、静电的危害 纺织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受各种因素作用而在材料和加工机械上产生并积累静电,虽然它们的电流很小,不会对人身产生生命威胁,但是却能制造很多麻烦。静电不仅导致纺织加工困难,如加工时纤维缠绕机件、纱线发毛不能集束、

导电纤维及其在防静电方面的应用 (1)

导电纤维及其在防静电方面的应用 余豪陈超余 熊蕾宋丹黄萍 摘要:导电纤维作为功能性纤维的主力军已经渐渐打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以其良好的导电性、众多的种类以适应不同应用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防静电纺织品、电磁屏蔽纺织品、传感型材料以及伪装侦察材料。尤其是在日渐成熟的防静电纺织品领域里,但其可纺性、抗化学性等有待提高。 关键词:导电纤维,分类,性能特点,应用。 生活中常用防静电纺织品除去有害的静电,防静电织物主要用防静电纤维来织做。防静电纤维一般采用导电纤维和抗静电纤维,而抗静电纤维的防静电原理是依靠加抗静电剂来提高其表面的亲水吸湿性从而增加导电性。其自身虽有改善纤维及织物的抗静电性的作用,但由于其抗静电性主要是依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来实现【1】,因此抗静电效果与环境的湿度密切相关,当环境湿度很低时,其抗静电效果很弱甚至消失,而且相当一部分抗静电纤维耐洗性差,持久性差。相较之下,导电纤维以其不依靠环境且稳定出色的导电性以及优良的耐磨持久性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亲睐。 导电纤维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纤维品种,它一般指比电阻小于108Ω/㎝(20℃,65%RH条件下)。最早的导电纤维为美国公司Brunswich公司商名为Brunsmet的不锈钢纤维,这种导电纤维虽然导电性好,但其用来纺丝就有很多缺陷,如极细单丝的造价很高与普通纤维间抱合差,混纺加工困难,扭曲与手感不良,产品使用性能不好,所以60年代以来,人们不断研究探索新的合适的导电纤维。1974 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成功一种同心圆状皮芯型复合导电纤维Antron Ⅲ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1978 年日本东丽公司的海岛型导电腈纶“SA-7”( LUANA )开发成功,但由于都是采用碳黑复合纤维,外观发黑限制了其在民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80 年代开始了导电纤维的白色化研究,日本帝人公司首先研制成功T-25 白色导电涤纶。进入90 年代随着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相继问世,制备导电纤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而且导电纤维以其良好的导电性和耐久性,特别是在低湿度下人具有良好的持久抗静电性,在工业、民用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导电纤维发展至今可以分为金属纤维、碳纤维、高分子导电纤维、复合导电

有机复合导电纤维

有机复合导电纤维 有机复合导电纤维介绍: 是由常规的合成纤维聚合物与导电组分复合而成的具有一定导电性能的纤维。有机复合导电纤维中的导电组分,是在常规合纤的聚合物中加入了大量导电物质经混炼制成的类似色母粒类的材料。 有机复合导电纤维的主要品种有锦纶(尼龙)基、涤纶基、腈纶基、丙纶基的有机复合导电纤维,以锦纶基有机导电纤维应用最为广泛。近期报道的新型有机复合导电纤维──芳纶基符合导电纤维,由山东泰和集团首创并生产,商品名称(Tamtar)导电纤维。 有机复合导电纤维的结构有:皮芯型(即皮层为导电层,芯层为普通合纤)。三叶型、并列型、偏心型、海岛型等等多种结构形式。 导电组分的组成与作用: 基料──即基体材料或称基本聚合物。作用:将导电颗粒牢固的粘结在一起,使导电组分既有稳定的导电性,又赋予材料可加工性。 填料──即导电物质。作用:导电颗粒在导电组分中起提供载流子的作用。 基本聚合物与导电颗粒的相容性: 两者性质相差较大,复合时不易紧密结合,且难于均匀分散,影响材料的导电性能,故通常还需对导电颗粒进行表面处理。如:采用表面活性剂、偶联剂、氧化还原剂等对导电颗粒进行处理,以提高其分散性和紧密结合性──即材料的相容性。(待续)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的研究表明: 1、导电填料颗粒,在材料中并不需要完全接触就能形成导电通道。 当导电颗粒间不相互接触时,颗粒间存在聚合物隔离层,使导电颗粒中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受到阻碍,这种阻碍可看做是有一定势能的势垒。根据量子力学的观点,对于微观粒子来说,即使其势能小于势垒的能量时,它既有被反弹的可能性也有穿过势垒的可能性,微观粒子穿过势垒的现象称为贯穿效应,也称隧道效应。 根据上述分析,导电高分子内部的结构有三种情况: a:一部分导电颗粒完全连续的相互接触,形成电流通路,相当于电流经过一只电阻。 b:一部分导电颗粒不完全连续接触,其中不相互接触的导电颗粒之间由于隧道效应形成电流通路,相当于一个电阻与一个电容并联后再与一个电阻串联的情况。

