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处理原则

创伤处理原则
创伤处理原则

颅脑创伤处理原则

一、颅脑创伤的处理步骤和方法

了解重点伤情,系统、简要地检查伤者全身情况,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病症,迅速脱离现场,转送医院。对严重脑创伤患者来讲,伤后一小时是抢救治疗的黄金时段。因此,颅脑损伤患者现场抢救是否及时正确,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一)首先处理窒息和出血

对于伤后立即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要注意两点: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

(二)急诊室神经外科的专科处理

脑是神经中枢,脑组织最脆弱,难再生修复。颅脑损伤易造成伤员死亡、留下残疾。颅脑损伤死亡原因主要是:颅内出血、脑挫裂伤,这两者相互关联,均会发展形成脑疝。脑疝形成2~3小时则可造成伤员致残,时间越长,抢救成功的机会越少,脑疝超过6小时的,救活的机会渺茫。脑出血的疗效优于脑挫裂伤,而脑出血中的硬膜外血肿疗效最佳,抢救及时可完全恢复。

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要及时果断地处理病情,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给患者做头颅CT检查,以确定颅脑受伤的情况,同时立即与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脑功能恢复。对于颅脑损伤治疗越及时,患者预后越理想。医生在治疗颅脑外伤的同时,要注意检查患者全身的伤势情况,综合处理先联系做头颅CT扫描,出现脑疝的要立即在急诊室做术前准备。有实力的医院可在急诊科设置手术室,颅脑损伤手术做完后,然后再将伤员送回神经外科做进一步的治疗。

二、治疗原则

(一)病人的分类处理

1.伤情分类根据伤情和就诊时的情况,可按伤情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分别处理:

(1)紧急抢救伤情急重的闭合性头伤,持续昏迷或曾清醒再昏迷,GCS 3~5分,颅内压增高,一侧瞳孔散大或对侧也开始扩大,生命体征改变明显,情况危急来不及作进一步检查,应根据受伤机理和临床特点定位,直接钻孔探查,行开颅手术抢救;若属脑干原发损伤、去脑强直、瞳孔时大时小、高热、生命体征紊乱,但无颅内高压时,则应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冬眠降温、过度换气、脱水、激素及颅压监护等非手术处理。

(2)准备手术伤情严重,昏迷超过6小时或再昏迷,GCS 6~8分,生命体征提示有颅内压增高改变,应立即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CT扫描等,明确定位,安排急症手术;若经辅助检查并未发现颅内血肿,则给予非手术治疗,放置颅内压监护及12~24小时定时复查CT;若属开放性颅脑损伤则应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准备手术清创。

(3)住院观察伤情较重,昏迷时间20分钟至6小时之间,GCS 9~12分,有阳性或可疑的神经系统体征,生命体征轻度改变,辅助检查有局限性脑挫伤未见血肿,应收入院观察,必要时复查CT,或有颅内压升高表现时行颅内压监护。

(4)急诊室观察伤情较轻,昏迷时间在20分钟以内,GCS 13~15分,神经系统检查阴性,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辅助检查亦无明显阳性发现时,应留急症室观察4~6小时;若病情加重即收入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观察;若病情稳定或好转,则可嘱其返家休息,但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即遵嘱返院复诊:①头疼、呕吐加剧。②意识再障碍。③躁动不安。④瞳孔不等大。⑤呼吸抑制。⑥缓脉。⑦肢体出现瘫痪。⑧失语。⑨癫痫发作。⑩精神异常。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救治病人生命,纠正或保存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颅脑损伤手术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损伤伴颅内血肿或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合并症

和后遗症。手术仅仅是整个治疗中的一个环节,决不能只看重手术而忽略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工作。

手术目的在于清除颅内血肿等占位病变,以解除颅内压增高,防止脑疝形成或解除脑疝。手术包括: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急、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和脑组织清创减压术。应注意:1.确诊后迅速手术。CT扫描正确选择手术开瓣的部位。2.术前应作好骨瓣开颅设计,以便血肿清除和止血。3.注意多发血肿存在的可能,力求勿遗留血肿。4.减压术:对脑挫伤、脑水肿严重者应进行减压术。

(一)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不管患者的GCS评分如何,只要急性硬膜外血肿量超过30mm3,就应手术清除血肿。血肿量少于30mm3、血肿厚度薄于15 mm且中线移位小于5 mm的患者,若GCS评分高于8分,没有局灶性功能缺失,则可在动态影像学观察和神经外科中心严密观察下,予非手术治疗。

2.手术时机

强力建议出现昏迷(GCS评分小于9分)和瞳孔不等大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尽早行血肿清除术。

3.术式

尚无充分证据支持哪一种术式效果更好。然而,开颅手术能更彻底地清除血肿。

(二)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不管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GCS评分如何,只要CT扫描显示血肿厚度超过10 mm或中线移位超过5 mm,就应手术清除血肿。所有处于昏迷状态(GCS评分小于9分)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应监测颅内压。血肿厚度薄于10 mm、中线移位小于5 mm且处于昏迷状态(GCS评分小于9分)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若出现入院时的GCS评分比受伤时下降2分或更多和(或)瞳孔不等大或瞳孔固定散大和(或)颅内压超过20 mmHg,则应手术清除血肿。

2.手术时机

有手术适应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尽早行外科血肿清除术。

3.术式

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昏迷患者(GCS评分<9分),应该采用去骨瓣减压加硬膜成形或不去骨瓣减压的开颅手术。

(三)外伤性脑内血肿的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脑实质内血肿、进行性神经功能减退、难治性颅内高压以及CT显示占位效应的患者应接受手术治疗。GCS评分为6-8分,且CT扫描显示其额叶或颞叶脑挫裂伤的血肿量超过20 cm3、中线移位≥5 mm和(或)脑池受压的患者,以及任一部位的血肿量超过50 cm3者,都应接受手术治疗。

脑实质内血肿患者若没有神经损害征象,且控制了颅内压,CT扫描也未显示明显占位效应,则可在密切监护以及动态影像学观察下给予非手术治疗。

2.手术时机和术式

局限性血肿患者和符合上述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推荐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伤后48 h内实施的双额叶减压术是弥漫性、难治性脑水肿及其导致的颅内高压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

对于难治性颅内高压和弥漫性脑实质损伤且有即将形成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和放射学证据的患者,减压手术(包括颞肌下减压、颞叶切除和半球开颅减压)是其治疗选择。

(四)后颅窝血肿的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CT扫描显示占位效应,或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或减退的患者,应接受手术治疗。CT扫描所示占位效应定义为第四脑室变形、移位或消失,基底池受压或消失,或出现梗阻性脑积水。

