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方法

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方法
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方法

第3章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方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制定情况;明确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方法及变化趋势。

技能目标:了解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展情况,掌握我国会计准则的特点及国际协调。

能力目标:在客观评价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其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内容,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

目录

3.1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3.2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与初步评价

3.3 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从规则导向到目标导向

3.4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3.5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

3.1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3.1.1 公认会计原则概述

1)关于“公认会计原则”一词的说明

2)公认会计原则的定义

中外会计学家对公认会计原则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各有优点但其实质基本相同。对公认会计原则可以有两点认识:一方面,公认会计原则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范;另一方面,公认会计原则必须得到公认,即必须具有相当权威的支持。

3.1.2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原因

1929年到193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促使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产生的

直接原因。

美国国会于1933年和1934年分别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制定会计原则,最后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具体执行。

2)发展过程

(1)研究形成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初到50年代末,按照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规定,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带头制定和发布会计原则。

(2)公认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3)完善与提高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完

善与提高阶段,其标志是美国成立了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根本上取代了会计原则委员会。

FASB是一个民间组织团体,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该委员会已发布了150多项会计准则,对各国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2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与初步评价

3.2.1 制定机构概况

3.2.2 制定程序

(1)确定选题

(2)成立专题小组

(3)举行公开听证会

(4)提出草案

(5)进行投票表决

(6)研究复审意见

(7)对外发布

3.2.3 影响公认会计原则制定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结果

各个会计职业组织,经常发表各自的意见,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准则的制定与发展。

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力本身是一种稀缺资源,拥有它就相当于取得一种政府保护的“特许权”,会给制定机构带来比较丰厚的利润。

制定机构强调相关大多数方面的经济利益和信息满足的协调统一,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

3.2.4 对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初步评价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具有产生早、发展快、数量多、质量高、影响远、权威性强等优点。

但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太细,是规则导向的,在实际应用上存在不足。

3.3 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

3.3.1 高质量会计准则标准讨论的影响

(1)高质量会计准则应能如实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

(2)高质量会计准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前提

(3)高质量会计准则应该以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述

(4)高质量会计准则应能体现国际环境的内容

(5)高质量会计准则应接受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指导

3.3.2 美国财务与会计丑闻事件的影响

由于高质量会计准则标准问题的讨论以及2001年陆续发生的大公司财务和会计丑闻,美国重新检讨了其会计准则制定方法问题。

在全球引起了会计准则究竟应当以原则为导向还是以原则为导向的争论。

3.3.3美国寻求建立目标导向的公认会计原则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制定导向经历了一个由原则导向到规则导向再到原则导向的转变过程。

2002年以来,美国不仅重视对会计准则制定方法调整的研究,而且已经有了可以操作的具体方案,并且这些方案正在实施和落实之中。

2003年7月SEC的工作人员向美国国会提交研究报告,建议在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中应更加一贯地以原则基础或目标导向来发展准则。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指出:目标导向会计准则要优于单纯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和单纯规则导向会计准则。

目标导向会计准则具有以下特征:

(1)目标导向会计准则要为各类交易清楚地确立会计目标,给管理当局和审计师提供一个足够详细的会计框架,以使会计准则具有操作性。

(2)目标导向会计准则更强调管理当局和审计师的责任,以保证财务报告反映了会计准则目标。

(3)目标导向会计准则有合理化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及时性。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制定的上述三项主要变化,体现了美国会计准则由偏重规则导向向偏重原则导向逐步调整的价值趋向。

3.4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3.4.1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是通过制定分所有制、分部门和分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来规范企业的会计实务。

1997年正式发布了我国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随后陆续发布了企业会计具体准则。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些具体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3.4.2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选择

1)我国基于原则的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主要特征

(1)强化会计专业发展规律的探索

(2)根据会计专业发展规律与使用者需求确定会计的目标

(3)形成比较完善的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4)进一步确立一系列相互协调的会计基本原则

(5)科学地分析经济交易与会计事项的实质与影响

(6)采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民主程序

(7)实现准则内部的协调和准则之间的协调

(8)对会计准则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2)我国基于原则的规则导向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特点

(1)一体化的会计准则

(2)财务报告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是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宪法”

(3)针对主要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的会计准则应着眼于经济交易或会计事项的经济实质。

(4)针对复杂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的指南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但指南需要调整。

3)配套的条件

(1)有赖于较丰富和有效的会计理论的指导

(2)有赖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行为模式的调整

(3)有赖于社会道德水平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改善

(4)有赖于会计职业人员行为模式的转变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5)有赖于审计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6)有赖于政治和法律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3.5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

3.5.1 规则和制度安排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模式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经济与商业交往的规则和制度安排,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从最初的国际协调逐步向全球趋同发展。

IASC/IASB在维持自身发展、适应内外部环境的改变与要求方面,寻求与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合作,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并认可了

IAS/IFRS。

3.5.2 欧盟与美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为了自身的利益,发达国家与地区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这一国际经济与商业交往合作的重要规则和制度安排中进行博弈,并力图增加对ISAB的影响。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欧盟和美国在会计准则趋同和等效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2007年SEC决定废除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根据美国GAAP进行报表调整的规定,并考虑允许美国本国上市公司按照IFRS编制财务报表。

3.5.3 中国从追求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转向等效的基本做法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基本做法,已经从单纯借鉴国际惯例、追求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国际趋同逐步转向追求国家之间的会计准则等效。

我国在应对IASC/IASB不断推进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以及在促进公平公正并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