导电纤维及其在防静电方面的应用

导电纤维及其在防静电方面的应用 纺织1103班张胜华 1113021135 摘要:导电纤维作为功能性纤维的主力军已经渐渐打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以其良好的导电性、众多的种类以适应不同应用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防静电纺织品、电磁屏蔽纺织品、传感型材料以及伪装侦察材料。尤其是在日渐成熟的防静电纺织品领域里,但其可纺性、抗化学性等有待提高。 关键词:导电纤维,分类,性能特点,应用。 生活中常用防静电纺织品除去有害的静电,防静电织物主要用防静电纤维来织做。防静电纤维一般采用导电纤维和抗静电纤维,而抗静电纤维的防静电原理是依靠加抗静电剂来提高其表面的亲水吸湿性从而增加导电性。其自身虽有改善纤维及织物的抗静电性的作用,但由于其抗静电性主要是依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来实现【1】,因此抗静电效果与环境的湿度密切相关,当环境湿度很低时,其抗静电效果很弱甚至消失,而且相当一部分抗静电纤维耐洗性差,持久性差。相较之下,导电纤维以其不依靠环境且稳定出色的导电性以及优良的耐磨持久性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亲睐。 导电纤维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纤维品种,它一般指比电阻小于108Ω/㎝(20℃,65%RH条件下)。最早的导电纤维为美国公司Brunswich公司商名为Brunsmet的不锈钢纤维,这种导电纤维虽然导电性好,但其用来纺丝就有很多缺陷,如极细单丝的造价很高与普通纤维间抱合差,混纺加工困难,扭曲与手感不良,产品使用性能不好,所以60年代以来,人们不断研究探索新的合适的导电纤维。1974 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成功一种同心圆状皮芯型复合导电纤维Antron Ⅲ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1978 年日本东丽公司的海岛型导电腈纶“SA-7”( LUANA )开发成功,但由于都是采用碳黑复合纤维,外观发黑限制了其在民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80 年代开始了导电纤维的白色化研究,日本帝人公司首先研制成功T-25 白色导电涤纶。进入90 年代随着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相继问世,制备导电纤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而且导电纤维以其良好的导电性和耐久性,特别是在低湿度下人具有良好的持久抗静电性,在工业、民用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导电纤维发展至今可以分为金属纤维、碳纤维、高分子导电纤维、复合导电