CT扫描未示占位效应且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在严密观察下和动态影像学观察下给予非手术治疗。

2.手术时机

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行血肿清除术,原因在于这些患者的病情可迅速恶化,并最终导致预后不良。

3.术式

枕下开颅术是清除后颅窝血肿的主要方法。

(五)凹陷性颅骨骨折的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开放性(复合性)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若凹陷程度大于颅骨厚度,则应接受手术治疗,以免感染。开放性(复合性)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若没有硬脑膜破裂、明显颅内血肿、凹陷程度>1 cm、额窦破裂、严重的容貌毁损、伤口感染、气颅或严重伤口污染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则可予非手术治疗。

闭合性(单纯性)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可接受非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

提倡早期手术,以减少感染危险。

2.手术方法

推荐骨折片撬起和伤口清创作为外科手术方法。若不存在伤口感染,则原骨折片的复原是一种外科治疗选择。开放性(复合性)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救治病人生命,纠正或保存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颅脑损伤手术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损伤伴颅内血肿或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合并症和后遗症。手术仅仅是整个治疗中的一个环节,决不能只看重手术而忽略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工作。

四、非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病人需要手术治疗的只有15%左右,实际上绝大部分的轻、中型及重型中的一部分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即使是手术病人,术后也还需进行较之手术更为复杂的非手术治疗,才能使整个治疗得以成功。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由于深昏迷,舌后坠、咳嗽和吞咽机能障碍,以及频繁呕吐等因素极易引起呼吸道机械阻塞,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预计昏迷时间较长或合并严重颌面伤以及胸部伤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二)严密观察病情伤后72小时内每半小时或1小时测呼吸、脉搏、血压一次,随时检查意识,瞳孔变化,注意有无新症状和体征出现。

(三)防治脑水肿,降颅内压治疗

1.除休克者外头高位

2.限制入量

每24小时输液量为1500~2000毫升,保持24小时内尿量至少在600毫升以上,在静脉输给5~10%葡萄糖溶液的基础上,纠正水盐代谢失调,并给予足够的维生素,待肠鸣音恢复后即可鼻饲营养。

(四)脱水治疗

目前常用的脱水药有渗透性脱水药和利尿药两类。常用供口服的药物有:1.双氢氯噻嗪25~50mg,日3次;2.乙酰唑胺250mg,日3次;3.氨苯喋啶50mg,日3次;4.速尿20~40mg,日3次;5.50%甘油盐水溶液60ml,日2~4次。常用供静脉注射的制剂有:1.20%甘露醇

250ml,快速滴注,每日2~4次;2.30%尿素转化糖或尿素山梨醇溶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2~4次;3.速尿20~40mg,肌肉或静脉注射,日1~2次,此外,也可用浓缩2倍的血浆100~200ml静脉注射;20%人血清白蛋白20~40ml静脉注射,对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效。

(五)持续脑室外引流或对进行颅内压监护的病例间断地放出一定量的脑脊液,或待病情稳定后,腰穿放出适量脑脊液等。

(六)冬眠低温疗法体表降温,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减少脑组织耗氧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

(七)巴比妥治疗大剂量戊巴比妥或硫喷妥钠可降低脑的代谢,减少氧耗及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降低颅内压。初次剂量为3~5mg/kg静脉滴注,给药期中应作血内药物浓度测定。有效血浓度为25~35mg/L。发现颅内压有回升时应即增补剂量,可按2~3mg/kg 计算。(八)激素治疗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日2~3次;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日1~2次;强地松5~10mg口服,日1~3次,有助于消除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

(九)辅助过度换气目的是使体内CO2排出,据估计动脉血CO2分压每下降0.13kPa (1mmHg),可使脑血流递减2%,从而使颅内压相应下降。

(十)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这类药物有:克脑迷、谷氨酸、三磷酸腺苷(ATP)、细胞色素C、辅酶A、氯酯醒、胞二磷胆碱,γ一氨酪酸等。可按病情选用或合并应用。一种比较多用的合剂是:细胞色素C15~20mg。辅酶A50μ、三磷酸腺苷20~40mg、正规胰岛素6~10μ、维生素B650~100mg,维生素C1g和氯化钾1g 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称为能量合剂作静脉滴注,每日1~2剂,10~15日为一疗程。

(十一)防止并发症,加强护理早期应以预防肺部和尿路感染为主,晚期则需保证营养供给,防止褥疮和加强功能训练等。

创伤的急救处理原则

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对切割伤、刺伤等小伤口,若能挤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细菌和尘垢;对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洗净,对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清洁的布覆盖其表面,不可直接用棉花、卫生纸覆盖。割伤浅的伤口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以碘酊与酒精消毒、止血,或以“好得快”,喷雾剂喷伤口,然后包扎,一般多能较快痊愈。对较小伤口外用“创可贴”即可。对较深的伤口,应立即压迫止血,宜速到医院行清创术,视伤情而缝合修补。刀伤伤口不可涂抹软膏之类的药物,以利伤口愈合。刺伤宜先将伤口消毒干净,用经灭菌过的针及镊子,将异物取出,再消毒后包扎伤口。异物留在体内易化脓感染,对伤口小、出血少者,宜在伤口挤压出一些血液比较好,指甲的刺伤不易处理,可先将指甲剪成V字型口,将刺拔出或到医院处理。若被针、金属片等刺伤而留于体内,应到医院在X光下取出。深的伤口可能有深部重要组织操作,常并发感染,可用抗炎药物治疗。不洁物的刺伤要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宜到医院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挫伤钝力打击所致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损伤,皮肤无裂口,伤部青紫,皮下阏血,肿胀,压痛。轻者可用伤湿止痛膏外贴受伤区。对胸腹部挫伤及头部挫伤,应考虑有无深部血肿或内脏损伤出血,宜到医院观察诊断。扭伤常发生在踝部、腰部、颈部及手腕等处。一般处理原则是让患者安定情绪,固定受伤部位,用冷湿布敷盖患处。手足扭伤者可抬高患部,颈部、腰部扭伤者在搬运时不可移动患部。扭伤常伴有关节脱位或骨折,宜到医院诊疗。另外,扭伤后无论轻重,不可即刻洗澡、按摩,须观察一周后视情况而定。扭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局部封闭〔0.25-0.5%普鲁卡因〕、药物外敷内服、理疗等。

老年人创伤的急救原则是什么?