导电纤维和织物

导电纤维:通常把电阻率小于107 W/cm的纤维定义为导电纤维。 织物抗静电性能的测试方法:(1)半衰期法(2)摩擦带电电压法(3)电荷面密度法(4)极间等效电阻法(5)脱衣时的衣物带电量法(6)工作服摩擦带电量法。 (1)半衰期法:试样在高静电场中带电稳定后,测定电压衰减一半所需时间,本方法操作简便,数据重现性好,非破坏性测量,但衰减不符合指数规律,与测试电压密切相关。 (2)摩擦带电电压法:一定张力下,试样与标准布进行摩擦,测试其最高电压与平均电压,本方法所用试样小,接触压力不充分,误差较大。 (3)电荷面密度法:试样经过摩擦后投入法拉弟筒,测试电荷面密度。本方法较好反应实际的穿着特点,能反映织物起电时的电晕放电能力,适于加入导电丝的抗静电织物的测试,但易受人为因素及其在静电电位序列中位置影响。 (4)极间等效电阻法:织物试样与接地导电胶版良好接触,按规定间距和压力将专门的电极夹持于试样,经短路放电后施加电压,据电流值求得极间等 效电阻(W)。在定电压下测出流过样品的电流,从而求得极间等效电阻。 对静电性能均匀的静电泄漏型织物测量效果好。 (5)脱衣时的衣物带电量法:按特定方式将工作服与化纤内衣摩擦后脱下工作服,投入法拉第筒,求得带电量(mC/ 件)。此法的测试对象限于服装,且对内衣材质未作规定,摩擦手法难于一致,缺乏可比性。 (6)工作服摩擦带电量法:用内衬锦纶或丙纶标准布的滚筒烘干装置对工作服试样摩擦起电15 min,投入法拉第筒,测得工作服带电量(mC/ 件)。导电纤维的用途:导电纤维主要用于防静电障害、防电磁辐射,制作无尘、无菌衣,以及防爆工作服、防静电过滤袋、电磁波屏蔽罩、防微波工作服等。 导电纤维的分类:金属系导电纤维、碳黑系导电纤维、导电高分子性纤维和金属化合物型导电纤维。各种纤维的加工方法如下: 金属系导电纤维:这类纤维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能而制得的,主要方法是直接拉丝法,将金属线反复过模具、拉伸,制成直径4~16μm 的纤维。主要金属有不锈钢、铜和铝。其他的方法还有切削法,将金属直接切削成纤维状的细丝。金属纤维一般不单独使用,而与普通纤维混纺制成导电织物。再一种方法是金属喷涂法。它是将普通纤维先进行表面处理,再用真空喷涂或化学电涂法将金属沉降在纤维表面,使纤维具有金属一样的导电性。 碳黑系导电纤维:①掺杂法:将碳黑与成纤物质混合后纺丝,碳黑在纤维中成连续相结构,赋予纤维导电性能。这种方法一般采用皮芯复合纺丝,既不影响纤维原有的物理性能,又使纤维具有导电性能。 ②涂层法:涂层法是在普通纤维表面涂上碳黑,涂层方法可以采用粘合剂粘合在纤维表面,或者直接将纤维表面快速软化并与碳黑粘合。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碳黑容易脱落,手感亦不好,碳黑在纤维表面不易分布均匀。 ③纤维的碳化处理:有些纤维,如纤维素纤维、沥青系纤维等,经碳化处理后,纤维的主链为碳原子,从而使纤维具有导电能力。 导电高分子性纤维:①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直接纺丝法:直接纺丝法一般采用湿法纺丝,如将聚苯胺配成浓溶液在一定的凝固浴中拉伸纺丝,苯胺在酸性介质中用氧化剂、过硫酸铵、氧化聚合得到聚苯胺,中性的聚苯胺是绝缘体,聚苯胺经掺杂质酸后即成导电高聚物。

抗静电纤维

纤维: 纤维(美:Fiber;英:Fibre)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在动植物体内,纤维在维系组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纤维用途广泛,可织成细线、线头和麻绳,造纸或织毡时还可以织成纤维层;同时也常用来制造其他物料,及与其他物料共同组成复合材料。 抗静电纤维: 抗静电纤维是指在标准状态下(20℃、65%相对湿度)体积电阻率小于1010Ω·cm的纤维或静电荷逸散半衰期小于60s的纤维。抗静电纤维不易积聚静电荷。 简述: 纺织品特别是普通合成纤维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中易因摩擦和感应产生静电,所产生的电荷不易逸散,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和工作的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纤维进行抗静电及导电处理,制得抗静电纤维及导电纤维。 抗静电纤维是能降低或消除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静电的合成纤维,体积比电阻通常为107~108Ω·cm。导电纤维是通过电子传导和电晕放电而消除静电的功能性纤维,通常是指在标准状态下(20℃、相对湿度65%)体积比电阻在107Ω·cm以下的纤维。 抗静电纤维和导电纤维的作用都是为了改善合成纤维及制品的静电性能,但这两类纤维抗静电机理存在区别。抗静电纤维的抗静电机理是通过吸湿使产生的大部分静电泄漏,利用了漏电效应。它需要吸收环境中的水分来增加静电泄漏量,因而对环境湿度的依赖性高。

导电纤维的抗静电机理主要是当导电纤维接近带电体时,利用电场引起自身电晕放电,使静电中和,属于放电效应。 分类: 按抗静电效果的持续性分类有暂时性和耐久性两种。按导电成分分类有抗静电剂型、金属系、炭黑系、高分子型和纳米级金属氧化物型抗静电纤维五种。 1.抗静电剂型抗静电纤维 抗静电剂型抗静电纤维加工工艺简单,抗静电剂对纤维的原有性能影响不大,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导电层,降低其表面电阻率,使产生的静电迅速泄漏。同时,还可赋予纤维表面一定的润滑性以降低摩擦系数,抑制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常用的抗静电剂主要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油基和亲水基两种基团。亲油基与聚合物结合,亲水基面向空气,排列在材料表面,形成“水膜”。因此,抗静电剂的使用效果取决于用量和诸多外界因素,如温度、相对湿度等。 2.金属系抗静电纤维 金属系抗静电纤维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能制得的。主要方法是直接拉丝法,将金属线反复过模具,拉伸,制成直径为4~16μm的纤维。常用的金属有不锈钢、铜、铝、金、银等。类似的方法还有切削法,将金属直接切削成纤维状的细丝。另外,还有金属喷涂法,将普通纤维先进行表面处理,再用真空喷涂或化学电镀法将金属沉积在纤维表面,使纤维具有金属一样的导电性。金属系抗静电纤维的导电性

抗静电纤维

静电: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抗静电纤维: 抗静电纤维是指在标准状态下(20℃、65%相对湿度)体积电阻率小于1010Ω·cm的纤维或静电荷逸散半衰期小于60s的纤维。抗静电纤维不易积聚静电荷。 简述: 纺织品特别是普通合成纤维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中易因摩擦和感应产生静电,所产生的电荷不易逸散,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和工作的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纤维进行抗静电及导电处理,制得抗静电纤维及导电纤维。 抗静电纤维是能降低或消除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静电的合成纤维,体积比电阻通常为107~108Ω·cm。导电纤维是通过电子传导和电晕放电而消除静电的功能性纤维,通常是指在标准状态下(20℃、相对湿度65%)体积比电阻在107Ω·cm以下的纤维。 抗静电纤维和导电纤维的作用都是为了改善合成纤维及制品的静电性能,但这两类纤维抗静电机理存在区别。抗静电纤维的抗静电

机理是通过吸湿使产生的大部分静电泄漏,利用了漏电效应。它需要吸收环境中的水分来增加静电泄漏量,因而对环境湿度的依赖性高。导电纤维的抗静电机理主要是当导电纤维接近带电体时,利用电场引起自身电晕放电,使静电中和,属于放电效应。 分类: 按抗静电效果的持续性分类有暂时性和耐久性两种。按导电成分分类有抗静电剂型、金属系、炭黑系、高分子型和纳米级金属氧化物型抗静电纤维五种。 1.抗静电剂型抗静电纤维 抗静电剂型抗静电纤维加工工艺简单,抗静电剂对纤维的原有性能影响不大,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导电层,降低其表面电阻率,使产生的静电迅速泄漏。同时,还可赋予纤维表面一定的润滑性以降低摩擦系数,抑制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常用的抗静电剂主要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油基和亲水基两种基团。亲油基与聚合物结合,亲水基面向空气,排列在材料表面,形成“水膜”。因此,抗静电剂的使用效果取决于用量和诸多外界因素,如温度、相对湿度等。 2.金属系抗静电纤维 金属系抗静电纤维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能制得的。主要方法是直接拉丝法,将金属线反复过模具,拉伸,制成直径为4~16μm的纤维。常用的金属有不锈钢、铜、铝、金、银等。类似的方法还有切削法,将金属直接切削成纤维状的细丝。另外,还有金属喷涂法,将普