(1) 现场救护应尽可能快,尽早把伤员送到医疗机构,注意保护病人颈椎。

(2) 保持气道通畅,注意清除伤员口中假牙等异物,保障氧供。

(3) 伤员意识障碍可能由颅脑损伤引起,也可由基础疾病或代谢紊乱引起,要注意鉴别。

(4) 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差,应注意保暖。

(5) 对需要手术治疗的创伤要果断地进行手术,不能因高龄而采取消极的治疗态度。

儿童创伤的急救原则

儿童时期对世界的认识如饥似渴,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但是由於儿童对周围环境缺乏认识,缺乏抑制自己的能力,加上动作协调性差,容易发生一些意外创伤,如切割伤、跌伤、刺伤、火器伤以及扭伤等。

创伤又分为闭合性创伤和开放性创伤两类。前者指受伤部位皮肤与粘膜完整,没有开放伤口或外出血。主要包括挫伤及压砸伤等;后者指受伤部位的皮肤、粘膜破裂而有开放伤口及外出血,并伴有较深组织的损伤,主要包活切割伤、刺伤及撕裂伤等。

创伤的急救原则是:

1、对大量出血的患儿,应首先止血。

2、对切割伤及刺伤等小伤口,可挤出少量血液以冲洗掉伤口上的细菌和尘垢。

3、对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洗净,对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双氧水或碘酒消毒。

4、对於较大的伤口,止血后用清洁的布覆盖并立即送医院处理。

一旦被狗、猫咬伤,重要的是做好现场救护工作。凡是狗、猫咬伤,不管是疯狗、病猫还是正常的狗、猫(据文献报告,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正常的狗、猫的唾液中带有狂犬病毒),千万不要急着去医院找医生诊治,而是应该立即、就地、彻底冲洗伤口。万一找不到水源,甚至可以用人尿代替清水冲洗,随后再设法找水源。

冲洗伤口一是要快。分秒必争,以最快速度把沾染在伤口上的狂犬病毒冲洗掉。因为时间一长病毒就进入人体组织,沿着神经侵犯中枢神经,置人于死地。二是要彻底。由于狗、猫咬的伤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这就要求冲洗时,尽量把伤口扩大,让其充分暴露,并用力挤压伤口周围软组织,而且冲洗的水量要大,水流要急,最好是对着自来水龙头急水冲洗。三是伤口不可包扎。除了个别伤口大,又伤及血管需要止血外,一般不上任何药物,也不要包扎,因为狂犬病毒是厌氧的,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狂犬病病毒会大量生长。

伤口反复冲洗后,再送医院作进一步伤口冲洗处理,(牢记到医院伤口还要认真冲洗),接着应接种预防狂犬病疫苗。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千万千万不可被狗、猫咬伤后,伤口不作任何处理,错上加错的是不仅伤口不冲洗,而是涂上红药水包上纱布更有害,切忌长途跋涉赶到大医院求治,而是应该立即、就地、彻底冲洗伤口,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148团中学斌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简单的处理原则、法。 教学过程: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

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常见运动性损伤的处理 (一)擦伤 1.原因与症状因运动时皮肤受挫致伤,如跑步时摔倒,体操运动时身体摩擦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2.处理小面积擦伤,可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 (二)撕裂伤 1.原因与症状在剧烈、紧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种。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围肿胀。闭合伤触及时有凹陷感和剧烈疼痛。

创伤现场急救.

创伤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是指对职工在工作现场进行生产活动时,因某种不安全的因素而导致的事故,采取应急救治。其目的是防止伤情的扩展,减轻受害者的痛苦,以利于安全生产。因此,矿山企业应利用各种途径,普及职工现场急救知识,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请富有急救知识的医师讲课、派有经验的医生到生产一线宣传急救知识等,不断提高职工现场急救能力,当现场有人发生创伤时,能正确而又稳妥地进行急救。 一、伤口简易包扎止血法 职工在现场发生创伤出血,应用绷带(或手巾、手帕)在动脉血管上部(近心端)进行缠绕加压法止血,或用手指指压法止血及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待医生到来后再进行处理。 二、骨折固定法 (一)四肢骨折的固定法 (1)小腿骨折,在两踝、两小腿中段和两膝三个部位,利用腱肢拼拢固定。大腿骨折时除采用小腿骨折固定方法外,还对两大腿上段、髋部分别用3—5条布条或皮带分段扎紧固定。 (2)利用木板或棍条代用夹板固定,夹板的长度必须超过骨折肢体两个关节的长度。 (二)脊椎骨折的固定法 在担架上铺好棉被(或代用被袄),在相当于脊椎损伤的部位,放置一个小枕头,然后用手托搬动法将伤员平稳搬移到担架上,使骨折的脊椎正好放在枕头上,使伤员脊椎保持在伸展位。再用布条或皮带将肩、胸、腹部、臀、两膝部紧系在担架上,使胸腰段脊柱固定不动,防止脊椎二次损伤,送往医院治疗。 (三)颈椎骨折的固定法 由三人协同搬运,即一个固定头部,托住下颌和颈部,保持头部在正中位。另两人托起肩背、臀和下肢,步调一致地将伤者平放在担架上,颈部两侧各用小枕头(也可用衣服折叠)将胸腰部、髋臀部、两膝部塞紧,再用皮带紧固定在担架上,有效地防止搬运时臀部摆动增加出血和加重出血休克。 三、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如果停止呼吸时间较短,都能采用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抢救。 (1)施行人工呼吸方法前,先应将伤者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解开领口,放松

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RICE原则)

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RICE原则) 发布时间:2015-01-14 来源:总局政府网站字体:大中小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运动创伤与康复专家张乐伟 运动损伤出现后,需要马上进行临场处置,以避免损伤加重或重复受伤,为损伤的修复打好基础。那么运动损伤出现后,如何正确、快速地处理呢?目前竞技体育界常规的做法是要遵循RICE原则,有人也提出PRICE原则,其实是一样的。 R:是英文REST的缩写,意思是受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制动休息,防止重复损伤和加重损伤。 I:是英文ICE的缩写,意思是要马上冰敷。冰敷在运动损伤的初期非常关键。 冰敷的效应在于使血管收缩,减慢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细胞的新陈代谢率(减少细胞组织的受伤及坏死);降低患处疼痛感觉;减轻肌肉痉挛;减低血管壁的渗透性,阻慢肿胀加剧及软组织出血。生理上,当肌肉温度降低到20度左右时,肌肉张力会减弱,低到10度时,痛觉神经的传导也会变慢或暂时阻断,产生有效的止痛效果。因此,当急性运动伤害发生的时候,此时肌肉或是韧带刚刚受到剧烈的冲击,可能有挫伤、撕裂甚至断裂,同时伴随着毛细血管出血、组织液渗出、局部肿胀,这时就需要冰敷来减少毛细血管出血、组织液渗出控制炎症。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用塑料袋装冰块并加少许水直接置于患处,一次冰敷时间约15~20分钟,通常冰到患部有麻木感就可以停止,休息约1~2小时再冰敷一次。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少年在冰敷时,