抗静电纤维

抗静电纤维是指在标准状态(20℃,相对湿度为65%)下,体积电阻率小于1010Ω·cm或静电荷的半衰期小于60s的纤维。抗静电纤维不易积累静电荷。 草图 纺织品,尤其是普通的合成纤维产品,由于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摩擦和感应,容易产生静电,产生的电荷不易逸出,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和工作的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纤维进行抗静电和导电处理,以制备抗静电纤维和导电纤维。 抗静电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可以减少或消除使用中的静电。比体积电阻通常为107-108Ω·cm。导电纤维是一种功能性纤维,可以通过电子传导和电晕放电消除静电。它通常是指在标准状态(20℃和相对湿度65%)下体积比电阻小于107Ω·cm的纤维。 抗静电纤维和导电纤维都用于改善合成纤维和产品的静电性能,但是两种纤维之间的抗静电机理有所不同。抗静电纤维的抗静电机理是大部分静电泄漏是由吸湿引起的,利用了泄漏的作用。它需要吸收环境中的水分以增加静电泄漏,因此它高度依赖于环境湿度。导电纤维的抗静电机理主要是当导电纤维靠近带电体时,电场将引起自电晕放电,以中和静电,属于放电作用。 分类 根据抗静电作用的持久性,可以将其分类为暂时的和持久的。根据导电成分,抗静电纤维有五种,包括抗静电剂,金属系列,炭黑系列,聚合物型和纳米金属氧化物型。

1.抗静电剂型的抗静电纤维 抗静电剂可以在纤维表面上形成导电层,降低其表面电阻率,并使静电迅速泄漏。同时,它还可以赋予纤维表面一定的润滑性,以降低摩擦系数并抑制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常用的抗静电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并且其分子结构包含亲脂性和亲水性基团。亲水基团在材料的表面上排列并形成“水膜”。因此,抗静电剂的使用效果取决于剂量和许多外部因素,例如温度,相对湿度等。 2.金属抗静电纤维 金属系列抗静电纤维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制成的。主要方法是直接拉丝。线材反复通过模具并拉伸以生产直径为4-16μM的纤维。常用的金属是不锈钢,铜,铝,金,银等。也使用类似的方法,其中金属直接切成纤维丝此外,还有金属喷涂的方法,首先对普通纤维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再进行真空喷涂或化学镀,将金属沉积在纤维表面,使纤维具有类似金属的导电性。金属系列抗静电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低电阻率,但是纤维的手感较差,并且纤维的掺混过程难以控制,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 3.炭黑抗静电纤维 利用炭黑的导电性来制备抗静电纤维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掺杂方法。通过将炭黑与纤维形成材料混合来纺制炭黑。炭黑在纤维中形成连续相结构,赋予纤维抗静电性能。该方法一般采用皮芯复合纺丝法,不仅不影响纤维的原始物理性能,而且使纤维具

活性炭纤维的应用

活性炭纤维的制备与应用进展 摘要:活性炭纤维(ACF)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优于粉末活性炭和粒状活性炭的新型吸附材料。该材料的特性有:孔径分布窄、微孔丰富、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独特的表面化学性质和吸附脱附速度快等。正是由于这些特性,近年来活性炭纤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工艺、结构与性能及其实际应用。 关键词:活性炭纤维(ACF);制备;性能;应用。 1引言 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简称ACF)是继粉状活性炭(PAC)和颗粒活性炭(GAC)以后的第三代产品,是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活性炭。ACF主要分为粘胶基ACF、酚醛基ACF、聚丙烯腈基ACF、沥青基ACF等。ACF与以往的活性炭相比,比表面积大,含量丰富的微孔占总体积的90%左右,孔径分布狭窄且均匀,微孔孔径大多在1nm左右,没有大孔和过渡孔,吸附、脱附速度快、可塑性和再生性强。ACF表面有各种官能团,对于金属离子、某些有机物及某些气体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功能,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吸附剂。 2活性炭纤维的制备 活性炭在工程中应用会在吸附层中出现松动和沟槽,有时会出现吸附层过分密实,导致流体阻力增加从而影响正常操作。为了提高吸附效果人们尝试将粉状活性炭或细粒活性炭粘附在有机纤维上或灌入空心的有机纤维中,制成纤维状活性炭,但效果不理想,于是人们后来开始探索用有机纤维为原料制备活性炭。