应以毛巾包覆冰袋后置于患部,5分钟左右观察一下,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以避免冻伤。 冰敷的阶段长短,要看伤势的严重性而定,并非人们常说的「前三天冰敷、三天后热敷」,若是患部仍持续肿胀,冰敷就要继续进行。 C:是英文COMPRESSION的英文缩写,意思是加压包扎。冰敷过后患处要及时加压包扎,控制伤部运动,避免重复受伤动作,减少出血和渗出。在国内,我们有时还要外敷新伤药之类的止血止痛的中药来控制肿胀,这是我们中国的优势和特别的地方。 E:是英文ELEVASION 的英文缩写,意思是抬高患部,也是要达到减少出血和渗出的目的。 以上四个步骤是任何部位的急性损伤普遍适用的处理原则,运动损伤早期处理地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损伤治疗的速度和效果。受伤后活动患部、热敷、不采取加压包扎和抬高患部都是错误的认识,常会使损伤加重或影响后期的治疗速度和效果。因此,乒乓球爱好者了解急性运动损伤的早期处理原则非常重要。 下面是冰袋的制作和踝关节、膝关节冰敷方法图片。 冰袋制作 冰箱中用冰盒制冰后,放在塑料袋中,放入一些水,大约三分之一左右,把袋子排气扎紧,一个冰袋就制作完成了。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教案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教案 吴彩敏 课题:创伤救护技术课型:新授课 授课日期: 2013年2月28日教学课时:2学时 前修课程:心肺复苏技术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目的:掌握创伤救护技术的止血方法 熟悉常用的包扎方法和注意事项 了解处理鼻子出血的方法 重点:创伤救护技术的各种止血方法 难点:常用的包扎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引言: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 遇到出血、骨折的伤病员,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保护,迅速检查伤情,快速处理伤病员,同时呼叫急救人员。 1. 止血技术 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属于外伤的危重急症,若抢救不及时,伤病人会有生命危险。止血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 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种,使用时根据创伤情况,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将几种止血方法结合一起应用,以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 指压止血法

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压迫止血。 间接压迫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 运,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 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填塞止血法 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果没有,用干净的布料替代)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重点提示:救护员和志愿者只能填塞四肢的伤口。 止血带止血法 上止血带的部位在上臂上1/3处、大腿中上段,此法为 止血的最后一种方法,操作时要注意使用的材料、止血带的 松紧程度、标记时间等问题。 重要提示: 如遇到有大出血的伤病人,一定要立即寻找防护用品,做好自我保护。迅速用较软的棉质衣物等直接用力压住出血部位,然后,拨打急救电话或场馆急救网点的电话,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 包扎技术 快速、准确地将伤口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 绷带、三角巾或其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等包扎,是 外伤救护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 口、防止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 步治疗。 绷带包扎 ①手部“8”字包扎 它也同样适用于肩、肘、膝关节、踝关节的包扎。 ②螺旋包扎 适用于四肢部位的包扎,对于前臂及小腿,由于肢 体上下粗细不等,采用螺旋反折包扎,效果会更好。 三角巾包扎 ①头顶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部外伤的伤员。

创伤休克治疗原则

创伤休克治疗原则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创伤性休克处理原则 创伤性休克在平、战时均常见,其发生率与致伤物性质、损伤部位、失血程度、生理状况和伤后早期处理的好坏均有关。平时外伤中,由于严重多发伤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多发伤中休克的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因此,不论平时或战时,创伤性休克都是创伤救治中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创伤休克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也是创伤性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几年意外伤害致多发伤及复合伤等严重创伤的病例增加,而且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并发症多、致残率、死亡率高。其中部分病例因内出血发生休克,早期病情阳性体征不明显,容易被误诊或忽视,失去最佳救治时机。因此,必须掌握创伤性休克患者处理原则,早期正确判断与科学救治是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 创伤性休克最重要的原因是活动性的大出血和重要脏器伤所致的生理功能紊乱,有时只有紧急手术才能使休克向好的方向转化。手术对伤员固然是沉重的打击和负担,甚至可使休克加重,但如不除去病因,休克将继续恶化,故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如活动性大出血,只有迅速止血,休克才能得到救治,内出血一经确诊,应在输血补液的同时,选择有利的手术时机。如果内出血不严重,原则上应在血容量基本补足、血压上升到10.7~12.0kPa(80~90mmHg)、休克初步纠正后进行手术;如出血速度快,伤情波动明显,估计不除去病因休克无法纠正时,则应在积极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紧急手术。紧急情况下的手术治疗,常只能根据有限体征和检查数据做出决定。绝不能因为缺少某些诊断依据而延误抢救时机。 创伤性休克的早期判断是最关键的环节:①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或家属,创伤的性质、时间、损伤部位,严重程度、判断是否有内出血存在。②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变化:休克病人的诊断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部分病人在临床表现达到休克诊断标准时,其休克过程已经进行了一半或到了不可逆转救治的程度,因此,对创伤入院病人重点强调测血压,并在血压明显变化之前,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心率快慢、神志改变是欣快还是淡漠,精神紧张,皮肤温度、潮湿度、尿量是否减少,收缩压是否轻度升高,对病情及病人的状态给予正确评估,尤其对平卧病人颈部收缩、萎缩、紧张应有科学正确分析,尽早对创伤性休克有早期认识,以便更早地采取救治措施,阻止休克进展到下一阶段。③查体及辅助检查提供休克早期发生的依据:注意体征上的变化,颜面血色是否存在渐苍白,皮温是否存在上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内出血的体征,四肢是否有畸形、肿胀等骨折,可及时行腹部超声或X线检查或行腹腔穿刺是否抽出不凝血液。 对创伤性休克病人的及时恰当护理,也是成功救治的手段之一。对疑有休克者应采取仰卧位,下肢抬高20~30°,给予鼻管或面罩吸氧,若严重低血氧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或用呼气未正压通气与高浓度吸氧,由最初吸入纯氧开始,根据血气分析监测结果调整吸入氧气的浓度,维持在80mmHg以上或血氧饱和度>95%。 迅速开通静脉通道:创伤性休克由于失血造成低血容量,组织灌注不足,故患者末梢浅者静脉循环血量不足,血管不充盈,管腔扁窄,内径变小,静脉穿刺困难,延误抢救时机,因此要快速选择足内踝,大隐静脉及前臂责要静脉穿刺,最好应用留置针。 及时补充血容量,早期抗休克的关键,一般常用液体3种,晶体液、胶体及血液。①首先估计晶体液输入量,可在1~4小时内快速输入2000~4000ml,平衡盐溶液生理盐水,对严重创伤或失血性休克可在半小时左右输入1000~1500ml平衡盐溶液生理盐水,7.5%的生理盐水迅速补充血容量,扩张毛细血管前,改善血管的微循环10分钟后血压逐渐回升,并能维持30分钟,每次50ml静脉注射,间隔15~20分钟,总量不超过400ml,高渗氯化钠刺激组织坏死过量使用易引起细胞脱水,但优点是复苏时,所需液体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旦尚有正性肌力和扩张血管的作用。②胶体含有大量血浆蛋白或淀粉,是治疗低血容量休克的理想液体。a.右

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新材料进展

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新材料进展 人体正常组织在损伤后的恢复组织解剖与功能完整性是一个及时有序的连续过程。临床上根据愈合时间的长短把创面分为急性创面与慢性创面。在慢性创面中,机体正常的愈合过程受到干扰,时间延长,最终导致解剖和功能上的缺陷,由于没有确切的时间分界,而且创面的病因,大小,部位以及患者的生理条件等的不同,愈合时间常有变化,一般认为长达6周~8周尚未愈合的创面可称作慢性创面[1]。我国慢性创面在外科住院病人中占1.5%-3.0%,估计每年因治疗各种慢性创面而住院的患者约为100-150万人,加上由于各种大手术导致的创伤,估计全国每年需要进行创面治疗的患者大约在1000-2000万人左右。慢性创面的治疗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且结果往往不如人愿,因此对于慢性创面的治疗急需要新的技术以及新的材料的应用。 1 慢性创面的病理生理 1.1 细菌负荷 慢性创面的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大量的细菌在创面增殖,这可能与创面长期的血运障碍,氧气供应减少有关,而这种细菌定殖过程成为细菌负荷 [2]。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无论感染的细菌为何种类型,只要组织中微生物数目到达或超过106/g就会明显影响创面组织的愈合。而细菌负荷又会给创面带来感染,从而加重创面的难愈程度。目前对于大量细菌或者其它微生物存在时,创面愈合过程受损的具体机制仍不甚了解,一些人认为生物膜的存在可能是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之一[3]。 1.2 缺氧 慢性创面往往合并局创面组织的供血不足,如糖尿病足,压力性溃疡等,从而导致创面组织的缺氧,这可能是慢性创面形成的早期启动因素之一,缺氧会损伤人体对于细菌正常的抵抗系统,从而增加机体对于感染的易感性[4]。可以看出缺氧和感染是恶性循环的,两者共同引起并加剧了慢性创面的发生发展。 1.3 创面细胞的改变 创面的正常愈合过程需要经历几个确定的阶段,炎症期、增生期、塑型期,但慢性创面的愈合似乎没有确定的时间框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慢性创面细胞的表型发生改变从而损害了其增殖、迁移能力。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是由不同细胞分泌的小多肽物质,细胞因子可以刺激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降解,是炎性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化学趋化性物质,因而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而在慢性创面,创面细胞对于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反应性降低,从而影响了创面的愈合。 1.4 创面角质细胞迁移 创面上皮化是愈合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残存在表皮基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是上皮化的主要源泉。这些细胞对于损伤反应产生一系列功能变化:分离、迁移、增殖、分化和分层,损坏任何一个步骤都会影响上皮化的形成。慢性创面中上皮化受损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上皮化损害到什么程度将会对愈合产生影响在不同的创面中也是不同的。因此缺乏上皮化不应是角质形成细胞有丝分裂的损害所致。事实上这些细胞并没有迁移越过良好的肉芽组织,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压力性溃疡通常缺乏结缔组织基质.但一旦有良好的肉芽组织,上皮化是不困难的。 1.5 其它因素 如生长因子捕获(这是关于慢性创面愈合机制的一种假说,即某些大分子甚至生长因子被限定在或“捕获”入组织中,导致创面愈合的某些关键性因子失活或分布异常),基质蛋白减少,部分蛋白降解酶活性增加等等。 2 慢性创面的分类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一,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方法: (1)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2)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处理方法: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处理同(3)。 5、脑震荡(头部受天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受到过度震动。)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

处理方法: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对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方法: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7、骨折(骨的完整性受破坏) 处理方法: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而由于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运用而导致的局部软组织损伤,皮肤及粘膜保持完整,,伤处与外界没有相通。 ? 处理原则: ü早期:伤后24—48小时内,局部组织缺血,急性无菌性反应剧烈,大量组织

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处理原则

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处理原则 导语:运动损伤就是指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产生得身体损伤。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得因素有很多,包括运动得场地环境、锻炼得负荷强度、个人得技术水平以及运动着装不合理、热身不充分等。那么,常见得运动损伤有哪些?如何预防?遇到运动损伤又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一、运动损伤得分类 运动损伤多种多样,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分成许多类别。按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与否可分为:开放性损伤(擦伤、刺伤等)与闭合性损伤(肌肉拉伤、扭伤等)。按伤后病程得阶段性可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按受伤得组织结构分类可分为:皮肤损伤、肌肉损伤、肌腱与韧带损伤、关节损伤、滑囊损伤、软骨损伤、骨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与内脏损伤等。按伤性轻重可分为:轻伤(不影响工作与训练)、中等伤(24小时以上不能工作或训练者)与重伤(须住院治疗者)。 二、运动损伤产生得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得原因就是多方面得,既与锻炼者得基础、技能水平有关,也与运动项目得特点、技术难度以及运动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主要原因有: 1、思想麻痹大意就是所有运动损伤因素中最主要得因素。其中包括运动前不检查器械,预防措施不得力,好胜好奇,常在盲目与冒失中受伤。

2、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就是缺乏针对性准备活动,使运动器官,内脏器官机能没有达到运动状态而造成损伤。 3、运动情绪低下,或在畏难,恐惧,犹豫以及过分紧张时发生伤害事故。有时因缺乏运动经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致伤。 4、内容组合不科学,方法不合理,纪律松散以及技术上得错误等都可能引起损伤。 5、运动场地狭窄,地面不平坦,器械安置不当或不坚固,锻炼者拥挤在一起或多种项目在一起活动,容易相互冲撞所致。 6、空气污浊,噪音,光线暗淡,气温过高或过低,以及运动服装不合要求等原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造成伤害事故。 三、运动损伤得处理原则 1、早期处理 指伤后24小时或48小时以内,组织出血与局部出现红肿痛热、功能障碍等征象得急性炎症期。处理方法与步骤:第一,冷敷。用冰袋、冰棒或冷水浸湿得毛巾冷敷受伤部位。此外,外敷新伤药可收到迅速止痛、减轻急性炎症得效果。无以上器材或设备时,可购买冰矿泉水冷敷受伤部位或至冷水龙头处冲洗。第二,加压包扎。冷敷后,用适当厚度得棉花或海绵放于伤部,然后用绷带或布条稍加压力进行包扎,包扎得松紧要适度,每8小时应该松开绷带几分钟,再进行包扎。加压包扎24小时后即可拆除。第三,抬高伤肢。经冷敷与加压包扎后得伤肢,可在伤肢得下面垫上物件,抬高受伤得肢体。此外,疼痛较重者与淤血较重者可遵医嘱服药。注意,这一时期,伤部不宜