2.1活性炭纤维的原料来源 目前用于制造ACF纤维的原料除了沥青纤维、聚丙烯睛纤维、粘胶纤维(再生纤维素)、酚醛纤维外,还出现了如苯乙烯/烯烃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聚酸亚氨纤维、木质纤维和一些天然纤维等。前四种已经实现大规模生产并付诸工业化。 不同的原料纤维有不同的生产工艺,制成的ACF的性能也有所不同。不同原料生产的ACF的主要优缺点如表2-1所示[1-3] 表2-1 不同原料生产的ACF的主要优缺点 种类主要优缺点 沥青基原料低廉,产品收率高,但杂质含量高,不易制得,连续长丝,深加工困难,强度低 聚丙烯腈基结构中含有S、N化合物,有催化剂作用,吸附性能好,工艺简单成熟,但比表面积较小,成木高 粘胶基原料低廉.制成品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好,但产品收率低,强度低,生产工艺复杂 酚醛基原料低廉.耐热,不需要进行预处理,产品收率高,比表面积大,工艺简单 2.2活性炭纤维的预处理与制备方法 生产活性炭纤维的工艺根据前驱体材料的不同有所不同,但所有的前驱体材料都要经过预处理、碳化、活化而成,原材料首先经预处理成为可碳化纤维,再进一步经碳化和活化成为活性炭纤维制品[4]。 预处理:即稳定化处理,主要目的是使纤维不融化,在碳化和活化的高温过程中保持纤维原形。主要有盐浸渍和预氧化两种方式[3,5,6]。盐浸渍是将原料纤维充分浸渍在盐(磷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等)溶液中,然后使其干燥。该法用在粘胶基ACF生产中,与直接进行炭化或活化的相比,既可提高收率,同时其纤维力学和吸附性能也得到改善,预氧化处理一般采用空气预氧化的方法,原料纤维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缓慢预氧化一定时间,或者按照一定升温程序升温预氧化。 碳化:碳化是生产活性炭纤维的重要环节。炭化是在惰性气体(如氮气或氩气等)环境下于800~1000℃对纤维进行热处理,排除大部分非碳成分,形成具有类似石墨微晶结构的炭化纤维。活化是在高温下用氧化性气体刻蚀炭化纤维,使所得ACF具有理想的微

抗静电纤维

抗静电纤维是指在标准状态下(20℃、65%相对湿度)体积电阻率小于1010Ω·cm的纤维或静电荷逸散半衰期小于60s的纤维。抗静电纤维不易积聚静电荷。 纺织品特别是普通合成纤维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中易因摩擦和感应产生静电,所产生的电荷不易逸散,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和工作的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纤维进行抗静电及导电处理,制得抗静电纤维及导电纤维。 抗静电纤维是能降低或消除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静电的合成纤维,体积比电阻通常为107~108Ω·cm。导电纤维是通过电子传导和电晕放电而消除静电的功能性纤维,通常是指在标准状态下(20℃、相对湿度65%)体积比电阻在107Ω·cm以下的纤维。 抗静电纤维和导电纤维的作用都是为了改善合成纤维及制品的静电性能,但这两类纤维抗静电机理存在区别。抗静电纤维的抗静电机理是通过吸湿使产生的大部分静电泄漏,利用了漏电效应。它需要吸收环境中的水分来增加静电泄漏量,因而对环境湿度的依赖性高。导电纤维的抗静电机理主要是当导电纤维接近带电体时,利用电场引起自身电晕放电,使静电中和,属于放电效应。 由于化学纤维的静电:既象,带来了静电力的干扰和静电放电的危害:纤维加工过程中的静电吸引和排斥,服用过程中缠结、吸附灰尘、沾污。化纤及其织物的电击和放电现象,轻者刺激皮肤,重者会引火、爆炸等。对于电子设备或办公自动化设备,静电会引起集成电路(IC)的误动作,破坏贮存器,特别是电磁波(EMI)和静电感应(ESD)

干扰,不仅损伤半导体器件,也能造成机器人误动作等各种设备障碍,甚至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因此,采用抗静电导电性织物、薄膜、薄板等复合材料,或者使抗静电塑料填料导电化,以屏蔽电磁波,防止静电积累产生静电效应等,将有利于减少静电灾害。