颅脑创伤处理原则

颅脑创伤处理原则 一、颅脑创伤的处理步骤和方法 了解重点伤情,系统、简要地检查伤者全身情况,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病症,迅速脱离现场,转送医院。对严重脑创伤患者来讲,伤后一小时是抢救治疗的黄金时段。因此,颅脑损伤患者现场抢救是否及时正确,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一)首先处理窒息和出血 对于伤后立即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要注意两点: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 (二)急诊室神经外科的专科处理 脑是神经中枢,脑组织最脆弱,难再生修复。颅脑损伤易造成伤员死亡、留下残疾。颅脑损伤死亡原因主要是: 颅内出血、脑挫裂伤,这两者相互关联,均会发展形成脑疝。脑疝形成2~3小时则可造成伤员致残,时间越长,抢救成功的机会越少,脑疝超过6小时的,救活的机会渺茫。脑出血的疗效优于脑挫裂伤,而脑出血中的硬膜外血肿疗效最佳,抢救及时可完全恢复。 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要及时果断地处理病情,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给患者做头颅CT检查,以确定颅脑受伤的情况,同时立即与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脑功能恢复。对于颅脑损伤治疗越及时,患者预后越理想。医生在治疗颅脑外伤的同时,要注意检查患者全身的伤势情况,综合处理先联系做头颅CT扫描,出现脑疝的要立即在急诊室做术前准备。有实力的医院可在急诊科设置手术室,颅脑损伤手术做完后,然后再将伤员送回神经外科做进一步的治疗。 二、治疗原则

(一)病人的分类处理 1.伤情分类根据伤情和就诊时的情况,可按伤情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分别处理: (1)紧急抢救伤情急重的闭合性头伤,持续昏迷或曾清醒再昏迷,GCS3~5分,颅内压增高,一侧瞳孔散大或对侧也开始扩大,生命体征改变明显,情况危急来不及作进一步检查,应根据受伤机理和临床特点定位,直接钻孔探查,行开颅手术抢救;若属脑干原发损伤、去脑强直、瞳孔时大时小、高热、生命体征紊乱,但无颅内高压时,则应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冬眠降温、过度换气、脱水、激素及颅压监护等非手术处理。 (2)准备手术伤情严重,昏迷超过6小时或再昏迷,GCS 6~8分,生命体征提示有颅内压增高改变,应立即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CT扫描等,明确定位,安排急症手术;若经辅助检查并未发现颅内血肿,则给予非手术治疗,放置颅内压监护及12~24小时定时复查CT;若属开放性颅脑损伤则应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准备手术清创。 (3)住院观察伤情较重,昏迷时间20分钟至6小时之间,GCS 9~12分,有阳性或可疑的神经系统体征,生命体征轻度改变,辅助检查有局限性脑挫伤未见血肿,应收入院观察,必要时复查CT,或有颅内压升高表现时行颅内压监护。 (4)急诊室观察伤情较轻,昏迷时间在20分钟以内,GCS13~15分,神经系统检查阴性,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辅助检查亦无明显阳性发现时,应留急症室观察4~6小时;若病情加重即收入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观察;若病情稳定或好转,则可嘱其返家休息,但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即遵嘱返院复诊: ①头疼、呕吐加剧。②意识再障碍。③躁动不安。④瞳孔不等大。 ⑤呼吸抑制。⑥缓脉。⑦肢体出现瘫痪。⑧失语。⑨癫痫发作。⑩精神异常。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救治病人生命,纠正或保存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颅脑损伤手术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损伤伴颅内血

创伤急救操作流程

裁判先宣读任务通知书,宣读完毕递至急救队长手中后开始计时。 1、初步评估伤员同时控制大出血 1)在宣布比赛开始后方可佩戴眼镜、手套。 2)若有2名以上伤员,应同时进行初步评估,无特殊先后顺序。应注意必须在完成所有伤员的初步评估后才可进行详细评估。 3)若伤员有意识可回答问题,则肯定有呼吸、脉搏,若参赛队员概念不清进行了检查呼吸、脉搏及清理口腔异物等处理,则视为未按正确顺序评估。 4)若伤员无反应,则应按标准心肺复苏流程进行操作。 5)若经查伤员意识清楚或意识不清的伤员存在呼吸、脉搏,则应开始查看有无大出血,需口述有无发现大出血。 6)发现大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动脉出血:用厚敷料直接压迫伤口处,抬高伤肢,同时按压动脉止血点,并同时用绷带加压包扎伤口。若血未能止住(裁判提示“绷带被血渗透”),此时应上止血带,并应再覆盖敷料包扎。若没有及时控制出血,如进行该伤员或另一名伤员详细评估后才来处理大出血,则视为没有控制动脉出血。

2、详细评估伤员 ⑴按评分细则顺序进行,不能一下带过。 ⑵详细评估:(按顺序,采用手触的方法)检查头部(头皮、头发里伤口)—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腰部—骨盆—检查生殖器区明显的外伤—下肢(检查下肢是否瘫痪,询问伤 员让其活动肢体,触摸伤员双足询问有无感觉)—上肢(检查上肢是否瘫痪,询问伤员让其活动肢体并与伤员握手检查其握力,触摸伤员双手询问有无感觉)—翻身检查背部(当检查后背伤时,三人同时一侧要统一口令,遵从一人指挥,一名位于伤员肩膀一侧,一名位于伤员臀部一侧,一名位于伤员膝盖一侧,同时轻轻翻转伤员)。检查伤员背部翻身后应检查伤员头枕部、颈后及脊柱区、肩胛区和臀部。最后检查手腕、颈部(标牌)。 ⑶检查有意识的伤员肢体有无瘫痪必须与伤员交流。 ⑷若考虑有颈椎损伤,详评时需专人扶头固定颈椎,在详评后可给予先戴上颈托。(可于翻身检查背部时戴上颈托后片,放平时再戴上颈托前片固定颈椎) 3、处理大出血 包扎大出血伤口后若裁判提示:“绷带已被血渗透”,此时队员应在相应肢体近心端绑扎止血带,同时应在渗透

创伤急救的原则 (2)

创伤急救的原则●按一定的顺序对创伤病人进行恰当的评估 ●治疗威胁生命的创伤 ●利用放射学技术确认有意义的创伤 ●对创伤后病人状况的变化进行确认与及时反应 ●启动早期创伤的处理 通常建议需要处理创伤的医务人员使用美国外科学院的高级的创伤生命支持(ATLS )教程。 导致的死亡原因 创伤后死亡通常发生在3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创伤发生后几秒到几分钟之内。在这个创伤早期,通常是严重的脑或高位脊椎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他大血管破裂。由于这些严重的创伤只有小部分病人能抢救成功,预防是减少这类创伤相关死亡的唯一办法。 第二个时期是创伤发生后几分钟到几小时。这个时期的死亡通常是由于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血胸,实质脏器的破裂(肝或脾),骨盆骨折,或其他伴随出血的创伤。快速的评估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创伤后救治的“黄金时间”。 第三个时期发生在创伤后几天到几周。通常是由于脓毒血症和伴随的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针对创伤的3个指南:最重要的一点是优先处理最危机患者生命的情况,比如呼吸衰竭比循环血容量不足更快导致死亡。其次,不必因诊断不明确而延误有效的治疗。第三,病史在首次评估与治疗中不是必须的。 II 创伤的处理 …………………………………………………………………………………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处理要求评估和治疗同时进行。首先根据一系列的优先顺序鉴别和治疗威胁生命的损伤,接着给予至关重要的脏器足够的氧供(首要评估)。患者重要的功能必须快速有效的进行评估。治疗内容包括快速评估,重要功能的恢复,较详细的二级评估(从头到脚),最后,启动决定性治疗。此过程从创伤治疗的ABCDE 开始,指导按顺序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和环境暴露情况 气道与呼吸 反复评估气道的开放程度是必需的。严重的颅脑外伤(GCS 评分<8分)通常需 要开放气道。无意识运动反应应立即进行气道 管理。必须确保气道开放。评估气道阻塞包括检查异物,颚部或气管/喉骨折,这些都可以引起气道阻塞。如有颈椎损伤的可能,应在保证颈椎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气管插管失败,可以应用喉罩,食道气道双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术。 气道管理的要点 面部骨折除非伴有严重的出血或无法清除大量分泌物通常不需紧急处理,不需要进行气管 插管,颚骨骨折通常伴有咽喉部软组织损伤而累及气道,需立即行气管插管。 气管/喉断裂通常发生在喉和气管的交叉点。表现为声音嘶哑,皮下气肿,颈部水肿,瘀血瘀斑, 但是病人可以没有明显的外伤。只要脊椎没有损伤,允许患者采用他认为舒适的体位,包括坐位。气道管理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神经系统的检查并不能排除颈椎骨折,对可能有颈椎骨折的患者采用以下建议: ● 半身不遂或四肢瘫痪表明脊椎不稳定; ● 颅脑外伤或气管插管的病人行早期CT 检查有助于发现颈椎骨折,早期行头颅CT 检查时加入颈椎CT 检查是很好的策略; ● 患者因可能存在的颈椎骨折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需向神经外科医生咨询; ● 患者神清,反应灵敏,无精神改变,无颈部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可以排除颈椎骨折,无需放射线检查, ● 其余的病人至少应进行颈椎侧面的视诊,包括后脑的基底部到第一胸椎的上缘; ● 排除骨损伤并不能排除韧带损伤,MRI 对检查韧带损伤是很有利的工具。 2.循环 病例研究: 一上腹部刺伤的年轻人被送往急诊室,凶器不明,目前收缩压90mmHg ,心动过速,静脉输液能提高收缩压到100mmHg 以上,但停止输液就恶化,患者末梢凉,烦躁。 -患者是否存在休克?

慢性创面愈合的细胞治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17卷 第46期 2013–11–12出版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November 12, 2013 Vol.17, No.46 doi:10.3969/j.issn.2095-4344.2013.46.019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7020644.html,] 严龙宗,陈斌. 慢性创面愈合的细胞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6):8096-8101. P .O. Box 1200, Shenyang 110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7020644.html, 8096 www.CRTER .org 严龙宗★,男,1985年生,云南省曲靖市人,汉族,昆明医科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烧伤外科及创伤修复的研究。 ylzspace@https://www.360docs.net/doc/6f17020644.html, 通讯作者:陈斌,博士,副主任医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云南省烧伤研究所,云南省烧伤研究所,云南省昆明市 650101 tshenbin@https://www.360docs.net/doc/6f17020644.html,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3)46-08096-06 修回日期:2013-09-11 (201308097/D ·Y) Yan Long-zong ★, Studying for master’s degree, Department of Bur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Burn Institute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101, Yunnan Province, China ylzspace@https://www.360docs.net/doc/6f17020644.html,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Bin, M.D., 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Bur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Burn Institute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101, Yunnan Province, China tshenbin@https://www.360docs.net/doc/6f17020644.html, Accepted: 2013-09-11 慢性创面愈合的细胞治疗****★ 严龙宗,陈 斌(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云南省烧伤研究所,云南省昆明市 650101) 文章亮点: 1 此问题的已知信息:细胞治疗为一种新的创面治疗方法,目前已有大量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细胞,其临床价值得到肯定,但不同的细胞来源及其在慢性创面与愈合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2 文章增加的新信息:对慢性创面的愈合机制、目前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常见细胞以及细胞治疗慢性创面的机制做一综述。 3 提供临床借鉴的价值:作者正在进行慢性创面的愈合机制及细胞治疗在慢性创面中的应用的研究,通过相关研究,希望为烧创伤以及诸如糖尿病足、压疮等急慢性创面应用细胞治疗起到文献复习、理论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 组织构建;组织构建综述;慢性创面;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细胞治疗;细胞因子;创伤修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主题词: 皮肤;皮肤溃疡;慢性病;糖尿病足;细胞因子类;组织疗法;干细胞因子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60191;81160238)**;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联合专项(2011FB189)*;云南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2010NS062)*。 摘要 背景:慢性创面也称难愈性创面,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增加患者经济及社会医疗资源负担。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创面治疗方法,在慢性创面的修复中已日益受到重视。 目的:对目前慢性创面的愈合机制及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慢性创面治疗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分别以“难愈性创面、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细胞治疗”和“non-healing wounds 、diabetic foot ulcer 、wound healing 、cell therapy ”为关键词进行检索,CNKI 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2005至2012年,PubMed 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1995至2012年,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2年,检索内容为慢性创面的难愈机制以及细胞治疗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42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与结论:创面愈合是多种细胞、细胞外基质及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并高度协调、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而难愈创面的愈合延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经济负担。目前有很多方法用于创面修复,如局部高压氧治疗、外科手术处理、各种生长因子、中药、细胞治疗等,其中细胞治疗由于几乎没有创伤、可通过投递到创面的细胞分泌创伤修复所需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并通过信号传导而参与到创伤修复全过程、发挥接近正常修复功能而备受人们关注。目前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细胞主要有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血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皮肤源祖细胞、脂肪干细胞、成纤维细胞、血小板等。 Cell therapy of chronic wound healing Yan Long-zong, Chen Bin (Department of Bur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Burn Institute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101, Yunn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chronic wounds, also called non-heading wounds, can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has brought heavy burden to patients, as well as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Cell therapy is a new method for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pair of chronic wounds.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es on the chronic wound healing mechanism and cell therapy,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chronic wounds and relative basic researches. METHODS: A computer search of CNKI database from 2005 to 2012, PubMed database from 1995 to 2012 and Foreign Medical Journal Full-Text Service database from 2000 to 2012 was performed using “non-healing wounds, diabetic foot ulcer, wound healing, cell therap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s the key words to retrieve articles about chronic wound healing mechanis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ell therapy. Totally, 42 articles meeting the inclusive criteria were included in result analysis 。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wound healing is a complex biological process, involving multiple cell types,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cytokine factors. The delayed healing of refractory wound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