导电纤维

聚苯胺导电纤维 高102 张杰 1008062055 摘要:聚苯胺导电纤维因其制备方法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导电性能,是一种具 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纤维材料。简要 介绍了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质,概述了国内外聚苯胺导电纤维制备的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聚苯胺导电纤维的各种制备方 法。 关键词:聚苯胺;导电纤维;原位聚合;溶液纺丝;熔体纺丝;静电纺丝 自1977年发现聚乙炔(polyacetylene,PA)薄膜经过碘掺杂后呈现金属电导特性起,便进入了对导电聚合物(inherently conductive polymers,ICPs)进行广泛研究的时代。研究者相继发现聚苯胺(polyaniline,PANI)、聚吡咯(polypyrrole,PPY)、聚噻吩(polythio—phene,PTh)、聚对苯撑乙等多种共轭结构高分子经掺杂后具有高的电导率。在上述导电高聚物中,聚苯胺具有原料价格低廉、合成简单、电导率较高、在空气中稳定性好、具有独特的掺杂现象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导电高聚物[1 ]。其中聚苯胺导电纤维是近年来聚苯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导电纤维不仅可以用于服装满足消除静电、吸收电磁波的要求,同时由于电信号的探测和传输是探测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导电纤维在传感器、防护服装、智能服装、医用及其他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_3]。成。图中Y值代表聚苯胺的氧化还原程度,不同的Y值对应不同的结构、组分、颜色和电导率,y一0时为完全还原(Leucoemeraldine Base,LEB),y一1时为完全氧化态(Pernigrani¨ne Base,PB),y===0.5时为中间氧化态(Emeraldine base,EB)。与前两者相比,中间氧化态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结构,此时聚苯胺大分子链由苯二胺和醌二亚胺的交替结构组成。完全氧化态和完全还原态聚苯胺均不具有导电性,中间氧化态的本征态聚苯胺也是绝缘体,但利用共轭高聚物容易被氧化或还原这一特性,可使聚苯胺迅速并可逆地在绝缘体与导体之间转换,通过掺杂及改变掺杂物的浓度及种类就可使其导电率的变化达到18个数量级。 1 聚苯胺的结构 聚苯胺在常温下一般呈不规则的粉末状态,结晶度和分子取向度较低。聚苯胺为共轭高分子,在高分子主链上交替重复单双键结构。图1所示为聚苯胺的分子结构,1987年由MacDiarmid提出规整的聚苯胺是一种头尾联接的线型高分子,由还原单元成。图中Y值代表聚苯胺的氧化还原程度,不同的Y值对应不同的结构、组分、颜色和电导率,y一0时为完全还原态(Leucoemeraldine Base,LEB),y 一1时为完全氧化态(Pernigrani¨ne Base,PB),y===0.5时为中间氧化(Emeraldine base,EB)。与前两者相比,中间氧化态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结构此时聚苯胺大分子链由苯二胺和醌二亚胺的交替结构组成。完全氧化态和完全还原态聚苯胺均不具有导电性,中间氧化态的本征态聚苯胺也是绝缘体,但利用共轭高聚物容易被氧化或还原这一特性,用质子酸对其进行掺杂,可使聚苯胺迅速并可逆地在绝缘体与导体之间转换,通过掺杂及改变掺杂物的浓度及种类就可使其导电率的变化达到18个数量级。 2 聚苯胺导电纤维的制备

导电纤维

导电纤维 导电纤维是防静电超净面料中的关键原料,它的性能好坏,一方面决定了面料的防静电性能,另一方面也与面料的发尘量有关。 导电纤维的发展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金属纤维阶段。金属纤维导电性能好,耐热、耐化学腐蚀。但对于纺织品而言,金属纤维抱合力小,纺纱性能差,成品着色性差,手感差,此只适用于织成T/C面料,在油田、化工厂等易燃、易爆行业做工作服用。 第二阶段是表面渗碳型有机导电纤维,其代表产品为 BASF公司Resistat。通过表面渗碳的方式将导电的碳粉加入到已成型的尼龙表面,其特点是表面电阻比较低,但导电的碳粉易受摩擦和洗涤等影响而从尼龙表面脱落,从而使面料的导电性能逐渐降低。同时,脱落下来的导电的碳粉既是洁净室中的灰尘,也是会对电子产品造成危害的物质。 第三阶段是复合纺丝型有机导电纤维(第二代有机导电纤维),其代表产品为日本钟纺公司的Belltron,特别是钟纺公司最新开发的9R、BR系列。复合纺丝型有机导电纤维是将导电的碳粉与熔融状的基体材料充分混合后,经特殊的喷丝孔与基体材料复合成纤,形成了双组份的导电纤维。其产品特性表现为不会因为摩擦、洗涤而致使碳粒子脱落,具有良好的耐洗、抗弯曲、耐磨损等性能。 目前国内生产防静电超净面料大部分选用的是BASF公司的Resistat,但在Class 10000以上的洁净环境中,渗碳型纤维是不适用的,只能选用复合纺丝型导电纤维。如同样是复合纺丝型导电纤维,比较其组织结构,碳与基体材料熔融混合后完整地包覆在纤维外层的导电纤维,因为具有最大的导电表面积,其导电性能最佳,也应成为防静电超净面料的首选。另外,导电纤维的孔数(D数)以及导电纤维的并丝加工状况也对导电纤维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同种结构的导电纤维,孔数越多,导电表面积越大,导电性能也就越强。同一种导电纤维,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复合(并丝)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在高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有些防静电超净面料中导电丝浮在布面上,这是因为导电丝复合时张力控制不均匀造成的。浮在面上的导电丝很容易被勾断,继而会从面料中脱落,既影响导电性能,又破坏洁净度。因此,应尽可能选择原厂并丝的导电纤维。