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 运动损伤的特点:轻伤多、重伤少,急性伤多、慢性伤少,软组织损伤多、骨性损伤少。不同的运动项目的损伤好发部位也有所不同。 (一)损伤处理要注意“三不宜” 1、不宜随便搬弄伤肢。凡从高处摔下,在未弄清伤情之前,不宜随便搬动伤处。尤其 头颈部损伤更要慎重。如伤者感到头颈部疼痛,有活动受限或失去知觉,应立即请医生处理。疑有骨折或关节脱位,不宜试图复位搬弄,以防伤处再伤或骨折端刺伤血管、神经及其他重要组织器官。 2、不宜随便处理伤口。凡开放性伤,不论伤口大小、深浅或干净与否,均不宜自行处 理,如用水冲洗、用纸或布片等擦伤口,或用红药水、紫药水或消炎粉之类处理伤口,应由医务人员处理。如伤口出血较多者,可立即用布条之类在伤口的近心侧离伤口不远处,捆扎压迫止血。 3、不宜随便按摩或热敷伤处。一般来说,在伤后24小时内,不宜在伤处热敷或按摩。 局部淤血或肿胀较严重者,要48小时后酌情处理。 (二)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分期处理 1、早期(伤后24~48小时)处理原则。①制动。伤肢休息,不活动或减少活动,尤其 重伤者要严格制动。②止血。伤处淤血或肿胀明显者,可口服止血药,轻者一般不必服止血药。③防肿。重伤者或淤血明显者,应加压包扎伤处,24小时后拆除。休息时抬高伤肢,或外敷跌打膏药等。④镇痛。伤处用冷冻喷雾剂或冷水袋等局部冷敷,亦有助止血防肿,痛甚者可服止痛药。 2、中期(伤后48小时以上)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 谢,使淤血、渗出液及无菌性炎症吸收,防止粘连,加速修复再生。右选用热敷、按摩理疗、中药处敷、痛点注射等。淤血及肿胀不明显者,可逐步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3、后期处理原则。主要是增强和恢复功能。如针对功能要求进行锻炼、理疗、按摩等。 踝关节扭伤 在外力作用下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伤,称为关节扭伤。轻者仅有部分韧带纤维撕裂重者可使韧带完全断裂或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处的骨质撕脱,甚至发生关节脱位。关节扭伤日常最为常见其中以踝关节最多,其次为膝关节和腕关节。 踝关节扭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踝部包括踝关节和距骨下关节是下肢承重关节在过度的强力内翻或外翻活动时如行走在不平路面高处跌下或跑跳时落地不稳均可引起外侧或内侧韧带损伤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或撕脱骨折大多是因为身体失去重心落地时踩在别人的脚上或脚被绊时出现扭伤时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 踝关节扭伤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主要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平时应注意生产生活安全尤其活动前应做准备运动另外对受伤的患者应注意患者的调理: (1)对踝关节扭伤严重者应到医院拍调X片检查以排除骨折和脱位如发现骨折应立即请医生处理 (2)在踝关节扭伤的急性期手法要轻柔和缓以免加重损伤性出血同时不要热敷

创伤现场的救护方法

现在生活中遇到的创伤不像战争时期负伤后出血、骨折等那样简单,而主要以多发伤、复合伤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在场及时、正确的救护和搬运后送,不仅仅要挽救伤者的生命,而且要尽可能地减轻伤残。地震灾害、交通事故中发生的脊柱损伤很多,正确的现场救护、搬运,可以避免截瘫的发生。 在现场救护中,要掌握“先脱险,后救人”的原则,救人时,首先要注意施救者自己的安全,注意保护自己,以免增加伤亡,背离初衷。地震或其他意外事故受伤者大多是多发伤、复合伤,救治时应本着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即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进行心肺复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危急重症和外伤的处理。 1.止血法 创伤一般多会有出血,特别是较大的动脉血管损伤,会引起大出血,如果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就可能使伤员出血过多而危及生命。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大约每公斤体重有60~80毫升血液。骨髓、淋巴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失血的速度和数量,是影响伤员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一般失血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就会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严重症状。失血超过总量的40%~50%就有生命危险。及时止血,可挽救伤员的生命。所以,遇有创伤出血尤其是大出血的伤员,首先要在现场争分夺秒准确有效地止血,然后再进行其他有关的急救处理。

(1)外伤出血的种类 当人体受伤出血时,依身体血管的种类通常分成3种,可根据出血的情况和血液的颜色来判断。 ①动脉出血 由于动脉血管内压力较高,所以出血随心脏跳动的频率从伤口向外喷射(在大的动脉出血时),或一股一股地冒出。血液呈鲜红色,流出不止,故常使人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出血,容易引起生命危险。 ②静脉出血 血液徐缓均匀外流,呈紫色。如大静脉出血,往往受到呼吸运动而继续,吸气时流出较缓,呼气时流出较快。静脉出血的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③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出血是很微小的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样流出,血液是红色的,多能自己凝固止血,故危险性小。 另外,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还有皮下出血,外出血和内出血之分。 皮下出血多见于跌、撞、挤、挫伤,造成皮下软组织内出血,形成血肿、瘀斑,不久自愈。外出血多见外伤引起,血液从伤口流出,能够看见。 内出血是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流入组织内或体腔内,从外表看不见,只能根据伤员的全身或局部症状来判断。内出血对伤员的健康和生命威胁很大,必须密切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