导电纤维

导电纤维; 英文:electroconductive fiber 性质: 指电阻率小于105Ω·cm 的纤维,有三类。 (1)有机导电纤维,电阻率为102~104Ω·cm ,主要采用复合纺丝法将高浓度的导电微粒局部混入纤维中制取,黑系导电微粒用炭黑,白系用金属氧化物如含少量氧化锡的氧化锑表面上涂覆二氧化钛,纤维相对较轻,有可挠性,可洗和便于加工;也可通过后加工化学固着铜化物或电镀金属。 (2)金属纤维。 (3)碳纤维,碳化温度愈高,模量与导电性愈高,若在其上进一步沉积石墨并用硝酸处理,可制得导电率达到金属水平的纤维。 「导电纤维制造技术」 为了消除纤维及其织物的静电,防止危害发生,人类自20世纪60 年代起就开始了开 发导电纤维的工作。导电纤维一般是指电阻率<108 Ω·cm 的纤维(20 ℃、65%RH 条 件下)。 最早的导电纤维是美国Brunswich 公司商品名为Brunsmet 的不锈钢纤维,在世界上首次用于纺织加工。这种利用不锈钢、铜、铝等金属的导电性 而制成的金属纤维,导电性能优良,且耐热、耐化学腐蚀,但极细单丝的造价很高,与普通纤维间抱合差,混纺加工困难,扭曲 与手感不良,产品使用性能不好。 其后出现的是以腈纶、黏胶为原丝的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热性,优良的耐 化学腐蚀性和 高初始模量,但其机械力学性能(如径向强度)不理想,除了用作工程复合材料外, 限制了它的导 电应用。 因此,60年代以来,人们不断探索开发新的有机导电纤维。实践表明,利用碳黑或 金属化合物(铜、银、镍、镉的硫化物或碘化物),通过涂敷或与成纤聚合物共混、 复合纺丝是制成导电性能优良纤维的最合理途径。 它是将含有金属、碳黑或金属化合物(如硫化铜、硫化亚铜、碘化亚铜等)的导电成 分,涂覆于纤维表面制成导电纤维,还可将聚苯胺等导电高聚物吸附于纤维表面获得 导电纤维。 将导电粒子(主要为碳黑或金属化合物)与基质聚合物(如 聚乙烯)混炼作为导电组分,导电组分与非导电的主体聚 合物通过复合纺丝板纺丝成形(熔纺或湿纺),制得具有 皮芯型、三层同心、三层并列、海岛或多芯型、以及镶嵌型等结构的复合导电纤维 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导电高聚物因难以熔融,故一般都采用直接湿法纺丝 生产导电纤维。 在织物中需要加入多少导电纤维才能起到防静电效果? 在织物中加入0.1%~3%左右可以达到防静电基本要求,并用织物的舒适性很接近主体纤维本身的特性,不1、金属不锈钢纤维 2、工业原料碳纤维 3、化学镀层导电纤维 4、络合铜导电纤维 5、最先进的融熔纺技术——有机复合导电纤维 6、导电高聚物直接纺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